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乾洗店需要投資多少
不少的人把投資目光投向了乾洗行業,乾洗店投資成本多少錢?是大家都想問的一個問題,要預算投資成本和估算多久能回收成本。像投資一個UCC國際洗衣乾洗店的成本就有多有少了,主要還是看你想投資多大規模的店鋪。
比如UCC國際洗衣乾洗店投資有小型店,中型店,還有大型店,具體投資多少錢根據你的需求,還有你想在哪個城市開店,城市不同,所需要的成本也有很大不同,在大城市首先要的成本就是租金了,比小城市要高很多。
在UCC國際洗衣投資小型乾洗店只需幾萬元左右,小投資,高回報。UCC國際洗衣乾洗以專業、高效、方便及現代化的服務引領洗衣潮流,創新化的一站式服務,標準的作業流程,系統化的營運支持體系;確保為每位顧客提供更專業化、人性化的服務,開家沒有淡季的乾洗店。
在眾多的乾洗品牌中,UCC國際洗衣就是比較有發展前景的,為什麼這么說的呢?因為目前的乾洗行業雖然品牌眾多,但是高端品牌卻不多,而高端洗衣需求卻是在不斷增長的,供不應求的供需關系決定了高端洗衣店更有發展前景。
此外,UCC國際洗衣洗衣品牌的投資成本也不高,就比如說小型乾洗店投資成本在5萬元左右左右,加盟,免費技術培訓,所以說加盟品牌店是有優勢的,乾洗店投資店鋪不一定非要黃金地段,只要有居民的地方,學校附近都可以開,地址的選擇性更大。
『貳』 2017當前國內外經濟形勢發展論文(2)
2017當前國內外經濟形勢論文篇二
《淺談國內外經濟協調與企業決策》
摘要:中國經濟發展正處於關鍵轉折時期。從時代背景看,處於“工業化和城市化‘雙中期’區間”;從國際背景看,存在中國經濟內外平衡問題,中國經濟2006年增長10.5%,2007年增長可能達到9.5%左右。
關鍵詞:經濟協調 企業決策 工業化 城市化 外匯儲備 匯率
中國經濟發展正處於關鍵轉折時期,正處在與國際經濟聯系越來越緊密時期,這就使得我國企業家在做重大決策時,不得不既考慮國內經濟環境,也要考慮國際經濟變化,還要觀察國內外經濟的相互影響。這里,本文就我國經濟所處的大階段、國內外經濟的協調、我國經濟增長近期預期及挑戰等,做一簡要的分析。
一、企業決策的時代背景:中國經濟發展正處於“工業化和城市化‘雙中期’區間”
經濟發展包括經濟增長及由此而產生的社會、科技及政治結構變化。我們根據國內外關於經濟發展階段的理論和中國發展階段的現實,選擇了工業化和城市化作為核心指標,同時對比美國經濟發展歷程,得出我國經濟發展處於“工業化和城市化‘雙中期’區間”的判斷,並在此基礎上分析了“‘雙中期’區間”中國經濟發展的五大特徵,概括出我國經濟發展的雙重性規律,提出了中國經濟發展的戰略思路。
1、中國經濟發展正處於“工業化和城市化‘雙中期’區間”
作為一個發展中大國,我們認為中國經濟發展單純用工業化階段或城市化階段都難以完整地概括,必須同時考慮工業化與城市化。
首先,我們根據對中美經濟史的對比分析,得出中國接近於美國工業化中期階段的結論。我國第二產業佔GDP比重對應於美國1950-1960年的水平,即美國工業化後期階段,就業比重對應於美國1900年的水平,即其工業化初期階段;而我國第三產業就業相當於美國1900年,即工業化初期的水平,三產產值佔GDP比重相當於美國1870年以前的水平,還達不到工業化初期水平。只能近似地說,中國現階段經濟處於“工業化中期區間”。
在現有的國內外經濟發展階段理論中,錢納里的工業化階段理論是目前應用最廣泛的。他分析比較了1950-1970年期間101個國家(地區)經濟結構轉變的全過程,勾畫出了經濟增長過程中產出結構與就業結構轉變的“標准型式”,按他的分析 方法 ,我國2004年工業增加值佔GDP比重為46.2%,已進入後工業化時期;但我國2003年第二產業就業比重為22.5%,處在工業化前期。對比錢納里多國模型的工業化階段分期理論,我國經濟處於“工業化中期區間”的結論是可以成立的。
