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原因查詢 » 如何看待鴉片戰爭主和派原因
擴展閱讀
怎樣拍個人軍訓照片 2025-02-05 07:31:46
怎麼寫合同終止書的原因 2025-02-05 07:17:33

如何看待鴉片戰爭主和派原因

發布時間: 2025-02-05 05:21:00

『壹』 第二次鴉片戰爭的原因

第二次鴉片戰爭是1856年10月至1860年10月英、法兩國在美、俄支持下聯合發動的侵華戰爭。其目的是英、法為了進一步打開中國市場,擴大在華侵略利益。

第二次鴉片戰爭是1856年10月至1860年10月英、法兩國在美、俄支持下聯合發動的侵華戰爭。其目的是英、法為了進一步打開中國市場,擴大在華侵略利益。因為英法分別以亞羅號事件及馬神甫事件為借口發動戰爭,所以被英國人稱為「亞羅號戰爭」(The Arrow War)。

又稱「英法聯軍之役」(Anglo-French expedition to China)或「第二次中英戰爭」(Second Anglo-Chinese War)。同時因為這場戰爭可以看作是第一次鴉片戰爭的延續和擴大(兩次戰爭的本質目的相同),所以也稱「第二次鴉片戰爭」。

中英關系

以英國為首的西方列強在與清朝簽署了《南京條約》《望廈條約》《黃埔條約》等不平等條約以後調整對華政策,即由軍事進攻逐步轉向依據條約以「和平」手段來攫取中國經濟利益為重點。

與此同時,清朝中央政府內部在第一次鴉片戰爭結束後一直由堅持對外主和派人物起主導作用。所以在鴉片戰爭後最初6年裡,清朝同西方國家的關系基本上是一種「相安無事」的局面。但從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起,中英之間又出現了新的爭端,關系再度惡化。



『貳』 反侵略戰爭失敗的根本原因和教訓

中國近代歷次反侵略戰爭失敗的根本原因:一是社會制度的腐敗;二是經濟技術的落後。而前者是更根本的原因,正是因為社會制度的腐敗,才使得中國經濟技術落後的現狀長期得不到改變。 第一,清朝後期,封建政治集團閉關自鎖、閉目塞聽,愚昧無知。清朝封建統治階級的反動腐敗已成不可挽回之勢。 在1840年鴉片戰爭以後,近代中國社會開始了屈辱史-中國逐漸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造成政治、經濟、軍事等方面的全面落後。戰爭爆發後,腐朽的清政府,一味妥協「主和」,終於導致戰爭的節節失利。腐朽的統治階級甚至於在國家危難之秋,大搞慶典,挪用軍費,置國家利益於不顧。 雖然也有部分開明官員「主戰」,也有提出了「師夷長技以制夷」…,但主要都是為了自身的封建統治。所以當時的中國政府不能很好地組織反侵略戰爭,不能有效地發動和利用人民群眾的力量,甚至壓制人民群眾的反侵略斗爭。面對列強的侵略,「主和派」的投降賣國,輸了割地賠款,贏了還是割地賠款簽約,清政府徹底成為列強統治中國的傀儡。 第二,軍事、經濟和科學技術的落後,腐朽沒落的封建主義不能對抗新的資本主義。 由於英國是資本主義國家並率先實行工業革命,實力雄厚,武器先進。應著政治的腐敗是經濟的落後,中國幾千年一直以封建自然經濟為主導,小農經濟有它根深蒂固的局限性:自私、狹隘、保守、落後。它不能為反抗列強侵略提供合格的經濟基礎。經濟技術的落後直接造成軍事裝備的落後,以及反抗侵略者的軍事科學技術和戰略戰術思想的滯後。 所以中國近代歷次反侵略戰爭的失敗是不可避免的。 中國近代歷次反侵略戰爭失敗的教訓: 第一,在中國近代,要爭取國家獨立和民族富強,必須改變帝國主義、封建主義聯合統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制度。中國人民必須把反對帝國主義的民族斗爭和反對封建主義的階級斗爭統一起來,才能完成近代中國革命的任務。 第二,落後必然挨打,妥協必敗,這是萬古不覆的真理。單純學習西方的技術的道路是行不通的,中華民族要學習西方政治制度,改變中國落後的政治制度。只有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才能推翻帝國主義對中國的反動統治,才能進行現代化建設,才能使國家真已強大起來。 中國歷史的發展已經證明,只有經過無產階級領導的、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義革命走向社會主義,才是中國真正的出路。認為「向西方學習」是中國「唯一的出路」的觀點是與歷史事實相違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