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麵皮怎麼做好吃又簡單
用這種方法做出來的麵皮和洗面做出來的麵皮口感差不多,而且又稍微韌性一點,吃起來口感很不錯,可以不用像正宗麵皮那樣用n多的調料去調味,只選擇自己喜歡的方面的調料和蔬菜就可以了~~
用料
麵粉 100克
玉米澱粉 100克
清水 250克
麵皮的做法
將麵粉和澱粉都放入一個小盆中
將清水倒入攪開成稀麵糊狀,用勺子變壓邊攪可以盡量的使麵粉不結疙瘩,攪好後可以靜置10分鍾使麵粉完全吸水後再攪,麵糊里的小疙瘩基本上就沒了,過濾後(過濾後做出的麵皮更光滑)就可以使用了
取兩個盤子,我用的是兩個8寸的披薩盤,也可以用不銹鋼盤子,將盤子里抹上薄薄的一層油,盛2勺麵糊倒入盤子中,轉動盤子將盤子均勻的覆蓋一層麵糊就可以了,麵糊的多少決定麵皮的厚薄
之前將鍋里放水燒開,放入盤子(盤底和水直接接觸,注意盤中不要弄進水,盤沿和鍋之間要有一點距離,這樣鍋中的蒸汽才能上來)蓋上鍋蓋中大火蒸2分鍾,盤子中的麵糊凝固並鼓起大泡就可以取出來了,然後放入另一個盤子的麵糊,蓋上鍋蓋蒸;這個2個盤子輪換著蒸制即省時間又省氣
從鍋中取出的盤子直接揭取麵皮很燙不好揭,可以放在涼水中冷卻(也是盤子底和水接觸麵皮不要弄上水了),也可以放到水管下直接沖一下麵皮都非常容易取出來了;蒸制的盤子只要第一張抹油就可以了,以後的只要盤里沒沾上水,或盤子不沾手很乾爽,就不用再抹油了;如果使用沖水的方法取下的麵皮,以後也不用抹油,只是下一次還需要用沖洗的方法取下來
將取出來的麵皮放到菜板上或者盤子里,上面用刷子刷上一層油再放下一張的時候麵皮摞起來之間才不會粘連
麵皮全部做好後切成寬條
將切好的麵皮放入盆中,再放入黃瓜絲、胡蘿卜絲、辣椒油、蒜泥(蒜泥中加2小勺水攪一下)、鹽、醋、香油、花椒油、芝麻醬(用溫水攪成稀糊)等自己喜歡的調料拌勻就可以吃了
Ⅱ 自製麵皮怎麼做如何做好吃
主料
麵粉500g、黃瓜100g、蒜米30g
輔料
油適量、鹽適量、醬油適量、醋適量、八角適量、花椒適量、辣椒油適量、芝麻醬適量
步驟
1.麵粉加少許鹽加水和成軟硬適中的面團
2.醒20分鍾後繼續揉至光滑
3.加涼水開始洗麵筋
4.洗好的麵筋和麵糊
5.麵筋入鍋大火蒸15分鍾
6.麵糊沉澱4小時以上,倒掉上層清水
7.花椒和八角加適量水煮10分鍾後過濾掉花椒和八角,只留水
8.芝麻醬提前加冷開水化開,黃瓜切絲,蒜米剁末加少許冷開水和鹽,麵筋切小塊,辣椒油備好,醬油和醋按自己喜歡的比例調好
9.開水鍋放入到了3勺的麵皮籮籮,蓋蓋子大火蒸2分鍾,繼續燜一分鍾後出鍋
10.蒸好的麵皮,記得麵皮與麵皮之間要抹油,防止黏住
11.麵皮切條
12.加入適量所有配料拌勻即可
Ⅲ 怎麼做涼皮好吃
1、准備好麵粉和水。
做涼皮的麵粉選用中筋麵粉或高筋麵粉都可以。
2、麵粉里加入少許鹽,分次加入涼水拌成絮狀。
3、揉成光滑的面團,涼皮的面團要揉得硬一些,用冷水揉。
4、蓋上蓋子或包上保鮮膜醒面半小時。
5、在醒面過程中,中途最好將面團再兩三次,這樣做出來的涼皮更勁道。
6、然後用一個大盆裝入冷水,放入面團開始洗面。
7、洗到後面面團會慢慢散開,這是正常現象。
