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原因查詢 » 觸龍如何勸解趙太後原因
擴展閱讀
釘釘怎樣加水視頻 2024-09-20 00:06:22

觸龍如何勸解趙太後原因

發布時間: 2022-01-12 15:39:28

1. 觸龍說趙太後中是趙太後翻然醒悟的原因是什麼

觸龍說趙太後中使趙太後醒悟的原因是觸龍巧妙地勸說。
觸龍先體貼太後對幼子溺愛的心情,先從為自己幼子求「補黑衣之數」入手,影射長安君,從感情上讓太後產生共鳴;
然後又借燕後作反襯,激趙太後反駁,順理成章地提出主旨;
接著又設身處地進入角色,與太後一起動情回憶疼愛燕後的情景,使太後完全接受了道理。

《觸龍說趙太後》通過觸龍勸說趙太後以幼子為齊國人質,讓齊國出兵解趙國之圍的故事,說明「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令其吃苦創業,方為上策的道理。觸龍能言善辯,精通「游說他人,攻心為上」的談話策略,使游說的動機、方法及效果高度一致。

2. 用簡單的話解釋《觸龍說趙太後》中觸龍是怎麼勸說趙太後的(解釋意思)

簡單的說,就是父母如果真的愛孩子的話,就應該從長遠打算,而不能只看眼前

3. 《觸龍說趙太後》中觸龍為什麼要勸說趙太後他們之間說了哪些話

她溺愛少子而置國家安危於不顧,簡直到了蠻橫不講理的地步,全不像一個開明君主的樣子,這才引出了觸龍說趙太後的一段故事

觸龍以自己愛子來引出「父母之愛子,則謂之計深遠」也就是說父母疼愛子女, 就得為他們考慮長遠些。

他勸說的技巧有:1、 察言觀色,避其鋒芒。 2、 關心問候,緩和氣氛。 3、 大話家常,拉近距離。 4、 曉之以理,循循善誘。

4. 觸龍是如何巧妙說服趙太後的

劉宴斌 趙孝成王元年(公元前266年),西方強秦攻打趙國,而且攻勢還相當的急迫,大有不滅掉趙國誓不罷休的意思。此時的趙國,老國君趙惠文王剛去世不久,年幼的趙孝成王還不能單獨理政,趙國的一切軍國大事,都有惠文太後說了算。 面對秦軍的入侵以及強大的攻勢,趙國上下一致同意向東方實力較強的齊國求救。很快,趙國便快馬加鞭向齊國派出了使者,爭取早日能夠得到齊國的援兵,拉自己一把。 很快,使者便回來了。 使者到來的消息先是讓眾人高興了一番,但緊接著又陷入了無限的寂靜之中。為何會出現這種情況呢,使者究竟帶回了怎樣的消息呢? 原來啊,齊國人雖然很爽快地就答應了出兵的請求,但是他們有一個條件——出兵沒問題,你們必須把你們的長安君送到我們齊國來。 但是猛一看來,齊國的這一要求並不過分:我們出動大量的人馬和物資去幫助你們攻打秦國,不要你們的錢財,也不要你們的土地。就要一個人當做人質,就是怕以後萬一你們反悔投向秦國。你們派個人來我們這里,我們心裡也就踏實了,可以安心的為你們拚命。 索要人之,這在春秋戰國時期是很正常的事情,但凡當時尋求援助、爭取信任等事,都要派駐人質。其實,話又說過來,就要要個人質,齊國也會好好對待這位趙國的貴公子,絕對不會讓他受半點委屈的。 之所以齊國提出這一要求之後,趙國眾大臣會陷入無限的沉寂之中,這都是因為這一要求中的對象不是一般的人物。 長安君——趙孝成王的弟弟、趙惠文太後最小的兒子。人所眾知,老人對待幼子的感情那可不是一般人所能夠比擬的。惠文太後對長安君的疼愛,那都是趙國大臣們所親眼所見的,想要讓惠文太後派長安君去齊國當人質,估計是不大可能的。 果不其然,眾人費了九牛二虎之,說的口乾舌燥,愣是沒有絲毫的進展。而且,這些大臣們的言論還把惠文太後刺激的不清——氣得鼻青臉腫。最後,惠文太後還發狠了,撂下了一句話——誰再敢來提長安君的事情,本老太婆就往誰臉上吐口水! 沒錯,天下最難對付的就是女人,尤其是護子心切的女人! 好吧,一般人既然說不動你,為了國家的安危,老臣我只好出馬了。 於是,一個年邁的老人出現在了惠文太後住所的外面,等待惠文太後的召見。他就是觸龍。 觸龍,趙國人,一生都在輔佐趙國的君王們,為趙國的強大與穩定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前些年,由於身體的緣故,一直在家休養。雖是這樣,但他從沒有離開過趙國的政壇。凡趙國出現什麼重大情況,作為左師的觸龍總會及時把自己的看法傳達給最高決策層,以求對解決事情有所幫助。 很快,宦者便傳喚觸龍覲見。當得知觸龍要來覲見自己的時候,趙太後就已經明白了幾分,觸龍這老傢伙十有八九也是來勸說我,讓我派長安君去齊國當做人質,看我待會怎麼把他臭罵一段。 