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寶寶總是喜歡哭鬧,家長如何才能知道寶寶為什麼哭鬧呢
引言:如果一個孩子總是哭鬧,父母就要看一看孩子為什麼哭鬧。
㈡ 寶寶為什麼哭鬧呢家長如何分辨原因呢
估計很多寶媽都會有這樣的經歷,剛出生的寶寶哭的特別厲害,怎麼都哄不到。寶寶一直哭鬧,哭的寶媽也會特別的崩潰,那寶寶哭鬧到底是有哪些原因呢?其實,寶寶每一次哭鬧都是有跡可循的,哭鬧原因不同,寶寶的表現往往會不一樣。
三,寶寶一直哭鬧,還有可能是腸脹氣。寶寶一直哭鬧,餵奶粉也不管用,就很有可能是腸脹氣,在這時建議最好不要給寶寶餵奶,以免加重寶寶胃脹氣的情況。最好是先採取飛機抱緩解寶寶的腸脹氣,如果此方法仍未改善,最好是帶寶寶及時就醫。
㈢ 寶寶哭鬧有哪7個常見的原因
1、餓了或吃得太飽。
餓了要吃的寶寶會大哭;吃得太多難以消化,寶寶也會哭。現在最常見的是後者。
很多家長給寶寶喂得太多、太頻,只要寶寶吮吸就給他吃,殊不知新生兒有吸吮反射能力,即使不餓,奶嘴放到嘴邊,也會用力吸吮,導致吃得太飽,身體不舒服,大哭不止。
應對方法:一般而言,小寶寶隔2—3個小時就要吃一次奶,母乳喂養的話遵循按需喂養,人工喂養的話不要一下喂得太多、太急。
2、尿了或拉了。
寶寶一般出生一周後每天小便在6次以上,大便次數也可能較多。如果寶寶尿了或拉了,尿布裹著可能讓他感到不適而啼哭。
應對方法:及時幫寶寶更換尿布。6個月前的嬰兒晚上睡覺時,最好選用尿不濕,以柔軟、吸水、透氣的為佳,一晚上至少換兩次,即4小時更換一次。
3、缺鈣。缺鈣的寶寶夜間常常煩躁不安,還會出現多汗、枕禿、發育遲緩等症狀。嚴重者還可能引發佝僂病。
應對方法:多帶寶寶曬太陽,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維生素D和鈣劑,定期體檢。
4、受到驚嚇。
白天帶寶寶到人多嘈雜的公共場所、突然改變生活環境、更換帶孩子的人、看成人化的電視節目等,都可能使寶寶受到驚嚇,表現為半夜驚醒,哭鬧不安,表情緊張。
應對方法:不要為了「長見識」帶寶寶去過於喧嘩的場所,避免寶寶直接接觸使他害怕的事物。夜裡寶寶驚醒時要及時安慰擁抱,用身體接觸和語言安慰讓寶寶平靜下來。
5、太冷或太熱。
有些家長怕寶寶冷,睡覺前就把他包裹起來,長時間捂著會讓寶寶不舒服;還有些寶寶晚上睡覺愛踢被子,家長如不及時發現就會凍著他。加上寶寶自身調節體溫的能力還不夠強,因此,寶寶很容易因為溫度過高或過低而啼哭。
應對方法:盡量將室內維持在23℃—25℃,不要給寶寶穿得太厚,可以嘗試使用睡袋。
6、新生兒腸絞痛。
新生兒無故的哭鬧,難以安撫,頻繁吃奶,吃過奶之後仍然哭鬧,哭鬧時小臉漲得通紅、下肢蜷曲,很可能是腸絞痛造成的。
應對方法:在3周—4個月大的寶寶中,腸絞痛很常見,隨著年齡增加會消失。寶寶出現腸絞痛時,家長可以豎抱,輕輕安撫,也可以順時針按摩寶寶腹部,幫助減輕疼痛。
7、想睡覺了。
嬰兒還不會自己入睡,感到困了或者想睡覺的時候也會哭鬧。
應對方法:哄寶寶好好睡一覺。最好的辦法是,給寶寶建立規律的作息,這樣就能在寶寶哭鬧之前就哄他入睡了。
㈣ 如何辨別嬰兒哭泣原因
新生兒不會使用語言來表達他們的需要,哭就是他們的語言,如何辨別嬰兒哭泣原因呢?下面是我整理的如何辨別嬰兒哭泣原因,歡迎閱讀。
如何辨別嬰兒哭泣原因
正常的啼哭:
聲音抑揚頓挫,很響亮,並有節奏感;哭而無淚,進食、睡眠及玩耍都很好,每次哭的時間很短,一天大概能哭好幾次。這時媽媽只要輕輕觸摸他、對他笑,或把他的兩只小手放在腹部輕輕搖晃兩下,寶寶就會停止啼哭。 表達意思:我很好,身體很健康!
