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血熱是什麼原因,有什麼解決方法
病情分析:
血熱的發生與飲食、情緒、疲勞、睡眠等因素有關。
指導意見:
把舌頭的照片發一張過來看看。把身體不舒服不正常的表現詳細的說說。保證足夠的睡眠、保持心情舒暢。避免疲勞過度、勞逸結合。避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避免飲酒。生地、丹皮、赤芍、白薇等可以煮水服用。
㈡ 血熱怎麼治啊
血熱不是病,屬於中醫辨證術語.
中醫稱血熱證是臟腑火熱熾盛,熱迫血分所表現的證候。
臨床表現:以咳血,吐血,尿血,舌紅絳,脈弦數。
臨床要宗合分析,辯證論治。
在治療上一般中醫以清熱涼血為原則,一般用犀角地黃湯,等為代表。
清血熱方
代表方劑清營湯和犀角地黃湯
清營湯
犀角 生地黃 麥冬 玄參 丹參 竹葉心 銀花 黃連 連翹
主治:溫熱病,熱邪入血引起的身熱夜甚,心煩失眠,或有譫語,或口渴,或發斑疹,舌絳而干,脈細數等。
功用:養陰清熱,解毒透疹。
犀角地黃湯
犀角 生地黃 丹皮 赤芍
主治:血熱妄行引起的吐血,尿血,便血,斑疹顏色紫黑,或蓄血發狂,便色黑等。
功用:清熱解毒,涼血散瘀。
犀角大青湯
犀角 大青葉 梔子 淡豆豉
主治:熱毒入血引起的高熱神昏,斑疹顏色紫黑,舌絳起刺等。
功用:清熱涼血,解毒透疹。
犀角地黃湯是中葯方。
以下這個方子供你參考:
大青葉12g、知母12g、牛角16g、元參12g、赤勺12g、丹皮12g、生地12g、白茅根18g、石膏20g
㈢ 血熱是怎麼回事該如何治療
中醫理論:血熱血枯,血涼血生。熱生風,風生痰,痰生百病,痰阻塞了氣血通暢,造成新陳代謝,無法正常運作,修補系統無法到達需要修補的地方。能讓修復系統出問題,最大的原因就是血虛、血不足,會造成血虛的最大原因,是內熱,也就是所謂的:上火。也就是百病之起源。
不想去看醫生,怎麼辦呀?
不怕,現在醫生送上門來了,算我們有緣,結個善緣吧!
夏天是熱,中醫理論:在身體的,陰陽里,屬陽。我們都知道使用車子一段時間後,需要加水換機油和保養。身體已經操勞幾十年了,不知你有沒有保養、和調整呢?「嘴巴疼」那是內熱所引起,就好像被內熱的火所燙傷,口舌屬三焦經絡管,你真是火大了。
在中醫養生之道里,人每天要吃7種不同的青菜跟水果,才能達到營養補給和降熱生血的效果,如果你每天缺少一兩樣,多年下來那你的身體,就像火燒房子,到處著火。皮膚表面的毛細孔是散熱的管道,頭部為最高,熱上升、寒下降,如果你發覺它會痛,長痘痘,而且有傷口,還會發熱、冒煙,那你需要拿起手機打「119」了。
治療方式:如果你不喜歡吃苦的中葯或涼茶,那就買綠豆煮冰糖,清涼又退火。外加蘆薈煮開水喝,如果還想要美容、美白、漂亮。那你就要再加一點薏苡仁了。「持之以恆」一段時間後,痘痘消除暑氣全消,降火排毒,健康漂亮,你不止是問題解決了,還會健康沒病痛,長命百歲哦。
㈣ 血熱是怎麼一回事又怎麼調理
血熱,是指熱入血中,血行加速而異常的病理狀態。血熱多由邪熱入血所致,也可由於情志郁結,五志過極化火而導致血熱。 亦稱血分熱。即血分有熱。症見吐衄、咳咯、溺血,午後發熱,女子月事先期而來,脈弦而數,法當涼血。小兒發熱證型之一。 清血熱方代表方劑清營湯和犀角地黃湯 清營湯 犀角 生地黃 麥冬 玄參 丹參 竹葉心 銀花 黃連 連翹 主治:溫熱病,熱邪入血引起的身熱夜甚,心煩失眠,或有譫語,或口渴,或發斑疹,舌絳而干,脈細數等。 功用:養陰清熱,解毒透疹。 犀角地黃湯 犀角 生地黃 丹皮 赤芍 主治:血熱妄行引起的吐血,尿血,便血,斑疹顏色紫黑,或蓄血發狂,便色黑等。 功用:清熱解毒,涼血散瘀。 犀角大青湯 犀角 大青葉 梔子 淡豆豉 主治:熱毒入血引起的高熱神昏,斑疹顏色紫黑,舌絳起刺等。 功用:清熱涼血,解毒透疹。
