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左腳內側痛是怎麼回事
足跟痛是由於足跟的骨質、關節、滑囊、筋膜等處病變引起的疾病。常見的為跖筋膜炎,往往發生在久立或行走工作者,長期、慢性輕傷引起,表現為跖筋膜纖維斷裂及修復過程,在跟骨下方偏內側的筋膜附著處骨質增生及壓痛,常伴有跟骨結節部的前緣骨質增生。筆者收集骨傷科門診2008年3月~2008年12月的60例足跟痛的患者,採用牽草堂跟腱膏外塗配合足墊治療,療效顯著,現介紹如下。
一般資料本組共選病例60例,其中男24例,女36例;年齡在40~65歲左右;病程3周~6年;單足41例,雙足19例。治療方法,治療分為外用牽草堂跟腱膏和足跟墊兩個步驟。第一步,用牽草堂跟腱膏塗抹治療,具體葯物和用法:牽草堂跟腱膏主要由紅花、烏梢蛇、尋骨風、透骨草、生川烏、川續斷等成分精製而成,使用方法,暴露患者足跟部疼痛部位,每天塗抹5到6次,一個月為一個見效周期。第二步,足跟墊的製作,採用棉質較厚的鞋墊,在足跟疼痛處挖空,大約直徑3
clti左右,放入鞋中即可。所有患者均治療1個療程。療效標准與治療結果,痊癒:足跟痛症狀消失,不影響行走;好轉:足跟痛症狀明顯減輕,基本上不影響行走;無效:足跟痛症狀無明顯改善。治療結果3個月後隨訪,痊癒無復發40例(67%),好轉16例(26%),無效4例(7%)。
典型病例,某女,58歲,2008年3月23日初診。患者左足跟疼痛5年余,近來1周足跟痛加重,影響行走。診見,左足跖筋膜處有固定壓痛。診斷:左足跟跟骨骨刺。治則採用牽草堂跟腱膏左足,同時囑患者採用足墊治療,1個療程後復診患者主訴症狀明顯減退,繼續治療3個療程後,左足跟痛消失,行走方便,3個月後回訪未出現左足跟骨痛。
討論,足跟痛原因較多,最常見的原因為跟骨骨性病變引起或局部軟組織損傷引進的疼痛。骨性病變包括跟骨骨刺、跟骨骨折、跟骨退行性改變、跟骨骨膜炎等。軟組織損傷包括腓骨肌肌腱炎、脛後肌腱鞘炎、屈肌腱腱鞘炎、跖筋膜炎、跟骨皮下滑囊炎、跟腱周圍炎。這些多因久站、負重行走、爬山等原因使跟骨下方著力處損傷,發生出血、水腫、變性、變硬等病變。足跟痛屬於中醫學「傷筋」、「筋痹」范疇,病因多為年邁體弱,腎精不足,氣血運行不暢。經脈痹阻,肌肉筋骨失養,不通則痛或不榮則痛;或因過度肥胖,或產後失於調理,損傷了肌肉筋脈甚至筋骨而發為本病。臨床上以肝腎不足為本,外邪侵襲為標,最終導致氣血瘀滯,經脈痹阻,屬本虛標實證,故治療以祛風強筋、益氣活血、通絡除痹、軟堅散結為主,牽草堂跟腱膏具有散寒止痛,祛風濕、強筋骨等作用,能改善足部皮膚通透性,改善足部血液循環,有利於葯物的滲透經皮吸收,起到疏通經絡、活血化瘀、通行氣血、消腫止痛等作用;配合鏤窄足墊使疼痛部位的應力分散,減輕對疼痛部位的刺激。減少炎性物質的釋放,配合薰洗中葯促進損傷部位的修復,驗之臨床,效果顯著。
㈡ 腳後跟出現紅腫很痛,是什麼原因
