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網上購物 » 古代魯肅穿的衣服是怎樣的
擴展閱讀
蟹足棒怎樣做冷盤好吃 2025-01-22 18:22:41
怎樣製作一個軟體視頻 2025-01-22 18:22:30

古代魯肅穿的衣服是怎樣的

發布時間: 2022-06-05 17:14:58

『壹』 魯肅的故事50字

「人」之一字,立天地之本,道盡中華文化之本源。書法作為古代六藝之一,不僅是一種高雅技藝,更是修心養性的工具,與儒道理念同出一轍。書至極致,順勢而為;人至極致,回歸本真。書之道便是人之道,文之道便是國之道。

道儒合一,是中國的文化根基。守道崇儒,禮仁天下,往復不止,生生不息,這是中華民族的精神源流。《周易》說: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順應天理,效法自然,講究天人合一,此為大道。道儒文化熏陶下的人與「人」,都是造物者的大手筆。一撇一捺,既對立又統一;溯源回本,書中和之道。人之一字,分支三點,可謂天地人三才合一。

藏而不漏,謙卑為懷

起筆藏鋒,謙卑為懷。謙謙君子,卑以自牧。古今之中國,君子如蘭菊,大儒孔子便是謙遜之人,年輕時向周公學禮,遇惑三請老子解之,而立之年,即大有所成。鮑叔牙謙遜重義,拒絕相位,舉薦管仲,成就齊桓公春秋霸業。宋朝是文人的溫柔鄉,程門立雪可見好學禮到,君子謙謙。三蘇父子,才華橫溢,同為唐宋八大家,然命運不盡相同。蘇軾為人率真,鋒芒畢露,逆鋒而行,幾經曲折;蘇轍謙卑謹慎,內斂藏鋒,官宦一生,平穩中和;蘇洵雖言辭犀利,終因謙卑好學獲歐陽修賞析,非進士出身卻躋身名家之列。清末京劇大師梅蘭芳,其時風頭無兩,然甘拜齊白石學畫為師,研磨鋪紙,齊師有感贈畫題詩:記得前朝享太平,布衣尊貴動公卿。如今淪落長安市,幸有梅郎識姓名。古今美范,不勝枚舉。撇開戾氣,還我斯文,謙卑藏鋒,成就不凡人生。

君子謙謙,溫和有禮,有才而不驕,得志而不傲,居於谷而不自卑。晚清四大名臣之首曾國藩,一生勤懇謙卑,修身律己,禮治為先,以忠謀政,組湘軍大破太平軍,力挽狂瀾,紅極一時,可謂功高蓋主,卻能全身而退,全因謙卑之心。優秀黨員鄧稼先身處特殊年代,卻能引領勢如水火兩派科員,不也因為謙卑而德高服眾么。「千里修書只為牆,讓他三尺有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安徽桐城六尺巷張英的故事,同樣是和睦謙讓美德的見證。謙卑不是無知退讓,是自性修行,是人品的極致表現。

國多人才,謙卑為先,千年文化育英才。回望百年風雨路,一代代共產黨員,朴實謙卑,不論順風逆境,始終奉行「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是撇也是捺,書大寫人生,啟時代新程。

中和守正,不偏不倚

《中庸》里說「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中庸之道,講究不偏不倚。中立公正,始終是為人准則,國之典範。

北宋名臣范仲淹的「不為物喜,不為己悲」,是為中。莊子的三重人生智慧:不滯於物,不困於心,不亂於人。平常心待之,是為庸。做人,不偏激不諂媚,不卑不亢,是真正的高貴;做事,不偏頗不激進,不帶個人主義,是心有方寸。如筆用中鋒,既推進,又均衡,折中兩用,中庸自明。筆力至此,是一種成熟;人生至此,也已不惑。不再為外物所動所惑,有自己的方向,遇事不躁,寵辱不驚,是為人生至極。國懷中庸,道義居中,朗朗中華,我輩當自強。

唐太宗曾問魏徵:「人主何為而明,何為而暗?」,對曰:「兼聽則明,偏信則暗。」魏徵所言,守正中和,乃中庸之道。如諸葛亮對阿斗的忠言:陟罰臧否,不宜異同。諸葛所言,司法公明,守正不移,乃中庸之道。

書之道乃人之道。我中華五千年,歷經千朝萬代,文化延綿不斷,正是滲透中庸之道。中國歷來為禮儀之邦,即使大如漢唐,強若當下,依然禮待列邦。絲綢路不僅是一條經濟帶,更是一條人文線,於是,我們重走絲綢路,一帶一路揚美名。今我中華,雖位強國之列,實力足可抗衡歐美列強,我們始終守道以禮,中和達道,居高而不臨下,彰顯大國風范。

迂迴而中,維穩向前

國為中者,守土固本。我中華民族,地大物博,文化綿遠流長,多災亦興邦。每一場天災,都是一場文化考驗,一次思想的博弈,一次精神的洗禮。所幸,中華文化早已根植人心,每一次的迂迴曲折,皆可找尋真理。問道歷史,我們獲取教訓;問道世界,我們獲取經驗;問道自然,我們獲取敬畏。回本溯源,回復往返,每一次停頓,都是思考的空間;每一次回環,都是為了走得更遠。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立天地之本,書中和之道。新時代的人呵,腳踏實地,頭頂藍天,擼起袖子加油干!

