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原因查詢 » 貧困戶致貧原因有哪些
擴展閱讀
微信獨立密碼怎樣設置 2024-11-16 19:17:27
怎樣從電腦上連上主機 2024-11-16 19:15:02
怎樣做ps的圖片沒有色差 2024-11-16 18:59:41

貧困戶致貧原因有哪些

發布時間: 2022-02-24 19:27:05

Ⅰ 農村致貧原因

農村教育學平差,以至於農村出來的大學生少只有少,特別是國家重點大學的學生更少,農村有沒錢,上三本的人更少了,這樣只能去專科,畢業後找工作待遇就低了,還有農村的福利不好,跟城鎮想距太遠,需改革,農村應改革,發展地方特色的產業和旅遊行業,國家應加大地方資金,這樣有利於農村的發展

Ⅱ 貧困戶致貧原因有哪些

據國務院扶貧辦最新摸底調查顯示:目前,全國現有的7000多萬貧困農民中,因病致貧的有42%;因災致貧的有20%;因學致貧的有10%;因勞動能力弱致貧的有8%;其他原因致貧的有20%。而這些貧困農民絕大多數都沒有增收的產業。

Ⅲ 致貧原因有哪些

農村居民致貧原因:

1、我國正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決定了經濟現狀,尤其是中國廣大農村的貧困。

2、長期以來國家對工業發展的傾斜政策,間接導致農業發展的落後。

3、各項關於農村的制度,政策,沒有從根本上指導農村經濟發展,或沒有全面貫徹落實。

4、農民思想認識、知識水平制約著農村經濟的發展,有待進一步提高。

(3)貧困戶致貧原因有哪些擴展閱讀:

農村居民主要任務:

加強政策銜接。在堅持依法行政、保持政策連續性的基礎上,著力加強農村低保制度與扶貧開發政策銜接。對符合農村低保條件的建檔立卡貧困戶,按規定程序納入低保范圍,並按照家庭人均收入低於當地低保標準的差額發給低保金。

做到應保盡保、按標施保,堅決糾正低保金分檔平均發放的錯誤做法。對符合扶貧條件的農村低保家庭,按規定程序納入建檔立卡范圍,並針對不同致貧原因予以精準幫扶;對不在建檔立卡范圍內的農村低保家庭、特困人員,各市、縣(市、區)統籌使用相關扶貧開發政策,做到應扶盡扶。

農村貧困人口參加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個人繳費部分由財政給予補貼,具體通過城鄉醫療救助資金給予資助,其中建檔立卡貧困人口資助標准不高於低保對象資助標准。

對基本醫療保險和大病保險支付後個人自負費用仍有困難的,加大醫療救助、臨時救助、慈善救助等幫扶力度,符合條件的納入重特大疾病醫療救助范圍。對農村低保家庭中的老年人、未成年人、重度殘疾人、重病患者等重點救助對象,要採取多種措施提高救助水平,保障其基本生活。

Ⅳ 貧困戶每年的致貧原因指的都是建檔立卡時的嗎

貧困戶每年的致貧原因指的都是建檔立卡十的嗎?貧困戶致貧的時候可能是因為,勞動力缺乏或者是患病或者是家裡孩子上學的原因。也是可能發生變化的,不一定都是建檔立卡時的原因。

