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你好,我老公做完心臟CTA三天了,剛做完惡心,渾身沒勁兒,腎臟部位疼
腎區疼痛在臨床上是十分常見的,引起腎區疼痛常見的病因主要有腎結石、急性腎盂腎炎等等疾病。腎區疼痛一般扣擊的情況下會使疼痛加重,被稱作時腎區叩擊痛。一般腎結石通常是由於結石刺激到腎盂的黏膜,從而引起局部的疼痛,臨床上患者在活動後或者用手捶擊會出現疼痛加重的症狀,被稱作是腎區叩擊痛陽性。急性的腎盂腎炎由於腎炎的存在,有急性的炎症也會造成腎區疼痛的症狀。另外,如果存在有腎囊腫,由於過大的腎囊腫會產生壓迫的症狀,並且造成腎包膜被牽拉,臨床上也是引起腎區疼痛十分常見的原因。
㈡ 腎與腎臟的區別
腎與腎臟的位置和結構
腎臟為成對的扁豆狀器官,位於腹膜後脊柱兩旁淺窩中。約長10-12厘米、寬5-6厘米、厚3-4厘米、重120-150克;左腎較右腎稍大,腎縱軸上端向內、下端向外,因此兩腎上極相距較近,下極較遠,腎縱軸與脊柱所成角度為30度左右。
腎(kidney)為成對的實質性器官,紅褐色,可分為內、外側兩緣,前、後兩面和上、下兩端。腎的外側緣隆凸,內側緣中部凹陷,稱腎門,是腎盂、血管、神經、淋巴管出入的門戶。這些出入腎門的結構,被結締組織包裹,合稱腎蒂。由腎門凹向腎內,有一個較大的腔,稱腎竇。腎竇由腎實質圍成,竇內含有腎動脈、腎靜脈、淋巴管、腎小盞、腎大盞、腎盂和脂肪組織等。
腎的內緣中央有一凹陷,稱為腎門。腎血管、淋巴管、神經和輸尿管均由此進出,這部分結構總稱腎蒂。
腎外緣為凸面,內緣為凹面,凹面中部為腎門,所有血管、神經、及淋巴管均由此進入腎臟,腎盂則由此走出腎外。腎靜脈在前,動脈居中,腎盂在後;若以上下論則腎動脈在上,靜脈在下。
腎的位置
腎臟的位置:右腎門針對第二腰椎橫突,左側針對第一腰椎橫突,右腎由於肝臟關系比左腎略低1-2厘米。正常腎臟上下移動均在1-2厘米范圍以內。腎臟是在橫膈之下,體檢時,除右腎下極可以在肋骨下緣捫及外,左腎則不易摸到。
腎位於脊柱兩側,緊貼腹後壁,居腹膜後方。左腎上端平第11胸椎下緣,下端平2腰椎下緣。右腎比左腎低半個椎體。左側第12肋斜過左腎後面的中部,右側第12肋斜過右腎後面的上部。
臨床上常將豎脊肌外側緣與第12肋之間的部位,稱為腎區(脊肋角),當腎有病變時,觸壓或叩擊該區,常有壓痛或震痛。
腎結構
腎臟內部的結構,可分為腎實質和腎盂兩部分。
在腎縱切面可以看到,腎實質分內外兩層:外層為皮質,內層為髓質。
腎皮質新鮮時呈紅褐色,由一百多萬個腎單位組成。每個腎單位由腎小球和腎小管所構成,部分皮質伸展至髓質錐體間,成為腎柱。
腎髓質新鮮時呈淡紅色,為10-20個錐體隨構成。腎錐體在切面上呈三角形。錐體底部向腎凸面,尖端向腎門,錐體主要組織為集合管,錐體尖端稱腎乳頭,每一個乳頭有10-20個乳頭管,向腎小盞漏斗部開口。
在腎竇內有腎小盞,為漏斗形的膜狀小管,圍繞腎乳頭。腎椎體與腎小盞相連接。每腎有7~8個腎小盞,相鄰2~3個腎小盞合成一個腎大盞。每腎有2~3個腎大盞,腎大盞匯合成扁漏斗狀的腎盂。腎孟出腎門後逐漸縮窄變細,移行為輸尿管。
腎單位是腎臟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
