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原因查詢 » 白細胞總數高是什麼原因
擴展閱讀
怎樣在手機看 2025-02-02 07:50:57

白細胞總數高是什麼原因

發布時間: 2023-08-30 15:42:57

① 白細胞偏高是為什麼

人體白細胞增高常見於兩種情況:1、存在感染。2、存在某些血液方面的疾病。白細胞是由骨髓中的粒系祖細胞分化而來,血液中的白細胞是體內的警察,是體內最重要的免疫細胞,當外界微生物侵入人體後,骨髓會造出更多的白細胞,白細胞就會殺滅微生物和致病菌,這時往往血常規中的其他細胞,如紅細胞、血小板沒有多大變化。還有一種情況就是骨髓造出來的白細胞沒有功能,在血液中白細胞數值增高了,但是它們卻不能發揮作用,更容易導致患者感染,常見於白血病、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的患者,這時往往會伴有紅細胞、血小板的下降,骨髓活檢也可以看到病態的造血細胞。

② 白細胞有點高是怎麼回事

白細胞有點高是怎麼回事

白細胞有點高是怎麼回事,通常情況下,患者在進行血常規檢查時出現白細胞升高,如果身體沒有明顯的不適,是可以自行下降的,患者不用過於擔心。但是如果出現明顯的不適,那就有可能是由於一些疾病病變造成。下面看看白細胞有點高是怎麼回事及相關資料。

白細胞有點高是怎麼回事1

如果只是在常規體檢中發現白細胞總數略有升高,但身體沒有任何異常症狀出現,那麼很有可能是一些生理性因素引起的。比如外周血白細胞及中性粒細胞一天內存在著變化,下午比早晨高。

劇烈運動或重體力勞動後、飽餐或者淋浴後都可能使白細胞總數出現偏高。另外,天氣變化也可能使其暫時性升高,如氣溫過高或過低。這時通常無需特殊處理,可適當休息,規律生活,兩周後再到醫院復診。

成年人白細胞數量正常范圍為(4-10)×109/L,當血常規化驗提示白細胞數高於10×109/L時被認為高於正常,稱為白細胞增多。血常規提示白細胞高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兩類:

1、生理性白細胞增多:劇烈運動後或勞動後、妊娠及分娩時或者嚴寒、酷熱情況下可導致一過性白細胞細胞增多的生理反應。上述原因導致的白細胞增高幅度較低,且去除外界不良環境後白細胞數目可恢復正常。

2、病理性白細胞增多:白細胞是血液中一類細胞的總稱,包括中性粒細胞、嗜酸性粒細胞、嗜鹼性粒細胞、淋巴細胞等,其中任何一種數量增高都會導致白細胞總數升高。各種病菌導致的急性感染如肺炎、闌尾炎等,嚴重的組織損傷如大型手術、

心肌梗死等以及白血病、惡性腫瘤等多種病因都可以導致中性粒細胞增多。各種病毒感染性疾病如水痘、肝炎等和某些傳染性疾病恢復期可導致患者淋巴細胞數目增多。

另外,某些過敏性疾病如支氣管哮喘、蕁麻疹和寄生蟲感染性疾病等是導致嗜酸性粒細胞升高的病因。

所以,造成血常規白細胞增高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上兩大類,但是單靠這一指標還不能確定是何種疾病,當白細胞數目持續高於正常時,應及時就診,結合患者病史和相關檢查、化驗,明確診斷後進行及時准確的治療。

白細胞有點高是怎麼回事2

血常規白細胞偏高是指在血常規的檢測當中,白細胞的指數偏高的一種現象。血常規的檢查包括血紅蛋白測定、紅細胞計數、白細胞計數及白細胞分類計數四項。白細胞計數正常的參考范圍是4-10×10^9/L。如果白細胞的計數比較高,高於正常值。

一般認為正常成人高於10000/μL,新生兒高於20000/μL,6個月至2歲的嬰兒高於12000/μL,就認為是白細胞偏高。介於各種細胞感染、炎症、嚴重的燒傷,如果是明顯升高時,應該除外急性白血病。

