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做饅頭怎麼發面才松軟 怎麼做松軟好吃的饅頭
做饅頭發面松軟的方法如下:
1、活化酵母菌:將酵母粉放入容器中,加少許溫水將其攪拌至融化,靜置3-5分鍾後使用。
2、調水溫:溫度在28-30度之間最好。
3、面和水的比例:500克麵粉水量不能低於250毫升,即約等於2:1的比例。
4、面團的處理:麵粉與酵母、清水拌勻後,要充分揉面,盡量讓麵粉與清水充分結合慎伍。
5、發面的條件:發酵的最佳環境溫度在30-35度之間,最好別超過40度,濕度在70-75%之間。
6、二次發酵:這是相當重要的過程,關乎發面成品的松軟度,將面團放置在面板毀渣上揉,將面團內的空氣揉出去,然後放在相對密封的容器中,讓寬余或它於室溫下再發酵30分鍾左右。
⑵ 怎樣發面做饅頭才松軟好吃
饅頭主要幾個重點:1-揉,2-發,3-再揉,4-醒(餳),5-冷水下鍋,6-關火燜一會再出鍋。
一,揉。
我做饅頭就酵母粉、麵粉、水、白糖,沒用過老面和發泡粉,據說北方常用,但我覺得酵母方便,偶爾做,沒有發泡粉也做得還行。
酵母、麵粉、水的比例大約是0.5:50:20,略多略少都沒關系,麵粉的不同用的水量也不一定。水注意不要多,可以一點點加直到合適。
38度左右溫水把酵母和白糖化開,感覺暖暖的不燙手,燙手就能燙死酵母。糖量看自己口味,我放糖主要是利於酵母活躍,少放點沒味,要甜饅頭的多放。放置幾分鍾,准備麵粉。
盆里放上適量麵粉,一斤麵粉大約夠2到3個人吃(加配菜),麵粉中間弄個洞,把酵母水慢慢倒進去一邊用筷子攪,麵粉和水結在一起,到盆里乾麵粉不多時,用手揉。一開始可能粘手,不要著急加麵粉,把盆里乾粉利用起來,乾粉不夠用手沾一點麵粉慢慢揉。
邊揉邊把盆邊的粉刮到面團上,水少的話要一點點加到面團中間,揉進去,用手指把面折起,用手掌根部肉最多的地方往下按,切忌一次性倒太多水。累了搓搓沾手上的面。
最後手上干凈,盆也干凈,面團表面光滑時(三光),就揉好了。
二,發。
不冷不熱時約發一個小時,用濕布或鍋蓋蓋著。天不熱我會在面盆下面放一盆熱水,或者炒菜時放在灶邊暖著。酵母喜歡溫熱,天冷時間要延長,同時保溫。
可以在鍋里放少量水,加熱到有一些溫度又不燙,面盆放在鍋里蓋上,發得快,但容易濕,第二次就不那麼好揉了。
一小時後看面團,大約發到有原來體積的1.5到2倍,表面會看到一些氣泡,手指接下去很軟不回彈,就可以二次揉面。
三,二次揉面。
二次揉很重要,為了把面團里的空氣排出,使面發得更均勻。如果沒有二次揉,饅頭不會發得好的。我第一次做的時候沒有二次揉,饅頭小,不松軟,可以吃但不好吃。
使勁揉,吃奶揉(很多北方朋友已經說了,揉得越多、越上勁,做出來越好吃)。
發過的面有些軟而沾,手稍沾些麵粉,使勁揉,從四周揉到中間,務必把面團里的空氣擠掉。直到把面團揉到發酵前大小,就可以搓長條分小份准備成形醒(餳)發。
圓饅頭是直接分成雞蛋大小揉圓,我婆婆做的時候每個饅頭胚子會單獨揉上一會,很好吃。
刀切饅頭要用捍麵杖和刀。案板上撒乾粉,面團揉勻,捍成均勻且薄的皮,從一頭開始捲成一條均勻的長條,刀刃沾乾粉切成合適等份大小。至於比例如何,真的要自行把握,卷得大小面團多少都有影響。
下圖是以前不懂,沒有捍皮再卷,而是直接搓成條切出來的刀切饅頭,醒(餳)發時會變形。
