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網上購物 » 怎樣用紙條給綿羊穿上新衣服
擴展閱讀
補一顆牙齒要多少錢 2025-04-24 15:24:11
1升多少立方 2025-04-24 15:12:50
電腦怎樣加速絕地求生 2025-04-24 15:01:09

怎樣用紙條給綿羊穿上新衣服

發布時間: 2023-05-25 13:52:26

『壹』 小班美術《小綿羊》教案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通過教案准備可以更好地根據具體情況對教學進程做適當的必要的調整。教案應該怎麼寫才好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小班美術《小綿羊》教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小班美術《小綿羊》教案1

活動目標:

1、探索學慣用從里向外的方法畫螺旋形,表現綿羊的羊毛。

2、學習在指定范圍內均勻地進行添畫活動。

3、認真仔細地繪畫,喜歡繪畫活動。

4、根據色彩進行大膽合理的想像。

5、激發幼兒喜歡畫、願意的畫的活動興趣。

活動准備:

1、幼兒用書,蠟筆。

2、綿羊玩具。

活動過程:

一、唱歌曲《棉花糖》導出活動主題:綿羊。引發幼兒活動興趣。

1、「今天大家真開心,想不想唱支歌啊?"

請幼兒邊唱歌邊做動作,在唱歌過程中模仿小動物的動作。(順序為小雞、小鴨、小兔、老鼠、小羊)

2、幼兒回憶剛才唱過的動物有哪些。

①「剛才我們變出了哪些動物呢?」 (小雞、小鴨、小兔、老鼠、小羊)

②「小羊是什麼樣子的啊?」教師出示小羊的范圖。引導幼兒有次序的觀察:頭(有彎角;有鬍子)→身體(上面長了羊毛)→尾巴(短小)

二、激發幼兒為小羊添畫的興趣和熱情。

1、你們看,冬天到了,小朋友都穿上了厚厚的棉衣,可是小羊呢?」「你們想幫小羊穿上漂亮的衣服嗎?小羊的衣服是怎樣的呢?

2、教師小結:小羊的身上穿著一件有捲毛的衣服,上面有很多卷卷的毛,很暖和。

三、教師引導幼兒練習畫螺旋形。

教師:怎樣才能畫出卷卷的羊毛呢?

1、教師示範畫,請幼兒觀察怎樣從里向外畫螺旋形。

2、幼兒徒手練習。

四、幼兒作畫,教師指導。

五、評價張貼幼兒作品。

教學反思:

孩子們非常地感興趣,通過本次活動,我們也知道了只要幼兒感興趣地東西,他們就會給你意想不到地驚喜,所以,在以後的活動中,我們應該從幼兒地興趣出發,來提高活動地質量,因為興趣是幼兒最好地老師。

小班美術《小綿羊》教案2

活動目標:

1、能細心進行粘貼活動,鍛煉小肌肉控制力。

2、喜歡參與美術活動,體驗粘貼的樂趣。

活動准備:

用於粘貼的棉花每組一份;畫有綿羊的美術底紙人手一份;白乳膠每小組一份;刷子人手一隻;教師示範用的半成品、成品各一份。

活動過程:

1、謎語引入,激發幼兒興趣。

師:老師想讓小朋友們來猜一個謎語:身穿大棉襖,野草吃個飽,過了嚴冬天,獻出一身毛,我看那個小朋友小腦筋動得快。

師:謎語問小朋友們什麼動物身上穿了一件大棉襖,喜歡吃野草,過了寒冷的冬天後,把自己的一身毛貢獻出來呢?(解釋謎面,讓幼兒更容易懂)

小結:綿羊身上長著厚厚的毛,喜歡吃鮮美的野草。

2、體驗觀察,比較異同,初步感知操作材料。

出示教師用於示範的兩只小綿羊,一隻有貼上羊毛,一隻沒有。

師:看,老師這兒有兩只小綿羊,我想請小朋友們都上來摸摸看看這兩只小羊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呢?

師:今天小綿羊想請小朋友們幫自己穿上一件整潔,漂亮的衣服。老師給你們都准備了棉花、白乳膠、擦手布,一會兒小朋友們分組進行。現在先看看老師是怎麼給小綿羊穿上衣服的,你們可要仔細看清楚嘍。

3、教師講解示範,並提出操作要求。

(1)講解示範

①刷乳膠;

②粘棉花;

③修正作品;

(2)提出要求:

①不將乳膠刷到桌子上;

②不把棉花粘到輪廓線之外;

4、幼兒操作,教師進行巡迴指導

(1)對於不小心粘到外面的白乳膠可用擦手布擦乾;

(2)操作時專心,不爭吵;

(3)能力較強的孩子可稍微提高要求,讓她把羊毛整理得更整齊。

5、師幼共同評價,引導幼兒欣賞別人的優點和不足。

收集幼兒作品,欣賞作品,並讓幼兒說說自己喜歡那隻羊,為什麼喜歡它?

