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原因查詢 » afp指標高是什麼原因
擴展閱讀
電腦卡的不行怎樣重裝 2025-02-05 19:40:46
八哥怎樣認公母圖片 2025-02-05 19:28:51
管理的靈魂是怎樣煉成的 2025-02-05 19:20:35

afp指標高是什麼原因

發布時間: 2023-07-23 12:26:26

⑴ 血甲胎蛋白偏高的原因

甲胎蛋白是一種糖蛋白,英文縮寫AFP。正常情況下,這種蛋白主要來自胚胎的肝細胞,胎兒出生約兩周後甲胎蛋白從 血液 中消失,因此正常人血清中甲胎蛋白的含量尚不到20微克/升。那麼血甲胎蛋白偏高是什麼原因呢?下面看看我的介紹吧!

一、甲胎蛋白偏高的原因分析

① 肝癌

常見的造成甲胎蛋白偏高的原因之一,一般正常人血清中甲胎蛋白的含量不到20μg/L,但當肝細胞發生癌變時,卻又恢復了產生這種蛋白質的功能,據調查發現約有80%的肝癌患者血清中甲胎蛋白會升高,通常以400μg/L為標准,高於此數值應該考慮肝癌的可能性,一般在肝癌出現症狀之前的8個月甲胎蛋白就已經升高,所以 肝硬化 、慢性肝炎病人、家族中有肝癌患者的人應該根據自己的情況做定期的檢查。因此,甲胎蛋白對肝癌的肝癌的早期診斷具有一定的意義。

② 妊娠婦女和 新生兒

也會出現甲胎蛋白的一時性升高,因為甲胎蛋白是胎兒的正常血漿蛋白成分,是胚胎早期的主要蛋白質,妊娠期婦女甲胎蛋白是會明顯升高,一般在妊娠後3個月,甲胎蛋白就明顯升高,到7-8月孕婦母血中AFP量達到最高峰並相對穩定,但其仍舊低於400μg/L,約在 產後 3周後逐漸恢復正常水平。

③ 非惡性 疾病

甲胎蛋白偏高可能與非惡性疾病如急、慢性肝炎,重症肝炎恢復期,肝硬化,先天性膽管閉塞,畸形胎兒等甲胎蛋白可出現升高,但是起升高的幅度比較小,且持續的時間比較短。

④ 生殖細胞 腫瘤

甲胎蛋白偏高可能與生殖細胞腫瘤有關,據資料顯示大約50%患有生殖細胞腫瘤的病人其甲胎蛋白(AFP)呈陽性;一些其它腸胃管腫瘤如胰腺癌或 肺癌 及肝硬化等患者亦可出現不同程度的甲胎蛋白偏高;另外,若甲胎蛋白大於25μg/L的男性患者還要考慮睾丸癌的可能。

⑤ 病毒性肝炎

慢性肝炎活動期甲胎蛋白有輕度、中度升高,一般在50~300μg/L,與肝細胞癌不同點為升高幅度低,一般不持續增高,經治療後降低以至恢復正常。

⑥ 新生兒肝炎

30%新生兒肝炎可測出甲胎蛋白,發生率隨病情的嚴重度而增加,大多明顯增高。此可與先天性膽管閉鎖鑒別,後者甲胎蛋白大多正常。

⑦ 其他原因

肝損傷、充血性肝腫大、共濟失調、毛細血管擴張症、先天性酪氨酸病、孕婦(3~6個月)、睾丸或卵巢胚胎性腫瘤(如精原細胞瘤、惡性畸胎瘤、卵巢癌等)也常有甲胎蛋白增高。

二、甲胎蛋白升高偏高的危害

① 在成人,大約80%的肝癌患者血清中出現甲胎蛋白升高,在生殖細胞腫瘤出現甲胎蛋白陽性率為50%。因此,甲胎蛋白偏高一般意味著肝癌的發生。正常人血清中甲胎蛋白的含量一般不到每升20微克,但當肝細胞發生癌變時,卻又恢復了產生這種蛋白質的功能,所以甲胎蛋白偏高應考慮肝癌的可能性。

