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原因查詢 » 如何給初中生講一戰的根本原因
擴展閱讀
ppt中空格就轉行怎樣處理 2024-11-17 23:09:38
怎樣做好吃甜點 2024-11-17 22:55:25

如何給初中生講一戰的根本原因

發布時間: 2022-03-02 01:50:30

Ⅰ 誰有好的初中歷史教案,給一份來做個參考

凡爾賽華盛頓體系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引導學生掌握主宰巴黎和會的三巨頭、《凡爾賽和約》的簽訂和內容、凡爾賽體系的構成和作用。國際聯盟的建立、華盛頓會議的背景。《九國公約》的簽訂、主要內容和作用。
能力目標:
1.通過揭示美、英、法等國在巴黎和會上為重新瓜分世界而相互爭奪的情況,培養學生從經濟實力和軍事實力地位分析帝國主義外交政策的能力。
2.通過對凡爾賽體系不牢固的分析,培養學生綜合辨證分析問題的能力。
3.揭示美國在《九國公約》宣稱的「尊重中國的獨立和領土、主權的完整」的旗號下,向中國擴張的企圖,培養學生透過社會現象來認識事物本質的能力。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1.使學生認識到《凡爾賽和約》是在犧牲戰敗國和弱小民族利益的基礎上簽訂的掠奪性條約。凡爾賽體系不可能消除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因此不可能長期維持下去。
2.華盛頓會議確立了帝國主義國家在東亞、太平洋地區的統治秩序。美國通過這次會議擴大了自己的勢力。
3.凡爾賽──華盛頓體系的建立說明強權外交的後盾是綜合國力的競爭。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①《凡爾賽和約》。②《九國公約》。
難點:「凡爾賽-華盛頓體系」的矛盾。
教學方法
講述法,輔以討論法。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同學們看到的這張圖片(屏幕顯示)是福煦車廂,這節火車雖然不在了,但非常著名,它曾經是一戰德國簽訂停戰協定、正式投降的地方,是一戰重要的見證物,說起「一戰」,我們先復習一下有關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幾個問題: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起止時間?戰爭爆發的根本原因?戰爭的性質?戰爭的結果?

