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引起眩暈症的原因有哪些
引起眩暈的疾病種類很多,大約有上百種病可以引起眩暈,不同的疾病的原因也是不一樣的。按照病變部位的不同,大致可以分為周圍性眩暈和中樞性眩暈兩大類。中樞性眩暈是由腦組織、腦神經疾病引起,比如聽神經瘤、腦血管病變等,約占眩暈病人總數的30%。周圍性眩暈約佔70%,多數周圍性眩暈與我們的耳朵疾病有關。周圍性眩暈發作時多伴有耳蝸症狀(聽力的改變、耳鳴)和惡心、嘔吐、出冷汗等植物神經系統症狀。部分疾病可反復發作性眩暈,自行緩解。
人的耳朵分為外耳、中耳和內耳,前庭器官在人的內耳中,它和耳蝸緊密相連,總稱位聽器官。位置的位,聽覺的聽。前庭負責身體的平衡,耳蝸負責聽聲音。常見的疾病
1.高血壓病
:高血壓所致的眩暈多數是由於情緒變化、精神緊張或受精神刺激等因素的影響
,使血壓產生波動而引起的。也有的是濫用降壓葯
,使血壓突然大幅下降
,發生眩暈。
2.低血壓症
:低血壓眩暈也是非常多見的
,特別是年輕人
,容易反復發作。姿勢性低血壓眩暈則多見於中老年人
,在起立或起床時突然眩暈
,旋即消失
,再做同樣動作時又覺眩暈。
3.動脈硬化症
:動脈硬化造成腦血栓附著可誘發腦缺血發作。這種腦缺血如果來自頸內動脈
,就可出現浮動性眩暈和眼前發黑。
4.腦瘤
:發生在中樞前庭系的小腦、腦干易發生旋轉性眩暈。腦瘤引起的眩暈一方面是由於顱內壓增高
,另一方面則是由於腦瘤的壓迫而致血循環障礙
,使前庭神經核區及其通路直接或間接受損而造成眩暈。
5.腦血栓
:輕度的腦血栓可引起眩暈。這是因為動脈硬化造成動脈管腔內膜病變出現狹窄後
,其遠端部分仍可通過自動調節
,使血管阻力減低
,並建立側支循環而維持「正常」的血流量
,暫時不使腦血栓形成。但是患者仍可出現頭暈或眩暈。一側肢體麻木或無力等症狀。
6.貧血
:貧血容易引起腦缺氧而出現眩暈
,惡性貧血眩暈尤為明顯
,患者可因中樞神經系統缺氧
,導致神經系統的器質性變化。因此
,患者的運動或位置感及下肢震動感均可喪失
,眩暈加重。
7.甲狀腺功能減退
:本病患者血壓低、心臟輸出血量減少、血流遲緩而致前庭系缺氧出現眩暈。此外
,新陳代謝較低
,血中乳酸聚集波及內耳
,也可引起眩暈。
8.運動不足
:有些人平時缺乏鍛煉、心肺功能較弱
,如果突然劇烈運動
,可出現頭暈。運動時間過長
,體內營養物質耗損過多
,血糖濃度降低
,或者劇烈運動時
,呼吸加快體內氧氣供應不足也易產生眩暈。
9
.內耳疾病
:耳源性眩暈常見者有美尼爾氏綜合征
,迷路炎、前庭神經炎等。
Ⅱ 造成眩暈症的原因有哪些
眩暈是因機體對空間定位障礙而產生的一種動性或位置性錯覺,它涉及多個學科。絕大多數人一生中均經歷此症。據統計,眩暈症占內科門診病人的5%,占耳鼻咽喉科門診的15%。眩暈可分為真性眩暈和假性眩暈。真性眩暈是由眼、本體覺或前庭系統疾病引起的,有明顯的外物或自身旋轉感。假性眩暈多由全身系統性疾病引起,如心血管疾病、腦血管疾病、貧血、尿毒症、葯物中毒、內分泌疾病及神經官能症等幾乎都有輕重不等的頭暈症狀,患者感覺「飄飄盪盪」,沒有明確轉動感。
引起眩暈的疾病種類很多,不同的疾病的原因也是不一樣的。按照病變部位的不同,大致可以分為周圍性眩暈和中樞性眩暈兩大類。中樞性眩暈是由腦組織、腦神經疾病引起,比如聽神經瘤、腦血管病變等,約占眩暈病人總數的30%。周圍性眩暈約佔70%,多數周圍性眩暈與耳部疾病有關。周圍性眩暈發作時多伴有耳蝸症狀(聽力的改變、耳鳴)和惡心、嘔吐、出冷汗等植物神經系統症狀。部分疾病可反復發作性眩暈,自行緩解。
1.周圍性眩暈