所以,當觸龍出現在趙太後眼前的時候,趙太後正在盛氣凌人的等待著他(太後盛氣而胥之)。做為摸打滾爬官場幾十年的老人,觸龍此時是不會像其他人那樣直接陳述自己的觀點,因為之前那些大臣的結局告訴他,這種方法是行不通的。他需要用自己的方法,來勸說這位愛子心切的老母親。 觸龍走進宮殿之後,由於腿腳不好,他慢慢地向前移動,來到了太後給他設置的座椅前坐下(看來老太後還是很尊重這位功臣的)。然後,觸龍對老太後抱拳彎腰施禮道:「老臣由於腿腳不太方便,走路不能太快,所以很長時間都沒能夠來看望太後,還請太後見諒。這些天,老臣怕您因為國事而把身體累壞了,所以今天過來看看您!」 觸龍這一招很好,先給太後聊家常,套套近乎,轉移她的注意力。由於二人年齡相仿,又一同經歷過之前的很多大事,所以有很多的共同語言。 太後聽觸龍說到了身體,也嘆了口氣,說道:「別提你的腿腳啦,我腿腳也不行啦。現在我只能靠坐著步輦來出入啦!」(注意,說這話的時候,太後的注意力已經開始轉移了) 好,只要您開口,我就有機會說服你。然後,觸龍趁機又問道:「太後最近的飯量不知怎麼樣?」 太後還是嘆了口氣說道:「不行啦,現在只能吃些粥飯而已。」(此時,太後已經慢慢地朝觸龍設置的圈套走進) 觸龍又緊接著說道:「老臣還好,每當不想吃飯的時候,就回到院子外面走上半天,然後就能吃飯啦。」這是觸龍對太後介紹自己的運動開胃法。 只見太後第三次嘆氣道:「老身不行啦,腿腳基本上不能落地啦,走不動啦!」到這個時候,太後的臉色才發生了相當大的的變化(太後不和之色少解)。 觸龍抓住這一有利時機,開始慢慢地把太後引入自己的圈套。只見他說道:「老臣有個小兒子名叫舒祺(名字絕對沒有侵權),這傢伙沒有其他的本事,而老臣現在也沒什麼本事啦,請您看在我這把老骨頭的面子上,可憐可憐我這個小兒子吧,給他一個宮中侍衛的小官做做,老臣就是死了也瞑目了。」 太後略加思索了一下,點頭答應了。然後問道:「小夥子今年多大了?」(此時,太後已經進入圈套) 觸龍回答道:「今年剛十五,我想在自己有生之年給他找個好的依託,讓他自己以後能夠站住腳跟。」 這時,太後懷疑地問道:「你們男人也那麼疼愛小兒子么?」 對啊,之前我只聽說過女人疼愛小兒子,你們老爺們也這樣疼愛小兒子,我還是第一次聽說。 觸龍笑了笑,答道:「沒錯,我們男人疼愛小兒子要超過你們婦女!」 說女人疼愛孩子比不上男人,太後肯定不同意。此時,只見太後笑了笑,說道:「不對,還是我們女人更加疼愛小兒子。(注意,這時的太後已經沒有了先前的怒色,對觸龍之前的防備也早已經拋到了九霄雲外,自己的全部的注意力都已經轉移到老人怎樣對待小兒子這一話題之上)」 觸龍接著反駁道:「老臣私底下認為,您疼愛您的女兒燕後比疼愛小兒子長安君要多。因為父母疼愛孩子,都想為他找個好的安身之所。您把女兒嫁到燕國為後,可以說是讓她在女人之中達到了最高點。說不定,以後的燕國國君就是她的子孫們呢!」 太後想了想說:「沒錯,做父母的,哪一個不想自己的兒女們有一個好的著落啊!」 觸龍接著問道:「咱們趙國的先人,同一宗族的,除了我們這一支外,其他支系的還有被封為諸侯的么?」 太後想了想,搖了搖頭說道:「這個我還真沒有聽說到?」 觸龍見機問出了一個帶有相當殺傷力的問題:「您知道他們為什麼沒有存留到現在嗎?」又接著自答道:「那是因為他們依靠著祖輩們的功勞,坐吃山空。自己父母死後,自己一點功勞也沒有,並且也沒有什麼本領,久而久之,還會遭到別人的白眼。他們如果就這樣混下去,後代不消亡才怪呢!您想想,一旦您離開這個世界,長安君如何在趙國立足,他身無一點功勞,趙國臣民們又將如何看待這位貴公子,他能生存么?」 此時,趙太後被觸龍的話語徹底打動了。最後,她嘆了口氣,默默地說道:「那好吧,為了長安君的未來,先生請隨便吧!」說完,這位老母親流出了不舍的眼淚。 雖然她很不情願自己的小兒子到別的國家當做人質,雖然他知道長安君在齊國也不會受到委屈,但她就是從內心深處捨不得自己的這個小兒子離開自己。我還能夠活多長時間呢,還能不能夠見到兒子回來呢?但是,為了他的未來,他必須得為國家做出點什麼。 於是,趙太後便把長安君交給了左師觸龍,因為她相信這位陪伴趙國走過很多風雨的老臣,一定會把自己的小兒子安全順利地送到齊國去。 幾天後,太後和觸龍為長安君的出行准備了龐大的隊伍——為長安君約車百乘。 當然,長安君到達齊國後沒幾天,齊國的援兵就出發了。不久,趙齊聯軍合力打敗了來犯的強秦,取得了此次反擊戰的勝利,使得秦國在此後的數年內,都沒有主動向趙國挑起過戰端。 最後,咱們再來說說趙老太後。這位慈祥而又年邁的老母親,在兒子入齊為質後的第二年,便帶著對兒子的無限思念之情,駕鶴西去了······ 參考文獻:《史記·趙世家》

