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地球是什麼顏色的
地球是藍色的。從人的感知來看地球是一個藍色的星球。因它的表面百分之78被海洋覆蓋。地球表面十分之七以上為藍色的海洋所覆蓋,湖泊,江河只佔地球表面水域很少的部分。地球表面的液態水層,叫做水圈,從形成至今至少已有30億年。
地球的力量
引力是,擁有質量的物體之間存在相互吸引靠近的趨勢,這就是引力。按照廣義相對論的解釋,引力來源於物體自身質量對於時空的彎曲,質量越大的物體對時空彎曲的程度越強。量子力學則認為引力是粒子之間交換引力子而產生的,目前該觀點還屬於猜想。
電磁力,靜止的電荷周圍存在靜電場,運動的電荷又能夠產生磁場,兩者本質上是一樣的,統稱為電磁場。電磁力就是由電磁場來傳遞的。在量子場論中,認為電磁相互作用是由光子進行傳遞的。弱力只作用於誇克,電子,中微子等費米子,而對光子,膠子等玻色子不起作用。根據量子場論的解釋。
強力的產生與電磁力有點類似,帶有電荷的粒子存在電磁力,而誇克帶有色荷,強力就是帶有色荷的誇克之間所具有的相互作用,色禁閉現象也正是產生於此。強力通過交換膠子而傳遞相互作用。在低能量狀態下,介子也充當著強力的媒介粒子。
⑵ 顏色是怎樣產生的
顏色是一種視覺效果,與光波的頻率(波長)有關。光波的頻率與波長是成反比的,知道一個就知道了另個。
人的顏色感覺來自於人的視網膜上對不頻率光波的的感應。即,不同頻率的光波在人的視網膜上產生不同的刺激,這個刺激傳遞到大腦後,大腦作出不同的反應,就產生了不同顏色的認知。
人眼能夠感應的光波范圍是有限的,大概是390-760納米這個波長范圍內的光都能被人眼識別。
超出這個范圍的光,人眼往往不能識別,認為是不存在的,即不可見。
我們都見過彩虹,大約是依赤橙黃綠青藍紫的順序來排列的。在可見光范圍內,頻率越高的光線(波長越短)越靠近紫光,頻率越低的光線(波長越長)越靠近紅光。
比如:
可見光波長范圍:390~760納米。
紅光:波長范圍:760~622納米;
橙光:波長范圍:622~597納米;
黃光:波長范圍:597~577納米;
綠光:波長范圍:577~492納米;
青光:波長范圍:492~450納米;
藍光:波長范圍:450~435納米;
紫光:波長范圍:435~390納米。
當然,由於個體的差異,少數人能看到我們上面說的范圍外不遠的范圍內的光波,這也很正常。因為他們對光比較敏感,但這個差異並不太大,我們通常就是用上面說的范圍來界定可見光波長。
還有一點要注意的是:發光體和反光體的區別。
發光體的三原色為:紅、綠、藍。學電視機原理的同學都知道這一點。電視顯示的彩色是通過相鄰很近的三個發光原色點的不同亮度來合成想要的顏色點,再由很多個這樣的點組成我們看到的圖案。
反光體的三原色為青、品紅、黃色。與這個相關的是用顏料畫畫,或彩色列印機。美術老教我們說:用合適比例的青、品紅、黃色可以合成接近黑色的顏色。而彩色列印機的三個彩色原料往往就是青、品紅、黃色,在黑色原料用完後,用這三個原色的顏料可以合成接近黑色的顏色。
這個區別的產生來自於發光體發出的就是我們知道的頻率的光波,而反光體的顏色的產生卻是它吸收了部分的頻率的光波,只留下我們能看到的頻率的光波。
⑶ 地球是什麼顏色
從外太空看:白色,白色的雲層。褐色,褐色的大陸與島嶼。藍色,藍色的海洋。或,在外太空看地球,地球是一個藍色的星球,它的表面78%被海洋覆蓋。
從太空看到的地球之所以出現出湛藍色,這都是太陽光線和地球的大氣層互相作用形成的。
當太陽光進上天球大氣層後,大氣層中的空氣分子和塵埃、水滴、和冰晶等微粒,會將太陽光向周圍散射,大局部波長比擬長的色光,則可以間接透過大氣中的微粒散射。
