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小腿脛骨疼是怎麼回事
此傷病產生的主要原因是由於學生基本技術差,在訓練中技術動作不規范,腳落地動作動作緩沖較差,使小腿受到較大的反作用力。訓練場地條件差,地面過硬,過多的集中練習,增加了小腿局部的負荷或學生訓練鞋減震差等以上原因使小腿脛骨處骨膜骨質的正常連接遭到破壞,引起脛骨處骨膜鬆弛或分離,造成骨膜粘連、腫脹、充血等。
一、治療方法步驟
1、 讓傷者坐在椅子上,在小腿脛骨處墊上毛巾或運動褲代替,將皮膚蓋住並綳緊,用食、中、無名指或掌跟部位沿著小腿脛骨內側面上來回搓壓。搓壓的力量讓患者感到有些疼痛即可。搓壓時間20至30秒。主要是使小腿脛骨內側面表皮發熱。
2、 用拇指指端摳刮的指法,沿著小腿脛骨的內側以密集的手法自下而上地向前移動摳刮。在摳刮時,在不同的點位可移動快些,在疼痛點移動要慢,在最痛點要稍微停頓一下,做連續摳刮幾下後再向前移動。做完一遍摳刮要用手指或掌跟在摳刮部位來回輕柔幾次,然後再進行下次摳刮治療。次數根據患者疼痛的輕重程度而定,輕者5—10次,重者10---15次為宜。
3、 治療後用雙手拍打小腿後群肌肉和患處進行輕按摩對小腿放鬆。這時患者應感覺到小腿脛骨疼痛明顯減輕,有一種輕快的感覺。
二、 緩解小腿脛骨疼痛的輔助療法;
1、 熱敷;用熱水燙洗患處或用熱毛巾放於患處,水涼後立即換熱水。每次熱敷時間20---30分鍾,熱敷可在午睡或晚睡前為好。通過熱敷可增加小腿部位的血液循環,加快新陳代謝,有利於受傷部位的組織再生和修復。
2、 休息時應將小腿抬高,利於血液循環。有機會便應對小腿肌肉及患處進行按摩.
三、治療、恢復期間訓練應注意事項:
在治療、恢復期間進行正常訓練前要作好充分的准備活動,使身體發熱,下肢的准備活動更要充分。在做大強度練習時,每個練習間歇,應對小腿進行放鬆或按摩。最後再次強調,准備一雙輕便耐磨具有減震功能的跑鞋必不可少!
受傷的學生在每次訓練後,應繼續重復做以上的治療和恢復內容,一般在一至兩周內,小腿脛骨疼痛即可消失。
❷ 跑步的時候為什麼小腿脛骨特別疼!
1、 體重超標:首先你得考慮自己的體重,如果你的體重超標,那你在跑步的時候小腿受到的沖擊力是非常巨大的,這樣就會損傷小腿前面的肌肉,讓你出現小腿前面疼痛的問題。
2、 脛骨前肌發生疲勞:脛骨前肌發生疲勞之後,也會出現小腿疼痛的現象,應該緩慢的終止正在進行的活動,控制好呼吸,開始拉伸放鬆脛骨前肌。脛骨前肌是一塊較深層的肌肉,主動的牽拉比較困難。主要的放鬆方式為泡沫軸滾壓,經過一段時間的放鬆後,脛骨前肌的疲勞會逐漸減輕,小腿前方的不適感也會逐漸的消失。
3、 脛骨前肌緊綳:脛骨前肌位於小腿前側和脛骨外側。它起於腓骨的整個前側,經過腳踝和足部頂部,與大腳趾相連。脛骨前肌的功能是收縮踝關節,內翻足部。
如果快步行走時無法適應這種強度,脛骨前肌就可能出現緊綳。肌肉在跑步或騎踏板上有腳扣的自行車時也會緊綳。
4、 脛骨內側應力綜合症:脛骨內側應力綜合症是指脛骨內側的受壓迫的綜合病症,因為脛骨和在肌肉和脛骨之間的連接組織被使用過度引發的運動損傷,一種由於脛骨肌肉撕裂引起的疼痛。
有時候運動能健身,但是鍛煉的方式不對,也會有損害健康的,所以希望大家能夠引起重視。
❸ 我小腿脛骨疼怎麼回事啊.>
脛骨痛症並不是一個具體的診斷,它只是用來形容脛骨下三分-後內側部分有疼痛及觸痛症狀的代名詞,其所包含的問題有
(1) 脛骨內側應力綜合症
(2) 應力性骨折
(3) 間隔區綜合症
這些問題普遍風於在硬地上跑跳的人士,例如:短跑、長跑、籃球、排球等項目運動員、健康舞愛好者及古典舞舞蹈家等。
