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女性手腳冰涼,警防6種疾病找上門!
在冬季的時候,有很多的女人本身有貧血的人,在這樣一個寒冷的冬季當中,手腳一般會出現冰涼的清情況,當女人有遇到這樣的一個毛病的時候,是說明身體有疾病了,女人要非常的注意,因為如果不好好的護理的話,對女人的健康是有損害的。
1、手腳冰涼的原因
1.女性身體激素變化所致。女性經期和生育引起的某些激素變化,會導致皮下血管收縮和血流量的減少,進而造成手腳冰涼。
2.缺鐵。有研究顯示,對寒冷耐受力低的人,血液中鐵元素含量不足,並常伴有血漿中甲狀腺素降低,女性缺鐵主要源於月經。缺鐵時,人體由於血紅素較少,影響了血液的攜氧能力,導致組織能量代謝發生障礙,產生的熱量不足,因此人體會畏寒。
3.或是心功能減退。手腳冰冷和心臟功能有很大的關系,因為血液是由心臟發出,攜帶氧氣到全身各部位,糖經過氧化後,才能產生熱能,手腳才會溫暖。一旦心功能減退,就會影響血液運行輸送,造成手腳冰冷的情形。比如心臟衰弱會導致身體末梢部位血液供應大幅減少,使末梢溫度降低。
4.血管疾病。有些血管疾病比如常見於青年女性的雷諾病、大動脈炎,多發於中年男性的血栓閉塞性脈管炎,會影響人體末梢部位的供血。
5.甲狀腺激素分泌不足。但身體中的甲狀腺激素分泌不足時,皮膚等部位的血液循環減慢,產熱不足,對冷的反應更敏感。
6.可能患癌。手腳冰涼的人容易得癌?這不禁讓許多女性和老年人大吃一驚!因為對他們來說,一到冬天老覺得手腳不暖和幾乎已經成為一種「常態」,可是否這樣就真的會被癌症纏上呢?
但是,如果常年手腳冰涼,平時還老覺得疲勞怕冷、打不起精神、唇色較淡、慾望減退,男性經常遺精,女性白帶清稀,則需要提高警惕。「這類人屬於寒性體質,也就是陽虛體質。」
專家介紹,腫瘤的發生和人體的正氣密切相關,長期脾胃虛弱、正氣不足的人更容易被「邪氣」侵犯,有可能發生癌變。正所謂「脾胃虛弱,多有積聚」,因此,有上述困擾的人最好盡早去看醫生。特別是如果出現了咳血、黑便等癌症的早期信號,更應及時就醫。
2、怕冷畏寒如何調理
1.多做運動。讓身體動起來,有利於加快新陳代謝和血液循環。簡單動作如爬樓梯、原地蹦跳等都有助加快體內熱量的釋放。
2.飲食調理。不偏食,按時吃飯,營養均衡,這樣身體才有足夠多的燃料來產生熱量,維持機體的正常體溫。
3.注意保暖。天涼要添衣,睡覺蓋好被子。女性尤其要注意足部的保暖,因為寒氣容易從足部入侵,兩腳離心臟最遠,血液供應少,加上腳部脂肪層較薄,更容易受寒冷刺激。
4.按摩穴位。可按揉這四個穴位:心俞穴(兩肩胛骨中間、脊樑骨和兩側大筋部位)按揉36次,左右各轉18次;腎俞穴(即兩邊腰眼),兩側各按揉36次,每一側都是左右轉各18次,對促進腿部血液循環很有好處;揉搓湧泉穴,以感覺到熱為限度,再搓揉腳趾;特別是大腳趾頭第二節有幾根汗毛的地方,叫「三毛穴」,要多揉搓,然後稍用力捏3-5次。
此外,要注意多喝溫開水,進食細嚼慢咽,保護胃腸;把風扇風力調小,避免正對人吹風。如果以上措施都不能解決,要警惕是病理性因素所致,應及時到醫院就診。
3、手腳冰涼需注意什麼
寒性體質的人可以通過飲食、保暖、作息和運動等方式來改善體寒的症狀。
1、肉類
體寒的人會因為氣血的不足,從而出現抵抗力下降的情況,因此在日常的飲食中,應該多吃一些具有提高人體抵抗力的食物。
狗肉、羊肉、牛肉等肉類,含有高蛋白以及高熱量,可以有效增加禦寒能力。這些食物中不僅僅含有大量的蛋白質,同時還含有碳水化合物及脂肪,因而才具有益腎壯陽、溫中暖下、補氣活血之效。