在短波波段中藍光能量最大,散射出來的光波也最多,所也在太空拍攝的視頻照片中看到的地球出現出湛藍色。
⑷ 地球是什麼色什麼體
地球是藍色的橢球體,。由於如今的地球表面被71%的海洋覆蓋,由於海水中存在著大量鹽離子,增強了光線的散射作用,使海水呈現蔚藍色。因此說地球是顆藍色的星球。地球是一個赤道略鼓,兩極稍扁的橢球體
⑸ 大自然的色彩是怎樣形成的為什麼天空是藍的
1、(1)大自然的各種色彩與太陽光的關系。(2)天空呈現藍色與太陽光的關系。(3)日落後大自然變成黑色與太陽光的關系。
2、藍色被大氣中的微粒反射和折射。
3、大自然色彩的奧妙。
【解析】
1、這是對說明文說明對象特徵的考查。主要內容在整體感知的基礎上概括,從具體文中具體語句中選用詞語或組織句子。學生了解文本內容,明確本文說明對象及其特徵,依次說明本文說明對象大自然的各種色彩與太陽光的關系、天空呈現藍色與太陽光的關系、日落後大自然變成黑色與太陽光的關系三個特徵即可。
2、這里考查對原文內容信息的篩選和提煉。學生篩選並提取文章閱讀語料中的信息,是建立在文章理解基礎上的考查方式,促進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達到理解的目的,能夠用原文的材料來解決問題。學生總結出"藍色被大氣中的微粒反射和折射」這一道理。
3、這里是對文章標題的擬寫和鑒賞。擬寫和賞析問題的妙處一般要從內容、主體、結構幾方面進行,進行擬題和鑒賞合理即可。
(5)地球表面顏色是怎樣形成的擴展閱讀:
說明文三要素:
1、內容的嚴密性:
如實地反映客觀事物,把握事物的特徵、本質和規律,給讀者以正確無誤的認識。
2、說明的條理性:
按時間順序寫和記敘文相似;按空間順序寫需注意觀察點,注意事物的表裡、大小、上下、前後、左右、東南、西北等的位置和方向;按邏輯順序寫要注意摸清各部分的內在聯系,由表及裡,由淺入深,由現象到本質。
3、語言的准確性:
表示時間、空間、數量、范圍、程度、特徵、性質、程序等,都要求准確無誤。語言簡明,說明嚴密,擁有科學性和嚴謹性。
⑹ 顏色是怎麼形成的
在我們周圍,各種各樣的物質都具有一定的顏色,黃色的土壤,綠色的樹林,紅色的血液,藍色的海洋……不同顏色的各種物質,組成了這五彩繽紛的大千世界。不難想像,沒有顏色,我們的世界將是多麼呆滯死板;沒有顏色,我們的生活也將會多麼枯燥無味!顏色,不僅裝飾了地球、宇宙;顏色,同時也給予我們人類無限生機,無窮快樂! 顏色不僅裝飾著整個世界,而且用途越來越廣泛。 人類—開始,就已注意對顏色的應用。例如,我國古代的漆畫、瓷器等.就是我們祖先巧妙運用色彩的很好例證。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還常藉助顏色以區分各種物體。 隨著人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日常穿的衣服不僅要能保暖,而且要漂亮;人們飲食也不再只局限於溫飽,而要求色、香、味俱全,即不僅要好吃,還要好看,等等這些,顏色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分析化學中,還常根據物質顏色深淺來確定物質含量的多少;生物化學家常藉助於顏色進行組織研究;葯物學家則利用顏色鑒別葯物,一種被稱為高溫塗料的構料可以 通過受熱後發生顏色變化來指示物質表面的溫度,彩色電影,彩色電視,彩色攝影,彩色印刷等等,更是顏色的廣闊舞台。顏色與人關系這么密切,可是,面對這令人眼花繚亂的各種顏色的物質,如果有誰問:物質為什麼會有不同的顏色?物質的顏色是怎樣產生的?物質的顏色與某結構有何關系?這些卻都不容易解釋。 顏色這個問題似乎很簡單,但真正要弄懂其本質還需要許多方面的知識。