書之道,人之道;文之道,國之道。書道同源。

『貳』 魯肅簡介

孫權非常敬重魯肅,與他日夜交談。208年,曹操南下,孫權得知曹操准備渡江東侵,召集眾位將領商議,將領們都勸孫權降曹。唯魯肅不發一言。並主動前往江夏請諸葛亮過江,使孫權看到了劉備聯吳抗曹的決心。此時周瑜正在外地,魯肅勸孫權將他召回。周瑜歸來,更堅定了孫權的抗曹決心。孫權授權周瑜,讓他主持戰事,任命魯肅為贊軍校尉,幫助周瑜運謀劃策。終於在赤壁大敗曹軍。魯肅以武將身份出戰,總領三軍,立下了很大的功勞。赤壁之戰後,魯肅立主將荊州借給劉備,這一招使得曹操正在寫字的筆嚇得掉到了地上。210年,周瑜病逝,臨死前向孫權推薦魯肅繼任都督。魯肅任都督後不久,劉備取西川成功,於是魯肅開始和關羽就荊州問題展開了斗爭。劉備大軍殺至公安,孫權也主張讓呂蒙迎敵。魯肅在關鍵時候挺身而出,與關羽談判,要求以湘水為界,歸還三郡。這就是著名的單刀會。這件事的真正英雄並非關羽,而是魯肅。在單刀會上,魯肅義正言辭,蜀方無言以對,只得割讓三郡。217年,魯肅病逝,年僅46歲,諸葛亮在成都為魯肅掛孝。孫權始終不忘魯肅在東吳政權創立過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黃龍元年(229年),在他稱帝登壇祭天時,他對公卿們說:「過去魯子敬曾經說道此處,可謂明於事勢矣。」(2)古代魯肅穿的衣服是怎樣的擴展閱讀:軼事典故1、安車軟輪赤壁大戰結束,魯肅先行歸來。孫權聚集眾將,大張旗鼓地迎接他。魯肅進殿拜見孫權,孫權起身向他示敬,並對他說:「子敬,我扶鞍下馬迎接你,足以表彰你的功勞吧?」魯肅趨前幾步,搖頭說:「未能夠。」眾人聞之,無不愕然。魯肅就座後,才徐徐舉鞭說:「我希望至尊的威德遍及四海、總括九州,完成帝王大業,再用軟輪小轎車召見我,這才算顯揚我。」孫權聽後,撫掌大笑。後用以安車軟輪來形容迎送德高望重的人,表示優禮。2、死後顯靈孫權病得很重的時候,一個巫師報告說:「有個鬼戴著絹的頭巾,像是已經故去的將相,大聲斥責他都不理睬,徑直走進宮里。」當夜,孫權果然看見已死的魯肅前來拜見,衣服頭巾和巫師說的完全一樣。另有一則說:王伯陽家在京口,家東邊一墳墓,相傳是魯肅的墓。王伯陽的妻子是郗鑒的女兒,去世後王填平墳墓用來下葬。過了幾天,王伯陽在廳上,看見一個貴人乘著坐轎,絡繹不絕,隨從的人有幾百人,遠遠地說:「我是魯子敬,你為何毀我的墳墓?」於是在左右的注視下下轎,用刀環擊打了數百下離開,不久王伯陽被擊打處都發疽潰爛而死。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魯肅全文

『叄』 魯肅既然是大都督,為何不穿盔甲

因為魯肅是文官,是書生,盔甲太重了,扛不住....

『肆』 呂蒙白衣渡江事件是怎麼回事

呂蒙當時是裝病的,這樣是讓對方沒有太多的防備了,然後偽裝成商人,渡江之後奪取了荊州。

『伍』 三國的人物衣著描寫,長長的~~

1.諸葛亮
「玄德見孔明身長八尺,面如冠玉,頭戴綸巾,身披鶴氅,眉聚江山之秀,胸藏天地之機,飄飄然當世之神仙也。」
後來,諸葛亮舌戰江東,張昭等人也見識了諸葛亮的風采:「飄飄然有出世之表,昂昂然有凌雲之志。」
再後來,鍾會仍有幸一睹諸葛亮的風采:鍾會領軍入蜀,破陽安關,在定軍山前,「鍾會在帳中伏幾而寢,忽然殺氣凜凜,只見一人,綸巾羽扇,深衣鶴氅,素履皂絛,面如冠玉,唇若抹朱,眉聚江山之秀,胸藏天地之機,身長八尺,飄飄然當世之神仙也。」

2.劉備
榜文行到涿縣,引出涿縣中一個英雄。那人不甚好讀書;性寬和,寡言語,喜怒不形於色;素有大志,專好結交天下豪傑;生得身長七尺五寸,兩耳垂肩,雙手過膝,目能自顧其耳,面如冠玉,唇若塗脂;中山靖王劉勝之後,漢景帝閣下玄孫,姓劉,名備,字玄德。昔劉勝之子劉貞,漢武時封涿鹿亭侯,後坐酎金失侯,因此遺這一枝在涿縣。玄德祖劉雄,父劉弘。弘曾舉孝廉,亦嘗作吏,早喪。玄德幼孤,事母至孝;家貧,販屨織席為業。家住本縣樓桑村。其家之東南,有一大桑樹,高五丈余,遙望之,童童如車蓋。相者雲:「此家必出貴人。」玄德幼時,與鄉中小兒戲於樹下,曰:「我為天子,當乘此車蓋。」叔父劉元起奇其言,曰:「此兒非常人也!」因見玄德家貧,常資給之。年十五歲,母使游學,嘗師事鄭玄、盧植,與公孫瓚等為友。

