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原因查詢 » 胸腔積液是什麼原因引起的
擴展閱讀
一方等於多少升 2025-02-04 18:43:45
和田玉扁手串怎樣串好看 2025-02-04 18:39:56
二米七陽台怎樣做好看 2025-02-04 18:38:27

胸腔積液是什麼原因引起的

發布時間: 2023-08-07 09:46:22

❶ 積液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膝關節是人體滑膜最多,關節面最大和結構最復雜的關節,由於膝關節滑膜廣泛並位於肢體較表淺部位,故遭受
損傷和感染的機會較多,膝關節滑膜炎主要是因膝關節扭傷和多種關節內損傷,而造成的一組綜合症。如半月板損傷、滑膜損傷、交叉韌帶或側副韌帶損傷,關節內損傷和脫位,膝關節骨關節炎繼發膝關節慢性滑膜炎和關節游離體等。另一種原因是感染,其中常見的是滑膜結核,一般講,滑膜內血管豐富,血液循環良好,對細菌抵抗力較強,但在感染結核菌的情況下,病情進展較緩慢,其症狀表現時好時壞,此為膝關節慢性滑膜炎之一。
膝關節滑膜炎,在老年人多繼發於膝關節骨關節炎,主要是因軟骨退變與骨質增生產生的機械性生物化學性刺激,繼發膝關節滑膜水腫、滲出和積液等。在青壯年人多因急性創生和慢性損傷所致。急性外傷包括有:膝關節扭傷、半月板損傷、側副韌帶或交叉韌帶損傷,關節內積液或有時積血,表現為急性膝關節外傷性滑膜炎。有時也可因單純膝關節滑膜損傷所致,如外傷較輕,或長期慢性膝關節勞損。加上風、寒、濕邪侵襲,可使膝關節逐漸出現腫脹和功能障礙者,則形成慢性膝關節滑膜炎。
關節腫脹型主要是過度運動後腫脹為主,疼痛輕重不一。非腫脹型,以關節疼痛為主,常伴有輕度腫脹。研究證實,兩種類型實質相同,只是滑膜病理改變程度不同而異。研究者發現,當膝關節長時間單一動作超量運動之後,滑膜組織充血水腫,紅、白細胞及纖維素滲出與關節腔內壓升高及氧分壓下降呈正相關系,且當滲出速度超過滑膜代償性吸收速度時,關節積液,進而使關節腔內壓繼續升高,氧分壓繼續下降的惡性循環,久之滑膜退變脂肪化生等慢性無菌炎症形成,從而認為,超量運動之後,創傷性滑膜炎的發生,不僅與關節面的重復?擊,關節囊的損傷有關,而且在病程的發展及轉歸方面起著重要作用。

❷ 胸腔積液是什麼導致的多半是這9個病因在作怪,了解多點有好處

胸膜腔在肺部和胸壁之間,通常胸腔中含有一層很薄液體,具有潤滑作用。胸腔內液體含量過多時,可判定為胸腔積液,胸腔積液是常見的胸膜病變,也是多種疾病的伴隨表現。

1、肝性胸腔積液

一小部分肝硬化腹水患者伴有胸腔積液,腹水從橫膈膜上的小孔進入胸腔,積液常常發生在右側且易出現呼吸困難。

2、心力衰竭

左心室衰竭是引起胸腔積液的常見病因,因為肺間質中部分液體從臟層胸膜滲出,遠遠超過壁層胸膜淋巴管回收容量。心力衰竭患者若積液不是雙側且胸腔積液含量多,需作診斷性胸腔穿刺術。若出現發熱或胸膜疼痛,需做診斷性胸腔穿刺術,看看有沒有出現漏出性積液。若經過一系列治療後,仍然存在胸腔積液,需做診斷性胸腔穿刺。

3、間皮瘤

惡性間皮瘤是發生在胸膜腔表面間皮細胞的腫瘤,一般和長時間接觸石棉有一定的關系。其主要症狀是胸痛和氣短,做x線胸片檢查時可發現胸腔積液,胸膜發生廣泛性增厚,患側胸廓萎縮。這種情況下需用止痛葯物止痛,以吸氧的方式治療氣短問題。

