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原因查詢 » 造成發燒的原因有哪些怎麼檢查
擴展閱讀
身體長肉芽是什麼原因 2025-01-21 04:51:02
怎樣把視頻放到wps文檔 2025-01-21 04:42:40

造成發燒的原因有哪些怎麼檢查

發布時間: 2024-01-05 20:43:11

A. 發燒可能由哪些原因導致

發熱鑒別診斷:

1.急性發熱

(一)感染性發熱
1呼吸道病毒性感染 本組疾病占急性呼吸道疾病的70%-80%。由鼻病毒、流感病毒後流感病毒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ECHO病毒柯薩奇病毒等引起,其臨床特點為多種表現。上呼吸道感染症狀大多較輕而細支氣管炎和肺炎的症狀較重。診斷主要依據臨床表現、白細胞計數和X線檢查及對抗生素的治療反應等近年由於診斷技術的進展,可用免疫熒光法和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LISA)快速診斷方法可確定病原。常見有流行性感冒;普通感冒;腺咽結膜熱;皰疹性咽峽炎;細支氣管炎;肺炎等。須與呼吸道細菌性感染鑒別。
2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e-atory 、、syndrome,SARS)該病於2002年11月首發在我國廣東省,是一種由冠狀病毒引起的以發熱呼吸道症狀為主要表現的具有明顯傳染性的肺炎,重症患者易迅速進展為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ARDS)而死亡。對於有SARS流行病學依據有發熱、呼吸道症狀和肺部體征,並有肺部X線CT等異常影像改變,能排除其他疾病診斷者,可以做出SARS臨床診斷在臨床診斷的基礎上,若分泌物SARS冠狀病毒RNA(SARS COV RNA)檢測陽性,或血清 SARS COV抗體陽轉或抗體滴度4倍及以上增高,則可確定診斷。SARS COV分離是確立病原學診斷的「金標准」但其分離只允許在防護嚴密的p3實驗室進行,且體外細胞培養分離方法復雜且煩瑣,不適合臨床實驗室作為診斷的手段具備以下三項中的任何一項,均可診斷為重症SARS:①呼吸困難,成人休息狀態下呼吸頻率≥30次/min且伴有下列情況之一:胸片顯示多葉病變或病灶總面積在正位胸片上占雙肺總面積的1/3以上;48h內病灶面積增大>50%且在正位胸片上占雙肺總面積的1/4以上。②出現明顯的低氧血症,氧合指數<40 kPa(300mm-Hg)③出現休克或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征(MODS)。
3腎綜合征出血熱(HFRS) 主要依據:
①流行病學資料除新疆、西藏、青海台灣省及自治區外,其他省市均有報告。高度散發有明顯季節性。多數地區(野鼠型)在10-12月為大流行高峰,部分地區在5-7月小流行褐家鼠型發病≥高峰在3-5月。有直接或間接與鼠類及其排泄物接觸史;②臨床特點,具有發熱出血、腎損害三大主症及五期經過(發熱期、低血壓休剋期少尿期、多尿期、恢復期X③白細胞計數增高可有類白血病反應,病後五1~2d出現異形淋巴細胞(≥7%),血小板減少蛋白尿且短期急劇增加,若有膜狀物可明確診斷;④HFRS抗體IgM1:20陽性,用於早期診斷病後1-2d出現,4-5d陽性率達89%~98%。雙份血清HFRS抗體IgG恢復期比早期有4倍以上增長也可確診。
4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 由EB病毒引起,全年均可散發,見於青少年特點是發熱、咽峽炎、頸後淋巴結腫大肝脾腫大。白細胞計數正常或稍低,單核細胞增高並伴有異形淋巴細胞(>10%)嗜異性凝集試驗1:64陽性,抗EBV IgM陽性,可明確診斷
5流行性乙型腦炎 有嚴格季節性,絕大多數病例集中在7、89月。以10歲以下兒童為主,近年成人和老年人發病率較前增高可能與兒童普遍接受預防接種有關。特點為起病急、高熱意識障礙、驚厥、腦膜刺激征腦脊液異常等。結合流行季節,一般診斷較易不典型者依靠腦脊液檢查、流行性乙型腦炎特異性抗體辦、流行性乙型腦炎病毒抗原檢測進行診斷