3.曹操
演義第2回黃巾軍遭到截擊:「為首閃出一將,身長七尺,細眼長髯,官拜騎都尉,沛國譙郡人也,姓曹,名操,字孟德。操父曹嵩,本姓夏侯氏,因為中常侍曹騰之養子,故冒姓曹。曹嵩生操,小字阿瞞,一名吉利。操幼時,好游獵,喜歌舞,有權謀,多機變。操有叔父,見操游盪無度,嘗怒之,言於曹嵩。嵩責操。操忽心生一計,見叔父來,詐倒於地,作中風之狀。叔父驚告嵩,嵩急視之。操故無恙。嵩曰:「叔言汝中風,今已愈乎?」操曰:「兒自來無此病;因失愛於叔父,故見罔耳。」嵩信其言。後叔父但言操過,嵩並不聽。因此,操得恣意放盪。時人有橋玄者,謂操曰:「天下將亂,非命世之才不能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南陽何顒見操,言:「漢室將亡,安天下者,必此人也。」汝南許劭,有知人之名。操往見之,問曰:「我何如人?」劭不答。又問,劭曰:「子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也。」操聞言大喜。年二十,舉孝廉,為郎,除洛陽北部尉。初到任,即設五色棒十餘條於縣之四門,有犯禁者,不避豪貴,皆責之。中常侍蹇碩之叔,提刀夜行,操巡夜拿住,就棒責之。由是,內外莫敢犯者,威名頗震。後為頓丘令,因黃巾起,拜為騎都尉,引馬步軍五千,前來潁川助戰。正值張梁、張寶敗走,曹操攔住,大殺一陣,斬首萬余級,奪得旗幡、金鼓、馬匹極多。張梁、張寶死戰得脫。操見過皇甫嵩、朱俊,隨即引兵追襲張梁、張寶去了。

4.呂布
呂布帶鐵騎三千,飛奔來迎。王匡將軍馬列成陣勢,勒馬門旗下看時,見呂布出陣:頭戴三叉束發紫金冠,體掛西川紅錦百花袍,身披獸面吞頭連環鎧,腰系勒甲玲瓏獅蠻帶;弓箭隨身,手持畫戟,坐下嘶風赤兔馬:果然是「人中呂布,馬中赤兔」!
呂布復引兵搦戰。八路諸侯齊出。公孫瓚揮槊親戰呂布。戰不數合,瓚敗走。呂布縱赤兔馬趕來。那馬日行千里,飛走如風。看看趕上,布舉畫戟望瓚後心便刺。傍邊一將,圓睜環眼,倒豎虎須,挺丈八蛇矛,飛馬大叫:「三姓家奴休走!燕人張飛在此!」呂布見了,棄了公孫瓚,便戰張飛。飛抖擻精神,酣戰呂布。連斗五十餘合,不分勝負。雲長見了,把馬一拍,舞八十二斤青龍偃月刀,來夾攻呂布。三匹馬丁字兒廝殺。戰到三十合,戰不倒呂布。劉玄德掣雙股劍,驟黃鬃馬,刺斜里也來助戰。這三個圍住呂布。轉燈兒般廝殺。八路人馬,都看得呆了。呂布架隔遮攔不定,看著玄德面上,虛刺一戟,玄德急閃。呂布盪開陣角,倒拖畫戟,飛馬便回。三個那裡肯舍,拍馬趕來。八路軍兵,喊聲大震,一齊掩殺。呂布軍馬望關上奔走;玄德、關、張隨後趕來。古人曾有篇言語,單道著玄德、關、張三戰呂布:

漢朝天數當桓靈,炎炎紅日將西傾。奸臣董卓廢少帝,劉協懦弱魂夢驚。曹操傳檄告天下,諸侯奮怒皆興兵。議立袁紹作盟主,誓扶王室定太平。溫侯呂布世無比,雄才四海誇英偉。護軀銀鎧砌龍鱗,束發金冠簪雉尾。參差寶帶獸平吞,錯落錦袍飛鳳起。龍駒跳踏起天風,畫戟熒煌射秋水。出關搦戰誰敢當?諸侯膽裂心惶惶。踴出燕人張冀德,手持蛇矛丈八槍。虎須倒豎翻金線,環眼圓睜起電光。酣戰未能分勝敗,陣前惱起關雲長。青龍寶刀燦霜雪,鸚鵡戰袍飛蛺蝶。馬蹄到處鬼神嚎,目前一怒應流血。梟雄玄德掣雙鋒,抖擻天威施勇烈。三人圍繞戰多時,遮攔架隔無休歇。喊聲震動天地翻,殺氣迷漫牛斗寒。呂布力窮尋走路,遙望家山拍馬還。倒拖畫桿方天戟,亂散銷金五彩幡。頓斷絨絛走赤兔,翻身飛上虎牢關。