白細胞可以分為五類

一、中性粒細胞,正常為50%-70%,增高可以見於細菌感染、炎症。

二、淋巴細胞,正常為20%-40%,增高時常見於中性粒細胞減少、結核、百日咳等。

三、嗜酸性粒細胞,正常為0.005%-0.05%,增高的時候見於寄生蟲病、過敏性疾病及某些皮膚病。

四、嗜鹼性粒細胞,正常為0%-1%,臨床意義不大。

五、單核細胞,正常為0.03-0.08,增多常見於急性傳-染病的`恢復期。所以如果出現了血常規白細胞偏高的情況,要根據分類,哪一種類型的細胞增高最為明顯,進行相關的檢查,明確診斷,積極治療。

寶寶白細胞增高是一種炎症的表現,也是心臟病發作以及心律不齊的前兆。寶寶白細胞增高是肝臟引起的,一旦出現有炎症、細菌感染以及真菌感染,或者受傷時,它就會馬上出現,大家一定要注意。

寶寶如果有急性炎症或者被微生物感染時,也會有不同程度的升高。而且細菌性感染比病毒性感染時的白細胞更高,所以醫生可通過白細胞數目來區分細菌感染和病毒感染疾病。

寶寶白細胞增高還說明寶寶有感染的可能,建議寶寶可以查個血常規,看下白細胞數目是否正常,數目正常的話,就暫時不用處理。如果數目不對,要及時去看醫生。

通過上面的介紹,相信大家對白細胞增高是怎麼回事,已經有一些了解,還要注意的是如果白細胞增高極有可能引起肺炎、腎炎、急性感染,或者白血病、膽石症、肝炎這些病,大家一定要引起注意,一旦增高,要及時去看醫生,避免引起別的並發症。

建議在白細胞增高時,一定要給寶寶喝一些抗生素,比如頭孢,一直喝到白細胞降下去為止。再者在寶寶平時的飲食中加入一些肝類的食物。

不要讓寶寶吃油膩以及難消化的食物,也不能吃刺激性的食物,而且要多喝水,飲食上一定要清淡。再者要給寶寶多補維生素以及蛋白質,可以多吃些新鮮的水果和蔬菜。此外還要讓寶寶多走動走動,增強抵抗力,這樣才有利於身體恢復。

白細胞有點高是怎麼回事3

1、各種細胞感染

細胞感染會導致體內白細胞的異常增高。白細胞的主要作用就是保護身體不被其他的病原體侵蝕,如果患者體內出現病原體,白細胞會在第一時間消滅,因此在短時間內會出現數量上升的情況。

2、炎症

炎症所導致的白細胞數量升高是最常見的。一般出現了這種情況,需要查看自己是否有一些不適的症狀。如果沒有明顯的不適,炎症所導致的白細胞升高會在一段時間後自動下降。但是如果出現明顯的不適,那麼就需要根據具體的情況來選擇合適的葯物治療。

3、嚴重燒傷

嚴重燒傷是非常危險的,因為燒傷會導致身體出現大面積感染,從而引發體內白細胞大量增加,這種情況就要考慮到使用葯物來進行輔助治療。一般可以先進行葯物過敏檢驗,然後根據結果選用抗生素進行消炎,然後保持創面清潔。

4、血液性疾病

有些血液性疾病也會造成患者出現白細胞偏高的現象,比如白血病、血友病等。因此患者在出現白細胞偏高的情況時,切勿大意,應該遵循醫生的建議,做進一步的檢查,明確病因之後進行針對性的治療,防止拖延導致病情加重。

從以上文章中可以了解到導致患者出現白細胞偏高的原因。出現白細胞偏高的情況,首先應該查明病因,看是否是炎症或其他疾病造成的,然後再進行針對性的治療,才能夠徹底恢復健康。另外,在平時的生活中應該加強營養,適當的進行體育鍛煉,可以有效的提高身體的抵抗力。

③ 白細胞高是什麼原因

白細胞增高一般最主要的原因常見於感染,如果有肺炎,支氣管炎,腸炎,泌尿系統的感染,血液系統的感染都會導致白細胞升高,如果受了外傷或者做了手術等刺激應激性的也會導致白細胞的升高,但是過一段時間白細胞就會恢復正常,如果長期大劑量的激素也會導致白細胞的升高。

④ 血白細胞高的原因

白細胞一般有活躍的移動能力,它們可以從血管內遷移到血管外,或從血管外組織遷移到血管內。如果出現血白細胞高的情況那就要注意了。下面就由我告訴大家血白細胞高的原因吧!