每個腎單位由腎小體和腎小管組成。
腎小體內有一個毛細血管團,稱為腎小球,腎小球是個血管球。它由腎動脈分支形成。腎小球外有腎小囊包繞。腎小囊分兩層,兩層之間有囊腔與腎小管的管腔相通。
腎小管匯成集合管。若干集合管匯合成乳頭管,尿液由此流入腎小盞。
腎臟的主要功能
腎臟有三大基本功能:
(1)生成尿液、排泄代謝產物。機體在新陳代謝過程中產生多種廢物,絕大部分廢物通過腎小球血濾過、腎小管的分泌,隨尿液排出體外。
(2)維持體液平衡及體內酸鹼平衡。腎臟通過腎小球的濾過,腎小管的重吸收及分泌功能,排出體內多餘的水分,調節酸鹼平衡,維持內環境的穩定。
(3)內分泌功能。
① 分泌腎素、前列腺素、激肽。通過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和激肽—緩激肽—前列腺素系
統來調節血壓。
② 促紅細胞生成素。刺激骨髓造血。
③ 活性VitD3 。調節鈣磷代謝。
④ 許多內分泌激素降解場所——如胰島素、胃腸激素等。當腎功能不全時這些激素T1/2明顯延長,
從而引起代謝紊亂。
⑤ 腎外激素的靶器官。如甲狀旁腺素、降鈣素等。可影響及調節腎臟功能。
可見,腎臟在維持機體內環境穩定方面發揮著重要的功能。
引起尿毒症的常見疾病
1、 慢性腎小球腎炎
2、 腎小管間質性腎炎,如慢性腎盂腎炎
3、 高血壓
4、 繼發於系統性疾病,如紅斑狼瘡性腎病
5、 代謝性疾病,如糖尿病腎?⑼捶縞霾?
6、 長期慢性尿路梗阻,如前列腺肥大造成的雙腎盂積水。
7、先天性疾病,如多囊腎(是遺傳性疾病)
血液透析病人的飲食烹飪方法
1、限制含鉀高的飲食
含鉀最高的有:冬菇、紫菜;其次:馬鈴薯、黃豆芽、藕、菠菜、韭菜、芹菜、菜花、雞等;中等量:絲瓜、苦瓜、蘚蘑菇
含鉀量高的不吃,中等量的少吃,最好是在大量水中浸泡30分鍾後再煮,把湯棄之,再食用,水果宜每天少量,不宜過多。
2、執行低磷飲食
含磷高的食物有:麥片、黃豆、冬菇、紫菜、奶粉、肉鬆、魷魚干、動物內臟(豬心、腦、肝、腎)等
不宜多吃
肉類的含磷量高於植物,為減少肉類中的含磷量,可把肉切成片,用開水煮一下,只吃肉而不吃湯。
3、減低鈉含量
少用含鈉高的調味品,如:食鹽、味精、蚝油、醬製品、梅菜、鹹菜、榨菜等。
多用低鈉調味品如:醋、糖、酒、胡椒、花椒、五香粉、八角、蔥、姜、蒜、辣椒、陳皮等
4、增加熱量:如冰糖、塊糖、葡萄糖、汽水、果汁、高澱粉食品如粉絲、
西米
5、減輕口渴:不進或少進高鹽食物,飲品中加入薄荷葉、檸檬片。將飲品製成冰塊含化,嚼口香糖,不用或少飲濃茶、咖啡。
7、增加纖維素:多吃蔬菜,但要適當烹調以降低鉀、磷含量後再吃。
慢性腎功能衰竭的概念
慢性腎功能衰竭(CRF)是由各種原因引起腎臟損害並進行性惡化,造成腎單位嚴重毀損,使機體在排泄代謝廢物和調節水、電解質及酸鹼平衡等方面發生紊亂的臨床綜合征。
尿毒症與腎臟替代療法
常規腎臟替代療法有:血液透析、腹膜透析、腎臟移植。
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是最常用的腎臟替代療法,腎臟移植是最完全的腎臟替代療法。
引起尿毒症的常見疾病
1、慢性腎小球腎炎 因長期腎小球病變的不斷損害以致腎臟逐漸失去功能。腎炎晚期是我國蚨局⒆畛<�腦�頡?