一戰德國投降
學生爭先恐後地舉手發言。時間:1914年—1918年;根本原因:帝國主義爭奪世界矛盾斗爭的結果;性質:帝國主義戰爭;結果:以德國為首的同盟國失敗而結束。
學生回答後教師指出:一戰是結束了,但帝國主義的矛盾解決了嗎?戰後由於德奧成為戰敗國,英法雖然實力削弱但仍是歐洲強國,美日經濟實力得到增強,它們企圖依據變化的各國實力來重新分割世界,所以他們的矛盾斗爭又從戰場上轉移到會議桌上。就這樣一場會議上、談判桌前的唇槍舌戰開幕了。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第3課《凡爾賽─華盛頓體系》。
講授新課:
一、戰後的「新秩序」(板書)
1919年1月,戰勝國協約國集團在巴黎召開和會。
27個國家參加會議,面對即將到來的和會,他們都有了各自的如意算盤。但是爭奪總是要憑資本,按實力去較量的。
教師問:那麼經過了這一場時達4年多之久的世界大戰,列強的實力對比發生了什麼樣的變化?
以德國為首的同盟國集團戰敗,暫時退出了爭霸的行列,並淪為被宰割的對象;(2)作為戰勝國,英法實力也遭到削弱,但它們還分別在海軍和陸軍方面保持優勢。(3)美日成為一戰最大的受益者。美國在一戰期間共賺380億美元,黃金儲備佔世界的40%,掌握世界經濟霸權,經濟實力急劇膨脹。日本在亞洲奪取了新的霸權利益。
戰後列強的實力發生了變化,那麼這就要按新的實力對比去重新建立戰後的新秩序,於是便有了巴黎和會。各國懷著各自的私心。
[教師引導]現在請同學們看課本第一段的內容,看後敘述巴黎和會召開的概況。
[學生看書]……
[學生敘述]1919年1月,戰勝的協約國集團為了締結和約,對戰後的世界作出安排,在巴黎召開了會議,這就是巴黎和會。參加會議的有27個國家,會議被法國總理克里孟梭、英國首相勞合·喬治和美國總統威爾遜操縱。作為戰勝國的中國和其他弱國在和會上處於完全無權的地位。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重重,使和會持續了五個月。(用投影界示巴黎和會的三巨頭)
[教師引導]請同學們回憶一下,中國是否參加協約國一方?1917年段琪瑞北洋軍閥政府在日本的慫恿下,也對德宣戰,現在當然應列入戰勝國的行列。北洋軍閥政府的代表也趕到了巴黎。那麼戰敗國代表來了沒有?
[學生回答]沒有。
[教師引導]這么多國家,是否部有發言權?
[學生回答]不是,有權對和會決策的,真正起操縱作用的只是英、美、法三個大國。
[教師引導]為什麼?
[學生回答]因為這三國力量最強大,外交的後盾是國家的實力。
[教師講解]美國總統威爾遜,此人原是大學教授,後來當了校長,又當了總統,人稱「百靈鳥」。他帶來了非常漂亮的被稱為「世界和平綱領」的「十四點原則」。英國首相勞合·喬治,被稱為「狡猾的狐狸」,這個圓滑而狡黠的政治家,完全代表英國這個老牌帝國主義壟斷資產階級的利益,他最輕視已發生十月革命的俄國。既主張處分德國,又不主張過分削弱,即實行大陸勢力均衡政策,讓歐洲大陸的各國家之間互相牽制,誰也別太強,好讓英國控制歐洲大陸。一戰前就是由於德國發展太快,不但嚴重威脅了英國在歐洲的地位,還提出了重新瓜分殖民地的要求,英德矛盾才急劇尖銳。現在呢,情況變了,德國戰敗,只要能削弱它,使之既不能與英國抗衡,又能牽製法國,那麼恢復英國控制歐洲大陸的局面就可以形成了。法國總理克里孟梭,他已78歲高齡,說話聲音沙啞,外號「老虎總理」。他曾以18次倒閣成功而著稱。克里孟梭是個典型的復仇主義者。他的野心是重建歐洲大陸霸權,為此法國要求最大限度地削弱德國。他曾經說過:「我是如此喜歡德國,所以我希望有兩個德國。」針對當時巴黎和會這種情況,在和會開幕時,有識之士就曾預言:「和會組織並不復雜,無非是說克里孟梭當主席,勞合·喬治為總顧問,威爾遜為秘書長,如此而已!」折中局面終於成了現實。另外,義大利曾加入同盟國,1915年同英法簽訂了倫敦密約,得到了戰後滿足其領土要求的承諾,參加到了協約國一邊作戰。盡管一戰中,沒打過幾場勝仗,但其野心卻不小,不僅希望英法實現其承諾,而且含有新的領土要求。日本在巴黎和會上被稱為是「沉默的小夥伴」,日本對歐洲事務不感興趣,只想保證在亞太地區的既得利益。就這樣,經過近半年的爭吵,1919年6月28日,在凡爾賽宮舉行了對德和約的簽字儀式,故稱《凡爾賽和約》。
[板書]2.《凡爾賽和約》的簽訂
[教師引導]現在我們共同來看一下《凡爾賽和約》的內容。
[投影顯示]
領土 由法國收回阿爾薩斯和洛林
軍事 禁止德國實行義務兵役制;不許擁有空軍,陸軍人數不得超過10萬;萊茵河東岸50千米內,德國不得設防
政治 德國承認並尊重奧地利的獨立
賠款 由協約國設立「賠款委員會」,決定德國戰爭賠款的總數
殖民地 德國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國瓜分
[教師講解]關於領土問題,第一,法國收回阿爾薩斯和洛林。第二,薩爾區由國聯代管15年,期滿後經公民投票表決,決定歸屬。薩爾煤礦由法國開采15年。這個薩爾煤礦,其煤炭蘊藏量相當於法國全國煤炭蘊藏量的40%。第三,規定萊茵河西岸地區由協約國軍隊佔領15年;東岸50千米以內地區為不設防區(指圖強調萊茵河非軍事區的空間概念)。第四,承認奧地利、捷克斯洛伐克、波蘭的獨立,尤其是大波蘭的建立(看圖)。波蘭得到波茲南、西普魯士和東普魯士及上西里西亞的部分領土,還得到穿過西普魯士的所謂「波蘭走廊」的狹窄出海口,但澤被宣布為國聯管理下的「自由市」,從而使德國的領土被分割為兩部分。
關於德國的海外殖民地,被戰勝國加以瓜分。用的名義是「委任統治」,實質就是重新瓜分,而且使列強對殖民地的瓜分和佔領披上「合法」外衣。那麼德國原在山東的一切特權和膠州灣的租借地讓給誰了呢?
[學生回答]日本。
[教師提問]對此,中國人民有什麼反應?結果如何?
[學生回答]爆發了五四運動,北洋軍閥政府沒有在和約上簽字。
[教師講解]關於軍事問題,禁止德國實行義務兵役制;不許擁有空軍,陸軍人數不得超過10萬;萊茵河東岸50千米內,德國不得設防。
關於賠款問題,在巴黎和會上並沒有完全解決。決定由協約國成立的「賠款委員會」決定其賠款總數。
[教師引導]請同學們根據條約的內容來說明該條約的實質。
[學生回答]《凡爾賽和約》的規定實際上是對戰敗國德國的一場掠奪。
[教師說明]和約使德國喪失歐洲本土上1/8的領土,1/10的人口,還壓上巨額賠款。列寧一針見血地指出:「《凡爾賽和約》是駭人聽聞的掠奪性和約。」毫無疑問,《凡爾賽和約》極大地傷害了德意志民族的感情。這為以後希特勒、法西斯復仇主義者提供了肥沃的土壤。難怪當時就有人說:「這不是和平,這是20年的休戰。」20年後的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時,人們不得不承認:《凡爾賽和約》種下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禍根!
[教師引導]同學們,根據和約的規定,我們能否由小見大,一起來分析出巴黎和會的實質。
[教師明確](師生共同分析)從條約規定來看,尤其是關於殖民地的處理,我們再次證實,巴黎和會是帝國主義的分贓會議。此外,從軍備限制的內容上,我們又可以看出其反蘇的性質。列強們在和會上就如何對付蘇俄達成了協議,即實行經濟封鎖,制定武裝干涉的計劃。從1919年春到1920年,協約國對蘇俄進行的三次武裝干涉的計劃就是在此時制定的。所以,我們說這次會議又是指揮反蘇戰爭的司令部。
[教師引導]除德國以外,還有哪些戰敗國呢?
[學生回答]還有奧地利、匈牙利、保加利亞和土耳其等。
[教師說明]確實如此,因此在1919~1920年,協約國還分別同以上各國簽訂了一系列條約,這些條約同《凡爾賽和約》一起,構成了凡爾賽體系,確立了帝國主義在歐洲、西亞和北非的新秩序。
[板書]3.凡爾賽體系的形成
[教師引導]總而言之,凡爾賽體系調整的是帝國主義在西方的關系,那麼這個體系靠什麼來維持?
[學生回答]國際聯盟。
[板書]4.國際聯盟的成立
[教師引導]請同學們根據課本上的相關內容,提煉出有關國際聯盟的有效信息。
[學生看書]……
[學生回答](1)國聯是根據和約規定在1920年1月成立的;(2)美國沒有參加國際聯盟,所以它被英國和法國控制。
[教師講解]美國領導人自認為,以自己掌握世界經濟霸權的實力,可以「領導世界」,但是由於美國在海軍方面實力不如英國,陸軍方面實力不如法國,因此在戰後的第一輪較量中,「溫文爾雅」的教授總統最終敗給了「老奸巨猾」的資產階級政客。這再次說明外交的後盾是國家的綜合實力。由此可見,表面上看,戰勝國達到了目的,德國被押上了審判席,戰敗國和弱小國家遭到了隨心所欲的瓜分,維持國際秩序的國際聯盟也成立了,但是,由於戰勝國強迫戰敗國承擔了全部戰爭責任,對戰敗國而言,這種和約是無法接受的,之所以接受了,是形勢使然。因此,和約雖然簽字了,但戰勝國與戰敗國之間的矛盾並沒有消除,再次發生戰爭,重訂和約只是一個時間問題。

