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孔府中路的第二道大門是怎樣的
穿過第一進狹長的庭院,便是孔府中路的第二道大門,俗稱二門。二門建於明代,門楣高懸明代詩人、吏部尚書、文淵鎖大學士李東陽手書的「聖人之門」豎匾,下有銷閱承托,門柱有石鼓夾抱。
正門左右各有腋門一座,耳房一間。在當時社會制度下,平時人們只許只走腋門,正門不開,用以表示庄嚴。
2. 孔府宴席二等宴是怎樣的
按照禮制要求,孔府宴也就被分為了三六九等,單就較高級的兩等來說,其數量之多、佳餚之豐美,是頗為驚人的。
二等是平時壽日、節日、婚喪、祭日和接待貴賓用的「魚翅四大件」和「海參三大件」宴席。菜餚隨宴席種類確定,什麼席,首個大件就上什麼,大件之後還要跟兩個配套的行件。
3. 從濟南怎樣去曲阜孔廟最方便舒適
從濟南最快到曲阜的當然還是高鐵。曲阜的高鐵站位於曲阜城東,下了高鐵離三孔還較遠。需要在高鐵站外乘坐K1公交車,可以一直坐到曲阜孔廟外的大街上。然後最好住在南邊一點,比較便宜,而且離景區近。孔廟每天早上八點整有開城門儀式,不要錯過啊。
4. 孔府是怎樣的
孔府,舊稱衍聖公府,在曲阜市內孔廟東鄰,是歷代衍聖公的官署和私邸。
孔府有樓軒廳堂463間,院落九進,布局分東、西、中三路:東路為家祠所在地;西路為舊時衍聖公讀書、學詩學禮、燕居吟詠和會客之所;中路是孔府的主體部分,前為官衙,設三堂六廳,外規模僅次於皇宮的孔府
5. 怎樣進入孔府學院
考入國家重點院校的國際漢語教育專業,畢業後,受學校推薦,可以到國外的孔子學院擔任漢語教師。
6. 孔府家酒是怎樣的
孔府家酒是祭孔活動中必不可少的一項,所釀之酒工藝獨特,酒質香醇,深受達官貴人、皇親國戚所稱道,並成為皇宮的貢品。孔府家酒選用優質高粱為原料,以小麥製成大麴為糖化發酵劑,引老龍頭泉水為釀造用水,採用傳統濃香型工藝等工序釀成。孔府家酒無色透明,晶瑩悅人,窖香馥郁,酒質醇綿,甜柔爽口,尾子干凈,餘味香長。
7. 有關孔府的大約100字的資料
孔府位於中國山東省濟寧市曲阜市,曲阜城內,是孔子的世襲衍聖公的後代居住的府第。
孔府共有廳、堂、樓、房463間。九進庭院,三路布局:東路即東學,建一貫堂、慕恩堂、孔氏家廟及作坊等;西路即西學,有紅萼軒、忠恕堂、安懷堂及花廳等。
孔府的主體部分在中路,前為官衙,有三堂六廳,後為內宅,有前上房、前後堂樓、配樓、後六間等,最後為花園。孔府仿照封建王朝的六部而設六廳,在二門以內兩側,分別為管勾廳、百戶廳、典籍廳、司樂廳、知印廳、掌書廳、公共管理孔府事務。
孔府的建築格局:
孔府基本上是明、清兩代的建築,包括廳、堂、樓、軒等463間,共九進院落,是一座典型的中國貴族門戶之家,有號稱「天下第一人家」的說法。
是孔子嫡系長期居住的府第,也是中國封建社會官衙與內宅合一的典型建築。孔子死後,子孫後代世代居廟旁守廟看管孔子遺物,到北宋末期,孔氏後裔住宅已擴大到數十間。
到金代,孔子後裔一直是在孔廟東邊。隨著孔子後世官位的升遷和爵封的提高,孔府建築不斷擴大,至宋、明、清達到規模。孔府佔地約7.4公頃,有古建築480間,分前後九進院落,中、東、西三路布局。
8. 孔府的春聯具有怎樣的特色
孔府的春聯獨具特色,從不同角度頌揚了孔府的福威,體現出聖人之家的風度,如大堂楹聯:
北闕頒光華玉律金儀旋轉萬年新日月;東山迎瑞靄龍章鳳綍煒煌九命舊冠裳。
三堂:
璇衡珠斗爍春光飛下九天湛露;玉燭金甌綿聖澤揚來億載榮波。
內門:五福斂洪疇奕世爵頒公一位;九如賡小雅盈庭福應日初升。
後堂樓東間:
祥凝鴻案三春麗;
恩荷龍綸一品榮。
春聯中有深蘊哲理的,如前上房西間:
義立禮游鄆國儀型傳內則;
春和秋潔聖門家訓本周南。
前上房東間:
閉戶著書多歲月;揮毫落紙如雲煙。
忠恕堂室內:「交友擇人處世循禮;居家思儉守職宜勤」和「守口不譚新舊事;知心難得兩三人。」室外懸掛:「天眷龍光匪懈精勤惟就學;祖謨燕翼大成似續在橫經。」安懷堂:「承家世祿先循禮;報國崇文祇讀書。」學屋:「東趨家庭學詩學禮承舊業;西瞻祖廟肯堂肯構屬何人。」
9. 古代孔府是怎樣過春節的
在古代,孔府作為當朝一品公爵府第,世享尊榮,其過節的規模、氣勢、排場自然非同凡響。其中,尤其以春節昀為隆重。
從臘月初一開始,每到晚上,孔府都會鍾鼓齊鳴,上上下下便開始做過年的各種准備。孔府的內三廚、外二廚,饃饃房、酒房、蠟燭房、內司茶、外司茶等部門的管事、僕役都緊張有序地忙活起來。
臘月初八是臘八節,孔府精選江米、小米、大米、薏仁米、芸豆、綠豆、赤豆,以及紅棗、核桃仁等放在一起,熬三大鍋臘八粥,包括內勤的、當差的,不分尊卑都來喝臘八粥。
到了臘月十五,在孔府前堂院子偏東處,要豎起一根高約10米的紅漆桿子,名為「朝天桿」,桿子昀上邊有一綠花頂,懸一三角鉤,鉤上掛一隻大紅燈籠,名為「朝天燈」燈籠內放一支大紅蠟燭,從臘月十五一直點燃至正月十五,其間要不斷更換新蠟燭。
朝天燈的點燃,預示著新年的腳步更近了。這時,孔府要一連3天灑掃庭除,里里外外收拾得干凈整齊。接著便支起八口大鍋,蒸過年的麵食,當地百姓稱「蒸壯」,諸如花糕、花捲、年糕、饃饃、糖包、豆包等,一直要蒸至臘月二十三。
臘月二十三晚上,內廚、外廚點紗燈,燃牛油蠟燭,祭拜灶王爺,請灶王爺「上天言好事」,然後除夕再接灶王爺「回宮降吉祥」,這自然是遠古先民火崇拜之遺風了。
從臘月二十四「掃塵日」開始,刷洗闔府門戶,各院的大門小門,房屋的里門外門,包括府外的車棚、馬號、東場、西倉,所有的門都要刷洗干凈,貼上新門聯、新門神。
孔府春聯一般是由書房書寫,門神則由門神戶專門印製,這些准備工作要在臘月二十四這天以前做好。孔府的門神與市面上出售的門神也有很大區別,由府內備有的門神製版印製,木版套色,極為精緻,開張也大。
孔府的大門、二門、內宅門和外院大門貼的是武門神,有手執長柄金瓜、身穿鎧甲的武將,也有傳統門神中的秦叔寶、尉遲敬德。
府內各房屋裡門外門貼的都是文門神,如加官進爵、加官進祿、加官進壽、當朝一品、帶子上朝以及福祿壽喜、子孫滿堂等。
按孔府的規矩,所有的門神、門聯,要由門神戶在臘月二十九前全部貼完。
孔子的後裔,長期以來,按照孔子「不學詩,無以言」「不學禮,無以立」的教誨,讀書循禮,對後代產生了很大影響。
作為衍聖公府,既要有王公貴族的官府氣派,又要有書香門第的風度。這從孔府大門的楹聯「與國咸休安富尊榮公府第,同天並老文章道德聖人家」就可以說明,這是與平民百姓不同的高貴府第。
10. 孔府日常食制是怎樣的
衍聖公居家日常膳食謹遵勤儉祖訓,「有例不可添,無例不可減」,一日三餐食譜也成定製。孔府日常食制為一日三餐,主食為麵粉兼及大米與各種雜糧。日常膳食有葷有素,有軟有硬,有干有稀,有酸有甜,四性五味俱全。至於隨四時變化的膳食搭配等,在孔府中也都是有規律可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