6急性病毒性肝炎 甲型、戊型肝炎在黃值前期,可出現畏寒發熱,伴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狀,類似流行性感冒易於誤診。但特點是具有明顯消化道症狀和乏力,如食慾缺乏惡心。嘔吐、厭油腹脹。肝區痛、尿黃肝功能明顯異常,以助鑒別。
7斑疹傷寒 輕型流行性斑疹傷寒與地方性斑疹傷寒須與其他發熱疾病鑒別。主要表現是起病急、稽留型高熱劇烈頭痛,病後3-5 d出現皮疹等。變形桿菌OX凝集試驗汝斐試驗)歹D1@或恢復期較早期滴度上升4倍以上可確診。
8急性局灶性細菌性感染 此類疾病共同特點是高熱、畏寒或寒戰,伴有定位性症狀o)急性腎孟腎炎:常見於生育期女性患者,有腰痛、尿頻及尿痛如尿檢查有膿尿,可以成立診斷,病原學診斷有待細菌培養證實症狀嚴重者,應注意與腎周圍蜂窩織炎、腎周圍十相鑒別及時進行B型超聲或CT檢查。必要時腎區診斷性穿刺可明確診斷。⑤)急性膽道感染伴有膽絞痛:若不明顯者而體檢膽囊區有明顯壓痛有助診斷。o)細菌性肝膿腫。k)腳下膿腫:通常並發於腹腔手術後或有腹腔化膿性感染@急性闌尾炎X十二指腸潰瘍穿孔膽囊或脾切除術後。當出現寒戰、高熱白細胞增高,又未找到其他感染灶時,應想到此病以右側多見,患側上腹部有顯著的搏動性疼痛,在深呼吸或轉位時加重下胸部有壓痛J擊痛與局部皮膚水腫。聽診呼吸音減弱或消失廠*線檢查發現患側隔肌上升且活動受限,反應性胸膜炎等及時進行B超、CT或核磁共振(〕ytl)等檢查可早期明確診斷。腹腔內膿腫可位於隔下結腸旁、闌尾周圍、腹膜後等部位形成包裹性膿腫。
9敗血症 在患有原發性感染灶,出現全身性膿毒血症症狀,並有多發性遷徙性膿腫時有助於診斷應警惕的是原發感染灶可很輕微或已癒合。故當遇到原因不明的急性高熱,伴有惡寒或寒戰出汗,全身中毒症狀重,白細胞增高與核左移血中無寄生蟲發現,無特殊症狀體征,應考慮到本病及時做血培養,找感染灶與遷徙性病灶(肺、皮膚等)其致病菌以金黃色葡萄球菌為多見,次為大腸桿菌及其他腸道革蘭陰性桿菌。近年真菌所致者有所增加也遇到罕見的致病菌。
(1)金黃色葡萄球菌敗血症:有原發皮膚感染(如擠壓瘡癤切開未成熟膿腫),後出現毒血症症狀,皮疹遷徙性病灶,考慮本病的可能性很大。若未發現感染灶或以某一臟器受損症狀為主,診斷較難。及時做血培養及骨髓培養可明確診斷既往認為以凝固酶陽性為判斷葡萄球菌致病性的依據,血培養表皮葡萄球菌陽性(凝固酶陰性)多為污染。近年報告該菌可引起免疫缺陷者院內感染(如傷口感染,插管感染及敗血症)。考慮本病的條件是:必須血培養2次以上陽性;分離的表皮葡萄球菌的生物型和抗生素型相似;臨床症狀在用適當抗生素治療後病情好轉
(2)大腸桿菌敗血症:常見於肝膽道、泌尿生殖道、胃腸道感染肝硬化、腹部術後、尿道手術後(包括導尿)特點為雙峰熱、高熱伴相對緩脈,早期出現休克(約l/4-1/2患者)且持續時間較長大多數白細胞增高,少數可正常或減少(但中性粒細胞高)。遷徙性病灶少見
(3)厭氧菌敗血症:致病菌主為脆弱樣桿菌次為厭氧鏈球菌產氣莢膜桿菌等。厭氧菌常與需氧菌混合感染。特點是黃疽發生率較高(10%-40%)可能與其內毒素直接損害肝臟,和(或)產氣莢膜桿菌a毒素的溶血作用有關;局部或遷徙性病灶中有氣體形成(以產氣莢膜桿菌顯著);分泌物有特殊腐敗臭味;引起膿毒性血栓性靜脈炎而有腹腔、肺胸腔、腦、心內膜骨關節等膿腫;可有溶血性貧血及腎衰竭。
(4)真菌性敗血症:常見有白色念珠菌(佔大多數)麴菌、毛黴菌等。一般發生於原有嚴重疾病後期長期用皮質激素或廣譜抗生素的過程中。床表現較細菌性敗血症輕。無發熱或低熱常為原發病症狀掩蓋進展較慢。血培養可檢出致病真菌,咽拭子痰、糞、尿等培養可獲相同真菌生長
(5)少見的敗血症:如摩拉菌敗血症常見於免疫缺陷者6歲以下兒童。診斷的關鍵是對摩拉菌的鑒定。不動桿菌敗血症多見於老年人和嬰兒特別是糖尿病、癌症者最易發生院內感染。其感染源主要是呼吸器靜脈插管和醫護人員的手。紫色桿菌敗血症,致病菌為革蘭陰性桿菌為唯一產生紫色素的桿菌。可通過皮膚破損、胃腸道呼吸道進入體內。局部可出現淋巴結炎、蜂窩組織炎迅速發展為敗血症,可伴有遷徙性膿腫,主靠細菌學檢查確診

