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甲狀腺結節的診斷方法有哪些
(1)病史。不少患者並無症狀,而在體格檢查時偶然發現。有些患者可有症狀,如短期內突然發生的甲狀腺結節增大,則可能是腺瘤囊性變出血所致;若過去存在甲狀腺結節,近日突然快速、無痛地增大,應考慮癌腫可能。
一般來講,對於甲狀腺結節,男性更應得到重視。有分化型甲狀腺癌家族史者,發生癌腫的可能性較大。雙側甲狀腺髓樣癌較少見,但有此家族史者應十分重視,因該病為自主顯性遺傳型。老年男性單結節要多考慮甲狀腺癌。兒童甲狀腺癌幾乎都是乳頭狀癌。兒童甲狀腺癌幾乎都是乳頭狀癌。
(2)體格檢查。明顯的孤立結節是最重要的體征。約4/5 分化型甲狀腺癌及2/3 未分化癌表現為單一結節,有一部分甲狀腺癌表現為多發結節。檢查甲狀腺務必要全面、仔細,以便明確是否是彌漫性腫大或還存在其他結節。癌腫患者常於頸部下1/3 處觸及大而硬的淋巴結,特別是兒童及年輕乳頭狀癌患者。
(3)超聲檢查。B 超檢查可顯示3 種基本圖像:囊腫、混合性結節及實質性結節,並提供甲狀腺的解剖信息;而對良惡性腫瘤的鑒別,特異性較低。超聲檢查的作用有:篩查及隨診;區分囊性和實性病變;限定甲狀腺穿刺的應用范圍和輔助穿刺定位。
超聲下甲狀腺結節的癌變徵象主要有:缺乏暈環征;實體或低回聲;回聲異質性;邊緣不規則;微鈣化;腺體外延伸。
(4)X 線攝片。X 線攝片不常規使用,可以看到氣管移位、肺臟轉移、鈣化 (提示乳頭狀癌或者髓樣癌)。
(5)甲狀腺核素掃描。核素掃描甲狀腺用於補充體格檢查所見,且能提供甲狀腺功能活動情況。但應了解掃描的局限性,冷結節並不意味著一定是惡性病變,多數甲狀腺冷結節系良性病變,有無功能一般不能作為鑒別良或惡性的依據。不能發現小於10mm 的結節。
對癌症診斷的敏感性是89% ~ 93%,特異性僅有5%。適應證為高功能腺瘤(良性居多)、檢查頸部轉移。
(6)CT、磁共振成像等。CT 和磁共振成像(MRI)檢查對了解結節大小、數量、位置及淋巴結腫大情況較有價值,不能確定結節的性質,臨床上無須常規使用。CT 和MRI 對於良惡性的判斷亦無確定意義,CT 和MRI 很少使用,主要用於胸骨後甲狀腺結節,可以評價氣管受壓情況。
正電子發射計算機斷層掃描(PET)可以區分良惡性,但是價格昂貴,一般單位無此設備,且不能替代活檢。
(7)甲狀腺穿刺細胞學。甲狀腺穿刺細胞學是甲狀腺疾病病理診斷的重要輔助手段。利用粗針或細針刺入甲狀腺,將採到的細胞塗到載玻片上特殊染色後用顯微鏡檢查。
目前常用的是普通注射針進行穿刺,危險性很小,患者無痛苦,門診即可完成,幾乎可以診斷所有甲狀腺疾病。通過多點、多部位穿刺對較大結節注意穿刺周邊部分,提高穿刺技術、改善染色方法,提高細胞學診斷水平可提高診斷准確率。其精確性達95%,特異性92%,敏感性83%,失敗率為5% ~ 15%。
甲狀腺穿刺細胞學能夠肯定診斷的疾病包括:甲狀腺癌(乳頭狀甲狀腺癌、甲狀腺髓樣癌、未分化癌);甲狀腺炎(橋本甲狀腺炎、亞急性甲狀腺炎、化膿性甲狀腺炎);甲狀腺囊性病變;甲狀旁腺囊腫。
甲狀腺穿刺細胞學的注意事項如下。
① 2 ~ 4 次抽吸可以使80% 的樣本具有診斷價值,重復穿刺可使診斷價值提高。
②超聲的引導可以使診斷價值的樣本數量大大增加,尤其在混合性結節時。
③診斷准確性依賴於對於可疑病變的處理。
④穿刺顯示濾泡樣增生→核素→高功能→避免手術。
⑤對於混合性的,實質部分必穿。
⑥除降鈣素的免疫染色外,無其他免疫組化或分子手段可以區分良惡性。
(8)實驗室檢查。甲狀腺球蛋白水平似乎與腺腫大小有關,但對鑒別甲狀腺結節的良惡性並無價值,一般用於曾做手術或核素治療的分化型癌患者,檢測是否存在早期復發。主要檢查:促甲狀腺激素(TSH)、甲狀腺抗體(TgAb、TPOAb)、降鈣素(髓樣癌)、Tg(甲狀腺全切後隨訪)。
2. 甲狀旁腺瘤的診斷與治療
一、甲狀腺旁腺瘤的臨床表現:主要由於高鈣血症所引起的症狀,臨床表現多樣,有的患者可以表現為反復的泌尿系統結石;有的患者可以表現為骨頭疼痛,甚至病理性骨折;有的患者可以表現為食慾不振、腹脹、便秘、惡性等消化系統症狀;有的患者可以表現為疲乏、心律失常等等。
二、甲狀腺旁腺瘤的診斷:
1.實驗室檢查:血清鈣升高,甲狀旁腺素(PTH)明顯升高,
2.定位檢查:
鍀-99m核素掃描:可明確腫瘤的位置。
頸部B超:可明確腫瘤的位置及判斷腫瘤的性質(良性或惡性)
頸胸部增強CT:若腫瘤較大或懷疑惡性,則需行增強CT檢查,以明確腫瘤范圍及與周圍重要臟器及血管的關系。
三、甲狀腺旁腺瘤的治療。主要為手術治療,術中關鍵在於完整切除腫瘤,保護喉返神經功能。腫瘤切除後10分鍾,取血檢測甲狀旁腺素,若較術前下降50%以上,則為手術成功的可靠指標。
四、甲狀旁腺瘤術後的注意事項:
術後24小時內,注意觀察傷口情況,避免用力咳嗽,防止傷口出血。
及時復查血清鈣,預防低鈣血症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