4、結核性胸膜炎

結核性胸膜積液跟原發性肺結核關系密切,常常是因為對胸膜腔結核蛋白的過敏反應,其主要症狀是體重下降、呼吸變得困難、發熱和胸口疼痛。

5、肺栓塞繼發性胸腔積液

胸腔積液不能忽略肺栓賀坦塞,呼吸困難是典型症狀之一。積液性質是滲出型,做肺動脈造影和螺旋CT時可診斷。若患者接受抗凝治療後胸腔積液量明顯增多,需警惕血栓栓塞復發,也有可能是胸膜受到感染或血胸。

6、血胸

血胸是指積液的血細胞比容量大於外周血細胞比容量的50%。多數血胸是因為受到外傷導致的,如血管發生破裂或腫瘤。患者可行置管引流術來治療,能有效量化出血量。若出血來自於胸膜破裂,對合兩層胸膜就能有效止血。若每小時出血量超過200毫升,需做開胸手術或胸腔鏡。

7、乳糜胸

胸導管破裂後,乳糜液在胸腔積聚所引起的胸腔積液,被稱為乳糜胸,這跟受到外傷以及縱隔腫讓漏瘤有關,其主要症狀是呼吸困難,做x線胸片時可發現大量胸腔積液。

8、類肺炎性胸腔積液

類肺炎性胸腔積液的主要症狀是白細胞升高、體重下降、胸口疼痛和咳痰等,這種情況下需進行胸腔穿刺術抽水,若積液反復出現,需重新做胸腔穿刺術。

9、惡性腫瘤性胸腔積液

大部分惡性胸腔積液跟淋巴瘤、肺癌與乳腺癌有關,患者往往伴有呼吸困難,可通過留置引流管以及注射硬化劑的方式來緩解。

溫馨提示

若想要徹底治療胸腔積液問題,應先找出原因,然後針對性治療,不能盲目的抽積液,只能治標不能治本,反而會引發一系列並發症,坦拍爛甚至危及生命。

#家庭醫生超能團##真相來了#

❸ 胸腔積液的原因有哪些

任何原因導致胸膜腔內出現過多的液體稱胸腔積液,俗稱胸水。我們常說胸腔積液,實際上是胸膜腔積液。什麼原因會導致胸腔積液?胸腔積液的引發原因有哪些?胸腔積液怎麼預防呢?下面就是我給大家整理的胸腔積液的原因,希望大家喜歡。

胸腔積液的原因

1.胸膜毛細血管內靜水壓增高,從而形成胸腔積液,如充血性心力衰竭,縮窄性心包炎、血容量增加、上腔靜脈或奇靜脈受阻產生胸腔漏出液。

2.胸膜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加,這是第二個形成胸腔積液的原因如胸膜炎症(結核病肺炎)結締組織病(系統性紅斑狼瘡、類風濕關節炎)、胸膜腫瘤(惡性腫瘤轉移間皮瘤)、肺梗死、膈下炎症(膈下膿腫肝膿腫、急性胰腺炎)等,產生胸腔積液。

3.胸膜毛細血管內膠體滲透壓降低,如低蛋白血症肝硬化、腎病綜合征、急性腎小球腎炎粘液性水腫等,產生胸腔積液。

4.壁層胸膜淋巴引流障礙癌症,淋巴管阻塞發育性淋巴管引流異常等,產生胸腔積液。

5.損傷所致,胸腔內出血主動脈瘤破裂食管破裂、胸導管破裂等,產生血胸膿胸、乳糜胸。治療方面最好中醫調理如消積化飲方。

胸腔積液的早期症狀表現

1、胸部疼痛:往往隨著呼吸的起伏而不斷遞增。胸腔積液量增多,胸口悶悶的感覺和呼吸急促的感覺也隨之增加,大量胸腔積液的時候,呼吸困難,心臟跳動不能自主,但是胸部疼痛會慢慢消失。