㈤ 血熱是怎麼回事啊,怎麼治療
中醫認為正常狀態是血在溫暖的氣息下運行,遇到寒氣就會凝滯。如果體內陽氣過盛,火氣很大,血液過熱則血行加速,脈搏跳動變急,甚至會傷害脈絡、耗損陰氣。 有以下表現的人,可疑血熱:皮膚潮紅、愛出油,容易長痤瘡;愛發脾氣,手心、腳心都感覺很熱;經期會提前7天以上,血量多,顏色深紅或紫,或經期比較長,淋漓不斷;鼻子容易出血,晚上多夢。 ****清血熱方代表方劑清營湯和犀角地黃湯****
1.清營湯
犀角 生地黃 麥冬 玄參 丹參 竹葉心 銀花 黃連 連翹 主治:溫熱病,熱邪入血引起的身熱夜甚,心煩失眠,或有譫語,或口渴,或發斑疹,舌絳而干,脈細數等。 功用:養陰清熱,解毒透疹。
2.犀角地黃湯
犀角 生地黃 丹皮 赤芍 主治:血熱妄行引起的吐血,尿血,便血,斑疹顏色紫黑,或蓄血發狂,便色黑等。 功用:清熱解毒,涼血散瘀。
犀角大青湯
犀角 大青葉 梔子 淡豆豉 主治:熱毒入血引起的高熱神昏,斑疹顏色紫黑,舌絳起刺等。 功用:清熱涼血,解毒透疹。
㈥ 血熱怎麼辦
流鼻血的原因很多,但是約有一半人找不出原因的。鼻腔黏膜中的微細血管分布很密,是很敏感且脆弱的,容易破裂而致出血。在學齡前的幼兒常見鼻出血的現象。
流鼻血時,一般人都習慣於將頭向後仰,鼻孔朝上,認為這樣做可以有效止血,其實是錯誤的,如此做只是眼不見血外流,但實際上血還是繼續的在流--在向內流。
流鼻血時"後仰的姿勢"有下列的壞處:
1. 會使鼻腔內已經流出的血液因姿勢及重力的關系向後流到咽喉部,並無真正止血效果。
2. 咽喉部的血液會被吞咽入食道及胃腸,刺激胃腸黏膜產生不適感或嘔吐。
3. 出血量大時,還容易吸嗆入氣管及肺內,堵住呼吸氣流造成危險。
正確的方法是--頭部應該保持正常直立或稍向前傾的姿勢,使已流出的血液向鼻孔外排出,以免留在鼻腔內干擾到呼吸的氣流。
兒童最常見(約百分之九十以上)流鼻血的位置是在鼻孔內側約一、兩公分處的鼻中膈黏膜上,因為靠近前鼻孔,所以鼻出血時可先行使用最方便的局部壓迫止血,其方法是:
1. 大人首先要盡力鎮定自己的情緒,切勿慌亂,才能安撫被出血驚嚇的小孩。
2. 頭部應該保持正常直立或稍向前傾的姿勢。
3. 用手指由鼻子外面壓迫出血側的鼻前部(軟鼻子處),似一般以手夾鼻子的做法,直接壓迫約五至十分鍾。大部份病人都可以此種方法簡單地來止血。而另一側未流血的鼻孔仍可通暢地呼吸著。
4. 如果壓迫超過了十分鍾後血仍未止,則可能代表著嚴重的出血,或有其它問題存在著,此時就須要送醫做進一步的處置。
5. "冰敷額頭"的作用是希望藉額頭的皮膚遇冷時,能達到鼻部血管收縮以止血,但其效果並不好,因為距離出血的鼻孔部位太遠,且局部過於冰冷會引起頭部不適,所以正確的方法是可直接冰敷在"鼻根"及"鼻頭"(即整個鼻子)上面。
中醫認為流鼻血是由於人的氣血上逆導致的。鼻屬於肺竅,鼻子出現病症,一般來說,與肺和肝等部位出現異常有著很大的關系。當人的氣血上升,特別是肺氣較熱時,人就會流鼻血。肺氣過熱時,人的眼底也會帶血或出血。上火和流鼻血的原因是一樣的,都是氣血上逆導致的結果,但上火不是導致鼻子出血的原因。
當鼻腔過於乾燥時,裡面的毛細血管就會破裂,導致流血。從臨床上來看,90%的流鼻血現象都屬於血管破裂導致的血管性流血。對此,患者不用太緊張,大多數情況下可以自行處理,及時止血即可。
鼻子出血時,可以用衛生棉球將鼻子堵住,頭部可以採取後仰的方式,以便盡快止血。與此同時,還可以用涼毛巾敷在額頭或鼻部,降低頭部和鼻子的溫度,以減輕出血症狀。如果鼻腔內流血過多,很難止住,就應該及時去看醫生了。
