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主營業務收入同比降低的原因
1.銷售收入不變,成本上升(購入單價、運輸費、人員工資等等)導致主營業務利潤下降;
2.近幾年宏觀經濟形勢嚴峻,市場競爭加劇,各大消費市場明顯受到影響,總體呈現低迷;
3.需求下降,造成銷售數量同比去年減少。
與主營業務收入最直接相關的就是主營業務利潤率,主營業務利潤率是指企業一定時期主營業務利潤同主營業務收入凈額的比率。它表明企業每單位主營業務收入能帶來多少主營業務利潤,反映了企業主營業務的獲利能力,是評價企業經營效益的主要指標。
主營業務利潤率是主營業務利潤與主營業務收入的百分比。其計算公式為:
主營業務利潤率=主營業務利潤/主營業務收入*100%
該指標反映公司的主營業務獲利水平,只有當公司主營業務突出,即主營業務利潤率較高的情況下,才能在競爭中占據優勢地位。
主營業務利潤率的指標說明:
1、主營業務利潤率是從企業主營業務的盈利能力和獲利水平方面對資本金收益率指標的進一步補充,體現了企業主營業務利潤對利潤總額的貢獻,以及對企業全部收益的影響程度。
2、該指標體現了企業經營活動最基本的獲利能力,沒有足夠大的主營業務利潤率就無法形成企業的最終利潤,為此,結合企業的主營業務收入和主營業務成本分析,能夠充分反映出企業成本控制、費用管理、產品營銷、經營策略等方面的不足與成績。
3、該指標越高,說明企業產品或商品定價科學,產品附加值高,營銷策略得當,主營業務市場競爭力強,發展潛力大,獲利水平高。
Ⅱ 銷售下降原因分析和提升方案是什麼
店鋪經營業績不好的原因和管理改善方案分析店鋪業績不好的原因多方面存在,劃分原因一般可以從產品市場、團隊管理、銷售關系、顧客立場等角度進行。銷售業績下降的原因多存在於多方面,分析原因一般可以從產品市場、團隊管理、銷售關系、顧客立場等角度進行。銷售下降的原因分析和提高方案方面的問題更多。
店鋪業績下降的原因分析和改善方法天氣雨統計進店率,調整賣場氛圍,進行產品知識的培訓。陳列和更換客流量少:統計進店率,分析進店客人,提高試穿率。賣場可以一次進行大掃除很多銷售員擔心自己業績不好還是沒有業績。這個時候,分析業績不好的原因,知道為什麼業績不好。
提升方案的相關的策略技巧:
1、進行大力度促銷活動。例如廣場前銷售促銷活動,吸引顧客,增加人氣。
2、實行每日特價活動。每天推出一款超低價產品(蔬菜,大米,雞蛋等日常必需消費品)來吸引顧客。
3、還可以通過發傳單,在電視台進行宣傳等方式,擴大產品知名度。
4、事先進行客流量調查,分析購物客流結構,再針對主要客戶群,提出相應的促銷方案。
Ⅲ 銷售業績下降分析怎麼寫
寫作思路:結合實際
市場大環境的變化、外部競爭的加劇、自己企業技術慢慢落後、生產管理成本控制不力、績效管理體系不健全導致營銷人員積極性不高、市場定位不準、營銷策略存在問題、重點客戶群發生變化等原因。
業績下滑原因分析及改進方法:
1、天氣下雨:統計進店率,調解賣場氛圍,做產品知識培訓,陳列更換
2、客流很少:統計進店率,分析進店顧客,提升試穿率,賣場可以做一次大掃除
3、導購狀態不好:溝通狀態不好的原因,是生活還是工作,進行調整、跟進
4、貨品問題(暢銷款補不到貨、斷碼嚴重):開發類同款的賣點,進行重組搭配銷售
5、VIP消費下降:每周簡訊回訪、了解顧客的需求,購買時適當送點小禮品
(3)干貨收入下降如何分析原因擴展閱讀:
銷售業績完成技巧:
1、改變需求:涵蓋另一種功能
這一維度指的是選擇一個我們目前的產品尚未涵蓋的需求,並考慮為滿足這個需求進行產品創新。
例子:
電話計程車公司為增大業務量,開始利用計程車開展速遞服務。像廣告公司這樣的商業服務公司常有非常緊急的東西要速遞。計程車隨時都叫得到,而由於重量的限制,叫速遞員則有時需要等些時間才能拿到包裹。通過增加包裹運輸功能,計程車的市場就擴大了。
2、改變地點:將你的產品置於一個新情境中
這一維度是指選擇在某產品/服務目前不可能在場購買、使用和消費地點。
某些產品總是與特定的地點聯系在一起,如在電影院里吃爆米花,在飛機上吃花生等等。我們可以設想一個「不可能」的地點或情境來改變常規。