② 孕婦的甲胎蛋白偏高可能意味著胎兒有缺陷。甲胎蛋白在產婦羊水或母體血漿中,可用於胎兒產前監測。如在 神經 管缺損、脊柱裂、無腦兒等時,甲胎蛋白可由開放的神經管進入羊水而導致羊水中甲胎蛋白偏高明顯。胎兒在宮腔內死亡、畸胎瘤等先天缺陷亦可有羊水中甲胎蛋白偏高。甲胎蛋白可經羊水部分進入母體血循環,在85%脊柱裂及無腦兒的母體,在妊娠16-18周血漿甲胎蛋白偏高則有診斷價值,但必須與臨床 經驗 結合,以免出現假陽性的錯誤。

③ 甲胎蛋白偏高也可能是肝損傷、充血性肝腫大、共濟失調、毛細血管擴張症、先天性酪氨酸病、孕婦(3~6個月)、睾丸或卵巢胚胎性腫瘤(如精原細胞瘤、惡性畸胎瘤、卵巢癌等)引起的。

因此,甲胎蛋白偏高對於很多人來說,並不是一種好現象,必須引起患者的注意,結合病史、影像學檢查等了解甲胎蛋白偏高的原因,及時治療,減少甲胎蛋白帶來的危害。

三、甲胎蛋白與肝癌的關系

①甲胎蛋白可以視為是一種腫瘤信號,它意味著肝臟可能產生了肝癌。關於甲胎蛋白與肝癌的關系,其實甲胎蛋白可用來當做檢驗肝癌的指標。但是,甲胎蛋白的高低與肝癌的大小並無絕對關系。甲胎蛋白和肝癌兩者的關系有兩點要注意一下:

第一,小型肝癌約有三分之一不會有甲胎蛋白上升,所以甲胎蛋白正常並不表示沒有肝癌的存在。

第二,肝炎本身也會引起甲胎蛋白稍微的上升,因肝炎而產生的甲胎蛋白上升,其意義表示,受損的肝臟發生再生現象,而不是表示並發了肝癌。此種因肝炎導致的甲胎蛋白升高,其數值一般都在等四百以內(當然也有例外)。須注意的是,當谷丙轉氨酶和穀草轉氨酶下降以後,若甲胎蛋白並未跟著下降,則必須要考慮並發肝癌的可能性。此外,孕婦血中的甲胎蛋白值也會高一些。

②甲胎蛋白越高,並非表示腫瘤越大。不過,如果是在同一個患者身上,甲胎蛋白的高低(與自己以前的數值比較)是相當具有參考價值的,可作為治療 成功 與否,以及是否有腫瘤復發的一項指標。

⑵ AFP升高是什麼原因

如果正常人發現甲胎蛋白偏高,則可能是疾病導致的,尤其是肝病、腫瘤等。正常人甲胎蛋白偏高的原因是:
1、肝病:肝癌、肝損傷、肝炎、充血性肝腫大、先天性酪氨酸病等導致甲胎蛋白偏高。大約80%的肝癌患者血清中升高甲胎蛋白都會升高,因此正常的成人甲胎蛋白偏高可能是提示肝癌等疾病,甲胎蛋白會在肝癌出現症狀之前的8個月就已經升高,而此時,肝癌的症狀還是很不明顯的,腫瘤也比較小,因此如果及早發現甲胎蛋白偏高,對於肝癌患者來說是一個很重要的指標。新生兒肝炎和病毒性肝炎也會引起甲胎蛋白偏高,30%新生兒肝炎可測出甲胎蛋白,發生率隨病情的嚴重度而增加,大多明顯增高。
2、腫瘤:睾丸或卵巢胚胎性腫瘤(如精原細胞瘤、惡性畸胎瘤、卵巢癌等)也常常會引起甲胎蛋白偏高,也是需要注意的。甲胎蛋白偏高還可能與生殖細胞腫瘤有關,有大約50%患有生殖細胞腫瘤的病人其甲胎蛋白(AFP)呈陽性。
3、其他:如毛細血管擴張症。毛細血管擴張症為一種特殊類型的原發性免疫缺陷病,可有眼結膜毛細血管擴張、甲胎蛋白顯著升高等特異性表現。

⑶ 甲胎蛋白偏高的原因是什麼

在我們現實生活中,往往會有許多人因為某些原因而導致甲胎蛋白偏高。那甲胎蛋白偏高是什麼原因引起的呢?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關於甲胎蛋白偏高的原因,一起來看看吧!