5.馬超

玄德在關上看時,門旗影里,馬超縱騎持槍而出;獅盔獸帶,銀甲白袍:一來結束非凡,二者人才出眾。玄德嘆曰:「人言錦馬超,名不虛傳!」張飛便要下關。玄德急止之曰:「且休出戰。先當避其銳氣。」關下馬超單搦張飛出馬,關上張飛恨不得平吞馬超,三五番皆被玄德當住。看看午後,玄德望見馬超陣上人馬皆倦,遂選五百騎,跟著張飛,沖下關來。馬超見張飛軍到,把槍望後一招,約退軍有一箭之地。張飛軍馬一齊扎住;關上軍馬,陸續下來。張飛挺槍出馬,大呼:「認得燕人張翼德么!」馬超曰:「吾家屢世公侯,豈識村野匹夫!」張飛大怒。兩馬齊出,二槍並舉。約戰百餘合,不分勝負。玄德觀之,嘆曰:「真虎將也!」恐張飛有失,急鳴金收軍。兩將各回。張飛回到陣中,略歇馬片時,不用頭盔,只裹包巾上馬,又出陣前搦馬超廝殺。超又出,兩個再戰。玄德恐張飛有失,自披掛下關,直至陣前;看張飛與馬超又斗百餘合,兩個精神倍加。玄德教鳴金收軍。二將分開,各回本陣。
是日天色已晚,玄德謂張飛曰:「馬超英勇,不可輕敵,且退上關。來日再戰。」張飛殺得性起,那裡肯休?大叫曰:「誓死不回!」玄德曰:「今日天晚,不可戰矣。」飛曰:「多點火把,安排夜戰!」馬超亦換了馬,再出陣前,大叫曰:「張飛!敢夜戰么?張飛性起,問玄德換了坐下馬,搶出陣來,叫曰:「我捉你不得,誓不上關!」超曰:「我勝你不得,誓不回寨!」兩軍吶喊,點起千百火把,照耀如同白日。兩將又向陣前鏖戰。到二十餘合,馬超撥回馬便走。張飛大叫曰:「走那裡去!」原來馬超見贏不得張飛,心生一計:詐敗佯輸,賺張飛趕來,暗掣銅錘在手,扭回身覷著張飛便打將來。張飛見馬超走,心中也提防;比及銅錘打來時,張飛一閃,從耳朵邊過去。張飛便勒回馬走時,馬超卻又趕來。張飛帶住馬,拈弓搭箭,回射馬超;超卻閃過。二將各自回陣。玄德自於陣前叫曰:「吾以仁義待人。不施譎詐。馬孟起,你收兵歇息,我不乘勢趕你。」馬超聞言,親自斷後,諸軍漸退。玄德亦收軍上關。

6.張飛
隨後一人厲聲言曰:「大丈夫不與國家出力,何故長嘆?」玄德回視其人,身長八尺,豹頭環眼,燕頷虎須,聲若巨雷,勢如奔馬。玄德見他形貌異常,問其姓名。其人曰:「某姓張,名飛,字翼德。世居涿郡,頗有莊田,賣酒屠豬,專好結交天下豪傑。恰纔見公看榜而嘆,故此相問。」

7.關羽
正飲間,見一大漢,推著一輛車子,到店門首歇了,入店坐下,便喚酒保:「快斟酒來吃,我待趕入城去投軍。」玄德看其人:身長九尺,髯長二尺;面如重棗,唇若塗脂;丹鳳眼,卧蠶眉,相貌堂堂,威風凜凜。玄德就邀他同坐,叩其姓名。其人曰:「吾姓關,名羽,字長生,後改雲長,河東解良人也。因本處勢豪倚勢凌人,被吾殺了,逃難江湖,五六年矣。今聞此處招軍破賊,特來應募。」

8.孫堅
弘乘勢復奪宛城。俊離十里下寨。方欲攻打,忽見正東一彪人馬到來。為首一將,生得廣額闊面,虎體熊腰;吳郡富春人也,姓孫,名堅,字文台,乃孫武子之後。年十七歲時,與父至錢塘,見海賊十餘人,劫取商人財物,於岸上分贓。堅謂父曰:「此賊可擒也。」遂奮力提刀上岸,揚聲大叫,東西指揮,如喚人狀。賊以為官兵至,盡棄財物奔走。堅趕上,殺一賊。由是郡縣知名,薦為校尉。後會稽妖賊許昌造反,自稱「陽明皇帝」,聚眾數萬;堅與郡司馬招募勇士千餘人,會合州郡破之,斬許昌並其子許韶。刺史臧旻上表奏其功,除堅為鹽瀆丞,又除盱眙丞、下邳丞。今見黃巾寇起,聚集鄉中少年及諸商旅,並淮泗精兵一千五百餘人,前來接應。

9.趙雲
文丑直趕公孫瓚出陣後,瓚望山谷而逃。文丑驟馬厲聲大叫:「快下馬受降!」瓚弓箭盡落,頭盔墮地;披發縱馬,奔轉山坡;其馬前失,瓚翻身落於坡下。文丑急捻槍來刺。忽見草坡左側轉出一個少年將軍,飛馬挺槍,直取文丑,公孫瓚扒上坡去,看那少年:生得身長八尺,濃眉大眼,闊面重頤,威風凜凜,與文丑大戰五六十合,勝負未分。瓚部下救軍到,丑撥回馬去了。那少年也不追趕。瓚忙下土坡,問那少年姓名。那少年欠身答曰:「某乃常山真定人也,姓趙,名雲,字子龍。本袁紹轄下之人。因見紹無忠君救民之心,故特棄彼而投麾下,不期於此處相見。」