血白細胞高的原因

1、 感染 細菌、病毒、支原體、衣原體、真菌、立克次體、寄生蟲、原蟲、螺旋體。

2、 應激 嘔吐、創傷、情緒、環境、溫度。

3、 葯物 糖皮質激素(地塞米松)、升白葯

4、 組織損傷 皰疹性咽峽炎、皰疹性齦口炎、手足口病

5、 血液系統疾病 白血病

6、 腫瘤性疾病

7、 過敏性疾病 急性蕁麻疹

8、 結締組織性疾病 川崎病、JIA

9、 食物因素

10、 物理因素

11、 化學因素

12、 生理性 新生兒、孕婦、運動、飽餐

13、 脾切除術後

14、 血液濃縮 脫水時

15、 實驗室誤差

血常規簡介

血常規包括血紅蛋白測定、紅細胞計數、白細胞計數及白細胞分類計數4項。

a.血紅蛋白(Hb):正常男性為120~160g/L,女性為110~150g/L,新生兒170-200g/L。*增高:真性紅細胞增多症,嚴重脫水,肺原性心臟病,先天性心臟病,高山地區的居民,嚴重燒傷,休克等.降低:貧血,出血*

b.紅細胞(RBC)計數:正常男性為400-550萬/μL,女性為350~500萬/μL,新生兒為600~700萬/μL;*增高:真性紅細胞增多症,嚴重脫水,肺原性心臟病,先天性心臟病,高山地區的居民,嚴重燒傷,休克等.降低:貧血,出血*

c.白細胞(WBC)計數:正常成人為4000~10000/μL,新生兒為15000~20000/μL,6個月至2歲嬰兒為11000~12000/μL。*升高:各種細胞感染,炎症,嚴重燒傷.明顯升高時應除外白血病.降低:白細胞減少症,脾功能亢進,造血功能障礙,放射線,葯物,化學毒素等引起骨髓抑制,瘧疾,傷寒,病毒感染,副傷寒.*白細胞增多常見於炎性感染、出血、中毒、白血病等。其減少常見於流感、麻疹等病毒性傳染病及嚴重敗血症、葯物或放射線所致及某些血液病等。*

d.白細胞分類計數(DC,以比值計):白細胞分為5類。

一是中性粒細胞(Gran),正常為0.50~0.70,增高或減少的原因與白細胞計數相同;*增高:細菌感染,炎症;降低:病毒性感染*

二是淋巴細胞(Lym),正常為0.20~0.40,增多時常見於中性白細胞減少、結核、百日咳等;其減少常見於中性白細胞增多;*增高:百日咳,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病毒感染,急性傳染性淋巴細胞增多症,淋巴細胞性白血病;降低:免疫缺陷*

三是嗜酸性粒細胞,正常為0.005~0.05,增多見於寄生蟲病、過敏性疾病及某些皮膚病;*

增高:慢性粒細胞白血病及慢性溶血性貧血.*

四是嗜鹼性粒細胞,正常為0~0.01,臨床意義不大;

五是單核細胞,正常為0.03~0.08,增多時見於急性傳染病恢復期。*增高:結核,傷寒,瘧疾,單核細胞性白血病.*

e.血小板(PLT):正常情況:(100-300)%*

升高:原發性血小板增多症,真性紅細胞增多症,慢性白血病,骨髓纖維化,症狀性血小板增多症,感染,炎症,惡性腫瘤,缺鐵性貧血,外傷,手術,出血,脾切除後的脾靜脈血栓形成,運動後.

降低:原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播散性紅斑狼瘡,葯物過敏性血小板減少症,彌漫性血管內凝血,血小板破壞增多,血小板生成減少,再生障礙性貧血,骨髓造血機能障礙,葯物引起的骨髓抑制,脾功能亢進.*

f.紅細胞沉降率:westergren法男性0-15mm/h,女性0-20mm/h;iahinhkob法男性0-8mm/h,女性0-12mm/h。*

增快:急性炎症,結締組織病,嚴重貧血,惡性腫瘤,結核病.

