A. 六歲寶寶最近老是喊肚子疼怎麼回事
你好:肚子疼是小兒的常見症狀之一。一方面可能是蛔蟲病腹痛,再就是可能是痙攣性腹痛.腹痛的輕重不同,但家長要注意腹痛的性質和部位、時間、伴發症狀、誘發原因等。 指導意見: 建議去醫院,在未經醫生診斷前不要擅自給孩子吃止痛葯。這就掩蓋了病情而耽誤治療。應注意保持安靜,卧床休息,合理安排飲食。
B. 6歲兒童小腹痛是怎麼辦
兒童腹痛得看看是什麼原因造成的,是中間疼還是兩邊疼,還是吃壞宏衡了東西造成的肚子疼,是疼了一天還是好幾天了,也有可能是晚上涼著肚子了,或者是天冷在外面喝了涼風肚子疼,先弄清是什麼原因備絕橡,再決定該怎麼辦,如果疼了不仿旁是一天了就要找大夫看看是止疼還是調理,最好不要盲目用葯,萬一不對症再起副作用,所以得弄清楚原因再決定怎麼辦
C. 6歲小孩子肚子痛,怎麼回事
仔細觀察孩子的大小便,是否有不正常的情況,臍周圍有無紅腫渣含,撫摸他的肚子看有無硬塊等。當他肚子痛的時候,用手輕輕施壓,確定位置,看有無壓跳痛,如果有壓跳痛,基本上是疾病引伏坦起的缺梁桐,包括痙攣,如果是沒有這些症狀,無需做B超,做B超對孩子有不良影響,孩子肚子痛時用熱水袋熱敷,看有無症狀減輕,或轉好,如果症狀轉好可長用。
D. 我孩子六歲了,最近老是肚子疼,一陣一陣的是怎麼回事
根據你描述的情況,多考慮可能是由於長期的飲食生活不健康而導致的胃腸道疾銀虛明病,比如胃腸鋒告道蛔蟲寄生等,往往容易導致陣發性腹痛等症狀。
意見建議譽好:針對目前的情況,建議可以帶孩子到醫院檢查一下,以便於及早明確病因,然後積極通過葯物治療,另外近期要讓孩子注意多休息,飲食清淡,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避免劇烈運動,注意飲食衛生。
E. 小孩肚子疼的原因是什麼
生活中由於孩子抵抗力比較低,很多時候都會出現各種各樣不同的情況。而且很多家長會發現,寶寶在吃飯以後或者是在玩耍的時候會出現突然腹痛的現象,肚子疼不僅會影響到身體的健康,也會影響到腸胃的正常運作,所以是需要及時治療的,那麼小孩肚子疼的原因是什麼?
小孩肚子疼的原因是什麼?
急性胰腺炎。4、5歲之上的孩子發病率相對較多,3歲的孩子得的不是很多。原因大多是暴飲暴食,且大多是油膩、不易消化的東西;膽道蛔蟲堵塞膽管引起的胰腺炎(這種情況不多);白血病患者用了L-門東醯胺酶。症狀是肚臍眼左上側疼痛。家裡父母發現,孩子吃了很多東西,肚子疼(圈著腿),不讓摸肚臍眼的左上側。胰腺炎一般的情況下都可以治癒,但急性出血性壞死性胰腺炎很快就能導致休克。症狀是肚子劇烈疼(孩子不讓父母摸肚子),嘔吐,精神狀態不好,臉色發灰。如果搶救不及時,可以導致死亡。得了胰腺炎急救的第一條是禁食,然後是流食調節。
腸梗阻。小兒肚子不同的年齡有不同的腸梗阻,孩子曾經患有胎變性腹膜炎,也可能患有腸梗阻。孩子做過腹腔手術,也可能形成粘連性腸梗阻。症狀是肚臍周圍一陣一陣疼,伴有嘔吐,嘔吐沒有消化的食物,小的孩子吐奶瓣,然後吐膽汁樣的東西。有時,孩子的腸子一排一排看得很清楚,摸起來肚子上有壓痛點(不定位置的疼痛,不讓摸)。
腸痙攣。這是小孩肚子疼最可能的原因。在兒童醫院小兒外科門診,孩子肚子疼絕大多數是小兒腸痙攣(腸子抽筋)造成的,從1、2歲到11、12歲的孩子都有。最常見的是4、5歲到5、6歲之間。造成腸痙攣的主要原因是吃得不合適(比如吃多了;吃了大量涼食物等)。這時孩子沒有一定的壓痛點(肚子上都是軟軟的),能吃能喝,精神挺好。醫治辦法是配合顛茄與非那根、撲爾敏等一塊吃。出現這種情況時家長很著急,但一般沒有大問題。
左邊肚子疼是怎麼回事?