10.馬超
西涼兵到,兩個引軍迎去。西涼軍馬攔路擺開陣勢。馬騰、韓遂聯轡而出,指李蒙、王方罵曰:「反國之賊!誰去擒之?」言未絕,只見一位少年將軍,面如冠玉,眼若流星,虎體猿臂,彪腹狼腰;手執長槍,坐騎駿馬,從陣中飛出。原來那將即馬騰之子馬超,字孟起,年方十七歲,英勇無敵。

11.典韋
一日,夏侯敦引一大漢來見,操問何人,敦曰:「此乃陳留人,姓典,名韋,勇力過人。舊跟張邈,與帳下人不和,手殺數十人,逃竄山中。敦出射獵,見韋逐虎過澗,因收於軍中。今特薦之於公。」操曰:「吾觀此人容貌魁梧,必有勇力。」敦曰:「他曾為友報仇殺人,提頭直出鬧市,數百人不敢近。只今所使兩枝鐵戟,重八十斤,挾之上馬,運使如飛。」操即令韋試之。韋挾戟驟馬,往來馳騁。忽見帳下大旗為風所吹,岌岌欲倒,眾軍士挾持不定;韋下馬,喝退眾軍,一手執定旗桿,立於風中,巍然不動。操曰:「此古之惡來也!」遂命為帳前都尉,解身上棉襖,及駿馬雕鞍賜之。

12.周瑜
行至歷陽,見一軍到。當先一人,姿質風流,儀容秀麗,見了孫策,下馬便拜。策視其人,乃廬江舒城人,姓周,名瑜,字公瑾。原來孫堅討董卓之時,移家舒城,瑜與孫策同年,交情甚密,因結為昆仲。策長瑜兩月,瑜以兄事策。瑜叔周尚,為丹陽太守;今往省親,到此與策相遇。策見瑜大喜,訴以衷情。

13.許褚
正行之間,山背後撞出一軍。為頭一個壯士,身長八尺,腰大十圍,手提大刀,截住去路。……壯士曰:「我乃譙國譙縣人也,姓許,名褚,字仲康。向遭寇亂,聚宗族數百人,築堅壁於塢中以御之。一日寇至,吾令眾人多取石子准備,吾親自飛石擊之,無不中者,寇乃退去。又一日寇至,塢中無糧,遂與賊和,約以耕牛換米。米已送到,賊驅牛至塢外,牛皆奔走回還,被我雙手掣二牛尾,倒行百餘步。賊大驚,不敢取牛而走。因此保守此處無事。」操曰:「吾聞大名久矣,還肯降否?」褚曰:「固所願也。」遂招引宗族數百人俱降。操拜許褚為都尉,賞勞甚厚。

14.孫權
孫權生得方頤大口,碧眼紫髯。昔漢使劉琬入吳,見孫家諸昆仲,因語人曰:「吾遍觀孫氏兄弟,雖各才氣秀達,然皆祿祚不終。惟仲謀形貌奇偉,骨格非常,乃大貴之表,又享高壽,眾皆不及也。」

15.魯肅
瑜曰:「姓魯,名肅,字子敬,臨淮東川人也。此人胸懷韜略,腹隱機謀。早年喪父,事母至孝。其家極富,嘗散財以濟貧乏。瑜為居巢長之時,將數百人過臨淮,因乏糧,聞魯肅家有兩囷米,各三千斛,因往求助。肅即指一囷相贈,其慷慨如此。平生好擊劍騎射,寓居曲阿。祖母亡,還葬東城。其友劉子揚欲約彼往巢湖投鄭寶,肅尚躊躇未往。今主公可速召之。」權大喜,即命周瑜往聘。

16.於吉

「有於神仙者,今從樓下過,諸將欲往拜之耳。」策起身憑欄觀之,見一道人,身披鶴氅,手攜藜杖,立於當道,百姓俱焚香伏道而拜。策怒曰:「是何妖人?快與我擒來!」左右告曰:「此人姓於,名吉,寓居東方,往來吳會,普施符水,救人萬病,無有不驗。當世呼為神仙,未可輕瀆。」策愈怒,喝令:「速速擒來!違者斬!」 左右不得已,只得下樓,擁於吉至樓上。策叱曰:「狂道怎敢煽惑人心!」於吉曰:「貧道乃琅琊宮道士,順帝時曾入山采葯,得神書於陽曲泉水上,號曰《太平青領道》,凡百餘卷,皆治人疾病方術。貧道得之,惟務代天宣化,普救萬人,未曾取人毫釐之物,安得煽惑人心?」策曰:「汝毫不取人,衣服飲食,從何而得?汝即黃巾張角之流,今若不誅,必為後患!」叱左右斬之。張昭諫曰:「於道人在江東數十年,並無過犯,不可殺害。」策曰:「此等妖人,吾殺之,何異屠豬狗!」眾官皆苦諫,陳震亦勸。策怒未息,命且囚於獄中。

