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原因查詢 » 低血壓的致病原因有哪些
擴展閱讀
腳部濕疹什麼原因 2025-01-17 01:30:49
支付寶里怎樣查退休待遇 2025-01-17 01:23:19
胃沒力氣是什麼原因 2025-01-17 01:05:57

低血壓的致病原因有哪些

發布時間: 2024-05-15 14:51:46

1. 低血壓怎麼引起的

低血壓怎麼引起的

低血壓怎麼引起的,血壓有一個正常的范圍,不管是血壓高還是血壓低都會對身體有影響,特別是一旦出現低血壓的現象,可能會出現各種各樣的意外,下面是低血壓怎麼引起的

低血壓怎麼引起的1

低血壓是指體循環動脈壓力低於正常的狀態。由於高血壓在臨床上常常引起心、腦、腎等重要臟器的損害而備受重視,世界衛生組織也對高血壓的診斷標准有明確規定,但低血壓的診斷尚無統一標准。

一般認為成年人上肢動脈血壓低於90/60mmHg(12/8kPa)即為低血壓。根據病因可分為生理性和病理性低血壓,根據起病形式可分為急性和慢性低血壓。

一、病因

1、生理性低血壓狀態

指部分健康人群中,其血壓測量值已達到低血壓標准,但無任何自覺症狀,經長期隨訪,除血壓偏低外,人體各系統器官無缺血和缺氧等異常,也不影響壽命。

2、病理性低血壓病

除血壓降低外,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症狀以及某些疾病。

(1)原發性低血壓病指無明顯原因的低血壓狀態,如生理性低血壓(體質性低血壓),多見於體質瘦弱的老人、女性。

(2)繼發性低血壓病指人體某一器官或系統的疾病所引起的血壓降低。這種低血壓可在短期內迅速發生,如大出血、急性心肌梗死、嚴重創傷、感染、過敏等原因所致血壓急劇降低。大多數情況下,低血壓為緩慢發生,可逐漸加重,如繼發於嚴重的肺結核、惡性腫瘤、營養不良、惡病質等的低血壓。

二、常見症狀

頭暈乏力、消化不良、心腦供血不足、疲乏、內分泌功能減退、慢性頭痛、心前區隱痛、下肢血壓偏低、腰膝酸軟,根據低血壓的起病形式將其分為急性和慢性兩大類。

1、急性低血壓

急性低血壓是指患者血壓由正常或較高的水平突然而明顯下降,臨床上常因腦、心、腎等重要臟器缺血出現頭暈、眼黑、肢軟、冷汗、心悸、少尿等症狀,嚴重者表現為暈厥或休克。

2、慢性低血壓

慢性低血壓是指血壓持續低於正常范圍的狀態。

(1)體質性低血壓一般認為與遺傳和體質瘦弱有關,多見於20~50歲的婦女和老年人,輕者可無任何症狀,重者出現精神疲憊、頭暈、頭痛,甚至昏厥。夏季氣溫較高時更明顯。

(2)體位性低血壓部分患者的低血壓發生與體位變化(尤其直立位)有關,稱為體位性低血壓。體位性低血壓定義為:在改變體位為直立位的3分鍾內,收縮壓下降>20mmHg或舒張壓下降>10mmHg,同時伴有低灌注的症狀,這些症狀包括:頭昏、頭暈、視力模糊、乏力、惡心、認識功能障礙、心悸、頸背部疼痛。老年單純收縮期高血壓伴有糖尿病、低血容量,應用利尿劑、擴血管葯或精神 類葯物者容易發生體位性低血壓。

(3)繼發性低血壓某些疾病或葯物可以引起低血壓,如脊髓空洞症、高度的主動脈瓣狹窄、二尖瓣狹窄、慢性縮窄性心包炎、特發性或肥厚性心肌病、血液透析病人和慢性營養不良症等,以及服用降壓葯、抗抑鬱葯。這些疾病引起的低血壓也可以出現頭昏、頭暈等低灌注的'症狀。