6、活動自然結束。

小班美術《小綿羊》教案3

活動目標:

1、認識小綿羊,願意幫助小綿羊。

2、能夠撕貼小紙條,體驗製作「羊毛」的樂趣。

3、培養幼兒的觀察、操作、表達能力,提高幼兒的審美情趣及創新意識。

4、引導孩子們在活動結束後把自己的繪畫材料分類擺放,養成良好習慣。

活動准備:

1、教師教學資源《可愛的小綿羊》(視頻)。

2、膠水、紙、小綿羊輪廓圖。

活動過程:

1、播放視頻,引導幼兒認識小綿羊

(1)引導幼兒觀察小綿羊,簡單了解小綿羊的基本外形特徵。

(2)和幼兒一起重點觀察羊毛的形狀特點,知道綿羊要換「新衣服」過冬了

2、在教師指導下,幼兒撕、貼「羊毛」,體驗其中的樂趣。

(1)師幼共同探索製作羊毛。

師:你們看,老師這里有這么多的紙,要怎樣給小綿羊做成羊毛呢?(進一步引導幼兒想像多種製作羊毛的方法),並請能力強的幼兒來撕一個「羊毛」,再說一說是怎樣撕的?

(2)教師示範做「羊毛」一一撕紙條。同時提醒幼兒觀看教師如何雙手配合協調地撕紙。

(3)幼兒操作,教師巡迴指導並提醒幼兒紙條撕得越細越好。(一部分幼兒可以用剪刀剪好紙條,再用彩筆卷一卷,捲成羊毛)。

(4)出示小綿羊輪廓圖,教師指導幼兒將「羊毛」粘貼在「綿羊」身上。

(5)幼兒獨立粘貼,教師巡迴指導,並提醒幼兒將「羊毛」粘貼在相應的位置。

3、展示作品,大家一起欣賞穿上「新衣服」的小綿羊」,分享幫助人的快樂。

教學反思:

這從一個側面反映出小班幼兒的手部精細動作發展還不成熟,教師在今後設計的活動中,可以從平面開始逐步過渡到立體,隨著孩子手部動作的不斷協調發展來增加操作材料的難度。

小班美術《小綿羊》教案4

一、授課班級:小班

二、內容分析

《可愛的小綿羊》是小班主題《我的動物朋友》中的一節課,幼兒都是喜歡小動物的,豐富多彩的動物世界總是能夠引起幼兒的好奇心與探索興趣,小綿羊是被幼兒所熟知的小動物,通過小綿羊可愛的造型調動幼兒認識小綿羊外形的興趣,並能嘗試想辦法幫助小綿羊,圍繞「羊毛」展開一系列的想像,將會讓幼兒在生活經驗的基礎上感受創新思維的樂趣。內容的選取符合教育教學的要求,精心選取幼兒感興趣的小動物,以符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

三、幼兒分析

小班幼兒年齡小,語言表達能力較差,動手能力也較差,他們的思維仍帶有直覺行動性,他們喜歡直觀的、真實存在的.東西,因此對小動物可愛的造型更是充滿了好奇心與探索興趣。他們的心靈是非常善良的,他們的思維不受習慣的約束,本次活動設計了符合小班幼兒年齡和心理發展特點的環節,容易為幼兒所接受。

四、設計思路

小綿羊毛茸茸的可愛造型是被幼兒所熟悉的,幼兒在生活中也對小綿羊有

一定的了解,本次活動中通過讓幼兒觀察小綿羊,激發幼兒幫助小綿羊的情感。活動中根據小班幼兒年齡和心理發展特點,通過撕貼小紙條,培養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並能大膽想像,敢於創新。

五、具體設計思路與設計意圖

1、談話導入:以老師為幼兒請來好朋友,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引導幼兒觀察小綿羊的基本外形特徵,今兒觀察羊毛的特點。

2、想辦法:

讓幼兒了解綿羊的羊毛做成了羊毛衫為大家帶來了溫暖,引導幼兒想辦法使小綿羊變暖和。對於3歲左右的幼兒,他們是非常善良的,在知道小綿羊為人們帶來的溫暖之後,一定會積極思考為綿羊保暖的辦法,是他們樂於參與的想像活動。

