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文交代秦晉聯軍攻打鄭國的原因的句子是
秦晉圍鄭,以其無禮於晉,且膩於楚也。(僖公三十年晉文公和秦穆公聯合圍攻鄭國,因為鄭國曾對晉文公無禮,並且從屬於晉的同時又從屬於楚)
原文:
晉侯、秦伯圍鄭,以其無禮於晉,且膩於楚也。晉軍函陵,秦軍氾南。佚之狐言於鄭伯曰:「國危矣,若使燭之武見秦君,師必退。」公從之。辭曰:「臣之壯也,猶不如人;今老矣,無能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過也。然鄭亡,子亦有不利焉!」許之。
白話譯文:
僖公三十年晉文公和秦穆公聯合圍攻鄭國,因為鄭國曾對晉文公無禮,並且從屬於晉的同時又從屬於楚。晉軍駐扎在函陵,秦軍駐扎在氾水的南面。
佚之狐對鄭文公說:「國家危險了,假如派燭之武去見秦穆公,秦國的軍隊一定會撤退。」鄭文公同意了。燭之武推辭說:「我壯年的時候,尚且不如別人;現在老了,也不能有什麼作為了。」鄭文公說:「我沒有及早重用您,現在由於情況危急因而求您,這是我的過錯。然而鄭國滅亡了,對您也不利啊!」燭之武就答應了這件事。
此文出自春秋時期文學家、史學家左丘明創作的一篇散文《燭之武退秦師》
(1)如何交代秦晉圍鄭的原因及形式擴展閱讀
寫作背景:
《燭之武退秦師》是春秋時期文學家、史學家左丘明創作的一篇散文。此文記述的是秦晉聯合攻打鄭國之前開展的一場外交斗爭,燭之武以一己之力,憑借對時局的洞若觀火和過人的辯才,終於使鄭國免於滅亡,其臨危不懼、解除國難的精神以及能言善辯的傑出外交才能,為人贊嘆。全文形象鮮明,語言優美,層次分明、組織嚴密,說理透徹、邏輯有力。
魯僖公三十年(公元前630年),晉國和楚國大戰於城濮,結果楚國大敗,晉國的霸業完成。在城濮之戰中,鄭國曾協助楚國一起攻打晉國,而且晉文公年輕時流亡到鄭國,受到冷遇,所以文公把新仇舊怨加到一塊,於兩年後聯合秦國討伐鄭國。
鄭伯聞訊後,派燭之武面見秦穆公,勸他退兵。燭之武巧妙地利用秦、晉兩國的矛盾表現出處處為秦國利益著想的樣子,分析當時的形勢,抓住利害關系,說明保存鄭國對秦國有利,滅掉鄭國對秦國不利的道理,終於說動秦國退兵。晉軍失去盟軍支持後,也被迫撤離了鄭國。此文即是記敘了這一歷史事件。
❷ 燭之武退秦師晉秦兩國為什麼圍攻鄭國原文
先秦左丘明的《燭之武退秦師》中晉秦兩國圍攻鄭國的原因是:晉侯、秦伯圍鄭,以其無禮於晉,且貳於楚也。晉軍函陵,秦軍氾南。
白話譯文:晉文公和秦穆公聯合圍攻鄭國,因為鄭國曾對文公無禮,並且鄭國同時依附於楚國與晉國。晉軍駐扎在函陵,秦軍駐扎在氾水的南面。
故事背景:
秦、晉圍鄭,發生在公元前630年(魯僖公三十年)九月甲午時。在這之前,鄭國有兩件事得罪了晉國。一是晉文公當年逃亡路過鄭國時,鄭國沒有以禮相待;二是在公元前632年(魯僖公二十八年)的晉、楚城濮之戰中,鄭國曾出兵幫助楚國。
結果,城濮之戰以楚國失敗而告終。鄭國感到形勢不妙,馬上派子人九出使晉國,與晉結好。甚至在公元前632年五月,「晉侯及鄭伯盟於衡雍」。但是,最終也沒能感化晉國。晉文公(重耳)為了爭奪霸權的需要,還是在兩年後發動了這次戰爭。
(2)如何交代秦晉圍鄭的原因及形式擴展閱讀:
《燭之武退秦師》載於《左傳·僖公三十年》,題目為後人所加。內容講述公元前630年,秦、晉借口鄭國曾對晉文公無禮且與楚國親近,而合攻鄭國,在自己的國家(鄭國)危難面前,燭之武前往敵國交涉,於強秦面前,其不卑不亢,能言善辯,終於使秦國從鄭國退兵。
《燭之武退秦師》是記述行人辭令的散文。該文形象鮮明,語言優美,層次分明、組織嚴密,說理透徹、邏輯有力,是《左傳》乃至中國文學史一篇優秀範文,入選全日制高中必修課程。
❸ 秦晉兩國為什麼圍攻鄭國
因為鄭國在晉文公落難的時候,對他無禮,而且還偷偷地與晉國的競爭對手楚國結盟,於是晉國和自己的姻親之國秦國合攻鄭國。
公三十年(公元前630年)九月,晉文公和秦穆公想聯合起來攻打鄭國,很快,晉軍便在函陵駐紮下來,而秦軍則駐扎在了氾水的南面。
鄭文公得知消息後,焦急萬分,這時一個大臣上諫道,推薦燭之武出使秦國的話,鄭文公聽了,心中大喜,馬上採納了此人的建議。
鄭文公百般請求,於是,燭之武就答應了。到了夜裡,鄭文公命人用繩子捆笤燭之武,將其從城牆上放下出城去見秦穆公。
燭之武見到秦穆公說以厲害,聽了燭之武的這番話,秦穆公覺得非常在理,便答應與鄭國簽訂盟約,而且還專門派人守衛鄭國,而他則率領大軍回國了。
(3)如何交代秦晉圍鄭的原因及形式擴展閱讀:
流亡途中的重耳在路過鄭國的時候,鄭文公對他們投以無禮的鄙視。鄭國的大夫叔瞻卻勸告鄭文公說:晉國公子重耳向來賢明。
還有就是,他雖然此時落魄至此,他的隨從卻不離不棄,而且個個都是棟梁之才。況且晉國與我們鄭國還是同姓國家。
從家族譜繫上來講,鄭國出自周厲王,而晉國出自周武王。鄭文公卻毫不理會,叔瞻不愧是具有遠見卓識的老臣。
他又說:如果您不能對晉國公子重耳以禮相待,還不如殺掉他,免得將來麻煩。鄭文公沒有採納叔瞻的建議,但是後來重耳回晉國即位以後發生的事證明了叔瞻的建議是對的。
❹ 用原文回答燭之武退秦師中秦,晉圍攻鄭的原因燭之武是怎樣說�
原因:晉侯、秦伯圍鄭,以其無禮於晉,且貳於楚也。
燭之武的反論:秦、晉圍鄭,鄭既知亡矣。若亡鄭而有益於君,敢以煩執事。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陪鄰?鄰之厚,君之薄也。若余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
其乏困,君亦無所害。且君嘗為晉君賜矣;許君焦、瑕,朝濟而夕設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晉,何厭之有?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闕秦,將焉取之?闕秦以
利晉,唯君圖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