例子:
全球定位系統技術原本是專為輪船設計的。假如把它安裝在汽車上,我們就能獲得追回失竊的車子或找尋目的地的新服務。 改變目標:個體,多個個體,或一個群體
Ⅳ 銷售下降的原因分析
問題一:導致銷售量下降的原因可能是什麼 需求減少:1、價格偏高 2、產品質量出現問題 3、出現更好的替代品 4、產品過時 5、服務不到位,售後差 6、消費者沒錢了 7、消費者群體減少 ……
問題二:市場份額的下降原因 如前面所指,市場份額數量擴大並不一定會增加企業的盈利,同樣,市場份額數量下降也並不一定會減少企業盈利。企業在面對市場份額數量下降時,必須認真分析研究,有針對性地拿出應對方案。1.企業銷售增長低於行業銷售增長所引起的市場份額數量下降行業增長速度快,意味著市場總需求在急劇增加,發展機會多,市場吸引力大。此種情形對企業市場份額數量下降的分析必須結合競爭對手的狀況來進行。應著重分析競爭對手的數量變化和他們的市場份額變化情況。如果競爭者越來越多,且每個競爭者的市場份額數量越來越小,此時,企業的市場份額數量下降是可以接受的,企業蘆乎並不需要採取特別的行動;如果競爭者數量在增加,但有的競爭者的市場份額數量卻在上升,此時,企業必須對這些市場份額數量增加的競爭者進行重點分析研究,了解他們增長快於行業發展的原因寬飢,對比分析自己的不足並加以改進,避免被競爭者拉開差距;如果競爭者數量在減少,多數主要競爭者的市場份額數量在上升,此時市場份額數量下降意味著企業產品缺乏競爭力,企業必須加大產品投入力度,改進產品性能,加強促銷和銷售網點建設,努力改變所面臨的不良處境;如果競爭者的數量在減少,少數競爭者的市場份額在上升,此時意味著市場正向少數大競爭者集中,而中小競爭者卻在苦苦掙扎。企業面臨著重要選擇:要麼保持現狀,要麼改變現狀。保持現狀是企業面對市場份額數量下降,並不去加以扭轉,當企業認為根本無法與大企業競爭,並准備淡出市場時,才會如此選擇。改變現狀是指企業加大投入,扭轉市場份額數量下降的態勢,當企業有信心且有相應資源的支持時,就應做此選擇。2.企業銷售減少的速度快於行業銷售減少的速度所引起的市場份額數量下降 行業銷售減少意味著市場總需求在下降,行業在衰退之中,市場已無開發價值。企業銷售的快速減少,說明市場危機對本企業的沖擊特別顯著和嚴重,說明本企業產品在市場上缺乏競爭力。針對此種情況,企業有以下選擇:(1)維持現狀策略盡量維持市場份額數量或減緩市場份額下降的速度。企業可通過增加促銷力度,或在適當時機降低價格等方式來 *** 需求。當企業經過分析研究發現該產品收益仍較好時可選擇此對策。(2)順勢而為策略企業對市場份額數量下降,不再做更多的努力,仍保持執行原有的營銷計劃。當企業經過分析研究認為該產品市場收益不太好,改變市場份額數量的費用可能比由此帶來的收益更多時,應選擇此策略。(3)加速收割策略企業削減原有的營銷計劃以減少費用,增加產品的短期收益。當企業認為該產品將快速衰退,並做好了資產轉移工作時,可選擇此策略。(4)放棄策略企業對市場份額數量快速下降的產品,實行清理變賣,最終放棄對它的經營。當企業有更好的業務需要發展時,就可以考慮對該種產品實施放棄策略,把變賣所得資產用於發展新的業務。
問題三:上半年銷售業績下降的原因 公司上半年凈利潤出現大幅度的下滑主要由於銷售收入的下降所致,其原因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1、政策改革因素和市場競爭加劇
2016年以來,隨著醫保控費、葯品流通領域變革、新一輪葯品招標采購、公立醫院降低葯佔比等改革政策的不斷深化,同時伴隨著市場競爭尤其是傳統感冒類葯物OTC渠道的競爭愈發加劇,公司的中成葯板塊業務出現較大幅度的下滑,對本報告期的經營業績有一定的影響。
2、中成葯板塊業務經營模式、隊伍結構變化和市場選擇的轉變