幾乎所有的人都看到,《凡爾賽和約》所構築的國際安全體系孕育著極大的不穩定性。沒有資格參加和會的列寧評價說:「靠《凡爾賽和約》來約束維系的整個國家體系、國際秩序是建立在火山之上的。」參與主宰和會進程的法國人、戰時的聯軍統帥福煦說:「這不是和平,這是20年的休戰。」和會期間的另一位巨擘、英國首相勞合·喬治說:「你們可以奪走德國的殖民地,把它的軍隊減到僅夠建立一支警察部隊的力量,把它的海軍減到五等國家的地位,這一切終究毫無意義。如果德國認為1919年的和約不公平,那麼它將會找到對戰勝國進行報復的手段。」曾任英國海軍大臣的溫斯頓·丘吉爾說:「這是勝利者所做的蠢事。」事實證明,他們的評價可謂切中要害。和會剛剛結束,德國人就喊出了「打倒《凡爾賽和約》」的口號。
即便如此,有權主宰和會的戰勝國卻並沒有採取任何措施來進行補救。法國人沉醉在虛假的和平之中,英國人也以為歐洲大陸的均勢已經恢復,而威爾遜則喜滋滋地回到華盛頓,向國會販賣他的國際聯盟體系。他要求美國人民大膽地參加國聯,「接受領導世界的責任」,可美國人卻不領情。參議員威廉·波拉對威爾遜說:「你的和約不會帶來和平,它離和平很遠、很遠,我們如果根據過去判斷未來,(那麼,可以肯定)它將帶來戰爭。」美國參議院拒絕批准和約,戰勝國苦心經營的凡爾賽體系剛剛開張就被撕開了一個口子。
由此可見,巴黎和會的結束,並不意味著列強之間的矛盾得到解決。凡爾賽體系的建立,是在英法取得優勢地位的基礎上,重建了資本主義世界在西方的新秩序。它反映了幾個主要戰勝國按新的實力對比取得了暫時的妥協。但是它不但不能消除矛盾,而且加劇了很多矛盾,同時又產生了很多新矛盾。尤其是美國在巴黎和會上未取得預期目的,而且遠東亞太地區帝國主義還未按實力對比進行新的調整。不久,他們再次坐到談判桌旁,展開舌戰,這就是華盛頓會議的召開。
[板書]
[教師引導]根據我們以前學過的知識,請大家回答:一戰期間,哪一個帝國主義國家獨霸中國?
[學生回答]日本。
[教師引導]當時在中國,哪兩個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最為尖銳?
[學生回答]美國和日本。
[教師講解]1902年《英日同盟》簽訂,在英國的扶植下,日本成為東亞的霸主。一戰期間,日本在遠東的勢力急劇膨脹,幾乎獨霸中國,並佔領了德屬太平洋群島。巴黎和會,更加強了它在這一地區的優勢地位。而美國隨經濟實力的增強,必然要打破日本的獨霸。再加上巴拿馬運河的通航,使美國到太平洋的航程縮短,所以戰略重心轉移到遠東亞太地區。日本的擴張不僅與戰後第一經濟強國美國發生嚴重的沖突,同時也威脅到英國在東亞的利益。為爭奪霸權,三國掀起海軍軍備競爭。日本將國民收入的50%造無畏艦,直接影響英國海上霸權地位。在這種情況下,由美國倡議,1921~1922年,美、英、法、日、意、荷、比、葡和中國九國代表在華盛頓舉行會議。
[教師引導]下面請同學們看書,看完之後,概述華盛頓會議的內容。
[板書]2.華盛頓會議的內容
[學生看書]……
[學生回答]在這次會議上,英、法、日、美簽訂了《四國條約》,相約相互尊重彼此在太平洋屬地的權益。接著,美、英、日、法、意簽訂了《五國條約》,規定五國海軍主力艦的噸位比例為5∶5∶3∶1.75∶1.75。1922年,九國代表簽署了關於中國問題的《九國公約》,這個公約宣稱尊重中國的主權、獨立與領土的完整,遵守各國在中國的「門戶開放」和「機會均等」原則。這實際上為美國在中國的擴張提供了方便。
[板書]3.華盛頓體系的形成
[教師分析]《四國條約》的簽訂體面地埋葬了《英日同盟》,解除了英日聯合與美國對抗的威脅,為美國在太平洋地區的擴張掃除了障礙。根據《五國條約》,美、英、日、法、意五國主力艦的噸位比例是5∶5∶3∶1.75∶1.75。請同學們思考,《五國條約》的簽訂,最大的獲益者是誰?(學生回答:美國)使美國獲得與英國同等的制海權,英國的海上霸權地位受到挑戰。對日本來講「3」已經不少了。《九國公約》的簽訂對中國產生了嚴重的影響。美國代表在解釋「尊重中國之主權與獨立」時說:「中國為一有主權獨立之國家,在有效條約所限制之內,中國有行政之自由。」就是說,列強強加給中國的一切不平等條約仍然有效,中國的半殖民地地位絲毫沒有改變。可見華盛頓會議上的遠東霸權之爭,最重要的是對中國的爭奪。關於中國山東的問題,由於中國爆發五四運動,中國代表拒絕在《凡爾賽和約》上簽字,此問題在會外得以解決。(閱讀材料小字,進行了解)
華盛頓會議上簽訂的三個主要條約構成了華盛頓體系。華盛頓會議,在美國居主導地位,中國被宰割,日本受抑制的基礎上確立了帝國主義國家在遠東亞太地區的統治秩序。可見,華盛頓會議上,美國獲利最多,日本受的限制最厲害,中國受的傷害最重。因此華盛頓體系隱含著戰勝國之間的矛盾:美日矛盾加劇;英日分歧擴大;中國與帝國主義的矛盾尖銳。這些矛盾的發展必然導致華盛頓體系的崩潰。
[教師小結]華盛頓會議是凡爾賽會議的繼續,它確立了帝國主義在東亞、太平洋地區的統治秩序。通過這兩次會議,帝國主義列強建立起了「凡爾賽—華盛頓體系」。
[板書]4.凡爾賽—華盛頓體系
[教師分析]下面我們就此體系的形成作一簡單的分析。經過華盛頓會議,資本主義世界在東亞和太平洋地區的秩序也得到了安排。它同凡爾賽體系一起,構成了戰後資本主義國際新秩序,即通常所說的「凡爾賽—華盛頓體系」。這種新秩序,代表著資本主義世界在國際關系領域的重建。
第一,第一次世界大戰是在資本主義世界體系最終形成之時,是資本主義列強對世界領土的再一次爭奪。當這場大戰已經嚴重影響到資本主義本身的穩定性時,對資本主義世界體系進行重新安排,不僅是可能的,而且是必要的。從巴黎和會到華盛頓會議,各大國都是帶著各自的計劃,來到談判桌前的,經過激烈的交鋒和妥協讓步,它們又不得不部分放棄自己的計劃,接受這兩次會議對世界新秩序的整體安排。從《凡爾賽和約》到《四國條約》《九國公約》,都是首先具有這種資本主義世界整體性安排的特點;而國際聯盟和《限制海軍軍備條約》的規定,又是20世紀政治整體化趨勢的一種最初的反映。
這種情況說明,戰爭和相對的聯合,都是現代資本主義國家採取的不同政策。而它們採取哪一種政策,取決於世界資本主義體系發展的特定形勢。當涉及到不同利益國家或國家集團間的矛盾和沖突變得不可調解時,戰爭就不可避免了。而當戰爭危及世界資本主義體系的基礎時,不同國家或國家集團間的相對聯合就會取代戰爭。在另一方面,資本主義國家為了穩定各自國內的經濟政治秩序,避免革命,也會加強同其他資本主義國家的聯合。在世界現代史上,這種資本主義國家之間的聯合趨勢,將越來越多地表現出來。但在第一次大戰後的國際環境下,這種資本主義的聯合還僅僅是開始,因而是不成熟和極不穩定的。
第二,凡爾賽—華盛頓體系,並沒有改變世界的基本格局,仍然是資本主義列強剝削和壓迫廣大落後國家和地區。因此,資本主義大國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矛盾依然存在。然而,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民族獨立斗爭更加成熟,在凡爾賽—華盛頓體系建立之初,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主獨立運動已經開始沖擊這種資本主義的新秩序。而處於資本主義包圍下的蘇聯,卻能打破外來干涉和顛覆,也說明了社會主義所具有的生命力和資本主義世界體系的不穩定性。
第三,凡爾賽—華盛頓體系的最大問題是,它不但沒有消除各大國之間的矛盾,而又還埋下了更大沖突的種子。特別是激起了德國人的復仇心理,20世紀30年代法西斯分子正是利用人們的這種心理取得統治和對外擴張。在戰勝國中,對勢力范圍的再分配也造成了各大國間的深刻矛盾。這使得資本主義的新秩序從一開始就引起了種種的不滿,20世紀20年代這個新秩序逐漸瓦解,到30年代又為新的國際危機所替代。正如福煦所預言的:「這不是和平,這是20年的休戰。」
[布置作業]
板書設計
第二單元 凡爾賽—華盛頓體系下的世界
第3課 凡爾賽—華盛頓體系
活動與探究
1.根據過去學過的內容,敘述山東問題的由來。
(參考資料看課後「自由閱讀卡」)
2.觀看歷史題材影片《我的1919》,簡要談一下你的觀後感