甲胎蛋白偏高的原因

⑴肝癌

是常見的造成甲胎蛋白偏高的原因之一,一般正常人血清中甲胎蛋白的含量不到20μg/L,但當肝細胞發生癌變時,卻又恢復了產生這種蛋白質的功能。

據調查發現約有80%的肝癌患者血清中甲胎蛋白會升高,通常以400μg/L為標准,高於此數值應該考慮肝癌的可能性,一般在肝癌出現症狀之前的8個月甲胎蛋白就已經升高。

因此,肝硬化以及慢性肝炎患者和家族中肝癌患者的人,都應該根據自己的情況定期做檢查。所以說,甲胎蛋白對肝癌的診斷是有一定意義的。

⑵妊娠婦女和新生兒

也會出現甲胎蛋白的一時性升高,因為甲胎蛋白是胎兒的正常血漿蛋白成分,是胚胎早期的主要蛋白質,妊娠期婦女甲胎蛋白是會明顯升高,一般在妊娠後3個月,甲胎蛋白就明顯升高,到7-8月孕婦母血中AFP量達到最高峰並相對穩定,但其仍舊低於400μg/L,約在產後3周後逐漸恢復正常水平。

妊娠期婦女甲胎蛋白是會明顯升高

⑶甲胎蛋白偏高可能與非惡性疾病

如急、慢性肝炎,重症肝炎恢復期,肝硬化,先天性膽管閉塞,畸形胎兒等甲胎蛋白可出現升高,但是起升高的幅度比較小,且持續的時間比較短。

⑷甲胎蛋白偏高可能與生殖細胞腫瘤有關

據資料顯示大約50%患有生殖細胞腫瘤的病人其甲胎蛋白(AFP)呈陽性;一些 其它 腸胃管腫瘤如胰腺癌或肺癌及肝硬化等患者亦可出現不同程度的甲胎蛋白偏高;另外,若甲胎蛋白大於25μg/L的男性患者還要考慮睾丸癌的可能。

⑸病毒性肝炎

患上慢性肝炎的患者在活動期的時候,甲胎蛋白會輕度或者是中度升高,而一般在50~300μg/L,而且一般是不會持續升高的,同時經過治療後則會降低至恢復正常。

甲胎蛋白升高偏高的危害

第一,在成人,大約80%的肝癌患者血清中出現甲胎蛋白升高,在生殖細胞腫瘤出現甲胎蛋白陽性率為50%。因此,甲胎蛋白偏高一般意味著肝癌的發生。

正常人血清中甲胎蛋白的含量一般不到每升20微克,但當肝細胞發生癌變時,卻又恢復了產生這種蛋白質的功能,所以甲胎蛋白偏高應考慮肝癌的可能性。

第二,孕婦的甲胎蛋白偏高可能意味著胎兒有缺陷。甲胎蛋白在產婦羊水或母體血漿中,可用於胎兒產前監測。

如在神經管缺損、脊柱裂、無腦兒等時,甲胎蛋白可由開放的神經管進入羊水而導致羊水中甲胎蛋白偏高明顯。

胎兒在宮腔內死亡、畸胎瘤等先天缺陷亦可有羊水中甲胎蛋白偏高。

甲胎蛋白可經羊水部分進入母體血循環,在85%脊柱裂及無腦兒的母體,在妊娠16-18周血漿甲胎蛋白偏高則有診斷價值,但必須與臨床 經驗 結合,以免出現假陽性的錯誤。

第三,甲胎蛋白偏高也可能是肝損傷、充血性肝腫大、共濟失調、毛細血管擴張症、先天性酪氨酸病、孕婦(3~6個月)、睾丸或卵巢胚胎性腫瘤(如精原細胞瘤、惡性畸胎瘤、卵巢癌等)引起的。

甲胎蛋白偏高吃什麼

均衡的飲食是保證健康的重要條件,甲胎蛋白偏高應該在飲食上做出一些改善,多吃菌類食物,比如木耳、香菇、蘑菇等,能夠幫助身體增強免疫力,是抵抗疾病的有效方式。同時,魚類含有較為豐富的蛋白質,而且很容易被消化進去,因此也要多吃。

新鮮的水果和蔬菜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維生素C具有防癌抗癌作用,雖然不能明顯降低甲胎蛋白的水平,但是卻可以使甲胎蛋白不再持續走高。

飲食清淡和少食多餐可以減少肝臟的負擔,讓甲胎蛋白不再持續升高。而大家還需要注意的是,要少吃或者不吃油炸、腌制或者辛辣刺激的食物,飲食宜以清淡為主,改善飲食習慣是預防疾病最好的 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