其次,根據美國著名經濟地理學家諾瑟姆(Ray M.Northman)在 總結 世界各國共同發展 經驗 基礎上提出的城市人口占總人口比重,即城市化率模型,我國2003年、2004年城鎮化率分別為40.5%、41.8%,得出中國經濟發展同時處於城市化中期的結論。
2、“‘雙中期’區間”最新時點(2003)關鍵特徵歸納及國際比較
國民收入水平、產業發展結構、城市化程度、消費水平以及科技實力是我們分析處在“工業化和城市化‘雙中期’區間”的中國經濟的五個關鍵特徵,並相應得到收入指數、產業發展指數、城市化指數、消費指數和科研發展指數等五個特徵指數。在進一步對“按匯率法折算的人均GDP”和“按購買力平價法計算的人均GDP”、“農業佔GDP比重”和“服務業佔GDP比重”、“城市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和“二、三產業就業量占總就業量的比重”、“最終消費支出佔GDP比重”和“人均居民最終消費支出”、“研發經費佔GDP的比例”和“每百萬人中從事R&D研究和技術人員比例”等具體指標進行測算後,我們發現:中國的收入水平相當於發達國家平均值的12%,處於下中等收入國家的中上等水平(指數為0.93);中國產業發展水平相當於發達國家平均值的37%,處於下中等收入國家的中下等水平(指數為0.84);中國城市化發展水平相當於發達國家平均值的50%,處於下中等收入國家的中下等水平(指數為0.68);中國消費水平相當於發達國家平均值的50%,處於下中等收入國家的中下等水平(指數為0.69);中國科技投入和產出的綜合水平相當於發達國家平均值的34%,處於下中等收入國家的中上等水平(指數為0.82)。
3、我國現階段經濟發展的雙重性規律
在進行階段劃分和階段特徵的分析中,我們強烈地感受到有一種雙重性現象在反復出現:
首先是收入增長的雙重性。2003年,中國GDP總量佔世界GDP總量的5%,居第6名;而經過購買力平價調整後,佔世界總量的14%,居第2名。從人均來看,中國按匯率法折算的人均GNI居世界第134名;按購買力平價法計算的人均GNI居世界第119名。綜合比較,中國收入現象呈現雙重性:按總量收入居第4位,居世界前列;按人均收入居第126位,仍然落後。
其次是產業發展的雙重性。2003年,中國商品和服務進口額、商品和服務出口額均居世界第4位;非農業增加值佔世界總量的3%,居世界第7位。從比率來看,中國農業佔GDP比重在《世界發展指標2005》統計的137個國家中居第75位;中國服務業佔GDP比重在《世界發展指標2005》統計的137個國家中居第125位。綜合比較,中國產業發展呈現雙重性:中國產業總量水平居世界的第5位,名列前茅;但農業比重偏高與服務業比重偏低,因而,產業比率指標居第100位,還是很落後的。
再次是城市化水平的雙重性。2003年,中國城市人口總量為世界的17%,居世界第1位。從比率指標來看,中國城市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在《世界發展指標2005》統計的151個國家中居第107位;中國第二、三產業就業量在《國際統計年鑒2005》統計的32個國家中居最後一位。綜合比較,中國城市人口呈現雙重性:中國城市人口總量居第1位,城市人口比率指標居第70位。