Ⅱ 如何教好初中歷史

作為老師要力求讓學生對你的課程感興趣.首先要充實自己,另外多讀些相關的材料,使你的課生動有趣.逐漸就好了.
講一段歷史時最好穿插一些同學感興趣的歷史故事.比如講漢代史,可以先借鑒史記上關於項羽,劉邦的描寫.小分析下他們的不同的性格.然後想同學提問為什麼最後勝利者是劉邦而不是項羽.
在講一戰,二戰史的時候不妨讓同學扮演下各國執政者和軍事指揮者的角色.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啟發其學習歷史的熱情,發揮他們的才能.一節課時間足矣.第二節再按課本講.
總之,我的意思是要充分激發學生上課的熱情,比自己干講有意思多了.
謝謝

Ⅲ 我初三歷史老師讓我給學生們講課,講第一次世界大戰,華東師大版求講課過程以及要提問的問題

首先簡介一戰:第一次世界大戰(英語:World War I,簡稱一戰)是一場於1914年7月28日至1918年11月11日間主要發生在歐洲但波及到全世界的世界大戰。當時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都捲入這場戰爭。在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前,這場戰爭被稱之為「世界大戰」。由於主要戰場在歐洲,故中文又常稱為「歐戰」。戰爭過程主要是同盟國和協約國之間的戰斗。德國、奧匈帝國等國屬同盟國陣營,英國、法國、俄國、義大利、中國北洋政府等則屬協約國陣營。中國於1917年8月14日對德、奧宣戰。這場戰爭是歐洲歷史上破壞性最強的戰爭之一。大約有6,500萬人參戰,1,000萬左右的人喪生,2,000萬左右的人受傷。戰爭造成了嚴重的經濟損失,據估計損失約1,700億美元。戰爭的導火線是1914年6月的薩拉熱窩事件,戰線主要分為東線(俄國對德奧作戰)、西線(英法對德作戰)和南線,其中又以西線最慘烈。然後可以具體說一下戰爭的導火線,主要戰役,中國參戰,美國參戰,俄國二月革命,十月革命,列寧與德國簽訂《布列斯特合約》,俄國退出戰爭,中國派出勞工、以工代兵,然後德國水兵起義,戰爭結束,整個一戰的影響(包括為二戰埋下了禍根),以及巴黎合約的簽訂(包括德國的屈辱合約,美國被迫退回美洲大陸,英法想辦法繼續維持世界霸權,以及中國主權的被侵犯,即德國在山東的權益被轉讓給日本)以及飛機和坦克在戰場上的第一次出現等。您可以提問的問題包括一次大戰的起止時間,主要參與國的名稱,一戰的歷史影響等ps:如果時間允許的話,您可以多講一些小故事,而不是只是講解知識點,以便讓學生更好的學習歷史

Ⅳ 如何采訪考研的學生,應該問些什麼問題

如何采訪考研的學生,應該問些:

第一,備考過程中,多是自學還是尋求考研機構?

