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溝槽開挖的質量通病及防治(一)
(一)邊坡塌方
1.現象:在挖槽過程中或挖槽之後,邊坡土方局部或大部分坍塌或滑坡。
2.原因分析
(1)為了節省土方,邊坡坡率過陡(不符合規范規定)或沒有根據槽深和土質特性建成相應坡率的邊坡,致使槽幫失去穩定而造成塌方。
(2)在有地下水作用的土層或有地面水沖刷槽幫時,沒有預先採取有效的排、降水措施,土層浸濕,土的抗剪強度指標凝聚力c和內摩擦角β降低,在重力作用下,失去穩定而塌方。
(3)槽邊堆積物過高,負重過大,或受外力震動影響,使坡體內剪切力增大,土體失去穩定而塌方。
(4)土質松軟,挖槽方法不當而造成塌方。
3.危害:由於塌方易使地基受到擾動,使下道工序難以進行。嚴重的會影響槽邊以外建築物的穩定和安全,易造成人財物的損失。
4.預防措施
(1)根據土壤類別,土的力學性質確定適當的槽幫坡度。實施支撐的直槽槽幫坡度一般採用1:0.05。大開槽的槽幫坡度可參照表3-2-2的規定。
大開槽槽幫坡度 表3-2-2 土壤類別
槽幫坡度(高:寬)
槽深<3m
槽深3~5m
砂土
1:0.75
1:1.00
亞砂土
1:0.50
1:0.67
亞粘土
1:0.33
1:0.5
粘土
1:0.25
1:0.33
干黃土
1:0.20
1:0.25
(2)較深的溝槽,宜分層開挖。人工開挖多層槽的中槽和下槽.機械開挖直槽時,均需按規定進行支撐以加固槽幫。其支撐形式、方法和適用范圍可參照表3-2-3確定
支撐方法和適用范圍 表3-2-3
支撐名稱
支撐方法
適用范圍
坡腳短樁
打入小短木樁,一半外露,一半在地下,外露部分背面釘上橫木板,然後填土
部分地段下部放坡不足,為保護坡腳,防止坍塌
斷續式水平支撐
三至五塊橫板水平放置,緊貼槽幫,方木立靠在橫板上,再用圓木或工具式橫撐頂緊方木
濕度較小的粘性類土、槽深小於3m
連續式水平支撐
橫板水平密排,緊貼槽幫,方木立靠在橫板上,兩側同時設置,用方木或工具式橫撐頂緊方木
容易坍塌,但容許支撐的砂性土,槽深在3~5m時
連續式垂直支撐
木板密排垂直放置,緊貼兩側槽幫,用方木水平靠在立板上,以撐木頂緊方木,並用木楔
容易坍塌,並需要隨挖隨支撐的砂性土
企口板樁支撐
挖直槽深50~100cm,將板樁插入導架,沿底槽邊密排,人工用錘打入土內隨打隨挖。用方木緊貼板樁,橫撐頂緊方木。挖槽見底後需調整橫撐位置
地下水比較嚴重,有流砂現象,不能排板,只能隨打板樁隨挖土時
鑽孔埋鋼梁式支撐
用D400螺旋鑽鑽孔,伸入槽底1~1.5m,在孔內下工字鋼,隨挖土隨固定橫工字鋼和橫撐,並下立擋土板,橫方木放在工字鋼之間,別住擋土板
槽深大於4m,有可能坍塌的直槽時
(3)掌握天然排水系統和現況排水管道情況,做好地面排水和導流措施。當溝槽開挖范圍內有地下水時應採取排降水措施。將水位降至槽底以下不小於0.5m,並保持到回填土完畢。
(4)挖槽土方應妥善安排堆存位置。一般情況堆在溝槽兩側。堆土下坡腳與槽邊的距離應根據槽深、土質、槽邊坡來確定。其最小距離為1.0m。若計劃在槽邊運送材料,有機動車通行時,其最小距離為3.0m,當土質松軟時不得小於5.0m。
(5)溝槽挖方,在豎直方向,應自上而下分層,從平面上說 應從下游開始分段依次進行,隨時做成一定坡勢,以利排水。溝槽見底後應及時施工下—道工序,以防擾動地基。
5.處治方法:溝槽已經塌方,要及時將塌方清除,按規定做支撐加固措施
(二)槽底泡水
1.現象:溝槽開挖後槽底土基被水浸泡。
2.原因分析:
(1)天然降水或其他客水流進溝槽。
(2)對地下水或淺層滯水,未採取排降水措施或排降水措施不力。
(3)危害;槽基被浸泡後,地基土質變軟,會大大降低其承載力,引起管渠基礎下沉,造成管渠結構折裂損壞.
3.預防措施:
(1)雨季施工,要將溝槽四周疊築閉合的土埂,必要時要在埂外開挖排水溝,防止客水流入槽內。
(2)下水道接通河道或接入舊雨水管渠的溝段,開槽應在枯水期先行施工,以防下游水倒灌入溝槽。
(3)在地下水位以下或有淺層滯水地段挖槽,應使排水溝,集水井或各種井點排降水設備經常保持完好狀態,保證正常運行。
(4)溝槽見底後應隨即進行下一道工序,否則,槽底以上可暫留20cm土層不予挖出,作為保護層。
4.治理方法:
(1)溝槽已被泡水,應立即檢查排降水設備,疏通排水溝,將水引走、排凈。
(2)已經被水浸泡而受擾動的地基土,可根據具體情況處治。當土層擾動在10cm以內時,要將擾動土挖出,換填級配砂礫或礫石夯實;當土層擾動深度達到30cm但下部堅硬時,要將擾動土挖出,換填大卵石或塊石,並用礫石填充空隙,將表面找平夯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