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原因查詢 » 嗆奶的原因如何預防處理方法

嗆奶的原因如何預防處理方法

發布時間: 2024-03-31 16:38:35

1. 嬰兒經常嗆奶怎麼辦

奶瓶排出空氣防嗆奶 專家表示,寶寶嗆奶很有可能使奶水誤入氣管。嗆奶量少的話,有可能直接吸入肺部,造成吸入性肺炎;嗆奶量多的話,有可能造成氣管堵塞,甚至危及生命。而要防止寶寶嗆奶,最重要的預防方法就是注意喂養方式。 防寶寶嗆奶要注意喂養方式 劉先生將自己聘請的特級月嫂廉女士告上法庭,他認為廉女士護理未...盡職導致自己兒子嗆奶窒息,幸好及時送往醫院搶救才挽回生命。這一事件給小嬰兒的父母敲了警鍾:正確的餵奶姿勢是防止寶寶嗆奶的最佳方式。 一些年輕的新媽媽聽說躺著餵奶可以避免乳房下垂,給孩子餵奶時就採取躺著的姿勢。專家說,很多嬰兒嗆奶的原因就是因為媽媽餵奶姿勢不當,比如躺著餵奶,容易導致寶寶嗆奶造成吸入性肺炎。所以媽媽不要躺著給孩子餵奶,同時也不要讓孩子躺著吃奶。如果用奶瓶喂養孩子,要注意不要讓奶瓶里留有空氣,最好將奶瓶裝滿,使空氣排出,這樣可以減少寶寶嗆奶的概率。 對於吃奶性急的新生兒,母親在哺喂時要注意讓他先吃幾口後,將奶頭拔出,稍停片刻再喂。每次餵奶後應抱起拍背,最好打個嗝後再放下側卧,這樣既減少吐奶的機會,又可避免萬一吐奶吸入氣管而發生窒息的可能。 側身拍背咳出乳汁 寶寶一旦出現嗆奶,很可能會發生嬰兒猝死的悲劇。家長們如何把握分秒搶救自己嗆奶的寶寶呢? 專家提醒,如果寶寶發生嗆奶,要迅速將寶寶側過身來,輕輕拍背。如果拍背後,寶寶仍然沒有哭聲,家長就要迅速撥打120送孩子去醫院急救。因為嬰兒嗆奶後幾分鍾內就可引起窒息,所以一定要爭分奪秒以免貽誤時機。平時家長們也要掌握一些窒息復甦常識,當寶寶發生嗆奶窒息時,首先要清理呼吸道,然後進行人工呼吸。 輕微的溢奶、吐奶,寶寶自己會調適呼吸及吞咽動作,不會吸入氣管,只要密切觀察寶寶的呼吸狀況及膚色即可。如果大量吐奶,須按照以下步驟實施急救。 首先應立即讓寶寶側過身卧在你的腿上,頭的位置低於身體的位置,用手輕輕拍打其後背數次,讓嗆入的奶汁咳出來。 如果第一步無效,就用力刺激寶寶的足底(如果知道湧泉穴更好,在足的上中三分之一的中點),使寶寶因疼痛而哭出聲,這樣寶寶就會自主呼吸了。檢查寶寶的口腔及鼻孔中有無殘留的奶汁或奶塊,用干凈的棉簽或紗布拭去。 如果嗆奶後寶寶的呼吸很順暢,最好還是想辦法讓他再用力哭一下,觀察寶寶哭時的吸氧及吐氣動作,看有無任何異常,比如聲音變調微弱、吸氣困難、嚴重凹胸等。如有則要立即送往醫院。如果寶寶哭聲洪亮,中氣十足,臉色紅潤,則表示無大礙。

2. 新生兒為什麼經常嗆奶

這是由於足月兒出生時吞咽功能已經完善,但食管下部括約肌鬆弛,胃呈現水平位,幽門括約肌較發達,容易出現溢奶,甚至嘔吐,如何注意預防呢?