3、學習製作羊毛

請幼兒說說用紙做羊毛的方法,並自己動手嘗試撕紙,說說自己是怎樣撕的。

教師講解並示範撕紙做「羊毛」。同時,提醒幼兒觀看教師如何雙手配合協調的撕紙。

4、創新想像和操作活動

讓幼兒按照自己的想法把撕出的羊毛粘貼到小綿羊的身上,在操作活動中發展幼兒的想像力和創造力,鼓勵幼兒積極動手操作並大膽為綿羊設計造型。

5、贊賞激勵,激發設計綿羊造型的興趣

展示幼兒作品,讓幼兒體驗創新想像成功的喜悅,在評價中提高想像能力和創造能力,呵護幼兒的創新靈性,使幼兒的創新思維得到升華。

六、活動目標

1、認識小綿羊,願意想辦法幫助小綿羊。

2、能夠撕貼小紙條,體驗製作「羊毛」、粘貼造型的樂趣。

七、活動准備

1、「小綿羊」課件

2、膠水、紙、調色盤、棉棒、「小綿羊」輪廓圖、背景圖

八、活動過程

1、導入活動:談話並出示課件

師:寶貝們,今天老師給大家請來了一個好朋友,會是誰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告訴老師小綿羊是長得什麼樣子的呢?(兩只羊角、兩只耳朵、兩隻眼睛、一個鼻子、一張嘴巴、四條腿、一個小小的尾巴、全身還長滿了羊毛)

小綿羊的羊毛有什麼特點呢?(白白的、長長的、卷卷的)

2、想辦法:讓小綿羊變暖和

師:現在天氣變冷了,可是小綿羊的毛被送到了紡織廠做成了羊毛衫給我們帶來的溫暖,小綿羊自己卻感到很冷了,請小朋友想辦法讓小綿羊變得暖和一點吧。

3、學習製作羊毛

(1)師:你看,老師這里有這么多的紙,要怎樣給小綿羊做成羊毛呢?(進一步引導幼兒現象多種製作羊毛的方法)

(2)那現在我們請一個小朋友來撕一個「羊毛」,再說一說你是怎樣撕的。

(3)教師總結幼兒撕羊毛的方法,請所有幼兒一起嘗試動手製作羊毛,以兒歌「大拇哥、二拇弟,面對面、輕輕捏,撕、、、、、、」激發幼兒製作羊毛的樂趣。

4、操作:為綿羊設計造型

師:現在我們已經做了這么多的羊毛了,接下來讓我們一起為小綿羊設計一個既暖和又漂亮的造型吧,(介紹操作材料)鼓勵幼兒動手自由創作綿羊造型。

5、作品展評

師:現在,把打扮好的綿羊送到草地上吃青草吧!(展評過程中要肯定幼兒的表現)

6、活動結束

送小綿羊去曬太陽。

幼兒園小班美術教案:包糖果

幼兒園小班美術教案:包糖果

有益的學習經驗:

知道過年的時候,人們有擺放糖果、瓜子、糕點等供別人來拜年的時候食用的習俗,加深對過年風俗習慣的了解。

准備:

舊糖紙、糖塊狀泡沫塑料或橡皮泥、紙碟子。

活動與指導:

1、請幼兒交流一下過年時自己到別人家拜年主人是如何招待自己的,引導幼兒說出:主人會擺出糖果給自己吃、倒茶等。教師把幼兒討論的話題集中到糖果擺放上,提問幼兒:家裡過年時會在什麼地方擺放糖果?如何擺放?

2、布置幼兒學習包糖果。發給幼兒舊糖紙、泡沫塑料若干(如果是用橡皮泥代替泡沫塑料的,要先教幼兒學慣用橡皮泥搓糖果)。示範指導幼兒用舊糖紙、泡沫塑料包糖果。

3、發給幼兒紙碟子,讓他們把自己包好的糖果擺放在碟子里,供布置活動室時使用。

『貳』 綿羊小班教案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教案有利於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於教研活動的開展。那麼什麼樣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綿羊小班教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綿羊小班教案1

活動目標:

1、探索學慣用從里向外的方法畫螺旋形,表現綿羊的羊毛。

2、學習在指定范圍內均勻地進行添畫活動。

3、認真仔細地繪畫,喜歡繪畫活動。

4、大膽嘗試繪畫,並用對稱的方法進行裝飾。

5、讓幼兒體驗自主、獨立、創造的能力。

活動准備:

1、幼兒用書,蠟筆。

2、綿羊玩具。

活動過程:

一、唱歌曲《棉花糖》導出活動主題:綿羊。引發幼兒活動興趣。

1、「今天大家真開心,想不想唱支歌啊?"

請幼兒邊唱歌邊做動作,在唱歌過程中模仿小動物的動作。(順序為小雞、小鴨、小兔、老鼠、小羊)

2、幼兒回憶剛才唱過的動物有哪些。

①「剛才我們變出了哪些動物呢?」 (小雞、小鴨、小兔、老鼠、小羊)

②「小羊是什麼樣子的啊?」教師出示小羊的范圖。引導幼兒有次序的觀拍舉察:頭(有彎角;有鬍子)→身體(上面長了羊毛)→尾巴(短小)

二、激發幼兒為小羊添畫的興趣和熱情。

1、你們看,冬天到了,小朋友都穿上了厚厚的棉衣,可是小羊呢?」「你們想幫小羊穿上漂亮的衣服嗎?小羊的衣服是怎樣的呢?