減慢:紅細胞增多症,脫水.g.網織紅細胞計數:正常情況:(00.5-1.5)%*增高:溶血性貧血,大量出血,缺鐵性貧血,惡性貧血應用維生素B12時.降低:骨髓造血功能低下,再生障礙性貧血,白血病.*

白細胞的生理功能

白細胞的主要功能是防衛作用。不同種類的白細胞以不同的方式參與機體的防禦反應。

(1)中性粒細胞

中性粒細胞在血管內停留的時間平均只有6~8小時,它們很快穿過血管壁進入組織發揮作用,而且進入組織後就不再返回血液中來。在血管內的中性粒細胞,約有一半隨血流循環,通常作白細胞計數只反映了這部分中性粒細胞的情況;另一半則附著在小血管壁上。同時,在骨髓中尚貯備了約2.5 x 10比個成熟中性粒細胞,在機體需要時可立即動員這部分粒細胞進入循環血流。

中性粒細胞在血液的非特異性免疫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它處於機體抵禦微生物病原體,特別是在化膿性細菌入侵的第一線,具有很強的吞噬活性,可吞噬細菌、衰老的紅細胞、抗原一抗體復合物和壞死的細胞等。中性粒細胞內含有大量溶酶體酶,因此能將吞噬入細胞內的細菌和組織碎片徹底分解。當中性粒細胞吞噬數十個細菌後,自身發生解體,所釋出的各種溶酶體酶類能溶解周圍組織而形成膿液。

(2)嗜鹼粒細胞

嗜鹼粒細胞的胞質中存在鹼性染色很深的大顆粒,顆粒內含有肝素、組胺、嗜酸粒細胞趨化因子A和過敏性慢反應物質等多種生物活性物質。肝素具有抗凝血作用,有利於保持血管通暢,使吞噬細胞能夠順利達到抗原入侵部位發揮作用。此外,肝素還可作為脂酶的輔基而增強脂酶的作用,加快脂肪分解為游離脂肪酸的過程。

嗜鹼粒細胞釋放的組胺和過敏性慢反應物質參與某些異物(如花粉)引起的過敏反應。而同時釋放的嗜酸粒細胞趨化因子A可把嗜酸粒細胞吸引過來,聚集於局部以限制嗜鹼粒細胞在過敏反應中的作用。

(3)嗜酸粒細胞

血液中嗜酸粒細胞的數目具有明顯的晝夜周期性波動,清晨的細胞數減少,午夜時細胞數目增多。這種細胞數的周期性變化是與腎上腺皮質釋放糖皮質激素量的晝夜波動密切相關的。當血液中糖皮質激素濃度增高時,嗜酸粒細胞數減少;而當糖皮質激素濃度降低時,細胞數增加。嗜酸粒細胞具有較弱的吞噬功能,但一般認為其在抗細菌感染防禦中不起主要作用。嗜酸粒細胞在體內的主要作用是:①限制嗜鹼粒細胞和肥大細胞在速發型過敏反應中的作用;②參與對蠕蟲的免疫反應。在有寄生蟲感染、過敏反應等情況下,常伴有嗜酸粒細胞增多。

(4)單核細胞

單核細胞從骨髓進入血流時仍然是尚未成熟的細胞,其在血液中停留2~3天後遷移到周圍組織中,細胞體積繼續增大,直徑可達60一80μm,細胞內所含的溶酶體顆粒和線粒體的數目也增多,成為成熟的巨噬細胞。與其他血細胞比較,單核細胞內含有更多的非特異性脂酶,可以消化某些細菌(如結核桿菌)的脂膜,並且具有更強的吞噬能力,可吞噬更多、更大的細菌和顆粒。激活了的單核一巨噬細胞能生成並釋放多種細胞毒因子,如干擾素、腫瘤壞死因子和白細胞介素等,參與對其他細胞生長的調控。單核一巨噬細胞還在特異性免疫應答的誘導和調控中起關鍵作用。

(5)淋巴細胞

淋巴細胞是免疫細胞中的一大類,主要參與機體的特異性免疫應答反應。根據細胞成長發育的過程和功能的不同,淋巴細胞分成T細胞和B細胞兩類。在功能上T細胞主要與細胞免疫有關,B細胞則主要與體液免疫有關。

此外,血液中還有一類淋巴細胞,它們的細胞表面標志顯示,它們既不歸屬於B細胞,也不歸屬於T細胞.因此稱之為裸細胞(null cell),約占血液中淋巴細胞總數的5%一10%。目前受關注的裸細胞有殺傷細胞(killer cell.K細胞)和自然殺傷細胞(natural killer cell,NK細胞)、K細胞的殺傷作用是抗原依賴性的.但其抗原是非特異的。而NK細胞的殺傷作用不依賴於抗原和抗體的存在.其對殺傷腫瘤細胞有重要作用。干擾素能活化NK細胞,而白細胞介素一2能刺激NK細胞的增殖,因而增強NK細胞的殺傷作用。