第四是消費水平的雙重性。2003年,中國最終消費支出為世界的3%,居世界第7位。從比率指標來看,中國最終消費支出佔GDP比重在《國際統計年鑒2005》統計的37個國家中居倒數第2位;中國人均居民最終消費支出在《國際統計年鑒2005》統計的41個國家中居第36位。綜合比較,中國消費水平呈現雙重性:中國消費總量水平居第7位,人均消費支出比率在統計的37個國家中居第36位。
最後是科技實力的雙重性。2002年,中國研發經費總量居世界第6位;2004年,R&D研究和技術人員總量居世界第2位。從比率指標來看,中國研發經費佔GDP的比
例在《國際統計年鑒2005》統計的36個國家中居第13位;中國每百萬人中從事R&D研究人員比例在《國際統計年鑒2005》統計的42個國家中居第26位。綜合比較,中國科技實力呈現雙重性:中國科技實力總量水平居第4位,比率指標在統計的42個國家中居20位,屬中等水平。
綜上,我們看到,2003年中國經濟按國民收入、城市人口、產業發展、消費以及科技實力五個方面總量指標在世界上的排序分別為第4、第5、第1、第7和第4位,五個方面的綜合排序達到新的高度,位居世界第4名,高於僅按GDP總量指標的排位,表明中國確實成為了舉足輕重的大國。但若按人均量或相對量排序,這五大指標分別排在第20、第36、第70、第100、第126位,五個方面的綜合排序為第70位,還是比較落後的。
二、企業決策的國際背景:中國經濟發展的內外平衡問題
以下歸納了在全球化背景下我國經濟發展的內外不平衡問題的表現,對實現國內經濟和國際經濟綜合平衡進行了理論分析,並提出政策建議。
1、現實意義:三大背景新動向下求解
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面臨重大的現實背景,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第一,中國經濟大國化:2005年中國國際貿易總額達到14,221億美元,保持了世界第三貿易大國的地位,中國已成為全球資源性產品價格和數量的最大影響國之一,中國的石油依賴度達到40%以上;中國的國內經濟政策已影響到世界,歐美亞對中國和平崛起議論紛紛。其次,世界經濟全球化:技術革命快速化、各國經濟緊密化、經濟制度一體化、資本交易的循環化、跨國公司國際化,把全球的貿易、金融、投資等經濟要素日益融合,全世界經濟融為一體。最後,國際經濟多極化:所謂多極化就是站在全球化背景下經濟力量對比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一批新興的國家的上台,一批老的大國之間的關系發生了很多變化,而且國際間區域間合作也強化了,一方面是全球化,一方面是區域化;貿易摩擦與金融波動強化;戰爭、瘟疫等非經濟矛盾增多。世界正在走向多極化,這是當今國際形勢的一個突出特點。
在上述三個大背景下,考慮中國經濟發展的內外部平衡問題有著重要的意義,求解內外平衡有助於協調中外經濟,尤其是中美經濟關系。國際經濟與國內經濟變動往往是通過經濟參數或變數之間的傳導作用而發生的,其中最主要的紐帶當屬匯率,以人民幣與美元匯率為關鍵。中美經濟關系是中國國內外經濟關系的重要內容,中國對美政府債券持有產生的影響非常大。2004年,向美國經常賬戶提供赤字融資的並不是美國央行,最高的31%這一部分源於中國,其次是日本,為24%。據統計,2004年有三千億美元官方資本投資到美國,最大的就是中國人民銀行的投資,因此,僅僅從貿易赤字看中美關系實際上是遠遠不夠的,還要看到我們對美國經常提供的資金。實際上,中國外匯儲備的增長,在一定意義上就是對美國投資的擴大。考慮資金的國與國聯系,是判斷貿易的國與國聯系的重要方面。這意味著,美中貿易的不稱。
2、當前中國經濟發展內外不平衡的表現