2、教師小結:小羊的身上穿著一件有捲毛的衣服,上面有很多卷卷的毛,很暖和。

三、教師引導幼兒練習畫螺旋形。

教師:怎樣才能畫出卷卷的羊毛呢?

1、教師示範畫,請幼兒觀察怎樣從里向外畫螺旋形。

2、幼兒徒手練習。

四、幼兒作畫,教師指導。

五、評價張貼幼兒作品。

教學反思:

幼兒美術活動,是一種需要他們手、眼、腦並用,並需要把自己的想像和從外界感受到的信息轉化成自己的心理意象,再用一定的美術媒介把它表現出來的操作活動。

綿羊小班教案2

活動目標:

1、認識綿羊,了解小綿羊的外形特徵,學慣用棉花在規定的區域粘貼「綿羊毛」。

2、在看看、做做中體驗美工活動的樂趣。

3、鼓勵幼兒與同伴合作繪畫,體驗合作繪畫的樂趣。

4、會用它們大膽地進行藝術表現與創造,喜歡裝飾。

活動准備:

棉花、貼好雙面膠的小綿羊輪廓圖

活動重難點:

嘗試用海綿表現小雞毛絨絨的羽毛

活動過程:

一、歌曲《我愛我的小動物》導出活動主題:綿羊。引發幼兒活動興趣。

1、幼兒回憶剛才唱過的動物有哪些。

①「這首歌里有哪些動物呢?」(小雞、小鴨、小貓、小羊)

②老師把小羊請來了,看看小綿羊長什麼樣子啊?教師出示小綿羊玩偶。引導幼兒有次序的觀察:頭(有搓毛)→身體(上面長了羊毛)→尾巴(短小)

二、激發幼兒為小羊添畫的興趣和熱情。

1、老師另外還請了一直小綿羊來跟我們一起玩,你們看看這只小綿羊跟剛剛那隻有什麼不一樣?

2、教師小結:這只小綿羊光禿禿的,沒有穿衣服。那我們來幫他穿上衣服好不好?怎麼來幫他穿衣服呢?

3、介紹棉花

師:有沒有小朋友認識這是什麼?棉花可以用來幹嘛?

小結:棉花可以用來做被子,做衣服,做消毒用的棉簽等等。

三、教師講解示範

今天我們就要用棉花來給小綿羊做一件衣服首宏。小眼睛看仔細了!從桌子上拿起棉花輕輕團成一小團貼在小綿羊身上,用手指輕輕按一按,棉花就貼上去了。這樣一點一點直到把小綿羊的身上貼滿,衣服就做好啦,注意一定要按一下棉花,不然是貼不住的哦!

四、幼兒作畫,教師指導。

你們想不想來試一試,者賀冊輕輕地搬起你的小椅子到後面的桌子旁找個空的位置,一起來給小綿羊穿衣服。

五、評價張貼幼兒作品。

教學反思:

幼兒美術活動,是一種需要他們手、眼、腦並用,並需要把自己的想像和從外界感受到的信息轉化成自己的心理意象,再用一定的美術媒介把它表現出來的操作活動。

綿羊小班教案3

活動目標:

1、能細心進行粘貼活動,鍛煉小肌肉控制力。

2、喜歡參與美術活動,體驗粘貼的樂趣。

活動准備:

用於粘貼的棉花每組一份;畫有綿羊的美術底紙人手一份;白乳膠每小組一份;刷子人手一隻;教師示範用的半成品、成品各一份。

活動過程:

1、謎語引入,激發幼兒興趣。

師:老師想讓小朋友們來猜一個謎語:身穿大棉襖,野草吃個飽,過了嚴冬天,獻出一身毛,我看那個小朋友小腦筋動得快。

師:謎語問小朋友們什麼動物身上穿了一件大棉襖,喜歡吃野草,過了寒冷的冬天後,把自己的一身毛貢獻出來呢?(解釋謎面,讓幼兒更容易懂)

小結:綿羊身上長著厚厚的毛,喜歡吃鮮美的野草。

2、體驗觀察,比較異同,初步感知操作材料。

出示教師用於示範的兩只小綿羊,一隻有貼上羊毛,一隻沒有。

師:看,老師這兒有兩只小綿羊,我想請小朋友們都上來摸摸看看這兩只小羊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呢?

師:今天小綿羊想請小朋友們幫自己穿上一件整潔,漂亮的衣服。老師給你們都准備了棉花、白乳膠、擦手布,一會兒小朋友們分組進行。現在先看看老師是怎麼給小綿羊穿上衣服的,你們可要仔細看清楚嘍。

3、教師講解示範,並提出操作要求。

(1)講解示範

①刷乳膠;

②粘棉花;

③修正作品;

(2)提出要求:

①不將乳膠刷到桌子上;

②不把棉花粘到輪廓線之外;

4、幼兒操作,教師進行巡迴指導

(1)對於不小心粘到外面的白乳膠可用擦手布擦乾;

(2)操作時專心,不爭吵;

(3)能力較強的孩子可稍微提高要求,讓她把羊毛整理得更整齊。

5、師幼共同評價,引導幼兒欣賞別人的優點和不足。

收集幼兒作品,欣賞作品,並讓幼兒說說自己喜歡那隻羊,為什麼喜歡它?

