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地震產生的原因是什麼
地震的原因:
岩層在地殼運動過程中,由於受到擠壓或者拉伸,當擠壓力或者拉伸力超過了岩層的承受力時,岩層就會發生斷裂,從而把岩層中集聚的能量釋放出來,就形成了地面的震地。
由於縱波在地球內部傳播速度大於橫波,所以地震時,縱波總是先到達地表,而橫波總落後一步。這樣,發生較大的近震時,一般人們先感到上下顛簸,過數秒到十幾秒後才感到有很強的水平晃動,橫波是造成破壞的主要原因。
地震烈度:
一般情況下僅就烈度和震源、震級間的關系來說,震級越大震源越淺、烈度也越大。一般震中區的破壞最重,烈度最高,這個烈度稱為震中烈度。從震中向四周擴展,地震烈度逐漸減小。所以,一次地震只有一個震級,但它所造成的破壞在不同的地區是不同的。
即一次地震,可以劃分出好幾個烈度不同的地區。這與一顆炸彈爆後,近處與遠處破壞程度不同道理一樣。炸彈的炸葯量,好比是震級;炸彈對不同地點的破壞程度,好比是烈度。
烈度不僅跟震級有關,而且還跟震源深度、地表地質特徵等有關。一般而言,震源淺、震級大的地震,破壞面積較小,但震中區破壞程度較重;震源較深、震級大的地震,影響面積較大,而震中區烈度則較輕。
㈡ 地震的原因是什麼
地震是由地殼板塊運動引起來的。由於地球在無休止地自轉和公轉,其內部物質也在不停地進行分異,所以,圍繞在地球表面的地殼,或者說岩石圈也在不斷地生成、演變和運動,造成了地震。地震活動在時間上的分布是不均勻的:一段時間發生地震較多,震級較大,稱為地震活躍期;另一段時間發生地震較少,震級較小,稱為地震活動平靜期;表現出地震活動的周期性。
地震形成的原因分為構造地震、火山地震和陷落地震三種。其中,構造地震是由於岩層斷裂,發生變位錯動,在地質構造上發生巨大變化而產生的地震,所以叫做構造地震,也叫斷裂地震。
火山地震是由火山爆發時所引起的能量沖擊,而產生的地殼振動。火山地震有時也相當強烈。但這種地震所波及的地區通常只限於火山附近的幾十公里遠的范圍內,而且發生次數也較少,只佔地震次數的7%左右,所造成的危害較輕。
陷落地震由於地層陷落引起的地震。這種地震發生的次數更少,只佔地震總次數的3%左右,震級很小,影響范圍有限,破壞也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