2、腎小管間質性腎炎 如慢性腎盂腎炎,反復細菌感染致使腎臟發生纖維化萎縮、失去腎功能。
3、高血壓 長期高血壓病,使腎臟的腎小球受損硬化、腎臟功能受到破壞,最終導致腎功能衰竭。
4、繼發於系統性疾病 常見如紅斑狼瘡性腎炎引起的尿毒症。
5、代謝性疾病 如糖尿病腎病晚期,由於腎小動脈硬化、腎小球基底膜進行性增厚,使腎小球濾過功能受損。痛風腎病晚期也可導致尿毒症。
6、長期慢性尿路梗阻 如前列腺增生肥大時正常尿液不能及時排出體外,造成雙腎盂積水,若得不到及時治療最終會使腎功能受損造成尿毒症。
7、先天性疾病 如多囊腎是遺傳性疾病,兩側腎臟不同程度被許多沒有功能的水囊所取代,隨年齡的增長病情也在惡化,有的患者二十幾歲即發展成為尿毒症,多數則在40—50歲以後發展到尿毒症階段。
所謂尿的濃縮和稀釋是根據尿液滲透壓與血漿滲透壓相比較而言。排出的尿,其滲透壓比血漿高,稱為高滲尿,尿的滲透壓可達1200mOsm/L,約為血漿滲透壓(300mOsm/L)的4~5倍,這表示尿被濃縮;反之,如果尿的滲透壓比血漿低,稱為低滲尿,尿的滲透壓可低至30~40mOsm/L,僅是血漿滲透壓的1/10,這表示尿被稀釋;排出的尿的滲透壓與血漿滲透壓相等,稱為等滲尿。這表明腎臟具有濃縮或稀釋尿的功能。
早在50年代初期就有人將老鼠的腎做分層切片,並測定各層的滲透壓,觀察到腎皮質各部切片中的組織液(包括細胞內液和細胞外液)的滲透濃度與血漿的滲透濃度之比為1.0,說明皮質部組織液與血漿是等滲的。而髓質部組織液與血漿滲透濃度之比,隨著由髓質外層向乳頭深入而逐漸升高,分別為2.0、3.0、4.0(圖10-13),這表明在腎臟中存在著一個由髓質外層向內層逐步升高的滲透壓梯度,這個滲透壓梯度的形成主要是和腎小管特別是髓袢的功能有關,並且是腎臟濃縮與稀釋尿液的基礎。
髓質中的滲透壓梯度是怎樣形成的呢?測定的結果表明,當小管液沿降支流動時已逐漸轉變為高滲,而到髓袢底部時,滲透壓最高,當小管液沿升支上升時,其滲透壓又逐漸下降。實驗證明降支對水的通透性較高,而對溶質的通透性甚小,而在髓袢升支,細胞膜對水不具有通透性,而對溶質(如Na+、Cl-、尿素等)則具有較高的通透性。在髓袢升支粗段,溶質中Cl-是主動重吸收的,而Na+和尿素是被動重吸收的,但水不能透過。結果導致在升支的周圍髓質組織間隙液出現局部高滲。故外髓部的滲透壓梯度主要是由升支粗段NaCl的重吸收所形成。愈靠近皮質部,滲透壓愈低;愈近內髓部,滲透壓愈高。
內髓部滲透壓梯度的形成,目前認為與尿素的再循環有密切關系(圖10-14)。①遠曲小管及皮質和外髓部的集合管對尿素不易通透。當小管液流經此部分時,在ADH的作用下,水被重吸收,使小管液中尿素的濃度逐漸升高。②當小管液進入內髓部集合管時,此部管壁對尿素的通透性大,小管液中的尿素迅速地向組織液擴散,造成了內髓部組織液中尿素濃度增高,形成高滲。③髓袢降支和升支的逆流倍增作用。即降支的對水易通透,而對NaCl不易通透;而水即由降支細段滲透入內髓部組織間隙,而小管液中NaCl的濃度成倍增加。④而升支細段對水不易通透,而對NaCl易通透,由於此段小管液中NaCl濃度高於組織間隙液,藉濃差,NaCl進入組織間液,進一步提高了內髓部的滲透壓。同時其小管液中 NaCl濃度逐漸降低,這樣降支和升支就構成了一個逆流倍增系統,使內髓組織間液形成了滲透壓梯度。⑤由於升支細段對尿素具有通透性,所以組織間液中的尿素可以進入升支細段,再流經升支粗段、遠曲小管集合管,形成尿素再循環(圖10-14)。
