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小腿骨頭經常痛是什麼原因
平躺於床上,(如果只有自己就雙腿伸直坐在床上,雙腿一定要伸直,否則沒有感覺),用手的虎口對准膝蓋上延,拤住,保證膝蓋不能前後移動,然後大腿用力,如果感覺到明顯疼痛就是膝蓋內軟組織損傷了,如果疼痛劇烈,就是軟組織老化了 形成原因: 由於人體骨骼的結構特點,當腿步彎曲時膝蓋內的軟組織密實接觸,潤滑液體不能很好的保護膝蓋,長時間負重登山,造成膝蓋內硬性摩擦,導致軟組織老化。登山、騎自行車、爬樓等等,長時間膝蓋彎曲的動作都會導致軟組織老化。 治療: 1.服用阿司匹林以減輕疼痛和炎症 2.如果X照片反映有半月板撕裂,那需要外科治療,即關節鏡外科處理,那包括插入不銹鋼管子,用吸引器吸出撕裂的軟骨片。這種流行的新手術方法可讓人手術後一周內恢復運動能力。 3.理療之外還可以用中葯外敷、按摩 4.恢復措施:雙腿伸直平坐於床上,腿部保證平直的情況下,用力抬高,反復一百次。注意!不能雙腿同時,要分開進行。此方法的原因及作用:當雙腿伸直時大腿骨和小腿骨之間的距離最大,軟組織之間就能產生一定的空間。腿伸直用力上抬,實質是肌肉用力,就可以把潤滑液壓入膝蓋軟組織之間的空隙,給軟組織補充營養,長時間如此可加強軟組織的耐磨性能。 平時鍛煉,爬山和膝蓋受傷的關系: 很多zn型強人,身體素質一般[我就是這種:]],但是*著堅強的意志,所謂堅強的意志,一直超強度的透支著自己的身體。建議他們鍛煉,有的女孩子怕腿長粗,要不就推說沒有時間,要不就振振有詞的說,體力和爬山不是一回事,我跑步不行,你看我爬山不是一樣快?其結果是明顯的,就是落下一身的關節傷。所以我現在比較注重平時的鍛煉,尤其是大腿正面肌肉耐力和力量的鍛煉,用處在什麼地方?用處不在於讓你爬更遠的山,而是在於讓你就算是在下山的時候也能保持旺盛的體力。很多損傷都是發生在體力不濟的時候,我看過很多人爬山,上山的時候一個個生龍活虎,下山的時候卻一個個拖著腿下(以前我也是這樣子)。當大腿勞累的時候,你走路時便會不自覺的鎖關節,鎖關節的意思就是把腿部伸的筆直,這樣可以減輕大腿肌肉的負擔,暫時放鬆自己的肌肉,但是卻很容易造成膝勞損,膝沖擊傷,腳踝勞損,腳踝扭傷,以及腰肌勞損。 再談談負重拉練的幾項原則: 1、因人而異:要達到訓練的目的,並不是絕對的負重越大、行程越苦就效果越好。理論上,關於平時負重訓練有負重量不超過個人體重1/3的說法,但也要根據個人的狀況予以調整,最好找到合適自身的重量。 2 、循序漸進:避免突然的加大負荷,人體的自適應機制是逐步完成的,切忌頭幾次就達到滿負荷。 3、區別對待:不同的線路安排、天氣狀況,負重量要有所調整。一般在極為酷熱的季節,或特別艱難的路線,要相對減輕重量。 4、科學訓練:要達到有效的訓練效果,可以通過對身體某些生理數據測量,來了解拉練前後的變化,並加以對比分析,從而科學地提高個人能力。 5、裝備技巧:負荷較大時,要選擇背負系統比較好的背囊,以免肩、腰、背等部位不必要的損傷。學會裝包的技巧,比如上山時重心要稍高、下山時重心可偏低。