由內耳迷路或前庭部分、前庭神經顱外段(在內聽道內)病變引起的眩暈為周圍性眩暈,包括急性迷路炎、梅尼埃病等。其特點為:①眩暈為劇烈旋轉性,持續時間短,頭位或體位改變可使眩暈加重明顯。②眼球震顫:眼震與眩暈發作同時存在,多為水平性或水平加旋轉性眼震。通常無垂直性眼震,振幅可以改變,數小時或數日後眼震可減退或消失,向健側注視時眼震更明顯。頭位誘發眼震多為疲勞性,溫度誘發眼震多見於半規管麻痹。③平衡障礙:多為旋轉性或上下左右搖擺性運動感,站立不穩,自發傾倒,靜態直立試驗多向眼震慢相方向傾倒。④自主神經症狀:如惡心、嘔吐、出汗及面色蒼白等。⑤常伴耳鳴、聽覺障礙,而無腦功能損害。
2.中樞性眩暈
是指前庭神經核、腦干、小腦和大腦顳葉病變引起的眩暈。特點:①眩暈程度相對地輕些,持續時間長,為旋轉性或向一側運動感,閉目後可減輕,與頭部或體位改變無關。②眼球震顫粗大,可以為單一的垂直眼震和(或)水平、旋轉型,可以長期存在而強度不變。眼震方向和病灶側別不一致,自發傾倒和靜態直立試驗傾倒方向不一致。③平衡障礙:表現為旋轉性或向一側運動感,站立不穩,多數眩暈和平衡障礙程度不一致。④自主神經症狀不如周圍性明顯。⑤無半規管麻痹、聽覺障礙等。⑥可伴腦功能損害,如腦神經損害、眼外肌麻痹、面舌癱、球麻痹、肢體癱瘓、高顱壓等。
常見的眩暈症
1.耳石症
在臨床上最為常見,多就診於耳鼻咽喉科。表現眩暈與頭位有關,起病突然,開始為持續性眩暈,數天後緩解,轉為發作性眩暈。但當頭處於某一位置時即出現眩暈,可持續數十秒,轉向或反向頭位時眩暈可減輕或消失。可見顯著眼震,其眩暈持續時間差別很大,發病後多數在幾小時或數日內自行緩解或消失。
2.梅尼埃病
臨床表現是眩暈呈間歇性反復發作,間歇數天、數月、數年不等。常突然發生,開始時眩暈即達到最嚴重程度,頭部活動及睜眼時加劇,多伴有傾倒,因劇烈旋轉感、運動感而呈驚恐狀態,伴有耳鳴、耳聾、惡心、嘔吐、面色蒼白、脈搏緩慢、血壓下降和眼球震顫。每次持續時間數分鍾至幾小時不等,個別呈持續狀態,連續數日。每次發作過後疲乏、思睡。間歇期平衡與聽力恢復正常。多次發作後眩暈隨患側耳聾的加重反而減輕,發展到完全耳聾時眩暈也消失。
3.椎基底動脈VBA系統缺血性病變
有眼球震顫而不伴神經系統其他症狀和體征。按臨床表現分為:①短暫缺血發作型 發作無定時,可一日內數次或數日1次,一般數分鍾至半小時緩解或消失。輕者僅有眩暈、不穩,重者頻繁發作進展為完全性迷路卒中。②進展性卒中型 發病後眩暈、耳鳴、耳聾持續進展加重,數日後達高峰。③完全性卒中型 發病後數小時眩暈、不穩、耳鳴、耳聾達高峰,明顯眼震。數周後症狀可逐漸減輕。常遺有聽力障礙頭暈。
還有其他病變也可導致眩暈,都屬於眩暈症的范疇,如:小腦出血、頸部病變、顱內腫瘤、顱腦外傷、葯物或毒物中毒、炎性脫髓鞘疾病等。
1.耳科檢查
外耳道檢查、前庭功能檢查、眼震電圖、聽力檢查VEP/BAEP等。
2.神經系統檢查
檢查與前庭系統相關的部分、星跡試驗、偏指試驗、視力和眼底檢查。
3.內科其他疾患引起的眩暈檢查
更應盡可能做全面體檢,如血壓、脈搏的測試等。
4.影像與電生理相關檢查
頭顱CT、CTA,腦MRI、DSA、TCD,心電圖,EEG等。
5.血液化驗檢查
血常規、生化檢查。
1.應明確眩暈的性質
(1)周圍性眩暈:眼球震顫多有固定方向;陣發的、偶發的或嚴重的眩暈發作,間歇期無異常者提示周圍性病因;單側耳聾伴耳鳴是周圍性病因;單側耳聾伴耳鳴是周圍神經病變的可靠標志。
(2)中樞性眩暈:眼球震顫方向不固定;持續的眩暈或失平衡狀態,伴有眼球震顫與步態障礙者,提示中樞神經系統疾病;復視、構音不清、共濟失調、單側輕癱等也提示中樞性病變。
2.病因檢查