年輕人流鼻血還與勞累、運動等有關。特別是年輕人愛運動,經常是在運動時,鼻子突然就流起血來。一般情況下,這些出血症狀,患者自行止血即可。但是,毫無徵兆,突然流鼻血者最好去醫院做一下檢查,及早排除鼻腔腫瘤之類的病變。
一般情況下,鼻腔血管破裂性流血並不需要特別治療。楊力教授說,既然鼻子出血與肺熱有關系,人就應該在飲食,生活上盡量避免導致肺熱的情形發生。要少喝酒,少吃辛辣的食物,少吃一切可能生熱的食物。相反,可以多吃一些如苦瓜、綠豆湯、西瓜、冷飲等清熱降火的食物。取冬桑葉3克,加上白茅根和麥冬,再適當加一些甘草,用來泡水喝,可以達到清熱降火的目的。
流鼻血,醫學稱「鼻衄」,多由於「肺燥血熱」,引起鼻腔乾燥,毛細血管韌度不夠,破裂所致。如不及時治療,遷延發展,將會產生嚴重的後果,如鼻黏膜萎縮、貧血、記憶力減退、視力不佳、免疫力下降,甚至會引起缺血性休克,危及生命。
小孩活潑好動,經常無意間會 傷鼻子,引致流鼻血。此外,他們亦可能因好奇將異物塞進鼻孔,令鼻黏膜破損。上述情況隨時都可能發生,所流出的血量很小,無須過份擔憂。
至於為什麽在冬天流鼻血特別嚴重,主要是在寒冷的天氣下,我們喜歡吃一些熱騰騰的食物,在進食時,陣陣的熱氣會令鼻腔內的血液加速運行,若鼻黏膜天生較薄或因曾經受傷,則容易流鼻血。此外,在寒冷乾燥的環境下,我們需要更多血液流經鼻腔,以提高溫度和濕度,鼻黏膜的微絲血管因而容易充血,引致流鼻血。
從中醫學的角度來說,流鼻血的成因可分為燥熱及虛弱兩類。如果你除經常流鼻血外,亦患有鼻敏感,流出黃色或綠色的鼻涕,又或嘴唇經常殷紅、有口氣,便是很燥熱。首先當然要清熱,更重要的是平日不要讓他吃過量香口的食物,零食如巧克力、曲奇餅、薯條等,亦非常燥熱,應盡量少吃。
成人流鼻血處理方法:
1.在止流之前應先將血塊擤出,以免因傷口無法閉合而無法止血。
2.以去充血劑或鼻腔噴液將棉花沾濕,塞入鼻孔可幫助止血,白醋也行。
3.用手指捏住部分的鼻肉,持續壓緊五至七分鍾,可幫助止血。
4.坐直,以免血液流到喉嚨。
5.冰敷可促使血管收縮,減少流血。
6.血液凝結後,將形成血塊結痂,此時最好不要挖鼻孔,以免剝落結痂,造成鼻血復發。
7.塗抹抗生素或類固醇軟膏,可止癢也可防止黏液干硬。
8.左(右)鼻孔流血,舉起右(左)手臂,數分鍾後即可止血。
9.將流血一側的鼻翼推向鼻樑,並保持5~10分鍾,使其中的血液凝固,即可止血。如兩側均出血,則捏住兩側鼻翼。鼻血止住後,鼻孔中多有凝血塊,不要急於將它弄出,盡量避免用力打噴嚏和用力揉,防止再出血。
10.患者左(右)鼻孔流血時,另一人用中指勾住患者的右(左)手中指根並用力彎曲,一般幾十秒鍾即可止血;或用布條扎住患者中指根,左(右)鼻孔流血扎右(左)手中指,鼻血止住後,解開布條。
11.取大蒜適量,去皮搗成蒜泥,敷在腳心上,用紗布包紮好,可較快止血。
12.讓患者坐在椅子上,將雙腳浸泡在熱水中,可止鼻血。
13.如經常流鼻血,需去醫院進一步診治。
㈦ 血熱怎麼辦
血熱的原因
之所以出現血熱證,首先與體質、遺傳有關,身體強健、陽熱旺盛的人容易出現血熱;其次,與飲食起居有關,如長期在高溫環境下工作,或是在炎熱的季節曝曬過度,或是出汗過多,又沒有補充水分,久渴失水,或是偏嗜辛辣刺激、油炸燥熱、助長陽氣的食物等,都會引起血熱;最後,情緒激動或抑鬱等精神狀態,都可化火,引起血熱。
血熱調理
血熱不宜劇烈運動
運動方面,血熱的人不適宜做劇烈運動,應做溫和運動,例如瑜伽,靜態運動有利於調節體內血運,撫平情緒波動。
應少曬太陽
血熱者不宜做日光浴,平時太陽也要適當少曬,因為這些人本來就陽氣盛,如果在陽光下暴曬,吸收陽氣,等於火上澆油。少曬太陽是不錯的涼血方法呦!
