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原因查詢 » 關羽怎麼死的真實原因
擴展閱讀
怎樣在網上登錄窗口 2024-12-28 16:39:28
人口質量的原因有哪些 2024-12-28 16:23:29
怎樣連接WiFi蘋果手機 2024-12-28 16:14:58

關羽怎麼死的真實原因

發布時間: 2022-01-11 05:29:29

㈠ 關羽怎麼死的

關羽是在吳國出賣,蜀軍潰敗,被擒下之後,受處決刑罰而死。

建安二十四年(219),七月,關羽不顧來自東吳的威脅,率軍攻打樊城的曹仁。並派人深入曹魏的佔領地區策反,擾亂敵人後方。曹操派大將於禁助戰,關羽借漢水淹曹魏七軍,生擒於禁,威震華夏,曹操打算遷都以避關羽之銳。司馬懿等建議聯合孫權,要孫權從關羽背後襲擊。

曹操採用此策。孫權派呂蒙等做好了准備,並在十月出軍,而且將要進攻的戰略告訴曹操。但曹操的謀臣董昭卻認為,應當把東吳的打算泄漏出去,這樣可以讓關羽早日退兵,而且也可以讓關羽和東吳相鬥,曹魏作收魚人之利。

關羽的手下守南郡的太守糜芳,將軍士人平常皆受關羽的輕視感到不滿,孫權派人來誘降,二人便投降了孫權。吳軍以蜀軍將士的家屬為人質,出兵配合曹軍,前後淹擊蜀軍,蜀軍潰敗。

關羽僅帶著少量的隨從向蜀軍控制的上庸撤退,他們日夜兼程,連續數日未休息,十分疲累。在接近蜀境關羽竟被吳軍的一個小將馬忠生擒。關羽被擒後,堅決不降,被東吳斬殺,死時約五十六歲。

【文獻】三國志卷三十六蜀書六關張馬黃趙傳第六中記到:

二十四年,先主為漢中王,拜羽為前將軍,假節鉞。是歲,羽率眾攻曹仁於樊。曹公遣於禁助仁。秋,大霖雨,漢水泛溢,禁所督七軍皆沒。禁降羽,羽又斬將軍龐德。梁、郟、陸渾群盜或遙受羽印號,為之支黨,羽威震華夏。

曹公議徙許都以避其銳,司馬宣王、蔣濟以為關羽得志,孫權必不願也。可遣人勸權躡其後,許割江南以封權,則樊圍自解。曹公從之。先是,權遣使為子索羽女,羽罵辱其使,不許婚,權大怒。

典略曰:羽圍樊,權遣使求助之,敕使莫速進,又遣主簿先致命於羽。羽忿其淹遲,又自已得於禁等,乃罵曰:「鉻子敢爾,如使樊城拔,吾不能滅汝邪!」權聞之,知其輕己,偽手書以謝羽,許以自往。臣松之以為荊、吳雖外睦,而內相猜防,故權之襲羽,潛師密發。按呂蒙傳雲:「伏精兵於<舟冓><舟鹿>之中,使白衣搖櫓,作商賈服。」以此言之,羽不求助於權,權必不語羽當往也。若許相援助,何故匿其形跡乎?

又南郡太守麋芳在江陵,將軍傅士仁屯公安,素皆嫌羽輕己。自羽之出軍,芳、仁供給軍資,不悉相救。羽言「還當治之」,芳、仁咸懷懼不安。於是權陰誘芳、仁,芳、仁使人迎權。

而曹公遣徐晃救曹仁,蜀記曰:羽與晃宿相愛,遙共語,但說平生,不及軍事。須臾,晃下馬宣令:「得關雲長頭,賞金千斤。」羽驚怖,謂晃曰:「大兄,是何言邪!」晃曰:「此國之事耳。」羽不能克,引軍退還。權已據江陵,盡虜羽士眾妻子,羽軍遂散。權遣將逆擊羽,斬羽及子平於臨沮。

蜀記曰:權遣將軍擊羽,獲羽及子平。權欲活羽以敵劉、曹,左右曰:「狼子不可養,後必為害。曹公不即除之,自取大患,乃議徙都。今豈可生!」乃斬之。臣松之按吳書:孫權遣將潘璋逆斷羽走路,羽至即斬,且臨沮去江陵二三百里,豈容不時殺羽,方議其生死乎?又雲「權欲活羽以敵劉、曹」,此之不然,可以絕智者之口。吳歷曰:權送羽首於曹公,以諸侯禮葬其屍骸。

