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原因查詢 » 暈針原因及如何預防
擴展閱讀
怎樣看懂cad管道平面圖 2024-11-15 07:22:38
ps怎樣鎖定照片比例 2024-11-15 06:54:09
網上怎樣預訂輕軌票 2024-11-15 06:48:46

暈針原因及如何預防

發布時間: 2022-02-15 23:36:09

Ⅰ 暈針怎麼辦

暈針: 在針刺過程中病人突然發生頭暈、目眩、心慌、惡心,甚至暈厥的現象。
暈針常由於患者體質虛弱、精神緊張;或飢餓、大汗、大瀉、大出血之後;或體位不當;或醫者在針刺時手法過重,以致針刺時或留針時發生此證。主要表現為,突然出現精神疲倦,頭暈目眩,面色蒼白,惡心欲吐,多汗心慌,四肢發涼,血壓下降,脈象沉細。甚或神志昏迷,仆倒在地,唇甲青紫,二便失禁,脈細欲絕。出現暈針時,應立即停止針刺,將針全部起出。扶患者平卧,頭部放低,松解衣帶,注意保暖。輕者仰卧片刻,給予溫茶或糖水,即可恢復。重者可刺人中、素�、內關、足三里、灸百會、關元、氣海。若病情危急則應配合其他搶救措施。
為避免暈針,對初次受針刺者,要做好解釋工作,消除恐懼心理;採用舒適體位,選穴少、手法輕;對身體不適者,休息後再針;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Ⅱ 暈針.暈針.速求預防解決法.

暈針,表現為針灸時發生心悸、面色蒼白、出冷汗等類似休克現象。其原因主要是內心深處對針刺的恐懼,導致迷走神經興奮。
解決方法:
1、首先要了解針灸是治療原理,知道針灸並不可怕,也可以先看別人扎針,沒什麼痛苦的表情,消除恐懼心理。接受針灸時盡量不要看扎針的部位,和比爾了些輕松的話題,轉移注意力,針灸針也可以先給一些其他刺激如敲打進針其他部位的皮膚引起輕微痛覺,轉移注意力,在其不注意時迅速進針。要以溫針為主,盡量不要用瀉法。
2、如果上述方法無效,在針灸前半小時內注射阿托品0.5mg,可以有效防止暈針。

Ⅲ 暈針的原因

暈針就是在針刺的過程中患者會發生暈厥的一種現象。它主要原因有患者的體質虛弱、精神緊張或者是疲勞、飢餓、盜汗、吐瀉、大出血之後或者是體位不當,還有就是醫者在針刺的過程中手法過重而致針刺時和留針過程中出現暈針的現象。

對於暈針的處理主要由以下的處理方法:

首先要立即停止針刺,將針全部取出,要使患者平卧,注意保暖,輕者仰卧片刻,給予溫開水或糖水後就可以恢復了。

重者在上述處理的基礎上,還要刺人中穴、內關穴、足三里穴或者是灸百會、關元、氣海等穴,就可以恢復正常。

最後,如果是仍然有不省人事、呼吸細微、脈搏弱者,要考慮配合其他的治療或者是急救的措施。

Ⅳ 暈針反應的預防方法

早在《內經》中,就用不少篇幅提及暈針的預防:「無刺大醉,令人氣亂;無刺大怒,令有氣逆;無刺大勞人,無刺新飽人,無刺大飢人,無刺大渴人,無刺大驚人」(《素問·刺禁論》)。明·楊繼洲說得更為明確:「下針之時,必令患人莫視所針之處,以手爪甲重切其穴,或卧或坐,而無昏悶之患也」(《針灸大成·卷二》)。現代主要從心理和生理上進行預防。 主要針對有猜疑、恐懼心理者,或針刺時哭笑、驚叫、戰抖、躲避、肌肉痙攣,伴有瞳孔、血壓、呼吸、心跳、皮溫、面色、出汗等植物神經系統和內分泌功能改變者。均可作預先心理預防,以避免出現暈針等不良反應。共分三法:
(一)、語言誘導:進針前,先耐心給患者講解針刺的具體方法,說明可能出現的針刺的感覺、程度和傳導途徑,以取得患者的信任和配合。
(二)、鬆弛訓練:對好靜、壓抑、注意力易於集中、性格內向的患者,令其凝視某物體,待其完全進入自我冥想(入靜)狀態後,始行進針。
(三)、轉移注意力:對急躁、好動、注意力渙散、性格外向的患者,可令患者作一些簡單的快速心算,或向其提出一些小問題,利用其視、聽覺功能和思維活動等,轉移其注意力,促進局部組織放鬆。有人以此法對420例患者進行對比觀察,發現對預防暈針及其它不良反應有較好的作用。 (一)、壓眼預防法:國外應用一種壓眼防暈法,經國內在有關單位試用,確有一定效果。方法是:讓患者雙眼向下看,閉眼,術者將雙手拇 指指尖分別軒於患者雙眼上瞼,其餘四指分別放在患者兩面三刀耳前作支撐,然後用拇 指輕壓眼球,注意用力方向由上斜向內下方,拇指尖應放在眼球的角膜 上方用力,避免指尖直接壓迫角膜,按壓大約5s後抬起手指約5s,然後再按上法按壓抬起,持續約30s,再行針刺。注意:青光眼、高度近視眼者慎用。
(二)、浸熱水預防法:對於特殊過敏體質暈針病人,有人主張,先囑病人將兩手浸入熱水中,約5~10min後,再以毫針輕輕刺入兩內關穴,約1min左右,開始針刺其它病中需要刺的穴位。可供讀者臨床參考。
在針灸過程中,一旦病人有先兆暈針症狀,應立即處理。針灸拔罐後,令患者在診室休息5~10min後始可離開,以防延遲暈針。

Ⅳ 暈針是什麼原因造成的額 怎樣克服它

輕度暈針只有些心慌、虛弱感、胃部不適或輕度惡心、手足發麻等,一般短時間內即可恢復正常;暈針稍重者可出現臉色蒼白、心跳加快、惡心、打哈欠、出冷汗、手腳冰涼;嚴重暈針會突然失去知覺,呼吸減慢等。那暈針怎麼辦?
暈針多發生在疲勞、飢餓、精神過度緊張、甚至恐懼時,故預防接種應盡量避免在上述情況下進行,同時,加強宣傳,使受接種者消除緊張恐懼心理。
暈針處理原則:
1、使患者平卧、頭部放低、保持安靜、飲熱開水或熱糖水,可以自然恢復,亦可刺激人中或合谷,促其蘇醒。
2、如血壓降低、脈博細弱,可給安鈉咖肌注,50%葡萄糖靜注,必要時,皮下注射0.1%腎上腺素0.5-1毫升,兒童減量。

Ⅵ 試述暈針的原因和處理措施

暈針的原因:

常由於患者體質虛弱、精神緊張;或飢餓、大汗、大瀉、大出血之後;或體位不當;或醫者在針刺時手法過重,以致針刺時或留針時發生此證。

處理措施:

立即停止針刺,將針全部起出。使患者平卧,注意保暖,輕者仰卧片刻,給飲溫開水或糖水後,即可恢復正常。重者在上述處理基礎上,可刺人中、素髎、內關、足三里、灸百會、關元、氣海等穴,即可恢復。若仍不省人事,呼吸細微,脈細弱者,可考慮配合其他治療或採用急救措施。