1、餵奶次數和餵奶量均不要過多;

2、餵奶前避免哭鬧;

3、餵奶後不要馬上換尿布,並且輕拍寶寶後背,幫助打嗝;

4、墊高床頭,盡量讓寶寶保持右側卧位,預防寶寶因吐奶而發生窒息。

新生兒為什麼經常嗆奶,主要是因為他的的身體結構再結合後天一些因素的影響,就容易出現嗆奶的現象。

生理性因素是 新生兒的吞咽動作不協調,胃腸發育不完善,表現出賁門的鬆弛和幽門的痙攣,當嬰兒吃的食物超過胃容量, 吃奶過急或者喂養姿勢不當,導致新生兒吸入過多的空氣,就會發生嗆奶!



怎樣才能有效避免新生兒吐奶?

1、餵奶是盡量保持平靜

2、餵奶的環境要相對穩定,避免突然出現嘈雜聲或者分散新生兒注意力的事情。

3、餵奶後要習慣給嬰兒拍嗝。

4、喂養時不要讓嬰兒平躺。

5、要避免在新生兒極度飢餓情況下餵奶,以免新生兒吃奶太急,導致嗆奶。

6、奶瓶喂養的孩子,要選擇適合孩子月齡的奶嘴,太大、太小都可能導致嗆奶!

最後,要注意區分生理性的還是病理性的,病理性的寶寶會出現表情痛苦,體重增長緩慢、缺乏精神,大小便不正常等現象,這時候就要及時看醫生!

你好,我是兒科醫師黃醫生。

在餵奶過程中很多小寶貝明明剛剛吃完奶,沒到幾分鍾,奶就從口鼻里噴出來了·。在 育兒 過程中,尤其是完全沒有 育兒 經驗的年輕寶媽們,時常會擔心是不是孩子 健康 出了問題。為此有些媽媽甚至變得很焦慮。


那麼嘔吐、嗆奶到底是什麼呢?

嘔吐是通過胃的強烈收縮迫使胃或者部分小腸的內容物經食管、口腔而排出體外的現象。可分為三個階段,即惡心、干嘔、嘔吐,但是有些嘔吐可無惡心或干嘔的先兆。嘔吐可將咽入胃內的有害物質吐出,是機體的一種防禦性反射,有一定的保護作用,但大多數並非由此引起,嚴重的嘔吐可致嬰兒呼吸暫停、發紺,反復嘔吐常可導致脫水、電解質和酸鹼平衡紊亂。新生兒和嬰兒易發生嘔吐物吸入性肺炎,長期嘔吐可致營養障礙。年長兒嘔吐常有惡心先兆及咽部不適感,並伴有頭暈、流涎、出汗、蒼白等表現;新生兒和幼兒嘔吐前無惡心先兆,即表現為煩躁不安、呵欠、面色蒼白、拒奶。


嘔吐的方式可呈溢出樣,如奶汁從新生兒口角少量流出;或自口內反流湧出;或從口腔大量吐出;或自口鼻同時噴出。新生兒前期前者可能是生理性的,後者則多見於先天性肥厚性幽門狹窄。

嬰兒為什麼老吐奶?又該如何預防吐奶呢?

新生兒及嬰幼兒最常見的嘔吐、嗆奶是喂養不當導致的,因為奶流過急、過慢、吞咽過多的空氣,奶瓶位置不恰當,奶方經常更換可引起嘔吐,上述症狀改善後嘔吐均會改善。由於孩子的食管與胃部並未完全發育成熟有關。因為從正面看寶寶的胃部,是處於橫躺的狀態的,並且呈在於不穩定的狀態,並且胃部的入口也較為鬆懈。嬰兒的胃賁門的部位先還無法進行很好的收縮制止食物逆流回食道里,因此會致使流進胃部的奶水會較為容易的迴流進食道內。新生寶寶的喉頭位置相對較高一點,而他們含乳頭的方法也較為笨拙,致使常常在於吸奶的時候連同空氣一起吸進胃裡,因此當寶寶打嗝或者是身體晃動的時候,吸入的奶也會很容易地被吐出來。

那麼該如何預防新生兒吐奶

1、建議在餵奶過程中盡量抱起寶寶餵奶,使寶寶的身體處於45度左右的傾斜狀態,讓胃裡的奶液流入小腸,盡量避免躺著餵奶,這樣餵奶很容易出現窒息嗆咳的問題,而且容易產生吐奶。嚴重的孩子很容易出現支氣管肺炎。


