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原因查詢 » 中國受到貿易摩擦的原因有哪些
擴展閱讀
索尼手機怎樣刷機 2025-02-12 19:08:10
鼻子下面紅是什麼原因 2025-02-12 19:04:56

中國受到貿易摩擦的原因有哪些

發布時間: 2023-06-01 13:38:45

Ⅰ 為什麼中國成為全球貿易摩擦的重災區

首要原因就是當前歐美發達國家國內難以遏制的貿易保護主義。
其次,全球投資者和中國的出口產業共同造成了我國目前比較洶涌的出口浪潮。我們加入世界貿易組織5年來,外貿出口每年是以20%到30%這樣的喊謹高速度增長,而且商品價格十分低廉。但是在中國大量出口到全球市場的產品中,有一半是以加工貿易方式出口的,而加工貿易絕森旦大多數是外商在投資,所以造就中國難以想像的出口浪潮的不僅僅是中國人,還有美國人、歐洲人。
另外,中國入世條款中不得已接受此滲擾的歧視性傾銷價格標准條款被別人濫用了。

Ⅱ 中外貿易摩擦的原因,舉例,我國採取的措施

原因:一是我國出口迅猛增長,出口市場過度集中,出口產品結構的檔次不高,勞動力優勢仍然是中國在國際分工中的主導優勢,對其他國家相關產業及就業造成較大沖擊,從而招致頻繁的反傾銷指控;二是我國企業缺乏自律,出口秩序混亂,價格是市場競爭的主要手段;三是我國尚未形成有效的反傾銷應對機制,企業應訴不力,行業協會組織不力,商業中介機構服務不力,政府支持不力。對此,河南省商務廳世貿組織業務處處長胡占華認為,中國企業的對外貿易量在逐漸增長,產生貿易摩擦是很正常的事情,關鍵是,遇到類似問題,各方面要有積極的態度,並能「客觀估量貿易摩擦給我國的貿易和經濟造成的損害,避免擴大化」。

舉例:「貿易摩擦是經濟快速發展過程中的正常現象,難以完全避免。」河南省商務廳有關負責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從去年至今,河南企業在外遭受貿易摩擦的案件在不斷增多,涉案金額也在不斷加大,我們要注意的是,如何建立多方位的應對機制。「

風神輪胎:南非勝訴不敢言勝

自1982年以來,中國輪胎頃賣企業已遭受近10個國家、10多次反傾銷調查,且基本上遭受失敗。

「這件事我們想低調處理……畢竟剛剛過去。」9月26日,記者擬就中國輪胎企業在南非取得的反傾銷勝訴事件采訪風神輪胎的董秘韓法強,對方作如是告知。

去年10月28日,應南非輪胎生產商協會的申請,南非國際貿易管理委員會發布了對原產中國的輪胎進行反傾銷調查的立案公告,傾銷調查日期為2004年1月1日至2005年3月31日,損害調查期則為2002年1月1日至2005年3月31日,調查產品為中國出口非洲的轎車、輕卡和重卡輪胎。

「自1982年以來,中國輪胎企業已遭受近10個國家、10多次反傾銷調查,且基本上遭受失敗,丟掉了埃及、秘魯、土耳其、印度等市場。」北京小耘律師事務所反傾扮乎基銷事務部負責人張毅向記者介紹,「由於中國輪胎出口在國際市場上佔有率迅速提高,觸動了大型跨國集團的利益,加上輪胎出口企業惡性競爭,競相壓價,出口輪胎產品和市場結構不盡合理等,這都促使此次貿易危機突然爆發。」

此次,張毅專門接受中國橡膠工業協會輪胎分會委託,為中國輪胎生產企業進行反傾銷應訴。記者了解到,在他首次接待的客戶中,就有風神輪胎、山東叄角、上海佳通和山東成山四家公司在內。