2、咳嗽,乾咳:經常咳嗽,但往往都是乾咳,有的時候胸部會有針扎了一樣的刺痛感,深呼吸的時候或者是咳嗽的時候,胸部疼痛的這種感覺會更加明顯。

3、呼吸困難:胸腔內部積液少的時候呼吸困難的表現不明顯,只是有一點點胸悶的感覺,胸腔內部積液多的時候胸部疼痛狀況會得到緩解,但是呼吸會明顯的變得困難。

胸腔積液的預防方法

1.定期檢查身體

要定時對青少年進行體格檢查,做到早發現、早隔離、早治療。除此之外,還要按時給嬰幼兒接種卡介苗,以使機體產生免疫、減少結核病的發生。

2.加強衛生教育

使青年人懂得結核病的危害和傳染方式。養成不隨地吐痰的良好衛生習慣。對結核病患者的痰要焚燒或葯物消毒。

3.注意生活調節

居住地要保持乾燥,避免濕邪侵襲,不恣食生冷,不暴飲暴食,保持脾胃功能的正常,得病後,及時治療,避風寒,慎起居,怡情志,以便早日康復。

4.增強體質

提高抗病能力,積極參加各種適宜的體育鍛煉,如太極拳,太極劍,氣功等。

5.積極防治原發病

胸腔積液為胸部或全身疾患的一部分,因此積極防治原發病是預防本病的關鍵。

我們在積極夜訪胸腔積液這種疾病的同時,專家還溫馨提醒我們:如果發現有低熱、盜汗、乾咳嗽,痰中帶血絲等症狀,要及時到醫院檢查。確診疾病以後,要立即進行治療。同時,還要注意增加營養,以增強體質。只要發現及時,治療徹底,胸腔積液是完全可以冶愈的。

❹ 引起胸腔積液的原因

在眾多危害人體健康的疾病中,胸腔積液是比較常見的,發病率也在逐年上漲。那麼,引起胸腔積液的原因是什麼?下面就由我告訴大家引起胸腔積液的原因吧!

引起胸腔積液的原因

第一,由感染性疾病引發,如肺結核、胸膜炎以及其他的肺感染疾病;

第二,由循環系統疾患引起,如充血性心力衰竭和縮窄性心包炎等;

第三,腫瘤疾病也是誘發胸腔積液的原因之一,如胸膜間皮瘤和其他一些惡性腫瘤等;

第四,肺梗死也會造成胸腔積液的出現。

胸腔積液的臨床表現:

1、症狀,症狀最常見的是呼吸困難,可伴有胸痛和咳嗽;結核性胸膜炎多見於青年常有發熱、鎮弊刺激性乾咳、胸痛等。 惡性胸腔積液多見於中年以上的患者,一般無發熱,胸部隱痛,伴有消瘦和呼吸道或原發腫瘤的症狀。心力衰竭多為漏出液,常伴心功能不全的症狀。

2、體征,與積液的量有關。少量可無明顯體征,或可觸及胸膜摩擦感(音)中至大量患側胸闊飽滿,觸覺語顫減弱,局部叩診濁音,可伴氣管縱隔向健側移位。

胸腔積液的診斷依據:

1、胸悶、胸痛、氣促。

2、胸腔積液量少時可無陽性體征,積液量多時患側呼吸運動減弱,語顫消失,叩診濁音或實音,呼吸音減手旅槐弱或消失,氣管、縱隔、心臟移向健側。

3、X線檢查:少量積液時肋膈角變鈍,中等量積液可見大片緻密陰影,肺底部積液可見患側“膈肌”升高, 改變體位胸水可流動。

4、超聲波檢查:可見液平段。

5、胸腔穿刺抽出液體,胸水檢查常規、生化、免疫學和細胞學。可明確為滲出液或漏出液,有助於病因診斷。

胸腔積液如何預防?

