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上消化道出血的定義及主要原因
定義: 屈氏韌帶以上的食管、胃、十二指腸和
胰膽等病變引起的出血,還包括胃空腸吻合術後
的空腸上段病變所致的出血。
原因:(1)潰瘍基底血管被侵蝕(2)靜脈曲張
破裂(3)粘膜損傷糜爛(4)癌組織壞死侵蝕血
管(5)粘膜及其下層撕裂(6)出凝血功能障礙
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幫助,祝好!
工作順利,學習進步哦!
及時採納,謝謝。
2. 上消化道出血最常見的原因是
主要病因
食管疾病
食管炎、食管潰瘍、食管腫瘤、食管賁門黏膜撕裂症、物理/化學性損傷。
胃、十二指腸疾病
消化性潰瘍、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門脈高壓性胃病、急性出血糜爛性胃炎、胃血管異常(動靜脈畸形)、胃癌和胃其他腫瘤、急性胃擴張、十二指腸炎和憩室炎、膈疝、胃扭轉、鉤蟲病、胃腸吻合術後的空腸潰瘍和吻合口潰瘍。
肝臟、膽囊疾病
肝內局限性慢性感染、肝膿腫、肝癌、肝血管瘤破裂、外傷引起的肝實質中央破裂等可導致肝內膽道出血,還包括膽管本身的損傷。
上消化道鄰近器官或組織的疾病
胰腺疾病累及十二指腸;胸或腹主動脈瘤破入消化道;縱隔腫瘤或膿腫破入食管。
全身性疾病
血液病包括白血病、再生障礙性貧血、血友病、血管性疾病、結締組織病及血管炎、應激相關性胃黏膜損傷;急性感染性疾病包括流行性出血熱、鉤端螺旋體病、尿毒症等。
3. 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見原因
上消化道出血主要有身體發熱、便血等反應,但身體發熱是在排除感冒等疾病因素外方能考慮是否與上消化道出血等方面有關系。那麼,上消化道出血有哪些原因? 1、炎症因素:大部分是與胃腸道黏膜發炎有關系,胃腸道黏膜發炎會出現充血、水腫、糜爛、潰瘍等幾種情況。也與胃潰瘍、急性胃粘膜病變、息肉等病症有關系,需根據胃腸道疾病類型採取對症治療措施即可。 2、機械因素:主要是指胃、十二指腸等部位受到感染因素引發黏膜糜爛、出血等問題,也與食管穿孔造成黏膜絞窄、阻塞、出血等因素有關系。此外,受到疾病刺激與外界刺激引發嘔吐等情況也會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畢竟劇烈性的嘔吐往往會造成胃內壓力升高引發食管與胃的交界處黏膜撕裂出血等情況。 3、 血管因素:肝硬化會導致食管內出現靜脈曲張破裂等問題,像動脈粥樣硬化、過敏性紫癜、毛細血管擴張等疾病都會造成上消化道出血問題。因此,需先治療動脈粥樣硬化等血管疾病,方能進一步治療上消化道出血等疾病。 4、腫瘤因素:上消化道出血與腫瘤有關系,常見的腫瘤類型有胃癌、食管癌、平滑肌瘤等類型,需根據不同類型的腫瘤採取相應的治療方案,有手術治療、化療以及放療等方法。
4. 如何鑒別上消化道出血與下消化道出血呢
一般來說,上消化道出血必有黑便,多為柏油便。大量出血時,也可排出暗紅色大便,甚至呈鮮紅色大便。還可伴有嘔血,多呈咖啡色或黑褐色,出血量較大時,血液在胃內滯留時間短,則呈暗紅色血塊或鮮血,如肝硬化食管靜脈曲張破裂出血。下消化道出血主要表現為便血。一般來說,病變位置越低,出血量越大,出血速度越快,便血顏色越鮮紅;反之,病變部位高,出血量較少,速度慢,在腸道停留時間長,大便也可呈黑色。
5. 什麼是上消化道出血原因是什麼
上消化道出血是臨床常見的嚴重疾病。一般是指屈氏韌帶以上包括食道、胃、十二指腸及膽道等消化道的出血,以及胃空腸吻合術後的上段空腸等部位病變引起的出血也屬此范圍。臨床主要表現為嘔血和黑便。上消化道出血是內科常見病、多發病,約占內科住院病人的2%左右,男女發病率相似,秋冬季為發病高發季節,以中青年居多,老年病例則以消化道腫瘤出血為多。