腹部痛的症狀,涉及疾病有主要是消化系統的疾病,如胃部疾病、急性腸梗阻、闌尾炎、結腸炎、肝膽疾病等,也能是其他疾病導致,如骨疾導致的神經痛、腎臟的疾病、泌尿系統的疾病、疝氣等。左邊是人體的脾臟所在,左邊肚子疼通常有三種情況:筋扭到了,這種情況需要2到3天才能緩過來;岔氣導致的,也需要靜養2天左右才能緩過來;脾臟破裂或受微小傷,這個情況很危險。同時,左邊肚子疼也可根據上、下位置的不同,分為左上左邊肚子疼和左下左邊肚子疼。左上左邊肚子疼可能是胃、脾臟、胰臟、左腎、大腸左段;左下左邊肚子疼則可能是乙狀結腸、左卵巢及輸卵管、左輸尿管等。
肚子左上部分疼痛,可能是胃,脾臟的地方出現了問題。一般情況不嚴重的只是受到一些輕微刺激或是一些小炎症,會導致出現疼痛,但是也不要粗心大意,使它的病情加重,疼痛時一定要盡快的到醫院找醫生檢查一下。左邊下半部分肚子疼痛很多時候,如果是女性的情況下,那麼是輸卵管或者是輸尿管等地方的問題最常見的是一些病菌引起發炎的問題。左側面的肚子疼痛,如果是女性朋友,很可能是親密關系之後的疼痛,估計是由於婦科炎症而引起的。
左邊正上方的肚子出現疼痛,很有可能是乙肝的問題,這只是一個推測,不能作為依據,具體情況還需要到醫院檢查之後明確病因,再有針對性的治療。肚子疼痛的區別也是不一樣的,如果是脹痛,這是由於胃裡面有了多餘的空氣或者市場裡面的空氣太多,是由於消化不良引起。出現刺痛的感覺,那麼多半是胃裡面有潰瘍,這個時候情況是非常嚴重的,需要到醫院盡快的進行檢查治療。
F. 兒童腹痛的十種原因及處理方法
兒童腹痛是兒童常見的一種症狀,引起寶寶腹痛的原因較多,腹痛的表現也各不相同,有的腹痛很嚴重有的則無需擔憂。但是寶寶由於年齡小不會說,發生腹痛常常大哭大鬧,讓家長束手無策。孩子肚子痛,自己很難講清楚,家長要學會辨別寶寶的腹痛是功能性的,還是器質性的病變。
1、腸套疊
主要表現: 持續性腹痛,陣發性加重(腸管間歇性蠕動導致),伴有嘔吐、腹瀉、腹部包塊等,嬰幼兒無法言語,表現為哭鬧不止、厭奶、吐奶、腹瀉等,疾病進展患兒可出現大便帶血、精神萎靡、嗜睡等,當發生全腹壓痛、反跳痛,提示有可能出現腸壞死、腹膜炎, 此時病情危急需要緊急就醫。
處理方法: 手法按摩觀察適用於小腸套疊;空氣灌腸;水灌腸;手術治療適用於灌腸失敗。套入時間超過48小時,小於3個月嬰兒,超聲提示有腸管壁壞死,休克、感染、腹膜炎等嚴重並發症。
2、消化不良
主要表現: 腹瀉。大便一天5—10次,糞便中含少量水分及奶塊,有酸臭味。小兒食量減少,腹脹,腸鳴音亢進,偶然有嘔吐,但精神尚好。有時會有腹痛,好哭鬧。
處理方法: 1、培養正確的旁粗空飲食生活習慣2、對症處理,抑制胃酸分泌葯或促胃腸動力葯。3、定時定量,少吃零食4、專心吃飯,培養孩子對吃飯的興趣
3、腸痙攣症
主要表現: 哭鬧不安,可凳搜伴有嘔吐、面頰潮紅、雙下肢蜷曲等症狀。每次發作持續時間從數分鍾至數十分鍾,個別小兒可延至數日,時痛時止。疼痛發作時腹肌緊張,腹部可有壓痛,有時可觸及到痙攣的索條狀腸管,腸鳴音亢進。發作間歇則全腹柔軟,無固定壓痛點和肌緊張,無腸型和腫物,腸運瞎鳴音正常。體溫大多正常。
處理方法: 1、痙攣發作時撫慰病兒,並用手輕揉腹部,必要時給病兒使用鎮靜葯物如地西泮。 2、使用解痙葯物治療。3、可給予助消化劑,如維生素B1、微生態制劑等。4、抗過教治療 常給病兒在服解痙葯的同時服賽庚定、氯苯那敏(撲爾敏)、苯海拉明等。 如寶寶持續腹痛(哭鬧)超過2小時以上需要馬上就醫。
4、腸道蛔蟲症
主要表現: 疼痛部位不固定,同時伴有消瘦、營養不良和貧血等症狀。當蛔蟲進入膽道時,會出現右上腹肋沿下劇烈絞痛,面色蒼白,甚至休克, 此時病情危急需要緊急就醫。