17.《三國演義》描寫郭嘉的出場亮相,是在第十回。話說曹操正在大力求賢,荀彧向曹操推薦了程昱。「程昱謂荀彧日:『某孤陋寡聞,不足當公之薦。公之鄉人姓郭,名嘉,字奉孝,乃當今賢士,何不羅而致之?』或猛省日:『吾幾忘卻/遂啟操徵聘郭嘉到袞州,其論天下之事。」

『陸』 呂蒙白衣渡江

司馬懿的分析是有道理的。劉備和孫權兩家雖然結了盟,但是矛盾很大。魯肅在世的時
候,是主張吳蜀和好,一起對付曹操的。後來魯肅死了,接替他職務的大將呂蒙,就和魯肅
的主張不同。
呂蒙是東吳名將。他從小就練得一身好武藝,年青時候立了不少戰功,受到孫權的器重。
有一次,孫權對呂蒙說:「你現在責任重了,應該抽時間讀點書才好。」
呂蒙說:「在軍營里事務那麼多,哪兒還有時間讀書呢?」
孫權笑著說:「我並不是要你像博士(官名)那樣精通經書,只是要你多瀏覽一些兵
法,懂得一點歷史罷了。你說事情多,總比不上我多吧!我自己就有這個經驗,讀了一些兵
法、歷史,對自己很有幫助。你不妨試一試。」
呂蒙聽了孫權的勸告,一有空就認真讀書。
魯肅剛代替周瑜當大將的時候,經過呂蒙的駐地,看望呂蒙。當時魯肅以為呂蒙不過是
一員武將,沒有什麼雄才大略。這回,他和呂蒙談話以後,聽到呂蒙議論風生,見解精闢,
十分佩服,說:「你現在的才能膽識,跟當年吳下(即吳中)阿蒙,大不一樣了。」
呂蒙自豪地說:「對一個人,三天不見就應該另眼看待(文言是「刮目相待」)。您可
不能用老眼光看人哪!」
呂蒙接替了魯肅的職位以後,率軍駐扎在陸口(在今湖北嘉魚西南)。他認為關羽有兼
並東吳的野心,向孫權上書要求出兵對付關羽,說:「劉備、關羽君臣,都是反復無常的
人,不能把他們當盟友看待。」
孫權也覺得關羽狂妄自大。孫權曾經派人去向關羽求親,希望關羽把女兒嫁給他兒子。
關羽不但不答應,反而把使者辱罵了一頓,使孫權氣得要命。這次,孫權接到了呂蒙的信,
更覺得非把關羽除掉不可。
正好在這個時候,曹操派使者來聯絡,要他夾攻關羽。孫權馬上復信,表示願意襲擊關
羽的後方。
關羽也聽說呂蒙厲害,他雖然親自率大軍進攻樊城,但對在他背後的呂蒙這一頭,可並
沒有放鬆防備,在蜀吳交界一帶,布置得嚴嚴實實。
呂蒙本來經常有病。這一回,他就裝作舊病發作,而且說是病得很厲害。孫權也正式發
布命令,把呂蒙調回去休養。
另派了一個年青的陸遜去接替呂蒙。
這個消息很快傳到樊城。關羽聽到呂蒙病重,又聽說陸遜是個年青的書生,心裡暗暗高
興。
沒過幾天,陸遜從陸口特地派人拜見關羽,關羽接見使者,使者獻上了書信和禮品。信
中大意是說,聽說將軍在樊城水淹七軍,俘獲於禁,遠遠近近哪個不稱贊將軍的神威。這次
曹操失敗了,我們聽得也高興。我是個書生,很不稱職。今後還得靠將軍多多照顧呢!
關羽看了陸遜的書信,覺得陸遜態度謙虛、老實,也就放了心,把原來防備東吳的人馬
陸陸續續調到樊城那邊去了。
陸遜把關羽人馬調動的情況,隨時報告給孫權和呂蒙。
這時候,關羽在樊城接受了於禁的投降兵十幾萬人,糧草供應發生了困難,就把東吳貯
藏在湘關的糧食強佔了。
孫權得知湘關的米被搶,就派呂蒙為大都督,命令他迅速襲擊關羽的後方。
呂蒙到了尋陽(今湖北黃梅西南),把所有的戰船都改裝作商船,選了一批精銳的兵士
躲在船艙里。船上搖櫓的兵士扮作商人,一律穿上商人穿的白色衣服。就這樣,一列又一列
商船向北岸進發了。
到了北岸,蜀軍守防的兵士一看都是穿白衣的商人,就允許他們把船停在江邊。沒想到
一到晚上,船艙里的兵士一齊出來,偷偷摸進江邊崗樓,把蜀軍將士全部抓住,把崗樓佔了。
呂蒙大軍神不知鬼不覺地佔領了北岸,進軍公安。留守公安、江陵的蜀軍將領本來對關
羽很不滿意,經呂蒙一勸降,都投降了。
呂蒙進了城,派人慰問蜀軍將士家屬,並且吩咐東吳將士嚴守紀律,不許侵犯百姓。有
一個東吳兵士,是呂蒙的同鄉,因為天下雨,拿了老百姓家的一頂斗笠遮蓋鎧甲。呂蒙發現
後,認為這個兵士違犯了軍令。雖說是同鄉人,但是犯了軍令不能不辦罪,就把他殺了。這
樣一來,全軍將士都震動了,誰也不敢違反軍令。
這時候,曹操派去的徐晃率領的援軍,已到了靠近樊城的前線。徐晃把孫權答應曹操夾
攻關羽的信抄寫了許多份,射進關羽營寨里。關羽得知呂蒙襲擊後方的消息,正在進退兩難
的時候,徐晃發起進攻,打敗了關羽,使關羽不得不撤去對樊城的包圍。
關羽派使者到江陵去探聽情況。使者一到江陵,呂蒙派人殷勤招待,還叫使者到蜀軍將
士家去看望,這些家屬都說東吳的人待他們不錯。使者回到自己的軍營後,兵士們向他探問
家裡情況,他就照實說了。大夥兒一聽東吳人好,就不願意再跟東吳打仗,有些兵士甚至偷
偷地逃回江陵去了。
關羽到這時候,才知道對東吳的防備太大意,可是已經來不及了。他只好帶了人馬逃到
麥城(今湖北當陽東南)。
孫權進軍麥城,派人勸關羽投降。關羽帶著十幾個騎兵往西逃走。
孫權早已派兵埋伏在小道上,把關羽十幾個騎兵截住,活捉了關羽。孫權知道關羽不肯
投降,下令就地把他殺了。
曹操認為孫權立了大功,把孫權封為南昌侯,到了曹丕即位稱帝以後,又封為吳王。