這種啼哭是嬰兒的一種特殊的運動方式,它對於寶寶的健康有益處。
1.加大肺部活動量,即吸進更多的新鮮氧氣,排出體內的二氧化碳。
2.加快血液循環,促進身體新陳代謝,因而促進生長發育。
3.促進神經系統的發育,使條件反射逐步形成,智力增強。
4.增進食慾,促進胃腸道的消化及吸收能力。
寶寶需要性啼哭
飢餓性啼哭:哭聲帶有乞求感,聲音由小到大,很有節奏;只要用手觸及寶寶面頰或嘴邊,他會馬上扭轉頭,張開小嘴做出找東西吃的樣子,並有吸吮動作;如果媽媽把手拿開,沒有給餵奶,寶寶會哭得更厲害。
表達意思:我餓了,快給我餵奶!
媽媽應趕緊給寶寶餵奶。只要一給奶吃,哭聲立即停止。
口渴性啼哭:寶寶嘴唇發干,時不時地小舌頭舔嘴唇,而且顯得很煩躁。
表達意思:我渴了,快給我喝點水!
媽媽要馬上給寶寶喂水,餵了水後立刻就不哭了。
喂得太飽啼哭:大多發生在餵奶後,寶寶哭聲尖,同時亂蹬兩條小腿,如果媽媽貼著他的小肚子抱起,寶寶會哭得更厲害,嘴裡往外吐奶或溢奶,甚至出現嘔吐。
表達意思:給我喂得太多了,我的小肚肚好脹啊!
媽媽這時不必哄寶寶,哭可促進寶寶消化。
尿布濕了啼哭:哭聲不太大,且哭時沒有眼淚,兩條小腿一個勁地蹬被,大多發生在睡醒或吃奶後。 表達意思:我尿濕了,好不舒服呦,快給我換換!
媽媽若是給換了干凈的尿布寶寶就不哭了。
身體冷了啼哭:哭聲不太響,較低沉擔但有節奏,寶寶哭時不怎麼動身體,小手小腳摸上去有些涼嘴唇有些發癢。 表達意思:太冷了,再給我多蓋點被子!當媽媽給寶寶加被子,衣物,或是把他放在暖和的地方時,寶寶不再哭泣。 身體熱了啼哭:寶寶哭聲很大,神情不安,小胳膊和小腿直舞動,脖子上有很多汗。
表達意思:熱死我了,快給我少蓋點!
媽媽給寶寶減掉衣或被,安放在涼爽之處,寶寶馬上就會安靜下來。
睏倦啼哭:寶寶一陣一陣地發出不耐煩的號叫,眼睛無神,眼睛也不太愛睜開,多發生在人多嘈雜、空氣污濁或太熱的時候。
表達意思:我累了,快讓我睡覺吧!
當媽媽把寶寶放在一個安靜清爽的地方,寶寶即可安靜下來,停止啼哭安然入睡。
要媽媽抱啼哭:哭昇平和,帶有顫音,很有節奏感,寶寶的頭不停地轉動,一幅“左顧右盼”樣子,若媽媽走到跟前,對媽媽流露出企盼的神色,雖然哭聲變小,但仍然哼哼唧唧地叫個不停。
表達意思:媽媽,快抱抱我吧!