6、活動自然結束。

綿羊小班教案4

活動目標

1.認識小綿羊,願意幫助小綿羊。

2.能夠撕貼小紙條,體驗製作「羊毛」的樂趣。

3.會用它們大膽地進行藝術表現與創造,喜歡裝飾。

4.培養幼兒的欣賞能力。

活動准備

1.《可愛的小綿羊》教師教學資源以及教師范畫。

2.關於小綿羊的視頻。

3.膠棒、白紙及教師准備好的「小綿羊」輪廓畫紙。

活動過程

1.出示教師教學資源,引導幼兒認識小綿羊。

(1)教師引導幼兒觀察小綿羊,簡單了解小綿羊的基本外形特徵。(重點請幼兒觀察「羊毛」的形狀特點)。

(2)教師組織幼兒觀看《小綿羊》視頻。教師引導幼兒知道小綿羊是要換上「厚厚的新衣服」過冬的。

(3)出示「小綿羊」輪廓畫紙,引導幼兒觀察畫紙上的小綿羊。

提問幼兒:我們怎樣幫助這只小綿羊讓它能夠抵禦寒冷安全的過冬嗎?

2.在教師的指導下,請幼兒撕貼「羊毛」,體驗其中的樂趣。

(1).教師示範製做「羊毛」——撕紙條。同時提醒幼兒觀看教師如何雙手配合協調地撕紙。

(2).幼兒操作,教師巡迴指導並提醒幼兒紙條撕的越細越好。

(3).教師指導幼兒把「羊毛」粘貼在「小綿羊」的身上。

幼兒獨立粘貼,教師巡迴指導幼兒將「羊毛」粘貼在相應的位置。

3.展示作品,幼兒欣賞穿上「新衣服」的小綿羊,體驗分享幫助別人的快樂。

教學反思:

這從一個側面反映出小班幼兒的手部精細動作發展還不成熟,教師在今後設計的活動中,可以從平面開始逐步過渡到立體,隨著孩子手部動作的不斷協調發展來增加操作材料的難度。

綿羊小班教案5

活動目標

1.認識小綿羊,願意幫助小綿羊。

2.能夠團紙團,體驗製作「羊毛」的樂趣。

3.引導孩子們在活動結束後把自己的繪畫材料分類擺放,養成良好習慣。

4.感受作品的美感。

活動准備

小綿羊圖片、小綿羊輪廓圖、皺紋紙、膠棒等。

活動過程

一、引導幼兒認識小綿羊

1.出示小綿羊圖片,觀察小綿羊,簡單了解小綿羊的基本外形特徵。

2.與幼兒重點觀察羊毛的形狀特徵,知道小綿羊要換新衣服過冬了。

二、幼兒團紙團做「羊毛」,體驗其中的樂趣

1.教師示範做「羊毛」---團紙團,幼兒觀察雙手協調地團紙團。

2.幼兒操作,教師適時指導,注意在手心裡團紙團。

3.教師指導幼兒將「羊毛」粘貼在「綿羊」身上。

三、欣賞作小綿羊穿上「新衣服」,大家一起分享幫助別人的快樂。

教學反思:

孩子們非常地感興趣,通過本次活動,我們也知道了只要幼兒感興趣地東西,他們就會給你意想不到地驚喜,所以,在以後的活動中,我們應該從幼兒地興趣出發,來提高活動地質量,因為興趣是幼兒最好地老師。

綿羊小班教案6

活動目標:

1、學慣用拓印的方式表現綿羊橢圓的、茸的身體。

2、探索用報紙團拓印綿羊身體方法。

3、體驗小雲朵變成綿羊的驚喜。

4、培養幼兒的技巧和藝術氣質。

5、引導孩子們在活動結束後把自己的繪畫材料分類擺放,養成良好習慣。

活動准備:

1、幼兒觸摸過毛茸茸、柔軟的東西,如毛絨玩具等;認識綿羊,了解綿羊毛茸茸的特點。

2、用紙團拓印出的綿羊身體的范畫一幅,畫有草地的作業紙若干。

3、白色。赭石色的水粉顏料,幼兒自己搓的報紙團,棉簽。

要點提示:

教師應該給幼兒提供不加水或只加少量水的白色顏料,這樣在紙上拓印時才會出現毛茸茸的印跡。教師可以根據班級幼兒的情況,提供每組一大張畫有草地的作業紙,讓幼兒合作創作,畫面的效果會更好。

活動過程:

1、創設「雲姑娘」飄來了的情境,引導幼兒感受紙團拓印的畫面效果。

(1)故事導人,引起幼兒對雲姑娘的興趣。

教師:雲姑娘她飄呀飄呀,看見了一片綠綠的草地上,草地真美呀!雲姑娘想到草地上玩一玩!

