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在七月中元節那天,應該怎樣正確祭祀祖先
說到中元節,不得不提到佛教的盂蘭盆會。在印度佛教中,佛教徒為了紀念先祖舉行「盂蘭盆會」,盂蘭盆是梵文Ullam-bana的音譯,佛教中認為 盂蘭盆可以用來解救已經逝去父母、亡親的倒懸之苦。
從上面的記述中,我們可以看出在宋代的時候,中元節前夕,人們會去市井買一些紙糊的各類冥器以及《尊勝目連經》,然後在中元節的時候,燒給故去的親人。
並且,在七夕過後,則會有「目連救母」雜劇的演出,持續五十日。中元節前一日,也會有其他物品的販賣,比如楝葉,祭祖時鋪在桌面上;麻谷窠兒,用來系在桌腳上,等等。除去這些祭品以外,還會設大會,焚錢山,設孤魂之道場等等。
上面說的宋代的中元節的風俗,其實和現在我家鄉的差不多。今日陪著母親去街上買明日祭祖的物品,在街面上有著琳琅滿目的物品,比如紙糊的房子、衣物等,這與東京夢華錄中的相似,並且還有大量的錢幣等,這些均是在明日祭祖時燒給亡去的故人的。除此之外,母親還會准備一些菜品,再加上一些糕點,並且有所謂「神三鬼四」的說法,就是給神上供要准備三道菜,鬼是四道菜。我的岳母是信奉佛教的,她還會在中元節到來的時候,為亡去的故人誦經,用以超度。所以說,其實現在中元節的習俗和宋代的時候相差並不很大,多數都是傳承下來的。
❷ 鬼節要燒什麼中元節祭祖燒什麼
中元節是我國傳統的祭祀節日之一,主要的習俗包括祭祖、放河燈、祀亡魂、焚紙錠、祭祀土地等。 中元節雖然在民間被稱為鬼節,但其文化核心依然是敬祖盡孝,是一個祭祖掃墓的節日。
一、燒紙錢
傳說中元節這天,鬼門大開,逝去的親人的靈魂會回到人間看望子孫後代。後代需要為先祖燒紙錢,給先祖送錢帶銀,讓祖先在地府能過上好日子,這樣祖先才能更好的庇佑後代。
二、燒衣服
在中元節,香港地區有著燒街衣的風俗。每年農歷七月,香港人民會在入黑後,帶著香燭、金銀衣紙和一些祭品如豆腐、白飯在路邊拜祭,目的是讓那些無依的孤魂有衣物禦寒,有食物裹腹。
三、燒包袱
在七月十四或十五晚,人們會在門外焚香燃炮,同時燒包袱(也叫薦包)。燒包袱就是將紙錢一疊、食物封成小封,上面寫著收受人的稱呼和姓名,收受的封數,化帛者的姓名及時間,再燒給已故的親人和先祖。
中元節燒東西需要注意的事項:
1. 中元節是傳統的祭祀節日,所以祭祀用品也要用正宗的,燒紙最好燒金錢和銀錢,不要燒那種花花綠綠的。
2. 中元節不論是燒紙還是燒包袱,都要到指定的地點去燒,不僅沒有誠意,還容易製造垃圾,甚至造成火災。
3. 中元節燒包袱,一定要在封口處寫一個大大的「封」字,這樣才表示這是有主人的包袱,不會被其他野鬼打開。
4. 中元節燒紙錢時,可以留幾張到十字路口焚燒,目給無家可歸的野鬼一些施捨,讓它們不要去搶送給先祖的錢。
5. 中元節在燒東西的時候,如果附近有土地廟,最好給廟里上供幾炷香並放上祭品,向土地公公祈福平安(豐收)。