顏色是由人的視覺得到的,因此只有在光照情況下,物質的顏色才能為肉眼所見,如果在沒有光線的密閉的暗室中,在漆黑的夜裡,物體的顏色是看不見的。 所以,顏色與光是密不可分的,顏色是光和眼睛相互作用而產生的。 光對我們每個人來說也不會陌生,但認清光的本性也只是不久的事情。 隨著科學研究和生產實踐的發展,人們逐漸認識到,光是一種可以引起視覺具有波粒二象性的電磁波,既有波動性,又具有粒子性。在整個電磁波譜中,波長范圍只有很窄的一段才能引起視覺稱為光(可見光),一般來說,可見光波長范圍大約為400~800nm(1nm=10-9m).光的波長不同,就會引起不同的視覺,即感覺到不同的顏色。只有一種波長的光稱為單色光,由具有不同波長的單色光組成的光稱為復合光。 ?? 日常見的白光就是一種由多種波長的光混合而成。每種顏色 的光都有一定的波長范圍,可見光中,紅光波長最大,范圍620 760nm,紫光最短,范圍400 430nm。不同波長的光能量不同,波長越大,能量越小。 另外,將兩種色光按一定比例混合也可得到白光,這兩種顏色就稱為互補色。如藍光和黃光?混合可以得到白光,因此藍色的補色為黃色。互補色可用一個顏色環表示,環上任何一個顏色的互補色即為該扇形對頂的另一扇形所對應的顏色。 兩種或多種色光混合,可以得到另一種色光。如左面顏環上任何一種色光都可用其相鄰兩側的兩種單色光混合而製得出來。典型的是黃光可由紅光和綠光合成。這一種現象被利用在彩色電視屏幕上,仔細觀察,我們可以發現屏幕上黃色畫面是由數百個緊密相間的紅色和綠色斑點組成。當觀眾接受了從熒光屏上發射出的紅光和綠光後,在眼睛中混合,兩種有色光疊加,產生了黃色的感覺。事實上,彩電中各種各樣的顏色都是由紅、綠、藍三種基本顏色混合而成。 自然界很少有純的單色光,我們周圍接觸到的大多數顏色大多是通過減色混合過程產生的。我們已經知道,一對互為補色的光混合後給人白色感覺。反過來,如果在白光中除去一種補色,則可以觀察到另一種補色,例如日光(白光),如果讓它通過一個濾色片,除去藍綠光,眼睛觀察到的將是紅光。這種從白光中除去部分色光,得到另一種色光的過程即為減色混合o 物質之所以呈現出某種顏色,一般是由於物質有選擇地吸收了白光中的某種波長的光,從而呈現出與之互補的那種光的顏色。例如硫酸銅因吸收白光中的黃光而呈現藍色,高錳酸鉀因吸收白光中的綠光而呈現紫色。如果白光照到物體上無任何色光被吸收,我們看其為白色,反之,如果入射光全被吸收,則物質為黑色。 物質呈現不同顏色是由於對不同波長的光吸收,反射程度不同。那物質為什麼又能選擇性吸收或反射不同波長的光呢?這主要就與組成該物質的分子、離子的內部結構有關系。 物質是由原子組成,而原子又是由原子核和電子組成。原子有許多能量不同但有個確定值的狀態,電子可以從一種狀態跳到另一種狀態,在跳躍的過程中 同時要吸收一定的能量或者釋放出一定的能量。這一能量可以以光的形式提供(吸收)或輻射出來(放出)。 不僅原子,物質的分子或離子也有這種類似的確定的能量狀態,分子中電子可在不同狀態間躍遷,引起對光的吸收或輻射。物質吸收光後主要就是發生這種躍遷。 由於各種物質分子的能量狀態不同,因而對可見光中不同波長的光吸收便不同,這種差異,便直接決定著物質的顏色。 簡單地說,物質之所以能呈現各種不同的顏色,就是因為物質在光源(太陽光或其他燈光)提供的能量作用下,構成物
⑺ 地球是什麼顏色組成的
從外太空看:白色,白色的雲層。褐色,褐色的大陸與島嶼。藍色,藍色的海洋。或,在外太空看地球,地球是一個藍色的星球,它的表面78%被海洋覆蓋。
從太空看到的地球之所以出現出湛藍色,這都是太陽光線和地球的大氣層互相作用形成的。
當太陽光進上天球大氣層後,大氣層中的空氣分子和塵埃、水滴、和冰晶等微粒,會將太陽光向周圍散射,大局部波長比擬長的色光,則可以間接透過大氣中的微粒散射。