2.長期高熱

(一)感染性疾病
1結核病 以發熱起病者有急性血行播散型肺結核、結核性腦膜炎、浸潤型肺結核等原因不明的長期發熱,如白細胞計數正常或輕度增高,甚至減少者應考慮到結核病。原發病變大多在肺部,及時做X線檢查以助診斷
急性血行播散型肺結核(急性粟粒型結核)多見青少年兒童,尤其未接種過卡介苗者發生機會更多。近年也見到老年患者及患過原發感染後的成人特點是起病急,高熱呈稽留熱或弛張熱,持續數周數月伴有畏寒、盜汗、咳嗽少量痰或痰中帶血、氣短、呼吸困難發紺等。嬰幼兒及老年人症狀常不典型。患者多表現衰弱有些病例有皮疹(結核疹),胸部檢查常無陽性體征,可有肝脾輕度腫大此病早期(2周內)難診斷的原因是肺部X線檢查常無異常,結核菌素試驗也可陰性(約50%),尤其老年及體質差者多為陰性痰結核桿菌(聚合酶鏈反應,PCR)及血結核抗體測定有助診斷。眼底檢查可發現脈絡膜上栗粒結節或結節性脈絡膜炎有利於早期診斷。
2傷寒副傷寒 以夏秋季多見,遇持續性發熱1周以上者,應注意傷寒的可能近年傷寒不斷發生變化,由輕症化、非典型化轉變為病情重熱程長、並發症多、耐氯黴素等在鑒別診斷中須注意。多次血培養或骨髓培養陽性是聆診的依據。肥達反應可供參考
3細菌性心內膜炎 凡敗血症(尤其金黃色葡萄球菌所致)患者在抗生素治療過程中突然出現心臟器質性雜音或原有雜音改變,或不斷出現瘀斑或栓塞現象,應考慮到本病可能大多數原有先天性心臟病(室間隔缺損、動脈導管未閉等)或風濕性心臟瓣膜病史,少數偏前有拔牙扁桃體摘除、嚴重齒齦感染、泌尿道手術史出現持續發熱1周以上,伴有皮膚及黏膜瘀點、心臟雜音改變脾腫大、貧血、顯微鏡血尿等血培養有致病菌生長,超聲心動圖可發現贅生物所在的部位。
4肝腺腫 ①細菌性肝膿腫主要由膽道感染引起,多見於左右兩葉,以左葉較多見感染來自門靜脈系統者,右葉多見。特點是寒戰高熱,肝區疼痛,肝腫大壓痛叩擊痛,典型者診斷較易。遇有長期發熱而局部體征不明顯時診斷較難近年肝臟B超檢查,診斷符合率達96%。②阿米巴肝膿腫是阿米巴痢疾最常見的重要並發症。表現為間歇性或持續性發熱,肝區疼痛肝腫大壓痛、消瘦和貧血等。以單發肝右葉多見。肝穿刺抽出巧克力色膿液;膿液中找到阿米巴滋養體;免疫血清學檢查陽性,抗阿米巴治療有效可確診。
(二)感染性疾病
1原發性肝癌 國內原發性肝癌80%以上合並肝硬化。臨床特點是起病隱襲,早期缺乏特異症狀一旦出現典型症狀則多屬晚期。近年由於診斷方法的進展,可早期診斷小肝癌(>5cm)主要表現為肝區痛、乏力、腹脹納差、消瘦、進行性肝腫大(質硬表面不平)黃疸、消化道出血等。一般診斷較易當以發熱為主訴者診斷較難,表現為持續性發熱或弛張熱,或不規則低熱少數可有高熱(如炎症型或彌漫性肝癌)易誤為肝臟腫或感染性疾病。及時檢測甲胎蛋白(AFP),其靈敏性特異性均有利於早期診斷。凡ALT正常,排除妊娠和生殖腺胚胎癌如AFP陽性持續3周,或AFP>200ng/ml持續2月即可確診。若AFP>升高而周ALT下降動態曲線分離者肝癌可能性大。此外,r-谷氨酸轉肽酶(r-GT)鹼性磷酸酶(AKP)增高也有輔助診斷價值B超、CT、放射性核素顯像均有助於定位診斷選擇性肝動脈造影(或數字減影肝動脈造影)可發現1cm的癌灶,是目前較好的小肝癌定位的方法。