Ⅳ 貧困戶致貧原因有哪些

1.歷史原因。中外研究貧困問題的學者大多贊成這樣的觀點,即發達國家的貧困往往是現實原因導致的貧困,而發展中國家的貧困卻通常是歷史積淀下來的。中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如果說舊中國的貧窮落後是導致新中國貧窮的主要原因,那麼,現階段的貧困顯然有著改革開放數十年的影響,包括人口眾多、決策失誤、生產效率長期低下和禁錮人們思想觀念的戶籍制度等等,造成了大多數農村居民長期處於赤貧狀態而不能自拔,城鎮居民亦因長期以來只領取低工資而處於低水平生活狀態。這些歷史因素及其造成的貧窮後果均不是短期內能夠消除得了的,尤其是觀念、技能等方面的落後更是一個長期制約因素。如據有關資料,1998年在湖北農村貧困家庭中,有84.1%的勞動力仍以傳統農業即種植業為謀生手段,貧困地區外出打工的勞動力僅佔全部勞動力的12.5%。(註:張在全、婁策貴:《湖北跨世紀扶貧戰略研究》,載《統計與決策》,1999(6),11頁。)再如以往水利建設中對移民生活的考慮就較少,據世界銀行調查統計,中國目前有300—600萬庫區移民長期處於貧困狀態。(註:世界銀行:《中國:90年代的扶貧戰略》,中文版,44頁,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1993。)因此,中國目前面臨的貧困問題雖然有現實諸多因素的影響,但過去數十年中城鄉貧困的積累卻促使了貧困問題更加突出,部分貧困人口仍然生活在歷史的貧困之中。當然,隨著社會經濟的持續發展和政府反貧困政策的實施,歷史貧困作為導致中國現實貧困問題的一個影響因素,在經歷近20年來的改革開放後,其重要性正在減退,再過10—20年,歷史貧困是應當從中國貧困問題致因中予以剔除的因素。 2.自然原因。馬克思的級差地租理論,揭示過好地與差地的收益和地租的差異。對城鄉居民而言,自然環境及相應條件的好壞,亦是制約其收入與生活水平的重要因素。根據「八七扶貧攻堅計劃」中確定的592個國家重點扶貧縣名單,可以發現幾乎都是山區、 高原等自然環境較差甚至惡劣的地區,其中有307個集中在西南、西北地區以及中部地區的大山區,貧困人口約佔全國貧困人口總數的60%,如湘西、鄂西就是位居中國中部的湘、鄂兩省的貧困地區;迄今仍未脫掉貧困縣帽子的幾乎均是自然環境惡劣的地區,其中少數民族大多聚居地區尤其如此,這使得佔全國總人口不到10%的少數民族貧困人口卻要佔全國鄉村貧困人口的40%。(註:唐曉光:《中國貧困與反貧困理論》,34、5頁,南寧,廣西人民出版社,1995。)就貧困強度指數而言,1994年的寧夏為2.77%,河南為0.66%,廣東為0.03%,(註:段慶林:《我國農村居民收入差異的基本特徵》,載《統計與決策》1999(6),22頁。)寧夏是廣東的92.33倍, 這種差距因為發達地區發展速度愈快還在日益拉大。洪澇、地震、台風、火災、病蟲害等各種天災是導致貧困的又一重要原因。據統計,全國每年遭受各種自然災害襲擊的人數為2億多人,無論採取多麼有效的救災措施,都會有一部分人口因災陷入困境,即使按1%的災民生活困難計,每年也有200多萬人因天災陷入貧困。因此,自然條件不是輕易可以改變的,天災更是無法避免,它們使貧者愈貧、脫貧者返貧,甚至使一部分生活水平較高的人口陷入貧困境地,從而是中國貧困問題的長期致貧原因。 3.地區經濟發展不平衡原因。地區經濟發展不平衡是中國經濟發展進程中的一個重要特徵,東部、中部、西部地區向來呈遞形發展,改革開放以來因國家施行的是重點發展東部地區的經濟政策,使得東、中、西部三個經濟區域帶的經濟發展水平差距迅速擴大,發展不平衡的一個直接後果就是居民收入水平的不平衡,這是中西部地區貧困人口比重高、程度深、數量大的重要原因。據國家統計局城調總隊抽樣調查顯示,1996年全國城市貧困率為4.2%,貧困人口為1176萬人。其中,東部地區城鎮貧困人口為188.16萬人,佔16%;中部地區城鎮貧困人口為658.56萬人,佔56%,西部地區城鎮貧困人口為329.28萬人,佔28%;東部地區城鎮困難居民家庭人均年生活費收入為2012.98元,其中最高是廣東省為3291.46元,最低的是海南省為1429元;中部地區城鎮困難居民家庭人均年生活費收入為1545.93元,其中最高者安徽省1911.82元,最低者為內蒙古1259.46元;西部地區城鎮困難居民家庭人均年生活費收入為1714.85元,最高者為雲南省2017.99元,最低者為寧夏1175.82元;由此可窺貧困人口的分布和區域經濟發展整體水平密切相關。