我做饅頭從和面到出鍋大約2小時,中間夾雜做菜時間,洗碗時間,兩個人吃的話做一次比較費時間。都是盡量一次多做點,保鮮袋裝起來冷凍,可以放三個月。比買的爽。沒有任何添加劑~不加泡打粉不加鹼(冬天隔夜發面就要鹼,我冬天第一次做發了一晚,酸了有酒味,人家說還可以加工用,我不敢弄,扔了orz果然水平不夠)。
(有人說把二次揉好的饅頭胚子放急凍室,想吃拿出來常溫化開醒(餳)一下再蒸,我不習慣,你們研究一下。據說用老面發面引子也是放急凍室。現在買什麼都很方便,酵母也不貴,我還是圖方便。不過酵母君也是會過期的,我在朋友家放了三年的酵母,完全發不起來……)
學會蒸饅頭後,可以試著做牛奶饅頭(用牛奶代替水,可加糖也可不加)、彩色饅頭(綠菠菜,黃胡羅卜,紫薯,南瓜打汁),雙色饅頭(做一團白面,做一團菠菜或胡羅卜汁面,都捍成皮疊在一起捲起來做刀切饅頭),有小孩的家裡孩子喜歡,我比較不熱衷,還是喜歡白花花大饅頭(其實是懶)。
希望你做成功~這個東西做個兩三次,一般就可以上手了。自己動手歡樂多~慢慢摸索是一種樂趣。
饅頭么,和面時重要的就是面、酵子、水的比例問題,一般麵粉*(1.5~2)是最後饅頭的大小,自己衡量;酵母是麵粉1%的比重(麵粉用秤稱,酵母用量匙);水的話要邊加水邊和面,溫水的發酵效果比冷水要好一些。和到手光、盆光、面光的狀態即可,還有一個鑒定方法是,當面可以拉伸出薄皮的時候,就差不多和好面了。
接下來是發面,發面需要一個熱而不幹的環境,我在面團上敷了保鮮膜,蓋上被子,插上電熱寶暖著盆。時間差不多一個小時,面團脹大到1.5倍左右,鑒定方法是,用手指戳一下面團,能彈回來是剛剛好,彈不回來是沒發好,凹陷下去是發大發了……
之後是揉面,揉面標准就是怎麼勁道怎麼來,然後把面切成平均大小,再揉成饅頭形狀(或者隨意)即可,然後就可以上鍋蒸了。
大火猛蒸20min,記住過程中千萬不要掀蓋子。關火之後燜5min左右,就蒸好可以吃了。
⑶ 7大發面技巧 學會保你的發面又松又軟口感好
1、酒能加快發面。如果面還沒有發好又急於蒸饅頭時,可在面塊上按一個坑窩,倒入少許白酒,用濕布捂幾分鍾即可發起。若仍發得不理想,可在饅頭上屜後,在蒸鍋中間放一小杯白酒,這樣蒸出的饅頭照樣松軟好吃。
2、發面加鹽好。面團發酵是製作各類主食(饅頭、包子、發糕等)的關鍵,在發面時可加少許鹽,這樣發出的面氣泡多,蒸出的主食松軟可口。
3、發面鹼放多了怎麼辦。發酵面團中如果鹼加多了,可加入白醋與鹼中和。如果上屜蒸到七八分熟時,發現鹼多了,可在成品上撒些明礬水,或下屜後塗一些淡醋水。
4、蜂蜜可代替發酵粉發面。如果沒有發酵粉,可以按照每500克麵粉加水250毫升、蜂謹睜蜜1.5湯勺的比例揉成面團,發酵4~6小時即可使用。如果聞到面團有酸味,可加些鹼水揉勻後再使用。
5、豬油饅頭更潔白。蒸饅頭時,在面里揉進一小塊豬油,蒸出的饅頭不僅暄松潔白,而且味香可口。
6、發面最佳祥源歲溫度。發面最適宜的溫度是27℃~30℃,面團在這個溫度下發酵2~3小時便可成功。為了達到這個溫度,根據氣候的變化,發面用水的溫度可作適當調整。夏季用冷水;春秋季用40℃左右的溫水;冬季可裂肆用60℃~70℃熱水和面,蓋上濕布,放置在比較暖和的地方。
7、冷天發面加白糖。冷天用發酵粉發面,可加入適量白糖,不僅可縮短發酵時間,而且口感更好。
