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原因查詢 » 如何鑒別產後出血原因
擴展閱讀
西紅柿染衣服怎樣壇掉 2025-02-06 21:49:34
怎樣做奶茶宣傳頁圖片 2025-02-06 21:43:54

如何鑒別產後出血原因

發布時間: 2023-07-11 07:09:35

㈠ 產後大出血的診斷

產後出血除從出血量進行診斷外,還應對病因作出明確的診斷,始能作出及時和正確的處理。 1.宮縮乏力應警惕有時胎盤雖已排出,子宮鬆弛,較多量血液積聚於宮腔中,而陰道出血僅少量,產婦出現失血過多症狀,故產後除密切注意陰道流血量外,還應注意子宮收縮情況。陰道流血量目測估計遠少於實際失血量,故必須用彎盤收集測...量。分娩前有宮縮乏力表現,胎盤娩出過程和娩出後出血過多,診斷當無困難,但要警惕前述隱性產後出血及可能與產道裂傷或胎盤因素同時存在。 2.軟產道裂傷宮頸裂傷多在兩側,也可能呈花瓣樣。若裂傷較重,波及宮頸血管時,則會產生多量出血。宮頸裂傷個別可裂至子宮下段。陰道裂傷多在陰道側壁、後壁和會陰部,多呈不規則裂傷。若陰道裂傷波及深層組織,由於血運豐富,可引起嚴重出血。此時宮縮良好。陰道檢查可明確裂傷的部位及裂傷的嚴重程度。按會陰裂傷的程度可分為3度。Ⅰ度系指會陰皮膚及陰道入口粘膜撕裂,未達肌層,一般出血不多。Ⅱ度系指裂傷已達會陰體肌層,累及陰道後壁粘膜,甚至陰道後壁兩側溝向上撕裂,裂傷可不規則,使原解剖組織不易辨認,出血較多。Ⅲ度系肛門外括約肌已斷裂,甚至陰道直腸隔及部分直腸前壁有裂傷,此情況雖嚴重。但出血量不一定很多。 3.胎盤因素胎盤剝離不全及剝離後胎盤滯留宮腔,臨床上可見於子宮收縮乏力,胎盤未能娩出而出血量多。胎盤嵌頓則可發現子宮下段出現狹窄環。胎盤部分與宮壁粘連易發生剝離不全,且滯留的胎盤影響子宮收縮,剝離胎盤部位血竇開放出血,全部粘連者胎盤未能按時剝離排出,直至徒手剝離胎盤時,發現胎盤較牢固地附在宮壁上始能作出診斷。部分胎盤值入可發生未植入的部分剝離而出血不止,往往與胎盤粘連相混淆,當徒手剝離胎盤時,發現胎盤全部或部分與宮壁連成一體。剝離困難而確診。胎盤殘留往往是在胎盤娩出後例行仔細檢查胎盤、胎膜是否完整時,發現胎盤線體面有缺損或胎膜有缺損而邊緣有斷裂的血管,則表示有胎盤組織或副胎盤的的遺留,可作出診斷。 4.凝血功能障礙在孕前或妊娠期已有易於出血傾向,胎盤剝離或產道有損傷時,出血凝血功能障礙。 (1)精神過於緊張:有些產婦在分娩時精神過於緊張,導致子宮收縮力不好,是造成產後出血的主要原因。在正常情況下,胎盤從子宮蛻膜層剝離時,剝離面的血竇開放,常見有些出血,但當胎盤完全剝離並排出子宮之後,流血迅速減少。但是,如果產婦精神過度緊張及其他原因,造成子宮收縮不好,血管不得閉合,即可發生大出血。如產婦精神過度緊張,產程過長,使用過長,使用鎮靜葯過多,麻醉過深,也可造成胎盤收縮無力,出現大出血。又如羊水過多、巨大兒、多胎妊娠時。由於子宮過度膨脹,使子宮纖維過度伸長,產後也不能很好收復;生育過多過頻,使子宮肌纖維有退行性變,結蒂組織增多,肌纖維減少而收縮無力等等,也是造成產後大出血的原因之一。 (2)胎盤滯留:胎盤滯留,也是造成大出血的原因之一,包括胎盤剝落不全、胎盤粘連等,都可造成大出血。 (3)凝血功能障礙:產婦患有血液病,重症肝炎,其後果也很嚴重,必須高度注意。分娩時應到有條件的醫院,以免發生意外。所以,產婦必須做好產前檢查,對有產後出血史,患有出血傾向疾病如血液病、肝炎等,以及有過多次刮宮史的產婦,應提前入院待產,查好血型,備好血,以防在分娩時發生萬一。產後出血有時候很難預先估計,往往突然發生,所以做好保健很重要:如子宮收縮無力引起出血,應立即按摩子宮,促進子宮很快收縮,或壓迫腹主動脈,以減輕出血量。 (一)止血1.宮縮乏力性出血 (1)刺激子宮收縮腹部按摩子宮是最簡單有效的促使子宮收縮以減少出血的方法。出血停止後,還須間歇性均勻節律的按摩,以防子宮再度鬆弛出血。必要時可置一手於陰道前穹窿,頂住子宮前壁,另有一手在腹部按壓子宮後壁,同時進行按摩。 (2)應用宮縮劑 (3)無菌紗布填塞 (4)結扎雙側子宮動脈上行支及髂內動脈以上措施均可保留子宮,保留生育機能。 (5)子宮切除是控制產科出血最有效的手段。各種止血措施無明顯效果,出血未能控制,在輸血、抗休克的同時,即行子宮次全或全子宮切除術。2.胎盤滯留或胎盤胎膜殘留所致的出血:胎兒娩出後超過30分鍾,雖經一般處理胎盤仍未剝離,或伴大出血者,應盡快徒手剝離胎盤。植入性胎盤不宜強行徒手剝離。出血多者,即行全子宮或次全子宮切除術。3.軟產道損傷所致出血4.凝血功能障礙所致出血,血液呈鮮紅色,不凝固。5.子宮內翻:在全麻下試行經陰道子宮內翻復位術。 (二)防治休克發生產後出血時,應在止血的同時,酌情輸液、輸血,注意保溫,給予適量鎮靜劑等,以防休克發生。出現休克後就按失血性休克搶救。輸血量及速度應根據休克的程度及失血量而定輸血前可用平衡鹽、低分子右旋糖酐、葡萄糖及生理鹽水以暫時維持血容量。 (三)預防感染由於失血多,機體抵抗力下降,加之多有經陰道宮腔操作等,產婦易發生產褥感染,應積極防治。 (四)糾正貧血 有效的止血方法助產者迅速用一手置於宮底部,拇指在前壁,其餘4指在後壁,作均勻有按摩宮底,經按摩後子宮開始收縮,亦可一手握拳置於陰道前穹窿,頂住子宮前壁,另一手自腹壁按壓子宮後壁,使子宮體前屈,兩手相對緊壓子宮並作按摩。必要時可用另手置於恥骨聯合上緣,按壓下腹正中部位,將子宮上推,按摩子宮必須強調用手握宮體,使之高出盆腔,有節律輕柔按摩。按壓時間以子宮恢復正常收縮,並能保持收縮狀態炎止,使之高出盆腔,有節律輕柔按摩。按壓時間以子宮恢復正常收縮,並能保護收縮狀態為止。在按摩的同時,可肌注或靜脈緩慢推注催產素10U(加入20ml10%~25%葡萄糖液內),繼以肌注或靜脈推注麥角新鹼0.2mg(有心臟病者慎用)。然後將催產素10~30U加入10%葡萄糖液500ml內靜脈滴注,以維持子宮處於良好的收縮狀態。控制感染通過如上處理,多能使子宮收縮而迅速止血。若仍不能奏效可採取以下措施:(1)填塞宮腔:近代產科學中鮮有應用紗布條填塞宮腔治療子宮出血者,若需行此術則宜及早進行,患者情況已差則往往效果不好,蓋因子宮肌可能其收縮力甚差之故。方法為經消毒後,術者用一手在腹部固定宮底,用另手或持卵圓鉗將2cm寬的紗布條送入宮腔內,紗布條必須自宮底開始自內而外填塞,應塞緊(圖4)。填塞後一般不再出血,產婦經抗休克處理後,情況可逐漸改善。若能用紗布包裹不脫脂棉縫製成腸形代替紗布條,效果更好。24小時後緩慢抽出紗布條,抽出前應先肌肉注射催產素、麥角新鹼等宮縮劑。宮腔填塞紗布條後應密切觀察一般情況及血壓、脈搏等生命指征,注意宮底高度、子宮大小的變化,警惕因填塞不緊,紗布條僅填塞於子宮下段,宮腔內繼續出血,但陰道則未見出血的止血假象。(2)結扎子宮動脈:按摩失敗或按摩半小時仍不能使子宮收縮恢復時,可實行經陰道雙側子宮動脈上行支結扎法。消毒後用兩把長鼠齒鉗鉗夾宮頸前後唇,輕輕向下牽引,在陰道部宮頸兩側上端用2號腸線縫扎雙側壁,深入組織約0.5cm處,若無效,則應迅速開腹,結扎子宮動脈上行支,即在宮頸內口平面,距宮頸側壁1cm處,觸診無輸尿管始進針,縫扎宮頸側壁,進入宮頸組織約1cm,兩側同樣處理,若見子宮收縮即有效。(3)結扎髂內動脈:若上述處理仍無效,可分離出兩側髂內動脈起始點,以7號絲線結扎,結扎後一般可見子宮收縮良好。此措施可以保留子宮,保留生育能力,在剖宮產時易於施行。(4)子宮