『柒』 戲曲衣服的種類有哪些

戲曲衣服分類:皇帽、紗帽、蟒、官衣、箭衣、靠、翎子、盔頭、靴、罪衣罪裙

皇帽:戲曲盔帽。也叫「王帽」或「堂帽」。為劇中皇帝專用之禮帽。帽形微圓,前低後高,金底,上鑄金龍,綴黃色絨球,後有朝天翅一對,左右各掛黃色大穗。

紗帽:戲曲盔帽。帽形微圓,前低後高,純黑色。兩旁插方翅者,為生角扮演的忠正文官所戴。如《群英會》中的魯肅;插尖翅者為凈角扮演的姦邪者所戴。如《四進士》中的顧讀;插圓翅者為丑角扮演的文官所戴。

蟒:圓領、大襟、大袖、長及足,滿身紋綉:上為雲龍,下為海水,為傳統戲曲中帝王將相的公服。又有男蟒、女蟒之分。女蟒較短,綉龍鳳,為後妃、貴族婦女所穿。
一般說來,皇帝穿黃色蟒袍;臣僚所穿,以紅蟒為貴重;性格粗豪者服黑蟒、藍蟒;年輕俊雅者服白蟒、粉色蟒;年長者服古銅色或香色蟒。無論穿男蟒、女蟒,都要腰圍玉帶。

官衣:傳統戲曲中的文官服,樣式與蟒同,圓領大襟,無滿身紋綉,只在胸前和後心有方形補子各一塊,上綉仙鶴等飛禽,顏色有紫、紅、藍、黑等。依官階大小分別,宰相、國老等著紫色,巡按、府道等著紅色,知縣等著藍色,黑色則為驛丞門官穿用,又稱素服。女官衣較男官衣稍短,顏色有紅、秋香色2種。紅官衣為一品夫人穿用,也作為傳統的結婚禮服。

箭衣:圓領、大襟、馬蹄袖或敞袖,前後開衩齊腰,長及足。原為清代官服,用於戲曲舞台則上自皇帝、高級將領,下至一般武士,綠林人物皆可穿用。分龍箭(上綉龍紋、下綉海水)、花箭(上綉團花)、素箭。龍箭為皇帝及高級將領穿用;花箭為一般武將穿用;素箭有黑、藍等色,為公差、老軍穿用。

靠:又稱「甲」。傳統戲中武將的裝束。圓領、緊袖、長及足,分前後兩片,上下及兩肩綉鱗紋或丁字紋,中部靠肚略闊,硬里、凸起,綉虎頭紋或龍紋,背間有一虎頭形的背虎殼,上可插四面三角形靠旗,腿部有兩塊護腿,為靠牌。靠有軟、硬兩種,軟靠不用靠旗。依劇中人物的性格、身份、年齡和臉譜區分靠的顏色。女靠自腰及足綴有彩色飄帶數十根,胸前加護心鏡。

翎子:傳統戲曲中劇中人物所戴盔帽上的飾物,即雉尾。成對插於盔頭兩側,可增加美觀,演員用以表演各種優美的舞蹈動作,表現人物的思想感情。用於傳統戲中番王、番將、山大王、妖精等。有些英武的青年將領,如呂布、周瑜等也戴。

盔頭:傳統戲曲中劇中人物所戴各種冠帽的通稱。大體分為冠、盔、巾、帽四類。冠為帝王、貴族的禮帽;盔,為武職人員所戴;巾,多為軟質,屬於便服;帽類比較復雜,自皇帽至草帽,名目繁多。與盔頭配合戴用的還有許多附件,如駙馬翅、翎子、狐尾等。盔頭按人物身份、性別、年齡等的不同而分別使用。

靴:傳統戲曲常用的高幫或長幫的鞋。種類繁多,有高方、朝方、快靴、虎頭靴等。高方即厚底靴,高腰,方頭,底厚二、三寸,黑緞面,白底,為生、凈角色穿蟒、官衣、靠等作莊重威嚴打扮穿用。朝方底稍薄,一般為丑扮官員、文人穿用。快靴半高腰,薄底。虎頭靴前端飾有虎頭紋,多為武生穿用,便於開打。

