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原因查詢 » 原因有哪些如何治理
擴展閱讀
嘴角邊長斑是什麼原因 2024-06-23 11:31:07
怎樣快速退燒小竅門 2024-06-23 11:31:05
相冊的照片怎樣拼圖 2024-06-23 11:30:28

原因有哪些如何治理

發布時間: 2024-05-22 20:49:47

『壹』 鍘曟墍鍗鐢熼棿娓楁紡姘寸殑鍘熷洜鍜屾不鐞嗘柟娉

鍘曟墍鍗鐢熼棿鐢ㄦ按棰戠箒錛岄槻姘村勭悊涓嶅ソ灝卞悎鍑虹幇娓楁紡姘達紝鍏朵富瑕佺幇璞℃湁妤兼澘綆¢亾婊存紡姘淬佸湴闈㈢Н姘淬佸欏佹疆婀褲佹笚姘達紝鐢氳嚦涓嬪眰欏舵澘鍜屽欏佷篃鍑虹幇娼婀挎淮姘寸幇璞°傛不鐞嗗帟鎵鍗鐢熼棿鐨勬笚婕忥紝蹇呴』鍏堟壘鍑烘笚婕忕殑閮ㄤ綅鍜屽師鍥犮
💩澶т究鍣ㄤ笌鎺掓按綆¤繛鎺ュ勬紡姘
鐢變簬鎺掓按綆¢珮搴︿笉澶燂紝澶т究鍣ㄥ嚭鍙f彃鍏ユ帓姘寸$殑娣卞害涓嶅燂紝榪炴帴澶勬病鏈夊~鎶逛弗瀹烇紱鍗鐢熼棿鍐呴槻姘村勭悊涓嶅ソ錛屽ぇ渚垮櫒浣跨敤鍚庯紝鍦伴潰縐姘達紝澧欏佹疆婀匡紝鐢氳嚦涓嬪眰欏舵澘澧欏佷篃鍑虹幇娼婀垮拰婊存按鐜拌薄銆
🚽韞插潙涓婃按浜曡繘鍙e勬紡姘
鏂藉伐鏃惰共鍧戜笂姘存帴鍙e勮鐮稿潖鑰屾湭鍙戠幇錛庝笂姘磋兌鐨紕楃粦鎵庝笉鐜囷紝鎴栫敤閾佷笣緇戞墡鍚庯紝閾佷笣閿堟祳鏂鍧忎互鍙婅兌鐨紕椾笌韞插潙k姘磋繛鎺ュ勭牬瑁傦紝浣胯共鍧戝湪浣跨敤鍚庡湴闈㈢Н姘達紟澧欏佹疆婀匡紝閫犳垚涓嬪眰欏舵澘鍜屽欏佷篃鏈夋疆婀垮拰婊存按鐜拌薄銆
🚽鍗鐢熸磥鍏峰畨瑁呬笉鐗㈠滻
鏂藉伐鏃墮勫煁鏈ㄧ爾涓嶇墝鎴栨湯棰勫煁錛屾磥鍏峰畨瑁呬笉鐗㈠滻錛屼嬌鐢ㄦ椂媧佸叿鏉懼姩涓嶇ǔ錛屽紩璧風¢亾榪炴帴浠舵崯鍧忔垨婕忔按銆
🚽鍦版紡涓嬫按鍙f笚姘
涓嬫按鍙f爣楂樹笌鍦伴潰鎴栧崼鐗涢棿璁懼囨爣楂樹笉閫傚簲錛屽艦鎴愬掓硾姘達紝鍗鐢熻懼囨帓姘翠笉鐣呴氾紝浣挎補姣¤杽寮遍儴鎮㈡笚婕忔垨浣挎補姣¤厫鐑傦紱妤兼澘濂楃′笂鍙e嚭鍦伴潰楂樺害榪囧皬錛屾按鐩存帴浠庡楃℃笚婕忓埌涓嬪眰欏舵澘銆
🚽涓嬪眰欏舵澘灞閮ㄦ垨鏅閬嶆笚婕
鑰佸寲鐮磋傦紟鍙﹀栵紝鐢變簬鎵句箮灞傜┖榧撳紑瑁傦紟絀挎ゼ鏉跨¢亾鏈鍋氬楃★紝鍑挎礊鍚庢礊R鏈澶勭悊濂斤紝鍫墊礊婀垮嚌鍦熷唴琛岀爾銆佹湪灞戠瓑鏉傜墿錛屽牭媧炴販鍑濆湡涓庢ゼ鏉胯繛鎺ュ勪駭鐢熻傜紳錛岄犳垚闃叉按灞備笌鎵懼鉤灞傞捇緇撲笉杞︼紝褰㈡垚榪涙按鍙c傛按閫氳繃緙洪櫡榪涘叆緇撴矡灞傦紝浣塊《鏉垮嚭鐜版笚婕忋
🚽闃叉按楂樺害涓嶅
浣垮崼鐢熼棶璺浣撶殑鍙︿竴闈㈠嚭鐜版疆婀挎枒榪涙垨嫻佹氮錛岀敋鑷抽『綆$嚎鎺ュ彛嫻佸埌涓嬩竴灞傘
🚽娌規℃悡鍙g矘璐翠笉鐗
灞辯幇寮犲彛緲樿竟錛屾垨鍥犲熀灞傚矓閮ㄥ彉褰錛屽紩璧鋒補姣″鉤絝嬮潰浜ゆ帴澶勭牬瑁傦紝閫犳垚涓嬪眰澧掍笂閮ㄣ佺℃錠闃戠敯鍑虹幇娼婀挎枒榪規垨寰寮辨祦鐥曘

