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長征勝利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黨的實事求是思想路線保證了長征的勝利
毛澤東指出:「實事求是中的『實事,就是客觀存在著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觀事物的內部聯系,即規律性,『求就是我們去研究。」
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就是要一切從實際出發,研究、探尋潛藏於規律之中的方向、途徑、原則和方法。實事求是思想路線就是要遵循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的思維路徑去認識問題。這是人類思維的正確路徑。實事求是思想路線大體包括三項內容:
研究探尋事物運動的歷史規律。長征時,黨中央大多數成員與張國燾最大分歧之一是紅軍行動的戰略方向,即紅軍主力是北上還是南下?以毛澤東等多數中央領導同志認為只有北上才是正確的。根據是什麼?即中國歷史規律:戰國時,秦國是雄居關中後東出,最後統一中國的;楚漢相爭時,漢王劉邦是經「明修棧道,暗渡陳倉」,北上出川占關中後東出才奪取了天下;三國時,蜀國諸葛亮的戰略也是北上六齣祁山圖謀出川占關中;唐朝李淵也是占關中後東出佔中原;明朝李自成起義,還是最終占關中後東出攻陷北京……所以紅軍必須乘國民黨軍還未部署重兵阻住北上之路時出川,在陝甘建立根據地再圖謀東出。毛澤東是精通中國歷史的,北上是將歷史規律作為重要依據之一作出的戰略決策。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長征勝利,就是黨和紅軍能以實踐結果來辨明是非並加以糾錯的結果。
Ⅱ 紅軍長征的原因是什麼
紅軍長征的原因是:
1、蔣介石聘請德國專家制定對策圍剿紅軍,當時的局勢已經是敵我力量懸殊。
2、在運功當中一邊宣傳紅軍主張一邊擺脫國民黨圍追堵截,也在運功中完成了去偽存真,一場大考驗。
3、聯合西北的劉志丹,單打獨斗行不通。
(2)長征勝利的原因有哪些擴展閱讀:
長征是人類歷史上的偉大奇跡,中央紅軍共進行了380餘次戰斗,攻佔700多座縣城,紅軍犧牲了營以上幹部多達430餘人,平均年齡不到30歲,共擊潰國民黨軍數百個團。
其間共經過14個省,翻越18座大山,跨過24條大河,走過荒草地,翻過雪山,行程約二萬五千里,紅一方面軍於1935年10月到達陝北,與陝北紅軍勝利會師。
1936年10月,紅二、四方面軍到達甘肅會寧地區,同紅一方面軍會師。紅軍三大主力會師,標志著萬里長征的勝利結束。
長征(歷史事件)_網路
Ⅲ 紅軍長征為什麼會取得勝利
一、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毛澤東講,「誰使長征勝利的呢?是共產黨。沒有共產黨,這樣的長征是不可能設想的。中國共產黨,它的領導機關,它的幹部,它的黨員,是不怕任何艱難困苦的」。
二、廣大紅軍將士的無限忠誠與浴血拚搏。據統計,長征期間共進行了600多次重要戰役,跨過了近百條江河,翻過了約40座高山。
三、蘇區和少數民族地區人民群眾的鼎力支持。
長征出發前,原中央蘇區的人民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他們紛紛參軍,提供了大量軍需物資。同樣少數民族地區的人民也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四、紅一、二、四方面軍三大主力之間真誠有力的戰略配合,主要兩個方面:
1、戰場上的配合,比如紅二方面軍為此牽制了大量的敵人,配合了中央紅軍的長征。
2、物質上的幫助,比如爬過雪山的紅一方面軍的戰士,面黃肌瘦,極度疲憊,迎接他們的紅四方面軍帶來了大量的糧食、鹽巴、炊具、蔬菜等物資進行慰勞,這讓紅一方面軍得到了物資補給和休養生息。
五、蔣介石策略的失誤和國民黨營壘內部的派系斗爭。
蔣介石絕對不會放過朱毛,不會放過一個紅軍將士。然而他太精明了,他算盤打得太多,希望借刀殺人,在追繳紅軍的同時,順便解決不聽話的地方軍閥。蔣石的指揮失靈,經常越級指揮。這些都為紅軍突破提供了機會。
六、是以毛澤東為實際核心的領導體制的構建及其卓越領導。
1、實現了黎平轉兵,紅軍長征進入一個新的起點。
2、召開遵義會議開始了長征勝利和黨的歷史偉大轉折。遵義會議之後,毛澤東進入了中央領導層。
3、粉碎了張國燾的反黨分裂陰謀,維護了主力紅軍的團結統一。
4、確立了紅軍長征落腳陝北的決策,召開了瓦窯堡會議。
(3)長征勝利的原因有哪些擴展閱讀:
長征精神的基本內涵有五個方面:
第一、把全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於一切,堅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堅信正義事業必然勝利的精神。
第二、為了救國救民,不怕任何艱難險阻,不惜付出一切犧牲的精神。
第三、堅持獨立自主、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的精神。
第四、顧全大局,嚴守紀律,緊密團結的精神。
第五、緊緊依靠人民群眾,同人民群眾生死相依、患難與共、艱苦奮斗的精神。
長征精神是具有原創意義的民族精神,是當代中國的民族精神,是我們黨之魂、軍之魂、民族之魂,在革命戰爭年代的積淀和凸現,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長征的不竭動力,是推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資源。
Ⅳ 歷史:長征勝利的原因
一、長征的勝利主要原因是以毛澤東為領導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
二、長征的勝利是毛澤東戰略、戰術的勝利
三、紅軍長征中採取了正確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使紅軍順利走過少數民族聚居區。
四、紅軍將士同甘共苦,直面困難,勇於勝利的革命精神是紅軍長征勝利重要原因。
五、蔣介石集團內部的矛盾,客觀上為紅軍長征勝利創造了條件。
六、人民群眾的支持是紅軍長征渡過困難的不竭之源。
Ⅳ 簡述長征勝利的原因和意義
【長征勝利的原因】
一、以毛澤東為首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
二、廣大紅軍指戰員堅定的信念和大無畏精神;
三、沿途各族人民大力支持和擁護;
四、反動軍隊之間矛盾重重,難以對紅軍進行合圍。
【長征勝利的意義】
一、紅軍長征的勝利,宣告了國民黨圍追堵截紅軍的破產,宣傳了中國共產黨和紅軍的主張,並在沿途播下了革命的種子,鼓舞了廣大的革命人民。
二、紅軍長征的勝利,保留了紅軍的骨幹,鍛煉和造就了大批的人才,集中了各路紅軍的經驗和特長,使紅軍成為一支更加堅強的部隊。
三、紅軍長征的勝利,鞏固和發展了陝甘革命根據地,使全國革命的重心移到了靠近抗日前線的西北,為革命新高潮的掀起、抗日戰爭時期的大發展和全國革命的勝利,奠定了重要的基礎。
Ⅵ 簡述長征勝利的原因和意義。
背景:
根本原因是為了挽救革命的勝利。
1933年10月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動員近100萬國民革命軍圍剿各中國共產黨控制的農村根據地,並以50萬兵力重點進攻中央蘇區(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主要控制地區)。
在前四次戰役中,由於實施毛澤東的運動戰方針,國民政府軍沒有達到預定目標,均以撤退告終。在第五次戰役中,由於毛澤東失去領導權,中共臨時中央負責人博古(原名秦邦憲)採納蘇聯軍事顧問李德的建議,放棄過去四次反「圍剿」斗爭的積極防禦方針,將這場戰爭定性為國共之間的決戰,採用軍事冒險主義,提出了「御敵於國門之外」的口號,要求紅軍在根據地之外抵抗國民革命軍,決定在國民黨之前搶先行動,發動所有紅軍展開全面進攻,並爭取蘇維埃在全中國的勝利。但中央蘇區只有10萬左右的正規軍和數萬游擊隊,在搶先進攻後不久即遭到巨大損失。這時共產黨方面決定進行陣地防禦,輔以「短促突擊」(短距攻擊),意圖抵擋國民革命軍的前進。但這個行動並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不久,中華蘇維埃共和國首府瑞金的北大門廣昌陷落,紅軍死傷一萬餘人。
意義:
紅軍長征的勝利,具有偉大的歷史意義:長征是在糾正了「左」傾冒險主義的錯誤和反對了張國燾的分裂主義,在遵義會議確立以毛澤東為代表的新的中央正確領導下取得勝利的。它充分表現了中國共產黨人的艱苦卓絕的斗爭精神。這種精神是中國共產黨和她所領導的紅軍發展壯大的巨大精神力量,並給了全國人民以巨大的影響。中國工農紅軍的三大主力在極端艱難的條件下,先後在一年左右的時間內進行了戰略大轉移。長征勝利地跨越了12個省、總行程達2.5萬里以上。雖然失去了南方原有的根據地,損失了很大一部分力量,但是保存和鍛煉了中國共產黨和紅軍的骨幹,沿途播下了革命的種子。正當抗日戰爭的烽火即將在全國熊熊燃燒起來的時候,這三支主力紅軍為擔負起中國革命的新任務和抗擊日本侵略者的神聖職責而在西北會師,這無疑是一個具有偉大歷史意義的事件。正如毛澤東同志所宣稱的那樣,「長征是宣言書,長征是宣傳隊,長征是播種機」,「長征是以我們勝利、敵人失敗的結果而告結束」,它預示著中國革命新的局面的開始。長徵用鐵的事實表明,用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武裝起來的中國共產黨和中國工農紅軍具有戰勝任何困難的無比堅強的生命力,他們是國內外任何反動勢力所不可戰勝的.。