需要以特別姿勢通過的路段,注意重心的平穩移動。等等。 最重要的是預防:[首先記得平時要補鈣] 1.訓練前熱身活動一定要充分,不要直接上大運動量,損傷的發生最常見於疲勞或精力不足的時候。 2.跑步時注意跑步姿勢,不要只用某隻腳的一側著地; 3.注意運用大腿的肌肉群,避免膝蓋受到來自腳下的直接沖擊; 4.出現膝蓋不適症狀時,適當減小運動量和運動頻率,避免進行劇烈的跑、跳和負重運動; 5.平時注意膝部保暖,特別在夏天,不要貪涼; 6.運動後對腿部肌肉熱敷; 7.負重拉練時,特別是下坡時,避免膝蓋受到沖擊; 8.肌肉的發達可在一定情況下緩解膝蓋所承受的壓力,可以讓膝蓋的損傷降低到最小。平時多做腿部肌肉鍛煉,盡量減少對膝蓋的承受力。有意識地加強對股四頭肌(大腿前部)和十字韌帶的鍛煉,增強股四頭肌內側及大腿肌肉力量(比方說負重深蹲),結合採用肌肉伸展拉長,步行,馬步或貼牆練習等方法,為髕骨在股骨端糟內平穩運動鋪好道路。這次去玉珠我就覺得比較輕鬆了。 9.登山前要用雙手手指揉搓膝蓋下邊緣,促進潤滑夜對膝蓋的保護; 10. 伸展拉長的腿筋及髕股關節,有利減少膝損傷的機會
❷ 膝蓋痛是什麼原因
引起膝蓋疼痛的原因一:骨關節問題。
日常生活中,出現膝蓋疼痛的問題極有可能是骨關節炎問題;而說到骨關節問題,它也是我們生活中常見的一種疾病,它是一種退行性變問題,是一種生理的正常變化;但是有些朋友由於不良的生活習慣,從而導致這種退行性變速度加快,從而就會導致膝蓋出現疼痛問題。比如體重過重,運動量過大等等,都很容易導致身體承受不住;又或者是體重不足,從而導致身體肌肉出現萎縮問題,那麼這些情況下都很可能會導致膝關節變得不是那麼的穩定,從而就會在一定程度上導致關節的蛻變速度加快。
結語:日常生活中,一旦出現了膝關節疼痛的問題,還請盡快查找原因,找到原因之後進行對症治療。倘若你自己理不清楚的化話,還請盡快去醫院進行相關檢查得知。日常生活中,我們需要多多注意保護好我們的膝蓋,盡量別讓我們的膝蓋遭受到婌,畢竟當我們的膝蓋一旦出現了損傷問題,那麼我們日常行走就會變得十分不方便。另外在飲食方面也需要多加註意,盡量少吃一些辛辣油膩的食物,多吃一些對膝關節有保護的食物,比如多吃一些骨頭類的食物,或者是新鮮的蔬菜水果等等。
❸ 大腿骨頭痛是什麼原因
有些人一旦大腿根疼就會懷疑自己是不是得了股骨頭壞死,其實引起大腿根疼痛弄的原因是有很多的,內在因素以及外力因素等都會造成大腿根處的疼痛,一定要找出原因,才可以對症治療。那麼得病的患者,大腿骨頭疼痛怎麼回事?,下面就一起來具體看看吧。
大腿骨頭疼痛怎麼回事?
第一:你與可能肌肉酸痛,這有可能不是骨頭疼,你只是覺得運動之後疲勞不容易緩解,這種狀況你只要養幾天就可以,這疼痛就會緩解很多,還可能是其他原因等等。你需要了解詳細你的病因在哪。
大腿骨頭疼痛怎麼回事?
第二:這種情況,你也需要考慮是腰椎間盤突,而不是腿本身的問題,你需要到醫院做個全方面的檢查,檢查以後那你就知道疼痛的原因,不排除出引起坐骨神經受壓的表現等等症狀.所以需要盡快到醫院檢查,以免耽誤病情。
大腿骨頭疼痛怎麼回事?