2惡性淋巴瘤 包括霍奇金病和非霍奇金淋巴瘤。多見於20-40歲,以男性多見臨床物無症狀或有進行性淋巴結腫大、盜汗、消瘦皮疹或皮膚症癢等。凡遇到未明原因的淋巴結腫大按炎症或結核治療1個月無效者;不明原因的發熱,均應考慮本病的可能確診主要依靠病理。可以做淋巴結活檢、骨髓穿刺肝穿 、B超、CT等檢查並與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淋巴結結核、慢性淋巴結炎轉移癌、風濕病及結締組織病等鑒別。
3惡性組織細胞病 本病臨床表現復雜,發熱是常見的症狀。有的病例似敗血症傷寒。結核病、膽道感染等但經過臨床系統檢查治療均無效,至晚期才確診。與其他急性感染性疾病鑒別要點是:①臨床似感染性疾病但找不到感染灶,病原學與血清學檢查均為陰性;②進行性貧血、全血細胞減少顯著;③肝脾腫大與淋巴結腫大的程度顯著;④隨病程進展進行性惡病質;⑤抗生素治療無效。對有長期發熱原因不明,伴有肝脾腫大淋巴結腫大,而流行病學資料、症狀體征不支持急性感染且有造血功能障礙者,須想到本病的可能。如骨髓塗片或其他組織活檢材料中找到典型的惡性組織細胞和大量血細胞被吞噬現象並排除其他疾病,則診斷基本可以成立。因此骨髓塗片檢查是診斷本病的重要依據由於骨髓損害可能為非彌漫性,或因取材較少,故陰性時不能除外必要時多次多部位檢查。淺表淋巴結因病變不明顯,故陰性也不能除外
本病須與反應性組織細胞增多症鑒別如傷寒、粟粒型結核、病毒性肝炎風濕病、SLE。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等其骨髓中可出現較多組織細胞,甚至血細胞被吞噬現象。應注意:①有原發病;②所見組織細胞形態較正常無多核巨型組織細胞;③隨原發病治癒,組織細胞反應也隨之消失。
4急性白血病 可有發熱,經血塗片、骨髓檢查可以確診不典型白血病僅表現為原因不明的貧血與白細胞減少,易誤為急性再生障礙性貧血,骨髓塗片有異常改變可以診斷。故臨床遇有發熱、貧血乏力、齒齦腫痛、出血粒細胞減少者,及時進行骨髓塗片檢查。
5血管一結締組織病書
(1)SLE:長期發熱伴有兩個以上器官損害血象白細胞減少者應考慮到本病。多見於青年女性。臨床特點是首先以不規則發熱伴關節痛,多形性皮疹(典型者為對稱性面頰鼻樑部蝶形紅斑,60%-80%)多見伴日光過敏、雷諾現象、漿膜炎等血沉增快,丙種球蛋白升高,尿蛋白陽性血狼瘡細胞陽性,抗核抗體(ANA)陽性,抗雙鏈去氧核糖核酸(抗ds-DNA)抗體陽性抗Sm(Smith抗原)抗體陽性。應注意SLE在病程中可始終無典型皮疹,僅以高熱表現的特點
(2)結節性多動脈炎:表現為長期發熱伴肌痛、關節痛、皮下結節(下肢多沿血管走向分布,或成條索狀)、腎損害血壓高,胃腸症狀等。診斷主要依據皮下結節與肌肉(三角肌或胖腸肌)活檢
(3)類風濕性關節炎:典型病例較易診斷少年型類風濕性關節炎(Still病),可有畏寒、發熱、一過性皮疹關節痛不明顯,淋巴結腫大,肝脾腫大虹膜睫狀體炎,心肌炎,白細胞增高血沉增快但類風濕因子陰性,抗核抗體與狼瘡細胞均陰性。
(4)混合性結締組織病(MCTD):多見於女性特點是具有紅斑狼瘡、硬度病、皮肌炎的臨床表現腎臟受累較少,以發熱症狀明顯。高滴度核糖核酸蛋白(RNP)抗體陽性抗核抗體陽性有助診斷。