當前,中國經濟發展確實存在不平衡問題,其內外發展不平衡主要表現為:一是從國際收支平衡角度看,我國國際收支不太平衡,表現為順差年年繼續增加,2006年更如此:2006年6月份實現了145億貿易順差,同比增長是49%,增長幅度相當大;上半年實際利用外資284億美元。二是外匯儲備快速增加,截至2006年7月底,我國外匯儲備已達9,545億美元,排名世界第一。三是資本流動性過剩,由於我們外匯外資的結售匯制度的收購特點,造成了人民幣基礎貨幣投放非常大,造成相當程度的流動性過剩。2005年末,我國銀行體系存差資金已達9.4萬億元,為2000年的3.9倍。2000-2004年,金融機構在央行的超額准備金由4,050億元增至12,650億元,年均增長率高達32.94%。四是由於銀行的存差非常大,會促使銀行放貸,刺激和支持投資快速增長。從上面分析可以看出,從外部到內部,從外匯到基礎貨幣,最後影響儲蓄和投資關系,內外經濟不平衡表現比較突出。
在國內,經濟不太平衡的表現之一就是國內投資和消費的不太平衡。我國投資增長過快,上半年增長29.8%,同期加快4.4個百分點,比一季度增長2.1個百分點;全社會投資第一季度為27.7%,二季度為30.9%,上半年城鎮投資31.3%,增長過快;14個省份投資增長超過35%,60多個行業中有30多個行業(製造業)增長過快,新開工項目98,850個。相比之下,我國消費率比較低,消費對整個國民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小。據統計,在6月末,我們城鄉儲蓄是15.5萬億,比年初又多了1萬多億。高儲蓄的一個原因就是預期不樂觀,投資 渠道 不暢等,這也就導致消費增長不足。
3、實現國內外經濟綜合平衡的現實政策選擇
實現國內外經濟綜合平衡的現實政策,有稅率、匯率、利率、就業政策,以及行政性干預政策等,特別需要關注的是外匯儲備規模問題。現在內外協調政策選擇中的關鍵有兩個,一是如何看待外匯儲備規模的問題,二是如何看待匯率水平問題。
1)外匯儲備規模
從外匯儲備規模變化上,可以部分反映出國內外經濟之間的影響,反映出國內宏觀經濟變動的影響,反映出匯率政策變動的影響。外匯儲備增加的渠道主要有:吸引外商直接投資,商品貿易和服務貿易順差,企業多結匯、少購匯,外債的增加,個人轉移和收益的增加,證券投資的收益,國內機構在海外的金融資產投資的收益,外匯變化形成的收益等。在外匯儲備規模上,近幾年有很熱烈的爭論。對我國外匯儲備規模有多種意見,多數人認為主要考慮的因素是:①儲備至少3個月進口的外匯所需,2001、2002、2003年,我國進口總額分別為2,436億美元、2,592億美元和4,128億美元,最少需要年持有外匯儲備美元600-1,000億美元左右;②還外債每年在120-150億美元之間;③海外投資用匯估計在100億美元;④外商投資企業年匯出利潤估計也在100億美元左右。因此,年度1,200億美元的外匯儲備是需要的。以上可以說是在正常條件下的外匯儲備規模。但是,在非正常條件下,外匯儲備規模就還要有新的因素考慮。比如,外匯儲備在國際資本沖擊下,在國際金融動盪中,似乎多一點更能抵禦外部的金融沖擊,更能增強國人的信心,更有能力干預和穩定外匯市場,更能幫助別國度過金融危機。此時,我國外匯儲備成了手中一張王牌,成了支持香港對付國際金融炒家的一支利器,成了提高國際地位的重要砝 碼。換言之,按常規經濟理論討論外匯儲備規模已不很重要了。多一點外匯儲備有什麼不好呢?多花一點經濟代價,帶來一種事關全局經濟利益和安全的保證,似乎是更重要的,更有價值的。正因為如此我們看到,1994年我國外匯儲備上了500億美元後,有人認為我國外匯儲備規模過大,1996年過了1,000億美元,這種意見就更多了。但是,到了1997年8月泰國金融危機後,這種意見似乎越來越少,盡管這時我國外匯儲備已接近1,400億美元。2005年我國外匯儲備已經超過7,000億,對經濟產生的負面壓力也越來越大。
