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家常紅燒扒肉條怎麼做
主料:五花肉750克
輔料:油適量、白砂糖20克、鹽適量、八角2個、老抽1勺、花椒10粒、香葉2片、桂皮1塊、草果適量、蔥姜20克
1、五花肉洗干凈切成小方塊,蔥姜切好,調味料准備好,一般廚房必備的花椒八角,香葉桂皮不能少
Ⅱ 東北扒肉條的做法步驟圖,東北扒肉條怎麼做
材料
主料:牛肉400克。
配料:香菜20克,蔥花10克,澱粉10克。
調料:料酒15克,醬油15克,精鹽3克,味精2克,白糖5克,雞湯200克,蔥段15克,薑片15克,花椒5克,色拉油50克,香油10克。
做法
1、將牛肉入湯鍋內煮至熟爛撈出。切成4厘米寬、8厘米長的大片,擺入盤內。
2、勺內加色拉油燒熱,放入蔥段、薑片、花椒炸香撈出不用。
3、勺內加雞湯、料酒、醬油、精鹽、白糖燒開,推入肉片,用小火扒至入味,加味精至湯濃,大翻勺,用澱粉勾薄芡,淋入香油出勺盛入盤內,撒上蔥花,兩邊放上香菜段即成。
Ⅲ 扒肉條怎麼上糖色
用老抽,或者炒糖色都行
Ⅳ 做北方的扒肉條能用紅燒醬油上色然後再燒嗎結果如何
紅燜的菜的原料一般要過油,而且湯汁比較多,口感比較糯燒制的時間比較長.紅燒則相反.紅扒多用醬油和糖色來調色。扒菜注重外形的整齊美觀。廚房必備的二十八種熱炒方法熱炒一般分為炒、爆、熘、炸、烹、煎、溻、貼、瓤、燒、燜、煨、焗、扒、燴、烤、鹽焗、熏、泥烤、汆、燉、熬、煮、蒸、拔絲、蜜汁、糖水、涮!1、炒:炒是最基本的烹調技術,是應用范圍最廣的一種烹調方法。炒分為生炒、熟炒、滑炒、清炒、干炒、抓炒、軟炒等。炒字前面所冠之字,就是各種炒法的基本概念。生炒:生炒的基本特點是主料不論植物性的還是動物性的必需是生的,而且不掛糊和上漿。熟炒:熟炒原料必需先經過水煮等方法制熟,再改刀成片、絲、丁、條等形狀,而後進行炒制。熟炒的調料多用甜面醬、黃醬、醬豆腐、豆瓣辣醬等。熟炒的主料無論是片、絲、丁,其片面厚,絲要粗,丁要大一些。滑炒:滑炒所用的主料是生的,而且必需先經過上漿和油滑處理,然後方能與配料同炒。清炒:清炒與滑炒基本相同,不同之處是不用芡汁,而且通常只用主料而無配料,但也有放配料的。干炒:干炒又稱干煸。就是炒干主料的水分,使主料干香酥脆。干炒和生炒的相似點是原料都是生的,不上漿,但干炒的時間要長些。抓炒:抓炒是抓和炒相結合,快速的炒。將主料掛糊和過油炸透、炸焦後,再與芡汁同炒而成。抓糊的方法有兩種,一種是用雞蛋液把澱粉調成粥狀糊;一種是用清水把澱粉調成粥狀糊。軟炒:軟炒是將生的主料加工成泥茸,用湯或水澥成液狀(有的主料本身就是液狀),再用適量的熱油拌炒。成菜松軟、色白似雪。2、爆:爆就是原料在極短的時間內經過沸湯燙或熱油速炸(也有用油溫較高的底油速炒的)再與配料同炒,迅速沖入兌好的芡汁快速顛炒。爆的特點是旺火速成。所用原料多以有韌性的肚頭、雞肉、鴨肉及瘦的豬肉、牛肉、羊肉等。