(1)公司的抗病毒口服液、板藍根顆粒、橘紅系列等中成葯產品原先以經銷商模式為主,有少量成葯產品直接配送陪巧悉銷售葯店等零售終端。近幾年隨著公司的快速發展和規模加大,原有的經銷商模式弊端逐步顯現,導致渠道庫存積壓、銷售費用增大、市場佔有率止步不前、銷售人員產生惰性等現象的出現。鑒於原有經銷商模式存在的弊端逐步顯現,公司從今年起由之前的經銷商模式轉變為自營銷售直接管理終端客戶,即公司的產品直接銷售給葯店、診所等零售終端。這一銷售模式的改變短期內會對公司的業績產生不利影響;但長期來看,這一銷售模式的改變將會增強公司對於終端的控制力,目前最直觀表現為對公司之前的庫存消化有積極的推進作用,縮短了中間環節,提高了存貨周轉率;同時也順應了醫葯行業「兩票制」等政策的改革趨勢。
(2)2016年,公司在銷售隊伍的結構上也做出了改變。原有的OTC和處方葯為一個銷售系統,目前公司專業劃分為OTC和處方葯兩個隊伍進行精細化管理。這一結構的轉變,銷售人員、產品和資源的磨合和管理需要一定的周期,短期內對公司的銷售業績存在一定的影響。
(3)公司一些產品原來在部分城市的中標價格偏低,對公司全國的布局和價格維護產生較大的不利影響。為了公司產品長期健康的發展,打造全國整體的價格體系,公司今年主動放棄了一些地區的低價標。導致短期內對公司的銷售業績產生一定影響,但從長期來看必將有利於公司健康持續的發展。
問題四:企業銷售收入下降是什N原因造成的? 1:市場問題:下游用戶不景氣,造成銷售減少,同行業產能過大,不計成本激烈競爭市場。2:招工難:由於長期不能招滿需要的熟練工,造成企業減產。3:資金問題:由於銀行貸款只收不放,缺乏流動資金,原料不能及時補充,造成停工待料。4:技術革新問題:由於沒有及時跟上技術革新,被同行的新產品搶占市場。5:要是出口企業就說外商訂單減小。還有電力緊張、銷售效益下降等等,上述原因僅供參考,具體要結合企業實際情況,要有理有據才能讓稅務部門認可。
問題五:銷售2016比2015下降原因分析怎麼寫 營業額下降有很多原因造成呢。首先得看周邊的快餐店生意好不?如果都很好,只有你們家很淡,就說明你們家的產品還沒得到消費者的認同。鑒於你的是新店,很大可能是因為客戶還不知道有你們店,剛開始還沒接觸你們店,不知道好不好吃,就沒來,而
問題六:銷售分析下降原因 1、價格偏高
2、產品質量出現問題
3、出現更好的替代品
4、產品過時
5、服務不到位,售後差
6、消費者沒錢了
7、消費者群體減少
問題七:銷售額下降的原因 毛利率=1-營業成本/營業收入,毛利率受營業成本和營業收入兩個因素影響,如果收入額下降,毛利率反而增長,那就說明營業成本/營業收入的值降低了,也就是說成本率降低了,說明成本比收入下降的比例更大
問題八:銷售下滑分析報告怎麼寫? 分析數據,如客戶多少,質量如何,政策,是否有淡旺季,銷售的情緒,績效如何,競爭對手的情況如何,等等,從這些方面分析
問題九:銷售業績分析下降原因 不要去依靠範文來寫,其實一家店的銷售業績是有很多方面造成的,有員工的心態問題,貨品陳列問題,客流問題,員工銷售技巧問題~既然是店長就要考慮的比員工更多,而不只是單純的交出一篇文章即可。希望你可以從中有所感悟~~
Ⅳ 數據分析進階必看干貨!銷售額下滑詳細分析案例
公司發現汽車銷售額自一年前開始逐漸減少,想讓你幫忙找找汽車銷裂羨量下滑的原因,最好能提出一些解決方案。
最近感冒了去了醫院,和醫生發生了下列對話:
醫生:"感冒了多久了?"
我:"一個星期左右, 一直流鼻涕,嗓子疼"
醫生觀察了一下說:"這是風寒感冒哈。"
我:"什麼原因風寒感冒呢?"
醫生:"最近降溫了,可能著涼了"
我:"那如何應對呢?"
醫生:"我給你開點感冒葯,注意多穿點衣服"
首先要將問題定義清楚,這是數據分析的第一步。
需要注意的兩點:如果問題定義錯了,後面的分析毫無意義。比如:老闆告訴你:「可能是客單價高,最近利潤下降了」,聽到這番話,你將問題定位為「高客單價導致利潤下滑了,怎麼辦」,這樣錯誤的定義會縮小你的分析范圍,導致最終結果出現偏差;另外一種情況,分析者根據自己過往的經驗來定位問題,把思考限定在:「我覺得」,數據分析不是主觀的臆斷,而是一種客觀的分析。
不要急於分析,首先要和相關人員確認"下滑",並有數據佐證。要保證數據本身是准確的,才能進行後面的步驟。在本案例中,可與相關人員溝通,了解清楚"銷售額下滑"具體表現為哪些肆數拍現象。
例如:通過分析業務數據,發現汽車銷售額在這兩年確實下降了15%左右。
目前要解決的問題是:銷售額逐漸下降的原因是什麼,怎麼解決?