因疼痛啼哭:本來好好的寶寶,突然發生尖利的哭聲。 表達意思:什麼東西在扎我!
這多是由於被異物刺痛、蟲咬,或硬東西壓在寶寶身上,媽媽應仔細檢查寶寶的被褥和衣物有無異物,皮膚上有無蟲咬傷。
新生兒出生就會大聲啼哭,以後會一陣陣地哭。哭鬧,實際上是寶寶的一種語言表達方式,涼了、熱了、餓了、寂寞了等等,新生寶寶都會哭,找到原因,使寶寶舒適了,寶寶就會停止哭泣。
哭泣是新生寶寶的語言,所以了解寶寶的哭聲,並給予積極的撫慰和幫助,這對於寶寶的健康成長很有意義。
當寶寶飢餓時,哭聲很洪亮,哭時頭來回活動,嘴不停地尋找,並做著吸吮的動作。只要一餵奶,哭聲馬上就停止。而且吃飽後會安靜入睡,或滿足地四處張望。
當寶寶冷時,哭聲會減弱,並且面色蒼白、手腳冰涼、身體緊縮,這時把寶寶抱在溫暖的懷中或加蓋被子,寶寶覺得暖和了,就不再哭了。
如果寶寶哭得滿瞼通紅、滿頭是汗,一摸身上也是濕濕的,可能是被窩太熱或寶寶的衣服太厚,只要減少鋪蓋或衣服,寶寶就會慢慢停止啼哭。
有時寶寶睡得好好的,突然大哭起來,好像很委屈,趕快打開被子,若尿布濕了,換塊乾的,寶寶就安靜了。尿布沒濕,那是怎麼回事?也可能是寶寶做夢了,或者是寶寶對一種睡姿感到不舒服了,想換換姿勢可又無能為力,只好哭了。那就拍拍寶寶告訴他“媽媽在這兒,別怕”,或者給他換種睡姿,他很快又能接著睡著。
還有的時候,寶寶不停地哭鬧,用什麼辦法也沒用。有時哭聲尖而直,伴發熱、面色發青、嘔吐,或是哭聲微弱、精神萎靡、不吃奶,這就表明寶寶生病了,要盡快請醫生診治。
“對症下葯”對付寶寶哭泣
新生兒哭聲可以讀出許多內容,哭聲、動作、表情都是父母判斷的標准。羅向陽建議父母們根據不同的哭聲,做針對性的回應:
判定寶寶是飢餓而哭:
哭聲:常常是由弱變強,再由強變弱,哭聲響亮、節奏歡快,不少還伴有撅嘴歪頭向周圍探索的動作,而一碰到奶頭、奶嘴後哭聲會立馬停止,轉而歡快地開始吸吮。
應對:馬上抱起寶寶,第一時間用語言安慰寶寶,“哦,寶寶餓了,好的,媽媽馬上就來”。要是母乳喂養就方便快捷了。同時,專家建議父母邊喂邊說“寶寶真不錯,吃得很好”之類贊許的語言,這樣能幫助孩子吃得安穩、愉快。切忌邊餵奶邊若無其事做其他事情,這樣孩子會隨便吃吃算了。
當寶寶邊哭邊吃時要予以制止,否則孩子可能會嗆奶。哭得厲害時將奶頭、奶嘴拔出,稍有緩和的時候再喂,這樣寶寶會明白並很快停止哭泣。
判定寶寶是尿濕而哭:
哭聲:大多不會很大聲,節奏也比急需喝奶時發出的哭嚎緩慢很多,但寶寶常伴有軀體轉動不安,哭過幾聲後如無人應答會慢慢停止哭鬧。