2、吃奶後建議不要讓孩子馬上仰卧,而是應當側卧一會兒,然後再改為仰卧。


3、餵奶後盡量給寶寶拍背打嗝,建議把寶寶豎直抱起靠在肩上,輕拍寶寶後背,讓他通過打嗝排出吸奶時一起吸入胃裡的空氣,再把寶寶放到床上,這樣就不容易吐奶了。



4、建議少量多餐喂養,餵奶量不宜過多,間隔不宜過密。新出生的孩子會不停要吃的,以按需喂養為主,1.嬰兒:(1)O一3月齡:宜按需哺乳;3月齡後逐漸定時 喂哺;(2)4 6月齡:定時哺乳,約每3—4小時1次,5— 6次/d;4月齡後夜間已可不再哺乳;(3)7一12月齡嬰兒:定 時進餐,5—6次/d,包括4—5次奶和2次谷類食物

喂完奶後要注意拍嗝,那麼幫助孩子拍嗝的方法有以下幾種:

1、豎著抱起孩子,輕輕拍打後背

豎著抱起孩子後輕輕拍打後背5分鍾以上,呈空心掌拍背,從肺部由下往上拍,這是幫助孩子拍嗝的基本方法。如果孩子還是不能打嗝的話,也可以試試用手掌按摩孩子的後背。


2、支起孩子的下巴,讓孩子坐起來

讓孩子坐在自己的腿上,然後再輕拍後背的方法也可以。因為孩子坐著的時候,胃部入口是朝上的,因此打嗝也就比較容易了。


3、打不出嗝的時候

孩子吃奶的時候,特別是吸奶時間長,很容易吸入空氣,有時會夾在前後吸入的奶汁中,這個時候建議將孩子上身直立起來,這樣將利於胃中空氣的排出。因此,媽媽可以將孩子豎著抱起拍背


以上是小嬰兒嘔吐的原因及處理辦法,下次繼續講大孩子嘔吐的原因及處理方式。

寶寶嗆奶是每個新手媽媽都會遇到的問題,雖然是件比較小的狀況,但如果處理不當,就會影響身體發育。



為什麼新生兒經常嗆奶?


1、腸胃功能差

剛出生的小寶寶抵抗力薄弱,腸胃功能還在發育的階段,喂他喝奶就比較容易出現嗆到的情況。等到寶寶再大一些,腸胃功能發育成熟,嗆奶的情況就會減輕,這是寶寶們都要經歷的一個過程。


2、喝得太著急

很多新手媽媽沒有經驗,寶寶哭鬧才餵奶。這個時候寶寶已經很餓了,吃奶的速度就會比較快,喝得太著急容易被嗆到,出現吐奶的情況。媽媽們要注意觀察,發現寶寶吮吸手指或者往嘴裡填東西,就要給他們餵奶了。



3、吸入了空氣

給寶寶餵奶粉,如果沖泡不正確,奶瓶里會進入空氣,寶寶喝了就會吐奶。沖泡奶粉不要上下搖晃,要用手搓瓶身,這樣瓶內才不會產生多餘的氣泡。


寶寶被嗆到了如何處理

最常見的做法就是把他們抱起來輕拍後背,讓寶寶把沒有咽下去的奶吐出來。也要注意清理干凈嘴角和下班殘留的奶漬,避免損傷皮膚。

媽媽們給寶寶餵奶的奶嘴口也不能開得過大,寧願讓他們喝得慢一點也別太著急。同時注意喂養姿勢,不要讓寶寶平躺著。新生兒胃容量很小,每次不用喂太多,否則也會導致吐奶不消化。


我是幫媽,一名高級育嬰師,幫您解答帶娃路上的困擾~

新生寶寶喝奶後,會出現三種與喝奶動作有關的症狀,分別是:

這三種是不一樣的症狀,我們首先得搞清楚寶寶到底是嗆奶、吐奶還是溢奶。

吐奶:

就跟我們大人嘔吐一樣,只是因為小寶寶的飲食只有奶,吐出來也是奶,所以叫吐奶。

一般表現為小寶寶在吃奶之後一段時間或者在吃奶的同時,突然間出現嘔吐,隨後一大口的奶汁從口腔中嘔出。

由於小寶寶的特殊的生理結構尚,絕大部分的新生寶寶都會出現吐奶,一般到4個月左右才會慢慢緩解。

溢奶:

不同於吐奶,溢奶是指寶寶吃飽喝足之後,少量的奶汁從口腔慢慢流出。

嗆奶

嗆奶則是指乳汁誤入氣管引起。

當寶寶存在這3種情況時,容易出現嗆奶:

那麼,如何預防嗆奶呢?