對於業務指標,首先要確定分析指標的含義。
在這個案例中,是用"銷售額"這個關鍵指標,銷售額這個指標是怎麼定義的?
通過和業務部門溝通,明確了指標的定義:
銷售額=銷售量 * 平均單價
銷售量=首次購買量 + 再次購買量
再次購買量=客戶忠誠度 * 再次購買人數
影響銷售額下降的原因有很多,如果把所有原因都分析一遍,那麼這個工作量是非常大的。所以,在分析原因的過程中,要優先分析關鍵因素。
多維度拆解分為維度(角度)和拆解,實質上是做加法。比如用戶下降了 = 新用戶數量 + 老用戶數量
拆解整體數據內部各個部分的構成差異進行細分
將一個復雜的問題拆分成可以逐漸解決的子問題
可以通過指標構成或者業務流程來拆解
對於本案例,我們是通過指標構成拆解,對問題進行拆解,將復雜問題細化成各個子問題。為了找到"哪裡出了問題",可以對"銷售額"這個指標進行拆解。至於拆解到什麼程度,沒有統一的標准,要根據對業務的理解和實際問題靈活把握,本案例拆解如圖所示:
假設檢驗實質上是邏輯推理,使用數據來做決策的過程
可以分析出問題出現的原因,適用於歸因分析場景,比如:分析產品DAU下降原因是什麼?
根據業務流程,提出假設——收集證據——得出結論,在業務中這三步是不斷重復的過程。不斷重復這個過程,直到找到問題的根源。
接下來使用假設檢驗分析方法對多維度拆解後的每個業務流程提出假設,並加以驗證。
得出結論:銷售數量與銷售總額一樣,也減少了近 15%。由此可見,我們應該優先關注 銷售數量 的數據, 假設成立 。
平均單價在 2 年期間比較穩定,基本在平均值(200 萬元)上下 5%(190 萬 ~ 210 萬元)的范圍內。至少在過去的一年裡,沒有出現過價格明顯上升的情況,所以 假設不成立 。
得出結論:雖然畢世兩者在數量上沒有太大差異,但首次購買量基本維持穩定,而再次購買量卻在過去一年出現了減少。因此,可以確定, 再次購買量 應該是新車銷售總額下滑的原因之一, 假設成立 。
得出結論:可以發現導致「再次購買量」減少的是 客戶忠誠度 的下降所導致, 假設成立 。
至此,我們發現了導致銷售額下降的關鍵因素是受到再次購買量以及用戶忠誠度的影響。
分析到這兒,可能會有人覺得結束了!實際上並沒有,現在的分析結果無法產生實際的意義。僅僅看到用戶忠誠度下降還不能決定"接下來要採取哪些具體措施才能解決問題"。所以,接下來要分析為什麼客戶的忠誠度下降,有什麼改進措施。
現在將忠誠度再進行拆解,並不斷提出假設,作出驗證。
得出結論:對銷量的構成比例進行比較,發現車型 A 的比例明顯小於其他車型,那麼如果將問題鎖定為車型 A,即使採取了有效的對策,對解決整體問題的影響仍然是有限的。因此 可以暫且降低車型 A 的優先順序 。
按照不同車型,對客戶忠誠度在 2 年期間的平均值進行比較,只有車型 A 的客戶忠誠度顯著偏低,其他車型之間沒有太大差別。
接下來,暫且將車型 A 從比較對象中剔除,對其餘 3 個車型進行比較忠誠度變化比較。
發現車型 B 和車型 C 的客戶忠誠度從年前開始逐漸降低。可能選擇了競品公司。具體數字是 2 年期間從約 80%~90% 減至 50%~60%,降低了 30-40 個百分點。表明: 產品B、產品C的客戶忠誠度出現了問題 , 假設成立 。
通過分析競品公司推新情況,發現並沒有新產品上市,假設不成立。但是,從客戶的綜合滿意度趨勢圖看出明顯下降了,那麼說明綜合滿意度影響了客戶忠誠度。
兩者是否具有相關性,如何來驗證兩種數據的相關性,可以通過相關分析法。如果相關,那麼忠誠度和綜合滿意度有多大程度上的相關,如何衡量。
相關性分析是研究兩種或兩種以上的變數之間有什麼關系。如果變數間有關系,叫作有相關關系;如果沒有關系,叫作沒有相關關系。比如:學習時長和成績有相關關系。
在研究變數間有什麼關系或者判斷某個事情是否受到其他事情影響時,不僅能幫助我們擴大思路,還能通過相關分析來衡量兩個變數因素的相關密切程度。比如判斷客戶忠誠度和客戶滿意度這兩個變數有多大程度的相關?