㈡ 引起產後大出血的原因有哪些

產後大出血是指胎兒娩出後,經陰道生產的產婦出血超過500毫升,或經剖腹生產的產婦出血超過1000毫升。一般經陰道生產後的出血量普遍被低估,因為在胎盤剛娩出到子宮完全收縮瞬間,往往就可能失血數百毫升,而部份產婦在出血後並沒有任何不適,所以雖然依據其定義是超過500毫升屬於產後大出血,但實際上這些產婦並不是每位都被認定是產後異常。 引起產後大出血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1、精神過於緊張 有些產婦在分娩時精神過於緊張,導致子宮收縮力不好,是造成產後出血的主要原因。在正常情況下,胎盤從子宮蛻膜層剝離時,剝離面的血竇開放,常見有些出血,但當胎盤完全剝離並排出子宮之後,流血迅速減少。但是,如果產婦精神過度緊張及其他原因,造成子宮收縮不好,血管不得閉合,即可發生大出血。 2、胎盤滯留 包括胎盤剝落不全、胎盤粘連等,都可造成大出血。 3、凝血功能障礙 產婦患有血液病,重症肝炎,其後果也很嚴重,必須高度注意。分娩時應到有條件的醫院,以免發生意外。 說說產後大出血的危險性 產後大出血的正確處理方法 嚴重的產後出血情況多發生在住院期間,除了保持生命跡象,還會視當時情況給予適當點滴、凝血因子或輸血,並依其發生原因來加以處置: 子宮無力者:可按摩子宮及給予靜脈收縮劑以刺激子宮收縮。 產道裂傷、陰道血腫、胎盤殘留、胎盤植入、子宮內翻、子宮破裂者:需要立即手術縫合止血、移除胎盤、子宮復位,甚至移除整個子宮。 子宮發炎者:需使用抗生素治療。

㈢ 產後為什麼會大出血

東莞南華婦產醫院專家表示,產後出血是指胎兒娩出後24小時內,陰道出血量達到或超過500毫升,是產科常見而嚴重的並發症之一。一旦發生,病人可在短時間內陷入休克狀態。因此,我們必須迅速找出原因,才能進行有效的搶救。其中,產後出血的原因有以下4類: 產後出血的原因之 一、子宮收縮乏力此種原因最常見,約占產後出血總數的70%~75%。正常情況下,胎兒娩出後,宮腔容積縮小,子宮肌纖維強烈收縮和縮復,迫使胎盤從子宮壁上剝離,剝離面的血小板形成「小栓子」堵塞血管,不再出血;同時子宮肌層內的血管由於肌肉的收縮被壓迫止血。然而當子宮收縮乏力時,胎盤不能按時全部剝離,且剝離後子宮壁的血竇不能受到強有力的擠壓止血,從而發生產後出血。因此,凡是影響子宮收縮的因素就可引起產後出血。如產程過長,產婦過度緊張或應用過量鎮靜劑、麻醉過深;羊水過多、雙胎、巨大兒等使子宮過度伸展;前置胎盤附著在子宮下段,使附著部位子宮肌纖維收縮不良等。 產後出血的原因之 二、胎盤滯留是產後出血的另一重要原因,引起的出血占產後出血總數的20%。正常情況下,胎兒娩出後,胎盤從子宮壁上完全剝離並排出宮腔,約需5~15分鍾。如果超過30分鍾,胎盤尚未排出,稱之為胎盤滯留。由於子宮收縮乏力,已剝離的胎盤不能娩出而滯留,引起出血;或者由於子宮的不協調宮縮,胎盤剝離後嵌頓在子宮上、下段交界處狹窄環的上方;或者胎盤剝離不全,影響子宮收縮而引起出血等。 產後出血的原因之 三、軟產道損傷也是產後出血的原因,軟產道是由子宮下段、子宮頸、陰道、盆底及會陰等軟組織構成的彎曲管道,妊娠期富含血管,伸展性大,有利於分娩時胎兒通過,如果由於胎兒娩出過快、胎兒過大、宮縮過強,軟產道來不及充分擴張,或者經陰道助產手術操作不當,均可引起軟產道裂傷而出血。 產後出血的原因之 四、凝血功能障礙是產後出血較少見的原因,但後果非常嚴重。多於產婦在孕前已患有重症肝炎、血液病;妊娠後合並胎盤早剝、重度妊高征等引起彌漫性血管內凝血疾病,從而引起產後出血。