血熱中葯治療
血熱嚴重的人,可服用中葯調理,或平時多喝點菊花水。
血熱飲食調理
血熱宜吃涼血食物。常見的涼血食物如:鴨肉、赤豆、荸薺、冬瓜、鮮藕、薺菜、蓮子、茄子、大棗、薏米、生地黃、茯苓、山葯、鮮魚、鮮茅根等。
㈧ 血熱是怎麼回事
血熱證
臟腑火熱熾盛,熱迫血分所表現的證候。臨床以血液妄行,發熱,甚者則神昏等為主要表現的證。多因煩勞,恣食辛熱,惱怒傷肝,房事過度等因素引起。血之運行,有其常道,臟腑火熱,內迫血分,絡脈受傷 ,血不循常道而外溢。故血熱證以出血和熱象為主要特徵。肺絡傷則咳血,胃絡傷則吐血,膀胱絡傷則尿血,大腸絡傷則便血;體表出血可見鼻衄、齒衄、舌衄,肌衄等。婦女月經前期,經量過多也是血熱的表現。伴見心煩,面赤,口渴喜冷飲,舌紅,脈弦數有力等熱象見證。血分火熱熾盛,有內傷外感之別,以上論述的為內傷雜病中所見的血熱證,外感病熱入血分,見衛氣營血辨證。血熱證治宜清熱涼血,方如黃連解毒湯、犀角地黃湯。
㈨ 血熱是什麼原因應該怎樣治療
意見建議:血熱是指體內陽氣過盛,火熱內生,血行加快或血行力量過大,導致脈絡受傷,血液流於血管之外的一種現象。臨床以血液妄行,發熱,甚者則神昏等為主要症狀。血熱是熱毒侵入血分,跑到血液裡面去了,常發生在熱帶地區,或者是在非常熱的環境中工作,或者是在炎熱的季節,曝曬過度,或者是出汗過度,沒有補充水分,久渴,失水,或者吃炒的、油炸等燥熱性的食物,或者是服用一些興奮劑,都可能導致血熱 ,,
㈩ 血熱是由什麼引起的怎麼治
血熱證 臟腑火熱熾盛,熱迫血分所表現的證候。臨床以血液妄行,發熱,甚者則神昏等為主要表現的證。多因煩勞,恣食辛熱,惱怒傷肝,房事過度等因素引起。血之運行,有其常道 ,臟腑火熱 ,內迫血分 ,絡脈受傷 ,血不循常道而外溢。故血熱證以出血和熱象為主要特徵。肺絡傷則咳血,胃絡傷則吐血,膀胱絡傷則尿血,大腸絡傷則便血;體表出血可見鼻衄、齒衄、舌衄,肌衄等。婦女月經前期,經量過多也是血熱的表現。伴見心煩,面赤,口渴喜冷飲,舌紅,脈弦數有力等熱象見證。血分火熱熾盛,有內傷外感之別,以上論述的為內傷雜病中所見的血熱證,外感病熱入血分,見衛氣營血辨證。血熱證治宜清熱涼血,方如黃連解毒湯、犀角地黃湯。 黃連解毒湯 【方名】 黃連解毒湯 【異名】火劑湯(《脈因證治》卷上)、三黃解毒湯(《醫學心悟》卷六)。 【出處】 《外台秘要》引崔氏方 【分類】 清熱劑-清熱解毒 【組成】 黃連(9克) 黃芩(6克) 黃柏(6克) 梔子(9克) 【功用】 瀉火解毒。 【主治】 一切實熱火毒,三焦熱盛之證。大熱煩躁,口燥咽干,錯語,不眠;或熱病吐血、衄血;或熱甚發斑,身熱下痢,濕熱黃疸;外科癰疽疔毒,小便赤黃,舌紅苔黃,脈數有力。(本方常用於敗血症、膿毒血症、痢疾、肺炎、泌尿系感染、流行性腦脊髓膜炎、乙型腦炎以及感染性炎症等屬熱毒為患者。) 【用法】 上四味切,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二服。 