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經常便秘,拉不出、拉不凈常見4類原因!中醫通便方,幫你應對
在前來就診的患者中,以便秘為主訴的患者較為常見。事實上,隨著人們的生槐激活節奏越來越快,工作以及精神心理壓力的增加,飲食結構的改變,便秘的發生也相較以往明顯增多,此前就有調查顯示,我國成人慢性便秘患病率為3% 11% ,女性多於男性,60歲以上老年人患病率更是達到了22%。
而由於便秘的患者臨床上常見主要症狀有 糞便乾燥硬結、排出困難、排便次數減少、排便後有殘留感或不適感 ,並 常伴有腹脹、腹痛、口渴、惡心、會陰脹痛 等症狀。多數患者均有 心情煩躁、焦慮、抑鬱 等情志疾病,少數患者表現為神經質。
所以,單純地服用瀉葯助排便也只是「治標不治本」,更為可怕的是身體會隨著瀉葯的長期使用逐漸變得適應,形成依賴,可能最後會發展成離開了瀉葯甚至便秘加重的局面。
事實上,導致便秘的病因往往不是單一因素,也並不是單純的胃腸道出現問題,便秘的發生究其根本與五臟六腑中某一個臟腑或多個臟腑失調息息相關。其中,脾虛所導致的便秘最為常見。
在人體的排便過程中,脾胃起到最為關鍵的作用,脾胃為氣機升降之樞紐,有升清和降濁的功能,脾胃升清降濁功能正常,粗明斗飲食清氣的攝納才能有度,廢濁之氣排出正常,腸道氣機通暢,傳導正常,則大便通暢。如果脾胃虛弱,健運失職,氣血生化乏源,津液虧虛則難於濡潤腸道,常見糞便艱澀難下。
這句話怎麼理解呢?
樂啟生中醫團隊對此做了一個形象的解釋:脾虛引起的便秘,臨床常表現為4個方面:
(1)傳導無力: 脾主運化,脾氣虧虛則無力運化,無力推運糟粕,使糟粕滯留腸道,日久致大便留滯不暢。大便行於腸道就好比一艘船在水上,沒有足夠的動力推動船的行走,那麼船就會停滯不前,而中醫常講的「氣」其實也是推動人體內血液、糟粕物質行進的動力。
(2)失於濡潤: 脾為胃行其津液,若胃強脾弱,燥熱內結,脾虛津少,制約陰血津液,津虧腸道干澀以致大便堅硬。
眾所周知,胃是我們消化食物的主要器官,事實上,在食物的消化過程中,脾也會參與,並且起到關鍵的作用。食物消化後變為糟粕排出,就好比造船後將這艘船開走,正所謂「食之所化,舟之所造」,這艘船的硬度如何取決於脾的「為胃行其津液」的功能,相當於加水揉面團,脾加「水」多了,面團就揉不成團,即導致大便不成形,甚至腹瀉;如果加「水」少了,那麼便質就會乾燥,也會導致難以排出。
(3)化源不足: 脾為後天之本,若脾虛則化源不足,氣血陰液虧損,氣虛大腸推運無力,陰血虛腸腑失於濡養,而出現排便困難。
脾有生化氣血的功能,脾虛則氣血生化不足,而氣血可以濡養腸道,如果脾虛氣血不足,腸道的蠕動功能也會受到影響,就好比工人沒有午飯吃,餓著肚子,幹活也會沒什麼力氣。
(4)傷陰耗氣: 這類情況多見於那些長期服用苦寒瀉岩磨下葯的患者,久服過服苦寒葯會損傷脾胃,或者導致濕、熱等病邪容易滯留臟腑,時間一長則會傷陰耗氣,皆使氣血陰液虧損而腸道失潤,推運無力,大便艱澀難排,形成習慣性便秘。
臨床上,脾虛所導致的便秘常表現為 大便秘結,臨廁怒掙,排出艱澀,甚至伴有氣短乏力,肢倦懶言或腹脹腹痛,食慾差或頭暈目眩,精神煩躁等症狀。
因此,這類便秘的患者,雖然便秘病位在腸道,但其實本質在脾胃,只有中焦脾胃升清降濁功能恢復,大腸才能正常傳導,排便順暢。
有些朋友說「我的症狀跟文章說的幾乎一樣,應該是脾虛便秘,那為什麼自己吃了參苓白術散或者補中益氣丸中成葯沒什麼效果呢?」
其實這是因為即便是脾虛所導致的便秘,不同的人,因便秘的時長、年齡以及體質情況等不同也大有不同。而且在脾臟的調理上通常有多種治法,只有在辨證的基礎上,根據個人的具體情況,選用針對性的治法和方葯,才能有效解決便秘問題。
比如針對脾氣虛或氣陷型便秘,症狀表現一般為糞質干硬或不硬,臨廁時努掙乏力,大便排出困難,精神萎靡,四肢疲乏,胃脘部痞滿不舒,食慾差,消化不良,惡心嘔吐,或少腹脹悶疼痛,或食後感覺腹脹、喜按,便後全身乏力,面色蒼白,精神疲乏,肢倦懶言,舌質淡苔薄白。通常需要益氣健脾,臨床常用方劑有加味黃芪湯或補中益氣湯加減。
而針對脾虛濕困型便秘,患者多表現為雖有便意,但排出黏滯不暢,伴有胸悶、食慾差、消化不良、腹部脹滿、舌苔白膩,則需健脾燥濕,常用方劑有霍朴夏苓湯、除濕胃苓湯。
如果為脾陽虛或脾胃虛寒型便秘,症狀表現主要為大便不幹硬但排出艱澀不暢,通常便秘3日以上,面色少華,畏寒,脘腹冷痛,喜溫喜按,食慾差,手腳冰涼,小便清長,舌質淡,苔白潤,則需要溫陽健脾,常用方劑溫脾湯、附子理中丸加減。