(1)關羽怎麼死的真實原因擴展閱讀:

敗走麥城

建安二十四年,關羽進攻樊城,曾水淹於禁七軍,軍威大振,曹操曾議遷都以避其鋒芒。建安二十四年(219)十月,江東大將呂蒙乘關羽與樊城守將曹仁對峙之時偷襲荊州,攻佔了關羽的大本營江陵。關羽兩面受敵,急忙從樊城撤兵西還,駐扎在麥城。呂蒙採取分化瓦解的策略,使關羽的將士無心戀戰,逐漸離散。關羽孤立無援,堅守麥城。孫權派人誘降關羽,關羽偽稱投降,在城頭立幡旗,假做軍士,自己卻逃走,只有十多騎跟隨。孫權派朱然、潘璋斷了關羽各路,在臨沮捉獲關羽和其子關平,隨即將其處死。

㈡ 關羽的死亡原因

孫權曾派人為自己的兒子向關羽的女兒求婚,關羽辱罵來使,拒絕結親,孫權十分惱恨。孫權命呂蒙為主帥偷襲荊州,並親自率軍為後援。荊州重鎮江陵守將麋芳(劉備小舅子)、公安守將士仁因與關羽有嫌隙而不戰而降。

當關羽領兵出征時,由糜芳、士仁兩處負責供應糧草軍需,兩人不願全力救援關羽。關羽放出話說:「回去後就懲處他們。」糜、士二人都恐懼不安。於是孫權暗中派人去誘降糜、士二人。

此時關羽得知南郡失守後,立即向南回撤。回師途中,關羽多次派使者與呂蒙聯系,呂蒙每次都厚待關羽的使者,允許在城中各種游覽,向關羽部下親屬各家表示慰問,有人親手寫信託他帶走,作為平安的證明。

使者返回,關羽部屬私下向他詢問家中情況,盡知家中平安,所受對待超過以前,因此關羽的將士都無心再戰了,士卒漸漸潰散,退至麥城。同年十二月,關羽率數十騎出逃,一路突圍至距益州不過一二十里的臨沮(今湖北省襄樊市南漳縣),遇潘璋部將馬忠的埋伏,被擒,和長子關平於臨沮被害。

(2)關羽怎麼死的真實原因擴展閱讀

赤壁之戰後,劉備助東吳周瑜攻打南郡曹仁,別遣關羽絕北道,阻擋曹操援軍,曹仁退走後,關羽被劉備任命為襄陽太守。劉備入益州,關羽留守荊州。

建安二十四年,關羽圍襄樊,曹操派於禁前來增援,關羽擒獲於禁,斬殺龐德,威震華夏,曹操曾想遷都以避其銳。後曹操派徐晃前來增援,東吳呂蒙又偷襲荊州,關羽腹背受敵,被潘璋部擒獲,被殺於臨沮。

關羽去世後,逐漸被神化,被民間尊為「關公」,又稱美髯公。歷代朝廷多有褒封,清代奉為「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關聖大帝」,崇為「武聖」,與「文聖」孔子齊名。《三國演義》尊其為蜀國「五虎上將」之首,毛宗崗稱其為「《演義》三絕」之「義絕」。

㈢ 關羽之死的真實原因

關羽之死,不是單個原因作用的結果,是各種因素綜合的結局,是當時嚴峻形勢的必然。主要理由有:

其一,關羽之死是戰爭形勢發展的結果使然。
據資料記載,襄樊戰役從建安二十四年7月開始,至12月結束,初期關羽連連告捷,打了許多勝仗,不僅水淹於禁七軍,甚至打得曹操都想要遷都;最終是因為曹操看到劉備坐大,孫權必不願,決定聯合孫權共同抗羽,才扭轉的局面;加上當時關羽下屬的糜芳和傅士仁投靠孫權,令得關羽腹背受敵,最後導致了關羽不得不敗走麥城,同年12月被俘,1月被殺。若要說是劉備或諸葛亮想借刀殺人,顯然有些牽強。試想,當時關羽打了許多勝仗,威震華夏,傳入蜀中的全是關羽勝利消息,到關羽敗走麥城至被俘殺只有短短不足一月時間,即使發覺關羽之師存在敗象,再想要發兵救援時間上很難保障(唐代詩人李白曾說過:「蜀道難,難於上青天」。可見蜀中交通極為不便,一直到民國初才稍有改善),何況劉備也不會允許此時此刻有人做壁上觀。