而且,在冬季適量的多吃這些食物,還能使陽虛之體代謝加快,內分泌功能增強,從而達到禦寒作用。
2、補充鈣和鐵
補充富含鈣和鐵的食物也可提高身體的禦寒能力。怕冷與飲食中礦物質缺乏有關,尤其是缺鈣,會影響心肌、血管及肌肉的伸縮性和興奮性。因此,冬季不妨多吃奶製品、豆製品、蝦皮等富含鈣質的食物。
許多女性特別怕冷,一到冬天,即使在有暖氣的房間里,也常常手腳冰涼,鐵的攝入量不足是重要原因之一。怕冷的女性可適當多攝入一些含鐵豐富的食物,如肝臟等。
3、根莖類食物
人體之所以會怕冷,主要與體內無機鹽的缺乏有著密切的關系,因此補充無機鹽是冬季禦寒的關鍵。
根莖類蔬菜多數含有豐富的無機鹽,比如像藕、胡蘿卜、百合、山芋、青菜、大白菜等,這類食物不妨與其他食品摻雜食用。
4、常喝白開水
冬天氣候乾燥,人體極易缺水,常喝白開水,不但能保證機體的需要,還可起到利尿排毒、消除廢物之功效。多喝水還可增強人體耐寒、抗病能力,起到預防傷風、感冒之目的。
用大棗10枚、生薑5片煎茶,每晚服用一次,能起到增強人體抗寒能力,減少感冒及其他疾病的作用。
5、增減衣物
最外層的衣服應有防風性,可選呢絨、毛皮或皮革質地的服裝;羽絨衣內可形成相對不流動的空氣層,保暖性很好,是冬季旅遊的首選服裝,內衣要柔軟、吸濕、透氣,以利保溫、乾燥。
泉穴。按摩次數每天2~3次為宜,每次按壓穴位各40~50次。
6、勤運動、勤甩手
早晨運動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和新陳代謝。平日,工作40分鍾後最好站起來走一走,工作中也可以不時地活動手指、腳趾頭,皆可幫助血液循環。
7、護好足部
俗語說「寒從腳下起」。現代醫學認為,雙腳遠離心臟,血液供應不足,長時間下垂,血液循環不暢,皮下脂肪層薄,保溫性能差,容易發冷。腳部一旦受涼,容易引發各種疾病。
因此,冬季要注意保持鞋襪溫暖乾燥,並經常洗曬。平時多走動以促進腳部血液循環。另外,臨睡前用熱水燙腳後以手掌按摩腳心10分鍾,可起到養生保健的作用。
8、揉揉足三里
天天按摩,可以緩解手腳冰涼及全身畏冷的症狀。如有全身畏冷的現象,可按摩合谷穴、內關穴及足三里。如要加強腳的保暖,可按摩腳部的至陰穴和湧泉穴。按摩次數每天2~3次為宜,每次按壓穴位各40~50次。
9、多吃生薑
生薑可以提高消化力、溶解體內沉積的「寒氣」。你可以將生薑切成薄薄的片,或者是將少量的生薑磨成小塊,既可以直接食用,也可以放在白開水中浸泡飲用,還可以用到菜品中。
市場上也有把姜當作調味料、製成乾燥粉末出售的「姜粉」,它也具有同樣的功效。而且姜粉攜帶方便,在外面吃飯的時候也可以放在食物或溫熱的飲料中,可以很容易地實現生薑的功效。
10、多吃主食
低溫會對人體內分泌及消化系統產生一定影響,使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三大營養物質代謝、分解加快,能量消耗相對增加。因此,冬季應適當增加以上產熱營養素的攝入,如主食和含少量糖分的甜食,或者魚類、奶類等優質蛋白質及脂肪。
另外,B族維生素有利於正常代謝,不妨多吃些新鮮的米面、蔬果等,盡量多吃粗雜糧
11、堅果類食物
堅果油脂含量較高,含有對人體有益的多不飽和脂肪酸,並富含磷脂、B族維生素和維生素E。中醫認為堅果性味偏溫熱,有補腎健腦、強心健體、禦寒的作用,而冬季對應的是腎臟,可增強體質。
除了幫助身體抵禦寒冷外,它也是健腦、美容、抗衰老的有益食品,所以冬季進補多吃堅果很有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