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暑什麼原因
中暑什麼原因?為什麼會中暑?我帶你了解中暑的一些原因以及分類。
中暑的原因 :
是指人在高溫(氣溫34℃以上)或強輻射(特別是濕度大、無風)環境下,由於體溫調節失衡和水鹽代謝紊亂產生的以心血管和中樞神經系統功能障礙為主要表現的急性綜合病徵。
正常人體溫能夠維持在在37。C左右,是通過下丘腦體溫調節中樞,使產熱與散熱取得平衡的結果,當周圍環境溫度超過皮膚溫度時,散熱主要靠出汗,以及皮膚和肺泡表面的蒸發。如果外界溫度過高,大於人體溫度,人體的散熱功能就受到嚴重影響,那麼當產熱大於散熱或散熱受阻時,體內就會有大量的熱蓄積,即感到頭暈、發熱等一些中暑現象,那麼這就是中暑。
中醫把中暑的原因分為為“陽暑”和“陰暑”。
陽暑:通常是指長時間在太陽暴曬下的勞動者或運動者而中暑的人。
陰暑:通常是指都市人以錯誤的方式解暑引起的中暑。
中暑的分類:
1、先兆中暑 :
在高溫環境下中,中暑者出現頭暈、眼花、耳鳴、惡心、胸悶、心悸、無力、口渴、大汗、注意力不集中、四肢發麻,此時體溫正常或稍高,一般不超過37.5。C。此為中暑的先兆表現,若及時採取 措施 如迅速離開高溫現場等,多能阻止中暑的發展。
2、輕度中暑
除有先兆中暑表現外,還有面色潮紅或蒼白、惡心、嘔吐、氣短、大汗、皮膚熱或濕冷、脈搏細弱、心率增快、血壓下降等呼吸、循環衰竭的早期表現,此時體溫超過38。C。
3、重度中暑
不僅有先兆中暑、輕症中暑的表現外,還並伴有昏厥、昏迷、痙攣或高熱的症狀。
4、重度中暑還可繼續分為:
(1)中暑高熱,即體內大量熱蓄積。中暑者可出現嗜睡、昏迷、面色潮紅、皮膚乾熱、無汗、呼吸急促、心率增快、血壓下降、高熱,體溫可超過40度。
(2)中暑衰竭,即體內沒有大量積熱。中暑者可出現面色蒼白、皮膚濕冷、脈搏細弱、呼吸淺而快、暈厥、昏迷、血壓下降等。
(3)中暑痙攣:
即與高溫無直接關系,而發生在劇烈勞動與運動後,由於大量出汗後只飲水而未補充鹽分,導致血鈉、氯化物降低,血鉀亦可降低,而引起陣發性疼痛性肌肉痙攣(俗稱抽筋),口渴,尿少,但體溫正常。
(4)日射病:
即強烈的陽光照射頭部,造成顱內溫度增高。中暑者出現劇烈頭痛、頭暈、惡心、嘔吐、耳鳴、眼花、煩躁不安、神志障礙,重者發生昏迷,體溫可輕度增高。
中暑的症狀:
1.發熱、乏力、皮膚灼熱、頭暈、惡心、嘔吐、胸悶。
2.煩躁不安、脈搏細速、血壓下降;
3.重症病例可有頭痛劇烈、昏厥、昏迷、痙攣。
Ⅱ 中暑是什麼原因導致的該如何避免自己中暑
在炎熱的天氣里,呆在封閉的房間里容易中暑。患者會感到頭痛、頭暈、口渴,然後迅速升高體溫、脈搏、臉紅,甚至昏迷。這是中暑,一種太陽輻射。如果人們在烈日下停留太久,直接暴露在烈日下,強烈的陽光會穿透頭部皮膚和顱骨,造成腦細胞損傷,造成腦充血和水腫;損失的主要原因是頭部,因此只有頭部溫度升高,高溫才能達到39℃以上,然後出現嚴重頭痛、惡心嘔吐、易怒、昏迷和抽搐,但可能不會增加體溫。