3.長期低熱

腋窩溫度達37.5-38℃持續4周以上為長期低熱,常見病因為:
1結核病 為低熱的常見病因,以肺結核多見,早期無症狀體征及時進行胸部X線檢查。其次為肺外結核,如肝腎、腸、腸系膜淋巴結、盆腔、骨關節結核等除局部症狀外,常有結核病的中毒症狀,血沉增快結核菌素試驗強陽性,抗結核治療有確切療效,有助於診斷老年肺結核起病症狀不明顯,其肺部並發症多,結核菌素試驗陰性易診為慢性支氣管炎或哮喘。故遇老年人長期持續咳嗽、咳痰易感冒,用抗炎葯治療無效,低熱乏力及納差者,應及時查痰結核菌(塗片或TB-PCR)及胸部X線檢查。老年肺結核易合並肺外結核如結核性腦膜炎、胸膜炎、腹膜炎骨、腎、淋巴結結核等
2慢性腎孟腎炎 為女性患者常見低熱原因。可無明顯症狀、體征甚至尿檢查無異常,以低熱為唯一表現。及時檢測尿Addi細胞計數清晨第一次中段尿培養及菌落計數,如尿白細胞>5/HP,細菌培養陽性,菌落計數>105可以確定診斷。
3慢性病灶感染 如副鼻竇炎、牙齦膿腫、前列腺炎膽道感染、慢性盆腔炎等。以不規則低熱多見常伴有局部症狀體征,當病灶清除後症狀消失。
4艾滋病(AIDS)是由人免疫缺陷病毒(HlV)侵犯和破壞人體免疫系統,損害多個器官的全身性疾病。可通過血液和體液傳播性傳播。臨床表現復雜,其基本特徵是HlV造成人體細胞免疫受損使機體處於嚴重的、進行性的免疫缺陷狀態,從而並發各種機會性感染和惡性腫瘤表現為長期不規則發熱,慢性腹瀉超過1個月,對一般抗生素治療無效消瘦,原因不明全身淋巴結腫大,反復細菌真菌、原蟲等感染,結合流行病學資料及時進行抗HlVP24抖抗原檢測。
5巨細胞病毒感染 可持續低熱,類似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病毒性肝炎依據抗CMV IgM檢測診斷。
6甲狀腺功能亢進 表現早期低熱伴心悸、脈搏快、多汗食慾亢進、消瘦、手顫甲狀腺腫大,局部雜音等。檢測T3T4、rT3等。對無突眼的甲狀腺功能亢進需進行131I攝取試驗以除外甲狀腺炎時激素外溢引起血中T3、T4水平升高。
7惡性腫瘤 中年以上者有不明原因低熱,血沉增快,應注意腫瘤檢查如原發性肝癌。肺癌、腎癌及結腸癌等
8神經功能性低熱 多見於青年女性,夏季明顯。一日間體溫相差<O.5℃清晨上午體溫升高,下午低,常伴有神經官能症症狀一般情況良好,體重無變化,雖經各種葯物治療無效可自愈。其診斷主要依據動態觀察,排除各種器質性疾病
9感染後低熱 急性細菌性或病毒性感染控制後,仍有低熱、乏力食慾缺乏等,與患者植物神經功能紊亂有關。
除以上病因外還可有偽熱。