如果寶寶嗆奶時,誤入氣管的奶汁比較少,偶爾那麼一兩次,小寶寶很容易自己緩過來,一般也不會有很嚴重的後果。

但是,如果嗆奶比較頻繁,或者嗆如氣管的奶汁比較多,就容易引發吸入性肺炎,甚至嚴重者可出現窒息。

那麼,我們平時該怎麼做,能預防嗆奶呢?

【1】在寶寶情緒穩定的時候餵奶,切勿在寶寶大哭、大笑的時候餵奶;

【2】奶粉喂養時,選擇適合寶寶的奶嘴,避免奶嘴過大,寶寶吞咽不及,已發嗆奶;

【3】母乳喂養,奶陣上來後,用手夾住一點,控制奶水的流速,以免奶水太急寶寶來不及咽;

【4】母乳喂養,餵奶時要注意觀察寶寶的面色,防止寶寶的鼻子被RF堵住,導致呼吸不暢,寶寶變吃奶邊用嘴巴呼吸,也會引起嗆奶;

【5】餵奶後,讓寶寶趴在肩膀上,配合拍嗝,排出多餘的空氣;

【6】如果寶寶有鼻塞、呼吸不暢的情況,先對症處理。

注意以下三點原因,就會有很大改善。

首先,新生兒為什麼容易嗆奶?

新生兒容易嗆奶,答案其實很簡單,因為寶寶小寶寶胃是平的,小寶寶的胃及腸道功能還沒有發育成熟。

另一方面寶寶吃奶吃的太急了,把空氣吃進了肚子里。

三種辦法可以有效改善寶寶嗆奶的情況

第一:拍嗝

每次給寶寶喂完奶後都要豎著抱起來輕輕拍打寶寶後背,把吃進肚子里的格和空氣拍出來以後再放下,每次喂完奶後都要拍。



第二:嬰兒排氣操

平時寶媽媽可以用手掌心搓熱了,順時針方向給寶寶揉揉肚子,每次10分鍾,每天2~3次,促進寶寶胃腸蠕動。



第三:多曬太陽

太陽出來的時候帶寶寶曬曬太陽,每次15分鍾到半小時。等寶寶大點嗆奶的症狀就會改善了。



以上就是新生兒為什麼經常嗆奶的問答。感謝觀看。

你好,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我是你的朋友一粒商。新生兒嗆奶是喂養過程的正常現象,首先不要驚慌,要採取正確的方法解決嗆奶嬰兒問題,其次就是我們要了解嗆奶的原因,最後要學習正確的喂養方式方法來避免嬰兒嗆奶。

首先我們來了解下寶寶嗆奶的原理,其實和我們喝水嗆到非常類似。 新生兒剛出生身體各項功能都發育不完善,尤其是胃,容量小,擴張力不高,聲門肌肉薄弱而弛緩,關閉作用不夠強,而幽門肌肉則相對發育良好,經常處在緊張收縮狀態。這時如果喂養奶水中混入了空氣,寶寶吞咽後,奶水需要通過食道進入胃中,可是空氣得通過氣管進入肺中,聲門無法同時滿足這兩個要求,就會有少量奶水誤入氣管中,從而引發寶寶嗆咳吐奶,出現嗆奶現象。

接下來盤點一些寶寶嗆奶發生的原因:

1、喂養奶水不要太多,要少食多次(一般三個小時喂一次),喂養後要記得拍嗝排氣,如果一次喝太多奶或喝完奶後未排氣就容易嗆奶。

2、用奶瓶喂養時要看奶嘴的孔洞是否較大,如果奶嘴孔洞大,寶寶在吸允的時候就會因為奶水流量太多來不及下咽而導致寶寶嗆奶。

3、寶媽喂養寶寶的姿勢不正確,也會嗆奶。

4、在寶寶感冒或鼻塞時,呼吸狀況不順暢,吞咽不協調時。

5、喂養後立馬躺床上,使寶寶平躺導致奶水迴流產生嗆奶。

6、母乳喂養時,部分人乳腺通暢,乳頭奶孔多,奶水流速快,寶寶吞咽不及時就容易嗆奶。

7、早產兒、有唇顎裂、心臟病、重度唐氏兒或是腦癱的寶寶,因其吸吮力較弱,嗆奶幾率也較高。

有效預防寶寶嗆奶的幾種方法:

1、如果是奶粉喂養,就要注意沖調奶粉的正確方法,輕微搖晃奶瓶,使奶水表面沒有泡沫再進行喂養寶寶,如果奶水中混入了空氣,就容易造成寶寶嗆奶,同時注意調整餵奶的速度,注意餵奶時抱著寶寶的姿勢(坐躺式,寶寶傾斜45度)奶瓶也是傾斜45度不能直立,就能較好地預防寶寶嗆奶。

2、在喂養寶寶時,一定要注意要在寶寶情緒穩定時餵奶,而不是在哭泣或歡笑時,也不要讓寶寶餓很久才喂,如果寶寶吃得太急就容易嗆奶。

3、母乳喂養時,注意喂養姿勢,寶寶要斜躺在媽媽懷里。媽媽一隻手抱好寶寶,另一隻手以拇指和食指輕輕夾住乳頭喂哺,以防乳頭堵住寶寶鼻孔,並控制奶水的流速,以免因奶汁太急引起嬰兒嗆咳。

4、在媽媽媽餵奶時應注意觀察寶寶,如果寶寶嘴角溢出奶水或口鼻發青,發出哼哼不斷的叫聲,應立即停止餵奶。

5、奶粉喂養,選擇奶瓶盡量選擇買防嗆奶設計的,同時根據寶寶大小搭配適合的流速奶嘴。

6、喂完奶後,盡量不要晃動寶寶,停留片刻後,將寶寶直立抱在肩頭,以空心掌從下而上輕拍嬰兒的背部,幫寶寶打嗝排氣,然後再放到床上(建議斜坡式床鋪,上半身高於下半身,防止奶水迴流)。

建議學習的寶寶嗆奶急救術。

遇到寶寶吃奶後輕微的吐奶,不要擔心,寶寶自己會調適呼吸及吞咽動作,不會吸入氣管,調整寶寶睡姿,建議側卧,這樣即使吐奶也會順嘴角流出,但還是要繼續觀察寶寶的呼吸狀況及膚色。如果寶寶出現嗆奶,可按以下方法處理:

1、如果嗆奶程度不太嚴重,寶寶出現嘔吐、咳嗽現象,但面色沒有發紫,應立即將寶寶的臉側向一邊,切記不要立馬抱起寶寶,以免吐出物向後流入咽喉及氣管,用空掌心拍寶寶的後背。

2、如果嗆奶發現寶寶嘴裡含有嘔吐物,用手指纏上干凈的手帕或寶寶專用柔巾紙,伸入寶寶口腔中,將殘留物快速清理出來,避免吸氣時再次將奶汁吸入氣管,同時用棉棒清理鼻孔,以保持呼吸道通暢。

3、寶寶憋氣不呼吸或臉色變紫時,表示吐出物可能已進入氣管了,應立即將寶寶雙腿牢固夾於媽媽大腿根部,然後用手呈V字形卡住寶寶下巴,保持寶寶氣道暢通,寶寶身體前傾,保持臀高頭低,媽媽空心掌用力拍打背部四五次,使其能咳出奶水。如果沒有無效,馬上用手指彈擊寶寶腳底板,使寶寶因疼痛而哭叫或咳嗽,有利於將氣管內奶咳出,緩解呼吸困難。同時觀察寶寶的哭聲和面色,如果聲音變調微弱、吸氣困難且面色發紫,要立即送醫院。

最後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寶寶嗆奶的時候,千萬不要立馬抱起來,更不要豎著抱,因為豎著抱以後會導致奶液不容易被咳出來,反而容易進到更深的部位,導致嗆咳會更加嚴重。

預後

出生後3個月內的嬰兒最為多見,到寶寶1歲多即可自愈。

如何預防?

新生兒發生嗆奶是因為新生兒的胃是水平胃,還沒有發育完全,在寶寶吃的太飽的情況下就容易奶水上逆,發生嗆奶!