應對:嬰兒尿濕尿片是正常的事,大人發現是尿濕了一定要及時更換尿片,這時不要指責孩子的哭鬧行為,反而要予以表揚。“寶寶真聰明,會告訴媽咪尿尿了,好了,馬上換上就行了。”羅向陽指出,諸如此類語言是對孩子哭泣的安撫,而無端的指責則會讓孩子委屈;如忽略孩子哭聲、老是不及時換尿片則會使孩子產生冷漠的心理。
判定寶寶因受驚嚇而哭:
哭聲:表現為短促的哭叫,聲音非常尖銳而且急迫,孩子縮成一團,表示出十分害怕的樣子。
應對:大多數家長都會環抱緊摟寶寶,不時用面頰貼著寶寶的小臉,同時用語言安慰、鼓勵孩子大膽。“值得提醒的是,如果孩子受到較嚴重的驚嚇,很可能會有延續幾天的哭鬧,而且大多發生在每天的同一時段,細心的父母可以在這一時候之前就對孩子進行安慰和保護,避免發生反復的哭鬧。”
判定其他有目的地哭:
哭聲:根據原因大致可以分成兩類,有軀體疾患的孩子哭聲常比較低沉,常常伴有呻吟聲;而性格原因的孩子則常常哭聲大、音調高、拖音長,讓人感覺孩子“怎麼這么喜歡折騰”。
應對:有時候寶寶突然哭鬧是為了達到想要什麼或不要什麼的目的,這時首先要分清楚寶寶的目的是否合理,如果合理則要給以支持,表明態度即對孩子的哭鬧作出正面應答;而如果其目的不合理,則要明確予以拒絕,並要充分說明理由,讓其乖乖接受,最終主動停止哭泣。
寶寶們天生愛哭,有人認為哭就讓他哭去,孩子哭是一種本能,一種鍛煉,哭累了就會自己安靜下來,父母不能太寵,以免這種“不乖”的行為受到鼓勵。對此,中山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南院區兒童神經專科主任羅向陽副教授表示,這樣的觀點非常錯誤!
“的確,哪怕對襁褓中的嬰兒也不能過分寵溺,因為孩子性格從此時已一點點形成,但對孩子的哭鬧不作回應絕對是錯誤。父母要知道,哭是寶寶表達自己需要、向周圍傳遞信息的唯一方式。”他強調,一定要對寶寶的哭及時回應,這是父母與孩子語言、情感交流的開始,是對孩子成長正常心理影響的基礎。而如何讀懂孩子的哭聲、如何回應則是一大“技術問題”。
嬰兒哭鬧原因及解決方法
嬰兒哭鬧的真正含義
新生兒不會使用語言來表達他們的需要,哭就是他們的語言,從離開母體的一煞那,新生兒就用哭來向世人宣布,他來到了這個世界。這第一聲哭的意義是非常重大的。在嬰兒還不會用語言、手勢等和外界交流時,哭鬧就是嬰兒表達需求的唯一手段!
沒有這第一聲哭,醫生們就會立即進入緊張的搶救之中,這哭是生命的象徵,這哭聲的大小是衡量生命質量的砝碼。不但第一聲哭是重要的,哭在整個新生兒時期都有其特有的意義,對於新媽媽們來說,最煩惱的,莫過於寶寶的哭鬧。但嬰兒是不會無緣無故哭鬧的,她哭鬧總會有什麼地方不適。新手媽媽們不要為嬰兒的哭而煩惱,那是寶寶在和媽媽說話,新手媽媽要學會聆聽嬰兒“說”什麼,了解一下寶寶為什麼會哭鬧,我們做為新手媽媽應該怎麼做?
