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寶寶正常排便習慣的改變代表什麼
寶寶正常的排便習慣如果發生改變,可能是有問題的先兆。假如媽媽有疑慮的話,就帶寶寶去找醫生診斷。假如寶寶連著兩次以上排便比正常情況稀濕,或是注意到糞便中有血的話,就要盡快去醫院就醫。
❷ 大便不正常的原因及調理方法
糞便是人體內代謝的殘渣廢物,多數人有早晨排便的習慣,那麼大家注意過大便形態和質地嗎?它們反映了人體腸道的健康情況,只要仔細觀察我們也能讀懂腸道的健康信號,以便及時的發現疾病和預防疾病。
1.乾燥的大便
乾燥性的大便常表現為顆粒狀(俗稱羊屎蛋),或香腸狀但表面凹凸不平。一般排便困難、費力,甚至攜帶血絲。
原因
食物中膳食纖維少、飲水不足、缺乏運動、葯物破壞腸道內益生菌、年齡問題(老年人多發生)、疾病、憋便等。
不良影響
出現口臭、腹脹、面色暗黃、腹痛、誘發痔瘡,甚至排便費力而引起頭暈,加重心血管疾病。
調理方法
飲食上可增加水分和高纖維食物的攝入,如多喝水、多吃蔬果、少吃辛辣食物,選擇高纖維蔬菜如韭菜、芹菜、白菜等。另外,植物油可以直接潤滑腸道,刺激排便,所以杏仁、松子、核桃等也可通便。
在運動上可增加對腹部肌肉的鍛煉,避免久坐、久卧、久站。嚴重的人群可進行灌腸或使用開塞露。
2.糊狀、水狀或完全液體
大便呈糊狀、水狀,甚至完全是液體,在醫學上代表可能有腹瀉。一般這種大便容易排出,甚至有排不盡的感覺。
原因
食物不幹凈、消化不良、腸炎、腸道功能紊亂、肚子受涼等。另外,在中醫看來大便不成形、稀薄還和脾濕、脾虛有關。
不良危害
容易失水、沒有精神、乏力、血液粘稠度增高,甚至引起心律異常和血栓形成。
調理方法
飲食方面注意食物清潔,避免生冷、辛辣、堅硬和油膩食物的刺激,做到飲食規律。針對脾濕、脾虛可以選擇燥皮化濕和健脾食物,如薏米、茯苓、芡實和山葯等。
另外,做好腹部保暖工作,必要時就醫診治。
3.理想型的大便
根據布里斯託大便分類法(醫學上的分類法)理想型的`便便呈現香腸狀、蛇狀,表面有裂痕或光滑,容易排出。
有網友說如天天排出理想型便便,那真是生活的奇跡。奇跡雖然不常有,但可以通過合理飲食調理大便狀態。飲食規律、干凈、多樣化、粗細搭配、多喝水、高纖維,勤加鍛煉和規律的作息習慣都可以維護腸道健康。
注意!如果你連續幾天大便都不正常,那就應該找醫生聊聊了。
關於大便的小知識
1.排便太臭可能是因為食用過多的肉類引起,而吃太多的土豆、洋蔥、豆類製品容易屁多。
2.大約60%以上的人群每天排便一次,但每天排便3次到每周3次都屬於正常情況。
3.長時間坐馬桶或蹲坑排便並不是好習慣,容易誘發痔瘡。
4.大便顏色也會受到食物中色素的影響,如吃西瓜,大便容易變紅;吃桑葚,大便會變黑。
5.大便前肚子痛,拉完卻沒事的原因:腸道受刺激後引起了腸痙攣,排便後腸道痙攣緩解。
大便的顏色和疾病
上文我們提到了大便的質地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大便的顏色受到食物的影響,但是食物不是影響大便顏色的唯一因素,很多時候大便的養生還受到疾病的影響。
紅色
如果非食物引起的紅色大便,那麼久該小心了,因為紅色大便多有可能是便血。而且可能是上消化道或消化道出血量大,而如果是在大便的表面附著血液,那麼可能是痔瘡引起的出血。
而不管哪一種病因,都需要就醫,避免病情加重。
黑色
除了豬血、桑葚等引起的大便發黑之外,胃和十二指腸出血,也會導致大便變黑。而且上消化道出血,其多是由於潰瘍引起。
另外,其他的消化道疾病,如胃炎、胃癌、肝硬化等都可能引起這種現象,
白色
有些人會出現白色或灰白色的大便,這種現象和結石、黃疸、結石、腫瘤、膽道阻塞等有關。所以出現這種糞便時,千萬要及時就醫。
綠色
除了大量的綠色蔬菜引起的大便顏色改變,消化不良、腸炎等也會出現這種現象。而且如果攜帶膿液,那麼可能有痢疾、腸炎等疾病。
結語: 人有三急,雖然公然討論糞便有所不雅,但是它是反應人體健康狀況的一個信號。早晨的大便或干或稀都是有一定原因的。上文我們提到了引起大便干結和不成形的原因,以及引起大便顏色改變的原因。希望通過這里的了解,你能對自己的身體多加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