【禁忌】 本方為大苦大寒之劑,久服或過量易傷脾胃,非火盛者不宜使用。 【方解】 本方證乃火毒充斥三焦所致。火毒熾盛,內外皆熱,上擾神明,故煩熱錯語;血為熱迫,隨火上逆,則為吐衄;熱傷絡脈,血溢肌膚,則為發斑;熱盛則津傷,故口燥咽干;熱壅肌肉,則為癰腫疔毒;舌紅苔黃,脈數有力,皆為火毒熾盛之證。綜上諸症,皆為實熱火毒為患,治宜瀉火解毒。方中以大苦大寒之黃連清瀉心火為君,兼瀉中焦之火。臣以黃芩清上焦之火。佐以黃柏瀉下焦之火;梔子清瀉三焦之火,導熱下行,引邪熱從小便而出。四葯合用,苦寒直折,三焦之火邪去而熱毒解,諸症可愈。 【化裁】 便秘者,加大黃以瀉下焦實熱;吐血、衄血、發斑者,酌加玄參、生地、丹皮以清熱涼血;發黃者,加茵陳、大黃,以清熱祛濕退黃;疔瘡腫毒者,加蒲公英、銀花、連翹,增強清熱解毒之力。 【附方】 瀉心湯(《金匱要略》)、梔子金花湯(《醫宗金鑒》)、清瘟敗毒飲(《疫疹一得》) 【附註】 本方為苦寒直折,清熱解毒的基礎方。臨床應用以大熱煩躁,口燥咽干,舌紅苔黃,脈數有力為辨證要點。 方劑比較: 上述四方同為瀉火解毒之方。其不同點在於:黃連解毒湯以黃連為君,是瀉火以解熱毒,側重於導三焦火熱下行,而無瀉下作用,用治熱毒壅盛三焦之證;瀉心湯以大黃為君,既可瀉火消痞,又可瀉血分實熱以止血,用大黃導熱下行,尚具「以瀉代清」之意,且使血止而不留瘀;梔子金花湯於黃連解毒湯中加人大黃一味,不僅瀉火解毒之力得到增強,並有引熱下行之功,方劑結構更趨完善,用治熱毒更甚且兼大便秘結者;清瘟敗毒飲重用石膏大清陽明經熱為君,配用芩連瀉火,犀、地涼血解毒,以使氣血兩清,用治溫疫熱毒,氣血兩燔之證。 【文獻】 方論 吳昆《醫方考》卷3:「陽毒上竅出血者,此方主之。治病必求其本,陽毒上竅出血,則熱為本,血為標,能去其熱則血不必治而歸經矣。故用連、芩、桅、柏苦寒解熱之物以主之。然惟陽毒實火,用之為宜。若陰虛之火則降多亡陰,苦從火化而出血益甚,是方在所禁矣。」《肘後備急方》卷2:「煩嘔不得眠。」 〖文獻〗《成方便讀》:「治一切火邪,表裡俱盛,狂躁煩心,口燥咽干,大熱干嘔,錯語不眠,吐血,衄血,熱盛發斑等證。」 臨床報道:用黃連解毒湯煎液滴耳,治療慢性化膿性中耳炎50例,療程4~24天,結果除2例因故中斷治療未予統計外,其餘48例中流膿停止,炎症消失。耳干者32例;分泌物明顯減少,炎症減輕,中耳腔仍濕潤者9例;無效7例(中醫雜志,1988;10:67)。 〖運用〗1.本方瀉火解毒之力頗強,臨證運用以大熱煩擾,口燥咽干,舌紅苔黃,脈數有力為證治要點。 2.便秘者,加大黃以瀉下焦實熱;吐血、衄血、發斑者,酌加玄參、生地、丹皮以清熱涼血;瘀熱發黃者,加茵陳、大黃,以清熱祛濕退黃。 3.敗血症、膿毒血症、痢疾、肺炎、泌尿系感染、流行性腦脊髓膜炎、乙型腦炎以及感染性炎症等屬熱毒為患者,均可用之。
求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