聽懂嬰兒哭的語言
媽媽首先不能慌張,我總結了40天來的嬰兒哭鬧的各種原因,供大家參考(僅針對1~2個月左右的寶寶,再大的寶寶我沒有經驗的……)這樣,媽媽們在面對嬰兒的哭鬧時,就可以先冷靜下來,分析一下她可能哭鬧的形式以及原因,再逐一進行檢查。
嬰兒哭鬧的幾種形式
飢餓時哭:平坦而有節奏,邊哭邊覓食。哺乳後,即入睡。
身體不舒服時哭:如卧位不適、衣服過緊、蚊蟲叮咬等,此時寶寶特別煩躁,四肢扭動、眉頭緊皺。處理舒適後即可停止。
受到驚嚇或打擊時哭:哭聲高而尖,回聲長而短,做媽媽的要迅速找到原因加以處理。
疼痛時哭:鬧哭聲忽緩忽急,不覓食。可能是腸絞痛、脹氣、外耳道癤、皮膚感染等。首先,要測體溫,及時請兒科醫生診斷治療。
煩躁不安或孤獨時哭:哭聲斷斷續續,時不時會睜大眼睛四處張望,抱起安撫後即可不哭。 原因以及解決方法
原因一:嬰兒是否餓了?
解決辦法:這個年齡的嬰兒,一般3~4小時要喂一次奶。如果時間差不多了,寶寶哭鬧起來,可以把手指放在寶寶嘴邊,輕輕戳一下。寶寶要是餓的話,會張開嘴巴,有明顯的覓食反應。寶寶要是一直醒著,比睡覺的時候容易餓,要是不到3個小時,也要給她餵奶。
如果寶寶經常性的,1~2個小時就要哭鬧著吃奶,那麼可能就是一次餵奶量不夠。如果是人工喂養就增加每次奶粉的量。如果是母乳不夠,就另外給寶寶吃奶粉,採用混合喂養。
另外,人工喂養的寶寶,不到餵奶時間哭鬧,不一定是餓,也可能是渴了。所以還要注意每兩次餵奶中間,要給寶寶喝溫開水,一次30~50ml。如果寶寶不肯喝開水,就加一點葡萄糖粉。超市裡有賣專門的嬰幼兒葡萄糖,貝因美的。母乳喂養的寶寶不需要補充其他水分。
原因二:檢查尿布是否濕了
解決辦法:給寶寶用紗布尿布,一般尿一次就要換一塊。可能有人認為用紗布尿布很麻煩,要經常換,還要洗。我覺得,最好白天還是用紗布的,寶寶的屁屁很嬌嫩,用紗布的絕對不會紅屁股。而且紗布的可以重復使用,也比較節省。
在使用紗布尿布時,可以在尿布和屁屁之間墊一張隔尿墊巾,寶寶要是尿了,這張墊巾可以起到隔離的作用,不會讓寶寶的屁屁泡在尿液里;要是便便了,便便會留在這層墊巾上,不會過到尿布上,尿布也容易清洗。隔尿墊巾可以用喜多的,很便宜,100張只要10塊錢。洗尿布只需要用透明皂打一下,用水沖洗干凈就可以了,也不會太麻煩。平時便便後要用柔濕紙巾擦乾凈。每天除了給寶寶洗澡,在臨睡前,還要給寶寶洗屁股,洗好後塗上護臀膏。
晚上使用紙尿褲,也不要相信廣告中說的一夜都不要換,如果尿褲太沉,寶寶很不舒服的。一般夜裡起來餵奶的時候就要換一次了,換下來已經是沉甸甸的了。
在檢查寶寶尿布是否濕了的時候,也要檢查一下寶寶是否有紅屁股,如果紅了,就抹一些護臀膏。 如果寶寶的衣褲也濕了,要及時更換。
原因三:寶寶是否想要人抱了?是否想睡覺了?
解決辦法:如果寶寶躺著哭了,把她抱起來就不哭了,排除上面兩種原因,那就是想要人抱了。
在寶寶還沒出世時,我就想過,寶寶要是哭起來不能老是抱,會抱慣的。可是真正面對的時候,看著她躺在那裡哭得撕心裂肺的,自然而然會去抱她的。
有些寶寶想睡覺時也會哭鬧,這時候把寶寶抱起來輕微搖晃,輕輕拍拍她,哄她入睡。
原因四:檢查寶寶身上有否發疹子?打預防針的地方有否紅腫、化膿?
