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你覺得造成哈姆雷特悲劇的原因有什麼
性格原因哈姆雷特優柔寡斷的性格,盡管哈姆雷特從父親的鬼魂口中得知國王慘死的真相時極其憤怒,表示自己要立刻鏟除兇手,為父報仇「鬼魂:殺人是重大的罪惡;可是這一件謀殺的慘案,更是駭人聽聞而逆天害理的罪行。 哈姆雷特:趕快告訴我,讓我駕著像思想和愛情一樣迅速的翅膀,飛去把仇人殺死。 」(第一幕 第五場 )但是他在實際行動中卻故意裝瘋,遲遲不付諸行動,尤其在國王懺悔的時候,出於宗教的的顧慮痛失大好時機,之後卻無意刺死了波洛涅斯,直接把自己暴露於敵人的槍口之下,在以後的斗爭中完全處於下風。
② 哈姆萊特悲劇形成原因
哈姆萊特悲劇形成原因
第一個原因,權力的爭奪。作為丹麥的王子,哈姆雷特是一個處於中心權力地位的人。但是由於父親的意外去世,這個理所當然的王子地位受到了明顯的動搖,直到其叔父克勞迪斯將其稱為「我的兒」之後,權力歸屬的傳遞看似已經不可動搖。但是後來老國王將死因告訴哈姆雷特並得到證實時,這個問題便又從幕後被推向前台。在事實上,克勞迪斯的繼位是不合法的但是在公眾眼中卻是合法的,而哈姆雷特若要進行復仇則會將自己置於一個弒君者的地位上。
第四個原因,社會的壓迫。從當時的客觀情況來看,丹麥是一個處於封建末期的王國,哈姆雷特則是一個外出留學的「進步青年」,一個早期的人文主義思想者,學者。在這種情況下,由於初期的人文主義者的思想是不成熟的,具有一定的軟弱性,所以必然無法同腐朽但是依舊強大的封建勢力進行斗爭。於是哈姆雷特的復仇不是立即發生的,而是由於客觀條件對他的壓迫使他的復仇一步步的推後,最後造成了他悲劇的人生。
③ 簡述哈姆雷特悲劇的主要原因
哈姆雷特「重整乾坤的責任」沒能完成,這有主、客觀方面的原因。從客觀方面看,處於萌芽時期的先進力量面對的還是強大的反動勢力。
從主觀方面看,以哈姆雷特為代表的人文主義者相信的是個人的力量、思想的力量,不相信群眾,只迷信孤軍奮戰,而「重整乾坤的責任」卻又不是個別人的力量所擔負得起來和完成得了的。
主要線索是哈姆雷特為父報仇。在這一主要線索推進的過程中又有兩條類似的線索,一是貴族青年萊阿替斯的父親為哈姆雷特所殺,一是挪威王子福丁勃拉斯的父親為哈姆雷特的父親所殺,按照封建法規,兩人都有為父報仇的義務。
三條線索主次分明,主要線索引出次要線索,次要線索圍繞著主要線索,為它的發展服務,三者水乳交融地匯集在一起。
(3)如何理解哈姆萊特悲劇的原因擴展閱讀
《哈姆雷特》的主要藝術特點:
第一、莎士比亞善於在內外兩重的矛盾沖突中,在矛盾沖突的發展過程中,展示人物性格,塑造有血有肉的藝術形象。哈姆雷特與克勞狄的斗爭,構成劇中主人公所處的外部沖突;與此同時,他還進行著激烈的內心矛盾沖突。二者相輔相成互相推進。
第二、充分發揮了獨白和旁白的作用,每當劇情和人物性格發展的關鍵時刻,劇本都安排獨白或旁白來表現主人公的思想矛盾,表現他的思考,他的認識,他的自責,他的懷疑。
④ 《哈姆雷特》悲劇的原因是什麼
《哈姆雷特》悲劇的原因:哈姆萊特天性軟弱、猶疑,擔當不起「重整乾坤」,改造社會的歷史重任。
也就是說哈姆萊特「被要求去作不可能的事,這事的本身不是不可能的,對於他卻是不可能的。如他是怎樣的徘徊、展轉、恐懼、進退兩難,總是在回憶過去,最後幾乎失去他面前的目標,再也不能變得是快樂的王子了」。
因此,哈姆萊特「非常軟弱而憂郁」的思想使他在復仇行動上的延宕。此種觀點也可以稱為個性缺陷說。
後世影響
《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亞最聞名的劇作,也是他四大悲劇中最早、最繁復而且篇幅最長的一部。該劇三幕一景中哈姆雷特有一段獨白,無論原文或譯作均膾炙人口。
《哈姆雷特》被譽為歐洲四大名著之一。從問世至今被多次改編成舞台劇、歌劇、影視等作品。
《哈姆雷特》之所以成為莎士比亞四大悲劇之首,不僅僅在於作品最後的悲慘結局,同時還在於作品帶給人們沉重的反思,對哈姆雷特命運的反思,對當時文藝復興時期社會背景的反思。
而主人公哈姆雷特最後的結局,則是整個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其個人犧牲也是作品發展的最終結局。在某種程度上,悲劇不是不幸,而是某種意義上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