1.積極防治原發病。胸腔積液為胸部或全身疾患的一部分,因此積極防治原發病是預防本病的關鍵。

2.增強體質,提高抗病能力。積極參加各種適宜的體育鍛煉,如 太極拳 、太極劍、氣功等,以增強體質,提高抗病能力。

3.注意生活調攝。居住地要保持乾燥,避免濕邪侵襲,不恣食生冷,不暴飲暴食畢友,保持脾胃功能的正常。得病後,及時治療,避風寒,慎起居,怡情志,以臻早日康復。

❺ 胸腔積液的原因有哪些

胸腔積液的原因

1.感染性疾病

胸膜炎(結核病、各類感染)、膈下炎症肺結核、各類肺感染、肺結核。

2.循環系統疾患

上腔靜脈受阻、充血性心力衰竭、縮窄性心包炎。

3.腫瘤

惡性腫瘤、胸膜間皮瘤。

4.肺梗死

5.血管瘤破裂、胸導管受阻

6.低蛋白血症、腎病綜合征、肝硬化

7.其他疾患

胸腔積液的檢查事項

1.外觀

漏出液透明清亮,靜置不凝固,比重1.018。膿性胸液若為大腸桿菌或厭氧菌感染常有臭味。血性胸液呈程度不同的洗肉水樣或靜脈血樣;乳狀胸液為乳糜胸;若胸液呈巧克力色應考慮阿米巴肝膿腫破潰入胸腔的可能;黑色胸液可能為麴菌感染。

2.細胞

正常胸液中有少量間皮細胞或淋巴細胞,胸膜炎症時,胸液中可見各種炎症細胞及增生與退化的間皮細胞。漏出液細胞數常少於100×106/L,以淋巴細胞與間皮細胞為主。滲出液的白細胞常超過500×106/L。膿胸時白細胞多達1000×106/L以上。中性粒細胞增多時提示為急性炎症;淋巴細胞為主則多為結核性或惡性;寄生蟲感染或結締組織病時嗜酸性粒細胞常增多。胸液中紅細胞超過5×109/L時,可呈淡紅色,多由惡性腫瘤或結核所致。胸腔穿刺損傷血管亦可引起血性胸液,應謹慎鑒別。紅細胞超過100×109/L時應考慮創傷、腫瘤或肺梗死。惡性胸液中約有60%可查到惡性腫瘤細胞,反復多次檢查可提高檢出率。胸液中惡性腫瘤細胞常有核增大且大小不一、核畸變、核深染、核漿比例失常及異常有絲核分裂等特點,應注意鑒別。胸液中間皮細胞常有變形,易誤診為腫瘤細胞。非結核性胸液中間皮細胞超過5%,結核性胸液中常低於1%。系統性紅斑狼瘡並發胸積液時,其胸液中抗核抗體滴度可達1:160以上,且易找到狼瘡細胞。

3.pH

結核性胸液pH常<7.30;pH<7.00者僅見於膿胸以及食管破裂所致胸腔積液。急性胰腺炎所致胸液的pH<7.30;若pH<7.40,應考慮惡性胸液。

4.病原體

胸液塗片查找細菌及培養,有助於病原診斷。結核性胸膜炎胸液沉澱後作結核菌培養,陽性率僅20%,巧克力色膿液應鏡檢阿米巴滋養體。

5.蛋白質

滲出液的蛋白含量,胸液/血清比值大於0.5。蛋白含量30g/L時,胸液比重約為1.018(每加減蛋白1g,使比重增減0.003)。漏出液蛋白含量較低(<30g/L),以白蛋白為主,黏蛋白試驗(Rivalta試驗)陰性。

6.癌胚抗原(CEA)

惡性胸液中CEA水平升高較血清出現得更早且更顯著。若胸液CEA值>15~15μg/L或胸液/血清CEA>1,常提示為惡性胸液。惡性胸液中鐵蛋白含量增高,可伴為鑒別診斷的參考。聯合檢測多種標志物,可提高陽性檢出率。