⑷ 發麵粉怎麼發酵的松軟
發面又松又軟方法如下:
1、用溫水融化酵母
在面團製作過程中,充分發酵酵母是一個非常關鍵的步驟。製作面團時,最好先用溫水融化酵母,尤其是在冬天。此外,水溫必須得到很好的控制,最好在35℃左右。如果水溫過高,可能會殺死酵母的活性,也無助於面團發酵。如果水溫過低,酵母無法完全融化,就無法完成面條製作任務。做的包子不蓬鬆,可能很硬。
2、和面要做到「三光」
這一步也很重要。一般情況下,麵粉500g加酵母5g(也可以加發酵粉3G,發酵粉可以縮短清醒時間,使包子更蓬鬆),糖40g。在30-35℃下用溫水拌面條。(水與麵粉的比例為1:2)。不要用太多的水,否則面團不容易發酵。還要注意,當混合麵粉時,要慢慢加水。邊攪拌邊加水,直到麵粉變成雪塞,然後揉成「三光」(手光、面光、盆光)。
3、要把握好發酵溫度和時間
面團發酵的溫度轎枝和時間可以直接決定糕點的最終柔軟度。因此,如果你想蒸一個軟饅頭,你必須掌握發酵的溫度和時間。通常,用濕布蓋住面團或用保鮮膜包裹面團,並將其放在溫暖潮濕的地方,等待發酵。
一般來說,把它發酵到原來大小的兩倍是好的。你可以看到裡面有蜂巢。夏天最好在1-2小時左右,冬天可以往蒸鍋里加水,把水燒到40℃左右,關火,然後把面盆里的面團放進蒸鍋里做面條,發閉團敏酵1-2小時。
4、二次醒發少不了
許多人只進行第一次發酵,最終導致面團不夠軟。正確的方法應該是進行第二次發酵,即在上述第一次發酵完成後,將發酵好的面團放在砧板上,揉捏面團中的氣泡,直到表面光滑為止。捏好的面團可以包成饅頭,但包好後,不要立即蒸,還需要把它放在砧板上或放在有熱水的蒸鍋里,熄火,然後再次醒來。
因為當揉捏和滾動面團時,面團中的空氣基本上被擠出。如果你馬上蒸,饅頭皮就不會蓬鬆了。但是如果包好的麵包再次醒來,至少需要20分鍾,並且應該蓋上它以防止皮膚開裂。如果你再多做一步,面團就會再次發酵成型,這可以充分保證饅頭皮柔軟可口。
5、蒸制時間和方法不能錯
如果饅頭沒有蒸足夠的或橋時間,它不僅會煮熟,而且外皮會薄而軟,不會成形。如果時間太長,饅頭會收縮變硬。蒸饅頭時,建議在鍋里加入足夠的水,因為蓋子不能半開,否則蒸汽會落到饅頭上,導致面團收縮而不蓬鬆。饅頭通常需要15分鍾左右。到了時間,關上火,燉3分鍾再打開蓋子。這有利於饅頭內部柔軟而不塌陷,否則饅頭容易塌陷,外觀看起來不飽滿。
⑸ 怎樣發面蒸饅頭松軟好吃
饅頭松軟又好吃的方法:
1、發面要用酵母,比例要掌握好,一般用量為0.3~0.5%,也就是說一斤麵粉最多放2.5克酵母,冬天天氣比較冷,為了促進發酵可以多放0.5~1克。
2、把面盆蓋上蓋子或包上保鮮膜,防止水分流失,溫度太低是不利於發酵的,可以把面盆放在暖氣旁,不管是水暖還是電暖都可以。
3、案板上撒一些乾麵粉,把發好的面團放在案板上揉10分鍾,別嫌累,揉的越多口感越筋道。再次揉光滑後用手搓成長條,再切成大小一樣的小劑子。
4、生胚做好後,是不能直接蒸的,因為氣體都排出去了,無法膨脹,應該再發酵一次,重新產生氣體,這是饅頭、包子、花捲松軟的關鍵。
5、開水上鍋蒸15~20分鍾,這個時間要根據饅頭大小來決定。
技巧總結
1、酵母粉的用量掌握好,充分化開後再和面,如果發過了,加入2克食用虛絕鹼揉均勻,就能中和酸味。
2、要放在溫度高的地方發酵,溫度太低發不起來,生胚也進行二次發酵。