答:要說新生兒經常嗆奶的原因,就應先說明新生兒的生理機能:新生兒的胃部容量較小,嘔吐中樞還未發育完善,吞咽的肌肉群協調能力較差,胃部上端的噴門括約肌鬆弛,而下端的幽門括約肌發達。

新生兒經常吐奶最常見的原因:

第一,由於其生理原因加之喂養方式不當,即:餵奶頻繁,餵奶速度過快,一次性餵奶過度等,導致新生兒胃內奶量過度,反流至口腔引起吐奶症狀;

第二,因頻繁更換奶粉。新生兒的胃腸蠕動功能以及分泌胃酸和蛋白酶的功能較差,所以也會引起新生兒嗆奶現象;

第三,如果新生兒伴有咳嗽,食慾減退症狀,也會出現嗆奶;

第四,母乳喂養,若產婦的乳頭凹陷,也會引起新生兒嗆奶。因為產婦的乳頭凹陷,容易導致新生兒在吃奶過程中吞入大量的空氣,大量的空氣進入新生兒的胃部,就會引起奶水返流現象,因而引起嗆奶。新生兒常表現為哭鬧,發怒,弓背等;

第五,除以上之外,若新生兒患有腸梗阻,腸套疊,消化道狹窄等疾病或問題,也會引起嗆奶,通常還伴有腹瀉,胎糞排出減少,劇烈嗆奶等比較嚴重的症狀。

3. 如何預防嬰幼兒嗆奶吐奶以及打嗝

少量多餐,可增加餵奶次數,但每次不可喂得過飽(人工喂養兒可在牛奶中加入米糊,使奶汁粘稠);在寶寶吐奶時,第一個步驟便是將寶寶直立抱起,接下來便是將寶寶的頭,往左右任一側傾斜,讓奶水能順利流出,千萬不可讓寶寶的頭部向上仰起,