爆一般都先將原料進行刀工處理。主料上漿時不可過干,以防遇熱成團。爆制時的燙、炸和爆之者要緊密銜接,不能脫節。爆,一般可分為油爆、芫爆、醬爆、蔥爆、湯爆、水爆等。油爆:油爆就是用熱油爆炒。油爆有兩種烹制方法,一種是主料不上漿,用沸湯燙一下即刻撈出控水,放入熱油中速炸,炸後再與配料同炒,繼之沖入兌好的芡汁速炒;另一種是主料上漿後,在熱油鍋中速炒,炒散後,控去部分油,下入配料,沖入芡汁速炒。芫爆:芫爆和油爆相似,不同點是芫爆的配料必需是香菜即芫荽,因而得名。醬爆:醬爆就是用炒熟的醬類(甜面醬、黃醬、醬豆腐)爆炒原料。蔥爆:蔥爆就是用蔥和主料一同爆炒。蔥爆的主料既不上漿、滑油,也不用開水燙,而是用調料調好味與蔥爆炒而成。湯爆、水爆:湯爆和水爆很相似。把主料先用開水汆至半熟後,沖入調和味的沸湯,即為湯爆;如果沖入沸水,即為水爆。水爆菜餚在食用時另蘸調味品。3、熘:熘在旺火速成方面與炒和爆相似,不同的是熘菜所用的芡汁比炒菜、爆菜多,原料與明亮的芡汁交融在一齊,熘菜的原料一般為塊狀,甚至用整料。熘的方法有多種,從創造方法上分有焦熘、滑熘、軟溜等;根據調料上的區別,又有醋熘、糟熘。焦熘:焦熘又稱脆熘。焦熘是將經調腌漬過的主料掛上澱粉糊,炸至酥脆。再用較多的芡汁較熘制。滑熘:滑熘系由滑炒發展而來,是北方常用的一種烹調方法,它與滑炒不同之處是所用的芡汁較多。軟熘:軟熘是將主料經過滑油(有經蒸、煮、汆等方法處理的),再加芡汁熘制的一種烹調方法,軟熘的主料有流體狀的和固體狀的。醋熘:醋熘的創造方法與軟熘基本相同,僅調料上有所差別,即醋的比例較大,成菜酸味突出。糟熘:糟熘是在調料中加入香糟汁的一種熘制方法,成菜有濃郁的香糟味。4、炸:炸是旺火、多油、無汁的烹調方法。炸有清炸、干炸、軟炸、酥炸、麵包渣炸、紙包炸、脆炸、油淋炸等。清炸:清炸是原料本身不掛糊,不拍粉,只用調料腌漬一下,再用旺火熱油炸制。干炸:干炸就是炸干原料的水分(或炸去原料部分水分),使原料內外干香酥脆。干炸的原料也是先經調料拌腌,再拍粘適量干澱粉(或玉米粉),放入油鍋炸之。軟炸:軟炸就是原料經過調料拌腌後,掛一層薄雞蛋糊,再下油鍋炸制。酥炸:酥炸有兩種,一是主料掛專用的酥炸糊,炸後糊酥鬆,主料細嫩;二是主料先經蒸,鹵至熟爛,再掛少量雞蛋糊用熱油炸制,炸後糊酥主料爛。麵包渣炸:麵包渣炸的主料一般是加工成較厚(約2分)的片狀,先用調料拌腌,再粘勻麵粉及雞蛋液,最終再滾粘一層麵包渣炸制。紙包炸:紙包炸是用江米紙或玻璃紙包裹經調料拌腌過的主料,再用油炸制。5、烹:烹是先將主料用旺火熱油炸(或煎一下),再以少量底油,放入主料,下入單一的調料烹制;再一種是以多種調味品兌成芡汁,先於鍋中將汁炒透,再下入炸過的原料烹制而成。6、煎:煎是先把鍋燒熱,再以涼油涮鍋,留少量底油,放入原料,先煎一面上色,再煎另一面。煎時要不停地晃動鍋,以使原料受熱均勻,色澤一致。煎的種類很多,有干煎、煎烹、煎蒸、煎燜、煎燴、煎燒、糟煎、湯煎等。