[症狀]上消化道出血的症狀取決於出血病變的性質、部位、出血速度、出血量、出血前病人的身體狀況等。上消化道出血的臨床症狀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嘔血和黑便。嘔血和黑便是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臨床症狀,一般嘔血多伴有黑便,但黑便未必伴有嘔血。當病變在幽門以上,尤其是出血量較多時,常有嘔血;病變位於幽門以下,如果短期內大量出血,血液反流入胃可引起嘔血,若出血量少而緩慢,則只出現黑便。嘔血的顏色與出血量和血液在胃內停留時間的長短有關,如出血量多,在胃內停留時間短呈紅色或鮮紅色;出血量少,在胃內停留時間長,因血紅蛋白經胃酸的充分作用,變成亞鐵血紅素,大便排出黏稠發亮似柏油樣顏色,故又稱黑便為柏油樣大便;出血量多,腸蠕動增快,則大便排出黯紅色血液,或可夾雜血塊。
(2)上消化道大量出血可導致急性周圍循環衰竭,患者表現為頭暈乏力、心慌心悸、惡心口渴、精神萎靡、煩躁不安,甚至意識障礙昏厥等。
(3)大量出血後由於血容量減少,引起周圍循環衰竭、血分解蛋白的吸收等導致體溫調節中樞功能障礙,多數患者在24小時內常出現低熱,但一般不超過38.5℃,可持續3~5日,隨後自行恢復正常。
[病因]引起消化道出血的原因很多,最常見的是消化道潰瘍、各種胃炎、急性胃粘膜病變、食管癌、胃癌、食管賁門粘膜撕裂綜合征、肝硬化食管及胃底靜脈曲張破裂、膽道出血、十二指腸憩室、胃腸吻合口及殘胃病變等以及全身性疾病、胃腸道鄰近器官病變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具體包括:
(1)急性胃粘膜損害出血常發生於嚴重感染、大手術、嚴重外傷、服用對胃粘膜損害的葯物之後,及患肺心病、中風等重病之後。
(2)肝硬化食道靜脈曲張破裂出血肝硬化食道靜脈曲張後,因食硬食物等原因,可致破裂出血,但肝硬化患者上消化出血並不都是食道靜脈破裂出血,有30%~50%病人是因並有消化性潰瘍或胃粘膜糜爛而出血。
(3)惡性腫瘤上消化道的胃癌出血多見,次為食道癌,下消化道出血以大腸癌多見。小腸腫瘤出血有時可見到。腫癌引起消化道出血,在中老年居消化道出血的第一、二位。
(4)潰瘍病是常見的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之一,中老年胃潰瘍出血多於十二指腸潰瘍出血。而青年人則相反。老年人潰瘍病症狀常不典型,約有12%病例無疼痛,而以出血為第一症狀。
(5)結腸病變慢性結腸炎、潰瘍性結腸炎、結腸血管擴張症、缺血性腸炎、結腸憩室都可發生不同程度出血。
(6)肛門疾病內痔、肛裂的出血在中老年相當常見。
(7)全身性疾病如某些出血性疾病,如流行性出血熱,維生素C或維生素K缺乏等,也可表現消化道出血。
(8)食管賁門粘膜撕裂發生在劇烈嘔吐後。開始吐出的胃內容沒有血,繼之嘔出新鮮血液,常提示為本病。
(9)食道炎及食道裂孔疝可損傷食管粘膜而致出血。
(10)息肉息肉出血主要見於大腸。
據北京市15個大醫院共分析上消化道大出血的病案5191例,其中潰瘍病引起者佔48.7 9/6,出血在潰瘍病人中佔20~30%。而肝硬化引起的門脈高壓症、胃底食道靜脈曲張破裂出血占第二位。上消化道出血的基本病理變化多是消化道粘膜層或肌層糜爛、潰瘍、肉芽組織增生、壞死導致血管破裂出血。
[檢查]上消化道出血的診斷除了詳細的了解病史和進行仔細的身體檢查外,應進行以下相關[輔助檢查]:
(1)X線鋇餐檢查一般僅適用於本病出血已停止和病情穩定的患者。
(2)臨床在糾正出血性休克、穩定生命體征的原則下,應在出血24小時內進行急診胃鏡檢查,因為纖維胃鏡檢查是對消化道出血定位定性的首選方法,該檢查對消化道出血的病因與出血部位診斷率可達80%~94%。
(3)必要時應在醫生指導下根據病情選擇血管造影、放射性核素檢查等,以進一步明確診斷。
[治療]發生消化道出血,應採取以下調治措施:
(1)患者應取平卧位。煩躁不安時,可肌注安定10毫克,對肝病者忌用嗎啡、巴比妥類葯物。
(2)嘔血或大量出血者應禁食;少量出血或單純黑糞者可適當進流質飲食,病情嚴重者應吸氧。
