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原因查詢 » 歷史主觀題如何區分原因和背景
擴展閱讀
嘴唇乾口渴是什麼原因 2025-02-05 22:47:17
怎樣不刷機解鎖密碼 2025-02-05 22:38:53
cad螺旋圖怎樣標注 2025-02-05 22:31:35

歷史主觀題如何區分原因和背景

發布時間: 2023-07-22 02:03:24

① 有誰知道歷史背景,條件,原因,目的怎麼區分,通俗點,不要復制

歷史背景是歷史事件發生時同時期的事件 例如:新航路開辟的背景是資本主義萌芽發展 資本主義經濟快速發展 天主教傳教的需要等等
條件對某一歷史事件造成影響(或制約或推動)的其他歷史事件(一定要發生在歷史事件之前) 例如:第一次工業革命在英國爆發的條件是政治(資本主義制度)、經濟(圈地運動等)、文化(重商主義)三方面提供的條件
原因是其他歷史事件對某一歷史事件造成的影響(答歷史文字題原因可以和背景同) 例如:新航路開辟(可以和背景混搭)
目的是某一歷史人物促成某一歷史事件的動機 例如:清末行政的目的是挽救統治危機(這是目的之一)
希望能夠幫到你。~

② 怎樣區別歷史問題上的直接原因,根本原因和重要原因

(一)原因:可分為根本原因、直接原因和導火線等。
1、根本原因(也叫「遠因」):指各種原因中起決定作用的原因。例如: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根本原因是資本主義經濟、政治發展不平衡規律到帝國主義時代的加強以及帝國主義爭奪世界霸權和重新瓜分世界的矛盾。
2、直接原因或近因:指直接導致事件發生的近期原因。例如,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近因便是歐洲列強對巴爾干半島的爭奪。
3、導火線:直接原因中促使事件在某一特定時間、特定地點和以某種特定方式爆發的偶然因素。如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線便是1914年6月28日的薩拉勒窩事件。
另外,問原因的命題用語中還有「歷史背景」、「歷史條件」也很常用,但其意思又同「原因」略有不同:
4、歷史背景:是指事件發生前的比較長的一段時間里的政治、經濟等諸因素。命題時,「歷史背景」常和「原因」混用,往往問某事件發生的背景實際上就是問該事件發生的原因,但實際上仔細分析,二者還是有區別的。例如,太平天國運動發生的原因包括鴉片戰爭後外國的繼續侵略、清政府的加緊搜括,使人民負擔加重、階級矛盾激化(根本原因)和1849年前後廣西的連年災荒、農民紛紛起義(直接原因)。但若問「太平天國運動是在什麼背景下發生的」,則除了上述之外,還應該敘述洪秀全、馮雲山的早期反清活動如何為起義作了長期的醞釀、組織工作。看見,「歷史背景」除了包括「原因」之外,往往還包括事件發生前的醞釀過程。
5、歷史條件(也叫「前提」):指具備了哪些條件才會以後的某一件事。它同「原因、背景」意思差不多,但一般指包括積極方面的原因,產生的也只是積極的結果。
(二)意義、影響、作用、教訓、啟示:
1、意義:含義和所指范圍最廣,「影響、作用、後果、評價、經驗、教訓(啟示)」等都屬於「意義」的范圍,有時還包括「性質」。
2、影響:從性質看,有積極影響,也有消極影響;從范圍看,有對內(如國內)影響,有對外(如國際)影響;從時間看,有直接影響和長遠影響;如此等等。
3、作用:同影響意思相近,不過多指積極影響。
4、經驗、教訓、啟示:經驗一般指正面的成功的方面;教訓一般指反面的失敗的方面;啟示則 二者兼而有之。
(我是一個字一個字敲擊鍵盤來回答你這個問題的,給的分太少了吧?老弟!如果連「最佳答案」也不承認,那就更加不夠朋友了!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