(註:尹世洪:《當前中國城市貧困問題》,34~36、196頁,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98。)因此,國家還應當將地區經濟政策作適度調整,縮小中西部地區與東部地區的發展差距就被看成是解決中國貧困問題的重大戰略舉措。 4.家庭與個人原因。一方面,從家庭結構來看,單親家庭,有殘疾人、重疾患者、無養老金保障的老年人的家庭,往往經濟負擔較重,容易陷入貧困(在發達國家,單親家庭往往成為政府救濟或援助的主要對象);另一方面,從個人因素來看,孤寡老人和孤兒,殘疾人,重症患者,受教育程度低者,或因無依無靠或因無工作收入或因收入極低,通常是貧困人口的基本成員。據統計,需要幫助的殘疾人群體約佔全國總人口的5%,全國有6000多萬殘疾人;(註:鄭功成、張奇林、許飛瓊:《中華慈善事業》,13頁,廣州,廣東經濟出版社,1999。)民政部門1997年傳統的社會救濟對象(包括社會困難戶,無勞動能力、無固定收入、無直系供養親屬的人員和60年代精簡退職老職工等)為5856萬人。(註:民政部:《中國民政統計年鑒1998》,193、179頁,中國民政統計年鑒編輯部,1998。)在鄉村,僅五保戶在1997年就達300萬人,其中,得到集體供給的有200.3萬人。(註:民政部:《中國民政統計年鑒1998》,193、179頁,中國民政統計年鑒編輯部,1998。)據國家統計局城調總隊抽樣調查,1995年家庭戶主文化程度在高中及以下的貧困家庭佔全部貧困家庭的80.3%,與1990年相比,初中和小學文化程度的貧困比重增長了14.1和11.3個百分點,從而表明了個人文化程度的差異對生活水平的影響。(註:國家統計局城調總隊:《中國城鎮居民貧困問題研究》,載《城市管理》,1997(2)。)家庭結構的差異與個人情況的差異是任何時候都無法統一的,從而亦意味並因上述情況而導致的貧困現象不可避免,而政府在實施緩貧與濟貧政策時,不僅需要考慮以家庭為單位,而且亦應當考慮個人因素。 5.失業原因。勞動者在就業競爭中失敗而被迫失業,意味著喪失了收入來源,失業者及其家庭可能因此而陷入生活困境。近幾年來,隨著國有經濟的調整,中國正處於失業、下崗高峰時期。以武漢市為例,由於職工失業、下崗原因而產生的貧困人口已經成為該市貧困人口中的主體部分,在該市1998年領取最低生活保障金的人口中,失業及下崗職工家庭成員佔領取者總數的63%,其中7 個城區中領取最低生活保障金的下崗職工人數為13653人次(國有企業6007人次、集體企業為7646人次),佔14.6%。(註:武漢市民政局:《關於市政協九屆二次會議第569號提案的回復》,2頁,1999年7月7日。)可見,政府對城鎮貧困群體的救助重點正在發生重大轉變,即由傳統的救濟對象轉移到失業、下崗職工家庭。值得指出的是,導致就業失敗的原因並非只是失敗者自身素質低,也有的是人際關系不良,有的是整個經濟不景氣導致裁員,有的則是受國家產業政策影響,有的是因企業經營的失敗(如破產、被兼並)等。因此,國家的反貧困政策應當充分考慮城鎮貧困人口群體的這種變化,將就業政策的調整納入反貧困對策中,盡可能多地提供就業機會將成為城鎮最好的反貧措施。 6.收入分配原因。收入分配對貧困問題的影響,主要表現在行業分配不公與分配要素發生變化兩個方面。行業分配不公既體現在工資收入上,也體現在工資外收入上,金融保險等行業不僅工資收入高,工資外收入也高;涉外單位與部分股份制企業則可以為員工提供高工資待遇;而農、林、牧、漁、水利行業等則收入較低,導致部分職工及其家庭成員淪為低收入階層,生活陷入貧困境地。二是財產所有權或資本、技術等作為新的要素進入分配領域,必然進一步拉大居民的收入差距,雖然資本與技術作為進入分配領域是時代要求和競爭、發展的需要,但一定時期內創造的財富總是一定的,擁有資本與技術者由此而出現收入中國劇擴張效應,而只能憑勞動賺取收入者所分享的份額自然減少,貧富差距的擴大化將直接影響著未來中國貧困問題的基本走勢,這是應當引起政府重視並需要採取有效措施來加以調控的。 導致貧困人口產生的原因還有許多,如企業因效益不良而發不出工資或拖欠工資,一些虧損、倒閉企業的離退休職工的退休金得不到保障(如據勞動與社會保障部、國家統計局聯合統計公報,1997年年底全國共拖欠養老金30億元(註:《中國勞動保障報》,1999—06—17。),家庭或個人投資失敗而陷入困境,因家庭成員有不良嗜好如賭博、吸毒等淪為貧困,等等

