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休克的原因與分類-臨床助理醫師
休克的原因與分類-臨床助理醫薯滾師:
一、按休克的原因分類
1.失血後是否發生休克不僅取決於失血的量,還取決於失血的速度。休克往往是在快速、大量(超過總血量的30~35%)失血而又得不到及時補充的情況下發生的。
2.創傷性休克嚴重創傷特別是在伴有一定量出血時常引起休克,稱為創傷性休克(traumaticshock)。
3.燒傷性休克大面積燒傷伴有大量血漿喪失者常導致燒傷性休克(burn shock)。
4.感染性休克嚴重感染特別是革蘭氏陰性細菌感染常可引起感染性休克。在革蘭氏陰性細菌引起的休克中,細菌的內毒素起著重要的作用,故亦稱內毒素性休克(endotoxin shock)或中毒性休克。感染性休克常伴有敗血症,故又稱敗血症性休克(septic shock)。
5.心源性休克大面積急性心肌梗塞、急性心肌炎、心包填塞等常可導致心源性休克(cardiogenicshock)。
6.過敏性休克給某些有過敏體質的人注射某些葯物(如青黴素)、血清制劑或疫苗時可引起過敏性休克(anaphylactic shock)。
7.神經源性休克劇烈疼痛、高位脊髓麻醉或損傷等可引起神經源性休克(neurogenicshock)。
二、按休克發生的始動環節分類
盡管引起休克的侍襪原因很多,但休克的始動環節不外乎血容量減少,有效循環血量下降;或心臟泵血功能嚴重障礙。引起有效循環血量下降和微循環流量減少;或由於大量毛細血管和小靜脈擴張,血容量擴大,血容量相對不足,使有效循環血量下降。據此,可將休克作如下的分類。
1.低血容量性休克低血容量性休克(hypovolemic shock)的始動發病環節是血容量減少。快速大量失血、大面積燒傷所致的大量血漿喪失、大量出汗、嚴重腹瀉或嘔吐等情況所引起的大量體液喪失都可使血容量急劇減少而導致低血容量性休克。
2.心源性休克心源性休克(cardiogenic shock)的始動發病環節是心輸出量的急劇減少,常見於大范圍心肌梗塞(梗塞范圍超過左心室體積的40%),也可由嚴重的心肌彌漫性病變如急性心肌炎、嚴重的心律失常如過度的心動過速、心包填塞等所引起。
3.血管源性休克血管源性休克(vasogenic shock)的始動發病環節是外周血管(主要是微小血管)擴張所致的血管容量擴大。屬此者有過敏性休克和神經源性休克等。此時血容量和心泵功能可能正常,但由於廣泛的小血管擴張和血管床擴大,大量血液淤積在外周微血管中而使回心血量減少。
三、按休克時血液的動力學的特點分類
1.低排高阻型休克亦稱低動力老手激型休克(hypodynamic shock),其血液動力學特點是心臟排血量低,而總外周血管阻力高。由於皮膚血管收縮,血流量減少,使皮膚溫度降低,故又稱為「冷性休克(coldshock)」。本型休克在臨床上最為常見。低血容量性、心源性、創傷性和大多數感染性休克均屬本類。
2.高排低阻型休克亦稱高動力型休克(hyperdynamic shock),其血液動力學特點是總外周血管阻力低,心臟排血量高。由於皮膚血管擴張,血流量增多,使皮膚溫度升高,故亦稱「溫性休克(warmshock)」。部分感染性休克屬本類。
B. 什麼是休克.「請解釋的詳細點」
休克這詞由英文Shock音譯而來,系各種強烈致病因素作用於機體,使循環功能急劇減退,組織器官微循環灌流嚴重不足,以至重要生命器官機能、代謝嚴重障礙的全身危重病理過程。休克是一急性的綜合征。在這種狀態下,全身有效血流量減少,微循環出現障礙,導致重要的生命器官缺血缺氧。即是身體器官需氧量與得氧量失調。休克不但在戰場上,同時也是內外婦兒科常見的急性危重病症。
導致休克的病因很多,且有許多休克的病因不只一種。臨床上遇到休克時,必須對其病因做出明確診斷,以便針對性地對病因進行治療,提高治癒率。休克在臨床上大體可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1、出血性休克
鑒於肝、脾破裂,胃十二指腸潰瘍出血,食管、胃底靜脈曲張靜脈破裂通常迅速失血超過全身百分之二十約>800ml時即出現休克,如出血速度慢,在數天雖失血1000ml,也不一定發生休克。