8、洗到最後需要換一個容器,繼續加水清洗洗幾遍,直到麵筋清洗清澈。
9、將洗好的麵粉水靜置沉澱,這個時間最好在3-4小時,時間過短做出來的涼皮發粘,時間過長做出來的涼皮容易乾裂。
10、麵筋控一下水,然後加入2克即發乾酵母揉勻,放到溫暖處發酵至原來的兩倍大小,表面能明顯看出蓬鬆的狀態。
加酵母的疏鬆度比加泡打粉的要差一點,加泡打粉的麵筋組織孔洞更大,但加酵母的更健康。
11、將發酵好的麵筋蒸熟,用蒸鍋的話開水後放入,大約蒸十幾分鍾就熟了。
12、將麵筋切塊備用。
13、面水靜置3個半小時後倒去表面的清水,攪拌均勻。
14、將面水用面篩過濾一下。
15、用一個不粘的模具,我用的是8寸披薩模具,舀入適量面水,轉動披薩盤使其均勻。
如果披薩盤有些沾的話要先刷少許油防沾。
16、鍋里水燒開,放入鍋里。
17、放進去後立即蓋上鍋蓋,差不多兩分鍾左右看到整張涼皮都鼓起來的狀態就熟了。
18、將披薩盤先放到涼水表面,讓披薩盤底部過涼一下,然後表面刷上熟油。
19、從邊緣揭起來,做出來的涼皮是很勁道Q彈的,雙手撐一撐都不容易破。
20、將涼皮切成條。
21、加入麵筋、黃瓜絲、蒜水、生抽、香醋、油潑辣子,撒上花生碎,可以根據個人口味來進行調味。
Ⅳ 涼皮的麵皮怎麼做有筋道好吃
涼皮做法:用薄白鐵皮製成一個直徑25厘米的圓盤.將一公斤澱粉(細麵粉),陸續加水攪拌成稀糊狀粉漿.把4克明礬溶解於水後倒入攪勻.在圓盤中擦油後,浮在沸水面上.燙熱後,倒入一湯匙粉漿,搖擺攤平,蓋上鍋蓋.待麵皮表面乾燥後,取出圓盤,薄薄地擦上一層熱植物油.吃切條時,拌入各種調料即可.調料:芥末油,芝麻醬,食鹽,味精,食醋等調料拌勻即可.這樣調的涼皮光滑,柔韌口感好.
Ⅳ 乾麵皮是怎麼做好吃
1、和面,面團要軟硬適度,軟硬就像包餃子面的軟硬程度;
2、將揉好的面團蓋上屜布放置1個小時,進行餳發;
3、加半盆水開始洗面(揉壓面團),洗到水變成奶白色,就將其過濾倒入另一個大鍋中,繼續加水洗面團;
4、洗面團的目的就將澱粉充分洗出來,最後只剩麵筋,
5、洗好的麵筋攤在刷好油的盤子里,上屜後水開蒸10分鍾,晾涼備用;
6、大鍋中的澱粉水需要很長時間的沉澱,一般要6小時以上。(我家前一天晚上洗面團,沉澱一宿)
7、將浮在鍋上面的水緩緩倒掉,留下稠稠的澱粉糊;
8、用油刷勻圓盤。(每做一張刷一次。)
9、攪拌均勻澱粉糊,舀出適量倒在圓盤中
10、將圓盤放入蒸鍋中,蓋上鍋蓋蒸3分鍾左右,整個麵皮呈透明色就算熟了,因為盤上刷油所以麵皮比較容易揭下來晾涼即可;
11、最後把麵皮和麵筋切成寬窄合適的條,還需要准備一些調料:鹽、糖、香醋、香油、、自製辣椒油、生抽、黃瓜絲、蒜泥,根據自己的口味澆在涼皮上拌勻即可。
Ⅵ 麵皮怎麼做好吃
面條起源於中國,已有四千多年的製作食用歷史。面條是一種製作簡單,食用方便,營養豐富,即可主食又可快餐的健康保健食品,早已為世界人民所接受與喜愛。
面條一種用穀物或豆類的麵粉加水磨成面團,之後或者壓或擀制或抻成片再切或壓,或者使用搓、拉、捏等手段,製成條狀(或窄或寬,或扁或圓)或小片狀,最後經煮、炒、燴、炸而成的一種食品。花樣繁多,品種多樣。地方特色極其豐富,又如慶祝生日時吃的長壽面以及國外的香濃義大利面等。好吃的面條幾乎都是溫和而筋道的,將麵食的風味發展到極致。