如何衡量兩個變數的密切程度?通過"相關系數",它就是專門用來衡量兩種變數的相關程度的,並且相關系數數值的正負可以反映兩種數據的相關方向,也就是說兩種變數在過程中是同方向變化還是反方向變化。
通常用字母 r 來表示 。可以用來快速鎖定問題。
相關系數 r 介於[-1,1] 之間,相關系數的絕對值|r | 越大,表明變數間的相關程度越強。
如果 r = 1,數據點都在一條直線上,表示兩個變數完全正相關(假設有a,b兩種變數),a的值越大,b的值也會越大;如果 r = -1,數據點都在一條直線上,表示兩個變數完全負相關,a的值越大,b的值反而會越小。
如果相關系數>0,說明兩個變數是正相關,是同方向變化,也就是一個變數的值越大,另一個變數的值就越大;
如果相關系數<0,說明兩個變數是負相關,是反方向變化,也就是一個變數的值越大,另一個變數的值反而越小;
如果相關系數=0,說明兩個變數是不相關(無線性相關),有可能是其它方式相關,比如曲線方式。
業務中,如何計算具體的相關系數?現在excel 或 Python都有相應的功能或函數,我們只要知道怎麼用,懂內部原理就夠用了。以學習時長和成績為例,利用Excel 計算相關系數。流程如下:
下面計算本案例中綜合滿意度(月份平均)與客戶忠誠度的相關性系數,同樣利用Excel的數據分析功能。計算結果如下:
得出結論:整體客戶忠誠度與綜合滿意度之間的相關系數為 0.64,由此可知一般來說(不區分產品),兩者之間存在相關關系。再看不同產品的客戶忠誠度與綜合滿意度的相關性, B 和 C 與綜合滿意度的相關系數分別為 075、0.69,數值較高,可以確認為相關, 假設成立 。
再回到問題,只看綜合滿意度,還不能決定「應該釆取哪些措施」。這樣的話仍然無法對實際業務產生意義,所以接下來還要再次應用相關分析來探討「服務」、「產品」、「價格」不同維度與綜合滿意度之間的相關程度。定位產品B和C的綜合滿意度下降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分別對兩種產品的綜合滿意度和三種不同維度的相關性分析,結果如下:
對於B 來說,同類產品的價格比(相對而言是貴還是便宜)對綜合滿意度的影響較大。二者的相關系數為 -0.72,表示價格越高,顧客滿意度就會越低。需要注意其變化趨勢是相反的,也就是說, B 的用戶對價格比較敏感。對於C,售後滿意服務度對綜合滿意度的影響較大。二者相關系數為0.59,說明C的用戶比較在意售後服務體驗。
通過相關分析,發現跟銷售總額相關度最高的因素是用戶滿意度,尤其是產品B,優先調整同類產品價格比;產品C提升售後服務水平,可以顯著提升整體銷售額。
現在復盤一下這個案例是如何分析的。分析流程如下:
前面我們根據多維度拆解、假設檢驗、相關分析方法最終定位到銷量下滑的根本原因。接下來也就是根據找到的原因提出建議。那麼在提出建議這一步經常用的分析方法之一是回歸分析。比如本案例知道需要提升滿意度,但是將滿意度具體改善到什麼程度,才能提升銷售額。這時候就需要用回歸分析來計算出某個原因能夠對目標造成多大程度的影響。
回歸分析是確定兩種或兩種以上變數間相互依賴的定量關系的一種統計分析方法。
這個方程可以理解為:Y(利潤) = 0.1445X(銷售額)-31.938。前面說過期望的利潤目標是5000萬,也就是利潤Y = 5000萬,代入回歸方程就可以算出具體銷售額= 34,823.41萬元。u額就是說,根據公司下半年想要實現5000萬的目標,我們需要將銷售額達到34823.41萬元。
以上就是使用回歸分析的整體流程。簡單回顧下回歸分析:回歸方程裡面有一種自變數的,這種回歸叫一元線性回歸;那麼使用線性回歸的前提是兩個變數(因變數和自變數)要有相關關系,這樣才能使用一元線性回歸;線性回歸實質上在幫助我們解決資源合理分配的問題。比如銷售案例,知道了Y值,想知道X的值是多少。還有另外一種情況就是咱們的汽車銷售額下滑的案例,例如Y是綜合滿意度,X是售後滿意度,這樣我們就知道售後滿意度達到多少分時,綜合滿意度才能提升。當決策者有多種方案要選擇的時候,就可以根據回歸分析,知道把有限的資源投入到哪裡才能發揮出最好的效果。
回到案例中:繼續解決產品B 的價格滿意度提升到多少;產品C的售後滿意度提升到多少,才能提高綜合滿意度,進一步提升客戶忠誠度。首先制定業務目標,也就是回歸方程的Y值。那麼我們可以追溯到客戶忠誠度,會發現客戶忠誠度75%才是一個正常趨勢,所以我們確定過了要將產品B 和 C 的忠誠度提升到 75%。
通過回歸方程,得出產品B 要想達到忠誠度到75%的目標,必須將綜合滿意度達到75以上。
接下來提升B產品客戶忠誠度:綜合滿意度與同類產品價格比的關系
最後提升C產品客戶忠誠度:客戶忠誠度與售後服務滿意度的關系
如何提高售後服務滿意度?