第二,如何做到勞逸結合?

第三,各科專業課是如何備考的?

第四,遇到困難,是怎麼堅持到最後的?

第五,一個人備考好還是結伴備考好?

第六,考研備考作息時間如何安排的?

你在備考過程中,如何消滅負能量?

你在自習室遇到什麼奇葩事/人?

在整個備考階段,如何調整正常考試跟考研的關系?

整個備考過程,你最想對學妹/弟說的一句話?

「輔導學生考研這些年,印象最深的是一個女孩兒。」許勝龍回憶說,那是個三本畢業在醫院工作了半年的學生,工作後發現自己的學歷對未來的發展使不上勁兒,她對未來的規劃很清晰,決定要通過考研提升學歷,追求更好的工作和發展機會。

來的時候和爸媽一起,那對父母一看就是非常勤勞踏實的人,但為了孩子的發展,最終全家商量後決定借一部分錢來報班考研。

這個女孩在復習中也非常的認真,每天學習到很晚,最終的結果也在意料之中,她如願考上了理想的學校。

很佩服這個女孩和家人的魄力,越是家裡經濟一般,越需要一戰上岸,她和別人不一樣,她的家庭甚至她自己都不會允許自己脫產二戰,所以在考研時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資源的做法是非常對的!在備考時的這些付出,畢業之後很快就能收獲回來!

Ⅳ 如何給小學生講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戰

我們老師已經給我們上過這一課了,是品德與社會吧?老師講得挺好的,給我們觀看了視頻,還主要講解了石油戰爭和海灣戰爭,我們都很感興趣的哦!只要不是那些太煩的東西就好了,不用講一大堆的。
也可以讓學生去查資料,然後在班裡討論,呵呵~加油!

Ⅵ 初中生個人自傳範文600-1000字

十三年前,一個小生命降落在這個世界上。一雙大眼睛、粉嫩的皮膚、特有的大嗓門。「哇」,這就是我來到這個世上的第一句話,也是告訴全世界-我來了。

現在的我經過太陽的曝曬,大風的洗禮,皮膚黝黑,這便成為了我的一大「特點」,用同學們的話說:「你上輩子一定是一塊煤」,聽慣這種話的我現在已經能坦然面對這個評價。唯一讓我驕傲的便是我那美麗的大花眼,所見之人,無不羨慕,美中不足的是裡面的眼球不太好使,需要藉助眼鏡經這個工具才能看清遠處的東西。眼睛下方的鼻樑,不是鷹鉤鼻也不是小翹鼻,只是扁扁地立在那裡。再下方的嘴,可以算得上是櫻桃小嘴了,可笑起來卻是血盆大口,一副能吃人的架勢,與我的淑女形象很是不符。

我的性格比較溫順,會真心對待周圍的朋友,而我最大的特點就是不記仇,前一秒還是怒氣沖沖,只要一個笑話,就能一笑泯恩仇。

對於我的學習,從小作文
學到初中一直都是中等水平,因為上學早,一直以為是因為沒有上過學前班的緣故,所以基礎要比大家差一點。現在看來,是學習的方式方法問題,所以還是需要去改變之前的學習方法,找到更適合自己,能快速提高成績的好方法。

上了初中以後,學業加重,雖然每天父母都給補充豐富的營養,人還是消瘦起來。課業的繁重不免會對學習有些抱怨,但是對語文的熱愛卻沒有改變過,這就是國粹的魅力吧!

在興趣方面,獨愛小提琴。六年的陪伴,它已成為了我的摯友,練琴的一路艱辛難以忘記。從每天堅持枯燥無味的練習到現在可以隨時拉上一首喜歡的樂曲,這也是算是我對它的一片痴情。每當學習乏累了,一曲?查爾達什舞曲?便化解了這些煩惱,一曲過後,便又以飽滿的狀態再次投入到題海中。

這就是我這十三年來經歷、體驗過的生活。以後的日子希望能探索出更精彩、優秀的beautifulgirl。

Ⅶ 初中生必須掌握的60個古今異義詞

1.鄙:(古義:邊境。今義:品質低下。)蜀之鄙有二僧(《為學》)

2.顧:(古義:反而,難道。今義:有看的意思;還有照管、注意的意思。)

顧不如蜀鄙之僧哉(《為學》)

3.爺:(古義:指「父親」。今義:指「爺爺」。)卷卷有爺名(《木蘭詩》)

4.但:(古義:只、只不過。今義:轉折連詞)

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木蘭詩》)

5.安:(古義:疑問代詞「怎麼」。今義:常用於「安靜」、「安全」等)

爾安敢輕吾射(《賣油翁》)

6.再:(古義:專指第二次。今義:常用於重復,表「又一次」的意思。)

如是再三(《宋定伯促鬼》)

7.交通:(古義:交錯相通。今義:泛指交通運輸或郵電事業。)

阡陌交通(《桃花源記》

8.妻子:(古義:是妻子和兒女。今義:是專指男子的配偶。)

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桃花源記》)

9.無論:(古義:更不必說。今義:表示條件關系的關聯詞。)

無論魏晉(《桃花源記》)

10.如此:(古義:像這樣。今義:「這樣」的意思。)

詣太守,說如此(《桃花源記》)

11.識:(古義:記今義:知道,認識)