而當前,我國對外匯儲備規模是不是偏大了呢?下面從三個方面做出判斷。首先,比較外匯儲備與GDP佔比:我國外匯儲備佔全世界外匯儲備的25%,我國GDP佔世界的5%,我國的外匯儲備佔比和我們GDP的佔比相比較是偏大的。其次,我國持有外匯儲備各種機會成本之和高於國內投資收益率,外匯儲備特別高會抑制對外匯政策尤其貨幣政策的靈活性。最後,我們外匯儲備已大大高於外債規模,通常要求這一比例為40%.50%,而現在我們外債規模大概有2,800億。總之,“外匯儲備世界第一”要不要繼續當,對我們內外平衡是好處還是壞處,這個是很值得研究的。之所以把外匯儲備放在這么重要的位置,是因為它畢竟反映了綜合的量,在很大程度上是體現在儲備上,當然最後體現在國際收支上。
2)人民幣匯率制度
現有人民幣匯率制度已形成的基本框架包括:(1)銀行結售匯制度;(2)銀行結售匯周轉頭寸管理;(3)央行外匯公開市場操作,如人民幣做市商制度、外匯一級交易商等;(4)銀行間市場匯率浮動區間管理,如銀行間人民幣外匯掉期交易等。
有三種方法計算匯率水平,並對匯率水平的合理性做個初步判斷。第一種方法是購買力平價。所謂購買力平價,即以工業化國家產出的相對價格來衡量發展中國家的產出。用這種方法無疑會推出發展中國家貨幣的現有匯率基本上都是低估的結論,它相當於只是簡單地確定,隨著發展中國家經濟的進一步發展,若干年後貨幣會趨於升值。英國《經濟學家》雜志採用大漢堡包指數進行測算,根據這種方法測算,人民幣對美元約被低估了56%。
第二種方法是基本的國際收支余額。基本的國際收支余額是衡量發展中國家匯率水平的最普遍方法。第一步:根據現有的匯率水平並調整周期性因素以後,估計經常項目的今後走向;第二步:估計“基本的”資本流動,基本的資本項目余額主要指FDI和其他中長期的凈資本流動,剔除短期借貸、證券組合投資、直接的資本外逃以及官方儲備變化。高盛公司用這種方法得出的研究結論認為,中國的基本國際收支余額無疑是順差,意味著人民幣匯率被低估。但是,人民幣匯率被低估的程度並不嚴重,大約是目前匯率的10%-15%,不足以對中國的貿易夥伴國造成太大的沖擊。第三種方法是實際有效匯率和均衡匯率的估算。這種方法要求建立人民幣均衡匯率決定的理論模型,確定變數和選取數據。均衡匯率的實際決定因素可以分為供給、需求、外部環境和商業政策四類。主要有實際有效匯率、巴拉薩一薩繆爾森效應、國內投資比率、國外直接投資、國際需求水平、貿易條件、開放程度等變數。實際有效匯率指標是衡量一段時期內貨幣匯率水平的基本工具。實際有效匯率揭示了人民幣實際匯率升值的趨勢。人民幣均衡匯率在中長期內面臨升值趨勢。從1994年到2001年,人民幣均衡匯率累計升值20.6%,平均每年升值2.6%。目前實際有效匯率依然保持在較高水平,如果以內外部均衡較為理想的2001年下半年為基礎,2002年人民幣實際匯率低估6.5%-10%。這個道理對現在仍然是適用的。總之,從以上三種測算,可以看出人民幣低估是肯定的。
在轉軌期間,由於經濟體制中市場機制基礎差,宏觀間接調控手段難以真正奏效。只有隨著市場化改革的推進,匯率機制才能越來越發揮作用。因此,匯率形成機制要市場化,而且其重要性高於匯率水平。匯率形成機制運行得好,匯率水平才有它的合理性。台大的(孫震)校長在2006年國共論壇上發表講演時,專門談到台灣經濟自由化有一個經驗,就是它的外匯完全自由化太慢了,使得90年代台灣經濟受到了很大影響。實踐反復證明:匯率形成機制是第一位的,匯率水平高低是第二位的。因此,我們要在匯率形成機制的市場化方面繼續前進,進一步發揮市場供求在匯率形成中的基礎性作用,逐步提高人民幣匯率的靈活性,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