罪衣罪裙:一種戲曲服裝。也叫罪衣褲。立領、對襟、普通袖,紅色,布質,為傳統戲曲中的罪犯專用服裝。

『捌』 戲曲服裝怎麼分類,傳統戲劇服裝介紹

都說人生如戲,不同的際遇是不同的戲曲,有人搭台唱出了希望,有人搭台卻唱出了失望。不奢求能在多麼美妙的環境遇見多麼美妙的另一個自己,要學會自己給自己喝彩,你知道戲曲的服裝怎麼分類的嗎?本期 戲曲大全 為你揭秘。

皇帽
戲曲盔帽。也叫「王帽」或「堂帽」。為劇中皇帝專用之禮帽。帽形微圓,前低後高,金底,上鑄金龍,綴黃色絨球,後有朝天翅一對,左右各掛黃色大穗。

紗帽
戲曲盔帽。帽形微圓,前低後高,純黑色。兩旁插方翅者,為生角扮演的忠正文官所戴。如《群英會》中的魯肅;插尖翅者為凈角扮演的姦邪者所戴。如《四進士》中的顧讀;插圓翅者為丑角扮演的文官所戴。


戲曲服裝。圓領、大襟、大袖、長及足,滿身紋綉:上為雲龍,下為海水,為傳統戲曲中帝王將相的公服。又有男蟒、女蟒之分。女蟒較短,綉龍鳳,為後妃、貴族婦女所穿。
一般說來,皇帝穿黃色蟒袍;臣僚所穿,以紅蟒為貴重;性格粗豪者服黑蟒、藍蟒;年輕俊雅者服白蟒、粉色蟒;年長者服古銅色或香色蟒。無論穿男蟒、女蟒,都要腰圍玉帶。

官衣
戲曲服裝。傳統戲曲中的文官服,樣式與蟒同,圓領大襟,無滿身紋綉,只在胸前和後心有方形補子各一塊,上綉仙鶴等飛禽,顏色有紫、紅、藍、黑等。依官階大小分別,宰相、國老等著紫色,巡按、府道等著紅色,知縣等著藍色,黑色則為驛丞門官穿用,又稱素服。女官衣較男官衣稍短,顏色有紅、秋香色2種。紅官衣為一品夫人穿用,也作為傳統的結婚禮服。

箭衣
戲曲服裝。圓領、大襟、馬蹄袖或敞袖,前後開衩齊腰,長及足。原為清代官服,用於戲曲舞台則上自皇帝、高級將領,下至一般武士,綠林人物皆可穿用。分龍箭(上綉龍紋、下綉海水)、花箭(上綉團花)、素箭。龍箭為皇帝及高級將領穿用;花箭為一般武將穿用;素箭有黑、藍等色,為公差、老軍穿用。


戲曲服裝。又稱「甲」。傳統戲中武將的裝束。圓領、緊袖、長及足,分前後兩片,上下及兩肩綉鱗紋或丁字紋,中部靠肚略闊,硬里、凸起,綉虎頭紋或龍紋,背間有一虎頭形的背虎殼,上可插四面三角形靠旗,腿部有兩塊護腿,為靠牌。靠有軟、硬兩種,軟靠不用靠旗。依劇中人物的性格、身份、年齡和臉譜區分靠的顏色。女靠自腰及足綴有彩色飄帶數十根,胸前加護心鏡。

翎子
傳統戲曲中劇中人物所戴盔帽上的飾物,即雉尾。成對插於盔頭兩側,可增加美觀,演員用以表演各種優美的舞蹈動作,表現人物的思想感情。用於傳統戲中番王、番將、山大王、妖精等。有些英武的青年將領,如呂布、周瑜等也戴。

盔頭
傳統戲曲中劇中人物所戴各種冠帽的通稱。大體分為冠、盔、巾、帽四類。冠為帝王、貴族的禮帽;盔,為武職人員所戴;巾,多為軟質,屬於便服;帽類比較復雜,自皇帽至草帽,名目繁多。與盔頭配合戴用的還有許多附件,如駙馬翅、翎子、狐尾等。盔頭按人物身份、性別、年齡等的不同而分別使用。


傳統戲曲常用的高幫或長幫的鞋。種類繁多,有高方、朝方、快靴、虎頭靴等。高方即厚底靴,高腰,方頭,底厚二、三寸,黑緞面,白底,為生、凈角色穿蟒、官衣、靠等作莊重威嚴打扮穿用。朝方底稍薄,一般為丑扮官員、文人穿用。快靴半高腰,薄底。虎頭靴前端飾有虎頭紋,多為武生穿用,便於開打。

罪衣罪裙
一種戲曲服裝。也叫罪衣褲。立領、對襟、普通袖,紅色,布質,為傳統戲曲中的罪犯專用服裝。

『玖』 呂蒙孫權魯肅的衣服怎麼做

正統場合參考央視版三國演義
娛樂場合參考三國殺人設

『拾』 魯肅的簡介

魯肅(172—217),字子敬,身高約合現今1.8米,臨淮東城(今安徽定遠永康)人,三國時期東吳著名政治家、外交家和軍事家。他不但治軍有方,名聞遐邇,而且慮深思遠,見解超人。《三國演義》將其塑造成一個忠厚老實之人,忽略了他的才能,這是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