白細胞的種類

血液中的白細胞有五種,按照體積從小到大是:淋巴細胞,嗜鹼性粒細胞,中性粒細胞,嗜酸性粒細胞和單核細胞。

白細胞是無色有核的血細胞,在血液中一般呈球形,根據形態差異可分為顆粒和無顆粒兩大類。

顆粒白細胞

顆粒白細胞(粒細胞)中含有特殊染色顆粒,用瑞氏染料染色可分辨出三種顆粒白細胞即中性粒細胞、嗜酸性粒細胞和嗜鹼性粒細胞。

中性粒細胞具有變形運動和吞噬活動的能力,是機體對抗入侵病菌,特別是急性化膿性細菌的最重要的防衛系統。當中性粒細胞數顯著減少時,機體發生感染的機會明顯增高。嗜酸性粒細胞具有粗大的嗜酸性顆粒,顆粒內含有過氧化物酶和酸性磷酸酶。嗜酸性粒細胞具有趨化性,能吞噬抗原抗體復合物,減輕其對機體的損害,並能對抗組織胺等致炎因子的作用。嗜鹼性粒細胞中有嗜鹼性顆粒,內含組織胺、肝素與5-羥色胺等生物活性物質,在抗原-抗體反應時釋放出來。

在人體的正常糞便中偶爾能見到少許白細胞,所以糞便檢查中白細胞的多少可以作為腸道是否有炎症的一種依據。

無顆粒白細胞

白細胞吞噬細菌

無顆粒白細胞無細胞質顆粒,但有圓形細胞核,包括單核細胞和淋巴細胞。

單核細胞是血液中最大的血細胞。目前認為它是巨噬細胞的前身,具有明顯的變形運動,能吞噬、清除受傷、衰老的細胞及其碎片。單核細胞還參與免疫反應,在吞噬抗原後將所攜帶的抗原決定簇轉交給淋巴細胞,誘導淋巴細胞的特異性免疫反應。單核細胞也是對付細胞內致病細菌和寄生蟲的主要細胞防衛系統,還具有識別和殺傷腫瘤細胞的能力。淋巴細胞則為具有特異性免疫功能的細胞。T淋巴細胞主要參與細胞免疫反應而B淋巴細胞參與體液免疫反應。

⑤ 白細胞高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白細胞增多是指血液中白細胞的佔比比正常值高的情況。這種症狀常見於一些急性感染疾病。那麼白細胞高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接下來就來了解一下吧。

5.廣泛的組織損傷或壞死

嚴重外傷、大面積燒傷、心肌梗塞、肺梗塞等,白細胞明顯升高,以中性分葉核粒細胞為主。

6.白血病

白血病:粒細胞白血病,特別是慢性粒細胞白血病時,白細胞總數顯著增高,可在(100~600)× 10^9/L 以上。急性粒細胞白血病(M1、M2)、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M3 型)粒細胞一般可增至(10~50)×10^9/L。

關於白細胞高是什麼原因造成的相關內容就為大家介紹到這里了,希望今天分享的內容可以幫助到大家,祝你生活愉快,身體健康。

⑥ 白細胞偏高是什麼原因

尿檢結果顯示白細胞偏高確實不是好事兒,可能是患上了某種疾病。那麼到底是什麼導致了白細胞偏高呢?小編將給大家一一解說。
1.患上了腎小球炎
一個人在得了腎小球炎的時候,尿液中的白細胞會出現變化,所以在拿到檢查結果之後,大家一定要引起重視。
2.腎臟疾病
如果患上了腎盂腎炎、腎盂積膿、腎膿腫,患者尿液中的白細胞也會變得偏高。如果大家還沒確診,應該接受進一步的檢查。

3.尿道疾病
尿道炎、尿道結石、前列腺炎等泌尿疾病也是引起白細胞過高的主要原因。患者發病之後,通常會有明顯的不適症狀,如果想讓症狀盡快消失,需要接受葯物治療。
4.膀胱疾病
如果輸尿管、膀胱等部位出現了炎症,那麼尿液中的白細胞也會出現異常,還有就是結石、結核、腫瘤等疾病的患者,檢查結果都會顯示白細胞偏高。
美和孕產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