在短波波段中藍光能量最大,散射出來的光波也最多,所也我們在太空拍攝的視頻照片中看到的地球出現出湛藍色。
(7)地球表面顏色是怎樣形成的擴展閱讀:
在地球演化過程中,發生一些天文與地質事件,將事件的時間段叫做地質時期。
在各地質時期,在與地球相關的宇宙空間及太陽系和地球所發生的大事件,在地球自身、地殼運動、地層、岩石、構造、古生物、古地磁、冰川、古氣候等多方面都留下了記錄。
在不同的地質時期,地質作用不同,特徵不同。
將地球歷史劃分為:地球形成時期、地殼形成時期、進入太陽系前時期、進入太陽系時期、地月系形成時期、新生時期。
從地球上看,太陽沿黃道逆時針運動,黃道和赤道在天球上存在相距180°的兩個交點,其中太陽沿黃道從天赤道以南向北通過天赤道的那一點,稱為春分點,與春分點相隔180°的另一點,稱為秋分點,太陽分別在每年的春分(3月21日前後)和秋分(9月23日前後)通過春分點和秋分點。
對居住的北半球的人來說,當太陽分別經過春分點和秋分點時,就意味著已是春季或是秋季時節。太陽通過春分點到達最北的那一點稱為夏至點,與之相差180°的另一點稱為冬至點,太陽分別於每年的6月22日前後和12月22日前後通過夏至點和冬至點。
同樣,對居住在北半球的人,當太陽在夏至點和冬至點附近,從天文學意義上,已進入夏季和冬季時節。上述情況,對於居住在南半球的人,則正好相反。
⑻ 地球上為什麼有那麼多顏色
我們生活在一個色彩斑斕的世界,每天睜眼就能看到一個彩色的世界,可是你有沒有想過,這些顏色都是從何而來的呢?也許你會問,光有顏色嗎?你還記得牛頓的那個三棱鏡實驗嗎?他成功的把陽光分解成了紅、橙、黃、綠、青、藍、紫等七種顏色。那麼自然界這些豐富多彩的顏色我們人眼又是如何感知的呢?
當光線照射到物體時,通過人眼視網膜上細胞的幫助,視覺神經就會對其產生反應,即物體反射的光會作用於眼睛。不同顏色的光的波長不同,射到視網膜上後產生的神經沖動也就不同,當神經沖動傳輸到大腦後會被記錄下來,在對這些形形色色的神經沖動加以分析記憶後,腦海中就會呈現出這個五彩的世界。
鑒於色彩充斥在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如果可以研究清楚其作用就可以加以利用來造福人類。科學家對色彩和人的心理情緒進行研究發現,色彩的確會對人的身心產生影響。
首先談談代表著吉祥、喜慶、熱烈和奔放的紅。研究發現:紅光的照射會使人們的腦電波和皮膚電活動發生變化,造成的影響是人們的聽覺感受性下降,但是握力會增加。表現在生活上是:在紅光下,人們工作時反應速度會增快,但是工作效率會下降很多。
當然,除此之外,習俗和傳統等也是顏色影響人們情緒的因素。在中國歷史上的清代,明黃色是帝權的象徵,只有皇室人員才有資格穿戴,於是,黃色就慢慢在中國成為高貴的代表色。與此類似的還有紅色,古人認為紅色有辟邪的功能,許多宮殿和廟宇的牆壁因此被刷成紅色的,官員的衣物和住宅也多以大紅為主,即所謂「朱門」和「朱衣」。
通過視神經,色彩被傳遞給大腦,如果身處怡情的色彩環境下,人不僅身心舒適,智力、創造力等也會隨之增加,反之,若長期處於讓人心情壓抑的色彩中,則會影響腦神經細胞的發育。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應學會適當地使用色彩,讓我們的心情更舒適,思維更敏銳。
我們的世界因色彩而美麗,我們的視界因色彩而豐富!另外需要補充的一點是,色盲或色弱是對某些可見光感知不到或感知不全的一種現象,是先天因素造成的,與色彩本身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