處理方法: 葯物驅蟲如甲苯咪唑,可以麻痹蛔蟲肌肉,使蛔蟲失去活動能力,最後隨糞便排出體外。
5、便秘
主要表現: 便次數少、排便費力、大便失禁、站立排便、排便疼痛、甚至是便血,糞便干硬粗大,甚至堵塞馬桶;嚴重時則發生腹脹、納差、口臭等情況;
處理方法: 1、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飲食調整和適量運動;2、葯物治療:緩瀉劑和潤滑劑、胃腸動力葯物等;3、灌腸治療;4、手術治療,由於兒童便秘的機制非常復雜,影響因素眾多,治療涉及到綜合外科、消化科、營養科、精神科等多學科的交叉協作,每種治療方式均有其針對性及局限性。
6、乳糖不耐受
主要表現: 腹瀉每日達10餘次,大便為黃色或青綠色稀糊便,或呈蛋花便,泡沫多,有奶瓣,腸道氣體增多,排氣時常帶出糞便,部分患兒有吐奶、腹脹、腸絞痛。
處理方法: 一般來說腹瀉次數不多,寶寶生長發育正常,不需特殊治療。若腹瀉頻繁,體重增長緩慢或不增長,有脫水表現等需進行相應治療,如補液、改變飲食等。選用無乳糖配方奶,腹瀉緩解後,逐漸增加母乳次數,可母乳、無乳糖奶粉混合喂養。待3 4月齡時開始逐漸添加輔食,減少母乳或牛乳的攝入。另外可通過口服乳糖酶來外援補充乳糖酶而改善乳糖不耐受情況。
7、胃腸生長痛
主要表現: 疼痛無一定規律,反復發作,每次疼痛時間較短,一般不超過10分鍾。疼痛部位以臍周為主,其次是上腹痛。疼痛程度也不一致,輕則僅為腹部不適感,而重則表現為腸絞痛,可見兒童疼痛難忍,面色發青或發白,甚至惡心嘔吐,還可聽到「咕嚕咕嚕」的腸鳴音。
處理方法: 對於孩子的這種胃腸生長痛一般不需要特別治療,若是疼痛較嚴重時可採用熱敷或按摩腹部及足三里穴位,對緩解疼痛有很好作用。
8、闌尾炎
主要表現: 1、新生兒表現為 精神反應出差、哭鬧、發熱、拒食、嘔吐; 2、嬰幼兒表現嘔吐、腹瀉、拒食等,易被誤診為胃腸炎或者腸系膜淋巴結炎;同時,絕大多數急性闌尾炎開始時有發熱,精神差、反應淡漠、嗜睡。3、學齡前期小兒(3-6歲)表現:突然覺得中上腹、臍周痛,6~10 小時後轉到右下腹,有右下腹固定性壓痛及肌緊張;多伴有惡心嘔吐、低熱、精神萎靡、食慾差等;發病的娃娃一般走路都覺得惱火。
處理方法: 由於兒童機體發育尚未成熟,抵抗力差,闌尾炎症容易擴散。 所以小兒闌尾炎原則上不進行保守治療,應該及時手術切除。 但對於單純性闌尾炎由於患兒症狀表現不嚴重、家長的認知等各方面的原因,可能會進行保守治療
9、精神性腹痛
主要表現: 這種腹痛多因情緒波動而發生。腹痛無固定部位,也無明顯壓痛點,可持續數分鍾到數十分鍾,程度可輕可重。常伴有緊張不安、失眠、頭痛等症狀,多發生於神經質的嬰幼兒。
處理方法: 主要基於病理生理機制。注意飲食的調整,防止腹脹。
10、腸扭轉
主要表現: 腹痛、腹脹,常為突然發作,持續性絞痛樣。可伴有惡心、嘔吐,嘔吐物為胃內容物。可伴有腰背部困痛;可伴有停止自肛門排氣、排便等典型腸梗阻現象。在小兒急腹症中,急性腸扭轉約占腸梗阻的10%或以下,兒童急性腸扭轉起病急、變化快
處理方法: 腸扭轉起病迅速且很難自行復位,可短時間內發生腸絞窄,因此腸扭轉一經確診,需要馬上進行處理,可先行胃腸減壓、灌腸排便,配合液體治療等術前准備工作後再行手術,術前准備工作有時可減輕患者症狀,如果連續檢測症狀不見好轉時,需要進行手術探查,進行復位。
G. 我的小孩6歲經常喊肚子痛是什麼原因 查血化驗便 B超 都查無問題 就是不定時痛
病情分析: 小孩腹痛這個情況考慮是因為消化不良導致的.建議服用消化酶進行調節,如小兒健胃消食片、乳糜生等。 意見建議: 平時要注意飲食的規律性,忌食不易消化的食品。祝早日康復。
H. 孩子肚子疼怎麼回事
您好!