第三:全面檢查,可能是風濕或類風濕,你平時有沒有穿著特別少或者是總在陰暗潮濕的地方工作呢?也可能是腰椎引起的坐骨神經痛.先到醫院拍片檢查一下腰椎看是否有增生,然後你再看一下是不是有關聯。
大腿骨頭疼痛怎麼回事?
注意事項
平時多注意養生,多吃一些補鈣的食品,類似大骨湯,類似和黃瓜粉之類的,你還可以了解一下是不是你自己的生活方式影響你的身體狀況。
❹ 大腿骨頭痛是什麼原因。
(一)外傷
1、急性損傷:因外力碰撞關節或使關節過度伸展扭曲,關節骨質、肌肉、韌帶等結構損傷,造成關節脫位或骨折,血管破裂出血,組織液滲出,關節腫脹疼痛。
2、慢性損傷:持續的慢性機械損傷,或急性外傷後關節面破損留下粗糙瘢痕,使關節潤滑作用消失,長期摩擦關節面,產生慢性損傷。關節長期負重,使關節軟骨及關節面破壞。關節活動過度,可造成關節軟骨的累積性損傷。關節扭傷處理不當或骨折癒合不良,畸形癒合所致負荷不平衡,造成關節慢性損傷。
(二)感染細菌直接侵入關節內
如外傷後細菌侵入關節;敗血症時細菌經血液到達關節內;關節鄰近骨髓炎、軟組織炎症、膿腫蔓延至關節內;關節穿刺時消毒不嚴或將關節外細菌帶入關節內。常見的病原菌有葡萄球菌、肺炎鏈球菌、腦膜炎球菌、結核桿菌和梅毒螺旋體等。
(三)變態反應和自身免疫
因病原微生物及其產物、葯物、異種血清與血液中的抗體形成免疫復合物,流經關節沉積在關節腔引起組織損傷和關節病變。如類風濕關節炎,細菌性痢疾,過敏性紫癜和結核菌感染後反應性關節炎。
如外來抗原或理化因素使宿主組織成分改變,形成自身抗原刺激機體產生自身抗體,引起器官和非器官特異性自身免疫病。關節病變是全身性損害之一,表現為滑膜充血水腫,軟骨進行性破壞,形成畸形如類風濕關節炎,系統性紅斑狼瘡引起的關節病變。
(四)退行性關節病
又稱增生性關節炎或肥大性關節炎。分原發和繼發兩種,原發性無明顯局部病因,多見於肥胖老人,女性多見,有家族史,常有多關節受累。繼發性骨關節病變多有創傷,感染或先天性畸形等基礎病變,並與吸煙、肥胖和重體力勞動有關。病理變化為關節軟骨退化變薄,軟骨細胞萎縮,碎裂壞死,軟骨下組織硬化,骨小梁稀疏囊性變,骨關節邊緣有骨贅形成,滑膜充血水腫。
(五)代謝性骨病
維生素D代謝障礙所致的骨質軟化性骨關節病,如陽光照射不足、消化不良、維生素D缺乏和磷攝入不足等。各種病因所致的骨質疏鬆性關節病,如老年性、失用性骨質疏鬆;脂質代謝障礙所致的高脂血症性關節病,骨膜和關節腔組織脂蛋白轉運代謝障礙性關節炎;嘌呤代謝障礙所致的痛風;以及某些代謝內分泌疾病如糖尿病性骨病;皮質醇增多症性骨病;甲狀腺或甲狀旁腺疾病引起的骨關節病均可出現關節疼痛。
❺ 每天晚上到一定時候膝蓋就會痛.是怎麼會事
我給你搜的,好像還比較全。你自己比對一下嘛,最好去醫院了。 膝蓋痛的原因:仔細問診、檢查,還是可以分辨出來。1 最常見的一種:
叫作髕腱炎,它的疼痛是位於髕骨的下方。將膝蓋打直,用手指按壓髕骨的下緣會感到痠痛,因此病人經常蹲下去站不起來。許多人常因為工作必須久站,或是勞動量過大,或者是運動員,必須經常跑跳,因此,髕腱炎又稱為「跳躍膝」。治療方式包括:休息、復健運動、震波療法、無線射頻或手術治療都有可能,依治療成效與嚴重程度、病程長短而有不同的選擇。如果當作退化性關節炎來注射玻尿酸,當然療效不彰。
2 另一種常見的:
是鵝掌肌腱炎。它時常伴隨退化性關節炎一起發生,也可能單獨存在,其疼痛的位置與髕腱炎不同。鵝掌肌腱炎疼痛之位置在膝關節內側,脛骨的上方,用手指按壓會感到疼痛。許多退化性關節炎的患者在接受玻尿酸注射之後,感到僵硬及疼痛都有所緩解,但是脛骨內側上方仍感到疼痛,就是合並有鵝掌肌腱炎所致。這時只須在疼痛處注射小劑量的類固醇,就可以改善症狀,而且,局部注射類固醇,劑量很低,副作用極少,民眾不須要因為類固醇而感到恐懼。
3 還有一種疼痛也是出現在膝關節內側:但是在股骨遠端,當膝關節活動時,還可以感到「喀」的一聲。膝關節偶爾會疼痛不止,甚至積水,這就是膝關節皺襞癥候群。膝關節皺襞是關節囊在胚胎發育過程之殘留物,發炎時會導致疼痛、積水,可以吃消炎止痛葯、復健、注射類固醇,甚至用關節內視鏡手術治療。另一種膝內側股骨遠端之痛(特別是晚上睡覺時更痛)則有可能是膝關節壞死,簡單來說,就是膝關節骨頭的「中風」。年輕的病人可以用軟骨移植手術來治療,年紀大的病人則可以接受部份人工關節置換手術。也就是說,可以換一半的關節,取代壞死的部份,不必全部更換。
4 某些膝關節疼痛的病人在接受X光檢查後,會被發現有髕骨外翻的現象,嚴重時,髕骨之關節軟骨也會造成磨損及退化性關節炎。早期病症屬於髕骨軟骨軟化症,病程拖久了,則可能進展為髕股關節退化性關節炎。髕骨外翻及軟骨軟化症,百分之八十可以用復健運動(例如:股四頭肌強化及股後側肌之放鬆)來治療,少數則必須用髕骨外側放鬆手術,甚至是脛骨粗隆切骨術來矯正髕骨之脫位。
5 血中尿酸濃度過高的人,常會發生痛風。大腳趾、腳踝,是最常發作的位置。事實上,膝關節也可能發生痛風性關節炎。病人往往一覺醒來就發現膝關節紅腫、積水、疼痛,這很可能就是痛風發作了。
膝關節是人體最大的復雜關節,一旦有病症發作,往往帶來極大的痛苦與不便。然而膝關節的病痛原因有許多種,絕對不是「退化」兩字就能解釋一切。本文尚有許多病況未及詳述,例如類風濕關節炎、半月軟骨破裂、十字韌帶斷裂、側韌帶斷裂……等等。筆者僅就部份較常見之病況加以描述,希望能增進大家的知識,對自己膝關節的病痛有初步之判斷。但是最重要的,還是找一位臨床經驗豐富的好醫師,仔細為您鑒別診斷。畢竟,正確診斷才是成功治療的第一步。 我們往往認為,只有職業運動員才會遭遇膝蓋韌帶撕裂這樣的情況,但一份來自美國密歇根大學的研究報告說,女性在運動中膝蓋受傷的比例,是男性的4倍,即使是一些簡單的跳躍、轉體、扭動等動作,也可能造成女性膝蓋韌帶撕裂。在美國,每年有一千萬女性因為膝蓋疼痛就醫,而她們受傷的原因往往是:搬運東西、爬樓梯、長時間蹲著……與這個數字相比,每年全美有五百五十萬女性因為頭痛就醫。可見,膝蓋傷痛已經成為比頭痛更常見的女性健康問題。雖然女性承受膝蓋傷痛的耐力是男性的6-8倍,但我們為什麼要讓自己像一個職業運動員那樣,最終因為膝傷累累而終止自己的職業生涯?