三、企業決策的近期背景:經濟增長趨勢的近期預測
我院2006年第三季度經濟增長預測結果基於以下兩種季度計量模型,一種是完全基於時間序列的ARIMA模型法(自回歸移動協整模型);另一種是基於GDP與宏觀經濟政策變數相關分析的向量自回歸模型(VAR模型)。預測結果如下:
1、ARIMA模型預測2006年經濟增長趨勢
根據模型預測的要求,選取1998年第一季度至2006年第三季度數據,依據數據特性,使用ARIMA(3,1,1)(1,1,1)模型。
預測結果表明,今年我國第四季度預計經濟增長率為1O.3%,和今年第三季度經濟增長速度持平;全年GDP增長將達10.5%,比2005年9.9%的水平高出0.6個百分點。
運用ARIMA模型(樣本數據為1998年第1季度-2006年第3季度)對2006年第四季度和全年其他各主要指標進行預測,預測結果請見下表:
同時,我們運用VAR模型預測的結果是,2006年四季度比前三季度經濟增長速度有較大的回落,回落達0.6個百分點;比2006年三季度有小幅回落,達0.2個百分點;全年經濟增長率預計達到10.3%,高出2005年0.4個百分點。
2、2007年國民經濟增長呈現高位向下微調特徵
2007年我國經濟增長仍會保持在較高的水平上,但增長速度會有所下調,我們預測2007年經濟增長速度保持在9.5%左右。上述預期與相關機構的預期也存在一致性。以下是8個權威機構最近對2007年經濟增長的預測。
從上表可以了解到,2007年各機構對我國經濟增長仍保持較高的預期上,各機構平均預期值為9.6%,低於2007年1個百分點左右,中國經濟在市場和政府的調節下繼續放 緩,但仍然是比較高的增長速度,中國經濟將進入結構調整的關鍵時期。
這一結論,與中國企業調查系統今年調查結果相同,即大多數企業經營者認為當前宏觀經濟運行狀態良好,但也認為,未來經濟增長可能趨緩。
四、企業決策的新機遇分析:關於我國民營企業與跨國公司合作
中國連續15年成為引進外資最多的發展中國家。全球500強中已有480多家來華投資,越來越多的跨國公司將中國作為其全球投資戰略的重要區域。與此同時,民營企業快速發展,根據中華全國工商聯不久前發布的《中國民營經濟發展 報告 (2005-2006)》數據顯示,截至2005年底,內資民營經濟在GDP中所佔比重為50%,而在2000年僅為42.8%,加上外商和港澳台投資經濟,“十五”期末兩者相加的比重已經佔到了65%;內資民營投資總量5年問增長了近三成,2005年達到了52.193億元了。
本文將跨國公司與民營企業合作暫歸納了8種模式:
1、通過跨國公司並購民營企業而形成的完全一體化合作。如西子集團公司先是通過與大型跨國公司的購銷合作進一步發展為一體化合作。要說明的是,如果一體化後,民營企業仍然擁有獨立性和產權,這種合作也即為中外合資或中外合作的公司。前者以股論權,後者以契約分利。
2、中外雙方合作形成跨國公司或多國公司。如2003年3月,中國・夏夢服飾有限公司與享譽全球的世界精品男裝著名領袖企業義大利傑尼亞集團(ErmenegildoZegna)合資成 立夏 夢・意傑服飾有限公司,各佔50%股份,夏夢將全部資產准入合資企業,迄今,該公司生產的“夏夢”服飾,被譽為中國十大男裝著名品牌之一。如1999年4月,華立集團與以色列尼斯科工業電表公司合作經營浙江華立尼斯科電器有限公司簽約;如溫州柳成集團和世界化工龍頭瑞士汽巴精化有限公司日前簽訂合資協議,投資1,300多萬美元,雙方各持50%股份,成立浙江瑞成珠光顏料有限公司。