解決辦法:把寶寶的衣服解開,看看有沒有發疹子?有沒有被蚊子咬的包?發疹子的情況我還沒有遇到過,應該是要去醫院看的。如果是臉上發的濕疹,可以用郁美凈的兒童霜塗一下,效果很好。打預防針的地方也要注意觀察,一般打完預防針當天,寶寶會比較鬧,要給她多喝水。接下來的幾天也要留意一下打的地方有沒有異常變化。一般不需要做任何處理,不要用水沾濕,抱的時候不要碰到傷口,過幾天就會好的。
原因五:檢查寶寶的鼻子里是否有鼻屎?
解決辦法:事實上這卻是一個容易被忽略掉的問題。清理鼻屎可以用小棉簽(不能用普通的那種,太大了塞不進去),不能太深入寶寶的鼻子。如果鼻屎很裡面,不用急著處理,寶寶打噴嚏的時候會把鼻屎帶出來,等帶到比較外面的時候,再用棉簽挖出來。
原因六:摸摸寶寶的肚子是否硬梆梆的?
解決辦法:寶寶如果哭鬧得很厲害,肚子自然會綳緊,所以要寶寶稍微安靜的時候摸。肚子硬梆梆可能是腹漲。如果寶寶每次喝完奶就會哭鬧,同時肚子僵硬,那就可能是消化不良。給寶寶喂一些開水喝,如果症狀緩解,就沒什麼關系。也可以給寶寶吃一些助消化的葯,比如金雙歧之類的雙歧菌葯物,幫助消化。奶粉要沖淡一些,比如2勺奶粉應該加120ml水,你就加150ml水。雖然奶粉說明書上都說奶粉太稀不好,但是有些寶寶就是不能吃按照比例充調的奶粉.偶爾一次的消化不良不用太緊張。如果連續好幾天這樣,吃葯也沒什麼效果,就要考慮是不是寶寶對這種奶粉不適應?最好換一種奶粉試試看。
原因七:寶寶是否穿得太多或者太少?
解決辦法:寶寶的衣服件數和大人一樣,外面再包一層抱被就可以。摸摸寶寶的脖子後面,感到溫熱,沒有汗,就表示寶寶穿得差不多。
原因八:衣服是否合適?
解決辦法:寶寶的衣服應該選擇柔軟的棉製衣服。三個月內的寶寶,不要給她穿套頭的衣服。如果要穿毛衣,要注意領子這里不要接觸寶寶的皮膚,不然會把寶寶扎痛。
使用紗布尿布的時候,外面還要包一個尿褲。注意尿褲的粘貼部分是很扎人的,不要粘到寶寶的皮膚上。
衣服的帶子也不能系得太緊。
原因九:周圍環境是不是過於吵鬧?溫度是否合適?
解決辦法:寶寶喜歡安靜的環境,家裡來往的人過多,聲音過吵,都會讓寶寶煩躁不安。寶寶的房間不能讓太多人進入,說話的聲音不要太響。特別是寶寶睡著時,一點聲響都會驚動她。
㈤ 新手家長應該怎樣知道寶寶哭泣到底是因為什麼呢
寶寶的到來給家庭帶來了很多歡樂,也讓媽媽忙碌起來。新媽媽沒有帶孩子的經驗,難免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每當嬰兒哭時,母親就很激動。寶寶哭鬧是未知的,大多數媽媽都會認為是飢餓,其實需要多加註意。因為「飢餓」而哭泣的嬰兒可能會有這些行為寶寶的哭聲其實表達了很多意思,新媽媽可能很難判斷,需要在日常生活中仔細觀察和思考。
小動作發出「信號」,小手活動寶寶如果有睡意來了,可能會不時打哈欠,手腳也會變得焦躁不安。嬰兒移動他們的手和腳,有時抓他們的耳朵或臉,以表明他們的母親他們困了。小手活動比較頻繁,可能是在睡覺,不要以為是餓了。你的手臂會變得更穩定,哭的次數也會減少寶寶本身就比較敏感,對周圍環境的意識會非常強。嬰兒在睡眠過程中會更加依賴父母的照顧,這種依戀感尤為突出。