Ⅶ 紅軍長征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紅軍長征的根本原因是博古、李德等人執行王明左傾錯誤路線,急於求成,主觀地誇大革命力量,輕視敵人力量和客觀困難。
在革命和建設中採取盲動的冒險的行動;或者在革命組織內部混淆兩類不同性質的矛盾,採取殘酷斗爭、無情打擊的政策;或者在同盟軍問題上實行關門主義,打倒一切。
拓展資料: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工農紅軍主力撤離長江南北各蘇區,轉戰兩年,到達陝甘蘇區的戰略轉移行動。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後,中央主力紅軍為擺脫國民黨軍隊的包圍追擊,被迫實行戰略性轉移,退出中央根據地,進行長征。
長征是人類歷史上的偉大奇跡,中央紅軍共進行了380餘次戰斗,攻佔700多座縣城,紅軍犧牲了營以上幹部多達430餘人,平均年齡不到30歲,共擊潰國民黨軍數百個團,其間共經過14個省,翻越18座大山,跨過24條大河,走過荒草地,翻過雪山,行程約二萬五千里,紅一方面軍於1935年10月到達陝北,與陝北紅軍勝利會師。
1936年10月,紅二、四方面軍到達甘肅會寧地區,同紅一方面軍會師。紅軍三大主力會師,標志著萬里長征的勝利結束。
Ⅷ 紅軍長征的主要原因
紅軍長征主要原因:
1934年10月,由於博古、李德等人「左」傾冒險主義的錯誤領導,以及敵強我弱,先後逃離追蹤。中央革命根據地(亦稱中央蘇區)第五次反「圍剿」戰爭遭到失敗,紅軍被迫實行戰略性轉移,退出中央根據地,進行長征。
主力從閩西贛南出發開始長征,同年11月和次年4月,在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的紅二十五軍和川陝革命根據地的紅四方面軍分別開始長征。1935年11月,在湘鄂西革命根據地的紅二、六軍團也離開根據地開始長征。
(8)長征勝利的原因有哪些擴展閱讀:
長征路線
瑞金→突破敵四道防線→強渡烏江→佔領遵義→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翻雪山→過草地→陝北吳起會師(1935年10月)→甘肅會寧會師(1936年10月),宣告長征的勝利結束。
長征歷史意義
在兩年中,紅軍長征轉戰十四個省,歷經曲折,戰勝了重重艱難險阻,保存和鍛煉了革命的基幹力量,將中國革命的大本營轉移到了西北,為開展抗日戰爭和發展中國革命事業創造了條件。
Ⅸ 長征勝利的重要原因,注意是重要
一、長征的勝利主要原因是以毛澤東為領導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
二、長征的勝利是毛澤東戰略、戰術的勝利
三、紅軍長征中採取了正確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使紅軍順利走過少數民族聚居區。
四、紅軍將士同甘共苦,直面困難,勇於勝利的革命精神是紅軍長征勝利重要原因。
五、蔣介石集團內部的矛盾,客觀上為紅軍長征勝利創造了條件。
六、人民群眾的支持是紅軍長征渡過困難的不竭之源。
長征精神: 樂於吃苦,不懼艱難的革命樂觀主義;勇於戰斗,無堅不摧的革命英雄主義;重於求實,獨立自主的創新膽略;善於團結,顧全大局的集體主義。其主題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其最顯著的特點就是革命英雄主義精神。長征精神,是中華民族百折不撓、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表現,是保證我們革命和建設事業從弱小走向強大精神力量。
長征已經做為一種歷史定格在歷史的經緯線上,我們後來者一定要了解這段歷史,認真體會紅軍長征精神的實質,認真學習紅軍那種不怕艱難困苦、不怕犧牲的革命精神,將這種精神貫穿到當代建設新中國的偉大事業中去
共產黨正確的路線及方針政策;遵義會議的重要召開;延安地區共產黨的人民力量較大
Ⅹ 紅軍長征勝利的原因是什麼
為什麼紅軍的條件如此艱苦,卻總能達到自己的目標呢?我們取得勝利的原因是什麼呢?