㈣ 產後出血的病因

產後出血的發病原因依次為子宮收縮乏力、軟產道裂傷、胎盤因素及凝血功能障礙。四大原因可以合並存在,也可以互為因果。1.宮縮乏力是產後出血最常見的原因,佔70%。子宮肌纖維的解剖分布是內環、外縱、中交織。正常情況下,胎兒娩出後,不同方向走行的子宮肌纖維收縮對肌束間的血管起到有效的壓迫作用。如果出現子宮肌...纖維收縮無力即宮縮乏力則失去對血管的有效壓迫作用而發生產後出血。常見的因素有: ①全身因素:產婦因對分娩過度恐懼而極度緊張,尤其對陰道分娩缺乏足夠信心則可以引起宮縮不協調或宮縮乏力。此種情況在臨產後可能需要使用鎮靜劑及麻醉劑等將引增加產後宮縮乏力而引起產後出血; ②產科因素:產程過長造成產婦極度疲勞及全身衰竭,或產程過快,均可引起子宮收縮乏力;羊水過多、巨大兒及多胎妊娠使子宮肌纖維過度伸展,產後肌纖維縮復能力差,多次分娩而致子宮肌纖維受損,均可引起子宮收縮乏力。子癇前期(重度)、嚴重貧血、宮腔感染等產科並發症及合並症使子宮肌纖維水腫而引起子宮收縮乏力; ③子宮因素:子宮肌纖維發育不良,如子宮畸形或子宮肌瘤等。2.胎盤因素占產後出血原因的20%左右。根據胎盤剝離情況,胎盤滯留、胎盤粘連及部分胎盤和/或胎膜殘留均可影響宮縮,造成產後出血。胎盤滯留:胎盤在胎兒娩出後30分鍾尚未排出者稱胎盤滯留。可能與宮縮劑使用不當或粗暴按摩子宮等,刺激產生痙攣性宮縮,在子宮上、下段交界處或宮頸外口形成收縮環,將剝離的胎盤嵌閉於宮腔內引起胎盤滯留;宮縮乏力或因膀胱充盈壓迫子宮下段,也可以致胎盤雖已剝離而滯留於宮腔。如胎盤滯留妨礙正常宮縮則引起產後出血,且血塊多聚於子宮腔內,進而引起宮腔增大致宮縮乏力,如果不及時處理則形成惡性循環並導致嚴重後果;胎盤粘連發生的原因主要與操作手法不當有關。如胎兒娩出後過早或過重按摩子宮,干擾了子宮的正常收縮和縮復,致胎盤部分剝離,剝離面血竇開放而出血過多;也可由於既往多次刮宮或宮腔操作使,使子宮內膜損傷而易引起胎盤粘連或植入。3.軟產道裂傷軟產道裂傷包括會陰、陰道及宮頸及子宮下段裂傷。常見因素:外陰組織彈性差,外陰、陰道炎症改變;急產、產力過強,巨大兒;陰道手術助產;軟產道檢查不仔細,遺漏出血點。縫合、止血不徹底等。4.凝血功能障礙常見原因有胎盤早剝、羊水栓塞、死胎及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等引起的凝血功能障礙,少數由原發性血液疾病如血小板減少症、白血病、再生障礙性貧血或重症病毒性肝炎等引起。5.子宮內翻少見,多因第三產程處理不當造成,如用力壓迫宮底或猛力牽引臍帶等。

㈤ 產後出血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產後出血的原因主要有哪些,許多在妊娠期間的女性都十分關注分娩時可能會產生的各種問題,產後出血對孕婦們的健康造成嚴重的影響,以下來了解產後出血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產後出血的原因主要有哪些1

產後出血的原因有很多,子宮收縮乏力、胎盤因素、軟產道裂傷及凝血功能障礙是產後出血的主要原因。這些原因可共存、相互影響或互為因果。

子宮收縮乏力是產後出血最常見原因。妊娠足月時,血液以平均600ml/min的速度通過胎盤,胎兒娩出後,子宮肌纖維收縮和縮復使胎盤剝離面迅速縮小;同時,其周圍的螺旋動脈得到生理性結扎,血竇關閉,出血控制。所以,任何影響子宮肌收縮和縮復功能的因素,均可引起子宮收縮乏力性出血,常見因素有: (1)全身因素:產婦精神過度緊張,對分粗梁娩恐懼;體質虛弱或合並慢性全身性疾病等。