Ⅵ 致貧原因怎麼寫

(一)缺乏勞動力,家庭成員年老或殘疾
缺勞力的貧困人口是扶貧工作的難點。目前,農村的社會保障機制還不健全,沒有任何形式的醫療和社會保險,對農戶而言,如果家庭中有殘疾人、體弱或年老喪失勞動能力的成員,不僅對家庭沒有收入的貢獻,反而還增大支出,導致家庭長期陷入貧困之中,難以脫貧。我縣現有貧困戶中,喪失勞動能力的人口比重為34%,此類貧困戶很難通過自己的努力脫貧,就是脫了貧也容易返貧,需要政府和社會對他們進行救助。
(二)長期患病或突患疾病和重病
貧困戶中若有長期生病或重大疾病患者,不僅不能通過勞動獲得收入,而醫療費用又居高不下,有的甚至債台高築。對貧困農戶來說,生病以後,常常是小病扛,大病拖,對不能再扛、不能再拖的病,治療費用就成了這些農戶的沉重負擔,這類貧困戶因為長期積累的醫療費用和長期生病壓得他們喘不過氣來,自身無精力和信心擺脫貧困。
(三)自然環境較差,資源缺乏
我縣佔三分之一的農戶地處山區,其中有12.5%的貧困人口生活在山區,農戶居住分散且遠離場鎮,交通不便,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貧困戶經濟的發展,對生活在很差的自然環境中的貧困戶採取常規扶貧措施,往往會因為無法從根本上改變自然環境而效果較差。
(四)缺資金,缺項目
缺資金、缺項目的貧困農戶的經濟狀況一般都處在脫貧的臨界線上,對此類貧困戶採取幫扶措施容易見成效,針對這類貧困戶,應從提供增收項目,提供資金、信息方面給予幫助,使其盡快擺脫貧困。
(五)勞動力文化素質差
由於種種原因,許多貧困人口因貧困而失學,又因失學而成為新一代貧困人口,勞動力文化素質低,既是貧困的結果,又是造成貧困的原因。調查結果表明,貧困農戶的勞動力文化素質狀況較差,貧困人口中文盲率為48.5%,貧困人口平均受教育時間2.92年,大大低於全縣人口平均受教育水平。由於勞動力文化素質低,發展家庭經濟缺計劃,缺技術、缺管理能力,外出打工收入也與非貧困戶有很大差距,缺乏脫貧致富的信心和決心。
(六)自然災害是造成貧困和返貧的重要原因
有的農戶本來家庭經濟狀況就差,超過貧困線就不遠,若遇天災人禍,如種植業減產減收,養殖業遇瘟疫,或因家庭成員突然傷殘、死亡或其它自然災害等,就可能造成貧困或返貧。
(七)供養子女讀書
因供養子女讀書而致貧的,他們占貧困人口的5.9%,這類貧困戶隨著子女成長,讀書畢業和就業後,一般都能擺脫貧困,通過採取幫扶措施也容易見到成效

Ⅶ 請問已脫貧的一班貧困戶,怎麼填寫致貧原因

(一)缺乏勞動力,家庭成員年老或殘疾

缺勞力的貧困人口是扶貧工作的難點。目前,農村的社會保障機制還不健全,沒有任何形式的醫療和社會保險,對農戶而言,如果家庭中有殘疾人、體弱或年老喪失勞動能力的成員,不僅對家庭沒有收入的貢獻,反而還增大支出,導致家庭長期陷入貧困之中,難以脫貧。我縣現有貧困戶中,喪失勞動能力的人口比重為34%,此類貧困戶很難通過自己的努力脫貧,就是脫了貧也容易返貧,需要政府和社會對他們進行救助。

(二)長期患病或突患疾病和重病

貧困戶中若有長期生病或重大疾病患者,不僅不能通過勞動獲得收入,而醫療費用又居高不下,有的甚至債台高築。對貧困農戶來說,生病以後,常常是小病扛,大病拖,對不能再扛、不能再拖的病,治療費用就成了這些農戶的沉重負擔,這類貧困戶因為長期積累的醫療費用和長期生病壓得他們喘不過氣來,自身無精力和信心擺脫貧困。

(三)自然環境較差,資源缺乏

我縣佔三分之一的農戶地處山區,其中有12.5%的貧困人口生活在山區,農戶居住分散且遠離場鎮,交通不便,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貧困戶經濟的發展,對生活在很差的自然環境中的貧困戶採取常規扶貧措施,往往會因為無法從根本上改變自然環境而效果較差。