2、感染性休克
多繼發於格蘭陰性桿菌為主的感染,如急性腹膜炎、膽道感染等。感染性休克分為高排低阻型與低排高阻型兩型。患者皮膚濕冷發紺,又稱冷休克。
3、心源性休克
由於心泵衰竭,心輸出量急劇減少,血壓降低;微循環變化的發展過程。基本上和低血容量性休克相同,但常在早期因缺血缺氧死亡; 多數病人由於應激反應和動脈充盈不足,使交感神經興奮和兒茶酚胺增多,小動脈、微動脈收縮,外周阻力增加,致使心臟後負荷加重;但有少數病人外周阻力是降低的(可能是由於心室容量增加,剌激心室壁壓力感受器,反射性地引起心血管運動中樞的抑制);交感神經興奮,靜脈收縮,回心血量增加,而心臟不能把血液充分輸入動脈,因而中心靜脈壓和心室舒張期末容量和壓力升高;常比較早地出現較為嚴重的肺淤血和肺水腫,這些變化又進一步加重心臟的負擔和缺氧,促使心泵衰竭。
4、過敏性休克
5.創傷性休克 6.神經源性休克 7.血流阻塞性休克 8.內分泌性休克
5、神經性休克
由於內臟受到牽拉引起。
編輯本段症狀和診斷
無論由低血壓或是由心臟泵血功能下降引起的休克症狀都相似。初始症狀可能有疲乏、嗜睡和意識模糊;皮膚濕冷並且常常發紺和蒼白;按壓皮膚,皮色恢復較正常慢得多,皮下可見青藍色的網狀條紋;脈搏細弱而快速,除非休克由心跳過緩所致;呼吸急促,但臨近死亡時呼吸和脈搏都可能減慢;血壓下降明顯,以至用袖帶血壓計不能測出。最終患者死亡。 當休克是由血管的過度擴張引起時,症狀可能有某些不同。例如,患者皮膚可以溫暖和潮紅,特別是在起病之初。 在休克的最早階段,尤其是在敗血性休克時,許多症狀常不出現或不易發現,除非特別仔細地觀察。血壓非常低;尿流也相當緩慢,血中代謝產物蓄積。
編輯本段預後
急救方法
如果不予治療,休克通常是致命的。預後取決於病因、患者合並的其他疾病、治療開始的時間以及治療方案。老年人大面積心肌梗死或敗血症引起的休剋死亡率相當高。 應首先給病人保暖,並稍微抬高下肢以利血液迴流心臟。止血,檢查呼吸情況。將患者的頭偏向一側,防止嘔吐物吸入。不要經口進食。 急診可以使用機械式人工呼吸。所有葯物都應靜脈給予。麻醉劑、鎮痛劑和鎮靜劑等類葯物有降低血壓作用,最好不用。可以使用軍用(或醫用)抗休克褲(MAST)來提高血壓。這種抗休克褲能增加下肢的壓力,從而驅使血液從下肢迴流到心臟和大腦。靜脈輸液,在輸血前應交叉合血,在急診情況下,如果沒有時間進行交叉合血,應選擇「O」型Rh陰性血輸入。 如果仍在繼續失血或丟失體液或休克是由於心肌梗死或其他與血容量無關的因素所致,補液和輸血的效果相當有限。此時使用收縮血管的葯物來增加流向心臟和大腦的血量。由於這些葯物同時也減少了其他組織器官的供血,所以使用時間應盡量縮短。 當休克的原因與心臟泵血功能降低有關時,可考慮使用改善心臟作功的措施。糾正異常的心率和心律,必要時可以增加血容量。心率緩慢可用阿托品增加心率,也可用另外一些葯物來增加心肌收縮能力。 伴有急性心肌梗死的休克患者,可以在主動脈內暫時地放置一氣囊泵來逆轉休克。隨後可能需要進行急診冠狀動脈搭橋術(CABG)或心臟修補術治療。部分急性心肌梗死後休克病例,可施行急診經皮冠狀動脈成形術(PTCA)來疏通閉塞的動脈,改善受損心臟的作功和休克狀態。術前常靜脈給予溶解血栓的葯物(抗凝劑)。不能進行PTCA或CABG等手術時,如果患者沒有禁忌(如存在因溶栓劑可加重病情的其他疾病),應盡早給予溶栓葯物。 由於血管過度擴張導致的休克者,應在糾正基礎病因的同時給予血管收縮葯物。
治療原則
C. 引起人體休克的原因
休克的原因較為復雜,但從其發生、發展過程來看慶陸,主要是沖盯由於有效循環血量的急劇減少,使重要組織器官的血液灌流量不足所造成的。
(1)全身血量減少
各種急性大失血、大面積燒傷、大出汗、嚴重散差和腹瀉等都會直接或間接地造成血液總量的減少。
(2)心輸出量減少
當急性心力衰竭、心肌炎、心肌梗死、心包積水等心臟疾患時,可使心機能代償不全,心肌收縮力減弱、心舒張受限制或舒張期縮短都可造成血液心輸出量減少。
(3)血管容量加大
因某些因素(創傷、過敏、中毒等)使關閉著的小動脈、靜脈及微毛細血管廣泛擴張,血管容血量加大,全身血量雖然沒有減少,但由於部分的血液淤滯在擴張的微血管中,使回心血量減少,心血輸出量減少,全身有效循環血量降低,引起休克。