『貳』 你身邊最嚴重的環境問題是什麼它是由哪些原因引起的我們應該怎麼做

1、問題:樹木死亡很嚴重,建築物業腐蝕的很嚴重。

原因:工廠燒煤後的廢氣排放和汽車尾氣的排放。

2、問題:水土流失。

原因:亂砍亂伐,沒有及時補種樹苗。

3、問題:白色污染。

原因:一次性餐具和塑料袋的使用。

4、問題:霧霾、風塵暴。

原因:到處亂挖,到處是灰塵引起。

5、問題:河水污染,魚蝦大量死亡、富營養化

原因:工廠廢水亂排,含磷洗衣粉等使用。

【做法】

1、生活垃圾分類處理

對家中生活垃圾分類處理,有的可以回收利用的盡量交到回收站收購,有污染的物品不能亂扔。一般街道沒處都有兩個垃圾箱,一是裝可回收的垃圾,二是裝其他垃圾。在倒垃圾的時候,多走幾步路,一定要放入垃圾箱,使清潔工容易清理垃圾。

2、購物盡量不要使用塑料袋

購物可以使用布袋或紙袋,不要使用不易處理的塑料袋,以免對環境造成污染。塑料袋危害大,埋在地里不會腐化,燃燒處理又污染空氣。所以要使用比較環保的布袋或紙袋。

3、有危害的垃圾要回收處理

比如普通電池或者鋰電池對土壤污染比較嚴重,不要亂扔,要回收處理。現在很多地方都要回收就手機或電池,有的還可以換一些生活用品。要教育孩子不要玩電池,不要亂扔電池。

4、外出少開機動車,多騎電動車或自行車

機動車對空氣產生直接影響,所以能走路的就不要開車,既可以鍛煉身體,又能夠減排有害氣體。若路途較遠可以考慮騎電動車或自行車,一來環保,二來也能緩解交通擁堵現象。

『叄』 環境污染的原因有哪些,有哪些改進的措施或建議

環境污染是指人類直接或間接地向環境排放超過其自凈能力的物質或能量,從而使環境的質量降低,對人類的生存與發展、生態系統和財產造成不利影響的現象.具體包括:水污染、大氣污染、雜訊污染、放射性污染等.水污染是指水體因某種物質的介入,而導致其化學、物理、生物或者放射性污染等方面特性的改變,從而影響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體健康或者破壞生態環境,造成水質惡化的現象.大氣污染是指空氣中污染物的濃度達到有害程度,以致破壞生態系統和人類正常生存和發展的條件,對人和生物造成危害的現象.雜訊污染是指所產生的環境雜訊超過國家規定的環境雜訊排放標准,並干擾他人正常工作、學習、生活的現象.放射性污染是指由於人類活動造成物料、人體、場所、環境介質表面或者內部出現超過國家標準的放射性物質或者射線.例如,超過國家和地方政府制定的排放污染物的標准,超種類、超量、超濃度排放污染物;未採取防止溢流和滲漏措施而裝載運輸油類或者有毒貨物致使貨物 落水造成水污染;非法向大氣中排放有毒有害物質,造成大氣污染事故,等等.
________
改進建議:
一、充分認識做好環境保護工作的重要意義
(一)環境保護工作取得積極進展.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環境保護,採取了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各地區、各部門不斷加大環境保護工作力度,在國民經濟快速增長、人民群眾消費水平顯著提高的情況下,全國環境質量基本穩定,部分城市和地區環境質量有所改善,多數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得到控制,工業產品的污染排放強度下降,重點流域、區域環境治理不斷推進,生態保護和治理得到加強,核與輻射監管體系進一步完善,全社會的環境意識和人民群眾的參與度明顯提高,我國認真履行國際環境公約,樹立了良好的國際形象.
(二)環境形勢依然十分嚴峻.我國環境保護雖然取得了積極進展,但環境形勢嚴峻的狀況仍然沒有改變.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超過環境承載能力,流經城市的河段普遍受到污染,許多城市空氣污染嚴重,酸雨污染加重,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的危害開始顯現,土壤污染面積擴大,近岸海域污染加劇,核與輻射環境安全存在隱患.生態破壞嚴重,水土流失量大面廣,石漠化、草原退化加劇,生物多樣性減少,生態系統功能退化.發達國家上百年工業化過程中分階段出現的環境問題,在我國近20多年來集中出現,呈現結構型、復合型、壓縮型的特點.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造成了巨大經濟損失,危害群眾健康,影響社會穩定和環境安全.未來15年我國人口將繼續增加,經濟總量將再翻兩番,資源、能源消耗持續增長,環境保護面臨的壓力越來越大.