孩子出現持續的肚子疼,一定要帶孩子去醫院檢查。檢查的時候,你需要告知醫生這些情況:
1、寶寶從什麼時候開始肚子疼的。
2、寶寶有沒有發熱、嘔吐等症狀。
3、寶寶的大便情況(比如有沒有腹瀉,大便次數、性狀等)。
4、寶寶的精神狀態如何。
5、如果碰到寶寶腹部的某處,寶寶有疼痛反應,也要告訴醫生。
生活中孩子難免會出現肚子疼痛的現象,而且很多疾病都會引起孩子的肚子疼痛。內科疾病可引起肚子痛,外科疾病也可引起肚子痛。那麼,怎樣才能知道孩子到底痛在什麼地方,是外科疾病還是內科疾病呢?下面介紹幾種正確識別方法,願能給家長帶來一定的幫助。
【內外科疾病性疼痛】
1.孩子肚子痛若是內科疾病性疼痛,其特點是:痛後一切正常,即可以正常玩,正常吃喝;外科疾病性疼痛就不一樣了,只要出現疼痛,孩子精神狀態就變差,不能玩也不能吃了。
2.孩子肚子痛如服用一些對症的葯後就慢慢好了,說明是內科疾病性疼痛;外科疾病性疼痛則不然,孩子吃什麼葯都不管用,而且疼痛會越來越嚴重,精神也不好。
【最常見的肚子痛】
1.腸痙攣。這是孩子肚子痛最常見的原因,主要是吃了不合適的食物。這時孩子沒有一定的壓痛點,能吃能喝,精神挺好,一般沒有太大問題。
2.腸炎。主要以臍周為中心,整個下腹部疼痛,伴有嘔吐、腹瀉,肚子摸起來軟軟的,沒有固定的壓痛點。腸炎一般是吃了不潔食物造成的。
3.闌尾炎。主要是右下腹部疼痛。2歲—3歲的孩子肚子痛,沒有明顯的肚子脹,伴有嘔吐,疼痛部位不讓摸。如果發燒38℃以上即易造成穿孔,導致腹膜炎,所以要特別注意。
4.急性胰腺炎。5歲以上的孩子發病率相對較多。原因大多是由於暴飲暴食而且大多是吃油膩、不易消化的食物。胰腺炎一般情況下都可以治癒,但急性壞死性胰腺炎很快就能導致休克、嘔吐、精神狀態不好、臉色發灰,如果搶救不及時,可導致死亡。
綜上所述,不管哪一種肚子痛,家長都不要隨便給孩子服止痛葯,應立即將孩子送往醫院治療。
I. 小孩子經常肚子疼是怎麼回事
小寶寶肚子疼是最常見的症狀之一。一般來說,肚子疼常見的原因有腸痙攣、蛔蟲病、痢疾、腸套疊、闌尾炎等。由於小孩肚子疼的病因復雜,一般要進行多方面的綜合判斷才能確診。當父母的如果了解寶寶肚子疼的大致原因和分類,在面對寶寶肚子疼時就不會手忙腳亂了。 腹痛種種通常,根據寶寶的年齡特點、肚子疼程度與部位可以了解肚子疼的大致原因。 從年齡判斷一歲內的小寶寶肚子疼多半是腸套疊,三歲左右大的寶寶肚子疼腸痙攣的可能性比較大,學齡前兒童肚子疼多由腸蛔蟲引起或是植物神經功能紊亂導致的。 由疼痛程度判斷 重度肚子疼:靜卧不敢動,多為急性炎症,如急性闌尾炎、急性膽囊炎等;劇烈肚子疼呈絞痛樣,多為蛔蟲症、尿路結石等;撕裂性肚子疼,常見於內臟穿孔,如胃和膽囊穿孔等。 