3、通過跨國公司下屬公司與中方民營企業母公司出資而形成的在垂直分工下的兄弟式平等合作。如2001年1月,浙江陽光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與荷蘭飛利浦公司(全世界最大的節能燈具生產商和光源製造商)簽訂合資協議,合辦“浙江陽光照明有限公司”,進行強強合作,共同致力於節能照明產品的開發與生產。
4、通過跨國公司資金支持而改製成其子公司而形成的母子型有隸屬關系的合作。2006年8月,國內炊具行業占據龍頭地位的民營企業――蘇泊爾集團在浙江省杭州市召開臨時股東大會,會議以96.4%的高票通過了《關於蘇泊爾與法國SEB進行戰略合作》的議案,這意味著法國SEB收購蘇泊爾,通過資金支持而控股蘇泊爾集團將很快進入實施階段。
5、跨國公司與中國民營企業通過貼牌生產甚至技術入股(如專利、商標、專有技術等無形財產入股)等方式形成的知識產權合作。類似事例有很多,中國的出口貿易很大程度上是加工貿易,其中絕大部分是我國內資民營企業為跨功公司貼牌生產,然後再內銷或出口,這種現象在蘇南、浙江和廣東三省尤為普遍。
6、中方或是做跨國公司的原材料供應商,或是接受跨國公司訂單進行生產,或是做跨國公司的客戶的購銷合作。如1997年8月,浙江萬向集團正式獲得美國通用汽車公司生產訂單,成為第一家進入美國一流主機配套市場的中國汽車零部件企業;可口可樂公司98%以上的原料在中國采購,自上個世紀80年代後期,可口可樂公司產品的包裝物料就是由我國國內的民營企業供應,經過其對國內供應商的長期培植和考察,迄今,可口可樂公司從生產線、原材料到包裝物料、運輸工具和銷售設備都能從國內供應而且質量也能達到國際水平。
7、承接跨國公司代理業務甚至作為跨國公司在中國的代理商的委託式合作等。美國的必能信和德國的STAPLA,是全世界最大的兩家超聲波焊接設備生產商,它們在中國都選擇民營企業作為其代理商,向國內甚至亞洲區的其他客戶銷售其產品。
8、中外雙方在某一項目上進行的短期合作。如2000年,溫州庄吉集團聘請國際著名設計大師、正裝休閑化的締造者、義大利紡織服裝工業委員會委員毛里齊奧・巴達薩里先生擔任“JUDGER庄吉”首席設計師;同時聘請義大利著名工藝師尼克羅・伯格拉里先生為技術顧問,並率先在義大利米蘭設立了“庄吉服裝設計工作室”,他們每年為庄吉集團提供400多個服裝設計款式。又比如2003年8月,西子集團與德國相關方面簽訂了合作開發太陽能項目 協議書 。
『叄』 提高苗木經濟效益有哪些訣 65533
苗圃盆栽花卉冬季管理要訣 冬季來臨,人們紛紛把盆花移入室內,讓它們安全越冬。要使盆花在冬季枝葉茂盛、果碩花艷,在管 理上應特別注意以下幾個環節: 盆花苗圃擺放要講究 光照是花卉賴以生存的必要條件。花卉入室後放置的位置要考慮到各種花卉的特性。通常冬春季開花 的花卉(如蟹爪蘭、仙客來、爪葉菊、一品紅、茶花等)和秋播的草花(如香石竹、金魚草等)以及性喜光照、溫暖的花卉(如米蘭、茉莉、白蘭、扶桑等),應放在窗檯或靠近窗檯的陽光充足處;有些夏季喜半陰、冬季喜光照的花卉(如君子蘭、倒掛金鍾等)也需放在陽光充足處;性喜溫暖、喜半光的花卉(如文竹、四季海棠、杜鵑等)可放在離窗檯較近的地方;性喜陽光但能耐低溫的常綠花木或處於休眠狀態的花卉(如桂花、柑橘類)可放在有散射光的冷涼處(0℃以上)。室內要注意通風,這樣既可減少病蟲害的發生,又有利於花卉健壯生長。 澆水要注意 盆花冬季澆水不當,往往會造成生長不良或爛根。一般室內盆花每周澆水2~3次,每次澆水應澆透, 防止出現「半腰水」。澆花用水,一定要經過日曬,使水溫接近室溫時再用(土溫與氣溫相差不能超過5℃)。 