(3)放置胃管,可用於吸出胃內積血,了解出血情況,確定出血部位,並可灌注鋁鎂合劑或其他止血劑葯物;鼻飼營養液。
(4)加強護理,防止嘔吐物吸人呼吸道而引起肺炎或窒息。
(5)保持靜脈通路的通暢,並維持中心靜脈壓。
(6)要及時補充、維持血容量,改善周圍循環,防止微循環障礙導致臟器功能衰竭。
(7)要糾正酸鹼平衡、電解質平衡。有酸中毒時可用碳酸氫鈉靜脈滴注。
食管靜脈曲張出血應採取的措施:
(1)內窺鏡硬化劑調治用硬化劑調治食管靜脈曲張出血,止血率在86%~95%。有主張在急性出血時做,但多數意見主張先用其他止血措施,待止血12小時或1~5日後進行。硬化劑調治適於急性破裂出血、曾接受分流手術或脾切除術後再出血、有出血史的重度靜脈曲張、對手術不能耐受的患者。胃底靜脈曲張出血調治較難,有使用血管粘合劑止血成功。
(2)垂體加壓素該葯使內臟小血管收縮,從而降低門靜脈壓力以達到止血目的。對中、小量出血有效,大出血時需配合氣囊填塞。近年採用周圍靜脈持續性低流量滴注法,劑量0.2~0.3單位/分鍾,止血後減為0.1~0.2單位/分鍾維持8~12小時後停葯。副作用有腹痛、腹瀉、誘發心絞痛、血壓增高等,故高血壓、冠心病患者使用時要慎重。當有腹痛出現時可減慢速度。
(3)抑制胃酸等其他止血葯肝硬化發生上消化道出血時可給予控制胃酸的葯物,雷尼替丁對肝功能無明顯影響,較甲氰咪胍為好。一般止血葯物如止血敏等效果不肯定,維生素K。、維生素C或許有些幫助。
(4)氣囊填塞一般用三腔二囊管或四腔二囊管填塞胃底及食管中、下段止血。其中四腔二囊管專有1管腔用於吸取食管囊以上的分泌物,以減少吸人性肺炎的發生。止血24小時後,放氣觀察1~2日才拔管。拔管前先喝些花生油,以便減少氣囊與食管壁的摩擦,減少並發症。
非食管靜脈曲張應採取的措施:
(1)血管活性葯物通過收縮血管而止血。如去甲腎上腺素、垂體後葉素、生長抑素奧曲肽(善得定)、善寧、施他寧或其類似物等。
(2)上消化道出血時,首先應葯物調治,抑酸是基本原則。抑酸葯有甲氰咪胍、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Hz受體拮抗劑,洛賽克、泰美尼克等質子泵抑制劑。
(3)對於大出血者,內窺鏡止血是最主要的止血手段。
(4)常用的全身止血劑有止血敏、安絡血、維生素K、止血芳酸等。
[預防](1)飲食有節律,講究衛生,不暴飲暴食,防止引起消化性潰瘍、肝炎、肝硬化或其他中毒性肝硬化等易造成出血的原發病。
(2)若有潰瘍、肝硬化、食管靜脈曲張等疾病者更忌暴飲暴食及生硬、辛辣、油炸等刺激性食物。
(3)避免過度勞累、受寒。
(4)禁止使用能導致消化道出血的葯物,如激素、水楊酸鈉制劑等,以免誘發上消化道出血。
6. 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
問題分析:你好,這個上消化道出血會引起黑便的,另外就是這個飲食不注意也是可能的,這個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很多的
意見建議:比如這個消化性潰瘍,急性糜爛性胃炎,胃癌等問題,這個還是需要考慮及時做一個胃鏡檢查的,另外就是查查血常規
7. 上消化道出血,可能是哪些原因造成的
上消化道出血關主要是指食道、胃、十二指腸出血。假如出血量少,病人可能不會出現比較明顯的病症,但也會出現大便發黑的狀況;若出血量比較多,病人很有可能會出現頭昏,發慌,黑蒙,乃至發生昏倒等狀況。
次之是肝硬化腹水病人發生食道胃底靜脈曲張裂開出血,這類出血通常體現為吐血,出血量較為大。其次也是有強烈惡心嘔吐導致的賁門撕裂,這類出血量較為少。
也有一種狀況稱為亞急性胃粘膜變病。在應激反應狀況下,例如病人突然冒出心肌梗塞,通常會發生消化系統出血,主要表現以大便發黑更加多見。關鍵是由於病人情緒波動引起的,例如家人去世。
較為罕見的狀況,是一種稱為杜氏病的,也就是胃恆徑主動脈綜合症。該病人的胃內動脈血管不會再越來越更准,動脈血管周邊的粘膜發生糜亂,潰瘍,並會造成 特別明顯的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