干煎:干煎的主料必需是加工成片狀或泥茸狀,煎前要經各種調料拌腌,再掛雞蛋糊或拍粉拖蛋液煎之,煎後即可食用。煎烹:煎烹是由煎和烹兩種方法結合而成。一般是原料先用旺火煎,再用適量的調料調料(汁)烹制。煎蒸:煎蒸就是原料經煎後,再放入各種調料調好味放屜內蒸之。煎燜:煎燜就是原料經煎後在鍋內放入調料和湯,蓋嚴鍋蓋,用小火燜主料爛汁盡。煎燒:煎燒又稱南煎,是南方常用的一種烹調方法。一般是用來創造丸子。煎燒的菜餚多是色澤淺黃,質地松軟。糟煎:糟煎是在主料煎後放入香糟汁及少量的湯燒制。糟煎菜餚色金黃,質地軟嫩,味微甜,帶濃郁的糟香氣味。食之清淡利口。湯煎:湯煎就是原料經煎之後,沖入沸水再燒開。7、溻:溻是在煎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原料先經調料拌腌,再掛雞蛋糊或拍粉拖蛋液將原料煎至兩面金黃,然後再加入配料,調料和湯汁,用微火溻盡湯汁。此菜其味咸甜醇厚。8、貼:貼有兩種,一種是主料下鍋後貼在鍋面煎成金黃;另一種方法是將幾種相同的原料用蛋糊貼在一齊,或是加工成泥茸狀,再下鍋煎之。貼只煎一面,故菜餚一面焦黃香脆,一面鮮嫩。貼的菜餚外酥脆,里細嫩。9、瓤:瓤是把主配料加工成泥茸狀或丁狀、絲狀,做為其它原料的瓤(陷)。瓤可稱創造方法,也可稱烹調方法,但瓤只有和其它種方法互相組合才能成為一種烹調方法,如燒瓤、扒瓤、煎瓤。10、燒:燒制菜餚的主料必需先經過一種或一種以上的熱處理之後,再放湯(或水)和調料,用大火燒開,再改小火慢燒。由於燒制菜餚的口味、色澤的不同,以及成菜湯汁的多寡,又分為若干燒法。紅燒:紅燒菜因成菜多為紅色(塗紅色、淺紅色)而得名。紅燒的原料多是先經過炸、煎、煸、蒸、煮等法處理,再加湯和調料,用大火燒開後,再用小火慢燒,使味滲入主料內,收濃湯汁或留適量的湯汁,再用水把濕澱粉調稀勾芡而成。白燒:白燒和紅燒的區別在於燒制菜餚的調料和湯汁均為淡色或白色。干燒:干燒又稱大燒。干燒是指主料經長時間慢燒,湯汁滲入原料內,燒得菜餚見油而不見汁(或汁很少)的烹調方法。11、燜:燜是從燒演變而來的。燜菜的主料經油炸(或油滑、或水燎)後,再放適量的湯和調料蓋嚴鍋蓋,用小火將主將燜爛。燜有紅燜和黃燜,二者的烹調方法和用料都同樣,只是調料有所差別。紅燜所用醬油和糖色比黃燜多。紅燜菜為深紅色,黃燜菜呈淺黃。12、煨:煨是用微火慢慢地將原料煮熟。煨制的主料要先經出水處理,再加入湯和調料,蓋上鍋蓋,用微火煨之。煨菜原料多是質地老、纖維質粗的牛肉、羊肉、野鴨、鵝之類。煨制的菜品熟爛,味醇厚,湯汁甚美。13、焗:凡燜制的菜餚原料均先經調料拌腌,再過油,然後放適量的調料和湯,用較大的火加鍋蓋將原料焗熟。焗菜因採納的調料不同,有蚝油焗、陳皮焗、香蔥油焗、西汁焗等。14、扒:扒是將經過其它方法烹製成熟的原料(整隻的雞、鴨、整棵的菜心及大片的肉)切成形(或整隻的)後,放在鍋內,加入適量的湯汁,兌好味,晃鍋勾芡,然後大翻鍋(使菜餚整齊的一面朝上),出鍋即為扒。