三、檢查項目

血壓測量、血常規。

1、心電圖有無心率和心律的變化,有無ST-T的改變,有無病理性Q波。

2、心臟B超及外周血管多普勒超聲檢查有助於心血管疾病源性低血壓的診斷。

3、心導管檢查及血管造影可明確外周血管疾病及心臟疾病。

4、X線檢查通過透視胸片檢查,觀察有無腫塊壓迫外周大血管。

5、脊髓造影了解有無脊髓空洞等脊髓病變。

6、化驗檢查對懷疑由內分泌疾病引起的低血壓,應做相應的內分泌功能及激素檢測。血常規化驗如有紅、白細胞的改變亦有助於診斷。

四、並發症

1、眩暈、乏力、易疲勞、工作能力下降;

2、暈厥、跌倒、骨折等意外事件及死亡增加;

3、引發心情壓抑、憂鬱症等精神障礙;

4、誘發短暫性腦缺血、腦梗塞、心肌缺血;

5、聽力損害、視力障礙;

6、生活質量降低。

低血壓怎麼引起的2

低血壓是怎麼引起的

一、心臟原因,心臟疾病導致心輸出量減少,如急性心肌梗死、心臟瓣膜病、快速心律失常和緩慢性的心律失常等。

二、葯物的影響,中樞性的降壓葯物,如甲基多巴、可樂定、特拉唑嗪等。擴張血管的葯物,如硝酸酯類的葯物和降壓葯物、抗焦慮,以及抗抑鬱的葯物,治療帕金森病的葯物等。

三、血容量減少,如腹瀉、利尿劑劑量過大、失血過多、出汗過多。健康的人血壓偏低,在休息的時候測量血壓往往是90/60mmHg,甚至有些人是80/60mmHg,這種人與高血壓的人相比存活的時間更長。

低血壓的症狀是什麼

(1)體質性低血壓。一般認為與遺傳和體質瘦弱有關,多見於20~50歲的婦女和老年人,輕者可無任何症狀,重者出現精神疲憊、頭暈、頭痛,甚至昏厥。夏季氣溫較高時更明顯。

(2)體位性低血壓。部分患者的低血壓發生與體位變化(尤其直立位)有關,稱為體位性低血壓。體位性低血壓定義為:在改變體位為直立位的3分鍾內,收縮壓下降>20mmHg或舒張壓下降>10mmHg,同時伴有低灌注的症狀

這些症狀包括:頭昏、頭暈、視力模糊、乏力、惡心、認識功能障礙、心悸、頸背部疼痛。老年單純收縮期高血壓伴有糖尿病、低血容量,應用利尿劑、擴血管葯或精神 類葯物者容易發生體位性低血壓。

(3)繼發性低血壓。某些疾病或葯物可以引起低血壓,如脊髓空洞症、高度的主動脈瓣狹窄、二尖瓣狹窄、慢性縮窄性心包炎、特發性或肥厚性心肌病、血液透析病人和慢性營養不良症等,以及服用降壓葯、抗抑鬱葯。這些疾病引起的低血壓也可以出現頭昏、頭暈等低灌注的症狀。

低血壓怎麼引起的3

低血壓治療方法?

血壓有一個正常的范圍,如果成人肱動脈血壓<12/8kPa(成人90/60mmHg老年人100/60mmHg)時,這就已經是低血壓。不同的人,身體情況上具有差異性,低血壓在營養不良和體質差的人中最常見,主要原因是由於血壓偏低,血流緩慢,腦部血管和心臟冠狀動脈血流量減少,從而導致供血不足而引起缺血、缺氧。

既然低血壓會給我們帶來危害,那麼我們就要重視起來,可以採取相應療法來治療,主要有五步:

一,在平時的日常生活中可以適當增加食鹽用量,同時多飲水,因為較多的水分進入血液後可增加血容量,從而可提高血壓,以便維持更好的血壓水平。

二,也要適當增加營養,吃些有利於調節血壓的滋補品,如人參、黃芪、生脈飲等。也可多食用富有高蛋白的食物,糖類、脂類可適當多吃,以增加總熱量。

三,加強體育鍛煉,提高機體調節功能。因為體育鍛煉無論對高血壓或低血壓都有好處。

四,為防止暈到,平時生活起居動作宜緩慢,不要突起突卧,轉動體位的動作要慢。

五,葯物治療,升壓葯物可選擇多巴胺,只在必要的吃就可以了。另外還可選用三磷酸腺苷、輔酶A、維生素B及C,以改善腦組織代謝功能因為擴充血容量對升壓有一定幫助。

平時討論的多為慢性低血壓,表現出來的症狀是,血壓長期偏低,並伴有頭暈、頭昏、乏力、易疲勞等症狀。而慢性低血壓按照病理因素又可以分五種,查明病因,才能夠更好地進行治療。如果不是病理性低血壓的話大可不必胎擔心也不用服用升壓葯,只需要適當注意營養,保證能量供給,堅持參加體育運動,就能使血壓逐漸恢復正常啦。