膝傷不單源於缺鈣是什麼讓女性的膝蓋如此脆弱?密歇根大學的研究者認為,女性膝蓋受傷的根本原因不僅僅是缺鈣,還與女性腿部結構有關。大腿骨連接著臀部和膝蓋,在大腿承受壓力時,會把壓力分散給臀部和膝蓋,而一旦腿部肌肉無法取得力量上的平衡,傷害就造成了。女性在運動中,使用大腿前部四頭肌的頻率,遠遠多過使用腿後側的腿筋,這樣的運動傾向容易造成腿前後兩組肌肉在力量上的不平衡。我們當然無法改變腿的結構,但有一些簡單易行的方法,不僅可以使膝蓋少受傷害,還能減輕已經出現的膝蓋傷痛症狀。給你的膝蓋美容:去掉膝蓋上的贅肉我不需要「饅頭般」的膝蓋膝傷No.1:膝蓋骨疼痛成因分析:膝蓋骨受傷人數,在所有膝蓋傷痛女性患者中是最多的。美國密歇根大學的整形外科教授愛德華解釋說:膝蓋骨是隨著腿的伸張而上下滑動的,但女性的膝蓋骨在運動過程中,容易滑出正常的活動軌道,而與其周圍的骨頭產生摩擦,引起膝蓋骨疼痛,甚至擴大到膝蓋骨兩側和後部,有時還會聽到膝蓋骨發出的「劈啪」聲。危險人群:這種傷痛不分年齡大小,只要你進行如騎車、爬山等需要跳躍和反復上下的活動,都可能引發膝蓋骨疼痛。應對方法:如果你已經遭遇膝蓋骨疼痛,不必驚慌。紐約婦女運動醫學中心的漢娜芬教授建議說,只要嚴格按照針對膝蓋骨組織制定的運動計劃,進行鍛煉和調整,膝蓋骨疼痛是可以治癒的。加強膝蓋耐力的鍛煉,一星期內鍛煉時間的長短和運動強度的增加,不宜超過10%;加強腿部內收肌力量的鍛煉,這些肌肉組織存在於膝蓋骨的周圍,幫助其歸位良好;要鍛煉腿部內收肌,你可以向好萊塢著名影星簡芳達取經:側躺於平地,將位於上面的腿彎曲,腳平放於下面的腿前,位於下面的腿輕輕抬起,再輕輕放下,如此反復15次。膝傷No.2:膝蓋腫大成因分析:在膝蓋受到重擊的時候,膝蓋部位的一片彎月形軟骨,會本能地做出保護反應,醫學上稱這片軟骨為半月板。它能很好地吸收撞擊力,並將力量均勻分散到膝蓋各個部位。當這塊軟骨受到損傷的時候,會在膝蓋部位形成腫脹,嚴重的時候會疼痛加劇,膝蓋部位腫脹明顯,甚至形成關節炎。危險人群:30歲左右,甚至30歲以下的女性,往往在戶外運動中遭受外傷,從而引發膝蓋腫大;40-50歲的女性,膝蓋軟骨老化,從而導致膝蓋抗擊能力變弱,引發膝蓋腫大;另外,體重超重會給膝蓋軟骨帶來強壓,加速其老化。應對方法:漢娜芬教授建議說,用冰塊直接敷於腫大部位,可緩解腫脹情況;隨後需要進行加強膝蓋力量和靈活性的鍛煉。如果你的膝蓋持續幾個星期有疼痛的感覺,但外表看起來無明顯傷處,建議你立即就醫,因為有時候半月板損傷,無明顯腫脹,卻需要進行手術才能治癒。(如果你在激烈的運動結束後,感到膝蓋疼痛,千萬不要拖延2-3天才去檢查。)要使半月板強健,你需要針對腿筋、四頭肌、髖關節,以及膝蓋到脛骨部位,進行力量和伸展性的鍛煉,詳細方法請向專業健身醫師咨詢。膝傷No.3:膝蓋上下方疼痛成因分析:運動時間過長或強度過大,引起骨折、肌肉過勞或者膝蓋骨腱炎。起初,在進行體育運動時可能只是感受到或輕或重的疼痛,但發展到後來,在日常的普通活動甚至休息時,都會有疼痛感。