(2)教師出示畫有草地的作業紙、紙團、白顏料,引導幼兒了解作畫材料。

教師:這里有哪些材料?我們試著用這些材料來變變雲姑娘吧。

2、師幼共同構建拓印胖嘟嘟的雲姑娘的方法。

(1)教師:雲姑娘有各種各樣的形態、變幻多姿。我們今天想要變出胖嘟嘟、圓滾滾的雲姑娘,那可以怎麼做呢?

(2)教師:怎麼才能變出小小的、圓滾滾的雲姑娘?又怎麼變出大大的、圓滾滾的雲姑娘呢?

3、幼兒嘗試在「雲姑娘」的情境中用紙團拓印綿羊的身體造型。

(1)教師:小草們也很想和雲姑娘玩。我們在草地上變出許多雲姑娘來吧!

(2)教師巡迴指導,鼓勵幼兒表現大小不同的綿羊身體造型。

4、幼兒在「雲姑娘變呀變」的情境中欣賞教師作畫,體驗雲姑娘變成綿羊的驚喜。

(1)教師:「雲姑娘」飄到草地上,看見草地上有許多小動物在玩耍,也想變成小動物的樣子和它們玩一玩。猜猜,雲姑娘會變成什麼呢?

(2)教師對幼兒的作品二次創作,用棉簽蘸赭石色的水粉顏料,給小雲朵添畫上綿羊的頭、角、腿,變出各種姿態不同的綿羊。

(3)教師:哇!草地上變出了什麼呀?這些小綿羊有什麼不一樣?你喜歡哪只小綿羊,為什麼?

活動建議:

☆活動延伸:鼓勵幼兒大膽想像、添畫,嘗試表現不同姿態的小綿羊。

☆區角活動:①益智區:提供有關小羊的圖書,引導幼兒認識不同種類的羊,了解它們喜歡吃什麼。②美術區:提供畫有綿陽底圖的作業紙、雙面膠、棉花,讓幼兒在底圖上貼上雙面膠和棉花,用粘貼的方法表現小羊。

☆環境創造:①收集一些姿態不同的綿羊圖片,布置在活動室的牆面上供幼兒欣賞。②將幼兒的作品組成一幅《草地上的小綿羊》的大圖,布置在展覽區,引導幼兒欣賞不同姿態的小羊。

☆家園共育:家長和孩子共同閱讀有關羊的圖畫書。

教學反思:

孩子們非常地感興趣,通過本次活動,我們也知道了只要幼兒感興趣地東西,他們就會給你意想不到地驚喜,所以,在以後的活動中,我們應該從幼兒地興趣出發,來提高活動地質量,因為興趣是幼兒最好地老師。

小網路:綿羊是牛科綿羊屬的一種常見的飼養動物。身體豐滿,體毛綿密。頭短。雄羊有螺旋狀的大角,非常有威嚴但其實是起好看的作用,雌羊沒有角或僅有細小的角。

綿羊小班教案7

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愛護綿羊的情感。

2、培養幼兒較細致的觀察力和靈敏的思維力。

3、讓幼兒初步感知綿羊的外形特徵,了解綿羊與人們的密切關系。

活動准備: 課件、綿羊模型、水彩筆、畫好綿羊輪廓的紙、磁帶、多媒體設備。

活動分析:

綿羊對於幼兒來不是太熟悉,因為幼兒很少見到綿羊,綿羊具體長得什麼樣子,幼兒並不清楚,所以本活動,以讓幼兒初步感知綿羊的外形特徵作為重點,讓幼兒了解綿羊於人們的關系作為難點。在活動中,教師主要運用啟發法、提問法,通過問題:你知道綿羊長得什麼樣子嗎?綿羊的頭上有什麼?綿羊的身體上有什麼?(引導幼兒從整體、頭、軀體、四肢等分別進行講述)你知道綿羊喜歡吃什麼?它怎樣叫嗎?幼兒通過觀察法、討論法突破重點。在突破難點時,教師主要運用了啟發法、鼓勵法、觀察法,幼兒通過觀察討論得出結論。本活動的延伸活動是:動手操作《我的小綿羊》。

活動過程:

導入:

幼兒隨音樂開汽車進入教室,停在自己喜歡的車位。

展開:

1、幼兒觀看課件,猜謎語,激發幼兒對認識綿羊的興趣。豐富詞彙:綿羊 sheep。

2、引導幼兒觀察綿羊:

(1)綿羊長得什麼樣子?

(2)綿羊的頭上有什麼?

綿羊頭上有兩只彎彎的角、一雙眼睛、兩只耳朵、一張嘴巴、一個鼻子。

(3)綿羊的身體上有什麼?