簡介
(1)脛骨內側應力綜合症
骨膜、腱鞘、肌肉或骨間膜因為拉傷或機械性刺激產生發炎而引起的病症,一般症狀只會在活動時出現,休息時便很快消失。
(2)應力性骨折
由細微的骨折開始,其後可變成肉眼可可見的問題,患者的脛骨一般會有明顯的觸痛點,症狀會於劇烈運動時出現,最後邊所有負重活動甚至休息也會疼痛。
(3)間隔區綜合症
當運動時肌肉內的壓力增大,使骨膜間隙的隔區(前、外側、深後及表後)血液循環及組織功能受阻礙,患者只會在活動時有痛楚,休息時便很快消失,但觸痛可能仍然存在;情況嚴重時,被該間隔萄神經線所控制的地方亦會麻痹或有麻刺感。
脛骨痛症的誘因
(1)不合適的運動鞋 穿破舊、缺乏足弓保護及避震的運動鞋不能抵消腳跟著力時的重復震動,增加對骨的應力。鞋前端腳趾關節位置 部分要能伸屈自如,否則增加後間隔區的受力。
(2)足型及生物力 足部的柔韌性過高或者扁平足都會加強對脛骨後肌(部分負責支持內足弓)的應力,而足弓高則避震能力欠佳,加重脛骨的應力。
(3)下肢過度內收會增加足部內翻,因而增加了脛骨後肌的活動。足部過度內翻是脛骨內側應力綜合症的主要成因,跑步時髖部外旋及在田徑場上轉彎時過分亦會增加足部內翻;另外,前足著地的跑姿也會因為下肢增加受震而可能引起脛骨痛症。
(4)過重及體能狀況差 跑步時下肢所受的力度是個人體重的倍數,所以過重的人特別容易患上脛骨痛症。體能狀況越差,在同樣運動量下,身體的超負荷程度便越大,這些負荷在跑步時大部分是由外側及後間隔區的下肢肌肉承受。
(5)肌肉不平衡及熱身不足 趾長屈肌、小腿肌肉過緊及/或足內附肌過弱會導致脛骨痛症,適當的熱身可以增加肌肉的柔韌性及血液運流,否則會加速輕微拉傷及發炎現象。
(6)訓練地面不妥 經常在硬地上跑步會令肌腱勞損,使腓骨及脛骨承受扭力,在高低不平及山路上跑更會增加下肢的應力。
(7)訓練過度過多及過急的訓練容易使運動員患訓練過度綜合症
治療
(1)積極性休息 如果症狀嚴重及患病已久,運動員必需有一段時間的休息,避免進行引起痛楚的活動,但是仍然可以在水中跑步或踏單車。患應力性骨折者,需要有X光片證實傷口已經癒合才可回復完全正常的訓練。
(2)葯物 醫生處方的非類固醇性消炎葯一般亦有幫助。
(3)物理治療 冰敷及電療可以鎮痛及消炎的功效。另外,物理治療師亦會因應個別運動員的狀況,教授特別的伸展及增強肌力運動。
(4)鞋墊及運動鞋 擁有避震及糾正足部內反及扁平足功能的鞋墊可以幫助減低症狀,換掉破舊的鞋子吧!運動鞋要能適當地支持腳跟及足弓部分。
如果已接受傳統性治療四至六個星期;但症狀仍然持續的話,患者便可能需要考慮接受手術治療。
❹ 脛骨疼痛怎麼處理
小腿肌肉過於僵硬,跟腱傳到肌肉附著處的應力過大,關節過度旋前,在很硬的路面上練習跑步,穿著不舒適或磨損嚴重的鞋,訓練過度,訓練負荷和強度增加過快等各種原因,初跑者更容易患脛骨疼痛。
脛骨內側疼痛或觸疼,通常疼痛的部位在脛骨的下半段。疼痛或觸疼可能延伸到膝蓋。開始跑步時疼痛感覺最劇烈,但是可能在跑步過程中消失,因為這時候肌肉變得鬆弛。脛骨疼痛不同於應力骨折,只有在進行負重活動時才感到疼痛。
針對引起脛骨疼痛的病因進行治療。因運動過度引起,可減小活動力度,溫毛巾外敷。因炎症所致,給予消炎、活血化淤等治療。可酌情採用物理療法、全方位立體給葯、中醫治療等。
預防
拉伸腓腸肌和比目魚肌,保持每次拉伸30秒,緩慢放鬆,每天重復2~3次,記得在跑步之前進行充分拉伸足底和小腿肌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