5. 觸龍說趙太後中觸龍是如何勸說趙太後的,用簡潔的語言概括一下

她溺愛少子而置國家安危於不顧,簡直到了蠻橫不講理的地步,全不像一個開明君主的樣子,這才引出了觸龍說趙太後的一段故事觸龍以自己愛子來引出「父母之愛子,則謂之計深遠」也就是說父母疼愛子女, 就得為他們考慮長遠些。他勸說的技巧有:1、 察言觀色,避其鋒芒。 2、 關心問候,緩和氣氛。 3、 大話家常,拉近距離。 4、 曉之以理,循循善誘。

6. 觸龍說趙太後中觸龍怎樣說服趙太後

《觸龍說趙太後》是戰國時期劉向等人所著的《戰國策》中的名篇,觸龍循循善誘而救趙於水火。言語得失,小則牽系做人難易,大則連及國家興亡,非常重要。

觸龍說服趙太後的分析如下:

1、察言觀色,避其鋒芒。

趙太後剛剛執政,秦國就急攻趙國,危急關頭,趙國不得不求救於齊,而齊國卻提出救援條件――讓長安君到齊國做人質。

溺愛孩子、缺乏政治遠見的趙太後不肯答應這個條件,於是大臣竭力勸阻,惹的太後暴怒,「有復言令長安君為質者,老婦必唾其面(釋義:有再說讓長安君去做人質的人,我一定朝他臉上吐唾沫)」。

面對此情此景,深諳說話藝術的左師觸龍並沒有像別的朝臣那樣一味地犯顏直諫,批逆龍鱗,而是察言觀色,相機行事。他知道,趙太後剛剛執政,缺乏政治經驗,目光短淺,加之女性特有的溺愛孩子的心理,盛怒之下,任何談及人質的問題都會讓太後難以接受,使得結果適得其反。

所以觸龍避其鋒芒,對讓長安君到齊國做人質的事隻字不提,而是轉移話題。先問太後飲食住行,接著請托兒子舒祺,繼之論及疼愛子女的事情,最後大談王位繼承問題。不知不覺之中,太後怒氣全消,幡然悔悟,明白了怎樣才是疼愛孩子的道理,高興地安排長安君到齊國做人質。

2、關心問候,緩和氣氛。

面對怒氣沖沖、盛氣凌人的趙太後,首要的問題是讓她能夠心平氣和,平心靜氣,給人以勸說的契機,從而引起她談話的興趣,一步步進入正題。觸龍拜見太後並不難,但見到太後談什麼卻很關鍵。話不投機,三言兩語也許就會被拒之於千里之外。

因此,觸龍反復揣摩太後的心理,選擇了老年人都共同關心的飲食起居話題,先從自己腳有毛病(也許是假的)、不能快走談起,以己推人,關心起太後的身體情況,自然而然,合乎情理。

別人發自內心的真誠的問候,老年人同病相憐的真實的感受,讓趙太後冰冷的內心有了一絲的感動,她無法拒絕觸龍提出的問題,於是「色少解(釋義:太後的怒色稍微消解了些)」,和觸龍交談了起來。緊張的氣氛得到緩和,談話有了良好的開端。

3、大話家常,拉近距離。

觸龍和太後接上了話,此時還不能步入正題,因為談話才剛剛開始,太後也只是「色少解」,此時如果談及人質問題,太後馬上會翻臉不認人,必定會唾觸龍滿面。

但誰都知道,觸龍晉見太後不可能只是為了問寒問暖,談話還要繼續,怎樣才能讓談話既顯得合情合理,又自然會引到人質問題上呢?觸龍於是想到了人性中最合乎人之常情的一面——求請安排孩子。

自己雖然腳有毛病,太後雖然怒氣沖沖,但為了孩子將來能有一個好的歸宿,進宮求見太後,這是非常自然的。因此,觸龍和太後談起了孩子,拉起了家常,無形之中拉近了兩人之間的距離,使得談話得以繼續,事情向著觸龍預先設計好的方向發展。

4、投其所好,請君入瓮。

應當說,觸龍問候起居、關心孩子,都切中了趙太後的心理,但最能打動趙太後的恐怕不是這些,而是觸龍的一句話,「老臣竊以為媼之愛燕後賢於長安君(釋義:我私下認為,您疼愛燕後就超過了疼愛長安君)」。孩子是娘的心頭肉,做父母的誰不疼愛自己的孩子呢?