其二,關羽之死是劉備集團內部矛盾的外在表現。
雖然我們說關羽之死主要是源於戰爭形勢的影響,但並不否認劉備集團內部存在著權力與利益的激烈斗爭。
第一,劉備與關羽的關系並非真正親密無間。
第二,諸葛亮和關羽政見不和是不爭的事實。

其三,關羽之死是性格特點導致悲劇一生的主觀內因。
關羽性格不好、有些囂張是人所共知的事。他和劉備的關系都沒有搞好,劉備對他很不放心(劉備派糜芳和他鎮守荊州,有種說法就是為了監視關羽),更別說與其他人的關系了,這無疑是他慘死下場最主要的內在因素。
關羽的人際關系差,還表現在他同許多人關系都搞得極緊張。黃忠在定軍山一仗中,刀劈曹操手下的大將夏侯淵,為劉備奪取漢中立下汗馬功勞,劉備稱漢中王後,封關羽為前將軍,封黃忠為後將軍,兩人平起平坐。當劉備派人冊封關羽官職時,關羽破口大罵,大丈夫怎麼能同黃忠這個老兵為伍?最後還是使者說了一大通好話,關羽才勉強地接受了劉備的冊封。
關羽同劉封也鬧過矛盾。劉封是劉備的養子,和關羽有叔侄關系,但他們的叔侄關系卻很不好。關羽同部下將領上庸太守孟達的關系也很緊張。他幾乎把劉備身邊的所有人都得罪了,所以到了危難時機,才會沒有人肯救他。

其四,關羽之死是他驕傲自滿而被捧殺的杯具結局。
縱觀以往的歷朝歷代,許多中國人愛造神,關羽就是造神運動中,最為成功的一個例子。全盛時期,為關羽修的關帝廟,究竟有多少,恐怕無人得知。其實,關羽這個人,其優點和缺點,其長處和短處,其成就和不足,其光榮和敗績,其為人敬重之處和被人疵議之處,其為蜀國打江山的貢獻和給蜀國帶來無可挽回的損失等等,很值得我們一分為二地看待,可以當作一面鏡子,為我們引以為鑒。

關羽之死原因雖然很多、很雜,但通過綜合分析,我們不難看出,它是內外因同時作用的必然,非某一方面的因素導致,更非某一人的人力所為。

㈣ 關羽是怎麼死的

關羽在敗走麥城時為吳將截獲,被孫權下令斬於臨沮。

建安二十四年十月,江東大將呂蒙乘關羽與樊城守將曹仁對峙之時偷襲荊州,攻佔了關羽的大本營江陵。關羽兩面受敵,急忙從樊城撤兵西還,駐扎在麥城。

同年十二月,關羽率數十騎出逃,一路突圍至距益州不過一二十里的臨沮(今湖北省襄樊市南漳縣),遇潘璋部將馬忠的埋伏,被擒,和長子關平於臨沮被害。

(4)關羽怎麼死的真實原因擴展閱讀

細讀《關羽傳》更可發現,歷史上的關羽極度缺少政治頭腦。他不懂得聯吳抗曹的重要性,拒絕孫權的聯姻,態度很不友好,辱罵求婚的使者:「犬子怎能配上虎女?」得罪了東吳。

這之後的故事人們都熟悉了,孫權謀取荊州後,將關羽父子斬殺於臨沮,孫劉聯盟也徹底破裂。

千百年後,關羽不再是那個凡人的關羽,他的一切性情、弱點被人們羽化、升華,逐漸變成了一個完人。

隋朝佛教天台宗的創始人智者大師授關羽亡靈「菩薩戒」,他被封為伽藍菩薩。

唐高宗拉關羽入武廟,與姜子牙並駕齊驅。道教天師編造了「關公大戰蚩尤」的彌天大謊,關羽又成為道教的頭號尊神。

歷代帝王更是對他屢加封號,宋徽宗封他為忠惠公,明神宗封他為關聖帝,清道光皇帝封他為「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關聖大帝」。

他的名號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比孔子的「大成至聖文宣王」還高出一籌。他在洛陽的墓地僅次於皇帝的陵墓,稱為「關林」,他的廟宇,與孔廟一樣,遍布中國……

㈤ 關羽的真正死因到底是什麼為什麼連正史都不敢寫

關羽是被孫權下令斬殺而死的,至於死因,則是刀劃過脖子後造成的大量失血,導致腦部供血不足,從而令腦乾死亡,說人話就是被砍頭了。至於「正史都不敢寫」,這完全與事實不符,《三國志》不是正史嗎?那裡面就明確地記載了「斬羽及子平於臨沮」,可見正史是有這方面的記載的。