4.反復發熱

1布氏桿菌病 流行病學資料是診斷的重要依據,如發病地區、職業與病畜(羊、牛、豬)接觸史飲用未消毒牛、羊奶,進食未煮熟的畜肉史臨床表現為反復發作的發熱,伴有多汗,遊走性關節痛神經痛、睾丸炎、肝脾及淋巴結腫大等血、骨髓培養陽性,血清凝集試驗1:100見以上免疫吸附試驗1:320以上,可助診斷。
2瘧疾 以間日瘧、三日瘧較常見。遇陣一發性寒戰高熱、大汗,間日或間2日周期發作者及時查血塗片找瘧原蟲,可確診。
3淋巴瘤 病變在內臟者,常表現為周期性發熱(PeI-Ebstein熱型)見於霍奇金病。有的淺表淋巴結腫大不顯著而以深部淋巴結腫大壓迫鄰近器官出現的症狀,如縱隔淋巴結腫大引起肺不張及上腔靜脈綜合征等。及時進行骨髓塗片檢查找到Reed-Sternberg細胞或骨髓活檢均有助診斷。
4回歸熱 臨床表現為周期性發熱、起病急、寒戰高熱持續2-9d後體溫驟降,大汗,無熱期持續7-9d又突然高熱,症狀再出現,反復2-3次全身酸痛、肝脾腫大,重者有出血傾向黃疸,結合發病季節,有體虱存在或有野外生活蟬叮咬史須考慮到本病。根據血、骨髓塗片找到回歸熱螺旋體即可確診

5.超高熱病因與鑒別診斷

當體溫調節中樞功能衰竭時可發生超高熱對人體各組織器官,尤其腦組織損傷嚴重,引起腦細胞變性廣泛出血深度昏迷,於數小時內死亡,需要積極搶救
1中暑或熱射病。
2中樞神經系統疾病 如病毒性腦炎、腦出血及下丘腦前部嚴重腦外傷等。
3細菌污染血的輸血反應。