扒有紅扒、白扒、奶油扒、蚝油扒、五香扒等。其扒制方法同樣,僅調料上有所區別。紅扒多用醬油和糖色來調色。扒菜注重外形的整齊美觀。15、燴:燴是湯和菜混合的一種烹調方法。燴菜的主料一般是片、絲、條、丁等形狀,用蔥、姜炮鍋或直接以湯燴制(湯是原料的一倍或二倍),調味後用澱粉勾芡即成。燴的主料也有先經它種方法加工烹制,再改刀成形,而後燴制的。燴制菜菜湯汁較多,即可做湯又可當菜,清淡爽口。16、烤:烤是直接利用火的輔射熱烤制原料的一種烹調方法。烤制方法有暗爐烤、烤箱烤、明爐烤等。暗爐烤:暗爐烤又稱掛爐。暗爐烤就是把要烤的原料掛在鉤上,放進爐體內,懸掛在火的上方,封閉爐門,利用火的輔射熱將原料烤熟。暗爐的爐體有用磚砌的,有用鐵桶制的,還有陶制的(缸)。暗爐多用於烤制雞、鴨、肉類原料。烤箱烤:烤箱的體積比烤爐小,所用的燃料有煤氣、煤、電等。烤箱的火力不直接與原料接觸,而是隔著一層鐵板(烤箱內有兩層鐵架調節用火的強弱),所烤食品放在烤盤內,入烤箱烤制。烤箱適宜烤制一些形體小的魚、肉和點心等。明爐烤:明爐烤又稱明烤、叉燒烤。明爐烤是用臨時搭制的敞口火爐烤制食品。明爐烤有三種,一種是在爐的上面架有鐵架,多用於烤制乳豬、全羊等大型主料;另一種是在爐在面放鐵炙子,北京烤肉就是用這種爐子;再一種是用鐵叉叉好原料在明爐上翻烤。明爐多用木炭做燃料。許多地方的風味菜多採納明爐烤法。如四川「烤酥方」、「叉燒雞」;廣東「烤乳豬」;清真菜「烤全羊」等。17、鹽焗:鹽焗就是把經調料腌漬的原料用刷過油的紙包裹起來,然後埋入炒熱的大鹽粒中,用鹽的余熱把原料焗熟。18、熏:熏是將鹵熟(或醬、或燒、或炸)的原料用煙薰制的一種烹調方法。也有先把原料用煙熏制後,再用其它方法烹制的,如各種臘肉。熏所用的香料有花茶、大米、松柏枝、黃豆、紅糖、鋸末、花生殼等。熏制菜餚味濃郁,後味甚醇,冷熱食均可。19、泥烤:泥烤是將原料用調料腌漬後,再以網油、荷葉包紮,並用黃泥裹緊,然後改在炭火中將原料煨烤至熟的一種獨特的烹調方法。20、汆:汆即是烹飪原料初步熱處理的方法,又是一種烹調方法。汆是湯類的烹調方法之一。汆的原料多是加工成片、絲、花刀形或丸子形。汆的原料,有上漿與不上漿之分,汆後原料湯澄清見底為清汆;汆後原料湯色乳白為混汆。21、燉:燉是先用蔥、姜熗鍋,再沖入湯和水,燒開後下入主料,先大火燒開,再用小火慢燉。燉菜的湯多於燒菜的湯,燉有三種,即燉、清燉、侉燉。燉多為紅色,主料不掛糊;清燉多為白色,主料也不掛糊;侉燉多為黃色,主料掛糊。22、熬:熬和燉相似,熬的湯汁多,不勾芡。23、煮:煮和汆相似,但煮比汆的時間長。煮是將原料放在寬水中,先大火燒開,再用小火慢烹至熟。24、蒸:蒸就是把原料放入容器內,裝入屜里(或放在水鍋里,蓋好蓋)通過加熱產生高溫蒸氣而使原料成熟的一種烹調方法。採納蒸片所制的菜餚具備保持原汁原味,減少菜餚養分散失,保持原料原有形態的特點。因而,用蒸的方法創造的菜餚很多。