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最近兩天因嘴巴上顎上的肉疼痛
病情分析:這種情況可能是由於上火導致的口腔潰瘍。
指導意見:建議可以適量服用維C銀翹片降火,平時飲食上忌辛辣油膩以及刺激性的食物,忌煙忌酒,也不要吃羊肉等食物。祝早日康復!
⑵ 上顎疼怎麼回事
有幾種情況會導致上顎疼痛
上呼吸道感染
病因
上呼吸道感染有70%~80%由病毒引起。包括鼻病毒、冠狀病毒、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埃可病毒、柯薩奇病毒等。另有20%~30%的上感由細菌引起。細菌感染可直接感染或繼發於病毒感染之後,以溶血性鏈球菌為最常見,其次為流感嗜血桿菌、肺炎球菌、葡萄球菌等,偶或為革蘭陰性細菌。
各種導致全身或呼吸道局部防禦功能降低的原因,如受涼、淋雨、氣候突變、過度疲勞等可使原已存在於上呼吸道的或從外界侵入的病毒或細菌迅速繁殖,從而誘發本病。老幼體弱,免疫功能低下或患有慢性呼吸道疾病的患者易感。
臨床表現
根據病因和病變范圍的不同,臨床表現可有不同的類型:
1.普通感冒
俗稱「傷風」,又稱急性鼻炎或上呼吸道卡他,多由鼻病毒引起,其次為冠狀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埃可病毒、柯薩奇病毒等引起。
起病較急,潛伏期1~3天不等,隨病毒而異,腸病毒較短,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較長。主要表現為鼻部症狀,如噴嚏、鼻塞、流清水樣鼻涕,也可表現為咳嗽、咽干、咽癢或灼熱感,甚至鼻後滴漏感。發病同時或數小時後可有噴嚏、鼻塞、流清水樣鼻涕等症狀。2~3天後鼻涕變稠,常伴咽痛、流淚、味覺減退、呼吸不暢、聲嘶等。一般無發熱及全身症狀,或僅有低熱、不適、輕度畏寒、頭痛。體檢可見鼻腔黏膜充血、水腫、有分泌物,咽部輕度充血。
並發咽鼓管炎時可有聽力減退等症狀。膿性痰或嚴重的下呼吸道症狀提示合並鼻病毒以外的病毒感染或繼發細菌性感染。如無並發症,5~7天可痊癒。
2.急性病毒性咽炎或喉炎
(1)急性病毒性咽炎 多由鼻病毒、腺病毒以及腸道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引起。臨床特徵為咽部發癢或灼熱感,咳嗽少見,咽痛不明顯。當吞咽疼痛時,常提示有鏈球菌感染。腺病毒等感染時可有發熱和乏力。腺病毒咽炎可伴有眼結合膜炎。體檢咽部明顯充血水腫,頜下淋巴結腫大且觸痛。
(2)急性病毒性喉炎 多由鼻病毒及腺病毒等引起。臨床特徵為聲嘶、講話困難、咳嗽時疼痛,常有發熱、咽痛或咳嗽。體檢可見喉部水腫、充血,局部淋巴結輕度腫大和觸痛,可聞及喉部的喘鳴音。
3.急性皰疹性咽峽炎
常由柯薩奇病毒A引起,表現為明顯咽痛、發熱,病程約1周,多於夏季發作,兒童多見,偶見於成年人。體檢可見咽充血,軟齶、懸雍垂、咽及扁桃體表面有灰白色皰疹及淺表潰瘍,周圍有紅暈,以後形成皰疹。
4.咽結膜熱
主要由腺病毒、柯薩奇病毒等引起。臨床表現有發熱、咽痛、畏光、流淚,體檢可見咽及結合膜明顯充血。病程4~6天,常發生於夏季,兒童多見,游泳者易於傳播。
5.細菌性咽-扁桃體炎
多由溶血性鏈球菌,其次為流感嗜血桿菌、肺炎球菌、葡萄球菌等引起。起病急、明顯咽痛、畏寒、發熱(體溫可達39℃以上)。體檢可見咽部明顯充血,扁桃體腫大、充血,表面有黃色膿性分泌物,頜下淋巴結腫大、壓痛,肺部無異常體征。
治療
1.對症治療
(1)休息 病情較重或年老體弱者應卧床休息,忌煙、多飲水,室內保持空氣流通。
(2)解熱鎮痛 如有發熱、頭痛、肌肉酸痛等症狀者,可選用解熱鎮痛葯,如復方阿司匹林、對乙醯氨基酚、吲哚美辛(消炎痛)、去痛片、布洛芬等。咽痛可用各種喉片如溶菌酶片、咽喉片,或中葯六神丸等口服。
(3)減充血劑 鼻塞、鼻黏膜充血水腫時,可使用鹽酸偽麻黃鹼,也可用1%麻黃鹼滴鼻。
(4)抗組胺葯 感冒時常有鼻黏膜敏感性增高,頻繁打噴嚏、流鼻涕,可選用馬來酸氯苯那敏或苯海拉明等抗組胺葯。
(5)鎮咳劑 對於咳嗽症狀較明顯者,可給予右美沙芬、噴托維林等鎮咳葯。
2.病因治療
(1)抗菌葯物治療 單純病毒感染無需使用抗菌葯物,有白細胞計數升高、咽部膿苔、咳黃痰等細菌感染證據時,可酌情使用青黴素、第一代頭孢菌素、大環內酯類或喹諾酮類。極少需要根據病原菌選用敏感的抗菌葯物。
(2)抗病毒葯物治療 目前尚無特效抗病毒葯物,而且濫用抗病毒葯物可造成感冒病毒耐葯現象。因此如無發熱,免疫功能正常,發病超過兩天的患者一般無需應用。免疫缺陷患者可早期常規使用。廣譜抗病毒葯物利巴韋林和奧司他韋對呼吸道合胞病毒等有較強的抑製作用,可縮短病程。
3.中醫中葯治療
具有清熱解毒和抗病毒作用的中葯亦可選用,有助於改善症狀,縮短病程。小柴胡沖劑、板藍根沖劑應用較為廣泛。
預防
1.避免誘因
避免受涼、淋雨、過度疲勞;避免與感冒患者接觸,避免臟手接觸口、眼、鼻。年老體弱易感者更應注意防護,上呼吸道感染流行時應戴口罩,避免在人多的公共場合出入。
2.增強體質
堅持適度有規律的戶外運動,提高機體免疫力與耐寒能力是預防本病的主要方法。
3.免疫調節葯物和疫苗
對於經常、反復發生本病以及老年免疫力低下的患者,可酌情應用免疫增強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