前庭功能測驗、電測聽較有價值,頭顱攝片、腦電圖、腦脊液檢查、Cr、hmI、腦血管造影可進一步明確病因。
3.臨床表現
再結合疾病的臨床特徵,最終明確診斷。
眩暈不是一種疾病,而是某些疾病的綜合症狀。引起眩暈的疾病涉及許多臨床科室,包括耳鼻咽喉科、眼科、骨科及內科。主要治療有以下方面。
1.病因治療
(1)前庭功能尚屬可逆損害性眩暈 這一類預後較好,如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漿液性迷路炎等。治療應針對病因,一旦病因解除,眩暈消失,前庭功能可恢復。
(2)前庭功能一次性損害不可逆轉的眩暈征 如化膿性迷路炎、突聾、前庭神經元炎等,病因雖除,迷路或前庭功能完全破壞,前庭功能不能恢復,需依靠前庭中樞代償消除眩暈。
(3)病因難治的前庭功能波動性損害或不可逆性損害 如動脈硬化或高血壓、頸椎病導致的眩暈等,治療效果差。保守治療無效者可行外科治療。
2.對症治療
(1)眩暈發作時保守治療 選擇最舒適體位,避免聲光刺激,解除思想顧慮。
(2)前庭神經鎮靜葯 異丙嗪(非那根)、地西泮(安定)等。
(3)防止嘔吐制劑 阿托品、山莨菪鹼。
(4)利尿及脫水葯 速尿、甘露醇等。
(5)血管擴張葯 銀杏葉提取物、丹參、川芎嗪等。
(6)激素類 潑尼松、地塞米松。
(7)維生素類 維生素C、維生素E。
(8)吸氧 一般用高壓氧或5%二氧化碳混合氧吸入治療。
3.其他治療
眩暈症病因復雜,牽涉學科廣泛,但有些眩暈疾病(如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可通過復位治療,達到痊癒,治療效果好。手術治療眩暈類疾病必須有明確定位診斷和適應證。
由於眩暈症狀涉及多個學科、多種疾病,所以在疾病預防方面較為困難。往往眩暈的發作並無先兆,有些誘因尚不確切,如周圍性眩暈前庭神經炎,30%有前期感冒病史,推測病毒性感染是其發病因素。但大多數感冒不一定引起前庭神經炎,所以發病前期並無良好的干預手段。中樞性眩暈應早期檢查MRI、DSA,有助於相關疾病的診治。
Ⅲ 引起眩暈的原因有哪些
眩暈根據病變部位來分,可分為周圍性眩暈和中樞性眩暈兩大類。周圍性眩暈比較多見,主要是由前庭器官的病變所引起。中樞性的眩暈是由於腦組織和腦神經系統病變所引起的。腦供血不足、腦血管疾病、腦腫瘤、顱內高壓、癲癇、貧血、服用某些葯物等都可引起眩暈。
Ⅳ 眩暈的原因是什麼
情志內傷
情志內傷素體陽盛,加之惱怒過度,肝陽上亢,陽升風動,發為眩暈;或因長期憂郁惱怒,氣郁化火,使肝陰暗耗,肝陽上亢,陽升風動,上擾清空,發為眩暈。
飲食不節
飲食不節飲食不節,損傷脾胃,脾胃虛弱,氣血生化無源,清竅失養而作眩暈;或嗜酒肥甘,飢飽勞倦,傷於脾胃,健運失司,以致水谷不化精微,聚濕生痰,痰濕中阻,濁陰不降,引起眩暈。
外傷原因
外傷、手術頭部外傷或手術後,氣滯血瘀,痹阻清竅,發為眩暈。
先天不足
體虛、久病、失血、勞倦過度腎為先天之本,藏精生髓,若先天不足,腎精不充,或者年老腎虧,或久病傷腎,或房勞過度,導致腎精虧虛,不能生髓,而腦為髓之海,髓海不足,上下俱虛,而發生眩暈。或腎陰素虧,肝失所養,以致肝陰不足,陰不制陽,肝陽上亢,發為眩暈。大病久病或失血之後,虛而不復,或勞倦過度,氣血衰少,氣血兩虛,氣虛則清陽不展,血虛則腦失所養,皆能發生眩暈。
Ⅳ 眩暈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眩暈可能是耳部疾病、頭部疾病、心臟疾病、眼部疾病、全身疾病、葯物因素、精神心理因素、飲食和生活因素等原因引起的。