Ⅶ 用什麼方法預防暈針

為避免暈針,對初次受針刺者,要做好解釋工作,消除恐懼心理;採用舒適體位,選穴少、手法輕;對身體不適者,休息後再針;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關於暈針的原因,《標幽賦》曾雲:「空心恐怯,直立側而多暈」。其常見者有下列幾種。 一、體質原因 為最主要的誘因之一。臨床多見的是體質虛弱,飢餓,疲勞者易發生暈針。另外,《內經》載:「無刺大醉」、「已醉勿刺」,酒後針刺導致暈針的也有報道,如一53歲男性患者,因左肩前部疼痛3月余用針刺治療。首次治療後症狀逐漸緩解。復診時得知病人當日中午飲酒過多,即勸其暫予休針。但患者堅持,無奈施以針術。針後不久。患者即感頭目眩暈,心慌氣短,腹部難受,惡心欲吐。額出冷汗,面色蒼白,脈氣細數[1]。二、心理原因 亦為主要原因。多見於初次針灸者,由於缺乏體驗,而產生恐懼、畏痛、心情緊張等情緒。有對暈針者進行人格特徵測定,發現,異常人格約佔二分之一。在異常人格中,以憂郁質人格患者發生暈針者最多。憂郁質人格性格內向,情感壓抑,遇刺激既易興奮,又易抑制,易發生植物神經調節功能紊亂。可能是易出現暈針的因素。當然這還有待進一步觀察。 三、病理原因 平素有植物神經功能紊亂者,特別是有直立性低血壓史或神經官能症史者多易發生暈針。 四、刺激原因 穴位刺激過強,可致暈針。所謂過強,因各人情況不一,很難度量比較。一般在敏感點施針,或採用特殊手法,如氣至病所手法等都能誘發。在刺激的種類上,除毫針、拔罐、艾灸外,穴位注射和耳針亦可引起暈針。各種刺激對暈針症狀輕重的影響似無明顯差異。如一例男性膽結石症患者,行耳穴壓丸治療。當治療到第2次(輪換到左耳時),按壓耳穴施予強刺激時,病人感覺心慌、氣短、上腹疼痛、惡心欲吐,伴乏力,血壓下降致休克狀態。立即給予硫酸阿托品1mg、杜冷丁50mg肌肉注射,再肌肉注射升脈散4ml,1個多小時後才好轉至正常。當晚,患者再次按壓刺激上述穴位時,亦出現同樣情況,重復使用以上治療方法後獲得緩解[2]。 五、體位原因 以立位及正坐位發生暈針者多見,但也有卧位暈針的。有統計表明,卧位暈針約佔28%。臨床上觀察到卧位暈針的症狀多較重,持續時間也較長。 六、環境原因 環境和氣候因素也可促使暈針,如氣壓低之悶熱季節,診室中空氣混濁,聲浪喧雜等。

Ⅷ 怎樣能避免暈針

盡可能的放鬆,就當是扎別人,可以嘗試轉移注意力,如聽收音機看電視,玩手機或與旁人聊某話題等,或轉移疼痛感,如咬手指或掐大腿(掐別人不管用,要掐自己。。。。).切忌緊張,精神緊張導致肌肉緊張,肌肉緊張導致痛感加強.引起暈針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幾個: 一、精神因素 對抽血知識了解甚少,認為抽血後會損害身體,情緒緊張,有恐懼與顧慮情緒。 二、年齡因素 青少年易發生抽血暈針,此年齡段心理反應性較為敏感,對疼痛反應高,抽血時他們注意力高度集中,對疼痛感受就更加敏銳,痛覺加劇。當肌體和精神痛苦超過其所能承受時,易出現血管迷走反應(虛弱、頭暈、出汗),過度換氣綜合征(呼吸困難、窒息感、心悸等),同時感到胸痛、心悸以致呼吸困難等。 三、空腹因素 抽血時因心情特別緊張,這種刺激對消化系統影響非常明顯,可使胃酸和胃蛋白酶的分泌增加,胃蠕動加劇,此時處於空腹狀態,易出現虛脫。 四、其他因素 比如抽血空間狹小、空氣不流通、室內色調不協調、環境嘈雜等也容易發生抽血暈針。 了解了暈針的原因,同學們可以採取以下方式應對: 一、了解抽血的知識,幾毫升血對人體沒有影響。 二、放鬆心情,輪到自己抽血時,與旁邊的同學談話,分散注意力。 三、不要看著醫生穿刺,頭偏向一邊,如果感覺自己不能坐位抽血,可以向醫生提出,能不能躺在床上抽血。 四、隨身帶一瓶甜飲料,抽完血後立即喝點甜飲料。

Ⅸ 怎麼避免暈針,暈針真的好難受啊

盡可能的放鬆,就當是扎別人,可以嘗試轉移注意力,如聽收音機看電視,玩手機或與旁人聊某話題等,或轉移疼痛感,如咬手指或掐大腿(掐別人不管用,要掐自己。。。。).切忌緊張,精神緊張導致肌肉緊張,肌肉緊張導致痛感加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