「不能讓國外企業把中國企業的國際市場一點廳謹點擠掉」,有此信念,張毅協助風神輪胎開始了大量的收集取證工作。今年4月下旬,南非國際貿易管理委員會官員來到中國,在對應訴的中國企業實地核查後認為,風神、成山等四家中國企業「輪胎價格完全由市場決定,並沒有對南非輪胎企業構成損害,不存在惡意傾銷行為」,並於8月底作出最終裁決,給予中國四家輪胎企業零稅率。

風神輪胎等四家企業「勝」了,但中國其他沒有單獨應訴的企業卻均遭敗訴,被裁決對出口南非的轎車、輕卡、載重三個系列輪胎分別徵收16.9%、3%和22.3%的反傾銷稅率。

目前,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輪胎生產國和出口國。不過,出口的迅速增長也使我國的輪胎企業面臨越來越多貿易壁壘的嚴峻挑戰。2001年以來,委內瑞拉、秘魯、埃及等國相繼對中國出口的輪胎提起反傾銷調查,同時,美國等部分國家開始設置更為嚴格的進口技術標准。中國輪胎行業已成為國際貿易中遭受反傾銷頻率最高、次數最多的行業之一。記者了解到,在埃及,中國汽車輪胎出口到該國要被徵收67%~195%的關稅,而在土耳其,自2005年8月20日起對原產於中國的輪胎以到岸價徵收60%~87%的反傾銷稅。

反傾銷:如影隨形無可避免

從醫葯到木材,從農副深加工產品到紡織品,河南企業與其他國家的貿易摩擦將會「維持在較高水平」。

風神輪胎只是河南眾多企業應訴反傾銷調查並最終取勝的一個縮影。

據了解,在去年,河南就有嵩岳集團鄭州三棉有限公司出口的編織絨纖維和繩絨線纖維被土耳其反傾銷,新鄉化纖股份有限公司出口的粘膠長絲被印度反傾銷,黃河旋風出口的金剛石鋸片被美國反傾銷等10起案件發生。到了今年上半年,這種貿易摩擦又呈上升趨勢。據河南省商務廳提供的資料,1~6月份,有關案件發生3起,涉案企業9家,涉案金額4395萬美元,而去年同期涉案金額只有58萬美元。

新鄉華星制葯廠是國內最大的青黴素工業鹽生產企業,而印度又是中國青黴素工業鹽最大的出口市場,其中,新鄉華星制葯廠出口的青黴素工業鹽幾乎佔到了該企業生產總量的86%。今年1月16日,印度提起反傾銷調查,調查期為2004年10月1日至2005年9月30日,企業出口額為4035萬美元。新鄉華星和華北制葯集團、哈葯集團、石家莊制葯集團等9家企業的代表參加了在北京舉行的反傾銷應訴工作會議。

「我們企業的態度就是積極應訴。當時的想法是,在應訴策略上,可由中國醫保商會統一協調,就行業損害進行抗辯;而就傾銷幅度的抗辯上,則與律師進行進一步磋商」,該企業一位李姓工作人員說。

但這場官司最終沒有打起來。記者了解到,「由於印度下游企業力阻」,且「企業加快了產品結構調整,將低級原料轉化為高附加值的深加工產品出口」,最終迫使印度方面在4月28日終止了反傾銷調查。

類似的情形還發生在5月31日,美國Batesvile Services Inc.公司向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提出申請,指控鄭州中意裝飾傢具工程有限公司對美出口棺材產品侵犯了其6項專利。緊急之下,企業「積極通過美國進口商做工作」,6月21日,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收到了原告請求撤訴的動議,最終使這起反傾銷調查案「被扼殺在搖籃之中」。

從醫葯到木材,從農副深加工產品到紡織品,河南企業與其他WTO成員國家的貿易摩擦將會「維持在較高水平」。

措施:反傾銷:積極應對內外兼修

企業是應訴反傾銷的主體。以北京小耘律師事務所律師張毅過去代理輪胎反傾銷案件的經歷來看,從南美的委內瑞拉、秘魯,到亞洲的土耳其和印度,再到非洲的埃及和南非,中國輪胎出口企業的國際市場之夢正在被各國的反傾銷大棒一步步擊碎,「前幾次遭遇反傾銷,中國的輪胎企業由於沒有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再加上出口金額較小,影響不大,基本上沒有進行任何抗辯,因此中國輪胎也基本上從委內瑞拉和秘魯市場全部退出」。