趙太後溺愛孩子,眾人皆知,觸龍從請托孩子談起,欲擒故縱,故意誘導趙太後談及「丈夫亦愛憐其少子乎?(釋義:你們男人也疼愛小兒子嗎?)」,從而自然引到趙太後疼愛孩子問題上,這一對話深深地打動了趙太後。

它道出了趙太後疼愛孩子的事實。此時,作為母親的趙太後的心中也許會涌現出哺養長安君、持燕後踵哭泣、祭祀必祈禱的一幕幕往事。她的思想、感情已完全為觸龍所控制,自然也就完全聽由他擺布了。

5、曉之以理,循循善誘。

說話技巧再高,它高不過「理」字。言論一定要合理,要讓別人能接納領受,要有信用,要令人無懈可擊。說話的前提要講一個「理」字,觸龍的話之最終所以能夠讓趙太後欣然信服,願意安排長安君到齊國做人質,關鍵在於他能夠在動之以情的基礎上,以理服人。

誰不疼愛自己的孩子,愛孩子就要為孩子考慮的長遠一些,就要讓孩子有立身之本,不要僅僅依靠權勢、父母。站在客觀事實的角度,觸龍步步誘導,旁敲側擊,明之以實,曉之以理,全部對話無一字涉及人質,但又句句不離人質。迂迴曲折之中盡顯語言奧妙,循循善誘之餘凸現事情必然。

(6)觸龍如何勸解趙太後原因擴展閱讀:

原文(節選):

《觸龍說趙太後》作者:劉向

左師觸龍願見太後,太後盛氣而揖之。入而徐趨,至而自謝,曰:「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見久矣。竊自恕,而恐太後玉體之有所郄也,故願望見太後」。

太後曰:「老婦恃輦而行。」曰:「日食飲得無衰乎?」曰:「恃鬻耳。」曰:「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強步,日三四里,少益耆食,和於身。」太後曰:「老婦不能。」太後之色少解。

釋義:

左師觸龍希望去見太後。太後氣勢洶洶地等著他。觸龍緩慢的小步快跑,到了太後面前向太後道歉說:"我的腳有毛病,連快跑都不能,很久沒來看您了。私下裡我自己寬恕自己。又總擔心太後的貴體有什麼不舒適,所以想來看望您"。

太後說:"我全靠坐車走動。"觸龍問:"您每天的飲食該不會減少吧?"太後說:"吃點稀粥罷了。"觸龍說:"我現在特別不想吃東西,自己卻勉強走走,每天走上三四里,就慢慢地稍微增加點食慾,身上也比較舒適了。"太後說:"我做不到。"太後的怒色稍微消解了些。

賞析:

觸龍是趙國一個忠心耿耿的老臣,他敢於在其他大臣勸說失敗的情況下,出面勸說頑固的太後。他具有豐富的人生經驗,能體會婦女溺愛幼子的心理,更懂得怎樣才能消除這種溺愛的偏執。所以他見到太後,先談健康問題,表示對太後的關懷,消除了她的怒氣。

繼而談愛子問題,用激將法,說她愛燕後超過了愛長安君,逼著她吐露溺愛長安君的心事。然後又用趙王和諸侯的子孫為例,暗示太後的溺愛對長安君並沒有好處,並最終打動了太後。

他之所以能勸說成功,除了高超的語言藝術外,還在於他深切地了解對方的心理;另一方面,也由於他立論的正確,確實是出於為國家的真誠,確實是為長安君作長遠打算。

7. 觸龍說趙太後觸龍是如何說服趙太後的

觸龍先說太後十分疼愛女兒,而太後說她更疼愛兒子,然後觸龍說太後一點都不疼愛兒子,如果她疼愛兒子就會送兒子去當人質,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整個國家的人,也這樣,讓兒子對國家有了貢獻,那樣臣子才能服從他,如果不去當人質,那麼國家以後受難,兒子一定首當其沖,而太後覺得不去當人質才安全,通過觸龍以上的話,太後被說服了