默而識之(《論語》十則)

12.居:(古義:停留、過了。今義:居住、住所。)

居十日,扁鵲復見(《扁鵲見蔡桓公》)

13.益:(古義:更、更加。今義:多用於名詞,利益、益處。)

不治將益深(《扁鵲見蔡桓公》)

14.請:(古義:「問」的意思。今義:邀、聘、求之意。)

臣是以無請也(《扁鵲見蔡桓公》)

15.走:(古義:「跑」的意思。今義:行走。)

望桓侯而還走(《扁鵲見蔡桓公》)

16、故:(古義:副詞,特意。今義:事故、所以。)

故使人問這(《扁鵲見蔡桓公》)

17.湯:(古義:熱水。今義:菜或面做的稀狀食物。)

及其日中如探湯(《兩小兒辯日》)

18.去:(古義:離。今義:到……(用於從所在地到另一個地方。)

我以日始出去人近(《兩小兒辯日》)

19.社:(古義:土地神。今義:社會的一個團體,指共同工作或一種集體組織。)

春社近(《游山西村》)

20.郭:(古義:外城。今義:僅用於姓氏。)青山郭外斜(《過故人庄》)

21.鮮美:(古義:鮮艷美麗。今義:食物味道好。)芳草鮮美(《桃花源記》)

22.雖:(古義:即使,表示假設關系的連詞。今義:雖然,表示轉折關系。)

雖人有百手(《口技》)

23.股:(古義:大腿。今義:屁股。)兩股戰戰(《口技》)

24.文理:(古義:文采和道理。今義:文章內容方面和詞句方面的條理。)

其文理皆有可觀者(《傷仲永》)

25.無為:(古義:無須,不要。今義:順其自然,不必有所作為。)

無為在歧路(《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6.兒女:(古義:小孩和女子。今義:指子女。)

兒女共沾巾(《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7.何苦:(古義:愁什麼。今義:表示反問語氣,不值得,犯不著。)

何苦而不平(《愚公移山》)

28.鴻:(古義:大。今義:鴻雁,書信。)

談笑有鴻儒(《陋室銘》)

29.絲竹:(古義:指琴瑟簫笛等管弦樂器,這里指奏樂的聲音。今義:絲綢和竹子。)

無絲竹之亂耳(《陋室銘》)

30.致:(古義:對……說話。今義:指在舉行某種儀式時說勉勵、感謝、祝賀、悼念

等的話。)聽婦前致詞(《石壕吏》)

31.裙:(古義:泛指衣裳。今義:指裙子。)

出入無完裙(《石壕吏》)

32.烈士:(古義:指有雄心壯志的人。今義:指為正義事業獻出生命的人。)

烈士暮年(《龜雖壽》)

33.一般:(古義:一種。今義:指普通。)

別有一般滋味在心頭(《相見歡》)

34.蹉跎:(古義:過時。今義:用於光陰白白地過去。)

年已蹉跎(《周處》)

35.令:(古義:好的。今義:命令。)

令名不彰(《周處》)

36.坐:(古義:犯罪。今義:多用於「坐下」。)

何坐(《晏子使楚》)

37.其實:(古義:兩個詞;其:代詞,它的;實:果實。今義:一個詞,用來說明某?

一事實的連詞。)其實味不同(《晏子使楚》)

38.小生:(古義:小青年,後生。今義:指戲曲藝術中的一種角色。)

隸而從者,崔氏二小生(《小石潭記》)

39.居:(古義:停留,這里是經過的意思。今義:住。)

居數月(《塞翁失馬》)

40.十九:(古義:十分之九。今義:指一個數目「十九(19)」。)

死者十九(《塞翁失馬》)

41.金:(古義:古代計算金屬貨幣單位,一兩為一金。今義:金銀的金。)

請獻十金(《公輸》)

42.可:(古義:大約。今義:常用作表示可以、可能、許可、值得等。)

高可二黍許(《核舟記》)

43.簡:(古義:簡拔,選擇。今義:簡單。)

蓋簡桃核修狹者為之(《核舟記》)

44.休:(古義:吉祥。今義:休息。)

休寢降於天(《唐雎不辱使命》)

45、蓋:(古義:句首發語詞,引出下面的推測、判斷或說明。今義:蓋住、蓋子。)

蓋余之勤且艱若此(《送東陽馬生序》)

46.往往:(古義:到處、處處。今義:常常。)

卒中往往語(《陳涉世家》)

47.絕境:(古義:是與世隔絕的地方。今義:是沒有辦法,沒有出路的境地。)

率妻子邑人來此絕經(《桃花源記》)

48.借第:(借:古義是即使,假使。今義指暫時用別人或暫時給別人用的錢或物。第:

古義是僅、只。今義:表示次序。)借第令毋斬(《陳涉世家》)

49.會計:(古義:是兩個動詞,聚會商議。今義:一個詞,名詞,指從事財務工作的

人員。)號令召三老豪傑與皆來會計事(《陳涉世家》)

50.適:(古義:往。今義:適合,適當。)

鬱郁適茲土(《送董邵南遊河北序》)
51.惡:(古義:怎麼,表示疑問,讀「wū」。今義:罪惡,厭惡。)

吾惡知其今不異於古所雲邪(《送董邵南遊河北序》)

52.謝:(古義:致謝。今義:常作禮貌用語。)

長跪而謝之曰(《唐雎不辱使命》)

53.戾:(古義:至,到達。今義:罪過,乖張。)

鳶飛戾天者(《與朱元思書》)

54.經綸:(古義:治理,籌畫。今義:政治規律,如「滿腹經綸」。)

經綸事務者(《與朱元思書》)

55.山河:(山:古義:指華山。今義:泛指一切山。河:古義指黃河。今義:泛指一

切河流。)山河表裡潼關路(《山坡羊?潼關懷古》)

56. 親戚:(古義:指父母兄弟姐妹在內的至親。今義:專門指族外有婚姻關系的親戚。)

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57.池:(古義:護城河。今義:池水,池塘。)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58.語:(古義:告訴;說。今義:話語;說話。)