這一點,曹操那邊就有先例,當初他如此厚待關羽,可換來的又是什麼呢?人家一聽到劉備的消息,二話不說就跑了,還沿路殺死曹魏好幾個將領。所以說,就算孫權有愛才之心,在經過一番思考之後,也還是會做出殺掉關羽的決定,因為他根本沒有把握讓這個人為自己效力,既然留著也沒用了,那就不如乾脆把他給殺掉吧。

㈥ 關羽最後怎麼死的,為什麼

關羽圍攻襄樊,呂蒙趁其後方空虛,白衣渡江,奪取三郡。關羽撤圍後,發現三郡丟失,一邊南撤一邊和呂蒙聯系,呂蒙利用俘獲的關羽部下家眷使其部下無心再戰,四散潰逃。

關羽兵力漸少,向駐守上庸的劉封、孟達求救,退至麥城,趁夜逃往益州。孫權派朱然、潘璋截斷關羽去路。潘璋的行軍司馬馬忠在距益州不足20里的臨沮抓捕了關羽、關平父子。

孫權想收留關羽對抗曹操和劉備,有人告訴他關羽降曹的事,孫權下令,將關羽斬首。

(6)關羽怎麼死的真實原因擴展閱讀:

在《三國演義》中關羽的前半部分和歷史上並無很大的出入,但是就在演義中加入了呂蒙很大的戲份,這里就不得不提白衣渡江這件事情,呂蒙開始的裝病,就讓陸遜接手攻打荊州的一切事物,誰知道這個呂蒙竟然是假病,關羽本來就心高氣傲,完全是看不起陸遜,所以就中計了。

最後關羽竟然真的把江東這個入口給打開了,而且撤走了荊州大部分的兵馬,最後呂蒙讓士兵都偽裝起來,騙過荊州守衛,長驅直入,白衣渡江,兵不血刃了,荊州就這樣被拿下,而且到了荊州之後對待百姓和當地的官員可好了,所以也贏得了民心。

所以很多人都說是呂蒙殺了關羽,其實當時孫權是有意招降關羽的,但是關羽是何等義氣的人,先前就已經拒絕了孫權一次,這一次再次拒絕了,所以一口拒絕了,所以最後是潘璋親手把關羽的頭給砍掉了。

㈦ 真正歷史中關羽是怎麼死的

摘要 你好,親,我是阿漳解答,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這邊為您查詢的信息如下,關羽攻打樊城時因呂蒙偷襲荊州,於是逃走麥城。在突圍的過程中,被吳將馬忠設伏而擒,隨行將士也一起被殺。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祝您生活愉快,事事順心。

㈧ 關羽是怎麼死的真相太恐怖了

關羽之死正好發生在劉備、孫權兩大勢力最終定型的關鍵點,所以引發了後人的諸多推測。歷史不允許假設,但是我們卻可以通過對假設進行證明或證偽,來一步一步還原歷史的真相。

關羽之死,大約可以分成三種觀點。

一是意外說:襄樊之戰形勢巨變,劉備來不及救援,關羽在腹背受敵時無力自救而死;

二是陰謀說:劉備/諸葛亮借孫權之刀殺關羽;

三是放任說:首先襄樊之戰變化得太快,而劉備在各種權衡下放任的關羽的生死。

首先要聲明的是,關羽之死與荊州之失是兩個事件。關羽之死與荊州之失有強關聯關系,但不構成絕對因果關系;而對於劉備來說,關羽之死或許能接受但荊州之失絕對不能接受,這是看待這一事件的兩個重要立足點。因為《三國演義》、民間信仰、「桃園三結義」傳說等的影響,懷疑劉備與關羽之間兄弟情分的想法是一件並不討好的事。在這里我們不談論感情,只看得失。

襄樊之戰發生在劉備進駐漢中之後,此時劉備跨有益荊,實力達到頂峰,但從「隆中對」的角度來看,還遠遠沒有達到「天下有變, 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 洛」的程度。所以關羽北伐,有違劉備國策。但襄樊之戰戰果又出奇好,所以劉備此時可能非常矛盾:

不支持關羽,白白浪費北伐的戰果;出兵支持,一方面牽涉到曹操、孫權兩方的戰略態勢,另一方面益州、漢中立足未穩,所以劉備沒有放糧發兵救援而選擇了靜觀其變,是很正常的。