㈥ 四個月寶寶莫名奇妙的大哭怎麼找原因
寶寶哭鬧的原因:
狀況一 :生理需求
【常見原因】肚子餓了、尿布濕了、太冷、太熱等。
【行為表現】寶寶多半會以哭泣來表達他的生理需求,有的寶寶可能會選擇放聲大哭,有的則可能小聲嗚嗚哭泣,表現委屈的模樣;或是躁動不安,扭來扭去。
【妙招】1.媽媽先想一下是否又到了該喝奶的時間,或是以手指輕輕拍寶寶的臉頰,看他有沒有急著尋找媽媽乳房的反應;同時,檢查尿布需不需要更換。
2.如果問題出在尿布濕了或肚子餓,通常只要更換完尿布或餵了奶,寶寶就會停止哭泣。
3.另外,摸看看寶寶手腳會不會太冰冷,看情況加件衣物;如果脖子、頭發滲出汗水,可能是寶寶因為太熱而煩躁不安。
重點叮嚀
排除寶寶的生理需求,通常寶寶就會露出滿足愉悅的表情,只要家長再陪他說說話、抱抱寶寶,問題很快就會解決啰!
狀況2:病痛
【常見原因】腸絞痛、感冒、皮膚搔癢、尿布疹、鵝口瘡、長牙等。
【行為表現】如果每天某個時段固定啼哭,哭時可能伸直雙腳,且寶寶末滿3個月就會懷疑是腸絞痛作怪;另外,有感冒或身體其它病痛時,寶寶可能會哭哭睡睡或持續性的啼哭,也可能出現身體其它方面的不適症狀,家長可以先從外觀察覺原因。
【妙招】
1.先觀察寶寶是否有病理上的問題,例如:發燒、皮膚發炎、尿布疹等。如果感覺異狀就要帶寶寶去看醫師,並依照醫師指示用葯。
2.如果醫師懷疑為腸絞痛,家長可以透過腹部按摩來減緩寶寶的不適。或幫寶寶塗抹一些防脹氣的葯膏,減緩不適感。
3.如果喝奶就哭或胃口明顯不好,就要留意可能是鵝口瘡或喉嚨發炎,讓寶寶不舒服,可以改喂涼一點的牛奶或食物,並帶寶寶給醫師檢查。
4.放一些輕柔的音樂,緩和寶寶的情緒,多讓寶寶休息、睡覺,增強體力。
5.讓寶寶泡泡澡、拍拍寶寶的背、或幫他輕柔地進行身體按摩都有助緩和寶寶的不適。
6.長牙中的寶寶,給予一些冰冰涼涼的固齒器也會有幫助。
重點叮嚀
小寶寶難免有生病的時候,有的寶寶生病時顯得虛弱、沒精神,有的寶寶則是大吵大鬧想發泄身體的苦痛,只要經醫師確認過病因,家長無需太過擔心,不要因為無法停止寶寶的哭泣就生氣或焦慮,隨著病情好轉,寶寶就會慢慢展露笑顏。 不過,如果寶寶出現哭泣、食慾很差、嘔吐、活動力明顯減弱、感覺神色不對,就需要再次就醫,確認是否有其它問題。只要寶寶的哭泣可以很快安撫,甚至逗弄後會露出笑容,則可以放心,再觀察即可。
狀況3:疲倦
【常見原因】想睡覺、玩累了、刺激過多。
【行為表現】
1.每個寶寶性格不同,有些寶寶睡覺時間快到了,會習慣先哭鬧一番,才肯安心睡覺。
2.有的寶寶則會不停地揉眼睛,對大人的逗弄露出沒興趣的表情。
3.最明顯就是拚命打呵欠,眼皮沉重的快要關上了。
【妙招】
1.回到寶寶習慣睡覺的床上或房間,幫他換尿布或放固定的催眠曲,讓他准備睡覺。
2.關掉電視或吵雜的音樂,或離開人多的地方,讓情緒緩和下來。
3.調降室內冷氣溫度或空調,讓寶寶冷靜下來,輕聲對他說話。
4.喂他喝一點水,准備休息。
5.喂母奶的寶寶,也可以讓他喝些母奶,對於情緒安撫有很好的作用,通常很快就會睡著了。
6.輕輕拍寶寶的背,用穩定的聲音告訴他,累了就趕快睡覺吧!