澆水時間多在中午前後,若在傍晚澆水夜晚寒冷,花卉根部易受凍害。冬季室內空氣乾燥,除澆水外還可適當噴水,對觀葉植物,如龜背竹、文竹、鐵樹、橡皮樹等,要經常給予葉面噴水,除塵保潔以利於光合作用。 施肥要靈活 冬季對處於休眠或半休眠狀態的花卉,如石榴、月季、仙人掌、變葉木、廣東萬年青等,應停止施肥, 但對這些花木在初冬或早春必須進行一次換盆,以利於翌年的生長和開花結果。觀葉類如龜背竹、天門冬、春羽、一葉蘭等,可施適量的復合肥及硫酸亞鐵,每月一次為宜。 觀花類如仙客來、茶花、臘梅、蒲包花、君子蘭等,應增施適量的磷鉀肥,可使花碩色美、花香濃郁。 而一定量的鉀肥則可防寒和抗倒伏。此類花可沿盆壁加入顆粒態的磷酸二氫鉀或過磷酸鈣,施肥時間以花蕾生長期為宜。觀果類應增施磷肥如金桂、金豆、佛手、火棘等。其方法是從花盆邊緣施入少量固態磷肥,直到果實接近成熟即可停止追肥。 修剪要抓住時機 「七分靠管,三分靠剪」。通過修剪使花卉株形整齊,姿態優美,花繁果豐。冬季是花卉修剪的最 佳時間,對榔榆、雀梅、三角楓、石楠、榕樹等,以觀賞干枝為目的的樁頭,可將其密生枝、病蟲枝、徒長枝、病弱枝等全部剪去,其他枝條作適當縮剪,使樁頭保持層次分明,枝片清爽。對臘梅、梅花、迎春、月季、扶桑、一品紅、木芙蓉、玫瑰等觀花種類,可於花謝落葉後將一年生枝從基部2~3厘米處剪斷,促使所保留的基部芽萌發和多抽新梢,以保證其翌年葉茂花繁。此外,對絕大部分盆花均可在早春結合換盆整形修剪。對落葉類花卉一定要在新芽萌發前換盆,不然會造成水分的收支不平衡而導致植株生長不良或枯死。 觀葉植物的冬季養護 要使原產於熱帶和亞熱帶地區的觀葉植物在冬季保持葉片翠綠,生機盎然,應做到以下幾點: 一、保暖防凍 不同觀葉植物的越冬最低溫度要求各不相同,差異較大,同類不同品種的抗寒能力亦有明顯不同。所以要根據地區、植物種類和品種的不同,進行分批、分類入室越冬。保暖防凍,是觀葉植物安全越冬的一項重要養護工作。根據觀葉植物對越冬溫度的不同要求,筆者認為可以分為四類,分別採取不同的保暖防凍措施。 第一類,越冬溫度不能低於5oC的觀葉植物,如天門冬、花葉常春藤、鵝掌秋、八角金盤、花葉如意、海芋、冷水花、蒲葵等、這些植物具有一定的抗寒能力,能在一般的防寒設施下安全越冬,也可入單層塑料大棚或一般的溫室. 第二類,不能低於8oC的觀葉植物,如燕子掌、虎耳草、玉皇帝、魚尾葵、佛肚竹、紅鳥巢蕨等。有一定的抗寒能力,但最寒冷時應在大棚或室內再加蓋一層塑料薄膜。 第三類,不能低於10oC的觀葉植物,如文竹、吊蘭、豆瓣綠、花葉芋、紅羽竹芋、綠蘿、香龍血樹、南洋杉、富貴竹等。一入冬即應置於二層塑料大棚或加蓋一層塑料薄膜的溫室內。 第四類,不能低於15oC的觀葉植物,如散尾葵、變葉木、白網紋草、發財樹、波斯頓蕨等。對越冬溫度要求比較高,最好能置於有加溫設備的溫室內。如無加溫條件時,可置於二層塑料大棚內,南方養護應於下午3時到第二天上午9時之間,在觀葉植物頂部加蓋一層塑料薄膜,第二天9時後揭開。 二、適當澆水 入冬後觀葉植物的生長基本停滯,有些植物進入休眠階段,吸水能力也大大降低,澆水不宜過多、過大。應在入棚或入室前一次性澆足水,在棚內期間應盡量使盆土保持稍干狀態,以利於觀葉植物的越冬。發現盆土過干時,應在晴暖天上午11時澆水,切忌水量過大或在早、晚澆水。水溫要與室溫相似,溫差不能太大。觀葉植物冬天一般半個月澆一次水,過多則易引起根部腐爛。北方冬季室內空氣乾燥,如孔雀竹芋等植物需白天用涼水噴澆葉面,提高室內濕度,保持其美麗的葉色;海芋越冬期間,每隔3-5天噴一次溫水,則可保持葉色濃綠;花葉萬年青,冬季需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