尿液的濃縮和稀釋過程如下:集合管與髓袢平行,處於滲透壓梯度中。當小管液經遠曲小管近端向其遠端、集合管方向流動時,由於這二部分對水的通透性受ADH的調節,當ADH增多時、管壁上皮細胞對水的通透性增加,由於相應各部的組織間液處於高滲狀態,水由管腔內滲入組織間隙,使尿逐步濃縮,形成了高滲尿。在無ADH作用時,則此兩部分管壁上皮細胞對水不易通透,而此時從遠曲小管流來的小管液已呈低滲,再由於小管液中的Na+繼續被主動重吸收,其滲透壓進一步下降。同時,又由於水重吸收減少,尿素在小管液中的濃度也不如前一種情況,因此其擴散到髓質組織間隙的量也減少,造成髓質間隙高滲的情況要比有ADH時小。上述因素使機體在無ADH時尿量增多並稀釋。在機體缺水或飲用大量水分時,腎單位各段滲透壓的變化如圖10-15所示。
綜上所述,尿液的濃縮和稀釋主要取決於兩方面因素:一是髓質滲透壓梯度的形成;二是ADH分泌的調節,ADH的分泌是受血漿中晶體滲透壓調節的(詳見後文)。從髓質滲透壓梯度的形成全過程來看,髓袢升支粗段對Cl-的主動重吸收是主要的動力,而尿素的再循環和髓袢的逆流倍增作用則促成了整個髓質建立了滲透壓梯度。
髓質滲透壓的保持還要靠髓質內直小血管的作用。伸入髓質內部的直小血管也呈U形,並與髓袢平行。血液通過直小血管的降支和升支時也是逆向流動的。兩者也存在逆流交換。故直小管的功能是:①使髓質的溶質不被血流帶走;②將重吸收的水分送回循環系統,這就保持了髓質的滲透壓梯度。
㈢ 腎結石會引起身體哪個部位疼痛
腎結石是晶體物質(如鈣、草酸、尿酸、胱氨酸等)在腎臟的異常聚積所致,為泌尿系統的常見病。腎結石的疼痛主要發生腰部。
腎結石疼痛的表現:
腎結石患者多有腰部的疼痛,疼痛程度取決於結石的大小和位置:大結石移動度小,痛感較輕,表現為鈍痛或隱痛,亦可無痛;小結石在腎內移動度大故常引發嚴重的腎絞痛。
得過腎結石的病人都有一個刻骨銘心的體會,就是鑽心的疼,痛不欲生,這是一種典型的症狀。腎結石發作疼痛時,可以用拇指按壓背部止痛點,可以快速緩解疼痛,盡快排石喝得甫御石熥茶可以促進小型腎結石的排出。不過還是建議平時多喝水,多運動,注意休息,飲食清淡。如果腎結石比較嚴重建議盡快上醫院檢查。
另外,還有尿血,尿血症狀是相伴隨著疼痛發生的,有的尿血可以看到,叫做肉眼血尿,有的尿血看不到,只有在做顯微鏡的時候,可以看到尿裡面有大量的紅細胞,這是它的第二個症狀;還有會出現發燒、惡心、嘔吐,發燒主要是因為腎結石伴發尿路感染,惡心、嘔吐主要是造成了胃腸道刺激,結石對胃腸道產生了刺激,所以產生惡心、嘔吐症狀。
有的結石症狀並不明顯,沒有表現出剛才說的那幾點,只是隱痛或沒有任何症狀,那麼這樣是不是好,未必,因為如果腎結石疼痛,我們會及時發現、及時治療,反而是一個好事;如果結石在身體裡面不疼痛,我們就沒法發現,長久以往,結石會越長越大,以至於會造成更嚴重的後果,比如造成了尿路梗阻、腎功能損害,甚至造成了腎功能衰竭,所以這是我們需要高度重視的問題,應該經常體檢,至少要做B超檢查,來發現到底有沒有腎結石,需不需要進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