(三)環境保護的法規、制度、工作與任務要求不相適應.目前一些地方重GDP增長、輕環境保護.環境保護法制不夠健全,環境立法未能完全適應形勢需要,有法不依、執法不嚴現象較為突出.環境保護機制不完善,投入不足,歷史欠賬多,污染治理進程緩慢,市場化程度偏低.環境管理體制未完全理順,環境管理效率有待提高.監管能力薄弱,國家環境監測、信息、科技、宣教和綜合評估能力不足,部分領導幹部環境保護意識和公眾參與水平有待增強.
(四)把環境保護擺上更加重要的戰略位置.加強環境保護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要舉措,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內在要求,是堅持執政為民、提高執政能力的實際行動,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有力保障.加強環境保護,有利於促進經濟結構調整和增長方式轉變,實現更快更好地發展;有利於帶動環保和相關產業發展,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和增加就業;有利於提高全社會的環境意識和道德素質,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有利於保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提高生活質量和延長人均壽命;有利於維護中華民族的長遠利益,為子孫後代留下良好的生存和發展空間.因此,必須用科學發展觀統領環境保護工作,痛下決心解決環境問題.
二、用科學發展觀統領環境保護工作
(五)指導思想.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精神,按照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要求,堅持環境保護基本國策,在發展中解決環境問題.積極推進經濟結構調整和經濟增長方式的根本性轉變,切實改變「先污染後治理、邊治理邊破壞」的狀況,依靠科技進步,發展循環經濟,倡導生態文明,強化環境法治,完善監管體制,建立長效機制,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努力讓人民群眾喝上干凈的水、呼吸清潔的空氣、吃上放心的食物,在良好的環境中生產生活.
(六)基本原則.
———協調發展,互惠共贏.正確處理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關系,在發展中落實保護,在保護中促進發展,堅持節約發展、安全發展、清潔發展,實現可持續的科學發展.
———強化法治,綜合治理.堅持依法行政,不斷完善環境法律法規,嚴格環境執法;堅持環境保護與發展綜合決策,科學規劃,突出預防為主的方針,從源頭防治污染和生態破壞,綜合運用法律、經濟、技術和必要的行政手段解決環境問題.
———不欠新賬,多還舊賬.嚴格控制污染物排放總量;所有新建、擴建和改建項目必須符合環保要求,做到增產不增污,努力實現增產減污;積極解決歷史遺留的環境問題.
———依靠科技,創新機制.大力發展環境科學技術,以技術創新促進環境問題的解決;建立政府、企業、社會多元化投入機制和部分污染治理設施市場化運營機制,完善環保制度,健全統一、協調、高效的環境監管體制.
———分類指導,突出重點.因地制宜,分區規劃,統籌城鄉發展,分階段解決制約經濟發展和群眾反映強烈的環境問題,改善重點流域、區域、海域、城市的環境質量.