B. 判斷寶寶發熱到底什麼原因引起的做什麼檢查

許多疾病都可以引起發燒,它是患病(炎症)時人體的一種防禦反應。 小寶寶最主要的發燒的十個情況分別是: 1.感冒 不論一般感冒或流行性感冒都是寶寶最常見的疾病。細菌和病毒感染都有可能。症狀不一,發燒、食慾下降、腸胃不適、拉肚子、耳鼻喉等問題都有。醫師會給予「症狀治療」葯物,加上多休息與多喝水,通常3~5天就可以痊癒。但若照顧不當,並發中耳炎、腦炎、腦膜炎等,就會有39℃以上高燒的危險。 危險指數:★★★★★(第5名) 2.耳鼻喉發炎 耳鼻喉的問題通常會有發炎現象,所以會有紅腫的產生,是一種病毒感染。症狀多變,常見的有發燒、咳嗽、流鼻水、喉嚨紅腫(寶寶通常不願意進食)等。醫師會給予「症狀治療」葯物,加上多休息與多喝水,通常3~5天就可以痊癒。該疾病容易並發中耳炎、耳突炎、肺炎等,也會有39℃以上高燒的危險。 危險指數:★★★(第7名) 3.玫瑰疹 因玫瑰疹病毒感染而得名。1歲前後的寶寶最容易得。典型的症狀就是會莫名高燒(39℃以上),大約持續3~4天,然後起紅疹(此時燒會退去),紅疹通常會慢慢消失,不會留下任何疤痕,也沒有其他並發症,家長不必擔心。 危險指數:★★(第8名) 4.打預防針 因打疫苗而有輕微發燒的寶寶很多,但會引起較明顯發燒的通常是在注射「白喉、百日咳、破傷風」的疫苗後。若有身體不適或感冒則不適合帶寶寶去打疫苗,以免症狀混淆。72小時內是注射預防針發燒的觀察期,超過就不是因為疫苗而引起的發燒了,家長要另外做判斷。 危險指數:★(第9名) 5.敗血症 它是一種細菌侵蝕到血液中的疾病。通常是近親聯姻、先天免疫不良或使用高劑量類固醇的結果。有敗血症的患者會有1/3幾率合並腦膜炎,所以危險性排第二。 危險指數:★★★★★★★★(第2名) 6.尿道感染 1歲以下男女寶寶是好發年齡。女寶寶通常是大便、尿片污染;男寶寶則是膀胱輸尿管迴流所致。除了容易發燒至38.5℃以上外,外觀不易察覺。因屬細菌感染,所以就醫通常給予抗生素的葯物治療,大約需要2周才可痊癒。可能的合並症是腎功能受損和腎化膿。 危險指數:★★★★(第6名) 7.腦炎、腦膜炎 6個月至3歲是該病好發年齡。最典型也最危險的症狀就是容易高燒至39℃以上。而且伴隨精神倦怠、眼神呆滯、食慾欠佳,甚至有抽筋現象出現。盡快就醫是惟一的方法,目前惟一的檢查方法是抽脊髓(由專業人士進行,是安全的醫療行為,家長不必擔心)。腦炎住院的患者通常給予降腦壓以及抗病毒的葯物。腦膜炎住院的患者則需要以抗生素來治療,約需要2~3周才能痊癒。因為會有侵害性的合並症,如聽力、視力變差;智能不足;神經功能障礙(腦麻痹),甚至死亡,所以危險性排第一。 危險指數:★★★★★★★★★★(第1名) 8.穿太多、發牙熱、夏季熱 這類原因所引起的發燒通常是短暫而無危險,但確是許多家長容易疏忽的。只要寶寶活動力和精神狀況均佳,食慾也不錯,寶寶身體有發熱現象,可能只是穿得太多或室內溫度太高了,只要改善現況,通常就不會再有過熱的問題了。 危險指數:無(第10名) 9.腸胃炎合並脫水 分為細菌(沙門氏桿菌)感染和病毒(輪狀病毒)感染兩種。症狀有嘔吐、拉肚子、尿頻、食慾下降、精神不佳、發燒38.5℃以上(會合並脫水)。此病一定要就醫住院,需給予注射添加電解質的點滴,其排泄物也需要特別隔離。狀況輕微的3天可以痊癒,但通常7~14天才好。 危險指數:★★★★★★(第4名) 10.川崎病 1歲~1歲半的寶寶是該病的危險族群,而且原因目前仍不詳。症狀頗多,例如持續多日高燒39℃~40℃以上、眼紅、口唇有草莓舌、嘴唇乾裂、手腳四肢腫、頸部淋巴腫以及打卡介苗的部位會紅腫等。一定要住院治療,醫師會先進行心臟超聲波檢查(檢查冠狀動脈有無擴大),然後給予免疫球蛋白的治療,通常需要10~14天才有可能痊癒。痊癒後,四肢和肛門口周圍會有脫皮的現象產生。

C. 經常無緣無故的發燒,是什麼原因引起的

感染性發熱:指被病員微生物感染所致的發熱,最常見的就是普通細菌、病毒,特殊的有傷寒、副傷寒、結核、艾滋病病毒、非典的SARS病毒、新冠肺炎的新冠病毒等!

一定先去醫院做個血常規檢查,如果白細胞過高就是有感染,然後要認真做檢查,看問題出在哪裡,再有針對的進行治療。。

感染:各種病毒、細菌、支原體、立克次體等引起的感染。血液病:如白血病、淋巴瘤、惡性組織細胞病等。結締組織疾病如系統性紅斑狼瘡、大動脈炎、皮肌炎、硬皮病、類風濕關節炎正常體溫在不同個體之間略有差異,且受機體內外因素的影響稍有波動。在24小時內下午體溫較早上稍高,劇烈運動、勞動或進餐後體溫也略微升高,但一般波動范圍不超過1℃。

經常反復發燒存在二原因。免疫下降為潛復因素,在此基礎上,再外邪感染、病原體侵入,引起機體抗病功能,機能反映而發熱。發熱是抗病功能的排毒反映。有些人身體免疫力差,引起炎症 ,就會發燒,也有人是因為消化不良,代謝失常,也會引起發燒。具體是啥原因,要找專業醫生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