危險人群:40-50歲的女性,處在這個時期的女性體內雌激素分泌減少,骨質密度降低,容易受到此類傷害。應對方法:對於這種因運動過度造成的傷害,你需要靜養直到疼痛徹底消失。要在第一時間避免這種傷害,你應當循序漸進地增加自己的運動量,如果你選擇的是跑步,請不要在同一時間加快速度和加長距離。漢娜芬教授建議:運動需量力而行。膝傷No.4:膝蓋扭傷成因分析:在運動過程中,身體突然朝某個方向轉動時,膝蓋彎曲、腫脹,稍加一些力量,就感到疼痛不已,這是因為你的前十字韌帶被撕裂了。前十字韌帶,是連接大腿骨和脛骨的四條膝蓋韌帶之一,它在膝蓋旋轉的過程中起固定作用。危險人群:前十字韌帶撕裂,最常見於高中和大學運動員。但所有喜歡運動的女性都應當警惕避免此類傷害,特別是在參加籃球、滑冰等一些需要突然轉向的活動時。有時,跌倒、車禍,甚至和寵物玩耍,也會引起此類傷害。應對方法:如果你不幸遭遇前十字韌帶撕裂,請你盡快去醫院治療。漢娜芬教授建議:要使前十字韌帶免受傷害,請不要在疲勞的時候,繼續進行體育運動;避免在不平整的場地上運動;加強針對腿筋和內四頭肌的力量鍛煉;當躍起後落地,或再次躍起,或在樓梯上蹦跳時,都應盡量保持腿部處於自然彎曲狀態。Tips:護膝鍛煉三招以下三種運動能有效保護膝關節,並減輕膝蓋疼痛。選擇其中的兩種,堅持每星期運動2-3次,每次重復這些運動步驟15次,可達到最佳鍛煉效果。1. 腿筋彎曲練習取一根彈力皮筋,綁在柱子或重型傢具的腿上,一端綳在一隻腳的腳踝處。面向柱子站立,讓皮筋處於綳緊狀態,緩慢地將腿向後抬起,直到大腿後部肌肉感覺輕微發熱,再慢慢放下,如此反復。注意:在抬腿時,移動的應該是腿部,而不是臀部。2. 直腿向上此法鍛煉四頭肌和臀部屈肌。伸直腿部,面朝上平躺,慢慢將一條腿伸直地抬起,默數15-20秒,再慢慢放下。如果需要加大運動量,可以先在腳踝處加一個重量為1公斤的物件,以後依次增加,直到增至3.5公斤即可。3. 牆壁蹲起背靠牆而立,腳後跟離牆1隻腳的長度,在兩膝蓋間放置一隻球(可以是籃球、足球),夾緊球,身體沿牆壁緩慢下蹲,直到膝蓋與小腿成90度直角。因為背部貼牆,支撐了一部分體重,膝蓋受力相對比較少,因此運動強度人體感覺舒適,默數三秒,再慢慢直起身體。Tips:膝蓋軟骨退化,女性比男性快一項由德國慕尼黑Muchen大學進行的「關節炎和風濕病」研究中指出,即使沒有患任何關節炎疾病,女性的膝蓋軟骨還是比男性稀薄得快。研究人員比較30名50-78歲的男女,又比較95名20-30歲男女的膝蓋軟骨厚度,特別是對明顯施加壓力於膝蓋後,膝蓋軟骨厚度的改變,進行了核磁共振掃描,他們發現年長的女性比年輕的女性膝蓋軟骨明顯地稀薄。雖然男性也是如此,但女性膝蓋軟骨稀薄程度比男性嚴重。每年,全美有一千萬女性經受著來自膝蓋部位的傷痛折磨,而她們受傷的原因往往是:搬運東西、爬樓梯、長時間蹲著……如何在日常活動中保護自己的膝蓋,聽聽專家怎麼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