但劉備強則孫權弱,劉備在北伐情勢大好之時,沒有分孫權一杯羹以穩住自己的盟友,為後面形勢的逆轉埋下了伏筆。當時孫權一定也很矛盾:聯合曹操,劉備若死則孫權不能獨活;聯合劉備,則要看劉備方是不是真心實意聯吳抗曹。這時,孫權做出了一個刺探:派人為自己的兒子向關羽的女兒求婚。

可以說,這一次求婚成為三國歷史的重要決定點。關羽如果同意,劉備、孫權平分天下的戰略目標也許就能達成,可是關羽辱罵來使,拒絕結親——孫劉聯盟在最需要團結的時候,因為關羽的驕傲而分崩離析,直接導致了荊州之失。

有些人以劉備不發兵援助關羽為理由證明他是想借刀殺關羽,這個理由是不充分的。一方面是因為襄樊之戰前期形勢太好,一方面是劉備本部准備不足,還有一方面,是劉備與孫權甚至諸葛亮,都小看了孫權的決心。對於劉備來說,荊州是復興漢室的基礎,但對於孫權來說荊州同樣是江東鞏固的前提。兩個人做不了親家,就只能做仇家了。

於是後面的結果漸漸明朗:呂蒙白衣渡江,關羽身死,荊州歸於孫權——從此,劉備復國大計幾乎成空,三國後期的態度也基本成形。劉備也許能接受關羽之死,但絕不能接受荊州之失,所以夷陵之戰也只是時間問題。

這一段歷史事件繁復,但我們可以推測出以下幾點:

1、 如果劉備真的借刀殺關羽,也絕不可能為此搭上一個荊州。如果真要關羽死,劉備也會對荊州加強布防,在關羽已死的情況下不失去荊州。但劉備並沒有加強布防。

2、 劉備沒有對荊州加強布防,有可能因為情勢變化太快來不及反應(意外說),也有可能是過於輕視孫權,不相信他會偷襲荊州。從劉備與孫權打了那麼久的交道來看,後者的可能性不大,所以陰謀說的可能性也不大。

3、 孫劉聯盟被破壞,關羽要負重要責任。襄樊之戰發展到荊州爭奪戰,劉備對這個兄弟的情感一定很復雜。放任其生死的可能性,還是有的。

綜上,關羽之死連同荊州之失,陰謀說的成立建立在劉備/諸葛亮「敵國未破先誅功(權)臣」以及謀略非常不足的基礎上,可能性不大;意外說與放任說的可能性都有,從後期劉封事件、夷陵之戰發生的時間(整整晚了兩年)、關羽封號(壯繆)來看,放任說有相當程度的可能性。

㈨ 歷史上真實的關羽死亡說法不一,他到底是怎麼死的

三國里的關羽死在馬忠的手裡。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末關羽得知南郡失守後,立即向南回撤。回師途中,關羽多次派使者與呂蒙聯系,呂蒙每次都厚待關羽的使者,允許在城中各種游覽,向關羽部下親屬各家表示慰問,有人親手寫信託他帶走,作為平安的證明。

使者返回,關羽部屬私下向他詢問家中情況,盡知家中平安,所受對待超過以前,因此關羽的將士都無心再戰了,士卒漸漸潰散,退至麥城。

十二月,關羽率數十騎出逃,一路突圍至距益州不過一二十里的臨沮(今湖北省襄樊市南漳縣),遇潘璋部將馬忠的埋伏,被擒,和長子關平於臨沮被害。

(9)關羽怎麼死的真實原因擴展閱讀:

東吳先是傳來消息說主將呂蒙因病離開防地,接替他的是年紀輕輕沒有名氣的陸遜,關羽聽說後就放鬆了警惕。接著,陸遜又給關羽寫了一封信,對關羽大大吹捧了一番。關羽一看,這陸遜是個只會拍馬屁的書獃子,對東吳不再戒備,把江陵守軍全都調來樊城打前線。

東吳動作很快,很開就佔領了關羽的根據地荊州,曹操派徐晃前來暫時壓制住了關羽的進攻,曹操援軍不斷,關羽優勢盡失,正當前方失利的時候,後院失火的消息傳來,軍心立時渙散,關羽部隊撤走,狡猾的曹操派人傳達命令,不許追擊關羽,為關羽保留一定的實力,與孫權作戰。

關羽撤退途中,將士們聽說家人在荊州並沒有遭罪,過半以上都逃跑去和家人會合了,關羽無奈之下遂西走麥城,關羽到了麥城,發現麥城除了北面全是敵人,決定從北面突圍去西川,呂蒙早已料到這一步,事先在通往西川的小路上布好伏兵,關羽和長子關平被擒後,寧死不降,時年60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