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雙腳內側想抽筋一樣的疼痛
抽筋的原因和解決辦法 抽筋的學名叫肌肉痙攣,是一種肌肉自發的強直性收縮。發生在小腿和腳趾的肌肉痙攣最常見,發作時疼痛難忍,尤其是半夜抽筋時往往把人痛醒,有好長時間不能止痛,且影響睡眠。 引起抽筋的常見原因大體有以下幾種: ①外界環境的寒冷刺激,如冬季夜裡室溫較低,睡眠時蓋的被子過薄或腿腳露到被外。 ②疲勞、睡眠、休息不足或休息過多導致局部酸性代謝產物堆積,均可引起肌肉痙攣。如走路或運動時間過長,使下肢過度疲勞或休息睡眠不足,都可使乳酸堆積;睡眠休息過多過長,血液循環減慢,使二氧化碳堆積等。 ③老年婦女雌激素下降,骨質疏鬆,都會使血鈣水平過低,肌肉應激性增加,而常發生痙攣。 ④睡眠姿勢不好,如長時間仰卧,使被子壓在腳面,或長時間俯卧,使腳面抵在床鋪上,迫使小腿某些肌肉長時間處於絕對放鬆狀態,引起肌肉「被動攣縮」。 抽筋發作時該怎麼辦呢?根據不同的原因採取下列不同的對策,可以很快解除痙攣而止痛。當發生抽筋時,只要據「反其道而行之」,即朝其作用力相反的方向扳腳趾並堅持l~2分鍾以上,即可收效。具體來說,如果是小腿後面的肌肉抽筋,可一方面扳腳使腳板翹起,一方面盡量伸直膝關節;當小腿前面的肌肉抽筋時,可壓住腳板並用力扳屈腳趾。 預防抽筋,平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①驅寒保暖。 ②注意睡眠姿勢。 ⑧走路或運動時間不可過長。 ④適當參加體育鍛煉⑼ ⑤必要時補充一些維生素E。 ⑥適當補鈣,含乳酸和氨基酸的奶製品、瘦肉等食品,能促進鈣鹽溶解,幫助吸收。 人們常見的腿抽筋其實是小腿肌肉痙攣,表現為小腿肌肉如腓腸肌突然變得很硬,疼痛難忍,可持續幾秒到數十秒鍾之久。 一腿抽筋常見的原因 ①寒冷刺激。如冬天在寒冷的環境中鍛煉.准備活動不充分;夏天游泳水溫較低,都容易引起腿抽筋。晚上睡覺沒蓋好被子,小腿肌肉受寒冷刺激.會痙攣得讓人疼醒。 ② 肌肉連續收縮過快。劇烈運動時.全身處於緊張狀態,腿部肌肉收縮過快.放鬆的時間太短,局部代謝產物乳酸增多,肌肉的收縮與放鬆難以協調,從而引起小腿肌肉痙攣。 ③出汗過多。運動時間長.運動量大,出汗多,又沒有及時補充鹽分.體內液體和電解質大量丟失.代謝廢物堆積.肌肉局部的血液循環不好,也容易發生痙攣。 ④疲勞過度。當長途旅行、山、登高時,小腿肌肉最容易發生疲勞。因為每一次登高.都是一隻腳支持全身重量,這條腿的肌肉提起腳所需的力量將是人體重的六倍,當它疲勞到一定程度時,就會發生痙攣。 ⑤ 缺鈣。在肌肉收縮過程中.鈣離子起著重要作用。當血液中鈣離子濃度太低時,肌肉容易興奮而痙攣。青少年生長發育迅速,很容易缺鈣,因此就常發生腿部抽筋。 二、抽筋的預防 ①要注意補充鈣和維生素D,可吃鈣片,也可吃含鈣豐富的食物如蝦皮、牛奶、豆製品等。 ②要加強體育鍛煉,鍛煉時要充分做好准備活動,讓身體都活動開,這時下肢的血液循環順暢,再參加各種激烈運動或比賽,就能避免腿抽筋。 ③要注意保暖,不讓局部肌肉受寒
② 左腳內側痛是怎麼回事
足跟痛是由於足跟的骨質、關節、滑囊、筋膜等處病變引起的疾病。常見的為跖筋膜炎,往往發生在久立或行走工作者,長期、慢性輕傷引起,表現為跖筋膜纖維斷裂及修復過程,在跟骨下方偏內側的筋膜附著處骨質增生及壓痛,常伴有跟骨結節部的前緣骨質增生。筆者收集骨傷科門診2008年3月~2008年12月的60例足跟痛的患者,採用牽草堂跟腱膏外塗配合足墊治療,療效顯著,現介紹如下。