腳後跟腫脹如果存在外傷,可能是局部軟組織損傷或者是骨折引起。如果沒有明顯的外傷,可能是局部的地方足底筋膜炎等慢性勞損引起腫脹,及時到骨科找醫生面診,常規完善局部X片檢查了解有無外傷骨折。如果是軟組織損傷腫脹,局部的地方泡泡熱水,噴灑一些活血化瘀的葯物比如雲南白葯氣霧劑,暫時需要休息,避免到處走動,有助於消除腫脹。如果是跟骨骨折引起的腫脹,及時給予固定及抬高肢體,有助於消腫。如果明顯的移位或者是塌陷,需要考慮手術復位,有助於緩解局部的腫脹。
㈢ 腳側面疼是怎麼回事
腳側面疼是怎麼回事
腳側面疼是怎麼回事,有的人每天用腳步行的時間是比較長的,那這樣長期以來就會非常容易出現各種各樣的疾病,比較常見的一種症狀就是腳側面疼,如果處理不好的話會更加嚴重,那我們到底應該如何處理,這是怎麼回事,下面一起來看看腳側面疼是怎麼回事。
腳側面疼是怎麼回事1
腳側面疼是怎麼回事
常見的病因可概括為四大類:1由於脊柱骨關節及其周圍軟組織的疾患所引起。如挫傷、扭傷所引起的局部損傷、出血、水腫、粘連和肌肉痙攣等。2由於脊髓和脊椎神經疾患所引起。如脊髓腫瘤、脊髓炎等所引起的腰痛。3由於內臟器官疾患所引起。如子宮及其附件的感染、腫瘤可引起腰骶部疼痛,這種病人往往同時伴有相應的婦科癥候。4 由於精神因素所引起。
此外,引起的原因還有植物神經紊亂、神經官能症、鞋子不透氣等,都可以出現了腳部及側面冒熱氣,伴有腳部的發燙,中醫認為是有肝腎陰虛、陰虛火旺,出現了上述症狀。
老人腳底痛怎麼回事
這是因為人的腳和全身其他器官一樣,隨著年齡的增長,逐漸發生退行性變化。而老人腳痛,便是退行性變化的一種表現。尤其是年老體弱的人,平時走路較少,腳底板的皮膚肌肉變軟,再加上皮下脂肪變薄,走路時地面挨著腳部的'骨頭,自然便會疼痛。
除了生理性的退行性變化外,下面幾種腳病更容易引起腳痛,老年人如有發生,應積極到醫院檢查治療,因為嚴重的話有可能影響正常的走路。老人腳底痛可採取中醫膏葯。腳膜定痛膏。外敷療法,對老人而言此療法更佳安全。
腳側面疼是怎麼回事2
緩解腳痛的4個動作
動作1.綳直雙腿。
面對牆壁,席地而坐,雙腳抵住牆面,雙腿綳直,拉伸小腿肌肉和腘繩肌腱(通常穿高跟鞋會導致這些肌肉的緊張)。做此動作時,可以在屁股下墊個枕頭,拉伸時上身可適當前傾。
動作2.放鬆腳趾。
右腿向前跨步,左腿腳趾碰地,感覺腳背拉伸,保持1分鍾,然後換右腿。
動作3.五指分腳趾。
坐在椅子上,翹起左腿,腳踝架在右大腿上,將左手手指依次插入腳趾縫,盡量將腳趾分開。注意保持動作。然後,換另外一側,重復同樣上述操作。
動作4.靠牆V字拉伸。
躺在地板上,架起雙腿,讓雙腳腳跟靠在牆壁上,雙腿呈V字型分開,臀部與牆壁保持10厘米左右的距離,感覺大腿內側肌肉的拉伸。大腿內側肌肉過緊會導致足弓受壓過大,並由此造成腳疼。而該動作不僅能緩解大腿內側肌肉緊張,還有助於抬高腿部,防止腫脹。此外,護踝有助於防止腳踝拉傷和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