7.類脂

乳糜胸時其胸液中中性脂肪、甘油三酯含量較高(>4.52mmol/L),呈乳狀混濁,蘇丹Ⅲ染成紅色、但膽固醇含量不高,可見於胸導管破裂時。“乳糜樣”或膽固醇性胸液(膽固醇>2.59mmol/L),與陳舊性積液膽固醇積聚有關,可見於陳舊性結核性胸膜炎,惡性胸液或肝硬化、類風濕關節炎等。膽固醇性胸液所含膽固醇量雖高,但甘油三酯則正常,呈淡黃或暗褐色,含有膽固醇結晶、脂肪顆粒及大量退變細胞(淋巴細胞、紅細胞)。

8.葡萄糖

正常人胸液中葡萄糖含量與血中葡萄糖含量相近,隨血葡萄糖的升降而改變。測定胸液葡萄糖含量有助於鑒別胸腔積液的病因。漏出液與大多數滲出液的葡萄糖含量正常;而結核性、惡性、類風濕關節炎性及化膿性胸腔積液中葡萄糖含量可<3.35mmol/L。若胸膜病變范圍較廣,使葡萄糖及酸性代謝物難以透過胸膜,可使葡萄糖含量較低,提示腫瘤廣泛浸潤,其胸液中惡性腫瘤細胞發現率亦高。

9.酶

胸液乳酸脫氫酶(LDH)含量增高,大於200U/L,且胸液LDH/血清LDH比值大於0.6,提示為滲出液,胸液LDH活性可反映胸膜炎症的程度,其值越高,表明炎症越明顯。常提示為惡性腫瘤或胸液已並發細菌感染。

胸液澱粉酶升高可見於急性胰腺炎,惡性腫瘤等。急性胰腺炎伴胸腔積液時,澱粉酶溢漏致使該酶在胸液中含量高於血清中含量。部分患者胸痛劇烈、呼吸困難,可能掩蓋其腹部症狀,此時胸液澱粉酶已升高,臨床診斷應予注意。

腺苷脫氨酶(ADA)在淋巴細胞內含量較高。結核性胸膜炎時,因細胞免疫受刺激,淋巴細胞明顯增多,故胸液中ADA可高於100U/L(一般不超過45U/L)。其診斷結核性胸膜炎的敏感度較高。

10.免疫學檢查

隨著細胞生物學與分子生物學的進展,胸液的免疫學檢查受到關注,在鑒別良性與惡性胸液,研究胸腔積液的發病機制及今後開展胸腔積液的生物治療中起一定作用。結核性與惡性胸腔積液時,T淋巴細胞增高,尤以結核性胸膜炎為顯著可高達90%,且以T4(CD+4)為主。惡性胸腔積液中的T細胞功能受抑,其對自體腫瘤細胞的殺傷活性明顯較外周血淋巴細胞為低,提示惡性胸腔積液患者胸腔層局部免疫功能呈抑制狀態。系統性紅斑狼瘡及類風濕關節炎引起的胸腔積液中補體C3、C4成分降低,且免疫復合物的含量增高。

11.胸膜活檢

經皮胸膜活檢對鑒別有無腫瘤及判定胸膜肉芽腫性病變有一定幫助。擬診結核病時,活檢標本除作病理檢查外,尚可作結核菌培養。膿胸或有出血傾向者不宜作胸膜活檢。必要時可經胸腔鏡進行活檢。

12.超聲檢查

可鑒別胸腔積液、胸膜增厚、液氣胸等。對包囊性積液可提供較准確的定位診斷,有助於胸腔穿刺抽液。

13.腫瘤標志物

癌胚抗原(CEA)在惡性胸水中早期即可升高,且比血清更顯著。若胸水CEA>20ug/L或胸水/血清CEA>1,常提示為惡性胸水,其敏感性40%~60%,特異性70%~88%。胸水端粒酶測定與CEA相比,其敏感性和特異性均大於90%。還開展許多腫瘤標志物檢測,如糖鏈腫瘤相關抗原、細胞角蛋白19片段、神經元特異烯醇酶等,可作為鑒別診斷的參考。聯合檢測多種標志物,可提高陽性檢出率。