4. 寶寶的嗆奶是怎麼回事怎麼處理又該怎樣預防

寶寶神經系統發育不全,致使吞咽功能失靈,吐奶時由於氣管沒有封閉,奶水流入氣管,使得寶寶出現嗆奶現象。需要注意的是,倘若寶寶呼吸道內的奶水不能被及時咳出,容易造成寶寶氣管堵塞,致使呼吸困難,甚至嗆奶窒息。 寶寶嗆奶的原因 經研究發現,寶寶嗆奶的原因跟缺少VA有很大關系。當寶寶VA缺乏,喉嚨上吞咽的細胞...組織就會萎縮,導致氣管不能完全閉合,使得寶寶發生嗆奶。如果寶寶出現嗆奶,可以多飲用胡蘿卜汁、蔬菜湯等食物,也可以在醫囑下服用魚肝油、VA膠丸等制劑,對改善寶寶嗆奶有良好效果。 寶寶嗆奶怎麼辦 · 輕微狀態 溢奶、嗆奶症狀較輕時,寶寶可以自主呼吸調整吞咽,避免奶水流入氣管,造成窒息危險。媽媽們要仔細觀察寶寶的呼吸狀況和皮膚顏色,一旦出現異狀要及時處理。 如果寶寶是大量吐奶,則要及時把寶寶的臉側向一邊,避免嘔吐物流入氣管,然後用纏著紗布的手伸入寶寶口腔,清理喉嚨處的嘔吐物,保證呼吸暢通無阻,最後給寶寶清理下鼻孔和臉部肌膚。 · 嚴重狀態 一旦寶寶喝過奶後,呼吸不順暢且臉色暗沉,可能出現嗆奶或者溢奶危險。此時家長不要驚慌,立刻將寶寶俯卧在床邊或者家長腿上,用力拍打其後背,直至阻塞物吐出,不適症狀消失。如果這樣沒有效果,立刻掐、揪寶寶腳底板,刺激他們,讓他們疼痛大哭,加重呼吸,把氣管里的異物吸入肺部,而不是排出異物。 急救後如果寶寶呼吸正常,最好使他們再大哭一下,觀察一下聲音是否有異,呼吸動作是否正常,如果有及時就醫檢查。如果哭聲洪亮,臉色紅潤,那麼就沒有大問題。 如果寶寶經常吐奶,家人更要注意觀察,選擇合適的床,讓他們側卧休息。餵奶時,抬高頭部;喂完後,拍拍寶寶背部,直到打嗝。晚間睡覺時,常起夜看看寶寶是否有吐奶、呼吸不暢、睡覺姿勢不對等現象,發現及時糾正處理。母乳喂養,媽媽在餵奶時需多觀察,避免奶頭堵住寶寶口鼻,致窒息等危險情況發生。 寶寶嗆奶窒息的急救方法 1.體位引流 如果寶寶是吃飽後發生嗆奶,應該讓寶寶側卧或者平躺臉向一側,避免奶水流入氣管。若剛吃奶時即出現嗆奶情況,先將孩子上半身前傾45—60度,然後採取俯卧姿勢於家長腿上,方便氣管中奶水流出。 2.清除口腔異物 可利用自動吸乳器吸出口腔異物,具體操作如下,將吸乳器軟管插入咽喉處,吸出奶水及嘔吐物;若沒有吸乳器,亦可採取人工方法,即手指纏上紗布,伸入寶寶咽喉,吸出奶水,此舉可避免奶水二次嗆入氣管造成危險。 3.刺激寶寶哭叫 有的寶寶嗆奶時,可能比較安靜。遇到這種情況,建議媽媽輕拍寶寶後背、腳底,甚至適當掐、揪寶寶,寶寶疼痛哭叫利於排除氣管中奶水,保持呼吸順暢。 4.壓迫上腹部 遇嗆奶等症狀,可嘗試按壓。將雙手放於孩子上腹部,用力向頭部方向推壓,致使腹壓上升,迫使氣管內奶水噴出。鬆手時,寶寶亦可吸入氧氣。按照這樣的方法,反復幾次,可緩解嗆奶窒息等不適情況。同時呼叫救護車,送醫救治。 救護寶寶嗆奶的專家提示 1.選擇正確的喂養方式 有的新媽媽不知道怎樣喂養寶寶,為了避免乳房下垂,喜歡躺著喂寶寶奶水。其實躺著餵奶或者吃奶,很容易使得寶寶嗆奶,導致吸入性肺炎。對於吃奶急的寶寶,可以先讓他們吃兩口,然後拔出奶頭,稍後再喂。寶寶吃飽後,先拍拍後背,寶寶吃飽後,先拍拍後背,待打嗝後再讓其以側卧姿勢躺在床上。 2.排出奶瓶空氣 如果寶寶不是母乳喂養,需要使用奶瓶喂養,那麼在餵奶時,一定要先排出奶瓶中多餘的空氣,這樣可以減少寶寶嗆奶的機會。 3.寶寶嗆奶時側身拍背 一旦發生類似嗆奶意外,應及時將寶寶側身,拍打寶寶後背部位。若寶寶因疼痛哭叫,則嗆奶情況較輕,可按照要求嘗試自行處理。如果寶寶異常安靜,說明情況較為嚴重,需立即就醫甚至撥打急救電話。 4.掌握窒息復甦等簡單常識 寶寶從嗆奶到窒息時間很快,倘若家長沒有及時發現正確處理,會造成嚴重後果甚至對寶寶生命產生威脅。建議家長提前學習掌握簡單急救小知識。一旦寶寶遇險,至少不會驚慌失措。 如何預防寶寶嗆奶 1.餵奶的時機要把握 以下三種情況容易造成寶寶嗆奶,需警惕: (1)寶寶非常餓的時候,不要急於餵奶,吃奶過急容易嗆奶; (2)寶寶已經吃飽,不要勉強繼續喂; (3)寶寶哭、笑,情緒起伏較大時,不要餵奶。 2.餵奶的姿勢要正確 無論是何種喂養方式,切不可讓寶寶平躺,最好讓其採用斜躺姿勢,防止空氣進入口腔,引起嗆奶。母乳喂養最好使寶寶上半身始終呈30至45度角,人工餵奶建議使用斜坡位姿勢,適當舉高奶瓶底部,確使奶瓶高於奶嘴。 3.餵奶的速度要控制 如果是人工餵奶,奶瓶奶嘴不宜過大,讓奶水成滴狀流入寶寶嘴裡,不易嗆著。如果是母乳喂養,媽媽奶水多時用手指壓著乳暈,使奶水緩緩流出。 4.餵奶時注意觀察 母乳喂養時防止乳頭堵住寶寶口鼻,造成窒息。因此媽媽在餵奶時要時刻關注寶寶臉色,發現他們溢奶或者口鼻附近顏色發青,要及時停止餵奶。早產兒或者曾經出現過嗆奶症狀的嬰兒,更要特別注意。 5.排出寶寶胃裡的氣體 餵奶結束後,抱直寶寶放在肩頭,然後輕拍他們的背部,幫助他們排出胃裡氣體,聽到打嗝聲再停止動作,然後把他們放在嬰兒床上。嬰兒床的頭部要高15度,先將寶寶側卧約半小時,確保無嗆奶隱情,再讓寶寶平卧休息。千萬不要讓寶寶趴著休息或睡覺,這種睡姿極易引發危險,甚至導致寶寶猝死。