到這里,分析結束。通過回歸分析,最終得出可落地的建議如下:
影響銷售額下滑的主要定位到B產品的同類價格比 、C 產品的售後滿意度出現問題
1)產品B : 價格波動不要高於同類產品 2%
2)產品C : 要重點抓售後服務,尤其是服務態度要達到76分
以上是本次通過汽車銷量下滑案例,映射一個完整的在工作中利用數據分析解決問題的過程。
Ⅵ 業績下滑的原因怎麼寫
市場大環境的變化、外部競爭的加劇、自己企業技術慢慢落後、生產管理成本控制不力、績效管理體系不健全導致營銷人員積極性不高、市場定位不準、營銷策略存在問題、重點客戶群發生變化等原因。
業績下滑原因分析步驟及方法如下:
1、收集數據
業績下滑主要靠數據進行分析,數據的完整性和准確性直接影響分析結果。
准備好需要的數據,例如業績報表、市場相關報告、消費者行為數據、客戶數據、執行監控報表,供應鏈報表,產品分析表等。
2、分析數據
將收集到的數據進行處理,對數據分類,製作數據透視表,製作各類數據圖表。
分析方法包括對比分析、跟目標的差距分析、各要素佔比分析、跟標准進行對比、發展趨勢分析等。
關鍵提示:從差距中對以下市場、競爭對手、客戶、消費者、產品、計劃、執行、團隊等8個方面進行深入分析,逐一排除,縮小范圍,找到影響業績下滑的關鍵因素。
3、市場方面分析
市場主要從宏觀經濟入手,對特定的行政區域進行分析,例如指定的省級市場或城市市場。
具體內容包括政策變化、居民可支配收入、消費趨勢指數、消費價格指數、經濟增長率等方面,找出跟業績下滑相關的因素。
4、競爭對手的相關分析
分析競爭對手非常重要,因為競爭直接影響到業績結果。
分析競爭對手採取的行動跟業績下滑關聯性,例如,低價促銷、搶奪客戶、挖走人才等等
5、客戶關系相關分析
客戶是業績的基石,沒有客戶就沒有業績。
主要分析客戶結構、購買率、購買頻率、單次金額等方面,還有分析客戶投訴率是否增高,是否需要開發新客戶等等。
6、消費者相關分析
消費者對產品的態度影響業績達成。
分析內容包括消費者行為、消費場合、消費習慣和投訴率報告等。
7、產品相關分析
產品分析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產品跟業績的下滑直接相關。
從產品的銷售額數據分析,找到業績下滑的原因。
對產品的品牌、價格、包裝、消費者喜愛度、競品等方面進行分析,判斷是否要升級換代產品,或者研發新產品。
8、計劃制定相關分析
利用PDCA模型,可以找出計劃制定方面的問題。
分析包括目標是否合理,計劃是否周密,資源是否充足,預案是否完整有效等。
9、執行落地相關分析
分析完計劃,接下來分析執行的問題,計劃得再好如果執行落不了地,也會影響業績達成。
主要從執行追蹤報告中分析執行合格率和達標率,進而分析操作方法是否有問題,還有獎懲機制的效果如何等等。
10、團隊方面的相關分析
團隊在達成業績中是內部非常重要的力量,團隊是執行的主體,是業績達成的重要因素。
分析團隊從人員結構、人員配備、士氣狀態、人員穩定性、薪酬等方面入手。
關鍵提示:認真分析完上述8個方面後,需要總結歸納,確定最關鍵的問題,然後制定計劃採取新行動。
11、確定問題
根據上述8個方面梳理出至少10個問題,挑選出三個影響業績最大的因素,進行討論和確定。
在團隊內部和部門之間展開討論,達成共識,最後由老闆確定關鍵問題。
12、制定改進計劃
總結的最後一步不是為業績下滑找到理由就萬事大吉,而是要制定改進計劃,這點非常重要。
用SMART原則制定目標,合理配備資源,列出執行時間表和責任人,希望在下一個階段可以提升業績。
Ⅶ 銷售下降原因分析範文
銷售業績下降原因往往是存在多方面,分析原因一般可以從:產品市場、團隊管理、供銷關系、顧客立場等角度進行。
1、分析調查產品市場,了解產品銷售不佳的詳細原因。