貧者語於富者曰(《為學》)

59.子:(古義對對方的敬稱,相當於您。今義:兒子。)

子何恃而往(《為學》)

60.走:(古義:跑。今義:行走)

雙兔傍地走(《木蘭詩》)

61.將:(古義:或許。今義:接近。)

將非鬼也(《宋定伯促鬼》)

62.耳:(古義:罷了。今義:耳朵。)

不習渡水故耳(《宋定伯捉鬼》)

63.去:(古義:離去。今義:到哪;前往。)

得錢千五百,乃去(《宋定伯捉鬼》)

64.但:(古義:只。今義:表示轉折的連詞。)

但聞屏障中撫尺一下(《口技》)

65.聞:(古義:聽。今義:用鼻子嗅。)

微聞有鼠作作索索(《口技》)

66.是:(古義:此。今義:判斷詞。)

自是指物作詩立就(《傷仲永》)

67.馨:(古義:美好。今義:芳香。)

惟吾德馨(《陋室銘》)

68.形:(古義:身。今義:樣子。)

無案牘之勞形(《陋室銘》)

69.方:(古義:方圓。今義:方向或四個角都是90度的四邊形,六個面都是方形的?

六面體。)方七百里(《愚公移山》)

70.曾:(古義:並,尚且,連……都……。今義:曾經。)

曾不能魁父之丘(《愚公移山》)

71.舉:(古義:被起用。今義:舉起。)

傅說舉於版築之間(《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72.征:(古義:表現,征給。今義:徵求,象徵。)

征於色發於聲而後喻(《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73.發:(古義:被任用。今義:送出,交付。)

征於色發於聲而後喻(《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74.喻:(古義:明白,了解。今義:比喻。)

征於色發於聲而後喻(《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75.入:(古義:國內。今義:進入。)

入則無法家拂(《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76.鍾:(古義:一種容器。今:計時器具或中空的響器。)

萬鍾於我何加焉(《魚我所欲也》)

77.開張:(古:擴大。今:(店鋪)開始營業)

誠宜開張聖聽(《出師表》)

78.義:(古:適宜,恰當。今:意義,含義。)

引喻失義(《出師表》)

79.痛恨:(古:痛心,遺憾。今:極為仇恨。

未嘗不嘆息痛恨於桓、靈也(《出師表》)

80.異同:(古:差異,偏義復詞。今:不同與相同。)

不宜異同(《出師表》)

81.卑鄙:(古:身份低微,出身鄙野。今:道德品質十分惡劣。)

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師表》)

82.感激:(古:感動,激動。今:感謝。)

由是感激(《出師表》)

83.獎:(古:勉勵,鼓勵。今:獎勵,嘉獎。)

當獎率三軍(《出師表》)

84.所以:(古:用來……的原因。今:表示因果關系的關聯詞。)

此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出師表》)

85.涕:(古:眼淚。今:鼻涕。)

臨表涕零(《出師表》)

86.精力:(古:精神與毅力。今:精神和體力。)

以精力自致者(《墨池記》)

87.間:(古:參與。今:隔開,不連接,中間,空間,或時間。)

又何間焉(《曹劌論戰》)

88.鄙:(古:鄙陋,這里指目光短淺。今:輕視,看不起。)

肉食者鄙(《曹劌論戰》)

89.犧牲:(古:指祭祀用的豬、牛、羊等。今:為正義事業舍棄生命,引申為舍棄某

種利益,也指損害一方的利益。)犧牲玉帛(《曹劌論戰》)

90.忠:(古:盡力做好本分的事。今:忠誠。)

忠之屬也(《曹劌論戰》)

91.獄:(古:訴訟案件,罪案。今:監禁罪犯的地方。)

小大之獄(《曹劌論戰》)

92.可以:(古:可以憑借。今:表示許可,可能。)

可以一戰(《曹劌論戰》)

93.情:(古:實情。今:感情。)

雖不能察,必以情。(《曹劌論戰》)

94.再:(古:第二次。今:又一次。)

一鼓作氣,再而衰(《曹劌論戰》)

95.假(jiǎ):(古:借。今:虛偽的,不真實的。)

每假借於藏書之家(《送東陽馬生序》)