反面的教訓發人深省。胡占華指出,正因如此,企業應當確立「除積極應訴別無選擇」的觀念,樹立必勝的信心,做好應訴反傾銷的各項准備工作,如對進口國市場商業景氣和競爭產業各項信息的完備、動態的把握,建立有效的企業反傾銷預警機制;學習和熟悉國際法規,採取國際規則規范在國際市場上的營銷行為;建立健全財務管理制度和企業規章,啟動反傾銷規避會計,「企業一旦涉案,就應果斷應訴,在行業協會的組織和協調下,做好各項應對工作,努力爭取勝訴」。

除了外部努力,胡占華認為企業在經營中,要實施市場多元化戰略,多種方式分散經營風險,「有能力的可以嘗試對外直接投資,轉移反傾銷風險」;同時,企業應從根本上改變經營模式和營銷理念,「放棄價格競爭的傳統思路和各種短期行為,以技術進步謀求多品種、高質量、創品牌」。

各種反傾銷案件表明,行業協會和政府部門也在推動企業應訴成功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對此,胡占華和張毅都認為,行業協會要充分發揮行業自律和協調功能,「完善價格協調機制和行業標准,加強市場信息服務」,而政府部門要建立出口增長預警機制,「完善出口信用體系和處罰機制,規范出口秩序,合理調控出口」,同時「積極利用世貿組織爭端解決機制來處理中外貿易摩擦,遏制他國濫用貿易壁壘」。

Ⅲ 中外貿易摩擦的原因及我國的措施

分類: 商業/理財 >> 貿易
問題描述:

要舉例子的

解析:

整個「十五」期間,我國連續成為世界反傾銷頭號目標國。據世貿組織統計,2000—2004年,我國被國外投訴傾銷的共234起,占國際反傾銷總數1411起的16.6%。其中2003年,我國遭遇的反傾銷訴訟已佔21.4%,2004年上升到22.5%,即目前國際上每5起反傾銷訴訟案中,就有一起是針對中國的。

目前,中國已經連續10年成為遭遇反傾銷調查最多的國家,也成為世界各國反傾銷和保障措施的最大受害國。2001年,歐盟理事會對我國數十家企業節能燈產品徵收了200%以上的反傾銷稅;猜飢同年,埃及指控我國陶瓷餐具存在傾銷行為,終裁時徵收了305%的反傾銷稅;墨西哥曾對我國鞋類產品進口徵收高達1105%的關稅。高額的反傾銷關稅使我國相關企業產品的競爭力大幅下降。而且,一旦一種商品在一個國家遭到反傾銷指控,就會引起別國的連鎖反應,使得反傾銷具有國際連鎖效應。如我國自行車就先後遭受歐盟和美國、加拿大、墨西哥、阿根廷等國13次反傾銷立案調查,鞋類遭受的調查更有19次之多。

中外貿易摩擦原因十分復雜,但根本的一條是中國的崛起與外國貿易保護的碰撞。商務部提供穗枯返的情況就是最好佐證——我國對全球貿易增長貢獻率已居世界首位。為此,在中國歷史上,「貿易摩擦」這個詞也從來沒有受敗含到像今天這樣廣泛的關注。這只說明一個道理:我國在世界經濟體系中的融入和參與程度越來越高,影響越來越大。曾有人比喻說,如果一隻螞蟻爬進房間,自然是無聲無息,而如果一頭獅子闖進房間,就必然引起騷動。