D. 引起休克的原因是什麼
1.感染性休克
(1)細菌性食物中毒時,由於革蘭陽性細菌釋放內毒素或革蘭陰性細菌釋放外毒素而引起休克。
(2)中毒病人抵抗力下降,並發嚴重感染而發生休克。
2.過敏性休克有些人對某些葯物、某些化學物質、食品、生物製品等過敏,而發生休克。
3.心源性休克葯物或毒物、缺氧等損害心肌,或嚴重心律失常而心輸出量顯著減少,導致休克。
4.低血容量性休克由於中毒劇烈嘔吐、腹瀉或醫用導瀉葯等大量脫水引起血容量不足,或嚴重灼傷、血漿滲出引起血容量急驟減少等引起有效循環量顯著減少導致休克。
5.神經性休克毒物中毒或腐蝕劑造成組織損傷而引起的劇烈疼痛,反射性地導致周圍血管擴張,心率減慢等,有效循環血量突然減少而致休克。中毒引起的休克,病因不同,故其發病機制亦不同。如感染性休克是微循環功能障礙,過敏性休克主要為過敏原和抗體結合後產生的變態反應,低血容量性休克主要是血容量急劇減少;心源性休克主要為心排血障礙;神經性休克主要是周圍血管擴張;但無論何類型休克,共同的病理生理改變是與有效循環血量的銳減及心搏出量減少,周圍血管張力改變,微循環障礙、血容量減少等因素有關。在休克發生的過程中,可能有幾種因素同時存在,並且相互影響,最終造成組織灌注血量不足,引起組織缺血、缺氧和代謝紊亂,導致細胞損害和各系統的功能障礙。
E. 休克的原因和分類
休克的原因和分類
引起休克的原因很多,常見的有大出血、創傷、感染、過敏、心力衰竭等,根據原因不同可以將休克分為以下幾種:
1、 失血性休克因為大量出血而引起的休克稱為失血性休克,多見於外傷引起的大血管破裂、腹部損傷引起肝臟、脾臟、胃、十二指腸等器官破裂出血。器官疾病如肝硬化引起門靜脈高壓所致的食管、胃底曲張靜脈破裂出血,消化性潰瘍出血等也是常見的休克原因。並不是一有出血就會引起休克,出血後是否發生休克取決於出血量和出血速度,通常在快速、大量的出血後,而且出血後又不能得到及時治療才會發生休克。
2、 創傷性休克嚴重的創傷,特別是在伴有一定量出血時引起休克稱為創傷性休克,多見於復雜的骨折、大面積的燒傷、擠壓傷、大手術。
3、 感染性休克嚴重感染特別是革蘭氏陰性桿菌引起的感染可以引發休克,多見於急性腹膜炎、膽道感染、絞窄性腸梗阻、泌尿道感染等。在感染性休克中,起作用的主要是細菌的內毒素,所以也有人將感染性休克稱為內毒素性休克或中毒性休森掘克。
4、 心源性休克心源性休克是指心臟疾病引起的休克,常見的有大面積急性心肌梗塞、急性心肌炎、心包填塞等。
5、 過敏性休克過敏性休克多見於嚴重的過敏,如過敏體質的人注射青黴素、血清制劑、疫苗時可引起的嚴重過敏。
6、 神經性休克劇烈疼痛、高位脊髓麻醉或損傷等可引起神經性休克。
影響:休克是會多種器官功能衰竭
多器官功能衰竭(mrltiple organ failure MOF)是指心、腦、肺、腎、肝、胃腸、胰腺及血液等器官中,在24小時內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器官相繼或同時發生功能衰竭。MOF又稱多系統功能衰竭或綜合器官衰竭。休克的晚期常出現MOF。MOF是致死的重要原因,而且衰竭的器官越多,病死率也就越高。如有三個器官發生功能衰竭時,病死率可高達80%以上。
MOF在臨床上有兩種表現形式,一是創傷和休克直接引起的速發型,又稱單相型,發生迅速,發病後很快出現肝、腎和呼吸功能障礙,在短期內或則死亡,或則恢復;二是創傷、休克後繼發感染所致的遲發型,又稱雙相型。此型患者往往有一個相對穩定的間歇期,多在敗血症發生後才相繼出現多器官功能衰竭。引起MOF的主要原因是:①重症感染此如核:約有橡賣70~80%的MOF是在重症感染的基礎上發生的;②休克時組織較長時間的低灌流和交感神經的高反應;③非感染性的嚴重病變如急性胰腺炎、廣泛性組織損傷等。尤其是當機體的免疫功能和單核吞噬細胞系統功能減弱時,或者是治療不當或延誤時,如未及時糾正組織低灌流和酸鹼平衡紊亂、過多過快輸液、大量輸血或過量應用鎮靜劑、麻醉劑等情況下,更易引起MO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