14.胸膜活檢

經皮閉式胸膜活檢對胸腔積液病因診斷有重要意義,可發現腫瘤、結核和其他胸膜肉芽腫性病變。擬診結核病時,活檢標本除做病理檢查外,還應作結核菌培養。胸膜針刺活檢具有簡單、易行、損傷性較小的優點,陽性診斷率為40%~75%。CT或B超引導下活檢可提高成功率。膿胸或有出血傾向者不宜作胸膜活檢。如活檢證實為惡性胸膜間皮瘤,1月內應對活檢部位行放射治療。

15.胸腔鏡或開胸活檢

對上述檢查不能確診者,必要時可經胸腔鏡或剖胸直視下活檢。由於胸膜轉移性腫瘤87%在臟層,47%在壁層,故此項檢查有積極的意義。胸腔鏡檢查對惡性胸腔積液的病因診斷率最高,可達70%~100%,為擬定治療方案提供依據。通過胸腔鏡能全面檢查胸膜腔,觀察病變形態特徵、分布范圍及鄰近器官受累情況,且可在直視下多處活檢,故診斷率較高,腫瘤臨床分期亦較准確。臨床上有少數胸腔積液的病因雖經上述諸種檢查仍難以確定,如無特殊禁忌,可考慮剖胸探查。

16.支氣管鏡

對有咯血或疑有氣道阻塞者可行此項檢查。

胸腔積液的治療

1.結核性胸膜炎

多數患者經抗結核葯物治療效果滿意。少量胸液一般不必抽液或僅做診斷性穿刺。胸腔穿刺不僅有助於診斷,且可解除肺及心、血管受壓,改善呼吸,防止纖維蛋白沉著與胸膜增厚,使肺功能免受損傷。抽液後可減輕毒性症狀,使患者體溫下降。大量胸液者可每周抽液2~3次,直至胸液完全吸收。每次抽液量不應超過1000毫升,過快、過多抽液可使胸腔壓力驟降,發生肺水腫或循環障礙,表現為劇咳、氣促、咳大量泡沫狀痰,雙肺滿布濁濕啰音,PaO2下降,X線胸片顯示肺水腫征。此時應立即吸氧,酌情應用糖皮質激素及利尿劑,控制入水量,嚴密監測病情及酸鹼平衡。抽液時若發生表現為頭暈、冷汗、心悸、面色蒼白、脈細、四肢發涼的“胸膜反應”時,應立即停止抽液,使患者平卧,必要時皮下注射0.1%腎上腺素0.5ml,密切觀察病情,注意血壓,防止休克。一般情況下,抽胸液後,沒必要向胸腔內注入葯物。

糖皮質激素可減少機體的變態反應及炎症反應,改善毒性症狀,加速胸液吸收,減少胸膜粘連或胸膜增厚等後遺症。但亦有一定不良反應或導致結核播散,故應慎重掌握適應證。急性結核性滲出性胸膜炎全身毒性症狀嚴重。胸液較多者,在抗結核葯物治療的同時,可加用糖皮質激素,通常用潑尼松或潑尼松龍每天25~30毫克,分3次口服。待患者體溫正常、全身毒性症狀減輕或消退、胸液明顯減少時,即應逐漸減量以至停用。停葯速度不宜過快,否則易出現反跳現象,一般療程約4~6周。

2.膿胸

膿胸是指由各種病原微生物引起的胸膜腔感染,同時伴有外觀混濁、具有膿樣特性的胸腔滲出液。細菌是膿胸的最常見病原體。大多數細菌性膿胸與細菌性胸膜炎未能有效控制有關。少數膿胸可由結核菌或真菌、放線菌、奴卡菌等所致。如今感染性胸腔積液中最常見的病原體為革蘭陰性桿菌,其次為金黃色葡萄球菌及肺炎球菌。肺炎並發的膿胸常為單一菌感染。若為肺膿腫或支氣管擴張並發膿胸,則多為混合菌感染。使用免疫抑制劑的患者中,真菌及革蘭陰性桿菌感染甚為常見。