2. 低血壓是怎麼引起的

什麼是低血壓?無論是由於生理或病理原因造成血壓收縮壓低於100mmHg,那就會形成低血壓,平時我們討論的低血壓大多為慢性低血壓。慢性低血壓據統計發病率為4%左右,老年人群中可高達10%。慢性低血壓一般可分為三類: ①體質性低血壓,一般認為與遺傳和體質瘦弱有關,多見於20-50歲的婦女和老年人,輕者可無如何症狀,重者出現精神疲憊、頭暈、頭痛,甚至昏厥。夏季氣溫較高時更明顯。②體位性低血壓:體位性低血壓是患者從卧位到坐位或直立位時,或長時間站立出現血壓突然下降超過20mmHg,並伴有明顯症狀,這些症狀包括:頭昏、頭暈、視力模糊、乏力、惡心、認識功能障礙、心悸、頸背部疼痛。體位性低血壓與多種疾病有關,如多系統萎縮、糖尿病、帕金森氏病、多發性硬化病、更年期障礙、血液透析、手術後遺症、麻醉、降壓葯、利尿葯、催眠葯、抗精神抑鬱葯等,或其他如:久病卧床,體質虛弱的老年人。③繼發性低血壓:由某些疾病或葯物引起的低血壓,如脊髓空洞症,風濕性心臟病,降壓葯,抗抑鬱葯和慢性營養不良症,血液透析病人。
低血壓病人主要臨床表現:病情輕微症狀可有:頭暈、頭痛、食慾不振、疲勞、臉色蒼白、消化不良、暈車船等;嚴重症狀包括:直立性眩暈、四肢冷、心悸、呼吸困難、共濟失調、發音含糊、甚至昏厥、需長期卧床。這些症狀主要因血壓下降,導致血液循環緩慢,遠端毛細血管缺血,以致影響組織細胞氧氣和營養的供應,二氧化碳及代謝廢物的排泄。尤其影響了大腦和心臟的血液供應。長期如此使機體功能大大下降,主要危害包括:視力、聽力下降,誘發或加重老年性痴呆,頭暈、昏厥、跌倒、骨折發生率大大增加。乏力、精神疲憊、心情壓抑、憂郁等情況經常發生,影響了病人生活質量。據國外專家研究低血壓可能導致與腦梗塞和心臟梗塞。直立性低血壓病情嚴重後,患者可出現每當變換體位時血壓迅速下降,發生暈厥,以致被迫卧床不起,另外誘發腦梗塞、心肌缺血、給病人、家庭和社會帶來嚴重問題。
低血壓患者輕者如無任何症狀,無需葯物治療。主要治療為積極參加體育鍛煉,改善體質,增加營養,多喝水,多吃湯,每日食鹽略多於常人。重者伴有明顯症狀,必須給予積極治療,改善症狀,提高生活質量,防止嚴重危害發生。近年來推出α受體激動劑管通,具有血管張力調節功能,可增加外周動、靜脈阻力,防止下肢大量血液郁滯,並能收縮動脈血管,達到提高血壓,加大腦、心臟等重要臟器的血液供應,改善低血壓的症狀,如頭暈、乏力、易疲勞等症狀。其他葯物還有:麻黃素,雙氫麥角氨,氟氫可的松等,中葯治療等效果和負作用有待進一步考察。

3. 低血壓是什麼原因引起的

產生低血壓的原因有很多,多見於原發性與繼發性因素,也可由於體位改變、懷孕、過飽餐後等情況而發生低血壓,好發於65歲以上者、貧血或失血過多者、營養不良者,既往有高血壓病史、服葯不規律者,其葯物也是誘發低血壓的主要因素。