2、管理好公司的業務團隊,提高業務部的業務能力,提升超市業務的效值。團隊配合差:大家討論配合之間存在的問題,通過溝通和班次的調整,利用互補來進行調整。
3、把握好供與銷這條黃金鏈。處理好與經銷商之間合作關系。
備貨不足可以上貨3天內做完新款的FAB和搭配,同時看中暢銷款補貨,或是一周內根據銷售補貨,每次搞活動前補足貨品。
4、根據顧客的購買心理,站在顧客立場,為顧客所關心的切身利益著想,體諒和關心到顧客。
(7)干貨收入下降如何分析原因擴展閱讀:
提升業績的相關的策略技巧:
1、進行大力度促銷活動。例如廣場前銷售促銷活動,吸引顧客,增加人氣。
2、實行每日特價活動。每天推出一款超低價產品(蔬菜,大米,雞蛋等日常必需消費品)來吸引顧客。
3、還可以通過發傳單,在電視台進行宣傳等方式,擴大產品知名度。
4、事先進行客流量調查,分析購物客流結構,再針對主要客戶群,提出相應的促銷方案。
Ⅷ 銷售業績下降原因總結
銷售業績下降原因總結
銷售業績下降原因總結,對於每一家企業而言,業績都是非常的重要的,業績下滑的時候需要及時總結原因,及時止損,並找尋提升業績的方法,下面我帶大家簡單了解一下銷售業績下降原因總結。
銷售業績下降原因總結1
公司上半年凈利潤出現大幅度的下滑主要由於銷售收入的下降所致,其原因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1、政策改革因素和市場競爭加劇
2021年以來,隨著醫保控費、葯品流通領域變革、新一輪葯品招標采購、公立醫院降低葯佔比等改革政策的不斷深化,同時伴隨著市場競爭尤其是傳統感冒類葯物OTC渠道的競爭愈發加劇,公司的中成葯板塊業務出現較大幅度的下滑,對本報告期的經營業績有一定的影響。
2、中成葯板塊業務經營模式、隊伍結構變化和市場選擇的轉變
(1)公司的抗病毒口服液、板藍根顆粒、橘紅系列等中成葯產品原先以經銷商模式為主,有少量成葯產品直接配送銷售葯店等零售終端。近幾年隨著公司的快速發展和規模加大,原有的經銷商模式弊端逐步顯現,導致渠道庫存積壓、銷售費用增大、市場佔有率止步不前、銷售人員產生惰性等現象的出現。鑒於原有經銷商模式存在的弊端逐步顯現,公司從今年起由之前的經銷商模式轉變為自營銷售直接管理終端客戶,即公司的產品直接銷售給葯店、診所等零售終端。這一銷售模式的改變短期內會對公司的業績產生不利影響;但長期來看,這一銷售模式的改變將會增強公司對於終端的控制力,目前最直觀表現為對公司之前的庫存消化有積極的推進作用,縮短了中間環節,提高了存貨周轉率;同時也順應了醫葯行業「兩票制」等政策的改革趨勢。
(2)2016年,公司在銷售隊伍的結構上也做出了改變。原有的OTC和處方葯為一個銷售系統,目前公司專業劃分為OTC和處方葯兩個隊伍進行精細化管理。這一結構的轉變,銷售人員、產品和資源的磨合和管理需要一定的周期,短期內對公司的銷售業績存在一定的影響。
(3)公司一些產品原來在部分城市的中標價格偏低,對公司全國的布局和價格維護產生較大的不利影響。為了公司產品長期健康的發展,打造全國整體的價格體系,公司今年主動放棄了一些地區的.低價標。導致短期內對公司的銷售業績產生一定影響,但從長期來看必將有利於公司健康持續的發展。
銷售業績下降原因總結2
關於行銷人員業績下滑情況分析
1、行銷人員積極性不高,團隊凝聚力不夠,造成行銷人員工作無激情。
2、人員專業知識不到位。
3、點位選擇不合理,造成不能拉到有效,有意向能成交的客戶。
4、行銷人員沒有及時對客戶進行回訪,詢問。
5、行銷人員對其它樓盤活動信息的不了解,以至於不能及時的作出正確的工作安排,點位分配。(其實我們很大一部分成交都來源於競品)
針對以上問題擬出以下應對方案
1、應當對於團隊進行多開會,多和行銷人員進行溝通、交流,總結每天工作情況,對於工作中遇到的問題進行討論,解決。