產科因素:

產程延長使體力消耗過多;前置胎盤、胎盤早剝、妊娠期高血壓疾病、宮腔感染等,可使子宮肌水腫或滲血,影響收縮。

子宮因素:

1)子宮肌纖維過分伸展(多胎妊娠、羊水過多、巨大兒);2)子宮肌壁損傷(剖宮產史、肌瘤剔除術後、產次橘鄭過多);3)子宮病變(子宮肌瘤、子宮畸形、子宮肌纖維變性等)。

胎盤因素

(1) 胎盤滯留:胎盤多在胎兒娩出後15 分鍾內娩出,若30分鍾後胎盤仍不排出,將導致出血。

(2) (2)胎盤植入:指胎盤絨毛在其附著部位與子宮肌層緊密連接。

(3) 胎盤部分殘留:指部分胎盤小葉、副胎盤或部分胎膜殘留於官腔,影響子宮收縮而出血。

軟產道裂傷 軟產道裂傷後,尤其未及時發現,可導致產後出血。常見原因有陰道手術助產(如產鉗助產、臀牽引術等)、巨大胎兒分娩、急產、軟產道靜脈曲張、外陰水腫、軟產道組織彈性差而產力過強等。

凝血功能障礙:任圓凳頌何原發或繼發的凝血功能異常,均能造成產後出血。原發性血小板減少、再生障礙性貧血、肝臟疾病等,因凝血功能障礙可引起手術創傷處及子宮剝離面出血。胎盤早剝、死胎、羊水栓塞、重度子癇前期等產科並發症,可引起彌散性血管內凝血(DIC) ,從而導致子宮大量出血。

產後出血的原因主要有哪些2

產後出血的臨床症狀

1、產後出血的關鍵臨床症狀為陰道內流過多的血,生完孩子後的二十四小時之內,血流量高達五百毫升,出現繼發性出血休克,並且容易產生感染。若發病原因不一樣,產後出血的臨床症狀也會有差別。

2、子宮收縮缺乏力量的特點是,在生孩子的全過程,女性宮縮乏力,這種症狀會持續到嬰兒出生以後,但是偶有意料之外的事件。這種產後出血的特性是,胎盤從子宮剝落的速度減緩,胎盤還沒有脫離子宮前,陰道內沒有流血,或者是只流了少量血,而胎盤完全剝落後,因為子宮收攏睏乏而使子宮不斷地流血,排出的血可以很快凝結。

3、無法立即降低出血量的女性,可能會造成出血創傷性休克,主要表現為產婦的臉色蒼白,出現發慌、出虛汗、頭昏、脈沉細和心率降低的症狀。

4、查驗產婦的腹腔時,通常會發現產婦的子宮輪廊不清晰,看不見子宮的底部,這是由子宮綿軟不能收攏所引起的。有的產婦胚胎已經脫離子宮,但子宮沒有力氣將胎盤排出來,血液在子宮腔里堆積,需要推拿按壓子宮的底端,才能把胎盤和堆積的血液排出。

產後出血的原因主要有哪些3

產後出血的原因

產後出血對女性的影響是很大的,很多的時候由於沒能夠及時的去搶救,出現了大出血的現象,就會危及到女性的生命安全,大家應該去及時的了解產後出血的原因,也能夠進行針對性的治療。

病因

子宮收縮乏力、胎盤因素、軟產道裂傷及凝血功能障礙是產後出血的主要原因。這些原因可共存、互為因果或相互影響。

1、子宮收縮乏力

是產後出血最常見的原因。影響子宮肌收縮和縮復功能的因素,均可引起子宮收縮乏力性出血。常見因素有:

(1)全身因素 產婦精神過度緊張,對分娩恐懼;體質虛弱或合並慢性全身性疾病等。

(2)產科因素 產程延長使體力消耗過多;前置胎盤、胎盤早剝、妊娠期高血壓疾病、宮腔感染等可引起子宮肌水腫或滲血,影響收縮功能。

(3)子宮因素①子宮肌纖維過分伸展(多胎妊娠、羊水過多、巨大胎兒);②子宮肌壁損傷(剖宮產史、肌瘤剔除術後、產次過多、急產等);③子宮病變(子宮肌瘤、子宮畸形、子宮肌纖維變性等)。