(七)環境目標.到2010年,重點地區和城市的環境質量得到改善,生態環境惡化趨勢基本遏制.主要污染物的排放總量得到有效控制,重點行業污染物排放強度明顯下降,重點城市空氣質量、城市集中飲用水水源和農村飲水水質、全國地表水水質和近岸海域海水水質有所好轉,草原退化趨勢有所控制,水土流失治理和生態修復面積有所增加,礦山環境明顯改善,地下水超采及污染趨勢減緩,重點生態功能保護區、自然保護區等的生態功能基本穩定,村鎮環境質量有所改善,確保核與輻射環境安全.
到2020年,環境質量和生態狀況明顯改善.
三、經濟社會發展必須與環境保護相協調
(八)促進地區經濟與環境協調發展.各地區要根據資源稟賦、環境容量、生態狀況、人口數量以及國家發展規劃和產業政策,明確不同區域的功能定位和發展方向,將區域經濟規劃和環境保護目標有機結合起來.在環境容量有限、自然資源供給不足而經濟相對發達的地區實行優化開發,堅持環境優先,大力發展高新技術,優化產業結構,加快產業和產品的升級換代,同時率先完成排污總量削減任務,做到增產減污.在環境仍有一定容量、資源較為豐富、發展潛力較大的地區實行重點開發,加快基礎設施建設,科學合理利用環境承載能力,推進工業化和城鎮化,同時嚴格控制污染物排放總量,做到增產不增污.在生態環境脆弱的地區和重要生態功能保護區實行限制開發,在堅持保護優先的前提下,合理選擇發展方向,發展特色優勢產業,確保生態功能的恢復與保育,逐步恢復生態平衡.在自然保護區和具有特殊保護價值的地區實行禁止開發,依法實施保護,嚴禁不符合規定的任何開發活動.要認真做好生態功能區劃工作,確定不同地區的主導功能,形成各具特色的發展格局.必須依照國家規定對各類開發建設規劃進行環境影響評價.對環境有重大影響的決策,應當進行環境影響論證.
(九)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各地區、各部門要把發展循環經濟作為編制各項發展規劃的重要指導原則,制訂和實施循環經濟推進計劃,加快制定促進發展循環經濟的政策、相關標准和評價體系,加強技術開發和創新體系建設.要按照「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的原則,根據生態環境的要求,進行產品和工業區的設計與改造,促進循環經濟的發展.在生產環節,要嚴格排放強度准入,鼓勵節能降耗,實行清潔生產並依法強制審核;在廢物產生環節,要強化污染預防和全過程式控制制,實行生產者責任延伸,合理延長產業鏈,強化對各類廢物的循環利用;在消費環節,要大力倡導環境友好的消費方式,實行環境標識、環境認證和政府綠色采購制度,完善再生資源回收利用體系.大力推行建築節能,發展綠色建築.推進污水再生利用和垃圾處理與資源化回收,建設節水型城市.推動生態省(市、縣)、環境保護模範城市、環境友好企業和綠色社區、綠色學校等創建活動.
(十)積極發展環保產業.要加快環保產業的國產化、標准化、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加強政策扶持和市場監管,按照市場經濟規律,打破地方和行業保護,促進公平競爭,鼓勵社會資本參與環保產業的發展.重點發展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重要環保技術裝備和基礎裝備,在立足自主研發的基礎上,通過引進消化吸收,努力掌握環保核心技術和關鍵技術.大力提高環保裝備製造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推進重大環保技術裝備的自主製造.培育一批擁有著名品牌、核心技術能力強、市場佔有率高、能夠提供較多就業機會的優勢環保企業.加快發展環保服務業,推進環境咨詢市場化,充分發揮行業協會等中介組織的作用.
四、切實解決突出的環境問題
(十一)以飲水安全和重點流域治理為重點,加強水污染防治.要科學劃定和調整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切實加強飲用水水源保護,建設好城市備用水源,解決好農村飲水安全問題.堅決取締水源保護區內的直接排污口,嚴防養殖業污染水源,禁止有毒有害物質進入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強化水污染事故的預防和應急處理,確保群眾飲水安全.把淮河、海河、遼河、松花江、三峽水庫庫區及上游,黃河小浪底水庫庫區及上游,南水北調水源地及沿線,太湖、滇池、巢湖作為流域水污染治理的重點.把渤海等重點海域和河口地區作為海洋環保工作重點.嚴禁直接向江河湖海排放超標的工業污水.