8. 課外閱讀《觸龍說趙太後》,分析觸龍「說」的步驟和技巧

從《觸龍說趙太後》看說話藝術
開口說話,看似簡單,實則不容易,會說不會說大不一樣。古人雲:「一言可以興邦,一言也可以誤國。」蘇秦憑三寸不爛之舌而身掛六國相印,諸葛亮靠經天緯地之言而強於百萬之師,燭之武因勢利導而存鄭於危難,觸龍循循善誘而救趙於水火。言語得失,小則牽系做人難易,大則連及國家興亡,非常重要。下面就以《觸龍說趙太後》為例,談談說話的藝術。
1、 察言觀色,避其鋒芒。
趙太後剛剛執政,秦國就急攻趙國,危急關頭,趙國不得不求救於齊,而齊國卻提出救援條件――讓長安君到齊國做人質。溺愛孩子、缺乏政治遠見的趙太後不肯答應這個條件,於是大臣竭力勸阻,惹的太後暴怒,「有復言令長安君為質者,老婦必唾其面」。面對此情此景,深諳說話藝術的左師觸龍並沒有像別的朝臣那樣一味地犯顏直諫,批逆龍鱗,而是察言觀色,相機行事。他知道,趙太後剛剛執政,缺乏政治經驗,目光短淺,加之女性特有的溺愛孩子的心理,盛怒之下,任何談及人質的問題都會讓太後難以接受,使得結果適得其反。所以觸龍避其鋒芒,對讓長安君到齊國做人質的事隻字不提,而是轉移話題。先問太後飲食住行,接著請托兒子舒祺,繼之論及疼愛子女的事情,最後大談王位繼承問題。不知不覺之中,太後怒氣全消,幡然悔悟,明白了怎樣才是疼愛孩子的道理,高興地安排長安君到齊國做人質。
2、 關心問候,緩和氣氛。
面對怒氣沖沖、盛氣凌人的趙太後,首要的問題是讓她能夠心平氣和,平心靜氣,給人以勸說的契機,從而引起她談話的興趣,一步步進入正題。觸龍拜見太後並不難,但見到太後談什麼卻很關鍵。話不投機,三言兩語也許就會被拒之於千里之外。因此,觸龍反復揣摩太後的心理,選擇了老年人都共同關心的飲食起居話題,先從自己腳有毛病(也許是假的)、不能快走談起,以己推人,關心起太後的身體情況,自然而然,合乎情理。別人發自內心的真誠的問候,老年人同病相憐的真實的感受,讓趙太後冰冷的內心有了一絲的感動,她無法拒絕觸龍提出的問題,於是「色少解」,和觸龍交談了起來。緊張的氣氛得到緩和,談話有了良好的開端。
3、 大話家常,拉近距離。
觸龍和太後接上了話,此時還不能步入正題,因為談話才剛剛開始,太後也只是「色少解」,此時如果談及人質問題,太後馬上會翻臉不認人,必定會唾觸龍滿面。但誰都知道,觸龍晉見太後不可能只是為了問寒問暖,談話還要繼續,怎樣才能讓談話既顯得合情合理,又自然會引到人質問題上呢?觸龍於是想到了人性中最合乎人之常情的一面――求請安排孩子。自己雖然腳有毛病,太後雖然怒氣沖沖,但為了孩子將來能有一個好的歸宿,進宮求見太後,這是非常自然的。因此,觸龍和太後談起了孩子,拉起了家常,無形之中拉盡了兩人之間的距離,使得談話得以繼續,事情向著觸龍預先設計好的方向發展。
4、 投其所好,請君入瓮。
應當說,觸龍問候起居、關心孩子,都切中了趙太後的心理,但最能打動趙太後的恐怕不是這些,而是觸龍的一句話,「老臣竊以為媼之愛燕後賢於長安君」。孩子是娘的心頭肉,做父母的誰不疼愛自己的孩子呢?趙太後溺愛孩子,眾人皆知,觸龍從請托孩子談起,欲擒故縱,故意誘導趙太後談及「丈夫亦愛憐其少子乎?」,從而自然引到趙太後疼愛孩子問題上,這一對話深深地打動了趙太後。它道出了趙太後疼愛孩子的事實。此時,作為母親的趙太後的心中也許會涌現出哺養長安君、持燕後踵哭泣、祭祀必祈禱的一幕幕往事。她的思想、感情已完全為觸龍所控制,自然也就完全聽由他擺布了。
5、 曉之以理,循循善誘。
說話技巧再高,它高不過「理」字。《十善業道經》說,「言必契理,言可承領,言則信用,言無可譏」,意思是說,言論一定要合理,要讓別人能接納領受,要有信用,要令人無懈可擊。說話的前提要講一個「理」字,觸龍的話之最終所以能夠讓趙太後欣然信服,願意安排長安君到齊國做人質,關鍵在於他能夠在動之以情的基礎上,以理服人。誰不疼愛自己的孩子,愛孩子就要為孩子考慮的長遠一些,就要讓孩子有立身之本,不要僅僅依靠權勢、父母。站在客觀事實的角度,觸龍步步誘導,旁敲側擊,明之以實,曉之以理,全部對話無一字涉及人質,但又句句不離人質。迂迴曲折之中盡顯語言奧妙,循循善誘之餘凸現事情必然。
說話是一門藝術,為人處事離不開說話,要想把話說好,不妨多跟古人學學。
從齊趙關系看《觸龍說趙太後》史實之偽
