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精益生產怎麼解決生產過量的問題
一般做精益生產是用看板來進行管理,通過控制看板的投入量來控制產品的庫存,同時也使得產量平準化。
一般對於上游為非精益生產的企業時,也可以通過調整看板的投入量來達到平衡產量的作用。舉例來說:訂單是不平準的,今天要100個,明天要50個,那麼可以把150的產量對應的看板平均分成兩份,每天生產一份的量,以此來達到產量的均衡
精益生產追求0庫存,但實際上庫存很難做到0,尤其是下游企業。同時如果上游企業的訂單無法做到平準,下游企業也必須要通過適當的庫存來對應。
因此精益生產有些理念只是一種理想化的目標,是一個不斷通過努力才能逐步接近的目標。
㈡ 什麼是精益生產搬運的浪費如何消除
精益生產七大浪費之製造過剩的浪費 過量生產是大量製造方式用於對應不確定性的方法,由於各工序製造能力不同,而大量製造中設備又被要求不可以停止,因此,前工序的製造速度比後工序快,製造的速度比銷售速度快,因此常常伴隨著大量的庫存發生。 在大量製造的系統中,在一個不確定的世界裡,由於各種波動不斷產生,過量生產可以緩沖或避免生產領域受到需求波動全面影響,不至於造成整個系統的混亂。 傳統方法通過對庫存的投入來補償這種矛盾而不是去提高響應實際問題的能力。 整個製造過程中庫存材料的成本異常巨大,盡管它難以量化。 2.精益生產七大浪費之等待的浪費 等待時間或排隊時間是大批量生產產生的另一個問題。 加工批量太大是造成等待的原因之一。允許大批量生產和建立起排隊供應的系統是對原始順序中可能會出現的干擾擔心。 頻繁交換品種可以減小批量,但通常人們認為頻繁的交換品種會造成模具交換時間過長,而這樣會形成巨大的浪費,所以可以通過加大批量降低製造成本。 這和人們的思維方式有關而不是和技術系統有關。 3.精益生產七大浪費之搬運的浪費 運輸作為消除地域誤差的手段似乎在系統上創造著價值,但站在客戶的角度上看,運輸並沒有給我們帶來什麼。 消費者關心的這會產生什麼樣的反應和會帶來什麼樣的品質問題,而不是運輸本身。 通過材料、搬運設備、間接勞力、和命令與控制系統來知道何時何地移動何物和怎樣預防丟失和損壞,這些確實都需要成本。 4.精益生產七大浪費之庫存的浪費 存貨為防止異常發生而起著緩沖和平衡外部環境的被動作用,但由於庫存並不被立即使用而僅僅是等待。 傳統的計算方法把庫存作為企業當前的一部分資產,但實際上只有他們賣出後才能成為資產,並且企業花了大量的金錢僅僅為了照顧他們直到消費者將他們買走為止。 5.精益生產七大浪費之加工的浪費 加工的浪費可能是生產工藝中本身就存在的缺陷。 他們的存在實際上是可以預測並通過不斷的改善而逐漸進行消除的。 使用先進的工藝手段和工裝可以有效地限制和消除這些浪費。 6.精益生產七大浪費之動作的浪費 工人是工作過程的專家,應該幫助他們不斷改進工作模式,這樣他們可以更聰明,而不是更辛苦地工作。 在工作過程中,工作效率學和行為經濟學已經被使用了二十年,在重復的生產過程中,對於可避免的、組合、重新安排和重新排列動作的進行詳細的分析以消除緊張和不必要的動作可以產生效率。 7.精益生產七大浪費之製造不良的浪費 過程中產生不良品即是浪費,又是過程中的一個極其危險的情況。 必須努力改變設計階段的工作狀況,考慮採取一些防範措施以確保不良品盡可能少,有些工作可以通過誤動作防止方法消除不良品。 其實是不存在哪個浪費是最大的這一說,對於不同的公司在某些方面做的好些,某些地方做的差些,在不同的企業不同的浪費程度也是不一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