由疼痛部位判斷 中上腹痛多見於胃病;右上腹痛多見於肝、膽疾病;中下腹疼痛多為腸道疾病;整體腹疼痛多為臟器病變穿孔或病變組織壞死或出血;臍周疼痛多為小腸疾病;右下腹疼痛多為闌尾炎。 應對方法送與不送對於寶寶肚子疼是否送醫院的問題,爸爸媽媽最好採取謹慎的態度。因為,寶寶肚子疼隱藏的問題可小可大,稍不注意,就會耽誤病情。特別是當小寶寶痛得打滾,或伴有高燒、腹瀉或嘔吐等任何一種症狀,更應火速送到醫院診治。當然,有些單純性的肚子疼很可能只是一場虛驚,別看有些疼痛相當劇烈,小寶寶哭鬧不止,但送到醫院以後,疼痛就消失了。這是因為小寶寶得了腸道痙攣,痙攣一旦解除,疼痛立刻緩解,所以寶寶又開始蹦蹦跳跳了。但新手爸媽在分不清楚以上情況時,建議還是送醫院來得保險。 敷與不敷有的父母聽到孩子叫肚子疼,就找來熱水袋給孩子熱敷。這種做法對因受寒、飯食過多引起的胃部脹痛有效,能緩解胃腸痙攣,減輕疼痛。但有些疼痛就不那麼簡單了,熱敷反而會加重病情、引發危險,比如蛔蟲病(這也是小寶寶肚子疼的常見原因)。當某種因素刺激蟲體時,可使蛔蟲竄上竄下地蠕動,刺激腸道引起更加劇烈的痙攣疼痛,此時按揉寶寶肚子,只會更加刺激蛔蟲,甚至引起膽道蛔蟲症;蛔蟲還可能穿破幼兒嬌嫩的腸壁,引起腹膜炎。 揉與不揉寶寶叫肚子疼,媽媽總喜歡幫寶寶揉揉,覺得一定能緩解孩子的疼痛,這種方法對胃腸道痙攣引起的胃腸絞痛有一定效果。但是以下情況可不能隨便揉肚子。 急性闌尾炎在小孩子中也較多見。兒童闌尾炎在早期並無典型症狀,可能肚臍周圍有輕微疼痛,有時有嘔吐、腹瀉的症狀,按壓肚子時疼痛並不明顯。小孩子的免疫功能較差,患闌尾炎時很容易發生穿孔。如果爸爸媽媽此時按揉寶寶的肚子,或做局部熱敷,就可能促進炎症化膿處破潰穿孔,形成彌漫性腹膜炎。 腸套疊多見於年幼兒童,特別是肥胖兒童。由於被套入的腸子血液供應受到阻礙,引起疼痛,時間久了發生壞死。如果盲目按揉,可能造成套入部位加深,加重病情。 當寶寶肚子疼時,做父母的不要過於緊張,一旦覺得自己解決不了,最好的辦法是盡早帶寶寶去醫院。 令人費解的習慣性腹痛 習慣性腹痛是一種還沒有列入一般的教科書中的常見小兒腹痛,當排除各種可能性的急性疾病和蛔蟲病外,找不到病因的各種反復性肚子疼都可能是習慣性腹痛。這種肚子疼的原因還不清楚。 目前,對於習慣性肚子疼還沒有特殊的治療方法,爸爸媽媽要盡量防止寶寶發生便秘,平時多給寶寶吃水果、酸牛奶等有利於胃腸道消化功能的食品。寶寶發作疼痛時,爸媽可用拇指壓迫"足三里"穴,可以很快給寶寶止痛,注意不要用指甲壓,以免傷害寶寶幼嫩皮膚。「足三里」的部位是在膝關節下面距離一個手指粗的外側,也可以讓小孩坐在椅子上,屈曲膝關節用右手拇指壓在右膝關節上面(也可用左手量左膝),中指壓在膝關節外側的部位即是足三里的穴位。這個穴位的上下范圍較大,所以不需要很准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