5. 寶寶容易嗆奶怎麼辦

其實,這跟媽媽們喂養的姿勢有很大的關系,怎麼才是正確的喂養姿勢? 奶瓶排出空氣防嗆奶 專家表示,寶寶嗆奶很有可能使奶水誤入氣管。嗆奶量少的話,有可能直接吸入肺部,造成吸入性肺炎;嗆奶量多的話,有可能造成氣管堵塞,甚至危及生命。而要防止寶寶嗆奶,最重要的預防方法就是注意喂養方式。 防寶寶嗆奶要注意喂養...方式 劉先生將自己聘請的特級月嫂廉女士告上法庭,他認為廉女士護理未盡職導致自己兒子嗆奶窒息,幸好及時送往醫院搶救才挽回生命。這一事件給小嬰兒的父母敲了警鍾:正確的餵奶姿勢是防止寶寶嗆奶的最佳方式。 一些年輕的新媽媽聽說躺著餵奶可以避免乳房下垂,給孩子餵奶時就採取躺著的姿勢。專家說,很多嬰兒嗆奶的原因就是因為媽媽餵奶姿勢不當,比如躺著餵奶,容易導致寶寶嗆奶造成吸入性肺炎。所以媽媽不要躺著給孩子餵奶,同時也不要讓孩子躺著吃奶。如果用奶瓶喂養孩子,要注意不要讓奶瓶里留有空氣,最好將奶瓶裝滿,使空氣排出,這樣可以減少寶寶嗆奶的概率。 對於吃奶性急的新生兒,母親在哺喂時要注意讓他先吃幾口後,將奶頭拔出,稍停片刻再喂。每次餵奶後應抱起拍背,最好打個嗝後再放下側卧,這樣既減少吐奶的機會,又可避免萬一吐奶吸入氣管而發生窒息的可能。 側身拍背咳出乳汁 寶寶一旦出現嗆奶,很可能會發生嬰兒猝死的悲劇。家長們如何把握分秒搶救自己嗆奶的寶寶呢? 專家提醒,如果寶寶發生嗆奶,要迅速將寶寶側過身來,輕輕拍背。如果拍背後,寶寶仍然沒有哭聲,家長就要迅速撥打120送孩子去醫院急救。因為嬰兒嗆奶後幾分鍾內就可引起窒息,所以一定要爭分奪秒以免貽誤時機。平時家長們也要掌握一些窒息復甦常識,當寶寶發生嗆奶窒息時,首先要清理呼吸道,然後進行人工呼吸。 輕微的溢奶、吐奶,寶寶自己會調適呼吸及吞咽動作,不會吸入氣管,只要密切觀察寶寶的呼吸狀況及膚色即可。如果大量吐奶,須按照以下步驟實施急救。 首先應立即讓寶寶側過身卧在你的腿上,頭的位置低於身體的位置,用手輕輕拍打其後背數次,讓嗆入的奶汁咳出來。 如果第一步無效,就用力刺激寶寶的足底(如果知道湧泉穴更好,在足的上中三分之一的中點),使寶寶因疼痛而哭出聲,這樣寶寶就會自主呼吸了。檢查寶寶的口腔及鼻孔中有無殘留的奶汁或奶塊,用干凈的棉簽或紗布拭去。 如果嗆奶後寶寶的呼吸很順暢,最好還是想辦法讓他再用力哭一下,觀察寶寶哭時的吸氧及吐氣動作,看有無任何異常,比如聲音變調微弱、吸氣困難、嚴重凹胸等。如有則要立即送往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