(四)缺資金,缺項目

缺資金、缺項目的貧困農戶的經濟狀況一般都處在脫貧的臨界線上,對此類貧困戶採取幫扶措施容易見成效,針對這類貧困戶,應從提供增收項目,提供資金、信息方面給予幫助,使其盡快擺脫貧困。

(五)勞動力文化素質差

由於種種原因,許多貧困人口因貧困而失學,又因失學而成為新一代貧困人口,勞動力文化素質低,既是貧困的結果,又是造成貧困的原因。調查結果表明,貧困農戶的勞動力文化素質狀況較差,貧困人口中文盲率為48.5%,貧困人口平均受教育時間2.92年,大大低於全縣人口平均受教育水平。由於勞動力文化素質低,發展家庭經濟缺計劃,缺技術、缺管理能力,外出打工收入也與非貧困戶有很大差距,缺乏脫貧致富的信心和決心。

(六)自然災害是造成貧困和返貧的重要原因

有的農戶本來家庭經濟狀況就差,超過貧困線就不遠,若遇天災人禍,如種植業減產減收,養殖業遇瘟疫,或因家庭成員突然傷殘、死亡或其它自然災害等,就可能造成貧困或返貧。

(七)供養子女讀書

因供養子女讀書而致貧的,他們占貧困人口的5.9%,這類貧困戶隨著子女成長,讀書畢業和就業後,一般都能擺脫貧困,通過採取幫扶措施也容易見到成效

如何寫致貧原因

致貧原因:導致貧窮的原因

常見的致貧原因有:因病致貧;因學致貧;因災致貧;因勞動力弱/少致貧等。

主要致貧原因怎麼寫

簡單一點,窮不思變

現在的中國,到處都是機會,懶惰是最大的至窮的因素

沒有文化

文化不是貧窮的主因。主要是懶惰,沒長性,沒文化有錢的人多的是了

八項致貧原因有哪些?

因病返貧,因殘制貧,子女上學,自然災害,文化低下,資源匱乏,缺少項目,缺少資金。

貧困戶致貧原因:

1、因病;2、因殘;3、因學;4、因災;5、缺土地;6、缺水;7、缺技術;8、缺勞力;9、缺資金;10、交通條件落後;11、因婚;12、自身發展動力不足。

注意:選擇貧困戶致貧原因,一定要精準、切合貧困戶實際情況,例如:因病,要具體寫出什麼病。如果造成貧困的原因是多種,應選擇最主要的一項。結合當地情況,缺水和交通條件落後一般不作為致貧原因。

如何寫致貧原因?

寫貧困戶致貧原因有以下幾方面建議:

1、家庭人口較多,土地面積較少,老齡人口和小孩為主,青壯年 勞動力缺乏。

2、家庭人口較少,無青壯年勞動力,生產生活困難。

3、小孩較多,學生較多,家庭日常開銷支出巨大。

4、 知識文化水平低,全家多為文盲半文盲,發展觀念和意識不足。

5、長期有重病患者在家,大量醫療花費致貧。

6、無專業技能,不具備勞務輸出的條件。

7、土地抗自然災害能力差,防汛抗旱能力薄弱,農業收成不穩定。

8、自然環境限制,產業結構單衣,經濟收入嚴重依賴農業。

9、房屋破舊,無力維修。

10、缺發展啟動資金,無長期可靠的發展項目。

農村致貧原因

1.我國正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決定了經濟現狀,尤其是中國廣大農村的貧困

2.長期以來國家對工業發展的傾斜政策,間接導致農業發展的落後

3.各項關於農村的制度,政策,沒有從根本上指導農村經濟發展,或沒有全面貫徹落實

4.農民思想認識、知識水平制約著農村經濟的發展,有待進一步提高

扶貧手冊中主要致貧原因怎麼寫

貧困手冊中每年致貧原因是否根據家庭際情況重新變更

家庭一般怎麼寫致貧原因

在中國一般是因病致貧或者教育程度太低導致貧困的可能比較大

還有就是天災人禍或者懶惰

Ⅷ 八項致貧原因有哪些

因病返貧,因殘制貧,子女上學,自然災害,文化低下,資源匱乏,缺少項目,缺少資金。

Ⅸ 主要致貧原因怎麼寫

簡單一點,窮不思變

現在的中國,到處都是機會,懶惰是最大的至窮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