綿羊的身體上長著卷卷的柔軟的毛,綿羊有四條腿,有一條尾巴。

3、教師小結綿羊的外形特徵。

4、提問:

綿羊怎樣叫?它喜歡吃什麼?

5、啟發幼兒了解綿羊與人們的關系。

(1)綿羊的毛可以做什麼?

(2)綿羊的皮可以做什麼?

(3)綿羊奶與人們有什麼關系?

(4)綿羊在我們生活中,還有什麼作用?

6、教師簡單小結。

7、激發幼兒愛護小綿羊的情感。

結束:

1、教師簡單小結活動情況。

2、延伸活動:完成小綿羊的畫。(添畫)

綿羊小班教案8

設計思路:

小班幼兒喜歡塗鴉和任意撕紙,而撕紙活動也經常被我們老師和家長忽視,認為是在瞎玩。其實撕紙是最適宜小班幼兒的手工活動,利用撕紙活動能對幼兒進行耐心、細致等學習態度及創造能力的培養。小綿羊毛茸茸的可愛造型是被幼兒所熟悉的,幼兒在生活中也對小綿羊有一定的了解,本次活動中通過讓幼兒觀察小綿羊,激發幼兒幫助小綿羊的情感。活動中根據小班幼兒年齡和心理發展特點,通過撕貼小紙條,培養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並能大膽想像,敢於創新。因此我結合自己在這學期研究的專題計劃《科學區域中探究式活動的適宜模式》緊緊圍繞怎樣讓幼兒「撕出又細又長的紙條」展開活動,把撕紙活動與科學探究活動相互融合,讓孩子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地發現餐巾紙的紋路與撕紙難易之間的關系。

活動目標:

1.通過探索知道順著皺紋紙的纖維能較容易的撕出細細長長的「羊毛」。

2.能耐心地參與探索活動,鍛煉手指的靈活性。

3.體驗幫助「小綿羊」取暖所帶來的快樂。

4.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於大膽探究和實驗。

5.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准備:

1.每組一張綿羊輪廓的紙,固體膠若干。

2.餐巾紙每人2-3張。

活動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發幼兒撕紙條的願望。

師出示「綿羊輪廓」:前幾天,小綿羊身上的毛剛剛被工人叔叔剪掉,天越來越冷,把小綿羊們凍得咯咯咯咯直發抖,這可怎麼辦呢?誰有好辦法讓小綿羊變得暖和起來?(幼兒講述讓小綿羊暖和的方法。)

幼兒1:給它穿上衣服

幼兒2:讓它重新長出羊毛

(評析:情境的創設可以幫助幼兒更好更快的進入活動氛圍,激發幼兒幫助小動物的情感,起到了很好的開門見山地導入作用。)

(二)第一次操作:引導幼兒自主探索如何撕出長長的「羊毛」。

1.了解羊毛的形態。

師:小綿羊也想到了一個好辦法,就是給自己的身上重新披上一層羊毛,這樣小綿羊就能暖和起來了。你們知道羊毛是什麼樣子的嗎?(教師播放課件)

幼兒1:羊毛白白的

幼兒2:羊毛細細的

幼兒3:羊毛長長的

師:這里有很多像羊毛一樣白的餐巾紙,(出示餐巾紙)誰能把這白白的餐巾紙變成細細、長長的羊毛呢?請兩位小朋友上前探索撕羊毛。

2.自主探索撕「羊毛」。

師:你撕出細細長長的羊毛了嗎?

師:教師對撕出細長條的幼兒:你是怎麼撕出細長條的?

3.教師小結「羊毛」的正確撕法。

師:原來在餐巾紙里藏著一個小秘密呢,一邊的紙靠得很緊,很難撕開來,而且也很容易斷,但另一邊就很松,輕輕一撕就撕開來了,所以不好撕的時候只要把紙轉一轉,換一邊繼續撕就一定能撕出長長的「羊毛」的。

(評析:運用讓幼兒先嘗試然後教師再總結的方法不僅可以發展幼兒的`動手能力,而且也培養了幼兒在操作過程中的探究能力,真正做到了幼兒探究在前,教師總結在後,讓幼兒成為學習的主人,通過幼兒的示範讓孩子明白怎樣撕才能撕出細細長長長的面條,突破了活動的重難點。)

(三)第二次操作:引導幼兒探索餐巾紙里的「秘密」。

師:讓我們一起試試看,找找餐巾紙里的「秘密」,看看是不是一邊緊、一邊松呢?

(評析:再次讓幼兒實踐撕長長、細細的羊毛,不僅鞏固撕的技能,而且也掌握餐巾紙的小秘密。)

(四)第三次操作:引導幼兒撕出細細的「羊毛」。

師:看來你們都找到小「秘密」了,撕出了這么多長長的羊毛,可是小綿羊說它喜歡細細的羊毛,這樣披在身上才軟呢!粗粗的羊毛會刺著它的,誰能把羊毛變細?(請一幼兒示範)

師:等會兒把自己籃子里粗粗的羊毛挑出來撕成細細的羊毛,然後貼到小綿羊的身上,每個地方都要貼到,這樣小綿羊就不冷了,讓我們趕緊去幫助小綿羊吧!