有時候,雖然溫度不是很高,濕度比較高,通風不好,但人們也會中暑。年老、體弱、失水、穿著緊身、不透氣的內衣和發燒、甲狀腺機能亢進、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廣泛的皮膚差殲損傷、先天性汗腺缺乏和阿托品或其他抗膽鹼能葯物也會影響汗腺的分泌。如果人體產生的熱量超過散熱量或散熱受阻,體內會產生過多熱量,導致人體組織損傷和中暑。
Ⅲ 中暑的原因是什麼
產生中暑的因素除了氣溫外,還與濕度、日照、勞動強度、高溫環境暴露時間、體質強弱、營養狀況、水鹽供給以及健康狀況有關。此外,老年人、體弱多病、肥胖、飢餓等均可能是中暑的原因。
當氣溫40℃、濕度30%,氣溫38℃、濕度50%,氣溫31℃、濕度80%,體溫調節即會發生障礙。因此,氣象上規定我國災害性的天氣標准,長江以南,最高氣溫≥38℃,或最高氣溫≥35℃、濕度≥61%,長江以北最高氣溫≥35℃,或最高氣溫≥33℃、濕度≥64%。
即使氣溫不很高而濕度較高和通風不良時,從事重體力者亦可發生中暑。
人體正常體溫保持在37℃左右、皮膚溫度保持在32℃左右,和外界的熱量交換主要通過傳導、對流輻射以及水分蒸發等方式,隨著氣溫的升高,以傳導、輻射方式散熱的逐漸減少,汗液蒸發散熱逐漸增加。尤其當外界氣溫高於32℃時,大部分熱量要通過汗液蒸發了。當外界溫度過高,達到35-39℃,加上勞動強度大,體內產生的熱量就不容易散發,從而引起體溫升高,出現高熱、無汗及昏迷。
是中暑中最嚴重者。首發症狀有全身軟弱、無力、頭痛、眼花、惡心及汗少,繼而體溫迅速上升可達41℃以上,並有極度睏倦、皮膚乾熱無汗、脈快、呼吸淺、血壓下降。如不趕快救治,很快發展出現全身抽搐、心律失常、腦水腫、休克甚至死亡。
Ⅳ 發生中暑的原因是什麼
人的身體每時每刻都在產生熱,而人身體是不能積存更多熱的,得隨時通過皮膚散發出去。大熱天,由於溫度太高,這時,如果人體的體溫調節中樞失去調節作用,體內的熱不容易散發,越積越多,超過人的正常體溫37℃,人就會感到頭痛、惡心,甚至昏倒,發生中暑。
發現有人中暑,千萬不要慌張,應把病人抬到陰涼或通風透氣的地方,解開衣服,讓他散熱,如果病人已經昏迷不醒,應當迅速送醫院找大夫治療。
Ⅳ 什麼情況下會中暑
高溫中暑是在氣溫高、濕度大的環境中,從事重體力勞動,發生體溫調節障礙,水、電解質平衡失調,心血管和中樞神經系統功能紊亂為主要表現的一種癥候群。病情與個體健康狀況和適應能力有關。
發生中暑的外界因素主要為高溫、高濕、風速小。
在高溫輻射作業環境(乾熱環境)和高溫高濕作業環境(濕熱環境)中易發生。據研究連續三天平均氣溫超過30攝氏度和相對濕度大於73%最易發生中暑。
同時也要注意有時雖然氣溫不高,濕度不大,但由於環境通風較差,也易發生中暑,比如夏季人們在密閉的工作環境中,易發生中暑。
在城市中,各種高大建築物影響空氣流通,夏季空調的大面積使用,街道的狹窄及逐漸增多的車輛,各種儀器設備的使用,城市綠化面積的減少等原因,形成熱島效應,增加城市的氣溫。以及全球二氧化碳排放的增多,形成的溫室效應,氣溫呈升高的趨勢,這些原因均導致了中暑現象的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