此外,樂啟生中醫團隊結合中醫經典及自身臨床實踐經驗講到, 便秘的治療也需要考慮病人的年齡 ,如人到中年以後,陽氣漸衰,溫煦功能減弱,活動量減少,易於陰寒內生,氣滯胃腸,導致糞便內停,故老年便秘者可根據具體病情佐以肉蓯蓉、鎖陽、胡桃肉、黃芪、生白術等溫潤益氣之味。中青年人多因學習、工作及不良生活習慣等,往往久坐少動、久卧懶行,容易氣血耗損,氣機郁滯,從而排便困難,因此可配以黃芪、生白術、當歸、杏仁、木香、萊菔子等益氣、養血、理氣之葯。
49歲的梁先生自述有便秘3年多,長期排便困難,量少,2 3日排便一次,質干,排便不凈感,脘腹憋悶不適,矢氣後則舒,伴神疲乏力。觀其舌可見舌淡紅黯,苔白厚。中醫辨證為脾虛燥結型。治法:健脾清熱潤燥。
擬方:白術、枳實、瓜蔞、檳榔、木香、白芍、萊菔子、甘草片。7劑,每日1劑,水煎服,早晚分服。
二診:服葯後,梁先生前來復診,自述脘腹脹滿已去,精神漸佳,大便量少,排便困難,質可,1 2日排便一次。舌質淡苔白。擬方:上方加紫蘇子、火麻仁;7劑。
三診:服葯後諸症持續改善,其餘無不適。以上方為基礎方繼續調整葯方,後經四診、五診、六診,梁先生自述排便已恢復正常,無其餘不適症狀。囑患者進行適當運動,多食纖維素食,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
【按語】
梁先生大便量少表示生成不足,是因為脾運化功能失常,無法生成水谷精微物質,小腸無法分清泌濁,大便自然不得生成;質干卻有排便不盡感,表明脾虛而濕邪內生,大便停於腸中日久,且與內濕互結;脘腹脹滿不適,矢氣後則舒,表明氣機蘊結於中焦,上下不行。病機為脾虛內生所致的濕邪為本,燥屎內結、氣機阻滯為標。
因此處方以枳術丸為基礎方補益脾氣破除中焦蘊結之氣機。其中白術性「守而不走」,需用枳實等理氣之品行白術之葯力,導氣下行以增強推動之力,助大腸傳導;萊菔子助枳實下氣,增強推導作用;木香行氣調中導滯,在推導大便下行的同時防止枳實、萊菔子導氣下行太過;白芍柔肝,進一步梳理中焦蘊結的氣機,使得升清降濁之力復行;瓜蔞、白芍可滋養陰液,潤滑腸道,使大便軟化易下;檳榔推陳出新,加強排便,促進新的大便產生;甘草調和諸葯。
二診時,腹部脹滿已去,精神漸佳,但大便仍排出較困難而量少,所以上方加紫蘇子以增強肺的肅降之力,促進大腸傳導功能,火麻仁可加強潤腸通便之效。諸葯配伍,標本兼顧,在健脾基礎上先除燥屎,使下焦得通,再通過脾胃及肝梳理阻滯的氣機,而後通過調動肺肅降之力增強大腸傳導,促使大便得下。
以上相關內容表述望能讓更多朋友受益,有需要辨證指導的朋友也可通過點擊我頭像進行私信。
❷ 總感覺大便沒拉干凈,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
小腸吸收營養,大腸吸收水分。如果有慢性腸炎,也應服用水蘇糖,它可以有效增殖有益菌,消除有害菌來調節胃腸功能。對於消除炎症癒合潰瘍面,有著良好的作用,適合各類人群服用。
❸ 大便不凈是什麼原因
病情分析:
服中醫認為,便秘主要由燥熱內結,氣機郁滯,津液不足和脾腎虛寒所引起.
1.燥熱內結 中醫認為過食辛辣厚昧,過服溫補之品等可致陽盛灼陰;熱病之後,余熱留戀腸胃,耗傷津液;或濕熱下注大腸,使腸道燥熱,傷津而便秘,這種便秘又稱為熱秘.
2.氣機郁滯 情志不舒,憂愁思慮,久坐少動,久病卧床等引起氣機郁滯,致使大腸傳導失職,糟粕內停,而成秘結,即所謂「氣內滯而物不行」.糞便不結燥,但排出困難是此型的特點,所以又稱為氣秘.
3.津液不足 久病,產後,老年體衰,氣血兩虛;脾胃內傷,飲水量少,化源不足,病中過於發汗,瀉下傷陰等.氣虛則大腸轉送無力,血虛津虧則大腸滋潤失養,使腸道干槁,便行艱澀,所以稱為虛秘.
4.脾腎虛寒 年高久病,腎陽虛損,陽氣不運則陰邪凝結;或素有脾陽不足,又受寒冷攻伐,而致脾腎陽衰,溫照無權則寒凝氣滯,腸道傳送無力,大便艱難,稱為冷秘.
指導意見:
有些偏方也可治療便秘且效果不錯.如:
1,每天早晨空腹時,用溫開水送服一小匙香油.
2,取牛奶250毫升,然後調入蜂蜜60克,攪勻,再加入蔥汁數滴,於每天早晨空腹時服用.
3,取馬鈴薯適量,洗凈,用榨汁機榨出汁來,每天飲該汁兩次,每次飲半杯,早晨空腹時和午飯後各飲一次.
4,取鮮無花果1~2個,每晚睡前食用.
5,取松仁(生熟均可)15克,每日服用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