(評析:在幫助小綿羊貼羊毛的過程中不僅提高了孩子的合作能力,而且也激發了孩子幫助他人的情感,體驗到了其中的樂趣。)

(五)結束活動。

師:在我們的幫助下,小綿羊終於披上了細細長長的羊毛了!小綿羊說謝謝你們!幫助了小綿羊高興嗎?讓我們一起跟著音樂高高興興地跳起來吧!

活動延伸:

1.科學區提供彩紙讓幼兒繼續探索。

師:做了一會兒運動,小綿羊的肚子餓得咕咕叫了,可是草地上的草太少不夠吃,你們能不能用這些綠色的彩紙給小綿羊撕出長長的小草呢?彩紙里會不會也藏著小秘密,讓我們游戲的時候再去試一試吧!

2.提供不同材質的紙以及放大鏡供幼兒繼續探索、觀察、感知各種紙的紋路。

(評析:教學活動的結束並不代表幼兒探索、學習活動的終結,故我在活動延伸中繼續創設情境,進一步激發孩子探究其他類型紙張的慾望)

活動反思:

一、以興趣為前提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何讓「嚴肅」的科學活動充滿趣味,調動孩子探索、思考的慾望,這是開展好科學活動的首要前提。本次活動的主要目標是讓孩子通過探索感知餐巾紙里的經緯紋路,如若僅是讓孩子通過反復的撕紙來探索感知而無情境作支撐的話,孩子的探究熱情是很難長久保持的。故活動一開始就創設了這樣的故事情境「前幾天,小綿羊身上的毛剛剛被工人叔叔剪掉,可是天越來越冷,把小綿羊們凍得咯咯咯咯直發抖,這可怎麼辦呢?誰有好辦法讓小綿羊變得暖和起來的?」這樣的導入充分考慮了孩子的興趣和需要,可謂是投其所好,活動氣氛瞬間被激活,為後續順利開展活動做了很好的鋪墊。

二、以求真為原則

有時候,為了讓科學活動得以順利開展,我們往往會採取「降低提問難度」、「或讓探索活動成為一種形式」的做法。讓活動看似活躍而順暢,但細細品味這些活動,幼兒上與不上前後變化不大,更別說通過活動去培養孩子早期的科學素養和理性思維的啟蒙了。因此,在本次活動中,我力求通過科學真實的提問、探索逐步引導孩子在操作中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

1.真問題。

在第一次探索前,我通過這樣的提問「這里有很多像羊毛一樣白的餐巾紙,等會兒請你動動小腦筋、動動你的小手,想想怎樣把餐巾紙變成「羊毛」送給小綿羊呢(出示一根撕好的「羊毛」),?」 之後老師並沒有示範或要求孩子怎麼做,而是將問題拋給孩子,讓孩子在觀察紙片、紙條後去大膽猜測並嘗試。另外,怎樣把餐巾紙變成羊毛的提問是比較開放的,這樣孩子的思路就會很寬闊,孩子會調動所有的已有經驗進行探索,這就是一次科學素養的培養——讓孩子運用已有經驗去解決現有問題。

當孩子通過嘗試撕出「羊毛」把原因歸結在用了正確的方法時,老師通過動作及提問「這一次用正確的動作怎麼也撕不出「羊毛」了呢?」引發孩子的進一步思考和嘗試。在反復的嘗試中孩子逐步感知到了紙的一邊易撕,另一邊難撕,也就是紙里存在著經緯紋路。

2.真探索。

整個活動的探索老師都是以拋出問題讓孩子自主思考、操作的形式進行的,因為有很明確的問題作埋伏,所以孩子對探索活動還是很有目標、很感興趣的。當孩子遇到困難時我總是鼓勵孩子積極探索,不要放棄。我以拋出提問的方式幫助幼兒繼續思考和探索。最終,孩子們通過不懈努力,終於給小綿羊披上了厚厚的羊毛時,那一份滿足並不是手工活動所能達成的,因為手工更多的是動作技能的練習,而科學探索則飽含著孩子的思考和不懈努力,充滿了挑戰和趣味。 『

三、以拓展為追求

好的科學活動結尾應該是能激發孩子繼續深入探索的,因此,在本次活動結束時,我進行了這樣一個提問:「做了一會兒運動,小綿羊的肚子餓得咕咕叫了,可是草地上的草太少不夠吃,你們能不能用這些綠色的彩紙給小綿羊撕出長長的小草呢?彩紙里會不會也藏著小秘密,讓我們游戲的時候再去試一試吧!」依然沿用故事情境,使得整個活動渾然一體,但同時又充分激發了孩子對其他紙張的探索興趣,讓活動止而探索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