(4)葯物因素 臨產後過多使用鎮靜劑、麻醉劑或子宮收縮抑制劑。

2、胎盤因素

(1)胎盤滯留 胎盤多在胎兒娩出後15分鍾娩出,若30分鍾後胎盤仍不排出,胎盤剝離面血竇不能關閉而導致產後出血。常見原因有:①膀胱充盈使已剝離胎盤滯留宮腔;②胎盤嵌頓 子宮收縮葯物應用不當,宮頸內口附近子宮肌出血環形收縮,使已剝離的胎盤嵌頓於宮腔;③胎盤剝離不全第三產程過早牽拉臍帶或按壓子宮,影響胎盤正常剝離,剝離不全部位血竇開放而出血。

(2)胎盤粘連或植入 常見原因有多次人工流產、宮腔感染損傷子宮內膜和原發性蛻膜發育不良等。

(3)胎盤部分殘留 指部分胎盤小葉或副胎盤殘留於宮腔,影響子宮收縮而出血。有時部分胎膜殘留宮腔亦可引起出血。

3、軟產道裂傷

軟產道裂傷後未及時檢查發現,導致產後出血。常見原因有陰道收縮助產(如產鉗助產、臀牽引術等)、巨大兒分娩、急產、軟產道組織彈性差而產力過強。

4、凝血功能障礙

任何原發或繼發的凝血功能異常,均能發生產後出血。原發性血小板減少、再生障礙性貧血等產科合並症,因凝血功能障礙引起產後切口及子宮血竇大量出血。胎盤早剝、死胎、羊水栓塞、重度子癇前期等產科並發症,可引起彌漫性血管內凝血(DIC)而導致子宮大量出血。

了解產後出血的原因是很重要的,知道了病因才能夠採取一些治療措施,有的時候我們看到一些女性在生產過後出現了大出血的現象,由於沒能夠及時的採取針對性的治療措施,她們的生命安全就受到了威脅,這也是醫生應該要警惕的。

㈥ 產後出血的診斷及處理方法是什麼

1. 定義

胎兒娩出後24 小時內出血量超過500ml 者稱為產後出血,是引起孕產婦死亡的首要原因。2. 病因及診斷要點

(1)宮縮乏力:不能有效關閉胎盤附著部位的子宮血竇、血栓形成障礙而出血。①臨床表現

●胎盤娩出後陰道出血陣發性增多,子宮輪廓不清、軟,按壓宮底有大量血塊排出。●有時陰道出血不多,但血塊大量積存於宮腔內,當產婦出現休克時已為時過晚。②影響子宮收縮的因素

●雙胎、羊水過多、巨大兒。●產程延長、滯產致孕婦衰竭。●產程中過多使用鎮靜劑、麻醉劑。●全身急慢性疾病。●嚴重貧血、妊高征、子宮胎盤卒中。●子宮發育不良、感染、畸形、肌瘤。●膀胱過度充盈。(2)胎盤因素

①胎盤滯留:胎兒娩出後30 分鍾,已剝離的胎盤尚未娩出者(宮縮乏力、膀胱過度充盈)。②胎盤嵌頓:宮腔操作或宮縮劑使用不當,子宮局部形成狹窄環或宮頸口收縮,剝離的胎盤不能娩出。③胎盤剝離不全:由於宮縮乏力,或胎兒娩出後過早過度擠壓子宮、粗暴牽拉臍帶。④胎盤部分粘連:胎盤部分已剝離,部分粘連子宮壁上不能自行剝離出血。常見於多次人流刮宮後、多產婦。⑤胎盤部分植入:胎盤部分植入,另一部分已與宮壁分離引起大出血。⑥胎盤殘留:胎盤娩出後多量流血,持續不止,檢查胎盤有殘缺,或副胎盤殘留宮腔而致出血。(3)軟產道損傷

胎兒娩出後持續性陰道流鮮紅血,子宮收縮好,胎盤、胎膜完整。會陰、陰道或宮頸處有裂傷,並有活動性出血。①產程進展過快,胎兒過大,有的在胎兒未娩出前已有裂傷出血。②宮口未開全,過早使用腹壓致裂傷。③保護會陰不當或助產手術操作不當。④會陰切開過早致切口流血過多,會陰切口過小裂傷而出血。⑤子宮破裂未及時發現而逐漸休克。(4)凝血功能障礙