眩暈是一種人體主管感覺出現異常的症狀,表現為感到自身或周圍事物發生旋轉或晃動,可伴有平衡能力下降、頭重腳輕、眼花等。眩暈分為周圍性眩暈及中樞性眩暈。周圍性眩暈包括梅尼埃病、迷路炎、前庭神經炎、暈動病等耳部疾病;中樞性眩暈包括顱內腫瘤、顱內感染、頭部外傷、高血壓腦病、腦供血不足或腦出血、癲癇等腦部疾病,心律異常、心力衰竭、低血壓等心血管疾病,屈光不正、青光眼等眼部疾病,全身疾病引起的貧血,中毒,葯物不良反應,緊張、焦慮等精神心理因素,飢餓、劇烈運動、疲勞等飲食和生活因素都可以引起眩暈。
發生眩暈,如果通過舒緩情緒、休息等方式不能緩解,需要到醫院進行檢查,並按醫生的要求進行治療。
Ⅵ 引起眩暈的因素有哪些
應該去耳鼻喉科看看。
內耳性眩暈也不少見。如果也沒問題。
可以用中醫思想辯證論治:)
Ⅶ 引起眩暈症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您好:常見的原因有
1、高血壓病:高血壓所致的眩暈多數是由於情緒變化、精神緊張或受精神刺激等因素的影響使血壓產生波動而引起的。也有的是濫用降壓葯使血壓突然大幅下降發生眩暈。
2、低血壓症:低血壓眩暈也是非常多見的特別是年輕人容易反復發作。姿勢性低血壓眩暈則多見於中老年人在起立或起床時突然眩暈旋即消失再做同樣動作時又覺眩暈。
3、動脈硬化症:動脈硬化造成腦血栓附著可誘發腦缺血發作。這種腦缺血如果來自頸內動脈就可出現浮動性眩暈和眼前發黑。
4、腦瘤:發生在中樞前庭系的小腦、腦干易發生旋轉性眩暈。腦瘤引起的眩暈一方面是由於顱內壓增高另一方面則是由於腦瘤的壓迫而致血循環障礙使前庭神經核區及其通路直接或間接受損而造成眩暈。
Ⅷ 引起眩暈症的原因有哪些
眩暈有的是因為血壓比較低,腦供血不足,甚至還會昏倒。比如,在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上,我國著名的射擊選手王義夫昏倒在賽場,就是這個原因所致。
80%的眩暈與頸椎椎間關節錯位有關。眩暈是怎麼發生的呢?我認為,除去腦神經畸形等先天因素或外傷引起的器質性病變外,大約有80%的眩暈與頸椎椎間關節錯位有關。
2009年7月18日,由北京市中醫管理局、北京市衛生局、中國醫葯衛生事業發展基金會、中國民間中醫醫葯研究開發協會共同舉辦的「中醫刁氏正脊」治療「眩暈""心臟神經官能症」市級科研項目啟動儀式暨發展研討會在北京召開。
刁文鯧教授對眩暈的研究結果是:對於確診是由於枕寰關節或寰樞關節錯位導致的眩暈,治癒率83%,有效率96%。怎麼治的呢?那就是採用「中醫刁氏脊椎關節五點一線手法復位術」,針對錯位的椎間關節進行手法復位。隨著錯位的椎間關節復正,其相對應的組織器官達到相對平衡,眩暈等症狀自然就會緩解、消除。
眩暈能治,自然也能防。平時我們如何預防眩暈呢?多練習刁氏脊椎保健操的第一、二、三節。另可取足臨泣穴、外關穴,每天進行點揉,天天堅持。外關穴是手少陽三焦經上的經穴,取這個穴位,最好是坐或仰卧,此穴在前臂的背側,手腕橫皺紋向上3指寬處,與正面的內關穴相對。每天點揉足臨泣穴、外關穴能夠防治眩暈。
Ⅸ 引起頭暈的原因有哪些_
引起頭暈的原因是有很多的,常見的有睡眠不足、壓力過大,這種的只要保證充足的睡眠和調整好自己的生活狀態,頭暈自然也就好了。
還有的是因為頸椎病、貧血、感冒、高血壓、低血壓、低血糖、血脂過高、腦供血不足等引起的,這種的頭暈要注意改善自己的飲食,營養均衡,禁忌高鹽高油脂,同時要適當的鍛煉。
除了這些之外,還有一些是需要我們特別注意的,如心臟疾病、腦血管病等,這些都會嚴重影響到患者的身心健康,一定要及時去醫院進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