與此相關的是,中國已經出台和完善了與世貿組織接軌的法規,包括反傾銷、反補貼和保障措施在內的貿易救濟法律體系,也使得中國可以在規則許可的范圍內,更主動和靈活地運用規則加強對國內產業的合理保護。對鋼鐵產業進行產業損害調查和保障措施聽證即是一例。商務部還專門組建進出口公平貿易局和產業損害調查局,構建一系列產業預警機制,有助於中國更自如地在法制框架下運用規則。

企業的自我保護和權利意識正在覺醒,在貿易爭端問題上的理性和務實態度成為主流。例如2003年7月,歐盟廠商撤消關於中國打火機應當加裝安全鎖的CR法案,中國400多家打火機廠、每年產值幾十億的中國打火機行業因此受益。這一勝利就是源於溫州民營企業家黃發靜自費帶頭聯合15個打火機廠商,以民間身份和溫州煙具行業協會的名義積極應訴。這是中國入世後,中國民營企業第一次以民間商會的名義亮相解決國際貿易糾紛的舞台。

Ⅳ 哪些原因導致了中美貿易摩擦

引起中美雙方貿易摩擦的原因和類型歸納為五種:因一方某些進口激增或者進口限制引起的微觀經濟摩擦;雙方貿易不平衡導致的宏觀經濟摩擦;與國際投資有關的投資摩擦;因雙方貿易制度不同引發的摩擦;因為技術性貿易壁壘引起的技術摩擦。
實際上,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貿易摩擦在所難免。我國是發展中的大國,市場經濟制度還不完善,政治制度、文化傳統和美國都有很大的差異,出現一些貿易摩擦屬於正常現象。
(4)中國受到貿易摩擦的原因有哪些擴展閱讀:
中美建交特別是中國的「入世」促進了兩國經濟貿易往前含來,但 長期存在於兩國貿易關系中的一些問題,例如匯率問題、貿易不平等問題等,並沒有得到有效解決。隨著兩國經濟融合進一步加深,雙方在制度還會發生很多的碰撞,產生各種問題。
近年來,隨著中美經貿關系的快速發展,雙邊貿易摩擦也呈現日益加劇的趨勢。貿易不平衡、紡織品特保、對華反傾銷等問題構成了中美貿易摩擦的主要內容。中美兩國經濟利益的爭奪、美國國內貿易保護主義的迴流以及美國對中國的戰略遏制等是雙邊貿易摩擦日益增多的主要原因。
中美貿易摩擦主要是以微觀經濟摩擦為主,但還會擴大到其他領域。2003年的人民幣匯率問題已經是宏觀經濟摩擦,而且一直持續到現在。正如「入世」並沒有減少中美貿易摩擦一樣,「入市」也難以保證中國會面臨少的多的限制。未來的中美貿易可能擴展到包括勞動標准、補貼、衛生檢驗標准、安全問題、貿易不平等、與投資和貿易有關的制度安排等多領域。 1、公平貿易取代自由貿易。美國在戰後到20實際70年代這段時間的主調是自由貿易。
2、偏重雙重標准和單邊標准主義。這種雙重標准和單邊主義行動,很容易招致其他慧飢笑國家的報復肢宴行動,貿易摩擦就在所難免了。
3、利益集團對貿易政策有重要影響。各種利益集團為了實現共同的目標和利益積極影響美國立法和其他政策決策,對直接或間接關繫到其成員的公共關系決策施加影響。對於有利於的美國的事情,美國政界睜隻眼閉隻眼,而對於不利於美國的事情,哪怕僅僅影響到了一小部分人的利益,也立刻會有反對的意見。
4、國會管理貿易。美國的憲法規定,國會有管理同外國貿易的商務合同,並制定和徵收關稅。美國的行政部門更具國際視野卻不能制定對外貿易政策,更注重本地區利益的議員卻可以對外貿易政策,因此貿易保護主義經常得到體現。
5、代言制度。在美國的民主制度下,議員和政府官員往往是某種利益的代言人。在選舉的制度下,個人影響力和知名度對於前途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美國的政界人士不是本人擁有巨額的財產就是能得到他人的資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