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什麼原因會導致尿失禁
原因有如下:導致尿失禁的原因有膀胱過動。膀胱過動是指膀胱活動不受控制,會導致尿頻和夜尿,患者有時甚至只是一點點尿就覺得有尿意,需要上廁所。很多患者都是因為長期忍尿,抑制膀胱而造成膀胱過動。性交所引起的尿道發炎也可能導致尿失禁。尿失禁患者在咳嗽之後打噴嚏、做跳繩運動、提重物等腹壓增加時,小便可能會不由自主地流出。50歲以上的老年人尿失禁比較多,但是也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也有這個問題。
除此之外,括約肌力量不足等也是導致尿失禁的原因之一。還有其他原因就是大腦皮質疾病,例如痴呆、中風等,還有如果做手術時,損傷了尿道括肌也會引起尿失禁。其他的疾病例如膀胱疾病、脊髓疾患、糖尿病、前列腺疾病、酒精中毒等也可能會引起尿失禁。還有的原因就是急性精神錯亂性疾病、抑鬱症、尿路感染,一部分葯物,例如服用安眠葯等。
Ⅱ 得了尿失禁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急迫性尿失禁是由於尿急所導致的,所謂尿急就是憋不住尿,他有了尿的感覺之後,他不能控制住然後出現的尿失禁,我們稱為急迫性尿失禁。還有一種情況就是混合性尿失禁,所謂混合的話就是,既有壓力的問題又有急迫的問題,所以稱之為混合性尿失禁。
Ⅲ 尿失禁的原因有哪些
尿失禁的原因如下:
第一、生產損傷。女性朋友在生育之後或者出現了子宮下垂以後,就有可能引發尿失禁的現象。因為女性朋友在生寶寶的時候,盆腔肌肉會受到損傷,這樣就會導致女性出現盆腔功能障礙,從而引發尿失禁的現象發生,一般而言生產的女性更容易出現尿失禁。
第二、過於肥胖。身體在過於肥胖的情況下,就會導致體內堆積大量的脂肪,這樣就會對膀胱造成一定的壓力,從而引發尿失禁的現象。
第三、雌激素水平降低。這種現象一般發生在更年期後的女性,因為女性進入更年期以後,體內分泌的雌性激素就會減少,這樣就會導致尿道黏膜變薄,從而出現張力下降的現象,最終引發尿失禁。
第四、過度性生活。對於男性而言,如果在生活中有出現過度性生活和手淫的現象,就會導致性器官處於充血狀態,而且前列腺組織會因為持久鬱血而增大,這樣就會出現尿失禁。
第五、前列腺炎症。如果出現前列腺慢性炎症以後長期得不到治療,就會導致前列腺組織出現充血,從而引發增生,這種情況下也有可能出現尿失禁的現象。
第六、精神因素。如果長期處於精神壓力比較大的狀態下,就會導致膀胱肌肉過敏,這樣就無法控制膀胱收縮,從而出現尿失禁的情況。
第七、看看是不是有腎結石之類問題。
Ⅳ 尿失禁什麼原因
說起尿失禁,相信這是種非常讓你感到尷尬的事情,但是它也是常見的現象。尿失禁什麼原因?下面就由我給大家介紹下尿失禁病因以及治療偏方吧。
尿失禁什麼原因?
尿失禁它不是一個獨立的疾病,而且因為某些疾病累及膀胱、逼尿肌-括約肌功能的結果。尿失禁的原因有很多的,不一樣的年齡段、不同的性別,發病原因都是不一樣的,不過,總的來說,一邊分為以下5種。
1.中樞神經疾病
中老年人腦血管病患和神經退行性病患隨增齡而增加,如腦梗塞、腦出血、老年痴呆、帕金森病、腦萎縮等,大腦皮層排尿中樞受到損害,喪失了對排尿控制的作用,產生中樞性尿失禁。
2.尿道機械梗阻
中老年人常見的前列腺增生、膀胱頸部炎症所導致膀胱頸攣縮、尿道炎症所導致尿道狹窄,排尿不暢使膀胱過度充盈,尿被/迫外溢。
3.尿道外括肌受損
尿道外括肌受損常常多見於膀胱癌、直腸癌、子宮頸癌治療手術或者前列腺增生症手術的時候,損傷了尿道外括約肌引起的,失去了控制尿的能力。
4.女士絕經後
雌激素分泌減少導致尿道壁與盆底肌肉張力減退,或者因分娩損傷、子宮脫垂等,改變了膀胱底部和後尿道膀胱頸相對部位,使膀胱內壓力調節、傳遞發生障礙,所以產生尿失禁。
5.急迫性尿失禁
中老年人容易患尿道炎、膀胱炎、膀胱腫瘤、結石,刺激逼尿肌,處於高度興奮狀態,產生尿急、尿頻現象,從而導致急迫性尿失禁。
尿失禁,有時是少量尿液自動排出,有時則會尿濕褲子,對於成年人來說,尿失禁是非常丟臉的事情,對健康也不利,即使是少量尿液,遺留在褲子上,也會引起感染等。本文介紹的14個治療尿失禁、尿頻的中醫食療 方法 ,你不妨好好看下。
尿失禁、尿頻中醫驗方
1、我們用水將人參、冬術、乾薑、棒草、金櫻子一起放在鍋裡面煎煮,等到煎煮好之後喝掉。這個中醫方有補益肺脾作用,非常的適合肺脾氣虛型的病人。
2、迎陽子,補骨脂,覆盆莓,山葯各30g,桑螵蛸12g。用水煎服。有補益腎氣作用,比較適用於腎氣不足型病人。
迎陽子,補骨脂,覆盆莓,山葯各30g,桑螵蛸12g。用水煎服。有補益腎氣作用,比較適用於腎氣不足型病人。
3、川牛膝15g,脆石粉15g,木通6g,七星草30g。用水煎服。有清利濕熱作用,比較適用於濕熱下注型病人。
4、黃芪30g,升麻9g,益智仁9g,覆盆莓15g。用水煎服。有補益肺脾作用,比較適用於肺脾氣虛型病人。
5、胡桃仁25g,益智仁20g,淮山葯25g。用水煎服,每天一劑。有補益腎氣作用,比較適用於腎氣不足型病人。
6、冬青子15g,墨旱蓮15g,山葯15g,芡實20g。用水煎服。有滋養腎陰作用,比較適用於腎陰不足型病人。
7、車軲轆菜,白茅根各30g,台烏葯15g。用水煎服。有清利濕熱作用,比較適用於濕熱下注型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