一般資料本組共選病例60例,其中男24例,女36例;年齡在40~65歲左右;病程3周~6年;單足41例,雙足19例。治療方法,治療分為外用牽草堂跟腱膏和足跟墊兩個步驟。第一步,用牽草堂跟腱膏塗抹治療,具體葯物和用法:牽草堂跟腱膏主要由紅花、烏梢蛇、尋骨風、透骨草、生川烏、川續斷等成分精製而成,使用方法,暴露患者足跟部疼痛部位,每天塗抹5到6次,一個月為一個見效周期。第二步,足跟墊的製作,採用棉質較厚的鞋墊,在足跟疼痛處挖空,大約直徑3
clti左右,放入鞋中即可。所有患者均治療1個療程。療效標准與治療結果,痊癒:足跟痛症狀消失,不影響行走;好轉:足跟痛症狀明顯減輕,基本上不影響行走;無效:足跟痛症狀無明顯改善。治療結果3個月後隨訪,痊癒無復發40例(67%),好轉16例(26%),無效4例(7%)。
典型病例,某女,58歲,2008年3月23日初診。患者左足跟疼痛5年余,近來1周足跟痛加重,影響行走。診見,左足跖筋膜處有固定壓痛。診斷:左足跟跟骨骨刺。治則採用牽草堂跟腱膏左足,同時囑患者採用足墊治療,1個療程後復診患者主訴症狀明顯減退,繼續治療3個療程後,左足跟痛消失,行走方便,3個月後回訪未出現左足跟骨痛。
討論,足跟痛原因較多,最常見的原因為跟骨骨性病變引起或局部軟組織損傷引進的疼痛。骨性病變包括跟骨骨刺、跟骨骨折、跟骨退行性改變、跟骨骨膜炎等。軟組織損傷包括腓骨肌肌腱炎、脛後肌腱鞘炎、屈肌腱腱鞘炎、跖筋膜炎、跟骨皮下滑囊炎、跟腱周圍炎。這些多因久站、負重行走、爬山等原因使跟骨下方著力處損傷,發生出血、水腫、變性、變硬等病變。足跟痛屬於中醫學「傷筋」、「筋痹」范疇,病因多為年邁體弱,腎精不足,氣血運行不暢。經脈痹阻,肌肉筋骨失養,不通則痛或不榮則痛;或因過度肥胖,或產後失於調理,損傷了肌肉筋脈甚至筋骨而發為本病。臨床上以肝腎不足為本,外邪侵襲為標,最終導致氣血瘀滯,經脈痹阻,屬本虛標實證,故治療以祛風強筋、益氣活血、通絡除痹、軟堅散結為主,牽草堂跟腱膏具有散寒止痛,祛風濕、強筋骨等作用,能改善足部皮膚通透性,改善足部血液循環,有利於葯物的滲透經皮吸收,起到疏通經絡、活血化瘀、通行氣血、消腫止痛等作用;配合鏤窄足墊使疼痛部位的應力分散,減輕對疼痛部位的刺激。減少炎性物質的釋放,配合薰洗中葯促進損傷部位的修復,驗之臨床,效果顯著。
③ 左腳內側的血管還是筋總是一跳一跳的,腳底走路疼是怎麼回事
足底走路疼痛多考慮是足底筋膜炎引起。長時間超負荷站立、行走,從事體力活動、從事農活容易導致足底筋膜急性和慢性損傷出現疼痛。多見於長期逛街、徒步旅行、長期站立的工作。疼痛部位作為足底部、足跟部,局部皮膚沒有紅腫熱痛表現,雙側足部也沒有明顯的水腫。需要進行核磁共振檢查、骨掃描檢查明確診斷。
④ 內腳踝痛疼是什麼原因
內腳踝痛疼主要原因:包括損傷性或者是創傷性關節炎、骨性關節炎也就是退行性關節炎以及痛風性關節炎。
一、損傷性或者是創傷性關節炎,是有明確的踝關節的損傷的病史,傷後出現局部的疼痛,並伴有腫脹以及功能障礙等,行走時疼痛加重,休息可以緩解。
二、骨性關節炎是由於關節軟骨的退變而導致的無菌性炎症的關節炎,也可以表現為腫脹、疼痛以及功能障礙。
三、痛風性關節炎,可以表現為局部的紅、腫、熱、痛等急性期發作的症狀,血檢查可以表現為血尿酸增高,並且患者有進食高嘌呤的食物或者是有飲酒的病史。
⑤ 左腳的腳弓內側疼是怎麼回事
一般是劇烈運動後或者長時間行走後引起的腳弓部位勞損,也有可能是跖底筋膜炎和跟骨的骨質增生,可以去醫院檢查一下屬於那種情況,對於腳弓勞損,休息並採用按摩、舒筋活絡外用葯塗擦、理療等方式治療就會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