3、開水上鍋蒸,溫度高,內部的氣體受熱膨脹,饅頭、包謹森子就能變得又大又圓,口感松軟。
4、蒸熟後的饅頭不要急著拿出來,遇到冷空氣會回縮、祥譽畝塌陷,影響口感。蒸熟後燜5分鍾出鍋。
5、蒸饅頭之前把蒸鍋燒熱,在蒸籠里墊上防粘的油紙。
⑹ 怎麼發面又松又軟
想要發面又松又軟,需要以下三個答神步驟:
1、首先將麵粉與適量的發酵粉混合攪拌均勻,再加入少量的水以及幾粒白砂糖,白糖可以溶解酵母。
⑺ 如何發面才會又松又軟
注意選對發酵劑、注意發酵粉的用量、活化酵母菌、注意水溫、揉光滑等就可以了。
一、選對發酵劑
1、發面用的發酵劑有三種:小蘇打、面肥(老面)和乾酵母粉。它們的工作原理都差不多:在合適的條件下,發酵劑在面團中產生二氧化碳氣體,再通過受熱膨脹使得面團變得松軟可口。
2、小蘇打釋放的氣體並不豐富,所以用它發面的成品松軟度不是非常好。而且它是弱鹼性物質,會破壞麵粉中的維生素,降低麵食的營養價值,不建議選用。
3、面肥有些地方又叫老面,是上次發酵之後留取的一塊面團,適當保存之後用它來做菌種啟動發酵。面肥必須要搭配鹼來使用,是因為它會使面團產生酸味。但鹼會破壞麵粉的營養,而且用量非常不好掌握,成品容易造成浪費,呵呵~所以也不建議使用。
二、發酵粉的用量宜多不宜少。
發酵粉是天然物質,用多了不會造成不好的結果,只會提高發酵的速度,也許還能增加更多的營養物質也說不定。所以,對於麵食新手來說,宜多不宜少能保證發面的成功率。
三、活化酵母菌對新手比較重要。
加乾酵母的方法我其實是不講究的。有時候偷懶就直接和麵粉混合了,再加溫水和面。不過對於新手來說,酵母的用量多少和混合不均勻等問題,會對發面結果產生一些影響。
四、和面的水溫要掌握好。
和面用溫水。溫度在28-30度之間最好。但很多朋友家裡沒食品用溫度計怎麼辦?用手來感覺吧。別讓你的手感覺出燙來就行。特別提示:用手背來測水溫。就算是在夏天,也建議用溫水。當然你也可以用冷水,我只是希望發面過程盡量短一些,能節約時間。
五、麵粉和水的比例要適當。
麵粉、水量的比例對發面很重要。不少朋友總是說發不起來,可能是因為面團太硬了。水少面多,面團就硬,這樣的面團適合做手擀麵。水多面少,發出來的面團軟踏踏,成品口感差。
六、面團要揉光滑。
麵粉與酵母、清水拌勻後,要充分揉面,盡量讓麵粉與清水充分結合。面團揉好的直觀形象就是:面團表面光滑滋潤。水量太少揉不動,水量太多會沾手。
七、二次發酵。
從蒸鍋中取出的面團你能看到豐富的氣孔。不過發酵不應該這樣結束。呵呵~~如果就此結束也不是大錯,但發面的成品在口感和外形上會有所區別。
八、保證適宜的溫度和濕度是成功的關鍵。
發酵的最佳環境溫度在30-35度之間,最好別超過40度。濕度在70-75%之間。這個數據下的環境是最利於面團發酵的。溫度還好辦,夏天室溫基本上能保證正常發酵的需要。但濕度就不好控制了。
(7)怎樣發面做出來松軟好吃擴展閱讀
隔夜發面的注意事項:
1、酵母要放在溫水(不燙手即可)里化開後和面;
2、發面環境溫度要25°以上,1個半小時就發起來了;
3、酵母發面不能過夜,老面肥發面才隔夜呢;
4、發好的麵包包子、作饅頭後,要再在案板上放15分鍾,才能上屜蒸;
5、蒸鍋水開後上屜,定時20分鍾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