產後出血,血不凝固。應結合病史、體征和實驗室檢查加以確診。(5)剖宮產的出血問題

①除胎盤剝離出血外,尚有手術切口出血,麻醉等,產後出血危險性大。②前置胎盤種植在子宮下段前壁,在此處切開子宮時易損傷胎盤。③胎兒娩出後立即剝離胎盤。④胎兒、胎盤娩出後,由於子宮下段菲薄,胎盤種植部位血管豐富,子宮缺乏有力的收縮。⑤若羊水通過創面進入子宮血竇,發生急性彌散性血管內凝血大出血。⑥子宮切口損傷。●切口位置過低或過高,切口弧度欠。●胎頭深嵌入盆腔或高浮。●手法不正確,暴力娩出胎頭。●胎位不正。●胎兒巨大。引起切口向兩側撕裂(左側多見)。可延伸至闊韌帶,向下至宮頸、陰道穹隆或陰道上l/3,累及宮旁或陰道壁的血管叢,發生難以控制的出血。3. 產後出血量測量方法

(1)常用的產後出血量測量方法

①目測法:即肉眼估計法,憑經驗、估計血量常是實際出血量的一半。②面積法:浸濕兩層敷料的面積來估算,如5×5cm2 計血量2ml;10×10cm2 計血量5ml;15×15cm2 計血量10ml 等。受敷料吸水量不同的影響,常常只做大概估計。③容積法:使用彎盤、有刻度的積血器測量,較准確。④稱重法:出血量(ml)=(物品用後重量-物品用前重量)÷ 1.05⑤容積法+ 稱重法:出血量(ml)= 容積法測量出血量 + [(物品用後重量-物品用前重量)÷ 1.05 ] (2)測量出血量的注意事項

①產後2 小時是觀察和及時處理產後出血的重要時期。②產後出血標準定為≥ 500ml,然而待出血已達500ml 時再進行處理已為時過晚,出血量達200ml 時,即應查找原因並積極處理。③注意陰道出血的同時,注意會陰切開、剖宮產腹部切口、子宮切口出血量,紗布和敷料上吸附的血量。④在陰道出血中,來勢兇猛的出血固然危險,但小量持續不止的流血,即「細水長流」式出血的潛在危險更大。⑤產後24 小時內要密切觀察是否存在宮腔積血。4. 預防措施

①嚴密觀察產程,應用產程圖監測產程進展,及時發現引起產程延長的因素,及時轉診。②嚴格掌握剖宮產及會陰切開的適應證及時機,並注意止血。③正確應用宮縮劑預防產後出血。胎肩娩出後,子宮肌注射縮宮素20U,5% 葡萄糖液500ml 加入縮宮素20U 靜脈滴注。米索前列醇400μg 嚼碎口服。④胎兒娩出後及時檢查軟產道有無裂傷,縫合止血。⑤掌握胎盤剝離徵象,胎盤未完全剝離前嚴禁暴力推壓子宮和牽拉臍帶。⑥胎兒娩出後10 ~ 15 分鍾胎盤尚未娩出者,應查找原因及時處理。⑦陰道助產常規檢查軟產道有無裂傷。⑧胎盤、胎膜娩出後仔細檢查其完整性,可疑胎盤胎膜殘留者,應及時清除。⑨產後留產房觀察產婦2 小時、觀察血壓、脈搏、一般狀況、陰道出血量和宮縮情況。鼓勵產婦飲水,進食和排尿。新生兒早開奶早吸吮促進子宮收縮。⑩准確收集並測量產後出血量,出血量達200ml 以上時,應查找原因,及時處理。高度重視產後2 小時內出血量。特別警惕識別失血性休克的徵象:如心慌,脈搏快而細;頭暈,面色蒼白,皮膚濕冷等,早期發現早期處理。5. 處理

(1)子宮收縮乏力要促進子宮收縮

①宮縮劑:縮宮素10 ~ 20U 肌注或加入滴管內,麥角0.2mg 肌注。米索前列醇400μg 嚼粹口服。②不能自解小便者,消毒導尿。③按摩子宮:a 經腹按摩子宮法; b 腹部- 陰道雙手壓迫按摩子宮法。④胎盤剝離面出血,可「8」字縫合。⑤ B-lynch 縫合。⑥子宮動脈結扎、髂內動脈栓塞。⑦宮腔填塞紗條;或通過宮頸在宮腔內放置30ml 氣囊的30 號French Foley 導尿管,起到填塞止血的作用。⑧出血仍不止,應行子宮次全切除(前置胎盤注意)。(2)胎盤因素:原則是助娩胎盤