(十二)以強化污染防治為重點,加強城市環境保護.要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到2010年,全國設市城市污水處理率不低於70%,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不低於60%;著力解決顆粒物、雜訊和餐飲業污染,鼓勵發展節能環保型汽車.對污染企業搬遷後的原址進行土壤風險評估和修復.城市建設應注重自然和生態條件,盡可能保留天然林草、河湖水系、灘塗濕地、自然地貌及野生動物等自然遺產,努力維護城市生態平衡.
(十三)以降低二氧化硫排放總量為重點,推進大氣污染防治.加快原煤洗選步伐,降低商品煤含硫量.加強燃煤電廠二氧化硫治理,新(擴)建燃煤電廠除燃用特低硫煤的坑口電廠外,必須同步建設脫硫設施或者採取其他降低二氧化硫排放量的措施.在大中城市及其近郊,嚴格控制新(擴)建除熱電聯產外的燃煤電廠,禁止新(擴)建鋼鐵、冶煉等高耗能企業.2004年年底前投運的二氧化硫排放超標的燃煤電廠,應在2010年底前安裝脫硫設施;要根據環境狀況,確定不同區域的脫硫目標,制訂並實施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防治規劃.對投產20年以上或裝機容量10萬千瓦以下的電廠,限期改造或者關停.制訂燃煤電廠氮氧化物治理規劃,開展試點示範.加大煙塵、粉塵治理力度.採取節能措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大力發展風能、太陽能、地熱、生物質能等新能源,積極發展核電,有序開發水能,提高清潔能源比重,減少大氣污染物排放.
(十四)以防治土壤污染為重點,加強農村環境保護.結合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實施農村小康環保行動計劃.開展全國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和超標耕地綜合治理,污染嚴重且難以修復的耕地應依法調整;合理使用農葯、化肥,防治農用薄膜對耕地的污染;積極發展節水農業與生態農業,加大規模化養殖業污染治理力度.推進農村改水、改廁工作,搞好作物秸稈等資源化利用,積極發展農村沼氣,妥善處理生活垃圾和污水,解決農村環境「臟、亂、差」問題,創建環境優美鄉鎮、文明生態村.發展縣域經濟要選擇適合本地區資源優勢和環境容量的特色產業,防止污染向農村轉移.
(十五)以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為重點,強化生態保護.堅持生態保護與治理並重,重點控制不合理的資源開發活動.優先保護天然植被,堅持因地制宜,重視自然恢復;繼續實施天然林保護、天然草原植被恢復、退耕還林、退牧還草、退田還湖、防沙治沙、水土保持和防治石漠化等生態治理工程;嚴格控制土地退化和草原沙化.經濟社會發展要與水資源條件相適應,統籌生活、生產和生態用水,建設節水型社會;發展適應抗災要求的避災經濟;水資源開發利用活動,要充分考慮生態用水.加強生態功能保護區和自然保護區的建設與管理.加強礦產資源和旅遊開發的環境監管.做好紅樹林、濱海濕地、珊瑚礁、海島等海洋、海岸帶典型生態系統的保護工作.
(十六)以核設施和放射源監管為重點,確保核與輻射環境安全.全面加強核安全與輻射環境管理,國家對核設施的環境保護實行統一監管.核電發展的規劃和建設要充分考慮核安全、環境安全和廢物處理處置等問題;加強在建和在役核設施的安全監管,加快核設施退役和放射性廢物處理處置步伐;加強電磁輻射和伴生放射性礦產資源開發的環境監督管理;健全放射源安全監管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