首先,我們有真正英勇頑強、不怕犧牲的紅軍戰士。紅軍能沖能打,同時又能有組織地順利退卻。當我們在遵義向王家烈的兩個師進攻時,發現敵人正在沿公路撤退。於是我們沿著小路,在不能點火把照明的情況下,連夜急行軍,八小時走了五十公里路。當我們趕到烏江時,敵人後面的幾個團還沒過江。我們燒毀橋梁後全殲剩下的幾團敵人。難道這不足以證明我們紅軍十分靈活的機動能力和進攻能力嗎?赤水之戰,持續了一整天。晚上十點,我們得知敵人的增援部隊來了,於是決定撤退。我們搭了渡橋。橋是晚上修好的,而黎明時紅軍主力已過河走出十五公里了。經過八個月的鍛煉,我們平均每天可以走五十公里到六十公里,都是山路,而且往往還是夜行軍。
我們的戰士具有很高的政治覺悟,所以他們表現出了高度的英雄主義。紅軍在江西時知道他們的使命是保衛土地革命的成果,現在他們依然很明確自己的任務,即為民族解放和在全中國完成蘇維埃革命而斗爭。
紅軍之所以這么英勇頑強,還在於它有一支優秀的、堅強的幹部隊伍。這些幹部都是在國內戰爭中成長起來的。我們的幹部不僅是優秀的軍事家,而且還是執行我黨路線的傑出政治家。他們積極主動,經常就下一步的計劃、紅軍的任務和發展前途等問題,向黨的領導人提出建議。他們總是從實際情況出發,善於採取靈活的策略。黨給他們的任務,他們都能獨立完成。
我們這次西征取得勝利的第二個原因,是我們黨真正成熟起來了,尤其是黨的領導人成熟了。它在國內戰爭的炮火中得到了鍛煉,的確變得有能力領導像我們的西征這樣光榮偉大的事業。黨一直領導軍隊,主持制定軍事計劃和戰略戰術。我們同國民黨已經持續了多年內戰。如果沒有真正正確的黨的領導,我們就不會取得這樣的成就。每次戰斗前,連隊的黨員都召開會議,選出後備指揮員,大約有四五個人。如果連長在前線受傷或者犧牲了,隊伍不會跑散,因為第一後備連長會立即挺身而出;如遇不幸,第二後備連長又會代替他,一個接著一個。黨員受傷後,為了不影響同志們的情緒,總是對他們說:「沒關系,你們繼續前進吧。」應該說,我們紅軍中的共產黨員都是我們黨的優秀分子。
我們取得勝利的第三個原因,是我們所到之處都得到了群眾的支持。我們每佔領一個新的地區,就動員群眾沒收當地軍閥、地主豪紳的財產和存糧。我們把這些財產和糧食分給貧苦百姓。只要有可能,我們到處都建立起地方革命政權——革命委員會。我們撥出一部分武器組織地方游擊隊。每個紅軍戰士都知道三大紀律和八項注意。這些規定包含了我們的優良傳統,因此,我們要求每一個戰士務必遵守。每一個紅軍戰士都隨身帶有一截粉筆,他每天至少要在走過的地方寫三條標語。正是由於我們密切聯系群眾,所以我們才得到了他們的支持,並得以為紅軍招募到志願兵。我們隨處可以找到幫助我們搬運輜重的腳夫,到處可以把紅軍戰士安置在老百姓的家中。當我們需要糧食時,老百姓會賣給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