Ⅷ 中考動員大會學生代表演講稿

怎樣寫好演講稿
一、了解對象,有的放矢 演講稿是講給人聽的,因此,寫演講稿首先要了解聽眾對象:了解他們的思想狀況、文 化程度、職業狀況如何;了解他們所關心和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是什麼,等等。否則,不看 對象,演講稿寫得再花功夫,說得再天花亂墜,聽眾也會感到索然無味,無動於衷,也就達 不到宣傳、鼓動、教育和欣賞的目的。
二、觀點鮮明,感情真摯 演講稿觀點鮮明,顯示著演講者對一種理性認識的肯定,顯示著演講者對客觀事物見解 的透闢程度,能給人以可信性和可*感。演講稿觀點不鮮明,就缺乏說服力,就失去了演講 的作用。 演講稿還要有真摯的感情,才能打動人、感染人,有鼓動性。因此,它要求在表達上注 意感情色彩,把說理和抒情結合起來。既有冷靜的分析,又有熱情的鼓動;既有所怒,又有 所喜;既有所憎,又有所愛。當然這種深厚動人的感情不應是「擠」出來的,而要發自肺腑, 就像泉水噴涌而出。
三、行文變化,富有波瀾 構成演講稿波瀾的要素很多,有內容,有安排,也有聽眾的心理特徵和認識事物的規律。
如果能掌握聽眾的心理特徵和認識事物的規律,恰當地選擇材料,安排材料,也能使演講在 聽眾心裡激起波瀾。換句話說,演講稿要寫得有波瀾,主要不是*聲調的高低,而是內容的有起有伏,有張有弛,有強調,有反復,有比較,有照應。
四、語言流暢,深刻風趣 要把演講者在頭腦里構思的一切都寫出來或說出來,讓人們看得見,聽得到,就必須借 助語言這個交流思想的工具。因此,語言運用得好還是差,對寫作演講稿影響極大。要提高 演講稿的質量,不能不在語言的運用上下一番功夫。 寫作演講稿在語言運用上應注意以下五個問題:
(一)要口語化。「上口」、「入耳」這是對演講語言的基本要求,也就是說演講的語言 要口語化。 演講,說出來的是一連串聲音,聽眾聽到的也是一連串聲音。聽眾能否聽懂,要看演講 者能否說得好,更要看演講稿是否寫得好。如果演講稿不「上口」,那麼演講的內容再好, 也不能使聽眾「入耳」,完全聽懂。如在一次公安部門的演講會上,一個公安戰士講到他在 執行公務中被歹徒打瞎了一隻眼睛,歹徒彈冠相慶說這下子他成了「獨眼龍」,可是這位戰 士傷愈之後又重返第一線工作了。講到這里,他拍了一下講台,大聲說:「我『獨眼龍』又 回來了!」會場里的聽眾立即報以熱烈的掌聲。 演講稿的「口語」,不是日常的口頭語言的復制,而是經過加工提煉的口頭語言,要邏 輯嚴密,語句通順。由於演講稿的語言是作者寫出來的,受書面語言的束縛較大,因此,就 要沖破這種束縛,使演講稿的語言口語化。為了做到這一點,寫作演講稿時,應把長句改成 短句,把倒裝句必成正裝句,把單音詞換成雙音詞,把聽不明白的文言詞語、成語改換或刪 去。演講稿寫完後,要念一念,聽一聽,看看是不是「上口」、「入耳」,如果不那麼「上口」、 「入耳」,就需要進一步修改。
(二)要通俗易懂。演講要讓聽眾聽懂。如果使用的語言講出來誰也聽不懂,那麼這篇 演講稿就失去了聽眾,因而也就失去了演講的作用、意義和價值。為此,演講稿的語言要力 求做到通俗易懂。列寧說過:「應當善於用簡單明了、群眾易懂的語言講話,應當堅決拋棄 晦澀難懂的術語和外來的字眼,拋棄記得爛熟的、現成的但是群眾還不懂的、還不熟悉的口 號、決定和結論」。
(三)要生動感人。好的演講稿,語言一定要生動。如果只是思想內容好,而語言乾巴 巴,那就算不上是一篇好的演講稿。寫好演講稿,只有語言的明白、通俗還不夠,還要力求語言生動感人。
(四)要准確樸素。准確,是指演講稿使用的語言能夠確切地表現講述的對象——事物 和道理,揭示它們的本質及其相互關系。作者要做到這一點,首先,要對表達的對象熟悉了 解,認識必須對頭;其次,要做到概念明確,判斷恰當,用詞貼切,句子組織結構合理。朴 素,是指用普普通通的語言,明晰、通暢地表達演講的思想內容,而不刻意在形式上追求詞 藻的華麗。如果過分地追求文辭的華美,就會弄巧成拙,失去樸素美的感染力。
(五)要控制篇幅。演講稿不宜過長,要適當控制時間。

Ⅸ 中學生(初二)的演講稿。

各位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我叫姜惠禕,來自初二七班。在這半個學期的時間里,我以優異的表現贏得了老師和同學的好評,被評為「文明中學生。」下面,我把自己學習的經驗介紹給大家,希望給大家一個借鑒。

我認為,做一個文明中學生首先要有過硬的學習基礎。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有吃苦耐勞的精神,要勤奮上進、勇於進取,不要把學習看成是一件苦差使,要樂觀的對待它,正所謂「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上課認真聽講也是學習的關鍵,在課堂上,我總能認真聽講,仔細做好筆記,課上的四十五分鍾學好了,課後就不會再有「吃不消」的感覺了。當然,課後的復習也不能放鬆,在復習的時候,我一般按照先難後易的方法去背誦,認真地把當天所學的功課復習好,這樣到考試的時候就不用再「背水一戰」了。

當然,做文明中學生還必須有良好的思想素質。我在平時就要求自己樂於助人,不卑不亢,愛憎分明。對弱小的人,我總是積極幫助,對以強凌弱的現象我堅決制止。在「手拉手、一幫一」的活動中,我還幫助了我的同桌,使他在期末考試中的成績有所提高。使得,這樣才能體現出我們新一代中學生的精神風貌!

學習和品德固然重要,但還不能缺少一項過硬的技能。在接受課堂知識之餘,我還適當的發展我的特長,我並不把這些特長學習看成是一項負擔,而是看做一種放鬆,不管選擇哪門特長,我都喜歡持之以恆,因為我知道如果半途而廢就不能學好特長,所以每次我都能堅持練習,有「愚公移山」的恆心!而且,在表演或比賽的時候也不膽怯。因為每次比賽前,我都冷靜沉著,所以比賽時才能把自己所學的特長盡善盡美的表現出來!在學習勞累之後,我總喜歡唱歌、畫畫兒,真沒想到一學期下來,學特長竟提高了我的學習成績,所以說特長對於學習有百利而無一害。

當然,我並不是最優秀的,場下的同學或許有比我更出色的。希望大家以後繼續努力,期待著下學期「文明中學生」的名單上也有你!

謝謝大家!
初二、七班

姜 惠 禕

這是我找的,你自己改改吧 中學生演講稿--中學生演講稿:如何做一名「文明中學生」演講稿

Ⅹ 我是一名初中生,最近想買本書了解一下一戰,但不知道買哪本書較好

《第一次世界大戰大參考》,內容比較詳細,從1914年開戰到1918年結束都有,主要介紹幾個著名戰役,如袖拂海峽,邊境之役,坦能堡戰役,馬恩河戰役,達達尼爾戰役,凡爾登戰役,索姆河戰役,日德蘭海戰,德國投降等。
如果你關注德意志第二帝國,你還可以看《德意志帝國》以及《皇帝與他的宮庭》
相比 你選中的《一戰回憶錄》和《一站戰史 》更加詳細. 如果要在你選的兩本中選擇我更傾向 《一站戰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