急性膿胸常表現為高熱、消耗狀態、胸脹痛等。治療原則是控制感染、引流胸腔積液,以及促使肺復張,恢復肺功能。針對膿胸的病原菌,應盡早應用有效抗菌葯物,全身及胸腔內給葯。引流是膿胸最基本的治療 方法 ,可反復抽膿或閉式引流。可用2%碳酸氫鈉或生理鹽水反復沖洗胸腔,然後注入適量抗生素及鏈激酶,使膿液變稀,便於引流。少數膿胸可採用在肋間植入引流管,並連至水封瓶,將胸腔積液導出。對有支氣管胸膜瘺者不宜沖洗胸腔,以免引起細菌播散。

慢性膿胸患者有胸膜增厚、胸廓塌陷、慢性消耗、杵狀指(趾)等症狀時,應考慮採用外科胸膜剝脫術等治療。此外,一般支持治療亦相當重要,應給予高能量、高蛋白及含維生素的食物。糾正水電解質紊亂及維持酸鹼平衡,必要時可予少量多次輸血。

3.惡性胸腔積液

惡性胸腔積液多為惡性腫瘤進展所致,是晚期惡性腫瘤常見並症,如肺癌伴有胸腔積液者已屬晚期。影像學檢查有助於了解肺內及縱隔淋巴結等病變范圍。由於胸液生長迅速且持續存在,患者常因大量積液的壓迫出現嚴重呼吸困難,甚至導致死亡。因此,對於這類患者需反復胸腔穿刺抽液。但反復抽液可使蛋白丟失太多(1升胸液含蛋白40克),故治療甚為棘手,效果不理想。

❻ 胸腔積液的病因是什麼如何治療

胸腔積液常見引起病因有很多,如外傷 結核 腫瘤 炎症 術後 心肺疾病 肝腎疾病等等,具體還需要進一步檢查確診。西醫治療可以抽水引流、利尿、輸蛋白,可以暫時的緩解,但是積水多數會反復出現。中醫治療可以採用補氣利水扶正法從整體調理,補氣活血,利水消腫,扶正固本,相對來說安全平穩有效。

❼ 胸腔積液是由什麼原因引起的

胸部積水又叫胸腔積液,是以胸膜腔內病理性液體聚集為特徵的臨床症狀。造成胸部積水的常見原因有以下兩大方面原因:一,漏出性胸腔積液,低蛋白血症,充血性心力衰竭,腎病綜合征,腎小球腎炎等等,可以導致漏出性胸腔積液。二,胸膜的惡性腫瘤,以及胸腔、胸膜和肺部的感染,結締組織疾病,葯物等等,可以導致滲出性胸腔積液。

❽ 什麼原因導致胸腔積水

按照病因分類可以有:
1.感染性疾病
胸膜炎(結核病、各類感染)、膈下炎症肺結核、各類肺感染、肺結核。
2.循環系統疾患
上腔靜脈受阻、充血性心力衰竭、縮窄性心包炎。
3.腫瘤
惡性腫瘤、胸膜間皮瘤。
4.肺梗死
5.血管瘤破裂、胸導管受阻
6.低蛋白血症、腎病綜合征、肝硬化
7.其他疾患
腹膜透析、黏液性水腫、葯物過敏、放射反應、風濕熱、系統性紅斑狼瘡、胸部手術後、氣胸外傷、食管瘺、氣胸、胸腔穿刺術後繼發化膿性感染外傷、氣胸(伴胸膜粘連帶撕裂)、外傷致胸導管破裂、絲蟲病。
胸腔積液以滲出性胸膜炎最為常見。腫瘤(如肺癌、乳腺癌、淋巴瘤等)累及胸膜,使其表面通透性增加,或淋巴引流受阻,或伴有阻塞性肺炎累及胸膜,均可引起滲出性胸腔積液。偶因胸導管受阻,形成乳糜胸。如心包受累而產生心包積液,或因上腔靜脈受阻而使血管內靜水壓升高,或因惡性腫瘤所致營養不良性低蛋白血症,胸腔積液可為漏出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