2、定期對行銷人員進行口才、說辭、以及專業知識培訓,並進行考核,讓行銷人員做到在與客戶的交流、溝通中,讓客戶滿意、信服。達到客戶的到訪以及成交的目的。
行銷夜班工作安排計劃
1、人數4人(輪流換班制度)
2、時間17:00—21:00
3、地點:合江門廣場。
4、物料:遮陽傘x1、桌子x2、凳子x4、X展架x2、照明燈x1、禮品、客戶登記表。
業績下滑原因分析總結【2】
在一個月的前期銷售中,總銷售額為9315元,總商品成本為7131.7元。不扣除提成與其他經費,共營利2183.3元。共銷售單位商品386個,完成了銷售目標的32.16%。
一.自我檢討:
實際銷售額遠低於目標銷售額。經過分析原因如下:
1、過高的估計市場的需求 。很多消費者在我們的商品進入市場之前,已經購買了相關產品。而且在剛開始銷售期間,無實體店,導致有的消費者不放心購買。
2、商品進入市場的時機比較慢 。由於今年的天氣氣溫反常,冬天來的特別晚,導致難以判斷進貨的時期。而且錯誤的判斷了消費者的購買動機與心理。原以為只有到天氣開始降溫,消費者才開始購買。其實不然,很多消費者已經提前很多購買了相關產品。
3、對商品進貨量的預知能力嚴重不足 。導致了有的商品賣到接近總銷售數量的1/4,而有的商品卻一支未賣出去。同時由於此原因,導致有的貨品庫存量過高。
4、在派人員進行上門銷售時,缺乏合理有效的分配方式。 導致有的宿舍重復推銷,浪費了人力資源。並且可能存在推銷員間的利益沖突等問題。
5、對推銷人員貨物的供給量存在問題 。原則上,每一位推銷員有一整套(28個)商品。但實際操作中,因為推銷員是實行上門銷售。所以,有的推銷員會一次性拿多一點貨,方便上門推銷時,消費者購買了某商品後,可以及時補滿貨版,再進行其他宿舍的推銷。由於對供給推銷員時,貨物的數量那排不當。導致自己的庫存不夠,可調配的庫存過少。其中,水分潤唇膏就是因為這個問題,導致可調配庫存過少,而再向進貨商進貨。最後,推銷員手上的唇膏賣不出去,全部退回來,導致壓貨過多。
二、實際銷售過程:
1、定位銷售價格:
在考慮了進貨價,初步員工提成設想,經費開銷,廣州市內市場價格後,對商品價格進行了定位。最終確定商品的價格小幅度的低於市場價,原因如下:第一,考慮到了商品價格比市場價格低太多的話,怕降低了消費者對商品真假的信任程度。第二,考慮到過低的利潤,根本無法來分配員工的提成和經費開銷。第三,有足夠高的盈利空間,有利於商品在銷售過程中的調度。例如:有的消費者購買了多個商品時,可給與適當的價格優惠。也可以為今後商品清倉降價提供有利的空間。
2、提成分配:
在提成方面,為了激發推銷員的積極性。給出了比較高的提成回報。並以不同銷售量按不同單位提成回報。最高可獲得3.5元/支的提成。高提成,第一可以促進效益的工作熱情。第二可以給推銷員比較大的空間去分布自己的下線。讓銷售網路快速的在市場中蔓延開來。尋找推銷員,除了基本能力與信用度外,還從兩個方面對市場進行推銷。第一,就是一間宿舍過一間宿舍的宣傳,俗稱「掃樓」。第二,通過人脈資源進行銷售。盡量找一些社交圈子廣,在學生群體或在部門中比較有威信的人。
3、宣傳工作:
在網上開設了相關博客網站。列印相關傳單,並粘貼在人流比較多的地方。其目的是想讓消費者了解到在學校有相關產品銷售,而不是立刻跑向超市購買。從而減緩了超市的銷售量,留住了客戶,解除了超市在消費者心目中的壟斷地位。並分發宣傳單給各位推銷員,讓其自行發揮。既增加了宣傳的范圍,也減輕了自己的工作量。
4、財務:
在出入貨方面,除了靠電子表格進行記錄之外,也有用人手記賬。運用基本的電腦知識,使用電子表格快速的核算出相關數據(總銷售,進貨成本,銷售數量,各銷售員的業績等等信息),從而方便對庫存與進貨量進行數據反映與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