①明確胎盤是否剝離,如已剝離,可協助胎盤娩出。②經臍靜脈推注生理鹽水10 ~ 20ml+ 縮宮素20U。③行手取胎盤術(人工剝離胎盤術)。④若為胎盤部分殘留,可用手取出,必要時行刮宮術,防止子宮穿孔。⑤若為植入性胎盤,切除植入部分。或行次全子宮切除術,切忌用手強行挖取。(3)軟產道裂傷:縫合止血。(4)凝血功能障礙:原則是及時轉診,輸新鮮全血、血小板及凝血因子。6. 產科出血性休克的監測

(1)一般臨床表現

①休克早期;煩躁不安、口渴、血壓下降、脈細快,面色蒼白或輕度發紺,四肢濕冷。②休克加重:表情淡漠,反應遲鈍,血壓繼續下降,脈搏減慢,瞳孔散大,面部白腫,無尿。(2)監測指標

①休克指數(shock index)估計出血量:休克指數 = 心率 ÷ 收縮壓正常值為0 .5

【例】心率120 次/ 分, 收縮壓80mmHg, 休克指數=120÷80=1.5,出血量估計約為1500ml。②血壓:收縮壓

一般情況下,收縮壓< 80mmHg ,估計出血已>1000ml。③平均動脈壓測定:MAP= 舒張壓- 1/3(脈壓差)。正常MAP=90±5mmHg;< 65mmHg 為異常。④脈搏或心率:>100 次/ 分。⑤尿量:少尿。

⑥中心靜脈壓。 7. 產科失血性休克的急救、治療

(1)綜合措施

①立即止血。② 關心、安慰、精神支持。③體位:自體輸血位(平卧位,下肢抬高20°。呼吸困難者,頭肩亦抬高20°)。④呼吸支持:給氧,保證血液有足夠攜氧能力。⑤建立2 ~ 3 條靜脈通道,安置尿管。(2)補充血容量,疏通微循環,補充細胞外液

①原則:先多後少、先快後慢、先鹽後糖。②快速補充足夠血容量(總量超過失血量2 倍)。●首選平衡液:糖鹽水、乳酸林格氏液(與細胞外液接近)。●血漿增容劑:右旋糖苷、706 羧甲澱粉。可改善微循環。●輸血:補充失血量的1/3 ~ 2/3。●輸全血量:液體量=1 ∶ 3

●全血 (新鮮最好 ):含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血漿。紅細胞有攜氧能力。●血漿(FFP):擴充血容量的膠體溶液,含全部凝血因子。●濃縮紅細胞:只含紅細胞,補充血液攜氧能力輸血速度(HCT ≤ 25% ~ 30%)。●血小板:多用於凝血障礙。(3)糾正酸中毒:輕度酸中毒不需處理

(4)應用利尿劑:如血容量基本糾正,尿量少

(5)應用心、血管活性葯

嚴重休克,心肌缺氧,心功能不全,可用毛花苷C 0.2~ 0.4mg(P >120 次/ 分)。短時間應用血管收縮葯物升壓,爭取時間補充血容量。多巴胺:增加心排出量,減少外周阻力,微弱升壓作用,擴張腎血管。麻黃鹼:在估計擴容滿意後使用,可以升高血壓,用量半支,在血壓恢復後立即停葯。(6)納洛酮的應用

阿片肽強心,擴張冠脈,穩定細胞膜,維持血壓。用法:10μg ~ 4mg/kg 靜脈滴注。效果好,安全而副作用少,休克早期應用更好。(7)抗感染(

8)出血性休克糾正的指標

①收縮壓>90mmHg。②中心靜脈壓回升到正常。③脈壓差>30mmHg。④尿量>30ml/h。

⑤血氣分析正常。⑥一般情況:皮膚溫暖、紅潤,靜脈充盈,脈搏有力。8.. 轉診

(1)轉診指征

①對具有產後出血危險的孕婦,應於近預產期或臨產初期上轉至有輸血條件的醫院分娩。②對產後出血產婦,積極進行緊急處理的同時盡速上轉。

③產道裂傷,縫合有困難時,應用消毒紗布壓迫後上轉。④如出現凝血障礙應立即上轉。⑤如手取胎盤困難,疑胎盤部分植入時,應填塞宮腔紗條後上轉。(2)轉診過程的處理

①產婦取平卧位,注意保暖,避免劇烈振動,嚴密觀察生命體征。②保持輸液通暢,給予宮縮劑及抗生素治療。③轉診途中隨時注意宮縮及陰道流血量,隨時按摩子宮,及給予宮縮劑。④轉診要一次到位,避免反復轉診延誤搶救時機。⑤醫生、護士全程陪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