《觸龍說趙太後》出自《戰國策*趙策四》,《史記》將此文系於《趙世家》孝成王元年(當周赧王五十年、齊襄王十九年)。後世學者對此定位無異議,因為只有這個時間才有可能出現趙太後新用事的情況。對於《觸》文,後世也並非沒有爭議,遺憾的是,其爭議的著眼點多半集中在左師官職、太後年齡及身份方面,而對整個事件的發生可能絲毫沒有觸及。筆者以為,事件的焦點,好趙送長安君入質於齊、以乞齊援、解秦攻之事,並不符合齊趙兩國當時的實際關系。試論如下。
首先,齊趙兩國於事件發生時勢同敵國。齊與趙為鄰,兩國間齟齬甚多。在五國破齊前幾年,齊與趙已連年交兵而且都是趙居主動地位(參見《史記*趙世家》惠文王十二、十三年)。五國破齊,又以趙的作用最重要。燕的最初盟友就是趙。據樂毅《報燕王書》,樂毅為燕昭王獻策曰:「與天下圖之(齊),莫若結趙。------趙若許而約四國攻之,齊可大破也。」樂毅出使趙國,趙國拜樂毅為相國,並代燕聯秦伐齊,終於大破齊國(參見《樂毅列傳》)。甚至在齊襄王復國後,趙還有三次伐齊舉動,分別為趙惠文王二十三年(當齊襄王八年,參見《廉頗藺相如列傳》)、二十五年(當齊襄王十年)、二十八年(當齊襄王十三年,參見《趙世家》)。前兩役均以齊失地而告終。此外,襄王復國前,趙取之於齊的靈丘、麥丘、昔陽數地,未聞還之於齊。事實上也不可能歸還。七年後,秦圍邯鄲,趙為乞楚援,將靈丘授封楚相春申君,即為明證。由此可見,齊趙不僅結怨頗深,而且還有土地糾葛。在此背景下,若趙受秦攻,乞援於齊已屬可疑;在齊僅提出長安君入質的要求而不及其地,更令人不解。
其次,齊國保守消極的國際立場決定了其不可能涉足於國際糾紛。《觸》文的最終結局是,長安君入齊,齊兵乃出。此事不見於《田齊世家》。《田齊世家》自齊湣王之後事跡甚少。如能確認發生過這件值得稱道的事情,司馬遷不會漏過不書。自五國破齊後,齊便一蹶不振。齊襄王復國後,齊也絕少介入列國事務。如果在這段時間齊與列國有什麼瓜葛,齊也都是居於被動挨打的境地,實在卑弱得很。如果齊出兵援趙,當可視為一強悍之舉。但是,即便齊國君臣表現出無心乘人之危索還失地的大度,他們也必須會考慮援趙的災難性後果,從而不敢輕舉妄動。齊對秦素有畏懼之心,而秦也確實能對齊造成直接傷害。原秦相穰侯的封地陶就與齊為鄰,齊襄王十四年,秦取齊綱、壽的戰役就是直接從陶發動的。一旦齊與秦進入戰爭狀態,原先從齊鎩羽而歸的燕或將再度攻齊,劉沒有力量兩線作戰。此外,齊襄王即死於此年。《資治通鑒》將《觸》文放置於齊襄王死前,其實這種判定是很難下的。如援趙發生在襄王生前,襄王也該是病入膏肓之人,以他的為人,不當在臨終之前突然變得強悍起來。如發生在襄王病逝之後,齊國君臣忙於治喪,也不會有心情援趙。襄王之子齊王建繼承了其父不介入國際糾紛的治國方略,在被秦滅之前的44年中始終沒對列國予以任何軍事支持。那麼,齊王建也不太可能於守喪期間去援助趙國。所以,齊襄王復國後的卑弱國勢及其國際行事准則,決定了齊不會出援任何國家,遑論與其有深仇大恨的趙國。
其三,齊人田單的歸屬進一步惡化了齊趙關系。據《田單列傳》田單為齊效力的事跡截止於驅燕復國。之後,田單在齊便無所事事,其原因或許是他受到襄王的猜忌(參見《戰國策*齊策六》)。否則,趙斷不至於肆無忌憚地屢屢掠地於齊。以田單之才具,立身於不想有所作為的齊襄王之朝,一定寂寞得很。如田單欲有所為。唯一的出路就是離開齊到他國發展。按錢穆先生《先秦諸子系年》的劃分,田單所處時代正值秦趙爭強階段。趙與齊為鄰,田單去趙很方便。田單於趙孝成王元年將趙師攻燕,翌年,趙拜田單為相。或許會有人將田單相趙與樂毅為趙相國之事相提並論,視作為齊援趙之佐證。其實田樂二人相趙的背景大不相同。趙拜樂毅為相是其圖霸東方的重要步驟。齊破後,趙即為東方第一強國。趙拜田單為相時,趙在東方的地位已十分穩固,兼之趙國將材濟濟,廉頗、藺相如、趙奢均健在,無須從他國引進將材,亦沒有更大的圖謀。田單拜相的唯一解釋是其來趙日久,或多有建樹。否則,拜田單為趙相有挖齊牆角的嫌疑。如果田單因在齊受猜忌而為趙所用,齊對趙的怨恨只會更進一層。另外,樂毅失勢於燕,也投奔趙並受重用一事,對齊的刺激也相當可觀。此兩事迭加,將增大齊不援趙的決斷。