25、拔絲:拔絲是創造甜菜的一種烹調方法。將綿白糖加油或水炒(熬)到一定的火候,然後放入經炸過的原料翻炒而成、吃時能拔出細細的糖絲。拔絲的關鍵是炒糖。炒糖有四種方法,即油炒、水炒,油水合炒、干炒。四種炒法所需時間不一,但將糖炒到能拔絲的程度是瞬間的事,因而,不論採納哪種炒法,都要掌握好火候。26、蜜汁:蜜汁也是創造甜菜的一種烹調方法。蜜汁是把用糖和蜂蜜加適量的水熬制而成的濃汁,澆在蒸熟或煮熟的主料上的。蜜汁的種類比較多,除用糖、水和蜂蜜配製之外,還有用糖、水分別加桂花醬、玫瑰醬、金糕、棗茸、椰子等配製的。27、糖水:糖水亦是創造甜菜的一種烹調方法,是將用水糖或綿白糖熬成的糖水澆在經過蒸和煮的主料上所製成的菜餚。用此法烹制的甜菜,甜味適中,食之利口,特別是盛夏時節食用冰鎮糖水甜菜,有能除油膩、冰涼消暑的作用。28、涮:涮就是用火鍋將水燒沸,食者自己用筷子夾著切成薄片的主料在滾開的火鍋中涮熟,再蘸著自己調拌的味汁進食。此外,還有什錦火鍋,生片鍋,砂鍋都是湯菜兼有的烹調方法。它們的製法是把幾種或十幾種葷菜搭配的原料(或生,或半熟)碼入火鍋內,倒入煮好並調好味的湯,然後燒開食之。什錦火鍋味清淡,主料清爽利口。生片鍋主、配料選擇精細,食之細嫩,湯料清鮮。炒鍋菜的特點是主料酥爛軟嫩,湯味醇厚鮮美。
Ⅳ 怎樣用冰糖上色
燒烤最好的上色食料是蜂蜜。冰糖是固體,需要熬制後才能使用。論甜度而言,沒有蜂蜜甜,但從亮度和上色的質感來說,蜂蜜優於冰糖。此種方法可用,但是不常用。比如北京烤鴨的製作等,都是用蜂蜜來烤上色的。
Ⅵ 正宗扒肉條的做法
扒肉條
扒肉條是山西省與內蒙古自治區中部等地的傳統名菜,屬於晉菜系。[1]
中文名
扒肉條
主要食材
豬腿肉,香菜
分類
家常菜
口味
甜鹹味
快速
導航
做法
營養價值
菜品特色
口味:甜鹹味 工藝:扒
做法
扒肉條的製作材料:
主料:豬腿肉500克
輔料:香菇(鮮)100克,胡蘿卜50克
調料:鹽10克,白砂糖15克,醬油20克,味精4克,料酒10克,大蔥15克,姜15克,澱粉(玉米)5克
製作
1. 先將豬後腿肉洗凈,放入涼水鍋中,加入蔥、姜各10克、料酒5克;
2. 用中火將肉煮至七成熟取出,涼後切成厚0.5厘米、寬3厘米、長5厘米的片;
3. 將水發冬菇去掉後根,夾在每片肉中間,將肉片整齊地碼放在湯盤底部,碎料放在上面,加入鹽、蔥、薑末、醬油、味精、料酒、白糖、水250克;
4. 放入蒸鍋中蒸40分鍾,取出將汁倒入鍋中;
5. 將一平盤扣在湯中,再反扣過來,使原料在平盤中成為碎料在下,整齊面在上的形狀;
6. 其上面還可放些綠葉絲略加點綴;
7. 胡蘿卜切成長3厘米、寬和厚均為0.5厘米的長,用水焯後在盤邊碼成十字形;
8. 炒鍋上火,燒開後將水澱粉放入收汁,燒在砂料表面即可。
做法二
主料: 牛肉650克,香菜20克,
輔料: 香蔥10克,蔥段15克,薑片15克,花椒30粒,香菇5個,油40ml,花椒15粒,蔥絲5克,姜2片,醬油15克,牛肉原湯200ml,料酒15克,鹽4克,水澱粉10ml,味精1克,香油10克,