一、主要病因
1、原發性低血壓:如生理性低血壓,發病原因尚不明確,可能與形體瘦弱有一定關聯,幾乎都是在健康查體或住院時偶爾測量血壓時發現。
2、繼發性低血壓:
(1)短期內迅速發生低血壓,如大出血、過敏、腹瀉、嘔吐、大量脫水等原因所致的血壓急劇降低。
(2)患有脊髓空洞症、多發性硬化症、肌萎縮性側索硬化症、重症肌無力、垂體功能減退症、慢性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症、甲狀腺功能減退症、充血性心力衰竭、縮窄性心包炎、心包積液、吸收不良綜合征等也可以導致低血壓。
(3)當飲食中缺乏維生素、葉酸而導致貧血時,也會發生低血壓。
3、體位性低血壓:多發生於由平卧位、坐位突然起立時或者長時間站立之後,引起血壓急劇下降導致的低血壓。
4、孕期低血壓:當孕婦發生缺鐵性貧血時,會引起低血壓,在懷孕期間血液循環系統會迅速膨脹,因此導致血壓下降,此為正常現象,一般血壓會在生產後恢復至孕前的正常水平。
5、餐後低血壓:空腹鍛煉後,這時血糖及血壓都有所下降,接著用餐引起內臟及全身血管擴張,便可能發生餐後低血壓,多見於老年人。
6、初進高原引起的低血壓:初次進入海拔3500米以上的高原地區4~6個月後常會出現低血壓,可能與慢性缺氧有關。
二、誘發因素
葯物因素:近期服用了某些可導致體位性低血壓的葯物,如α受體阻斷葯、血管擴張葯、神經節阻斷葯、抗精神病葯、5-羥色胺再攝取抑制劑、三環類抗抑鬱葯、四環類抗抑鬱葯、抗帕金森病葯物等,易誘發低血壓。

4. 什麼原因會導致低血壓

生理性因素、病理性因素。體質偏弱的人或者是遺傳因素。
引起低血壓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包括體位、妊娠、情緒激動等生理性因素;以及神經系統疾病、心血管系統疾病、內分泌代謝疾病、慢性消耗性疾病、血容量不足等病理性因素。
一、生理性因素:
1.體位性低血壓,即坐位或平躺後突然站立,引起的低血壓。
2.妊娠、情緒激動、缺水等也可引起低血壓。
二、病理性因素:
1.神經系統疾病:脊髓空洞症、多發性硬化症、肌萎縮性側索硬化症、重症肌無力等。
2.內分泌代謝疾病:垂體功能減退症、慢性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症、甲狀腺功能減退症、糖尿病性神經病變等。
3.心血管系統疾病:主動脈瓣或二尖瓣嚴重狹窄、充血性心力衰竭、縮窄性心包炎、心包積液、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多發性大動脈炎(無脈症)等。
4.慢性消耗性疾病:惡性腫瘤、重症肺結核、吸收不良綜合征等。
5.血容量不足:腹瀉、嘔吐、大量脫水、過度利尿、出汗過多、失血過多等。
6.醫源性:鎮靜、催眠類葯物,擴張血管葯物,交感神經阻滯葯物,利尿劑,脫水劑,抗抑鬱葯物等。
7.其他:如高原性低血壓、類癌綜合征等。
【拓展資料】
一、低血壓是指:體循環的動脈血壓低於正常水平。低血壓的診斷迄今尚無確切的數值規定,一般認為,當動脈收縮壓低於90mmHg,舒張壓低於60mmHg時可稱為低血壓或低血壓狀態。根據其產生原因的不同,大致可分為生理性低血壓狀態和病理性的低血壓病。
二、症狀表現為:
1.疲乏、無力:尤其是早上,患者常感到精神萎靡不振、四肢酸軟無力,經午睡或休息後可好轉,但到下午或傍晚又感乏力,這種倦怠感與患者實際工作或活動所消耗的體力不相稱,即這種乏力並非都是因疲勞過度所致。
2.頭痛、頭暈:在低血壓病的患者中,頭痛可以是惟一的主訴,其頭痛往往在緊張的腦力或體力活動後較為明顯,頭痛性質和程度不一,多表現為顳頂區或枕下區隱痛,也可呈劇烈的搏動性疼痛或麻木性疼痛。頭暈輕重不一,輕者兩眼發黑、眩暈;重者可以失神,甚至暈厥倒地,常在突然改變體位,尤其是由蹲位突然起立時最易發生。此外,靜止而又負擔過重的工作條件下也易發生。
3.心前區隱痛或不適:低血壓病患者心前區隱痛、不適,不僅可在體力勞動或緊張腦力勞動時發作,在安靜時也可發作,甚至引起心絞痛樣發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