除了齊趙關系不利於《觸》文涉及之史實外,秦國當時的戰略目標也與事件相左。秦於此時期的戰略打擊對象是韓國(參見《范雎蔡澤列傳》、《秦本紀》、《白起王翦列傳》)。趙國是當時第二軍事強國,前不久有獨力勝秦之紀錄,秦不能以一次打擊將趙擊滅,趙是否有必要求援當屬疑問。總之,綜合齊趙關系及當時的國際爭斗格局,《觸龍說趙太後》所涉史實於情勢不合,缺乏可信性,完全可以斷其為偽。
良葯不苦更利病 忠言順耳最利心──談《觸龍說趙太後》的勸諫藝術
先秦歷史散文著作《戰國策》,以記敘戰國時期謀臣策士縱橫捭闔的外交斗爭為主要內容。這些縱橫家們,能說會道,長於論辯說理。其言論,內容精闢,啟人心智,形式巧妙,入情入理,給人留下了極深的印象。至今,還放射著燦爛的藝術光芒。新編高中教材第一冊入選的《觸龍說趙太後》一文,就是這類散文的代表。細細研讀,其藝術性讓人回味無窮;其思想性使人倍受啟迪。現就文章的語言藝術作簡要分析。
一、避其鋒芒、欲擒故縱
公元前266年,趙惠文王去世,趙孝成王繼承了趙國的王位。因年幼,於是由趙太後執政。此時的趙國,新舊更替,動盪不安;野心勃勃的秦國又乘機攻趙,連克三座城池。趙國禍不單行,處於危難之中。靠自己的力量無法拒秦,趙太後只得求救齊國,共同抗秦。而齊國提出條件,讓趙太後幼子長安君到齊國做人質方才出兵。作為母親,趙太後心理的天平傾斜到了個人的私情一邊。國難當頭,群臣心急如焚,竭力勸諫,均遭斥責。趙太後甚至蠻不講理的揚言:「有復言令長安君為質者。老婦必唾其面!」事情陷入了僵局,「勸諫趙太後」成了一塊難啃的硬骨頭。面對此情,老臣觸龍自願擔當此任,出面勸諫太後。太後得知觸龍進見,知道他為勸說長安君做人質一事而來,思想上已有了充分的警惕和准備。她怒氣沖沖,專等觸龍提出此事,罵他個狗血噴頭,吐他一臉唾沫。心裡話:好一個大膽的傢伙,竟敢頂風勸諫,自找沒趣。然而,當老臣觸龍邁著急促而蹣跚的步子進見時,太後等來的不是勸諫之辭,而是親切而又溫暖的問候和關心,這使她大為感動,隨之心裡那根綳得很緊的警惕之弦不自覺的放鬆了,怒氣也漸漸消除了。其實趙太後正中了觸龍的欲擒故縱之計,這也是觸龍勸諫策略的第一步。
二、巧妙布陣、誘其上鉤
趙太後怒色少解,但觸龍仍未提及讓長安君做人質一事,而是順著啦家常的線索,向太後提出給自己的小兒子安排差使的請求,以趁自己健在之時為兒子作長遠打算。這就表現出了對小兒子的特別疼愛。這個請求實際上是在向自己的目標──勸諫長安君做人質慢慢靠近,也是繼續誘太後上鉤的關鍵一步。這一請求非但未遭拒絕,而且還引起了太後感情上的同情和共鳴:可憐天下父母心,哪個親人不愛子?於是她爽快答應了。而且她好象找到了同盟,找到了「不讓長安君做人質」的理解者和支持者。她哪裡知道,這實際上是邁進了觸龍的圈套。
三、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正當兩人就「愛子」問題不謀而合的站到同一戰壕里的時候,觸龍順勢將話題引向了「誰更愛自己的子女」的論爭,並巧妙的運用激將法:明知太後更愛長安君,卻說她愛燕後甚於長安君。這便又引起了新的爭論,於是觸龍擺出自己的觀點:「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並以太後送女兒燕後出嫁時,擔心女兒的長遠利益的事實,使太後深深認識到:要真心愛子女,就要為子女做長遠打算。太後承認了這一觀點,緊接著,觸龍步步進逼,從趙國的歷史說開去,列舉了一系列反面的事實:「今三世以前,至於趙之為趙,趙王之子孫候者,其繼有在者乎?微獨趙,諸候有在者乎?」他們都不存在了。這是為什麼呢?於是觸龍順理成章的指明了其中的原因:「豈非人主之子孫則必不善哉?位尊而無功,豐厚而無勞,而挾重器多也。」至此,言歸主題已到火候。觸龍便因勢利導、水到渠成的指出了太後的做法:「尊長安君之位,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令令有功於國」的危害。從而也解釋了他認為太後愛長安君不若愛燕後的理由。這樣,就使趙太後陷入了既疼愛長安君,又不讓他出使齊國,為他作長遠打算的這種自相矛盾之中。使她深刻的明白了自己對長安君的愛只是一種只顧眼前不顧長遠的溺愛而已,這種溺子驕子就等於殺子。於是,趙太後答應讓長安君出使齊國,觸龍達到了預期的目的,也挽救了趙國。