做法步驟:
1.蔥切段,姜切片,香菇洗凈即可不用泡發,整塊的牛肉放入鍋中,加入沒過肉的清水,大火煮沸,去除血污後撈出洗干凈
2.鍋中再放入清水煮沸,加入蔥、姜、花椒
3.再放入牛肉,先大火煮開再撇浮沫,改中小火清燉60-80分鍾左右
4.撈出燉好的肉,放涼後切成10厘米長、0.5厘米厚的條狀,備用
5.醬油、燉牛肉的湯200ml及料酒混合放入小碗
6.鍋中放油,油熱後放入蔥、姜、花椒炸出香味,待蔥姜出味變色,將蔥、姜、花椒撈出
7.再倒入醬油、原湯、料酒熬成汁
8.湯汁燒開後,加入鹽,攪拌均勻,將牛肉條放入鍋中,放的時候要注意不要攪散,保持原有的形狀,小火加熱煨透牛肉使之入味[1]
9.湯收濃後再加入濕澱粉,改大火將湯汁收成簿芡,加入味精再淋上香油,關火
10.出鍋時注意不要把肉撥散,還保持原狀倒入容器,撒上蔥花即可
營養價值
菜系及功效:家常菜譜 氣血雙補食譜 青少年食譜 營養不良食譜 增肥食譜
Ⅶ 扒肉條的做法甜味
原料:
帶皮五花肉(腰條肉)。
輔料:
蔥、姜、蒜,花椒、大料、醬油、料酒、鹽、糖(必要的)。
做法:
1、將各種調料放進鍋里,倒入寬水,煮沸後,將切成拳頭大小的肉塊放進去,文火煮一小時,直至用筷子可以輕松捅入肉皮;
2、煮好肉塊後,趁熱撈出,豬肉湯到進盆里自然冷卻,留下待用;
3、事先用適量醬油、蜂蜜兌湯汁,趁熱用手指蘸著給肉皮表面塗色,要快速、均勻;
4、肉塊冷卻後,切成七分厚(即:大於半公分、小於一公分厚)的肉條。應均勻,易炸透;
5、肉條必須控干水份,以免燒制時油花亂迸。鍋中注油,七成熱時,將肉條下到鍋中反復炸。一般炸三分鍾即可;
6、從油鍋中撈出炸好的肉條,要趁熱、快速地將肉條放進煮肉的湯盆中。這樣,肉條驟然遇冷遇水,肉雞就會緊縮,形成好看的褶皺;
7、最後,將肉條均勻地碼在盤子里,撒上一些蔥花。傳統的吃法,還需要將盤子放進籠屜里,旺火蒸一會子,這樣的扒肉條酥爛咸鮮,肥而不膩,入口即化。
Ⅷ 扒肉條怎麼做
優質的豬肉:脂肪白而硬,且帶有香味。肉的外面往往有一層稍帶乾燥的膜,肉質緊密,富有彈性,手指壓後凹陷處立即復原。次鮮肉:肉色較鮮肉暗,缺乏光澤,脂肪呈灰白色;表面帶有黏性,稍有酸敗霉味;肉質松軟,彈性小,輕壓後凹處不能及時復原;肉切開後表面潮濕,會滲出混濁的肉汁。變質肉則黏性大,表面比較乾燥,顏色為灰褐色;肉質松軟無彈性,指壓後凹處不能復原,留有明顯痕跡。
死豬肉:外觀呈暗紅色,肌肉間毛細血管中有紫色淤血的不要購買。其他:買豬肉時,拔一根或數根豬毛,仔細看其毛根,如果毛根發紅,則是病豬;如果毛根白凈,則不是病豬。
米豬肉:肉內帶有囊蟲,它是綠蟲的幼蟲。其最顯著的特徵是瘦肉中有呈橢圓形、乳白色、半透明水泡,大小不等,從外表看,像是肉中夾著米粒的不要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