按地區分
北方地區著名的麵食有 :
山西的刀削麵,燜面,貓耳朵,餄餎,剔尖,撥魚,栲栳栳,不爛子等;
北京的炸醬面、龍須面;
河北的龍須面、勁面王、掛面、麻醬面、保定大慈閣素麵;
山東的福山拉麵,打鹵面(濟南);
陝西的油潑面,岐山臊子面,楊凌蘸水面,武功鎮的旗花面,扯麵,漿水面(漢中);
河南的燴面,道口麻鴨面,糊塗面條,手工面葉,漿面條,熗鍋面,鹵面(俗稱蒸面條)等;
蘭州的蘭州拉麵;
吉林的冷麵、狗肉湯面;
黑龍江的烤冷麵。
南方地區著名的麵食有 :
上海的陽春面;
江蘇的南京小煮麵、東台魚湯面,蝦油麵,魚湯鱔絲面、南通跳面、鎮江鍋蓋面、蘇州蘇式湯面等;
浙江的杭州片兒川、蔥油拌面、蝦爆鱔面、麵疙瘩、溫州長壽面(也叫素麵或者索麵);
湖北的武漢熱乾麵、襄陽牛肉麵
安徽的板面、魏王面
福建的福州線面、沙縣拌面、莆田鹵面、廈門沙茶麵、漳州鹵面、泉州面線糊、莆田媽祖面、尤溪大條面等;
台灣的擔仔面、牛肉麵,花蛤仔面等;
廣東的廣州餛飩面(有餛飩、面線合成)竹升面;
香港的撈面(不同於北方撈面)、車仔面、蝦子面等;
重慶的重慶小面;
四川的擔擔面,豆花面,渣渣面(羊馬),清湯面(邛崍),燃面(宜賓),一根面(黃龍溪),鋪蓋面,麻哥面(武勝);
貴州的豆花面,腸旺面;
按含水量分
目前市售面條,根據含水量差異,主要分為鮮面、鮮濕面(半乾麵)和掛面。
(一)鮮面。是以小麥麵粉為主要原料,含水量30%左右的生面條。主要特點是,含水量高、口感好,但保質期較短。一般在超市或菜市場現做現售。
(二)鮮濕面。是以小麥麵粉為主要原料,經和面、熟化、壓延、切條、切斷、包裝等工藝生產的濕面條,含水量一般在20%-25%。主要特點是,含水量高、口感好,且保質期比鮮面要長些。
(三)掛面。是以小麥麵粉為主要原料,經和面、熟化、壓延、切條、懸掛式烘乾、切斷、包裝等工藝生產的乾麵條。面條經過乾燥處理,含水量一般低於14.5%。主要特點是,含水量低、易儲存、食用方便。
Ⅶ 如何做麵皮
洗面
選用上好的麵粉加水和成較硬的面團,不加任何添加劑,醒、揉至光滑。取一較大的容器加水,將面團放麵皮原名「御京粉」入,慢慢揉動,不可揉散,這樣面團中的澱粉逐漸析出,水漸成乳白色,當水已渾濁時,換水再洗,直到洗出麵筋。
發酵
將稀面水放置,沉澱,撇去去清水,加入酵母(老面水也好),發酵,夏季約一晝夜,冬季就要適當加溫,約三天,待其表面有泡,味微酸時就差不多了,經驗多些,注重不要過了。
糍面
將鍋燒熱,用布沾油擦鍋底,主要是為了不沾鍋,將發酵好的面水適量倒入鍋內,用木槌攪動,待面水糊辣椒油是麵皮調料中最關鍵的化粘稠時須用力快速擦動,直到面團全沾在木槌上,用手捏之不沾,色呈半透明狀即可。
擀麵
將糍好的面團趁熱拿到砧板上迅速擀製成薄厚均勻的面片即可。每次少拿點擀,動作要快,不要被燙傷,越薄越好。砧板可用玻璃,擀杖多為金屬製品,不銹鋼管最好,要光滑。
蒸熟
將麵皮放到大開鍋的蒸籠上急火蒸7-9分鍾即熟,太久不勁,太短則生。將蒸好的麵皮晾涼,切條,加調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