9. 觸龍為什麼能夠成功說動趙太後

觸龍如何說服趙太後
一、抓住了趙太後不願意讓長安君做人質的本質原因, 原因就是因為趙太後太愛護長安 君,不忍心讓長安君冒著危險去做人質。
二、在趙太後禁止近臣勸諫之後, 觸龍並沒有直接勸諫冒犯太後, 並且依靠自己年邁疾 病的身軀博得太後的同情。
三、從自己的親身經歷說起, 通過說明自己對子女的疼愛, 表明父母疼愛子女是天經地 義的,讓太後認可父母對子女的愛是天經地義的觀點。
四 然後講述對父母對孩子的疼愛應該作長遠考慮, 既然趙太後同意父母愛孩子是天經 地義的觀點,那麼,觸龍就開始講述不同的疼愛對孩子造成的影響,觸龍認為趙太後應 該像對燕後那樣對長安君作長遠打算,趙太後認同觸龍的想法。
五、觸龍給太後講述了那些不長遠打算、 沒有威望的國君的後代都難以延續, 趙太後聽 到這樣的恫嚇,認為只有幫長安君作長遠打算,才是真的的為長安君好
六、此時觸龍才指出, 讓長安君去做人質才能為長安君樹立威望, 為長安君做國君立下 基石, 才是為長安君作長遠的打算, 趙太後先前已經認同要為長安君做長遠打算的觀點, 此時,也就願意派長安君去做人質了。
七、觸龍說服趙太後時,由小及大,由身邊的小事說及大道理,然後循序漸進,慢慢從 別的地方說服趙太後,然後把做人質的事跟趙太後認可的觀點相結合,最終,趙太後也 認可了做人質這一做法。

10. 觸龍說趙太後中使趙太後醒悟的原因是什麼

趙太後剛剛執政,秦國加緊攻趙。趙國向齊國求救。齊國說:「一定要把長安君作為人質,才派兵。」趙太後不肯答應,大臣們極力勸說,太後明白地對左右的人說:「有哪個再來說要長安君為人質的,我就要把唾沫吐在他的臉上。」

左師官觸詟希望進見太後,太後氣沖沖地等著他。觸詟來到宮中,慢慢地小跑著,到了太後跟前謝罪道:「我腳上有毛病,竟不能快步走。好久都沒見您了,我還自己原諒自己哩。我怕您玉體欠安,所以想來見見您。」太後道:「我靠車子才能行動。」觸詟又問:「每日飲食該沒減少吧?」太後道:「不過吃點稀飯罷了。」觸詟說:「我近來很不想吃什麼,卻勉強散散步,每天走三、四里,稍稍增加了一些食慾,身體也舒暢了些。」太後說:「我做不到啊。」太後的怒色稍稍地消了些。

觸詟又說:「老臣的賤子舒祺年歲最小,不成器得很,而我已經衰老了,心裡很憐愛他,希望他能充當一名衛士,來保衛王宮。我特冒死來向您稟告。」太後答道:「好吧。他多大了?」觸詟道:「十五歲了。不過,雖然他還小,我卻希望在我沒死之前把他託付給您。」太後問道:「男子漢也愛他的小兒子嗎?」觸詟答道:「比女人還愛得很哩!」太後答道:「女人格外疼愛小兒子。」觸詟說:「我私下認為您對燕後的愛憐超過了對長安君。」太後道:「您說錯了,我對燕後的愛遠遠趕不上對長安君啊!」觸詟言道:「父母疼愛自己的孩子,就必須為他考慮長遠的利益。您把燕後嫁出去的時候,拉著她的腳跟,還為她哭泣,不讓她走,想著她遠嫁,您十分悲傷,那情景夠傷心的了。燕後走了,您不是不想念她。可是祭祀時為她祝福,說:『千萬別讓她回來。』您這樣做難道不是為她考慮長遠利益、希望她有子孫能相繼為燕王嗎?」太後答道:「是這樣。」

左師觸詟又說:「從現在的趙王上推三代,直到趙氏從大夫封為國君為止,歷代趙國國君的子孫受封為侯的人,他們的後嗣繼承其封爵的,還有存在的嗎?」太後答道:「沒有。」觸詟又問:「不只是趙國,諸侯各國有這種情況嗎?」太後道:「我還沒聽說過。」觸詟說道:「這大概就叫做:近一點呢,禍患落到自己身上;遠一點呢,災禍就會累及子孫。難道是這些人君之子一定都不好嗎?但他們地位尊貴,卻無功於國;俸祿優厚,卻毫無勞績,而他們又持有許多珍寶異物。(這就難免危險了。)現在您使長安君地位尊貴,把肥沃的土地封給他,賜給他很多寶物,可是不乘現在使他有功於國,有朝一日您不在了,長安君憑什麼在趙國立身呢?我覺得您為長安君考慮得太短淺了,所以認為您對他的愛不及對燕後啊!」太後答道:「行了,任憑您把他派到哪兒去。」於是為長安君准備了上百輛車子,到齊國作人質。齊國於是派兵救趙。

子義聽到這事說:「國君的孩子,可算是國君的親骨肉了,尚且還不能憑靠無功的尊位、沒有勞績的俸祿來守住金玉寶器,更何況是人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