重點叮嚀
1.媽媽通常可以從寶寶習慣的表情或反應,察覺寶寶是否累了、想睡了。
2.讓寶寶停止活動並回到熟悉的床上,通常哭鬧一下,寶寶就會睡著了。
3.媽媽應該建立寶寶固定的生理時鍾,時間差不多就准備讓寶寶睡覺,不要等到寶寶累得哭鬧時才休息。
狀況4:缺乏安全感
【常見原因】看不到母親、突然被聲音驚嚇、陌生環境、摔倒等。
【行為表現】
1.只要母親一離開就大哭,母親一回來又恢復正常。
2.突然出現聲響或受到驚嚇時,寶寶常會大哭,爬向大人身邊或伸手要大人抱。
3.如果處在陌生環境,通常是表情緊張,眼睛直盯陌生朋友或四周環境。
4.學爬或學站中的寶寶,有時會被自己摔倒的舉動嚇得哇哇大叫。
【妙招】
1.將寶寶抱緊,然後安撫寶寶的情緒。
2.如果是因為母親離開而哭泣,可以對寶寶說話,讓他了解情況,拍拍背安撫他。
3.媽媽下次如果要到其它房間,可以不停對他說話,讓他聽見媽媽的聲音。
4.如果是被聲音嚇到,可以帶他去看看發出聲音的物品或地方,讓他碰碰發出聲音的物品。
5.在陌生環境中可先抱著寶寶,不要急著把他交給別人,讓他先四處看看熟悉環境。
6.給他一個玩具或一點小零食,轉移一下他的注意力。
7.有機會多帶他出去走走,慢慢解除對陌生人或陌生環境的擔憂。
8.准備一個觸感舒服的安撫娃娃,放在寶寶身邊或用一條大毛巾把他稍微包起來,讓他覺得有安全感。
重點叮嚀
當寶寶覺得不安的時候,通常會以聲音,例如大哭或大叫,希望引起媽媽或照顧者的注意,盡快回到他的眼前,大約六個月左右寶寶也開始出現怕生的反應,所以,這是正常的表現,此時最好立即讓寶寶得到響應,降低他的焦慮,久了就會建立寶寶的安全感,同時,以愉快的語調讓寶寶放鬆心情。
狀況5:無聊
【常見原因】寂寞、厭煩、沒人理他、沒辦法表達想法等。
【行為表現】
1.有的寶寶習慣有人陪,只要視線中沒有看到人就開始哭。
2.有的時候是因為一個人躺久了太無趣,決定大哭吸引注意力。
3.或是進行一項不感興趣的活動,以哭泣或厭煩來抗拒。
4.有時也可能因為想法沒辦法達到而生氣,例如:抓不到某個玩具、吃不到奶嘴等。
【妙招】
1.如果總是要找人抱的寶寶,可以先開口對他說說話,拍拍他的身體,不要他一哭就立刻馬上抱起來。
2.給他一個新鮮的玩具,或抱他離開原來的環境,讓他轉移注意力。
3.注意他的需求,解決他的問題,例如:把玩具交給他。
4.陪他說話或播放兒童故事CD、透過熱鬧音樂,吸引他的注意。
5.轉換環境,帶他出門去,把他放在推車里,讓他出去看看外面的人。
重點叮嚀
寶寶無聊的時候也會鬧脾氣,想要大人多陪陪他、抱抱他,帶他去找點新鮮事物,有時間的家長當然就盡量陪他做些活動或體操,不然就需要准備幾個新奇有趣的玩具,交替拿出來,讓他忙得不亦樂乎,沒有時間哭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